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集 学佛的目的(二)正源老师主讲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2  浏览次数:71779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在上一集的解说当中,我们告诉大家:每一个众生都有自己的“摩尼宝珠”,而我们的五阴身其实就是在自己的“摩尼宝珠”上面生生灭灭、起起落落。五阴的色身以及见闻觉知心有生灭、有起落,但是那颗“摩尼宝珠”祂是不生也不灭的,祂是永远那么样的清净,如金刚一般。那么由这样的认知当中来消除我们对依这个五阴而说有生死、有烦恼的那个苦以及恐惧。所以说学佛,就是要找到自己的“摩尼宝珠”,让自己不只是有解脱的智慧,也要让自己有实相的智慧。
  我们来看《法华经》当中有这样一段经文:【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妙法莲华经》卷一〈方便品二〉这个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开”、“示”、“悟”、“入”。佛之所以降生到人间来教导众生修学佛法,祂的目的就是要把祂的知见开示让众生能够了知,并且要让众生也能够悟入 佛的知见。当然 佛的知见,就不只是有解脱的智慧,也有实相的智慧。所以说 佛世尊之所以会降生到人间来,这个一大事因缘,就是要让众生悟入我们前面所说的“摩尼宝珠”,要知道众生有“摩尼宝珠”,而且还要去找到自己的“摩尼宝珠”。这个“摩尼宝珠”在佛法上来讲,就是众生的第八识如来藏,所以说学佛要了生死、要除烦恼,就是要找到每一个人都具有的第八识如来藏。那么学佛要了生死、要除烦恼,可是它最终的目的是要做什么呢?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当中祂又这样子开示,祂告诉舍利弗尊者说:“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这个意思就是说,释迦牟尼佛祂降生来人间,为了要让大家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能够找到自己的摩尼宝珠,找到如来藏;那么进一步,佛所立的誓愿就是要让众生“如我等无异”,要让众生跟 佛一样没有差别,那就是什么,那当然就是要众生都能成佛。所以说既然  释迦牟尼佛祂立这样的誓愿,要让众生将来都能够跟祂一样能够成佛,那么祂所要“开”、“示”、“悟”、“入”让众生了解的这个诸佛世尊的所知所见,那就是佛世尊的认知嘛!那就不只是要了知“摩尼宝珠”这个如来藏所生所显的那个五阴身是虚妄、种种的我所是虚妄----这样了知以后,具有了“解脱”的智慧,更要具足有实相的智慧,也就是要证得众生各个本具的生命实相、真如佛性,而且要证知祂的无量无数的功德。
  今天我们依着  释迦牟尼佛的教示来修学佛法,也不能够违背祂的本愿,祂的本愿就是要让众生悟得生命实相----这个真如佛性如来藏,而且要以成佛作为我们修学的目的。所以说讲到这边,就是告诉大家学佛的目的,其实最终就是要成佛。可是透过上面的解说,也许有人还不是很能够体会,我们不妨再来探讨一下:佛教跟其他的宗教信仰究竟有什么差别?用这样的探讨来加深诸位菩萨对这个信念的理解。
  一般人常常认为佛教其实只是种种的宗教信仰中的一种而已,跟其他宗教信仰并没有差别。常常有人认为修学佛法的目的跟信仰一般的宗教一样,就是要求平安、要求快乐、要求健康富足。所以说在家的学佛人就是追求家庭和乐、事业顺利,追求身体健康,追求家人平安,都是在这些事相上面去用心、去追求。可是佛法只有这样子而已吗?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很用心在学佛的人,他很用心的在佛教当中去修学、去护持,别人会说他在“学佛”,他也会自称是“学佛人”。可是一个接受其他宗教信仰,尤其像是一神教----所谓一神教:他们就是认为有一个绝对无上的神是宇宙万物唯一的主宰,并且积极投入在这个宗教信仰当中的人。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讲:我们说像这样的一神教信仰的信徒跟教友,他们会自称说他们是属主----是属于主的,他们会自称说是“生命在基督内”,像基督教他们就是说“生命在基督内”,但是他们不会说他们自己是在“学上帝”、在“学基督”。纵使说也许有的信徒会这样讲,说他是在学主耶稣基督的和蔼、学主耶稣基督的慈善,但是也跟佛教当中的学佛人不一样,因为佛教当中的“学佛”除了要修学佛所说的法之外,还希望自己能够解脱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并且更长远的目标是希望将来自己也能够“成佛”。就像刚初入佛门受三归依的时候,会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要发这样的誓愿,誓愿说要救度一切的众生、要断尽一切的烦恼、要修学一切的法门、最后要成就究竟的佛果。但是在刚刚提到的一神教,比如说在基督教当中在学主耶稣基督的人,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要爱主,为了要属主、跟主、侍主、传主,要将自己完完全全的交在主的掌管当中,最后要像迷路的羔羊,回归到那个放牧的人,也就是他的主的监督,成为“蒙主召选”的仆人。可是却从来没有人说过或者是想过,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主,成为耶稣基督,当然就更不会有信徒自称在学上帝,希望自己将来也成为上帝。其他的一神教也都是一样的。所以说宗教信仰当中的信徒,跟佛教当中的学佛人,他修学的目的是有着截然的不同。
  那么这边,我们还要再说明,就是说宗教信仰当中的神祇,像神道教的神祇,或者是说像一神教的教主、天主,他们的地位到底是什么?我们要以佛教的十法界,来判定他们的地位是什么。佛教当中说一切的众生,依着他们过去所造作的善恶还有净业,然后就会受报到各个不同的界,这个法界,所以有所谓的十法界的区分。那这个十法界,讲的就是四圣法道----就是 佛、菩萨、声闻、缘觉这四圣法道,还有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以及地狱众生的这六凡业道,合起来总共是十法界。那其中的六凡业道呢,依照佛经上的说明,说因为每一个业道,他生活环境的不同,也就是说他的生活环境有的是清净、有的是污秽。好比说我们现下可以看得到的,一般来讲人的生活环境是比动物的生活环境要清净,那么人的生活环境也是比一般的这些动物、畜生道的这些有情它们的生活环境要富足。那么由这样子清净以及污秽的不同,还有富足跟贫乏的不同,所以这个六凡业道对众生就会有不同的效益,也就是说你出生在六凡业道当中,你所能够感受的那个效益那当然就不一样,所以说六凡业道它会有那个价值的高低不同。所以刚刚所讲的人的这个法界,它的价值当然是比畜生道这些有情的法界它的价值要高,所以说佛法上就有所谓的“三善道”跟“三恶道”----三善道就是天、阿修罗还有人,三恶道就是畜生、饿鬼、还有地狱的众生。这个也就是一般人所熟悉的,说如果这个人他能够行善,能够持五戒,就能够得人身;如果是加修十善的话,就能够生到欲界天,成为欲界天人;乃至于他更进一步,如果去修学禅定,有了禅定的功夫,依着禅定功夫的深浅不同,就会生到色界或者是无色界天当中,在这些法界当中去享受种种可爱的乐果。反过来说,如果造作了偷盗、诈欺、杀人越货,乃至谤佛、谤法的恶业,那就依着他所造恶业的轻重,会受报到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当中去受种种的苦。那么这六凡业道当中的天道,是分属于欲界天、色界天还有无色界天,那么其余的人、畜生、饿鬼、地狱这四个法道,那就是在欲界天之下的欲界。那阿修罗呢?他是遍在天、人、畜生、饿鬼、还有地狱这五道当中。那么和刚刚所说的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就成为三界,还有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六种业道,那么三界跟六道合起来,就是三界六道。
  三界六道都不离凡夫境界,为什么说不离凡夫境界呢?因为都脱离不了轮回!那么一般人所称的宗教信仰,像神道教的神祇,或者是说一神教的教主,最多只是三界当中欲界天的众生,就是欲界的天人,还是凡夫境界。如果说他没有禅定的功夫,就没有办法生到色界、无色界天,但是色界、无色界天还是凡夫境界。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不管是欲界天的天人,或者是说人道的人,或者是说阿修罗,乃至于色界、无色界天的那些天人,他们都是因为过去修习善业或者是定业所得的那个果报,所以生到他所相应的业道去受报、受偿。如果没有兼修能够证得四圣法道的解脱智慧以及实相智慧,能够出离三界生死苦,那么受报到这个三善道的众生,他的业报受尽----也就是说他过去所造的善业、净业受尽之后,还是免不了要下堕到畜生、饿鬼、地狱这三恶道当中去受苦,那当然就离不开三界生死的轮回。所以我们说,这六道都是凡夫境界。
  至于佛、菩萨、声闻、缘觉这四圣法道,都是能够让修学的人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法道,可是这四圣法道,它并不是独立于前面所说的那六凡业道而存在的,这四圣法道的圣人还是存在于六种业道之中而生活。也就是说这四种人虽然也是生活在六种业道当中,但是他们为了能够真正的出离三界生死轮回之苦,选择了成就解脱智慧,乃至成就实相智慧的修行法道,这样的法道抉择不同,就会形成了佛教三乘的差别。如果说修学佛法的目的,是在亲证声闻、缘觉这二乘圣人所证的解脱果,以这样来出离三界六道生死轮回的苦,这就是声闻乘或者缘觉乘。但是这样的二乘圣人,严格来说不是真正的学佛人,因为他们虽然修学佛所说的法,可是只是修学其中一小部分的解脱道而已。他们虽然具有解脱的智慧,但是没有证得大乘菩萨所证的法界实相,就是没有找到那颗“摩尼宝珠”,所以不具有实相的智慧,终究是与成就佛地的那个果德是无缘的,永远不可能成佛,所以说他们不是真正的学佛,只能够说是学声闻阿罗汉,或者是学缘觉辟支佛。至于除了修学解脱道出离三界生死苦之外,更以亲证二乘圣人所不能知的那个法界实相、般若智慧、一切种智为修学佛法目标的修行人,那就是真正的学佛人。因为依着佛所说的法去修学,渐次的亲证了法界实相、般若智慧、一切种智,这样经过了菩萨的五十二阶位的修习过程,最后必定会成佛,所以这样子修学才是真正的学佛人。
  说到这里就可以了解:佛教的内涵其实是函盖了佛、声闻、缘觉这三乘菩提,也函盖了神道教的神祇,以及一神教的教主所在的那个欲界天的凡夫境界。而修学佛法的目标就是为了实证三乘菩提,要成就究竟的佛果,永远出离三界生死苦,不像其他的宗教信仰只是求来生的平安、快乐、健康、富足,乃至于只求今生的平安、快乐、健康、富足。所以如果认为佛教只是种种宗教信仰当中的一种,跟其他宗教信仰没有差别,其实是把佛教浅化了,把佛教世俗化了。我们要特别的说明,在佛法当中修学,如果只是求今生或者来生的平安、快乐、健康、富足,那这样的人虽然说在修学佛法,可是那就像是《法华经》当中所说的那个从小因为离开了自己富裕的父母在外面奔波,贫困、心量狭小而只知道求衣食温饱,不知更求其它珍奇宝物的那个穷子一般,真是太可惜了!
  我们今天的解说到此,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2集 学佛的目的(二)正源老师主讲)
 

本文标题: 第02集 学佛的目的(二)正源老师主讲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book/1/88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读书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第02集 学佛的目的(二)正源老师主讲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