第四节 真如与如来藏之关系
《入楞伽经》〈刹那品第14〉云:
(佛言:)“大慧!愚痴凡夫不觉不知,执著诸法,刹那不住,堕在邪见而作是言:‘无漏之法亦刹那不住。’破彼真如如来藏故。”1
前面几节已引经论说明“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阿梨耶识、异熟识)”,而这段经文又说“真如就是如来藏”,由此可知“真如”就是指“阿赖耶识”。“真如”这个名词的意思就是“真实而如如”—“真实”是在表显如来藏的真实存在,“如如”则表示如来藏对六尘万法如如不动的体性;“真如”即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的自性”。因为阿赖耶识具有这种“真实”而且“如如”的体性,所以有时经中也以“真如”这名词来代称阿赖耶识。
譬如以“美丽的花朵”来说,“美丽”是花朵所显示的自性,我们不能说这个“美丽”和“花朵”是两个不相关的法,因为“美丽”是花所拥有清净、美丽、清香、高雅等种种自性当中的一部分自性—美丽附属于花,是花体所具有的许多自性之一,是特指从花朵本体所显现出来的漂亮好看的自性。同样的道理,“真如性”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出来的自性,是附属于阿赖耶识的,必须从阿赖耶识心体才能显现,不是能外于阿赖耶识而自己出现的,也不是能更上于阿赖耶识的法,所以不能把“真如性”和“阿赖耶识”分割成两个独立的法,更不可以颠倒过来说“阿赖耶识是从真如性出生的”;就譬如不可以颠倒过来说“花朵是从美丽出生的”,因为“美丽”只是花所显示出的一种体性而已,花朵本身才是主体,美丽是花体所显示的法。
阿赖耶识心体是本来自性清净的常住法,只有祂所含藏的种子在究竟清净前有垢、有变易;犹如金矿石在还没有提炼出黄金金体的时候,通常会有污垢杂质与金体杂和在一起,但是黄金的金性却不会因此而有污垢。同样的道理,阿赖耶识心体既然永远都于六尘诸法无觉无观而不会贪厌六尘诸法,当然就永远显示出祂清净的真如性;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出来的真如性,当然也是永远不会有染污的,永远是不垢不染的;又阿赖耶识心体既然永远不增不减,祂所显示出来的真如性当然也是永远不增不减的;同理,当然真如性也是不来不去的。
虽然阿赖耶识心体执藏染污的种子,随众缘化现有情的五蕴身心在三界中生死轮回,在三界生死中而心体不受生死、执藏染污的烦恼种而心体不受染污,犹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心体的清净自性在凡在圣没有差别,不因称名为阿赖耶识而没有清净性,不因称名为无垢识才有清净性,如是不变不异之清净性即是真如性。
“真如性”在哪里呢?真如法性并不是实有的东西,真如只是第八识如来藏所显示出来的自性而已—真如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心体的真实如如性所显示出来的法相,附属于第八识心体,是第八识心体所显的性相;就好像黄金的金色性,金色性只是黄金所显示出来的庄严自性,是依附在黄金本体上而显现出来的。八地以上菩萨或是解脱道的无学圣者,因为分段生死已经断尽,第八识舍离了阿赖耶性而不再名为阿赖耶识,此时的第八识仍称为“异熟识”,而“真如性”即是此异熟识所显示出来的真实如如的自体性;乃至修到佛地,第八识中的染污种子都究竟清净了,此时异熟识改称为“无垢识”,真如则是无垢识所显示出来的真实如如的自体性;而这个无垢识心体就是原来的异熟识心体,而这异熟识心体也就是因地时的阿赖耶识心体;也就是说,从因地到果地都是同一个第八识心体,并不是有二个或三个心体,只是在修证的不同阶段,别立不同的名称而已。
至教量分明说如来藏就是第八识,也就是阿赖耶识,但是那些知见错误或是不信佛语的人,就是无法信知“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华严经》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也就是说,如来的无垢识心体同于众生的阿赖耶识心体,只是因为经由修行使得一切种子转变至究竟清净而不再变异而改称无垢识,阿赖耶识及无垢识这两个名称所指的,事实上是同一个第八识心体。
就好像黄金与用黄金打造出来的庄严具一样,既不能够说二者不同,也不能说它们相同。为什么不能说不同呢?因为黄金虽然打造成了庄严具,可是这个金庄严具,它的本质还是黄金啊!怎能说它不同呢?但是也不能说二者完全相同,因为它本来是一块金块,现在打造成了庄严具,形相上确实是有所不同的,但其本质却同样是黄金。同样的道理,菩萨经由证悟第八识阿赖耶识,开始转依阿赖耶识的真如清净性,藉由历缘对境修行而消除性障,直到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随眠都断除净尽以后,因地时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所含藏的一切种子都已经转变至究竟清净,成了佛地的真如性所依的无垢识。当菩萨断尽一念无明的现行(见惑与思惑)、一念无明所摄的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无始无明的随眠,也就是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都断除净尽,此时第八识所含藏的一切种子都到达完美无垢、究竟清净了,这个因地时的阿赖耶识心体就成为佛地的无垢识心体了。所以说,众生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心体和诸佛的第八识无垢识心体,只是改名不改其体,真如性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第八识心体所含藏的种子染净有别;众生即使将来圆满三大阿僧只劫的修证而成究竟佛了,还是同一个第八识心体,但是因为所含藏的种子已经完全究竟清净,所以称为“无垢识”。
这个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永远不灭不坏,无有任何一法能毁坏祂,即使合十方诸佛的威神力,亦无法毁坏任何众生的阿赖耶识一丝一毫。因此说,阿赖耶识心体是常住法,祂不是生灭法;正因为阿赖耶识是常住法,才有未来佛地的“无垢识”。所以,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即是真如,真如即是如来藏;是故真如、如来藏、阿赖耶识都同样是指称一切有情众生之所从来的第八识心,只是从不同的面向、不同的层次,给予不同的名称而已,并不是说众生有两个实相心或三个实相心啊!
第三章 涅槃与如来藏之关联
第一节 涅槃与如来藏非一非异
“涅槃”是依于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如来藏而立说的,若外于如来藏,即无涅槃可证、可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三乘菩提所证涅槃皆是依第八识如来藏不生不灭等功德性而安立其名,并非离于第八识而有真实的涅槃法可证,也就是说涅槃不是实体法,因为涅槃之理体即是第八识如来藏;由于这样的正理,所以说“涅槃法有名无体”。[编案:圣教中有时也以“涅槃”为第八识如来藏的异名,然本文是依三乘所证涅槃来说。]
然而涅槃法又是真实可以修证的,并非如印顺法师所说“涅槃是不可知、不可证、不可说的”,因为“涅槃”即是依第八识自住的“无境界”之境界来施设建立,而第八识涅槃心是真实存在的,只是“非三界有”。“无余涅槃”即是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尽灭,唯有本际如来存不灭的非境界;也就是依如来藏不再出生“蕴处界”之独存境界,建立为“无余涅槃”。假使蕴处界灭尽之后没有一个不灭的真实法—涅槃本际—独存,无余涅槃就成了断灭空,如果断灭空而可以说是“涅槃”的话,那么“涅槃”就沦为“戏论”,那就和断见外道所主张的说法没有差别了。
二乘解脱道所证为“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无余涅槃”是断尽我见我执—烦恼障的现行尽皆断除,见惑、思惑都不再生起—未来寿命尽时有能力灭尽十八界自己,成为“不生不灭”的如来存之“无境界”;当行者有能力取证这样的解脱境界,而还未入无余涅槃位时,方便名为“有余涅槃”。声闻阿罗汉舍寿时,灭除自己的见闻觉知心,也灭除了恒审思量作主的心—意根自己,七识十八界俱皆灭尽,不复有我,如来藏不再出生中阴身,故不再有入胎受生的事,永无后有现行,此称为“无余涅槃”。换个角度说,声闻阿罗汉证入无余涅槃以后,他的十八界俱灭,唯有如来存,既无见闻觉知心在,亦无眠熟时也能思量之意根心在,尚无五蕴十八界我存在,十八界俱皆灭尽无余,又怎么可以说有阿罗汉实得涅槃呢?因此,定性阿罗汉证涅槃其实只是方便说,无余涅槃中已无有阿罗汉存在故,所以说定性阿罗汉证得解脱但是不曾证知涅槃。
大乘菩提所证的四种涅槃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与共二乘的“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以及佛地才有的“无住处涅槃”。共二乘的“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依第八识施设建立之理已如前说;而菩萨所亲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则是依于第八识如来藏心体所显的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等自性而建立;乃至一切生死(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尽皆断尽的佛地“无住处涅槃”仍是依第八识而建立。如是四种涅槃皆是依第八识如来藏之寂静境界而假立其名,并非即是其自体,因此说“涅槃与如来藏非一”;然涅槃亦非异于如来藏,因为涅槃即是依于如来藏之自住境界而施设建立,所以说“涅槃与如来藏非异”;也就是说“涅槃唯名,非即是如来藏,亦非异于如来藏”。所以涅槃不得外于第八识如来藏而有,也不得异于第八识如来藏而说,因为“涅槃与如来藏非一非异”,涅槃以如来藏为体故,涅槃既依如来藏而有、以如来藏为体,所以说涅槃是无自体的,不可说“外于如来藏而有涅槃”。
像这样的涅槃正理,若有真善知识应世宣演,加上自己如实思惟、观行而断除见思二惑,乃至亲证实相,即可真知实证,所以涅槃绝非“不可知、不可证、不可说的”。因此而说,涅槃非无—不可谓涅槃为无,有真实心如来藏自在非断灭故;涅槃非有—不可谓涅槃为有,非蕴处界我等三界有故。因此,实证涅槃之贤圣,绝不说涅槃为有,亦不说涅槃为无,而是说“涅槃非有亦非无”,绝不堕入涅槃有无之边见网中。所以平实导师于《涅槃》中开示:
二乘涅槃的本质,其实也是中道,只是声闻圣者不能知见而已。……这就是说,二乘涅槃的实证虽然灭尽三界有—灭尽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而不坠入三界有中,远离了有边;但因涅槃的本质其实就是如来藏的本来不生不死,正是第八识真如心离三界有而恒存,常住不坏而远离断灭边;所以二乘涅槃的本质依旧不是断灭空,不是以三界有的缘起性空作为实证标的,而是不会坠入空、有二边的中道,一切佛门学人于二乘涅槃的灭尽蕴处界的“灭尽”境界,不应有所恐惧而坚执识阴或意识为常,以致精勤空修一世而于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俱无所证。2
如来藏无始以来恒常住于不生不灭之绝对寂静的境界中,而能随缘任运出生蕴处界诸法,有情因此在三界中生生死死、轮回不已。经中常说“爱尽、离欲、灭尽、涅槃”,由于“涅槃”毕竟空寂,无余涅槃中更是一切心行空尽的,故绝无“一念不生”之离念灵知心能存在其中;既然涅槃中无有六识心及作主心,根本就无三界我存在,因此密教所谓“乐空双运”第四喜的淫乐觉受绝对无法存在涅槃中,因为觉知“乐空双运”的离念灵知心为意识故,而涅槃中无有意识、无有见闻觉知,是爱尽、是离欲、是寂灭,所以密教所谓的涅槃根本是诳语,违背“涅槃寂静”的法印故。因此,有智者不应随于一切假名大师想要把识阴所摄的意识粗心、细心等,进入无余涅槃中安住,否则即无法实证二乘涅槃,也与大乘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实证不相应。
声闻人要在信受有涅槃本际不灭的前提下,经由四圣谛、八正道的观修而渐断我见我执烦恼,直到断尽烦恼障之现行后,方得取证二乘涅槃;菩萨行者则要外门熏修六度波罗蜜,透过四加行双印能取空与所取空,复由破参明心而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因此若离蕴处界之修行与观行,即无涅槃之可证,然而涅槃却是依本来自在的如来藏而建立,并不是本无今有之法,不是经由修行才出生的法,只是不经由修行却又无法证得,所以说涅槃非修得非不修得。
涅槃本是第八识妙真如心所显示之不生不灭非境界,然第八识本来自己已在、法尔而有,是故菩萨亲证第八识妙真如心时所证涅槃,当知是本来涅槃,故名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这个涅槃仍然不离第八识真如心而显示,本属心性,是故涅槃并非实有,唯有第八识如来藏真如心是真实究竟之法。
三乘菩提乃至三界万法皆依第八识如来藏而有,第八识如来藏即是万法的所依,因此必须依止八识论而学习三乘菩提方能有修有证,若是否定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依止六识论而欲修学佛法,则不论学习三乘中的任何一乘都将注定失败,遑论想要亲证任何一种涅槃。(待续)
-------------------
1《入楞伽经》卷8,《大正藏》册16,页559,中4-6。
2平实导师著,《涅槃》,正智出版社,2018年11月初版四刷。
《入楞伽经》〈刹那品第14〉云:
(佛言:)“大慧!愚痴凡夫不觉不知,执著诸法,刹那不住,堕在邪见而作是言:‘无漏之法亦刹那不住。’破彼真如如来藏故。”1
前面几节已引经论说明“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阿梨耶识、异熟识)”,而这段经文又说“真如就是如来藏”,由此可知“真如”就是指“阿赖耶识”。“真如”这个名词的意思就是“真实而如如”—“真实”是在表显如来藏的真实存在,“如如”则表示如来藏对六尘万法如如不动的体性;“真如”即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的自性”。因为阿赖耶识具有这种“真实”而且“如如”的体性,所以有时经中也以“真如”这名词来代称阿赖耶识。
譬如以“美丽的花朵”来说,“美丽”是花朵所显示的自性,我们不能说这个“美丽”和“花朵”是两个不相关的法,因为“美丽”是花所拥有清净、美丽、清香、高雅等种种自性当中的一部分自性—美丽附属于花,是花体所具有的许多自性之一,是特指从花朵本体所显现出来的漂亮好看的自性。同样的道理,“真如性”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出来的自性,是附属于阿赖耶识的,必须从阿赖耶识心体才能显现,不是能外于阿赖耶识而自己出现的,也不是能更上于阿赖耶识的法,所以不能把“真如性”和“阿赖耶识”分割成两个独立的法,更不可以颠倒过来说“阿赖耶识是从真如性出生的”;就譬如不可以颠倒过来说“花朵是从美丽出生的”,因为“美丽”只是花所显示出的一种体性而已,花朵本身才是主体,美丽是花体所显示的法。
阿赖耶识心体是本来自性清净的常住法,只有祂所含藏的种子在究竟清净前有垢、有变易;犹如金矿石在还没有提炼出黄金金体的时候,通常会有污垢杂质与金体杂和在一起,但是黄金的金性却不会因此而有污垢。同样的道理,阿赖耶识心体既然永远都于六尘诸法无觉无观而不会贪厌六尘诸法,当然就永远显示出祂清净的真如性;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出来的真如性,当然也是永远不会有染污的,永远是不垢不染的;又阿赖耶识心体既然永远不增不减,祂所显示出来的真如性当然也是永远不增不减的;同理,当然真如性也是不来不去的。
虽然阿赖耶识心体执藏染污的种子,随众缘化现有情的五蕴身心在三界中生死轮回,在三界生死中而心体不受生死、执藏染污的烦恼种而心体不受染污,犹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心体的清净自性在凡在圣没有差别,不因称名为阿赖耶识而没有清净性,不因称名为无垢识才有清净性,如是不变不异之清净性即是真如性。
“真如性”在哪里呢?真如法性并不是实有的东西,真如只是第八识如来藏所显示出来的自性而已—真如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心体的真实如如性所显示出来的法相,附属于第八识心体,是第八识心体所显的性相;就好像黄金的金色性,金色性只是黄金所显示出来的庄严自性,是依附在黄金本体上而显现出来的。八地以上菩萨或是解脱道的无学圣者,因为分段生死已经断尽,第八识舍离了阿赖耶性而不再名为阿赖耶识,此时的第八识仍称为“异熟识”,而“真如性”即是此异熟识所显示出来的真实如如的自体性;乃至修到佛地,第八识中的染污种子都究竟清净了,此时异熟识改称为“无垢识”,真如则是无垢识所显示出来的真实如如的自体性;而这个无垢识心体就是原来的异熟识心体,而这异熟识心体也就是因地时的阿赖耶识心体;也就是说,从因地到果地都是同一个第八识心体,并不是有二个或三个心体,只是在修证的不同阶段,别立不同的名称而已。
至教量分明说如来藏就是第八识,也就是阿赖耶识,但是那些知见错误或是不信佛语的人,就是无法信知“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华严经》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也就是说,如来的无垢识心体同于众生的阿赖耶识心体,只是因为经由修行使得一切种子转变至究竟清净而不再变异而改称无垢识,阿赖耶识及无垢识这两个名称所指的,事实上是同一个第八识心体。
就好像黄金与用黄金打造出来的庄严具一样,既不能够说二者不同,也不能说它们相同。为什么不能说不同呢?因为黄金虽然打造成了庄严具,可是这个金庄严具,它的本质还是黄金啊!怎能说它不同呢?但是也不能说二者完全相同,因为它本来是一块金块,现在打造成了庄严具,形相上确实是有所不同的,但其本质却同样是黄金。同样的道理,菩萨经由证悟第八识阿赖耶识,开始转依阿赖耶识的真如清净性,藉由历缘对境修行而消除性障,直到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随眠都断除净尽以后,因地时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所含藏的一切种子都已经转变至究竟清净,成了佛地的真如性所依的无垢识。当菩萨断尽一念无明的现行(见惑与思惑)、一念无明所摄的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无始无明的随眠,也就是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都断除净尽,此时第八识所含藏的一切种子都到达完美无垢、究竟清净了,这个因地时的阿赖耶识心体就成为佛地的无垢识心体了。所以说,众生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心体和诸佛的第八识无垢识心体,只是改名不改其体,真如性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第八识心体所含藏的种子染净有别;众生即使将来圆满三大阿僧只劫的修证而成究竟佛了,还是同一个第八识心体,但是因为所含藏的种子已经完全究竟清净,所以称为“无垢识”。
这个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永远不灭不坏,无有任何一法能毁坏祂,即使合十方诸佛的威神力,亦无法毁坏任何众生的阿赖耶识一丝一毫。因此说,阿赖耶识心体是常住法,祂不是生灭法;正因为阿赖耶识是常住法,才有未来佛地的“无垢识”。所以,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即是真如,真如即是如来藏;是故真如、如来藏、阿赖耶识都同样是指称一切有情众生之所从来的第八识心,只是从不同的面向、不同的层次,给予不同的名称而已,并不是说众生有两个实相心或三个实相心啊!
第三章 涅槃与如来藏之关联
第一节 涅槃与如来藏非一非异
“涅槃”是依于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如来藏而立说的,若外于如来藏,即无涅槃可证、可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三乘菩提所证涅槃皆是依第八识如来藏不生不灭等功德性而安立其名,并非离于第八识而有真实的涅槃法可证,也就是说涅槃不是实体法,因为涅槃之理体即是第八识如来藏;由于这样的正理,所以说“涅槃法有名无体”。[编案:圣教中有时也以“涅槃”为第八识如来藏的异名,然本文是依三乘所证涅槃来说。]
然而涅槃法又是真实可以修证的,并非如印顺法师所说“涅槃是不可知、不可证、不可说的”,因为“涅槃”即是依第八识自住的“无境界”之境界来施设建立,而第八识涅槃心是真实存在的,只是“非三界有”。“无余涅槃”即是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尽灭,唯有本际如来存不灭的非境界;也就是依如来藏不再出生“蕴处界”之独存境界,建立为“无余涅槃”。假使蕴处界灭尽之后没有一个不灭的真实法—涅槃本际—独存,无余涅槃就成了断灭空,如果断灭空而可以说是“涅槃”的话,那么“涅槃”就沦为“戏论”,那就和断见外道所主张的说法没有差别了。
二乘解脱道所证为“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无余涅槃”是断尽我见我执—烦恼障的现行尽皆断除,见惑、思惑都不再生起—未来寿命尽时有能力灭尽十八界自己,成为“不生不灭”的如来存之“无境界”;当行者有能力取证这样的解脱境界,而还未入无余涅槃位时,方便名为“有余涅槃”。声闻阿罗汉舍寿时,灭除自己的见闻觉知心,也灭除了恒审思量作主的心—意根自己,七识十八界俱皆灭尽,不复有我,如来藏不再出生中阴身,故不再有入胎受生的事,永无后有现行,此称为“无余涅槃”。换个角度说,声闻阿罗汉证入无余涅槃以后,他的十八界俱灭,唯有如来存,既无见闻觉知心在,亦无眠熟时也能思量之意根心在,尚无五蕴十八界我存在,十八界俱皆灭尽无余,又怎么可以说有阿罗汉实得涅槃呢?因此,定性阿罗汉证涅槃其实只是方便说,无余涅槃中已无有阿罗汉存在故,所以说定性阿罗汉证得解脱但是不曾证知涅槃。
大乘菩提所证的四种涅槃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与共二乘的“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以及佛地才有的“无住处涅槃”。共二乘的“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依第八识施设建立之理已如前说;而菩萨所亲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则是依于第八识如来藏心体所显的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等自性而建立;乃至一切生死(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尽皆断尽的佛地“无住处涅槃”仍是依第八识而建立。如是四种涅槃皆是依第八识如来藏之寂静境界而假立其名,并非即是其自体,因此说“涅槃与如来藏非一”;然涅槃亦非异于如来藏,因为涅槃即是依于如来藏之自住境界而施设建立,所以说“涅槃与如来藏非异”;也就是说“涅槃唯名,非即是如来藏,亦非异于如来藏”。所以涅槃不得外于第八识如来藏而有,也不得异于第八识如来藏而说,因为“涅槃与如来藏非一非异”,涅槃以如来藏为体故,涅槃既依如来藏而有、以如来藏为体,所以说涅槃是无自体的,不可说“外于如来藏而有涅槃”。
像这样的涅槃正理,若有真善知识应世宣演,加上自己如实思惟、观行而断除见思二惑,乃至亲证实相,即可真知实证,所以涅槃绝非“不可知、不可证、不可说的”。因此而说,涅槃非无—不可谓涅槃为无,有真实心如来藏自在非断灭故;涅槃非有—不可谓涅槃为有,非蕴处界我等三界有故。因此,实证涅槃之贤圣,绝不说涅槃为有,亦不说涅槃为无,而是说“涅槃非有亦非无”,绝不堕入涅槃有无之边见网中。所以平实导师于《涅槃》中开示:
二乘涅槃的本质,其实也是中道,只是声闻圣者不能知见而已。……这就是说,二乘涅槃的实证虽然灭尽三界有—灭尽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而不坠入三界有中,远离了有边;但因涅槃的本质其实就是如来藏的本来不生不死,正是第八识真如心离三界有而恒存,常住不坏而远离断灭边;所以二乘涅槃的本质依旧不是断灭空,不是以三界有的缘起性空作为实证标的,而是不会坠入空、有二边的中道,一切佛门学人于二乘涅槃的灭尽蕴处界的“灭尽”境界,不应有所恐惧而坚执识阴或意识为常,以致精勤空修一世而于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俱无所证。2
如来藏无始以来恒常住于不生不灭之绝对寂静的境界中,而能随缘任运出生蕴处界诸法,有情因此在三界中生生死死、轮回不已。经中常说“爱尽、离欲、灭尽、涅槃”,由于“涅槃”毕竟空寂,无余涅槃中更是一切心行空尽的,故绝无“一念不生”之离念灵知心能存在其中;既然涅槃中无有六识心及作主心,根本就无三界我存在,因此密教所谓“乐空双运”第四喜的淫乐觉受绝对无法存在涅槃中,因为觉知“乐空双运”的离念灵知心为意识故,而涅槃中无有意识、无有见闻觉知,是爱尽、是离欲、是寂灭,所以密教所谓的涅槃根本是诳语,违背“涅槃寂静”的法印故。因此,有智者不应随于一切假名大师想要把识阴所摄的意识粗心、细心等,进入无余涅槃中安住,否则即无法实证二乘涅槃,也与大乘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实证不相应。
声闻人要在信受有涅槃本际不灭的前提下,经由四圣谛、八正道的观修而渐断我见我执烦恼,直到断尽烦恼障之现行后,方得取证二乘涅槃;菩萨行者则要外门熏修六度波罗蜜,透过四加行双印能取空与所取空,复由破参明心而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因此若离蕴处界之修行与观行,即无涅槃之可证,然而涅槃却是依本来自在的如来藏而建立,并不是本无今有之法,不是经由修行才出生的法,只是不经由修行却又无法证得,所以说涅槃非修得非不修得。
涅槃本是第八识妙真如心所显示之不生不灭非境界,然第八识本来自己已在、法尔而有,是故菩萨亲证第八识妙真如心时所证涅槃,当知是本来涅槃,故名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这个涅槃仍然不离第八识真如心而显示,本属心性,是故涅槃并非实有,唯有第八识如来藏真如心是真实究竟之法。
三乘菩提乃至三界万法皆依第八识如来藏而有,第八识如来藏即是万法的所依,因此必须依止八识论而学习三乘菩提方能有修有证,若是否定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依止六识论而欲修学佛法,则不论学习三乘中的任何一乘都将注定失败,遑论想要亲证任何一种涅槃。(待续)
-------------------
1《入楞伽经》卷8,《大正藏》册16,页559,中4-6。
2平实导师著,《涅槃》,正智出版社,2018年11月初版四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