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正文老师开示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6/1753-a06_009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要继续跟各位来探讨的还是四圣谛的苦灭道圣谛。
我们上一集讲到苦灭道圣谛,苦灭道圣谛的这个道,佛因为这样子开示了三十七道品还有八正道的正理,就是为了要帮助佛弟子们修行。遵循著这些法要,努力去实践,就可以渐渐的趣向于涅槃解脱。所以,苦灭道圣谛的这个道,其实就是趣向于涅槃解脱之道。上一集也说到,三十七道品里面的四念处,四念处又叫作四念住,也就是所谓的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还有法念处,也就是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还有法念住。我们透过四念处的修行,来对治我们四个颠倒:第一个就是透过我们身念处,就是身念住,来对治净颠倒;透过受念处,也就是受念住,来对治乐颠倒;透过心念处,又称为心念住,来对治常颠倒;透过法念处,又称为法念住,来对治我颠倒。我们修这四念处观,就是在对治上面的这四种颠倒。因为凡夫众生不明法界真实相,而以为世间的无常为常,对诸苦执为乐,对无我这个当中执为有我,于不净执为净,所以必须要修习这个四念处观来对治这四种颠倒。上一集讲到这边。
四念处为何又称为四念住呢?为何四念处又称为“住”?这个“住”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四念处乃是以慧为体,也就是说,我们透过身念处等等这个四种法,从身念处的这四种法去观察;身等四法是所观境,而慧是能观的心,由慧令念住境,也就是说,让我们的这个能观的心的这个慧,能够住于身念处、受念处乃至于这个法念处,令祂能够住于这个境界,住于这个境界仔细的去思惟、去观察。也就是说,透过这样子的慧力,让我们的念心所在这个慧所观境能够铭记不忘,就是透过我们念心所在慧所观的境界能够忆持住而不忘掉,这个就是由慧令念住境。透过这样子的一个观行,透过这样子的一个思惟,所以,因为在慧立念住,也就是说以慧心所、以慧为体来立这个念住,所以又叫作念住。
那什么叫作四正勤呢?我们讲完四念处以后,再来探讨什么叫作四正勤。那四正勤又叫作四正断,另外一个名字就叫作四意端。那四正勤,很多的人都经常在念这样子的句子,但是不知道这个就是四正勤,不知道这个就是四正断,也更不知道这个就是四意端。为什么四正勤称为四正勤?为什么四正勤又称为四正断?为什么又会称为四意端?我们后面再作一个详细的说明。
我们现在先来说明一下:四正勤它的内容是怎么样的一个法呢?四正勤就是说:于已生恶不善法,为令断故,精勤修习,也就是说,于已生恶令断除,精勤修习;另外一个就是,于未生恶不善法,为令不生故,精勤修习,也就是说对于还没有生起的这个恶法,要想办法遏止让它不生起,精勤修习,让这个恶法不会生起,令它能够断除,令它不生起;第三个是,于未生善法,为令生故,精勤修习,也就是说,对于还没有生起的善法必须要让它、令它生起,为了令它这个善法能够生起,必须要精勤的修习;第四个是,对于已生善法,为令增长故,精勤修习,也就是说对于已出生的善法,要让它增长广大,为了让这个已出生的善法增长广大,必须要精勤的修习。所以简单的说,四正勤就是我们经常在说的,“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生起;已生恶令断除,未生恶令不生”,这个就是四正勤。令恶法断除,或是说令恶法不生,或是说让善法生起,或是说让善法增长,在这个四个法上面精勤修习,这个就叫作四正勤。
然后为什么这个法又称为四正断跟四意端呢?那它为什么又叫作正勤呢?因为我们必须要一心正意勤修,所以又叫作正勤;也就是说,必须要端正心意精勤修学这四个法,所以它又叫作四正勤。因为透过这精勤的修习,透过这样精勤的修学,能够除掉懈怠,能够断除众生懈怠的心,所以这个四正勤又叫作四正断。为什么又叫作四意端呢?因为四正勤的修习必须要发于意处,所以又叫作意端。也就是说,四正勤的修习你要得到真正的成果,四正勤的修行你要得到真正的成就的话,必须是发于意处,也就是说,必须从意根跟意识的这个法去对治它;也就是说要对治我们的意行,而不是只是表面上去断恶、表面上去止恶、表面上去生善、表面上去增长你的善法,而是必须要真正的从意处去依教奉行。也就是说,你必须要心诚,而且必须要正意,能够真正的接受这样子的法,而去改变自己的行为,而去增长自己的善法;这样子的行为是发于意处的,所以这个就叫作四意端,因为这样的修学是来自于意处的这个根源,所以它又叫作四意端。
我们现在说明完了四意端之后,要再说明什么叫作四如意足。那何谓四如意足呢?四如意足又叫作四神足,四神足包含了欲如意足,还有精进如意足,还有心如意足,另外一个叫作思惟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又叫作勤如意足,也就是四正勤的勤,精进如意足又叫作勤如意足,而心如意足又叫作念如意足,思惟如意足又叫作观如意足。
这四者为什么叫作如意呢?这四者为何称为如意?因为在前面的四念处当中如实修习、观行的智慧,又在四正勤当中精勤修持,由于精进的缘故,所以定力、慧力皆得增长,而且心得决定,所以使得定慧均等,所愿皆能成办,所以这样子的缘故,就称为如意足。也就是说,这个四如意足是因为我们在前面的四念处当中,也就是说,在我们这个身念处还有法念处等等这样的法里面,这个四念处当中,如实的去修习观行的智慧,去对治前面所说的四种颠倒;进而又在四正勤当中精进的修持,也就是说在“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断除,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的四正勤、四正断、四意端当中,努力的去修学,精进的修持;因为在四念处、四正勤当中,精进修持的缘故,由于这样精进的缘故,所以定力跟慧力都能够同时的增长,因为这样定力跟慧力同时增长,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心得决定,这个定力其实不是禅定的定,这个定力其实最主要指的是心得决定的定;也就是说,透过懂得精进的缘故,让定力慧力皆得增长,所以心得决定性,心得决定,所以使得我们的定慧都能够均等,因为定慧均等的修行的缘故,所愿皆能成办;那也就是因为所愿皆能成办的缘故,立这个名,所以它就叫作如意足。也就是说所愿皆能够满足,皆能够如意成办,能够如意满足,这个就是四如意足它因何而立名的道理。
也就是,这个四如意足是因为欲(希求)力的缘故引发定起,就是因为欲如意足,欲(希求)力、欲如意足的缘故,所以引发了定起,所以称之为欲神足,所以欲如意足又称为欲神足。再加上因为勤(精进)力的缘故,因为勤(精进)力的缘故,所以引发了定起,引发定起以后,这个就称为勤如意足。再接著因为念(心)力的缘故,因为念(心)力的增长,所以引发了定起,那因为引发定起以后,这样子就称为念如意足。第四个是因为观(思惟)力的缘故,因为观力也就是说这个思惟力的增长,所以引发定起,因为这样子所以称为观如意足。也就是说,四如意足为什么会称为如意足?为什么会称为神足?就是因为欲(希求)力的缘故,引发定起,因为欲、勤、念、观这四种力的缘故,也就是说,因为希求、精进,还有心念,还有思惟力的缘故,因为这四种力引发了定起;因为这四种力引发定起以后,就引发了欲神足,还有引发了勤如意足,引发了念如意足,引发了观如意足。
这样子的如意足为什么又称为神足呢?神足是不是我们一般所称的神通呢?这个神通其实并不是像我们所说的五神通那种神通,但是这个神通妙用,神虽然是指的是神通,妙用难测,所以才称这个就是神足,所以才称欲如意足叫作神足。但是,是因为我们如身依足而立,也就是说,这个如意足是要引发欲神足或引发勤神足,要引发这四种神足,必须就像我们的身体是依脚而立,必须依脚而立,这四种如意足必须要透过欲、勤、念、观这样子的四种力的修行,所以这四种力就是我们所依止要完成的神足,完成如意足的最主要依止的地方。所以必须要依这样殊胜的定力,也就是说透过欲、勤、念、观,这样子引发殊胜的定力。这个殊胜的定力,就是我们对于这个智慧,对于慧心所,对于解脱道的智慧,乃至于佛菩提道的智慧,引发殊胜的决定性的定力,这个才是真正的殊胜的定力。所以,这个定力指的并不是所谓禅定的定力,这个是因为慧所发起的,所以是因为这个欲、勤、念、观所引发,而发起这样子的定力,满足了欲如意足,还有勤如意足,还有念如意足,还有观如意足。所以,就是因为这样子殊胜的定力能够引发神通,所以就称为神足;也就是说,因为能够这样子引发欲、勤、念、观这样子的一个神通。
那这个部分当然是有更深层次的部分,这个神足通的部分,因为我们时间的关系,没有办法在这地方作详细的说明;只能够依著二乘解脱道的部分来讲这个神足通,来讲这个四如意足;事实上,这个大乘佛菩提道对于四如意足的说明,是更为详尽而且更为深细的。我们因为有这四种这个如意足的原因,引发定起,所以就称为四神足。所以四神足的这个称唿,它的来源就是因为有这个欲、勤、念、观这四种力来引发定起,所以它就称为四神足。我们现在把这个四神足的道理已经说明完了。
紧接著我们要说明什么叫作五根,什么叫作五力。何谓五根,何谓五力呢?五根指的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还有慧根;五力就是依止著五根,也就是依止著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所发起的力量,所以五力又称为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还有慧力。也就是说,信、进、念、定、慧五根,它能够产生信、进、念、定、慧五种力量,五种修学佛法五种精进的力量,那是因为来自于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还有慧根。
所以大乘佛子当闻熏佛法的缘故,所以修学十信;这个十信的这个信根,这个十信的信根其实并不是因为修来的,十信的信根是本来就具有的。我们修学十信以后,因为十信满足而产生信力,因为信力出生的缘故,所以仰信诸佛菩萨的解脱以及智慧境界,也能够慢慢的信任自己,也因为能够修、能够证而心向往之,向往诸佛菩萨能够因为透过修行而证解脱乃至于成佛的这样子的智慧,所以心向往之;这样子的境界而精进修学,那这样子的话,就逐渐的与精进根相应了。也就是说,我们透过本来已经具足的信根,那信根为什么我们说信根本来具足,但是为什么有的人没有办法信呢?因为就是因为无明遮障住了,所以信根没有办法发起,所以信根其实是本来具足的。所以是透过因为信根相应于信力,因为信力生的缘故就跟精进根相应,那就跟精进根相应以后,慢慢的就能够生起了四正勤的修学,能够依于四正勤,能够时时修,恒时修,以时修、恒修而不舍的缘故,所以依著精进根而生起了精进力;那生起了精进力以后,就能够真实的能够知道诸法空相,现观蕴处界空,以观蕴处界空的缘故,所以能够了知二乘法乃是依现象界有为法而说空,这个法它并不是究竟的,那慢慢的辗转的进入了大乘的修学,闻熏诸法实相,也就是说般若空性,因为久修不舍,所以最后终究证了空性如来藏。这个就是因为由于我们从这个信力,一直到生起了跟精进根相应,乃至于生起精进力,慢慢进入真实修行的一个阶段。
今天时间已经到了,我们五根的部分就先跟各位菩萨分享到这边。我们下一集会针对五根、五力再作一次详细的说明,再把我们的苦灭道圣谛作一个完整的结束,作一个说明。
今天就跟各位分享到这边。
阿弥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6/1753-a06_009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要继续跟各位来探讨的还是四圣谛的苦灭道圣谛。
我们上一集讲到苦灭道圣谛,苦灭道圣谛的这个道,佛因为这样子开示了三十七道品还有八正道的正理,就是为了要帮助佛弟子们修行。遵循著这些法要,努力去实践,就可以渐渐的趣向于涅槃解脱。所以,苦灭道圣谛的这个道,其实就是趣向于涅槃解脱之道。上一集也说到,三十七道品里面的四念处,四念处又叫作四念住,也就是所谓的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还有法念处,也就是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还有法念住。我们透过四念处的修行,来对治我们四个颠倒:第一个就是透过我们身念处,就是身念住,来对治净颠倒;透过受念处,也就是受念住,来对治乐颠倒;透过心念处,又称为心念住,来对治常颠倒;透过法念处,又称为法念住,来对治我颠倒。我们修这四念处观,就是在对治上面的这四种颠倒。因为凡夫众生不明法界真实相,而以为世间的无常为常,对诸苦执为乐,对无我这个当中执为有我,于不净执为净,所以必须要修习这个四念处观来对治这四种颠倒。上一集讲到这边。
四念处为何又称为四念住呢?为何四念处又称为“住”?这个“住”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四念处乃是以慧为体,也就是说,我们透过身念处等等这个四种法,从身念处的这四种法去观察;身等四法是所观境,而慧是能观的心,由慧令念住境,也就是说,让我们的这个能观的心的这个慧,能够住于身念处、受念处乃至于这个法念处,令祂能够住于这个境界,住于这个境界仔细的去思惟、去观察。也就是说,透过这样子的慧力,让我们的念心所在这个慧所观境能够铭记不忘,就是透过我们念心所在慧所观的境界能够忆持住而不忘掉,这个就是由慧令念住境。透过这样子的一个观行,透过这样子的一个思惟,所以,因为在慧立念住,也就是说以慧心所、以慧为体来立这个念住,所以又叫作念住。
那什么叫作四正勤呢?我们讲完四念处以后,再来探讨什么叫作四正勤。那四正勤又叫作四正断,另外一个名字就叫作四意端。那四正勤,很多的人都经常在念这样子的句子,但是不知道这个就是四正勤,不知道这个就是四正断,也更不知道这个就是四意端。为什么四正勤称为四正勤?为什么四正勤又称为四正断?为什么又会称为四意端?我们后面再作一个详细的说明。
我们现在先来说明一下:四正勤它的内容是怎么样的一个法呢?四正勤就是说:于已生恶不善法,为令断故,精勤修习,也就是说,于已生恶令断除,精勤修习;另外一个就是,于未生恶不善法,为令不生故,精勤修习,也就是说对于还没有生起的这个恶法,要想办法遏止让它不生起,精勤修习,让这个恶法不会生起,令它能够断除,令它不生起;第三个是,于未生善法,为令生故,精勤修习,也就是说,对于还没有生起的善法必须要让它、令它生起,为了令它这个善法能够生起,必须要精勤的修习;第四个是,对于已生善法,为令增长故,精勤修习,也就是说对于已出生的善法,要让它增长广大,为了让这个已出生的善法增长广大,必须要精勤的修习。所以简单的说,四正勤就是我们经常在说的,“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生起;已生恶令断除,未生恶令不生”,这个就是四正勤。令恶法断除,或是说令恶法不生,或是说让善法生起,或是说让善法增长,在这个四个法上面精勤修习,这个就叫作四正勤。
然后为什么这个法又称为四正断跟四意端呢?那它为什么又叫作正勤呢?因为我们必须要一心正意勤修,所以又叫作正勤;也就是说,必须要端正心意精勤修学这四个法,所以它又叫作四正勤。因为透过这精勤的修习,透过这样精勤的修学,能够除掉懈怠,能够断除众生懈怠的心,所以这个四正勤又叫作四正断。为什么又叫作四意端呢?因为四正勤的修习必须要发于意处,所以又叫作意端。也就是说,四正勤的修习你要得到真正的成果,四正勤的修行你要得到真正的成就的话,必须是发于意处,也就是说,必须从意根跟意识的这个法去对治它;也就是说要对治我们的意行,而不是只是表面上去断恶、表面上去止恶、表面上去生善、表面上去增长你的善法,而是必须要真正的从意处去依教奉行。也就是说,你必须要心诚,而且必须要正意,能够真正的接受这样子的法,而去改变自己的行为,而去增长自己的善法;这样子的行为是发于意处的,所以这个就叫作四意端,因为这样的修学是来自于意处的这个根源,所以它又叫作四意端。
我们现在说明完了四意端之后,要再说明什么叫作四如意足。那何谓四如意足呢?四如意足又叫作四神足,四神足包含了欲如意足,还有精进如意足,还有心如意足,另外一个叫作思惟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又叫作勤如意足,也就是四正勤的勤,精进如意足又叫作勤如意足,而心如意足又叫作念如意足,思惟如意足又叫作观如意足。
这四者为什么叫作如意呢?这四者为何称为如意?因为在前面的四念处当中如实修习、观行的智慧,又在四正勤当中精勤修持,由于精进的缘故,所以定力、慧力皆得增长,而且心得决定,所以使得定慧均等,所愿皆能成办,所以这样子的缘故,就称为如意足。也就是说,这个四如意足是因为我们在前面的四念处当中,也就是说,在我们这个身念处还有法念处等等这样的法里面,这个四念处当中,如实的去修习观行的智慧,去对治前面所说的四种颠倒;进而又在四正勤当中精进的修持,也就是说在“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断除,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的四正勤、四正断、四意端当中,努力的去修学,精进的修持;因为在四念处、四正勤当中,精进修持的缘故,由于这样精进的缘故,所以定力跟慧力都能够同时的增长,因为这样定力跟慧力同时增长,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心得决定,这个定力其实不是禅定的定,这个定力其实最主要指的是心得决定的定;也就是说,透过懂得精进的缘故,让定力慧力皆得增长,所以心得决定性,心得决定,所以使得我们的定慧都能够均等,因为定慧均等的修行的缘故,所愿皆能成办;那也就是因为所愿皆能成办的缘故,立这个名,所以它就叫作如意足。也就是说所愿皆能够满足,皆能够如意成办,能够如意满足,这个就是四如意足它因何而立名的道理。
也就是,这个四如意足是因为欲(希求)力的缘故引发定起,就是因为欲如意足,欲(希求)力、欲如意足的缘故,所以引发了定起,所以称之为欲神足,所以欲如意足又称为欲神足。再加上因为勤(精进)力的缘故,因为勤(精进)力的缘故,所以引发了定起,引发定起以后,这个就称为勤如意足。再接著因为念(心)力的缘故,因为念(心)力的增长,所以引发了定起,那因为引发定起以后,这样子就称为念如意足。第四个是因为观(思惟)力的缘故,因为观力也就是说这个思惟力的增长,所以引发定起,因为这样子所以称为观如意足。也就是说,四如意足为什么会称为如意足?为什么会称为神足?就是因为欲(希求)力的缘故,引发定起,因为欲、勤、念、观这四种力的缘故,也就是说,因为希求、精进,还有心念,还有思惟力的缘故,因为这四种力引发了定起;因为这四种力引发定起以后,就引发了欲神足,还有引发了勤如意足,引发了念如意足,引发了观如意足。
这样子的如意足为什么又称为神足呢?神足是不是我们一般所称的神通呢?这个神通其实并不是像我们所说的五神通那种神通,但是这个神通妙用,神虽然是指的是神通,妙用难测,所以才称这个就是神足,所以才称欲如意足叫作神足。但是,是因为我们如身依足而立,也就是说,这个如意足是要引发欲神足或引发勤神足,要引发这四种神足,必须就像我们的身体是依脚而立,必须依脚而立,这四种如意足必须要透过欲、勤、念、观这样子的四种力的修行,所以这四种力就是我们所依止要完成的神足,完成如意足的最主要依止的地方。所以必须要依这样殊胜的定力,也就是说透过欲、勤、念、观,这样子引发殊胜的定力。这个殊胜的定力,就是我们对于这个智慧,对于慧心所,对于解脱道的智慧,乃至于佛菩提道的智慧,引发殊胜的决定性的定力,这个才是真正的殊胜的定力。所以,这个定力指的并不是所谓禅定的定力,这个是因为慧所发起的,所以是因为这个欲、勤、念、观所引发,而发起这样子的定力,满足了欲如意足,还有勤如意足,还有念如意足,还有观如意足。所以,就是因为这样子殊胜的定力能够引发神通,所以就称为神足;也就是说,因为能够这样子引发欲、勤、念、观这样子的一个神通。
那这个部分当然是有更深层次的部分,这个神足通的部分,因为我们时间的关系,没有办法在这地方作详细的说明;只能够依著二乘解脱道的部分来讲这个神足通,来讲这个四如意足;事实上,这个大乘佛菩提道对于四如意足的说明,是更为详尽而且更为深细的。我们因为有这四种这个如意足的原因,引发定起,所以就称为四神足。所以四神足的这个称唿,它的来源就是因为有这个欲、勤、念、观这四种力来引发定起,所以它就称为四神足。我们现在把这个四神足的道理已经说明完了。
紧接著我们要说明什么叫作五根,什么叫作五力。何谓五根,何谓五力呢?五根指的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还有慧根;五力就是依止著五根,也就是依止著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所发起的力量,所以五力又称为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还有慧力。也就是说,信、进、念、定、慧五根,它能够产生信、进、念、定、慧五种力量,五种修学佛法五种精进的力量,那是因为来自于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还有慧根。
所以大乘佛子当闻熏佛法的缘故,所以修学十信;这个十信的这个信根,这个十信的信根其实并不是因为修来的,十信的信根是本来就具有的。我们修学十信以后,因为十信满足而产生信力,因为信力出生的缘故,所以仰信诸佛菩萨的解脱以及智慧境界,也能够慢慢的信任自己,也因为能够修、能够证而心向往之,向往诸佛菩萨能够因为透过修行而证解脱乃至于成佛的这样子的智慧,所以心向往之;这样子的境界而精进修学,那这样子的话,就逐渐的与精进根相应了。也就是说,我们透过本来已经具足的信根,那信根为什么我们说信根本来具足,但是为什么有的人没有办法信呢?因为就是因为无明遮障住了,所以信根没有办法发起,所以信根其实是本来具足的。所以是透过因为信根相应于信力,因为信力生的缘故就跟精进根相应,那就跟精进根相应以后,慢慢的就能够生起了四正勤的修学,能够依于四正勤,能够时时修,恒时修,以时修、恒修而不舍的缘故,所以依著精进根而生起了精进力;那生起了精进力以后,就能够真实的能够知道诸法空相,现观蕴处界空,以观蕴处界空的缘故,所以能够了知二乘法乃是依现象界有为法而说空,这个法它并不是究竟的,那慢慢的辗转的进入了大乘的修学,闻熏诸法实相,也就是说般若空性,因为久修不舍,所以最后终究证了空性如来藏。这个就是因为由于我们从这个信力,一直到生起了跟精进根相应,乃至于生起精进力,慢慢进入真实修行的一个阶段。
今天时间已经到了,我们五根的部分就先跟各位菩萨分享到这边。我们下一集会针对五根、五力再作一次详细的说明,再把我们的苦灭道圣谛作一个完整的结束,作一个说明。
今天就跟各位分享到这边。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