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童正觉禅师所悟者其实不由默照而得
天童宏智禅师之悟处,其实不由默照之法而得。非唯如是,他为人开示时,也不全教人静坐默照,往往教人于一切境缘中默照,以觅如来藏君王心:【赵州洗钵、吃茶,不著安排,从来现成。若如是具眼,一一觑得彻,方是个衲僧做处。】(《宏智禅师广录》卷六)此岂是静坐默照之所得者?正是直指赵州老人为人处,并非只教人静坐默照也!所以天童默照禅之法,非唯应当静坐默照,更当于一切时中、行来去止之中默照;默照何物?默照如来藏之所在也!所以默照禅之法,非唯静坐默照而已,更有四威仪中之默照也!如是默照禅,则同于平实所倡离语言文字之思惟观也,则与天童所言一般无二:于赵州洗钵、吃茶之中具眼觑得,不由静坐离念而得。
天童有时教人必须静坐默照者,特因当时禅法流行之后,时人聪明特甚,总不肯下功夫死掉觉知心,总不肯下功夫修得基础定力,纵使有朝一日真的悟了,也只是个狂禅宗徒,只能效颦古德诃佛骂祖之表相,却又不知古德诃佛骂祖之本意也!由是缘故,天童宏智有时不得不提倡静坐默照之法,藉以拘束身心,欲令学人狂心安歇,而后继之以正知见之开示,令得入处;如是,则悟后不堕狂禅中,此是天童禅师倡导默照禅之一番苦心所在!然而如是默照之法、之名,极易使人滋生误会,终非悟入之良方,是以大慧责之,良有以也!
匪特如此,由天童证悟之过程,亦可知天童默照之法,绝非教人坐入一念不生境界中而以为悟:【〔宏智禅师〕腰包径至汝州,香山成枯木一见,深所器重。一日闻僧诵莲经,至“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瞥然有省。急诣丈室,陈所悟,山指台上香合曰:“里面是甚么物?”师曰:“是甚么心行?”山曰:“汝悟处又作么生?”师以手画一圆相呈之,复抛向后。山曰:“弄泥团汉,有甚么限?”师云:“错!”山曰:“别见人始得。”师应喏喏。丹霞淳禅师,道价方盛,师乃造焉。霞问:“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师曰:“井底虾蟆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帘。”霞曰:“未在,更道。”师拟议,霞打一拂子云:“又道不借。”师忽悟作礼。霞云:“何不道取一句子?”师云:“某甲今日失钱遭罪。”霞云:“未暇打得尔,且去。”时二十三岁矣。】(前后文,请详书末附录:《天童宏智禅师行状》)
由其证悟之公案观之,天童宏智正是于谈话开示中一念相应而得证悟,非从静坐中渐次远离妄念而住于离念灵知境界也。此二法者,一是顿法,一是渐法。顿法所得为第八识如来藏从来离念、本来离念,不因悟后方始转令如来藏离念,悟前与悟后悉皆如是,永无变易,然而却不妨意识离念灵知或时起念、或时无念,而所悟之如来藏识仍然无始无终的永远无念。渐法所得则为第六识觉知心有时随妄念,有时随净念,有时住于定中而不起念;乃是“悟”时离念,离“悟境”时有念;“悟”时起净念而于六尘境界中了了分明,离“悟境”时则起虚妄想之种种念而与语言文字相应;“悟”前有妄念,“悟”后离妄念。如是“悟”前与“悟”后时时变易、日日变易、夜夜断灭之法,焉得是真悟?
是故,真悟之法定是顿法,无有渐法;渐法者必定落入见闻觉知了了分明之意识心境界相中,必定永与天童宏智所悟相违。当知真悟之法,所悟之实相心,必定“于六尘外之万法了了”分明,而且“常”知离念灵知心之所思所欲,正是第八识实相心也!有智者,其谁不愿于此措心?
由是缘故,天童所悟者绝非今时错悟者之离念灵知意识心,确是第八识如来藏也!别有其颂可证:【默默有得,灵灵无依;妙穷出没,照彻离微。万像齐收一印,三昧遍在群机;而今恁么相随去,终日如愚不我违。】(《宏智禅师广录》卷九)实相心体在三界万法中灵灵运运,然而却又可以独自存在而无所依,譬如处于无余涅槃位中。实相心体如来藏,神出鬼没,老赵州称之为偷偷摸摸的“贩私盐汉子”,非独凡夫众生不能了知,乃至二乘圣人亦不能猜测之,故天童云“妙穷出没”,非如离念灵知心出没之时凡愚都知也!实相心体照彻离微,对于离念灵知心所不能知之六尘以外极微细诸法,都能照彻;对于离念灵知心不堕语言文字中之想法与意欲,也都能了知,所以说“照彻离微”。
天童有时又说祂“如愚如鲁”,在这一段开示中则说:“终日如愚不我违。”实相心体从来都不会有我想、他想,从来都不会特地想要众人知道祂在劳碌,从来都不会邀功或自赏,然而却对众生有求必应,从不拒绝,也不会失去联络,所以天童说祂“终日如愚不我违”,这都是离念灵知心所作不到的,而且是永远都作不到的。由此可见天童之所悟,绝非离念灵知意识心也!今时倡弘默照禅而堕于离念灵知心中者,何不细究默照禅鼻祖天童禅师之开示?
古今禅师与学人,其误会默照禅之原因,咎在误会禅师开示之法语也!譬如宋时妙喜宗杲禅师举其师叔佛眼禅师之语曰:【佛眼曰:“学者不可泥于文字语言,盖文字语言,依他作解、障自悟门,不能出言象之表。”昔达观颖,初见石门聪和尚,室中驰骋口舌之辩;聪曰:“子之所说,乃纸上语;若其心之精微,则未睹其奥。当求妙悟,悟则超卓杰立,不乘言、不滞句;如师子王吼哮,百兽震骇;回观文字之学,何啻以什较百、以千较万也。”】(《禅林宝训》卷二)可见拘执于文字之人,古今同有,然而却是于今为烈,专作学术研究者,不能自外于此,今时禅和不可不可察。
然而今时禅和亦如古时一般,大多错会祖师如是语,每多如此误认:觉知心不可以理会语言文字之意义,只要能不住在语言文字的意思中,常常了然分明而不了知语言文字意义,即是开悟境界。如是误会,古今同有,于今为多。譬如有僧问:“如何是佛?”赵州禅师答:“六六三十六。”有时答:“水上踢球子。”又如有僧问:“如何是佛?”云门答:“花药栏。”有时则答:“干屎橛。”有时则答:“胡饼。”如是之言,皆是意在言外,若从语言文字上著眼,则皆错会,是故佛眼清远禅师教人不可泥于文字语言。然而学人不知其中真义,便以为觉知心不落在语言文字之意思中,又能清楚了了而不昏沉,便是开悟。可是这样子的开悟,究竟生起了智能没有?究竟能否确实了知般若诸经真义?能否以第三转法轮方广诸经八识心王之理检查之后一一合辙?这才是自我检验之重要依准。
如今,诸方大师与诸禅和们,已然都不能了知云门胡饼之真实义了;但这却不只今天才如此,自古以来,能确实了知云门胡饼之真实义者,本来即已稀少,非独今时方才如此。诚如雪窦重显禅师颂曰:“胡饼掷来已千年,天下至今有淆讹。”可见云门掷来的胡饼,在雪窦重显禅师时已经一千年了,当时仍然少有了知云门胡饼真义者,何况是去圣更遥的现在当今?如今诸方大师与诸学人则又别生误会,每以为:禅师所说莫著语言文字者,即是教人保持觉知心于离念境界中,不可依文解义,所以都用答非所问的手段答复学人,目的是塞断学人语言文字思想;只要能离语言文字而一念不生,那就是开悟的境界了。岂仅今时如此,大慧宗杲灭后六十年时的南宋以来虎丘一脉后人,早已如此也!大慧一脉则多转生入西藏地区,冀能从根本改变西藏佛法,令得回归正法。所以中原地区已都是虎丘一脉后人之离念灵知心天下了,如此一直传至民国以来,一直都是如此。在此时空背景下,中国禅宗便开始有人大力倡导默照禅,误以为觉知心默照一切境界、默照自己一念不生,这就是默照禅的主旨所在,完全违背默照禅鼻祖之天童宏智正觉禅师本意,真可谓去道远矣!
大慧宗杲劝人不可落在离念灵知境界中,所以就有种种破斥与开示,如同前来所举,今不重举。
天童宏智禅师既非由默照而悟,现前亦可证见修习默照之法者多入岐途;古时明朝、清朝固如是,其实宋时更已如是,今时亦复如是,欲得悟入,岂止甚难而已?由是缘故,宏智禅师座下多有后来改习大慧之看话头禅而悟入者,便成为虎丘当时之传人,绍继虎丘禅师法脉。且举其一为证:【……,不容以心意识领会;纵引证得、抟量得、领会得,尽是髑髅前情识边事,生死岸头定不得力。而今普天之下,唤作禅师长老者,会得分晓底,不出左右〔左右二字,乃是指称王教授〕书中写来底消息耳;其余种种邪解,不在言也。密首座,宗杲与渠同在平普融会中相聚,尽得普融要领;渠自以为安乐,然所造者,亦不出左右书中消息;今始知非,别得个安乐处,方知某无秋毫相欺。今特令去相见,无事时,试令渠吐露,看还契得左右意否?八十老翁入场屋,真诚不是小儿戏;若生死到来不得力,纵说得分晓,和会得有下落、引证得无差别,尽是鬼家活计,都不干我一星事。禅门种种差别异解,唯识法者惧;大法不明者,往往多以病为药,不可不知。】(《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九〈答王教授〉书函)
语译如下:【……若真要谈论禅宗开悟这件事,可就不许用过去心、未来意、现在识而领会为真实心;假使落在心、意、识中(同一意识觉知心,古时依过去、现在、未来而说为心、意、识),纵使引证得、抟量得、领会得,尽都是白骨边、死犹未透的死人情识边事,生死到来时一定不得力。而今普天之下,唤作禅师、长老的那些人,他们自称体会得很真确的东西,其实也都逃不出你的书中所写出来的东西;至于他们其余的种种邪解,也就不必多说了。密首座这个人,我宗杲与他同在普融禅师座下一起学禅时,我们二人都已尽得普融禅师的要领了;(我宗杲不肯普融禅师的说法,所以就另外学法去了),可是密首座却自以为是证得安乐境界了,但是他所说所教出来的法要,仍然不出你写的书中所说的内涵;到如今,密首座方始知非,终于(在虎丘禅师那里)另外得到个安乐处,方才知道我宗杲对他没有秋毫相欺。如今特令你就近去见他,闲著没事时,不妨试著令他为你吐露一些,看能不能契合你求悟的心思?你岁数不小了,八十岁的老翁入闱考试,真的不是小儿游戏,千万得慎重小心;假使生死到来时使不上力,纵使说得清楚明白,与祖师公案相和时也能说得好象确实有下落了,把公案取来引证到一点儿差别都没有,那也都是死人家里作的活儿,都与我一点儿也不相干。在禅门里面,与祖师真意有所不同的种种解释与说法,只有真正懂得佛法的人才会惧怕,所以都不敢胡乱说法;但是那些不明宗门大法的人们,则往往大多是把病当作是药,这种事情,你不可不知。】由此可知,落入意识心中,以病为药,误人子弟者,古今皆然,所在多有。
大慧宗杲曾开示道:【若向这里识得渠面目,方识得修山主道:“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具足圣人法,圣人不会。圣人若会,即是凡夫;凡夫若知,即是圣人。”还有识得者么?若识得去,凡夫圣人孤峰顶上,十字街头只在这里。”】(《五灯全书》卷四十三)
语译如下:【如果能向这里认得祂的真面目来,这时才会懂得绍修山主这么说:“具足了凡夫法,可是凡夫却不知道自己具足了凡夫法;具足了圣人法,可是圣人却不会圣人法。圣人假使会了圣人法,这位圣人可就成了凡夫;凡夫假使知道了凡夫法,那可就是圣人了。”还有人知道绍修山主这些话的意思吗?如果真正懂得了去,其实凡夫与圣人真心同住的孤峰顶上,以及“十字街头解开布袋”的境界,都只在这里面。】且道:这里又是哪里?
禅门之中多有淆讹,一不小心,就会自以为悟;一不小心,就会被假名大师笼罩、欺瞒。若是自以为真的悟了,将来遇见真悟之师时,难免被真悟之师劈脸一掌,当禅师转身走开之时,不免会丢下一句话:“似即似,是则不是。”
尔等诸方大师及诸禅和子们!若欲证取这里、识得这里,万望速听平实苦劝,莫再镇日以觉知心为真,莫再镇日赤裸裸地坐在离念寂静境界中;何妨走向十字街头,与众生同光和尘去,方有悟缘。亦呼吁弘扬默照禅的大师及学习默照禅的学人们:默照禅鼻祖天童宏智禅师的悟入,不是在静坐中悟入的,而是在丹霞禅师的开示中悟入的;天童正觉禅师所悟的心,也正是第八识如来藏真心,不是离念灵知;千万不要错会天童老人默照禅之真义,赶快超越离念灵知的境界,以离念灵知心作为工具,求觅第八识如来藏吧!平实且再举大慧宗杲的恳切开示偈语,供养当代大师及诸禅和:
正月十四十五,双径椎锣打鼓;
要识祖意西来,看取村歌社舞。
(原标题:08 第七章 天童正觉禅师所悟者其实不由默照而得)
天童宏智禅师之悟处,其实不由默照之法而得。非唯如是,他为人开示时,也不全教人静坐默照,往往教人于一切境缘中默照,以觅如来藏君王心:【赵州洗钵、吃茶,不著安排,从来现成。若如是具眼,一一觑得彻,方是个衲僧做处。】(《宏智禅师广录》卷六)此岂是静坐默照之所得者?正是直指赵州老人为人处,并非只教人静坐默照也!所以天童默照禅之法,非唯应当静坐默照,更当于一切时中、行来去止之中默照;默照何物?默照如来藏之所在也!所以默照禅之法,非唯静坐默照而已,更有四威仪中之默照也!如是默照禅,则同于平实所倡离语言文字之思惟观也,则与天童所言一般无二:于赵州洗钵、吃茶之中具眼觑得,不由静坐离念而得。
天童有时教人必须静坐默照者,特因当时禅法流行之后,时人聪明特甚,总不肯下功夫死掉觉知心,总不肯下功夫修得基础定力,纵使有朝一日真的悟了,也只是个狂禅宗徒,只能效颦古德诃佛骂祖之表相,却又不知古德诃佛骂祖之本意也!由是缘故,天童宏智有时不得不提倡静坐默照之法,藉以拘束身心,欲令学人狂心安歇,而后继之以正知见之开示,令得入处;如是,则悟后不堕狂禅中,此是天童禅师倡导默照禅之一番苦心所在!然而如是默照之法、之名,极易使人滋生误会,终非悟入之良方,是以大慧责之,良有以也!
匪特如此,由天童证悟之过程,亦可知天童默照之法,绝非教人坐入一念不生境界中而以为悟:【〔宏智禅师〕腰包径至汝州,香山成枯木一见,深所器重。一日闻僧诵莲经,至“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瞥然有省。急诣丈室,陈所悟,山指台上香合曰:“里面是甚么物?”师曰:“是甚么心行?”山曰:“汝悟处又作么生?”师以手画一圆相呈之,复抛向后。山曰:“弄泥团汉,有甚么限?”师云:“错!”山曰:“别见人始得。”师应喏喏。丹霞淳禅师,道价方盛,师乃造焉。霞问:“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师曰:“井底虾蟆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帘。”霞曰:“未在,更道。”师拟议,霞打一拂子云:“又道不借。”师忽悟作礼。霞云:“何不道取一句子?”师云:“某甲今日失钱遭罪。”霞云:“未暇打得尔,且去。”时二十三岁矣。】(前后文,请详书末附录:《天童宏智禅师行状》)
由其证悟之公案观之,天童宏智正是于谈话开示中一念相应而得证悟,非从静坐中渐次远离妄念而住于离念灵知境界也。此二法者,一是顿法,一是渐法。顿法所得为第八识如来藏从来离念、本来离念,不因悟后方始转令如来藏离念,悟前与悟后悉皆如是,永无变易,然而却不妨意识离念灵知或时起念、或时无念,而所悟之如来藏识仍然无始无终的永远无念。渐法所得则为第六识觉知心有时随妄念,有时随净念,有时住于定中而不起念;乃是“悟”时离念,离“悟境”时有念;“悟”时起净念而于六尘境界中了了分明,离“悟境”时则起虚妄想之种种念而与语言文字相应;“悟”前有妄念,“悟”后离妄念。如是“悟”前与“悟”后时时变易、日日变易、夜夜断灭之法,焉得是真悟?
是故,真悟之法定是顿法,无有渐法;渐法者必定落入见闻觉知了了分明之意识心境界相中,必定永与天童宏智所悟相违。当知真悟之法,所悟之实相心,必定“于六尘外之万法了了”分明,而且“常”知离念灵知心之所思所欲,正是第八识实相心也!有智者,其谁不愿于此措心?
由是缘故,天童所悟者绝非今时错悟者之离念灵知意识心,确是第八识如来藏也!别有其颂可证:【默默有得,灵灵无依;妙穷出没,照彻离微。万像齐收一印,三昧遍在群机;而今恁么相随去,终日如愚不我违。】(《宏智禅师广录》卷九)实相心体在三界万法中灵灵运运,然而却又可以独自存在而无所依,譬如处于无余涅槃位中。实相心体如来藏,神出鬼没,老赵州称之为偷偷摸摸的“贩私盐汉子”,非独凡夫众生不能了知,乃至二乘圣人亦不能猜测之,故天童云“妙穷出没”,非如离念灵知心出没之时凡愚都知也!实相心体照彻离微,对于离念灵知心所不能知之六尘以外极微细诸法,都能照彻;对于离念灵知心不堕语言文字中之想法与意欲,也都能了知,所以说“照彻离微”。
天童有时又说祂“如愚如鲁”,在这一段开示中则说:“终日如愚不我违。”实相心体从来都不会有我想、他想,从来都不会特地想要众人知道祂在劳碌,从来都不会邀功或自赏,然而却对众生有求必应,从不拒绝,也不会失去联络,所以天童说祂“终日如愚不我违”,这都是离念灵知心所作不到的,而且是永远都作不到的。由此可见天童之所悟,绝非离念灵知意识心也!今时倡弘默照禅而堕于离念灵知心中者,何不细究默照禅鼻祖天童禅师之开示?
古今禅师与学人,其误会默照禅之原因,咎在误会禅师开示之法语也!譬如宋时妙喜宗杲禅师举其师叔佛眼禅师之语曰:【佛眼曰:“学者不可泥于文字语言,盖文字语言,依他作解、障自悟门,不能出言象之表。”昔达观颖,初见石门聪和尚,室中驰骋口舌之辩;聪曰:“子之所说,乃纸上语;若其心之精微,则未睹其奥。当求妙悟,悟则超卓杰立,不乘言、不滞句;如师子王吼哮,百兽震骇;回观文字之学,何啻以什较百、以千较万也。”】(《禅林宝训》卷二)可见拘执于文字之人,古今同有,然而却是于今为烈,专作学术研究者,不能自外于此,今时禅和不可不可察。
然而今时禅和亦如古时一般,大多错会祖师如是语,每多如此误认:觉知心不可以理会语言文字之意义,只要能不住在语言文字的意思中,常常了然分明而不了知语言文字意义,即是开悟境界。如是误会,古今同有,于今为多。譬如有僧问:“如何是佛?”赵州禅师答:“六六三十六。”有时答:“水上踢球子。”又如有僧问:“如何是佛?”云门答:“花药栏。”有时则答:“干屎橛。”有时则答:“胡饼。”如是之言,皆是意在言外,若从语言文字上著眼,则皆错会,是故佛眼清远禅师教人不可泥于文字语言。然而学人不知其中真义,便以为觉知心不落在语言文字之意思中,又能清楚了了而不昏沉,便是开悟。可是这样子的开悟,究竟生起了智能没有?究竟能否确实了知般若诸经真义?能否以第三转法轮方广诸经八识心王之理检查之后一一合辙?这才是自我检验之重要依准。
如今,诸方大师与诸禅和们,已然都不能了知云门胡饼之真实义了;但这却不只今天才如此,自古以来,能确实了知云门胡饼之真实义者,本来即已稀少,非独今时方才如此。诚如雪窦重显禅师颂曰:“胡饼掷来已千年,天下至今有淆讹。”可见云门掷来的胡饼,在雪窦重显禅师时已经一千年了,当时仍然少有了知云门胡饼真义者,何况是去圣更遥的现在当今?如今诸方大师与诸学人则又别生误会,每以为:禅师所说莫著语言文字者,即是教人保持觉知心于离念境界中,不可依文解义,所以都用答非所问的手段答复学人,目的是塞断学人语言文字思想;只要能离语言文字而一念不生,那就是开悟的境界了。岂仅今时如此,大慧宗杲灭后六十年时的南宋以来虎丘一脉后人,早已如此也!大慧一脉则多转生入西藏地区,冀能从根本改变西藏佛法,令得回归正法。所以中原地区已都是虎丘一脉后人之离念灵知心天下了,如此一直传至民国以来,一直都是如此。在此时空背景下,中国禅宗便开始有人大力倡导默照禅,误以为觉知心默照一切境界、默照自己一念不生,这就是默照禅的主旨所在,完全违背默照禅鼻祖之天童宏智正觉禅师本意,真可谓去道远矣!
大慧宗杲劝人不可落在离念灵知境界中,所以就有种种破斥与开示,如同前来所举,今不重举。
天童宏智禅师既非由默照而悟,现前亦可证见修习默照之法者多入岐途;古时明朝、清朝固如是,其实宋时更已如是,今时亦复如是,欲得悟入,岂止甚难而已?由是缘故,宏智禅师座下多有后来改习大慧之看话头禅而悟入者,便成为虎丘当时之传人,绍继虎丘禅师法脉。且举其一为证:【……,不容以心意识领会;纵引证得、抟量得、领会得,尽是髑髅前情识边事,生死岸头定不得力。而今普天之下,唤作禅师长老者,会得分晓底,不出左右〔左右二字,乃是指称王教授〕书中写来底消息耳;其余种种邪解,不在言也。密首座,宗杲与渠同在平普融会中相聚,尽得普融要领;渠自以为安乐,然所造者,亦不出左右书中消息;今始知非,别得个安乐处,方知某无秋毫相欺。今特令去相见,无事时,试令渠吐露,看还契得左右意否?八十老翁入场屋,真诚不是小儿戏;若生死到来不得力,纵说得分晓,和会得有下落、引证得无差别,尽是鬼家活计,都不干我一星事。禅门种种差别异解,唯识法者惧;大法不明者,往往多以病为药,不可不知。】(《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九〈答王教授〉书函)
语译如下:【……若真要谈论禅宗开悟这件事,可就不许用过去心、未来意、现在识而领会为真实心;假使落在心、意、识中(同一意识觉知心,古时依过去、现在、未来而说为心、意、识),纵使引证得、抟量得、领会得,尽都是白骨边、死犹未透的死人情识边事,生死到来时一定不得力。而今普天之下,唤作禅师、长老的那些人,他们自称体会得很真确的东西,其实也都逃不出你的书中所写出来的东西;至于他们其余的种种邪解,也就不必多说了。密首座这个人,我宗杲与他同在普融禅师座下一起学禅时,我们二人都已尽得普融禅师的要领了;(我宗杲不肯普融禅师的说法,所以就另外学法去了),可是密首座却自以为是证得安乐境界了,但是他所说所教出来的法要,仍然不出你写的书中所说的内涵;到如今,密首座方始知非,终于(在虎丘禅师那里)另外得到个安乐处,方才知道我宗杲对他没有秋毫相欺。如今特令你就近去见他,闲著没事时,不妨试著令他为你吐露一些,看能不能契合你求悟的心思?你岁数不小了,八十岁的老翁入闱考试,真的不是小儿游戏,千万得慎重小心;假使生死到来时使不上力,纵使说得清楚明白,与祖师公案相和时也能说得好象确实有下落了,把公案取来引证到一点儿差别都没有,那也都是死人家里作的活儿,都与我一点儿也不相干。在禅门里面,与祖师真意有所不同的种种解释与说法,只有真正懂得佛法的人才会惧怕,所以都不敢胡乱说法;但是那些不明宗门大法的人们,则往往大多是把病当作是药,这种事情,你不可不知。】由此可知,落入意识心中,以病为药,误人子弟者,古今皆然,所在多有。
大慧宗杲曾开示道:【若向这里识得渠面目,方识得修山主道:“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具足圣人法,圣人不会。圣人若会,即是凡夫;凡夫若知,即是圣人。”还有识得者么?若识得去,凡夫圣人孤峰顶上,十字街头只在这里。”】(《五灯全书》卷四十三)
语译如下:【如果能向这里认得祂的真面目来,这时才会懂得绍修山主这么说:“具足了凡夫法,可是凡夫却不知道自己具足了凡夫法;具足了圣人法,可是圣人却不会圣人法。圣人假使会了圣人法,这位圣人可就成了凡夫;凡夫假使知道了凡夫法,那可就是圣人了。”还有人知道绍修山主这些话的意思吗?如果真正懂得了去,其实凡夫与圣人真心同住的孤峰顶上,以及“十字街头解开布袋”的境界,都只在这里面。】且道:这里又是哪里?
禅门之中多有淆讹,一不小心,就会自以为悟;一不小心,就会被假名大师笼罩、欺瞒。若是自以为真的悟了,将来遇见真悟之师时,难免被真悟之师劈脸一掌,当禅师转身走开之时,不免会丢下一句话:“似即似,是则不是。”
尔等诸方大师及诸禅和子们!若欲证取这里、识得这里,万望速听平实苦劝,莫再镇日以觉知心为真,莫再镇日赤裸裸地坐在离念寂静境界中;何妨走向十字街头,与众生同光和尘去,方有悟缘。亦呼吁弘扬默照禅的大师及学习默照禅的学人们:默照禅鼻祖天童宏智禅师的悟入,不是在静坐中悟入的,而是在丹霞禅师的开示中悟入的;天童正觉禅师所悟的心,也正是第八识如来藏真心,不是离念灵知;千万不要错会天童老人默照禅之真义,赶快超越离念灵知的境界,以离念灵知心作为工具,求觅第八识如来藏吧!平实且再举大慧宗杲的恳切开示偈语,供养当代大师及诸禅和:
正月十四十五,双径椎锣打鼓;
要识祖意西来,看取村歌社舞。
(原标题:08 第七章 天童正觉禅师所悟者其实不由默照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