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集 证果后修习四圣谛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21  浏览次数:1544
正伟老师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先问候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恼否?游步轻利否?众生易度否?
  各位现在所收看的节目,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也就是本会 平实导师的著作《胜鬘经讲记》的导读课程。
  在上一集的节目中,我们说到末法时代对于一般人而言,由于得不到正见,又找不到已经证果的老师来指导,所以要证得解脱道初果须陀洹几乎是登天之难,这是一个佛教界很普遍的现象。一直到了 平实导师出世弘法后才稍稍的转变了这种情形,因此在正觉讲堂的修学课程中,断除身见、我见是进入增上班学习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四圣谛的课程与现观,则是融入在二年半的禅净班与进阶班的课程中,如果学子的福德因缘具足的时候,身见、我见断除,进而疑见与戒禁取见也随之断除,初果的实证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解脱道上证得初果以后要如何继续修行呢?仍然是在四圣谛上用心,即使是更上一层楼,在大乘的见道位以后,还是离不开四谛的现观。
  例如,在《瑜伽师地论》中 弥勒菩萨的开示:【出世间道净惑所缘复有四种:一、苦圣谛,二、集圣谛,三、灭圣谛,四、道圣谛。】(《瑜伽师地论》卷27)这里说到净惑所缘——要断除结惑所应依、应缘的法,仍然是四圣谛。所谓的“惑”,包括了见道前与见道后的惑,没有见道前的结惑叫作染污惑,就是不明白何者是染污?何者是清净?所以会将不清净的五蕴十八界的法,当作是清净。例如证得初禅的人,会相对于之前的欲界粗重而认为欲界不净,初禅境界则是清净;但就二禅人看来,初禅境界仍是喧闹不净,二禅境界才是清净,这就叫作染污惑。但这些惑结都是三界中的法,不离有为有作的五蕴十八界处法,也就是不离世间法的惑;若离开了世间法,也就没有这一些惑结了,所以又叫作世俗道净惑所缘。而见道后要断除的惑结叫作净惑,是出世间道的净惑所缘法,它不是染污惑,虽然它不离开三界法,仍然在三界法中现行,但是它的本身并非三界法,它不是五蕴十八界中任何的一界,特别是指大乘见道后所对治的惑结。
  所以,在这一段《瑜伽师地论》的文字中,弥勒菩萨开示:即使是证得初果后,继续要修行的出世间净惑所缘法,仍然是缘于四圣谛而修行,只是所缘者越加的深细、所观行的部分更加广大,而所对治、断除的烦恼也是更为深细。在《杂阿含经》中也是这样说的:【时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云何方便求?思惟何等法?”舍利弗言:“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精勤思惟:五受阴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须陀洹果证。”】(《杂阿含经》卷10)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如果一个比丘尚未证得涅槃的无间等法,而想要求证无间等的涅槃,要以什么方便善巧法门来修行呢?要思惟观行什么法要呢?”舍利弗回答:“如果比丘尚未证得无间等的涅槃,而想要求证这个涅槃无间等法,那么他应该要精勤的思惟:五受阴的本身是病、是疮、是肉中刺、是残杀自己的道业、是无常、是苦、是空、是无我,为什么这样子说呢?因为这正是五受阴相应于现证初果解脱之处。如果一位比丘能够在自己的五受阴上精勤思惟观行,那么这一位比丘就可以证得须陀洹的果证。”这就是说,依于四圣谛的精勤修行,可以证得初果须陀洹。
  接下来,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舍利弗!得须陀洹果证已,欲得斯陀含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舍利弗啊!那么已经证得了须陀洹初果了,想要继续证得斯陀含二果的人,应当要思惟观行什么法要呢?”【舍利弗言:“拘絺罗!已得须陀洹果证已,欲得斯陀含果证者,亦当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斯陀含果证。”】(《杂阿含经》卷10)舍利弗说:“拘絺罗啊!已经证得了须陀洹初果了,想要向上证得斯陀含二果的人,还是一样的应当要精勤的思惟:五受阴的本身是病、是疮、是肉中刺、是残杀、是无常、是苦、是空、是无我,为什么这样子说呢?因为这正是五受阴相应于二果解脱之处。如果一位比丘能够在自己的五受阴上精勤思惟观行,那么这位比丘就可以证得斯陀含的果证。”
  同样的,接下来拘絺罗又问了,如果证得了二果,要如何继续证得三果呢?而舍利弗还是一样的回答:“必须要精勤思惟观行:五受阴的病、疮、刺、无常、苦、空、无我。”也就是还是一样的依于四谛而现观。再接下去,拘絺罗问舍利弗,已经证得了三果要如何进修四果呢?当然舍利弗的回答还是一样,必须要在五受阴的苦等现象上作精勤的现观。也就是说,要断结、证果都是在四圣谛上用心,只是随着果位的增上,所思惟观行的内容则更加的深入微细,所以四谛的现观成就,贯穿了整个解脱道的修证。
  还不只如此,经文中拘絺罗接下来又问:【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得阿罗汉果证已,复思惟何等法?”】“证得了阿罗汉,已经到达了轮回苦之边际,可以于现世证得涅槃了;在尚未入无余依涅槃,仍住于三界中的有余依阿罗汉,他们要思惟、修行什么法呢?”【舍利弗言:“摩诃拘絺罗!阿罗汉亦复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为得未得故、证未证故、见法乐住故。”】(《杂阿含经》卷10)舍利弗回答:“拘絺罗啊!已证阿罗汉的修行人还是一样的思惟观行:这个五受阴是病、是疮、是刺、是杀、是无常、苦、空、无我,为什么这样子说呢?阿罗汉继续思惟五受阴,是为了要得到尚未得到的法,为了现证尚未现证的法,为了于现法得乐住。”
  这里就值得我们来想一想:阿罗汉叫作知如真、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没有任何应断之恶而未断,也没有什么应证之法而未证;然而,舍利弗在这里却说“成就了阿罗汉之后,还是要一样的去思惟观行四圣谛,是因为要得到尚未得到的、为了现证尚未现证的、为了能于现法得乐住”?
  大家都知道,解脱道的修证以阿罗汉为极果,如果有人说阿罗汉尚有所应证得未证得、所应断除未断除者,那么这一位阿罗汉就不是真的阿罗汉,所以这样子说是谤佛、谤阿罗汉。但是,在这里的《杂阿含经》,舍利弗尊者在此处明白的说:阿罗汉还要继续修行四谛现观,因为还有应得未得、应证未证,还有所余现法乐住者。这些话如果出自于一般人,一定会被视为狂言悖语;然而在这却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所说,这代表了什么意思呢?要了解这一点,我们得重新的检视四圣谛,特别是苦集谛与苦灭谛。
  一般说来,四圣谛中苦谛的意义是大家能够了解的,即使是不学佛的众生也会有“人生犹如梦一场”的感慨!由五蕴法组成的世间幻灭不实,这也是一般人都能少分理解的道理;对于深入的佛弟子而言,更能现观万法存在的当下就已经没有任何实质的存在——非空亦非有;但是,众生却不得不在这样虚妄的三界法中轮回不断,连一分钟也难以止息,于此便生种种苦。
  对于四圣谛的集谛,则比较难具足的了知,一般的佛弟子也只能从五蕴法的道理上来看,五蕴乃是因缘和合才会出生。众生去体会五蕴法的生、灭,会看到生命中任何的一个法都必须要依赖众缘而生起,所以五蕴十八界的任何一个法,无论它是如何的微细,都是依缘而起,瞬间出生的同时又已经消失,没有一个法可以暂时的存在而保持不坏。然而,虽然大部分的佛弟子都知道万法乃是因缘和合而生,也知道要在生活中去现前观察诸法的运行,但是一般的佛弟子最多只能观见每一个法的缘,而很难观见到每一个法的因,只有极少数的大乘见道菩萨才能够亲见万法的因。
  一般的佛弟子总以为所谓的“因”,是发生在过去的某件事件,然而过去法已灭、没有了,过去的心也早已不可得,那么过去的事件如何能够成为现在果报的因呢?显然用过去的事件来当作现在现前法的现因是有问题的。现在佛门中的诸大师们,大多选择不去理会这个问题;或者是采用应成中观学说的思想,例如像第一世章嘉认为过去的因,已经辗转于一次又一次的显现之中,以前一时为后一时的因,如是辗转,所以并不需要另一个执持种子的识——辗转辗转已经成为现在的众法,所以现在所见的诸缘也就是因,所以不需要再另外立一个因了。但是这样子可就直接违背了 佛所说“有因有缘世间成,有因有缘世间灭”的道理,变成了只要有众缘,不需要因,世间就可以直接的成与灭了。
  等而下之者,干脆将因缘法推诿给一个想像出来的“业果报系统”,认为有一个业果报系统自动会去执行因果的现行与生灭,所以我们不需要花费心思去现观什么因,反正业果报系统自然而然就会运作出我们的果报现行。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可就成为与印度教教派相同的见解,不过是把大梵(brama)替换成业果报系统就好了,反正一切都是大梵所造作,自然而然就会运作出我们的果报现行;而大梵的本身却是非空也非有,了无自性也无他性。
  也就是说,现在佛门中的修行人,修行四圣谛之所以难以成功,是因为从一开始想要观行苦谛,却只见到了苦的表相,完全不能看清苦是如何出生的,苦出生的因与缘是什么。这就如同想要看清楚前方的道路,却用手把眼睛遮住了再去看,那当然难以看清苦的实质,所以苦谛的现观就不可能成就。所以连带着苦谛现观无法现观成就,则接下来修学集谛,就只能观见苦集唯有前面的众缘而没有因了,如此错误又浅薄的知见,那么四圣谛就将永远无法现观成就。
  今天时间的关系,就先为各位介绍到这一边。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读书

本文标题: 第048集 证果后修习四圣谛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book/2/531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读书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第048集 证果后修习四圣谛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