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说菩萨要经历几十个阶位的修学,于无生法忍的亲证后,即生到如来家之后,还要经过近两大无量数劫的修行,然后十方如来才会予以灌顶而受法王子职。假使有菩萨利根而又精进,勇猛不懈,可以化长劫入短劫,很快成佛,把别人钝根又不精进而历经三大无量数劫修完的三乘菩提,在快速的短劫中修完,还是一丝一毫都无有所遗漏,才能成佛;因此,化长劫入短劫的大精进利根菩萨,看似缩短了成佛的时间,也仍然要修完三乘菩提的全部,成就如来藏妙心中的一切种智以后,才能成佛。
然而即使是佛教大乘利根菩萨的精进而能够短劫成佛,藏传佛教的学人则是一点都不欣羡,他们可是万万都无法接受的,为什么呢?
一来、他们可不想要无量劫的修行,他们一刻也不能等,他们要的是“马上成佛”、“即身成佛”。
二来、他们可不想修习三乘菩提深妙法道,他们需要既快速又简单的法可以即身成佛,而三乘菩提中连最粗浅的声闻菩提断我见,在经典中说都需要作勇猛的四加行,如此思惟观行精进不懈,然而藏传佛教的学人于过去生熏习的佛法正见很少,对于三乘菩提的义理难以接受,心中疑见不断,当然全都无力修习,更别说是实证了;即使当他们开始实修三乘菩提,不论是哪一乘,都必须断除我见,必须重新检视意识与身识,确认其为生灭之法,那么藏传佛教所修持的,也是最引以自豪的双身法乐空双运淫乐境界,就会跟著成为生灭法,再也无法弘扬了,也无法再有理由勾引女信徒合修双身法来享乐了,藏传佛教密宗就必须全面废除而回归佛教了。
三来、藏传佛教喇嘛们要的可不只是灌顶成为法王子而已,藏传佛教在法义上如此辛苦的扭曲与布局,就是为了要“即身成佛”,因此他们将《菩提道次第广论》最后提到的“止观”联结到《密宗道次第广论》的印度教谭崔瑜伽的双人合体“灌顶”,因为他们所要的是一灌顶就是究竟“即身成佛”!透过双身法的修行,达到第四灌第四喜高潮的时候,那时候乐空双运而不漏精液,那就是成就至高的无漏法,就是即身成佛。
如是遐想,不肯老实修行,无法安忍菩萨的无量劫修持圣法,无法安忍菩萨应该修习的全部佛法而另外创造新佛法,这样的致命性的法见谬误,就是造成这部《菩提道次第广论》无可避免于荒腔走板!
《广论》藏传佛教的双身法“止、观”变成了禅定、般若波罗蜜?
宗喀巴认为要说到止观,就应该回到声闻地来修学,他认为 弥勒菩萨所说的《瑜伽师地论》中的“菩萨地”的“摄决择分”中所谈的“止观”,就是在说“声闻地”的“止观”【以下为小注→ 宗喀巴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又庄严经论及无著菩萨,于菩萨地大乘对法摄决择分解彼意趣。又摄决择分于止观二法,指声闻地,故声闻地解释最广。”(福智之声,民94.3,页379)←本小注到此结束】;然而我们看到《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的“摄决择分”,开宗明义,便点明“菩萨法”和“声闻法”如此不同:“阿赖耶识”不同于“意识”,如来并且先声明这样殊胜的第八识:“我于凡愚不开演。”如来不在凡夫和愚痴的声闻圣人面前,开演这样殊胜的法,因为恐怕他们智慧微浅,又误会阿赖耶识真我,将会返堕常见之中而重新执取意识等生灭我,误以为阿赖耶识如来藏就是他们所认知的“世间我”、“意识我”【以下为小注→ 《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问:前说种子依,谓阿赖耶识,而未说有有之因缘广分别义,何故不说?何缘知有广分别义?云何应知?”
“答:由此建立,是佛世尊最深密记,是故不说。如世尊言:‘阿陀那识甚深细 一切种子如瀑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 恐彼分别执为我’复次,嗢拕南曰:‘执受初明了 种子业身受 无心定命终 无皆不应理’”(CBETA, T30, no. 1579, p. 579)←本小注到此结束】。所以,如来的“最深密记”之法义如此不同,如何说大乘的止观、小乘的止观可以相同?
再者,整部《瑜伽师地论》在“声闻地”的“止观”名相只使用了十四次,其余二十八次都是出现在大乘法的讲授里面,足足多了一倍的数量的“止观”都不是在“声闻地”所说。为何宗喀巴认为谈到“止观”时,都必需要回到“声闻地”?
所以,我们可以了解,这只能说明当时宗喀巴虽然故意要让人觉得他要锐志改革藏传佛教,其实他真正的目的乃是要以改革的表相来遮掩双身法过于浮滥的弊端,也是要为意识境界的双身法取得合理的空间;因为当时藏传佛教其他派别广修双身法已经泛滥成灾,这样下去恐会祸及整个喇嘛的生态与存在,但是他既不能否定藏传佛教的核心修行—无上瑜伽双身法,而他自己又很喜爱双身法的快乐境界;因此他必须要展现出改革的样子,先写了《菩提道次第广论》来建立意识为常住不坏心,先建立意识心为可以来往三世的结生相续心;但是暗地中却又继续推广双身法,所以他又继续造了《密宗道次第广论》,教授男女交合求乐的无上瑜伽双身法。
然而为了掩人耳目,因此他必须要把正统佛教中的法义名词拿来包装;但他并没有深入了解佛教的经论,其实是读不懂;又为了符合藏传佛教六识论的主张,因而刻意将大乘和小乘的止观混为一谈,执意要回到声闻地来谈“止观”,刻意排除大乘佛菩提道中的止观;因为这样就可以避开藏传佛教无力实证第八识的困局,就不必受困于无法实修大乘第一义谛止观的窘境;也因为声闻地所谈的法都是蕴处界等世间法,从不涉及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当宗喀巴以声闻道取代佛菩提道时,藏传佛教就可以免除实修佛菩提道的必须性了;然后再把声闻道的法义反转过来演说,把 如来说的意识是生灭法的圣教反过来,坚持说意识是常住法,可以出生世世的名色而指称为结生相续识,然后欺瞒众生说,他们已经修完菩提道才开始修学密宗道,所以佛教(显教)远不如密教。
在 佛陀时代,声闻弟子都是在信受 佛陀开示有一个入胎识—第八识—的前提下,再来观行蕴处界的无常、苦、空、无我等二乘四圣谛的法要。因此声闻解脱道一向是在蕴处界等世俗法范围中用心修证止观;而菩萨除了对于声闻所修蕴处界的止观修证以外,还有对于第八识法界实相心的止观修证。宗喀巴因为宗本于六识论的断灭见,否定第八识如来藏,因此他能够观行的部分也只有蕴处界的局部,他无法现观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因此他不得不特别强调声闻地的法;因为他的能力也只能抄袭这个部分,虽然抄错得很离谱,但是毕竟比较起来,只有这一部份的义理可以抄袭。
弘扬六识论的宗喀巴以意识为主体,为了要在密宗道无上瑜伽双身法上面证得第四喜的离念灵知意识心,所以必须要抄袭《瑜伽师地论》声闻地的止观内容。但是宗喀巴根源于六识论,以这样六识论基础的法见的根本错误,来抄袭八识论的《瑜伽师地论》,基础是完全抵触的,就导致他这本《菩提道次第广论》命中注定会荒腔走板!
《广论》的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退化成为断灭空的“无我”?
在“上士道”中,宗喀巴将“禅定、般若波罗蜜”的道理,来与“世间之禅定”作个区别,因此他开始说“无我之理”,然而这还是归属于声闻道,仍未涉及佛菩提道。也就是说,宗喀巴明明是要说明“上士道”的菩萨乘,可是却说著说著,竟然整个倒转,回过头来说“中士道”声闻乘中的“无我”;而且他说的中士道的无我,也违背 如来说的蕴处界无常故无我,他反而坚持识蕴中的意识是常、是真我。他的目的就是在为后面的密宗道铺路,因为藏传佛教的宗旨就是要以六识论双身法性高潮中的意识一念不生,说之为证得佛地的无我境界,号称是比显教佛更高的报身佛。实质上,这却是欲界中最低下粗重的凡夫我见、身见烦恼。
然而 佛陀告诉我们:声闻人一开始的“初果”实证,就必须要断除我见─特别是断除意识常住不坏的我见。这是二乘解脱道中最最基本的实证功德,因为众生在三界轮回里所认为的“我”、“身”都是因为虚妄的计度,佛陀说:如果还取世间法(蕴处界中任何一法)作为“身我”、“心我”而执为常的人,就不是我的弟子!
因此,不是如同宗喀巴所说等到要进入“菩萨乘”的“般若波罗蜜”的时候,才开始要来说明、要来学习对于“我见”的认识。而且宗喀巴不仅这个修证次第弄错,连断我见的内涵都错得离谱。真正的断我见实证初果,必须在被宗喀巴列为“中士道”的“声闻解脱道”之际,就必须具备“无我”的正见,就必须清楚观察到一切粗细意识都是因缘生、因缘灭的生灭心,不是真我!但这是宗喀巴无论如何都不肯接受的,才会在《广论》中反复不断地强调意识是常住的真我。
法身到底以何为体?
宗喀巴在“上士道”认为:了解了“我”、“我所”没有自性,这样产生决定信之后,由于修持这个义理,就能证得“法身”【以下为小注→宗喀巴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如是于我我所无少自性获定见已,由修此义而得法身。”(福智之声,民94.3,页406)←本小注到此结束】。
然而宗喀巴认定意识常住时,已经确定他不能了解“我”没有自性;当宗喀巴认定双身法中的乐空双运止观即是成佛境界时,又注定他不能了解“我所”没有自性;因为意识正是没有自性的识阴我,乐空双运从第一喜到第四喜全都是受、想、行阴等无自性的“我所”,那么他以声闻法来解说的菩提道,这样空言了解我与我所无自性的言语,并无任何实质的意义。即使他能够如同二乘圣人一般了解“我和我所”是无有自性,也不会因此而证得法身。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乘法说的“法身”是不通二乘法的,不是只有“无我”、“无我所”的认知与修持,就可以说证得法身。
大乘法所说的“法身”就是指“法界实相”—第八识、阿赖耶识、真如、涅槃本际,那是本有之法,那是每一位有情都有的如来藏,都有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不是由意识修行转变而成的。因此要真实触证这如来藏,发现祂,这样才是找到法身!此唯佛教大乘菩萨才有,乃是不共二乘圣者及外道、凡夫的。菩萨从触证的刹那间,真见道入内门中,因此般若实相智慧开始出生,获得根本无分别智;之后继续于相见道位中转依第八识的真如法性而行菩萨行,渐次产生后得无分别智,这都是因为真实触证这个如来藏实相法的缘故。
修学藏传佛教的人,对于佛法似懂非懂,认为大乘法的悟入就是“内外法不可得”、一切法空;然而宗喀巴根本不知道如来藏、阿赖耶识终无藏匿之理,祂本来就在,是本来之法,从来“无失”也“无可再得”,因此说“无有得失”,如来藏本身就不是内外之法,而一切内外之法都是如来藏所出生,因此依照如来藏“不可得、不可失”、“无有得失”的体性而说“一切内外法不可得”!乃至以如来藏本是空性心,无执无取,体性空寂,无作无愿无相,因此说为第一义空,而能出生一切内外诸法,因此说一切诸法本无自法之体性可言,皆是如来藏之所函藏的种子功能的现行成就,因此说“一切法都是本自空寂”、“一切法都是本自寂灭”、“一切诸法都是胜义空”。因此众生就在这看轻了“法身”的法见的错误认知之下,就会让自己对于佛道的知见产生更多的紊乱,越发不可收拾!以为可以“永尽一切种种我、我所的执取”,以为这就是“无诸烦恼过患”,结果又开始回头说小乘人应该先断除的萨迦耶见─身见【以下为小注→宗喀巴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如明显句论云:‘若诸烦恼业身作者及诸果报,此等一切皆非真实,然如寻香城等惑诸愚夫,实非真实现真实相。又于此中何为真实,于真实义,云何悟入耶?兹当宣说,由内外法不可得故,则于内外永尽一切种我我所执,是为此中真实性义。悟入真实者,慧见无余烦恼过,皆从萨迦耶见生,通达我为此缘境,故瑜伽师当灭我,此等应从《入中论》求。’”(福智之声,民94.3,页406-407)←本小注到此结束】。如果是已经证得四禅八定的世间禅定修行者,再来走到 佛前,蒙 佛开示解脱道知见,当下断我见,然后直接证取阿罗汉果,所以是可以先降伏我执,再回过头来,断除我见;然而如宗喀巴这样藏传佛教的学人,因为欲界男女的贪爱,却永远无法证得世间禅定,根本不可能降伏任何一分的我执,所以不可能模拟佛世的世间禅定解脱而转入小乘声闻的阿罗汉!
宗喀巴也不可能断除任何一分的我见,因为他一方面执取意识为常住法、为真实法,另外一方面又要以“意识无自性”来凑数支持他所热爱的应成派断灭见中观,如是断常二见同时俱足、互相颠倒违背而不自知!所以宗喀巴永远不了解何谓“无我”,永远是佛法门外的边缘人!
至于宗喀巴所误会的“法身”就更为严重了,因为声闻阿罗汉虽然断尽我见、我执,取证解脱极果,然而所证得的“无我”,根本不曾是大乘法的“法身”如来藏,宗喀巴竟然误以此为证得法身,那是错得离谱了。因为真正的“法身”是要于大乘法中来说明,“法身”第八识如来藏就是将来佛地“常乐我净”的“我”,因为佛地的第八识称为无垢识,永不变易,种子功能以及智慧永不变易,永无分段与变易生死,有五别境心所法、善十一心所法,因此称之为“我”,这“法身”的甚深义理就更不是宗喀巴所能了解于万一!
死灰复燃的我见,又断又常的宗喀巴
宗喀巴他以其自鸣得意的“应成派中观”来解说大乘的“无我”,已落入六识论的外道常见中;然而小乘的涅槃实际,又被宗喀巴扭曲成为空幻而无有自性,于是小乘初果本应破除的萨迦耶见,又因为他施设了“意识心是一切染净诸法的根本”、是“结生相续识”的常住心,因此我见又死灰复燃!
宗喀巴这样的“无我”理论是包装著“意识心是永恒”的“常见”,而且又包藏著“否定涅槃真常”的“断灭见”,具备了增益执的同时又具备了损减执;如是错乱的“应成派中观”理论,具足“又常又断”的矛盾,包藏著如假包换的“常恒的见解”和“断灭的见解”,乃是属于边执见者,堕入凡夫众生四颠倒见中,将“不是常”的颠倒认为是“常”;将“真常”的颠倒认为是“非常”,如是颠倒显现出宗喀巴等应成派中观见是外道的本质!
这样的“应成派中观”见,本来就不是 佛陀所要说的“小乘的无我”,何况是大乘法的般若波罗蜜法所说的“无我”呢!宗喀巴从他眼中所窥视的“无我”,与 佛陀要说的“无我”教理都没有关联!他只是拿佛教“无我”的名相来盗用,实质内涵与 佛陀所说的三乘无我完全不同,而且正好相反。而他所以为的“止观成就者”,却是依此颠倒见而说的《广论》自己解释的“无我”内涵;如此正见既失,如何能够成就大小乘所说的止观呢?
所以,我们应该了解 佛陀所说的声闻、缘觉为二乘,菩萨为大乘,是说声闻小乘为下士道,缘觉中乘为中士道,菩萨修学佛菩提为上士道;不是宗喀巴虚妄建立的三士道,而且 佛陀开示说二乘都是 如来悲悯这些人的教化方便,最后,都是要归于大乘!大乘就是菩萨修的佛菩提乘!就是唯一佛乘!不是于佛乘之中,再来立一个密宗!真密是佛菩提中所证的法身第八识如来藏,是千圣都不明传的秘密;密宗的密只是因为见不得人而不许公开弘扬的双身法,那只是欲界人间的闺房技艺,说穿了就没有密可说了。
宗喀巴则像是一只脱缰的野马,他继承了阿底峡异想天开而创立的“三士道”,肆无忌惮地背离了 佛陀的宗旨。如是横生枝节而创立的“上士道”的“菩萨乘”所说的“波罗蜜”,竟然只是“中士道”的“声闻地”的小乘行者应该具备的“禅定”、“止观”、“无我”。因此证明真正的大乘菩萨所应当修学的“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宗喀巴只字不识;而大乘经典所阐扬的“如来藏”、“阿赖耶识”,佛菩提道的无上心髓,又付诸阙如,对于小乘的涅槃实际自性又全盘否认,像《广论》中这样的“三士道”,既进不了大乘,又不契合小乘,这样横生枝节的“三士道”,在实证三乘菩提者眼中,显示出极多纰漏,一旦被指认出来就进退失据,窘态尽出,如何能和佛法体性相应呢?
因此,宗喀巴在“上士道”所说的“止观”,表面上好像是符合《瑜伽师地论》说的声闻地,实际上,经由宗喀巴的细说解释,不但归到“一切法皆空、皆断、皆灭”的断灭见的“无法无我无一切”,而且还回归到常见外道的意识心中,认定意识常住不坏而具足常见外道见;最后还走入印度教外道谭崔瑜伽的男女合体双运的“止观”。宗喀巴这个《菩提道次第广论》正是为了这样骇人听闻的密宗道“男女合体双运止观”作铺路的准备!最终目的就是要推广无上瑜伽的性交理论。
藏传佛教的“无我”和小乘法的“无我”
宗喀巴在“上士道”的“止观”中,大谈“无我”,长篇大论;其中特别强调在修学时,应当安住于这样的“无我”正见之上,当作是所缘,努力忆持,耳提面命,如此名之为“善修习”【以下为小注→ 宗喀巴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若未得无我了义正见,其身一切修行,皆未趣无我,故须先得无我正见。又此非唯了知便足,于正修时当忆其见而复观察,于所观义应善修习。又于无我义须二种修,谓不观察住与观慧思择,非以一分便为满足。”(福智之声,民94.3,页541)←本小注到此结束】。没有成就“奢摩他”(止)之前,纵然以观察智慧来观察“无我”的义理,所观将如风中残烛,“无我”的影像并不明显;又说,如果不安住于“无我”之上,只有“不分别”,这样并不是“修空”【以下为小注→ 宗喀巴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次当安住彼见之上,双修止住及修观察。若仅获得如斯见解,正修之时不住于见,唯不分别亦非修空。”(福智之声,民94.3,页548)←本小注到此结束】。
宗喀巴如是尽情在“毘钵舍那”慧观的不散动的意识心,以及“无分别”的“奢摩他”的意识心“止”上面作文章,以为只要有“无我”的正见来凑合这两者,然后便能“通达实义”【以下为小注→ 宗喀巴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故‘毘钵舍那’不散动心,是从无分别奢摩他生,通达实义非从止生。譬如灯能照色,是从前念灯火而生,非从遮风帐幔等起,灯固不动,则从幔生。若心无掉沉不平等相,住奢摩他定,次以慧观能证真实。”(福智之声,民94.3,页342)←本小注到此结束】。然而这都是在意识的所知所缘的境界上去维系一个“不动心分别”的相貌,不曾真的“观行”意识我、五蕴我的生灭虚妄无常,不曾在这上面作过种种的精进加行、审谛观察;宗喀巴不清楚真正证入声闻初果的止观,断不了我见,却只是以自己异想天开的方式来建立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虚幻止观”,如此偏离了止观的正轨,只会继续认定“意识心我”是有自性而常住不灭的,因此他嘴巴上所说的“无我”只是一个架在空中的虚幻楼阁,一方面用来安慰他自己,另外一方面用来鼓励他的门徒继续乐空双运,最后则是用来笼罩《广论》学人!
佛陀所说声闻地的正理则是:小乘人只要断除了我见、身见,已经得到无我的正理正见,便得证初果须陀洹!这是由于“观”五蕴我、意识我无常所致,然后确认无误、心得决定而安“止”于这个所观,这才是小乘解脱道初果人所实修的止与观。这是在声闻初果阶段就已观察到很清楚而不会混淆的,因为不会有任何一位声闻证道者到了要修学大乘的“止观”时,再来虚妄探究如宗喀巴所说的:“无我”的“影像”是清楚、还是不清楚的状况。会有如此“影像”的遐想者,是因为宗喀巴完全不清楚佛教的真谛差别:当小乘行者在“无我”的正见产生之际,已然证得小乘初果,却还是不懂也不了解大乘止观所证的般若,因为大乘止观是以第八识如来藏作观行的基础,这更不是宗喀巴所能够了解的课题!
宗喀巴不知道真正“无我”正见之人到底是如何,因此总是幻想有一个“无我”的影像而堕入其中!这只是意识心中的想象所得的见解,不符合小乘解脱道的止观,正是标准的我见未断凡夫。宗喀巴完全不知道初果人已然确立“诸法本自无我”,现前观察(观)而心得决定(止);初果人不会再来忆想:“我已经断除了身见”、“我是须陀洹”,他不会重复检验“我是不是还有我见”,否则他就不是初果人;他不会如宗喀巴在修学不伦不类的“止观双运”时,还需要不断重复提醒自己,一直来返照“无我”,保持“无我”的影像清楚!这是标准的我见未断的凡夫,想要保持离念灵知心常住不散乱,以为在男女淫乐中,而能不执取淫乐就是无分别,随顺遍满全身的乐触就是无上瑜伽灌顶大乐,以受用如是意识心的缘取专一的境界法当作是修行,以为日日时时在这样的境界安住,就是保任“无分别”的无上圣果,以为如是之法即是实证佛地无我,然而这些种种的见解却堕于常见之数!而且所有假借佛法修行的淫乐必将于后世付出惨痛的代价!
何况即使是小乘圣者真正“通达小乘无我”时,佛陀还是在大乘法会之中,予以谴责说小乘行者是愚人,所以如何能够从这里的“小乘无我之法”而来推论说有宗喀巴的“上士道”的“菩萨道”中所要的佛菩提法呢?而且,这宗喀巴的“上士道”的“止观”所描述的,都还只是解脱道最基本的初果前的观行而已,并且错误甚多,不符合声闻初果人所修的止与观,小乘止观尚且是误会一场,更何况必须依止于宗喀巴所痛恨的第八识来作为基础的大乘止观呢!
宗喀巴所认为的“无我”和“空性”的义理是很狭隘的,因为这样偏颇的“无我”义理,使得他于“止观”的说明上,陷入了一个严重法见上的义理错误的窘境,这造成了他在“止观”上永远背离 佛陀所说!
因此,他最后于《菩提道次第广论》所申论的“止观”就变成了“诸不像”:不是世间的禅定、也不是小乘的止观,更非是大乘的止观;而他心目中的“心无散乱”的“止”以及“缘取空性”之“观”,在无有“正见”陪伴的情况下,就成为藏传佛教独树一帜的“虚幻止观”!
因为藏传佛教的止观乃是为了密宗道的双身法而准备,根本不是佛法三乘菩提的止观,连世间禅定的初禅都无法证得,更别说是三乘菩提之一的止与观。从他一开始认定菩萨的定力不如声闻,就已经注定走上了错误的不归路,再加上执取意识心在境界法上的“不动心”,完全漠视他所引用最多的 弥勒菩萨于《瑜伽师地论》的谆谆教诲:如何精进于小乘声闻的止观,如何于四加行安住;这样清楚明白的教诲,从来没有在宗喀巴的心上留下过痕迹!
当宗喀巴远离大乘止观,撇开小乘止观,执意以个人“土法炼钢”的创举,来开立淫乐的“无上瑜伽灌顶”的“虚幻止观”,这关心的议题永远是如《密宗道次第广论》在“男女二根和合”的“止观双运”之中,得到更多的淫乐大乐!即使是这诸不像的“止观”,没有迈向密宗道的“淫乐双运止观”,只有停留在虚幻想,或是藏传佛教所诡辩的“只有观想(性爱)传承”,或是只有极力专一念想“无我”,这样仍然都是种种错误的止观,都必然造成这《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内容极度荒腔走板!注定无法脱离外道的本质,而使得这“三士道”沦为支离破碎!
因此,宗喀巴在“三士道”提出了如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创见:要在修行“上士道”菩萨道的观行中,一直去观察“中士道”的“基本”的“无我”的正见,以避免忘失;难道这不应该是他在界定的“中士道”解脱道的时候,就必须和声闻人说清楚的正理吗?千不该、万不该,留到“上士道”中才姗姗来迟地说明!而且,经过上述的讲解,大家应该对于宗喀巴是否如实理解大小乘止观了然于胸:宗喀巴在小乘声闻对于“无我”的“止观”的观行上,有严重的法见错误,行门更是严重偏离,即使不说是否要进行“男女双身淫乐止观”,宗喀巴也对于基本的观行方法都不清楚,在这一个“声闻止观”上,不管内涵与次第都错得离谱,再把已经弄错的声闻法套在大乘止观中来说,因此才会在这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到处脱序,成为牛头逗马嘴!
小乘声闻须修学“般若波罗蜜”?
宗喀巴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阐扬他继承阿底峡的自创性理论─“佛教三士道”;认为 龙树菩萨所说“一切诸佛、辟支佛、声闻所证得的解脱道”,就是依照“般若波罗蜜多”,他认为“般若波罗蜜多”是“大小乘二子之母”,他因而继续说,单单证得了“空慧”,而犹不能判别大乘与小乘,必须以菩提心以及菩萨的广大行来区别【以下为小注→ 宗喀巴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 【龙猛菩萨云:“诸佛辟支佛,诸声闻定依,解脱道唯汝,决定更无余。”此赞般若波罗蜜多,声闻独觉亦须依此,故说般若波罗蜜多为母,是大小乘二子之母,故证空慧,不能判别大乘小乘,以菩提心及广大行而分判之。】(福智之声,民94.3,页206)←本小注到此结束】。后代释印顺也盲从他这个邪见,才会提出“凡夫的菩萨行可以成佛”的说法。
我们今天从佛教的根本教义来检视宗喀巴,他虽然强说有“三士道”,然而他真正的心目中,哪里是真的想要建立什么三士道呢!他竟然连“小乘人不得般若波罗蜜法”的简单的事实都不知道!菩萨摩诃萨所学的般若波罗蜜,所证得的甚深三摩地,所显发的殊胜三昧力,都是依实证第八识如来藏而生起,也都是“不共于一切声闻、缘觉”【以下为小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十一〈10般若行相品〉:“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法及般若波罗蜜多都无所取、无所执著,是名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无所取著三摩地。此三摩地微妙殊胜广大无量,能集无边无碍作用,不共一切声闻、独觉。”(CBETA, T05, no. 220, p. 229)←本小注到此结束】,这也是 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就预先驳斥了宗喀巴所以为的“菩萨的三昧力会逊色于声闻”之恶说。所以 佛陀于经中明白的开示:菩萨要“超越声闻地以及缘觉地”,就应当“修学般若波罗蜜”【以下为小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2学观品〉:“若菩萨摩诃萨欲超声闻及独觉地,应学般若波罗蜜多。”(CBETA, T05, no. 220, p. 12)←本小注到此结束】。
佛陀一再于法会上说,声闻缘觉小乘人没有证得“波罗蜜”法。一般浅学的人简单地以为“度过生死大海、到达涅槃彼岸”就是“波罗蜜”法;那我们以小乘声闻来说,既然他了解五蕴我所谓的“自己”本身就是假有的,他灭掉了自己,度过了生死大海,进入了“无余涅槃”;然而真正说起来,“他”所函盖构成的“一切诸法”都灭了,哪有一个“法”还留存下来,可以代表“他”来“进入”无余涅槃呢?灭尽一切三界法的小乘圣者,入涅槃后已灭尽五蕴,连意识心都没有,哪里还说什么“他”已经实证“波罗蜜”法呢?
佛菩提道的亲证涅槃实际,不是如声闻阿罗汉要灭去自己,这样来趣入涅槃的。涅槃的“永恒、清凉、快乐、不生不灭”,即是第八识的真实、如如;生死的“无常、烦热、痛苦”也是来自于第八识的出生万法种子功能的体现,这样才能现观法界的实相而出生了般若智慧,所以,佛陀说:“生死、涅槃不二”,生死和涅槃都是第八识真实心所显示出来的,这样不度不住涅槃彼岸、随顺生死大海而能现观真如,真实了解涅槃彼岸、生死大海,都是第八识如来藏所生所现,一切如幻如梦,这样如实亲证,而能广度利益无边有情,才是大乘的“波罗蜜法”!
因此,大乘人的“空慧”的根本,是建立在亲证第八识法界实相上,亲证 佛陀的秘密心要;所以,大乘人的“空慧”和小乘人所证得的“诸法一切无常空幻”的“空慧”完全不同!而宗喀巴对此完全不能理解,却宣称不能以证得的“空慧”来说,不能作为小乘人和大乘人的差别,他误以为大小乘所证得的“空慧”是一致的,这样致命的根本法见错误,注定《菩提道次第广论》势必荒腔走板!
《广论》误解如来说的烦恼障—亦复不知所知障
在上士道中,宗喀巴快马加鞭略说前四度波罗蜜后,就回到他真正要阐述的“止观”,他单纯地以为“止、观”就是禅定波罗蜜和般若波罗蜜,又说密宗道远胜于佛菩提道;然而他却不能解释:到底大乘圣位菩萨所修的波罗蜜和藏传佛教所修的波罗蜜,有何不同?他虽然提到过《华严经》的十波罗蜜,却陷入无力解释的窘境,只好含糊带过;最后,我们看到他根本是直接将《华严经》说的不可思议的一切种智都予以舍弃,这些种种过失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一辈子之中,没有如实熏习过“波罗蜜”的正理!连最粗浅的小乘解脱道都加以错会而一反佛说,坚持意识是常住的相续识。
宗喀巴连“八地菩萨已经断除烦恼障的现行和习气”都不知道,更别说他竟然还会将“所知障”误解成为“烦恼障”的一部分!因此,佛地一切种智的深妙,对于他愚昧的心灵是无法承受的;如来的法语对他来说,实在是太深奥、太沉重了;然而急于成为大师的他,只好将佛法归于“一切皆空”,以为这就是无上妙用,便可“不假功用”断除二障—烦恼障、所知障,而成就解脱【以下为小注→ 宗喀巴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初如辨中边论云:‘于诸烦恼障,及以所知障,此摄一切障,尽此得解脱。’谓烦恼及所知二障,此所破事于所知有,此若无者,应一切有情不加功用而得解脱故。”(福智之声,民94.3,页457)←本小注到此结束】。
如此一位终日只想要“即身成佛”的人,对于 佛陀在佛经上嘱咐说菩萨要修学三大阿僧祇劫的教示,是无法生起恭敬心的,也不会有任何的耐性听得下去的!因此,宗喀巴的《广论》只会和迥异于佛经的密续典籍相应,说得天花乱坠,煞有介事,却连这“破除二障才能成佛”的基本教义,都能误解成只有“断除烦恼障”,连这最基本的成佛道理都不懂!
佛法已经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萨菩提”的三乘菩提,在实修三乘菩提中,本就已有声闻菩提下士道、缘觉菩提中士道、佛菩提上士道的教法存在。因此,小乘有四果的阶位,中乘有缘觉与独觉的果位,大乘有五十二菩萨的阶位,如是次第井然,不必偏劳宗喀巴妄想用心去铺陈阿底峡所创设的一个“事上行不通,理上也说不通”的“三士道”!
不是无分别智
宗喀巴根据藏地喇嘛“莲花戒”在“吐蕃僧诤”【以下为小注→ 吐蕃僧诤,这件事情于西藏的历史上,产生了一些重大的影响,其实当初这场法辩,两位都是没有开悟之人,都是尚未证得无生法者,西藏的莲花戒固不待言,而教授禅宗的摩诃衍看来也是未悟凡夫一个。现代所出土的资料,对于这场辩论有更多的意思,因此胜负上,并非是西藏后来所传的结果,因为即使是西藏的宁玛派,也不是赞同莲花戒的说法。←本小注到此结束】事件响应汉地僧众“摩诃衍”的说法,而说道:自以为“空见”坚固的胜解已经成就的人,便不需要藉由行门来继续修持,便是诽谤本师 释迦牟尼佛过去无量劫的因地修行,这是大邪见!
然而,宗喀巴所说的话,正好是在说自己的藏传佛教一意孤行于怛特罗密教邪法中,以为自己有“坚固的空见胜解”,因此对于“佛教的甚深义理行门”都不以为意,以为无须修学!正好是可以用来斥责与勉励自己!
宗喀巴引述《华严部》经典,以诸佛相劝八地菩萨的话来作为需要继续修学的左证:“声闻独觉也得到这‘无分别’的涅槃境界;所以应当观察如来‘我身、智慧、国土、十力’等无量的功德,继续精进”【以下为小注→ 宗喀巴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特八地位灭尽一切烦恼,安住寂灭一切戏论胜义之时,诸佛于彼作是劝云:“唯此空解不能成佛,声闻独觉,亦皆得此无分别故。当观我身及智土等,此无量德,我之力等汝亦非有,故当精进。又当思惟,未能静寂诸有情类种种烦恼之所逼恼,亦复不应弃舍此忍。”尚须修学菩萨诸行,得少三昧便生喜足,弃舍余德,诚为智者所轻笑处。】(福智之声,民94.3,页251)←本小注到此结束】。
对于否定“菩提道”根本法第八识的宗喀巴而言,他是绝对无法了解何谓初地菩萨的“无生法忍”的,更何况是八地菩萨的无生法忍!这“无生法忍”的成就,全是因为地上圣位菩萨能够亲证“一切诸法”都是此“有自性”的“无生法”如来藏所现起、所出生,而能安忍随顺于“一切法无生”,因为一切诸法都附属于“本就无生”的如来藏妙心,而由此妙心所出生显示,这样“安止、安忍”于如是“现观、亲证”而生起的智慧,故说为“无生法忍”。而宗喀巴根本不信法界中存在“有自性”的“实相”如来藏,如何能以华严部经典来例证自身呢!何况他哪里会真的想要修学 如来的十力,种种不可思议法呢!他想要的只是欲界人间最强烈的男女根的快乐罢了。
宗喀巴又因为误会这“无分别”的“入无余涅槃”法,既然声闻缘觉也能证得,误以为八地菩萨和声闻所证的涅槃相同,将此“无分别法”和佛经的第八识真实心的“无分别法”张冠李戴【以下为小注→ 那为何大乘菩萨之所以于甚深的无生法忍位,还要修学小乘法?这道理则是如同五地菩萨必须极尽并且超越凡夫的世间工巧明,七地菩萨则需极尽并且超越小乘的所断所证:断除烦恼障,乃至七地满心断尽小乘圣者所无法断的烦恼障习气种子,体证有余涅槃,如此方便来教导凡夫、二乘愚人,从而导归于大乘法。这是因为第二大阿僧祇劫之中,必须依照无生法忍的修证见地,来圆满凡愚一切所得所证,而后入第三大阿僧祇劫!←本小注到此结束】!又八地菩萨是由于诸佛提醒他保持大悲心,并授与“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所以才不入涅槃;由于这重重的误会,因而让宗喀巴又再次陷入佛教大小乘之间只有“是否具备菩提心”的差异,如是含糊笼统,不知道大乘的“真实涅槃”与二乘涅槃之间的差异!事实上,《广论》的宗喀巴连二乘断我见证初果的见地都没有,二乘涅槃当然更不懂,又怎能区别大乘法与二乘法的差异呢?
所以,藏传佛教密宗学人当知 如来所说的正理:一切大小乘的“无分别法”和“涅槃”都是基于─第八阿赖耶识这“无生法”而得以究竟,并非是说“有余涅槃”的“灭尽定”可以离开“第八识”而独存来说“无分别”!宗喀巴落入错解“无分别法”和“涅槃”的下场,就是当初罔顾 佛陀的圣教,坚持“意识心永恒”作为自己“生死涅槃”的所依而引生的谬见。然而这样将“外道见”加进来胡乱拼凑的结果,所产生的藏传佛教独特的“虚幻止观”只能在世间禅定的表相上闲谈磕牙,都还谈不上有任何世间禅定的实证;再加上建立“断灭性的无我”,都和大小乘法中的“无我”的真实义理无关,如此在法见上建立“又是常见、又是断见”的大杂烩恶见,造成决定致命性的谬误,注定了宗喀巴于此《菩提道次第广论》势必荒腔走板!
《楞伽经》的宗旨—被《广论》剔除的第八识
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引用了许多经典文字,乍看之下,好像他很用功,很是信受佛教的大乘法;然而翻阅他所引用的大乘经典,正好证明他的“意识独大”的思想是走上了偏锋,和 佛陀于佛经的开示完全不同!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宗喀巴在《广论》中,引用了《圣楞伽经》【以下为小注→ 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引用《圣楞伽经》:“大慧!以慧推察,乃不分别自相共相,名为一切诸法无性。”(福智之声,民94.3,页546)西藏翻译经典的时候,有时候,会在前面加上“圣”字,因此西藏翻译的《圣楞伽经》,就是中国三种翻译版本的《楞伽经》。←本小注到此结束】。这部经正是 佛陀第三转法轮所说的正教,彰显这实相如来藏第八识的甚深义趣。《楞伽经》中 佛以第八识阿赖耶识敷演圣位菩萨入地时,所必须具备的智慧,将“阿赖耶识”称名为如来藏,阐释如来藏离六尘的分别性、以及能生名色及三界世间的实体性,都予以和盘托出。佛陀经文明白地说:“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以下为小注→ 《入楞伽经》卷七〈11佛性品〉(CBETA, T16, no. 671, p. 556,)←本小注到此结束】
这就是宗喀巴所厌恶的第八阿赖耶识,是他所厌恶提到的实相;因为 佛陀说第八识是真实,并且是自性清净,也明说第八识如来藏是三界万法的生因;此经典中也明白说第八识阿赖耶识又名如来藏,祂是与七转识俱,而意识函盖于七转识中,七转识又都是第八识所出生,证明第八识不是意识的细分。这都是无法证得第八识的宗喀巴所难以忍受的说法!但宗喀巴为了取信盲从的初机学人,故意援引《楞伽经》使人误以为他的说法是有经典圣教根据的,然而在明眼人的眼中,其所说却与所引的经义严重违背。
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达摩祖师,来到中国,就是以《楞伽经》四卷来印可禅宗里的开悟。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八识作为根本佛法的心要,要悟得《法华经》的“法界实相”、《华严经》的“一心”、《般若经》的“真如”,都是以证悟这如来藏作为标的,就是这第八识阿赖耶识。在《楞伽经》的经文更是直说:阿赖耶识就是法界实相如来藏,法界实相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解深密经》更以细说阿赖耶识心不同层面的各种“真如”,来阐释此法界实相,即使是《广论》中引用最多的大论《瑜伽师地论》中,也都不曾离开法界实相─真实的第八识而说佛法!
因此,当宗喀巴面对这样澎湃而明举第八识胜妙法义的大经大论,依他对于“意识心永恒才能享受淫乐”的眷恋,让他决心走出 佛陀、佛法和佛教圣僧的光环,高举六识论“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皆无“真实的自性”的黑旗的同时,他也否定了 佛陀所说的真正实相的存在。当宗喀巴的眼帘,一映入 佛陀的经典的文字“法界实相”时,在他的脑海中,就瞬间转换成为“法界无实、虚妄”,这才是他所坚定信受的,因此宗喀巴他是彻底反对 佛陀!
如果像是宗喀巴所以为的见解,连“法界实相”都是“空幻似有”,没有真正的“自性”,那下一刻不就可能会不见了?“实相”本身都是处于生灭变异、扑朔迷离之中,那又何须追寻?这样完全不具备“真实”义的“实相”,何须修学?这样根本应该称之为“虚幻相”,又何须藏传佛教学人来疯狂追逐呢?这种转眼就要“分崩离析”的法,哪里和真实如如的真实义的佛法有沾上任何一点边呢?宗喀巴如此的妄见要成就的“密宗道的佛果”和本师 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完全无关,这是继承印度外道见里面的“断灭见”,所以民国初年太虚法师就大力抨击这恶法!
印度在 佛陀示现灭度后的千年岁月里,出家精进修行者,何止百万!被记载下来的却仅仅只有二十八位菩萨可以证悟这《楞伽经》禅宗心要的第八识─阿赖耶识!藏传佛教所公推的大修行者─龙树菩萨也在其中,可见证悟佛法是何等的艰难!然而宗喀巴却连 如来的唯识第一了义的经典摆在他眼前,他都尚且漫不经心地说这是“方便说”,请问:这样的人要等到哪一个驴年时节,才能认得善知识呢?当知 龙树菩萨的得意弟子─如来贤,大力说法弘扬第八识─阿赖耶识,这样才是真正绍继 龙树菩萨所证得的心法之举啊!
在《菩提道次第广论》背后—追寻密教的咒术走向成就无上瑜伽的灌顶
对于密宗藏传佛教中人来说,不能明白佛教的九地圣位菩萨于总持(咒)上面用功之时,这“咒”是要有法有义,辞语无碍、乐说无碍,这样圆满总持一切法之后,才能入十地,被十方 如来所灌顶,成为法王子。然而密教学人知道佛教的菩萨有五十二个阶位,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长岁月的陶炼,也必须修得无量无数他们所不懂的佛法;然而他们对此不能安忍、妄想一步登天,就觉得反正你们佛教最后还不是要来持咒,那不如我就直接持我们密教的“超级大总持咒”,钩召鬼神护法【以下为小注→ 谈到藏传佛教努力钩召鬼神法,这参与过藏传佛教的法会者,当看到法会面貌凶恶的鬼神,心里面都会吓了一大跳,这些震慑恐怖的心理,而且不只参与的人会感觉恐怖,连要当“法王”的达赖喇嘛都会感觉恐怖,所以从第九世开始,十世、十一世、十二世的达赖喇嘛都被鬼庙的恐怖惊悚的景象吓到,间接地导致短命夭折。连一般鬼神教都不会想要去遇到这样的鬼神,为何藏传佛教要离开慈眉善目的菩萨,而去供奉这些恐怖的鬼神,和他们来打交道呢?因为藏传佛教离不开斗争杀戮,从可稽的证据显示在血腥的历史中,连西藏这些有头有脸的大人物都不相信达赖会是大菩萨转世,因此安排这些达赖去鬼庙,因而死亡。藏传佛教还传承了“息增怀诛”的“诛杀法”来铲除异己,虽然大多是笼罩的说法而没有效果,这可能会和真正学佛人所念的佛法真的一样吗?这样参与藏密祈福的佛教徒,如何与佛菩萨相应?如何可以销解恶业?参与这样的法会与修行活动,能够不要增加恶报,就算是万幸了吧!←本小注到此结束】等等五花八门的“咒”,然后自编自导自演而说念诵了几百万遍之后,就直接超越了你们佛教九地菩萨的境界!如是梦想天开的“邪精进”而自我陶醉!
密宗藏传佛教的人,特别是指《广论》的著作者宗喀巴,当他们想要盖一○一摩天大楼时,是直接妄想盖最高楼层的顶楼,他们不但不需要地基,也不需要其他的楼层,而且他们所谓的“盖”竟然还只要凭空想象即可成就,真的是名符其实的空中楼阁;因为他们迫不及待要接受上师双身法的灌顶,从“初灌”到“四灌”一气呵成,以为这样就是接受诸佛给予的灌顶;在他们心中是准备直接入佛地,因此大吹特吹的说双身性交可以即身成佛!
而且更夸张的是,这密续典籍是直接钩召十方一切 如来到受灌顶者的跟前,把 如来当作是世间鬼神来驱使召唤,以如此轻慢的“呼之即来”的态度来对待佛教的 如来,你想这会是一位真正的学佛人吗?所以宗喀巴还说佛道除了波罗蜜之外,还有个密咒大乘【以下为小注→ 唐朝不空三藏,在传播密续的说法时,已经有说“显教”来和佛教分家,此外对于“即身成佛”的坚持,也表现于《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卷一:“于显教修行者,久久经三大无数劫,然后证成无上菩提,于其中间十进九退,或至七地,以所集福德智慧,回向声闻缘觉道果,仍不能证无上菩提。若依毘卢遮那佛自受用身所说内证自觉圣智法,及大普贤金刚萨埵他受用身智,则于现生遇逢曼茶罗阿阇梨,得入曼茶罗,为具足羯磨,以普贤三摩地,引入金刚萨埵入其身中,由加持威神力故,于须臾顷,当证无量三昧耶无量陀罗尼门,以不思议法,能变易弟子俱生我执法执种子,应时集得身中一大阿僧祇劫所集福德智慧,则为生在佛家。其人从一切如来心生,从佛口生,从佛法生,从法化生,得佛法财(法财谓三密菩提心教法)才见曼茶罗,能须臾顷净信,以欢喜心瞻睹故,则于阿赖耶识中,种金刚界种子,具受灌顶受职金刚名号。从此已后,受得广大甚深不思议法,超越二乘十地,此大金刚萨埵五密瑜伽法门,于四时行住坐卧四仪之中。无间作意修习,于见闻觉知境界,人法二执悉皆平等,现生证得初地,渐次升进。由修五密,于涅槃生死不染不著,于无边五趣生死,广作利乐,分身百亿,游诸趣中成就有情,令证金刚萨埵位”(CBETA, T20, no. 1125, p. 535, b23-c16) 所以这些即身成佛的论者,认为至少可以透过双身法就可以糊里胡涂成就第一大阿僧祇劫而生到 如来家,自己这样实在是太好运了!是如此贬抑佛教的修学,让那些喜欢无厘头的骗子来作弄者,能够中了他们的圈套,而且才刚刚初地,又马上因为欢喜净信这双身淫欲法,就受上师灌顶,至少十地菩萨,因为又很快可以超越十地菩萨,如此一晃眼之间,即身成佛。显然这群人对于 佛陀所宣扬的佛教,根本不了解,也无心恋栈真修实证三乘菩提。《总释陀罗尼义赞》卷一:“如上陀罗尼、真言、密言、明义依梵文,复于显教修多罗中称说,或于真言密教中说如是四称。”(CBETA, T18, no. 902, p. 898)这是在宗喀巴提出密咒大乘之前,印度便有如此之说,以密咒大乘和“显教”来抗衡。唐朝一行在《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卷一〈1入真言门住心品〉:“若余乘菩萨,志求无上菩提,种种勤苦不惜身命,经无数阿僧祇劫,或有成佛或不成佛者。今此真言门菩萨,若能不亏法则方便修行,乃至于此生中逮见无尽庄严加持境界,非但现前而已,若欲超升佛地即同大日如来,亦可致也。”(CBETA, T39, no. 1796, p. 584))一行也是努力抱持著这样即身成佛的信仰,马上要和密教的大日如来齐肩于佛,也是马上的事情,有智慧的学佛人,你会信受这样粗糙的言语吗? 《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卷一:“金刚萨埵者是普贤菩萨,即一切如来长子,是一切如来菩提心,是一切如来祖师,是故一切如来礼敬金刚萨埵”(CBETA, T20, no. 1125, p. 538)佛佛平等,无上正等正觉故,岂有一切如来礼敬金刚萨埵,因此这些藏传佛教的密续伪经真是荒唐。又有更荒唐者,如 《妙法莲华三昧秘密三摩耶经》卷一〈妙法莲华三昧提婆达多秘密三摩耶品〉:“金刚萨埵重白佛言:娑竭罗龙王女即身成佛时,一切众生三魂七魄即身成佛,乃至草木即身成佛”(CBETA, , R3, p. 822, )此种说法乃是基本知见都没有的,不仅剽窃佛法名相,连道教三魂七魄的说法也一并窃取来用,更甚者还是让主张草木都即身成佛,真是荒唐到极点。 《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卷一〈6阿阇梨成佛品〉:“佛说此真言已,应时即为遍照如来,顶戴金刚五佛宝冠,重说即身成佛大海印,亦名三昧耶印。若诸佛子欲得即身成佛,当修此观,能使凡夫父母所生身即成佛身。”(CBETA, T19, no. 961, p. 333)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卷一:“唯真言法中。即身成佛故。”(CBETA, T32, no. 1665, p. 572) 一行又于《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卷七〈2入漫荼罗具缘真言品〉:“若更作深秘密释者,如三重漫荼罗中五位三昧,皆是毘卢遮那秘密加持。其与相应者,皆可一生成佛,何有浅深之殊?”(CBETA, T39, no. 1796, p. 649)因此,佛教被贬抑为显教,就是因为佛门四众无有智慧所导致,宁可信受“快餐”,马上成佛,即身成佛、一生成佛,如此不肯老实之人,哪里有清净的善根,当然会遇到“藏传佛教”这一宗教骗术的笼罩,因为藏传佛教的本质根本就是诈骗集团!←本小注到此结束】,真的是天晓得!我们只能说:“是啊!就是你幻想的密咒大乘!”
佛陀经典中所说的咒,主要不是用来驱使召唤护法鬼神;“咒”亦名“总持”,也就是用一些名言音声来总持一一法,容易受持而不会遗忘。能具备修学“总持”(咒)资格的菩萨,是必须已经实证三乘菩提,而且亦须断除了烦恼障的现行与习气,并且在无生法忍的修证上,必须经历过每一刹那就超越前一刹那修行所得的智慧的总和的不可计数倍的阶段,如是修持无量劫,才有资格来修学九地菩萨之“总持”!因此,如是的菩萨都绝非是目前娑婆世界末法时期的菩萨们的根器!玄奘菩萨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即使他精通梵语,他也不翻译这些咒!何况经典中还有许多是鬼神护持的咒,这就更不是 佛陀所要正说的总持之法!
当宗喀巴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别立“密咒大乘”时,他并没有理解“咒─总持”的意涵和修学的条件;之所以最后会导致他继承阿底峡所创立的“三士道”,而使他写的《广论》如此荒腔走板,就是因为无法忘情将“意识心”作为他修学的目标,以至于从《广论》第一部曲的主张:“意识细心”永远是作为一切染净诸法的根本,一直到《广论》中种种贬抑以及误解佛道三乘菩提,原因就是他不能忍受 世尊的如实说法、如理说法。因为这样如实如理的正说,乃是无情打击宗喀巴他所热爱的“意识心”,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绝对无法接受的是:竟然大乘菩萨所修证的菩提都是远离他所热爱的意识心的虚妄境界,竟然菩萨所修所证是追求实证真心阿赖耶识的种种不可思议法!
民初高僧—喇嘛们再见!
印光法师,是二十世纪中国的净土高僧的真正代表人物,当年他破斥这些喇嘛吃肉的恶习不遗余力。另外如民国初年的法师:虚云和尚【以下为小注→《虚云和尚法汇—开示》,虚云老和尚著,民国三十二年一月十七日在重庆慈云寺开示:“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历劫修行,几难免摩登伽之难。所以示罪障之中,淫为首要,因淫损体,遂杀生补养,而盗妄等恶,亦随之而生。阿难见了如来三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对摩登伽之美色,而不爱乐。男子见了女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女子,女子见了男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男子,以杜妄想,自己终日思想,确可转移心境。譬如我从前幼时在家垂辫发,衣俗衣,终日所触所想无非俗事,晚上做梦,无非姻亲眷属,种种俗事。后来出家所作所思,不出佛事,晚上做梦,亦不外念佛等等。至葱蒜五辛,不可进食,为免助长欲念,所谓除其助因,修其正性,更加精勤增进,自能渐次成就,更须自己勤奋,不可依赖他人。”一月十九日开示:“我看见很多的人,吃素半世,学密宗即吃肉,实可悲痛,完全与慈悲心违背。孟子都说:‘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何况为佛弟子也!取他性命,悦我心意,贪一时之口福,造无边之罪恶,何取何舍?何轻何重!每见出家释子吃肉的也不少,我的嘴不好,叫我讲,我就无话不说,望大家共勉之。”←本小注到此结束】,对于藏传佛教,也是送给他们一顿排头!
如果当初就有像是今日达赖喇嘛直接在演说中、书籍中,掀出自己的底牌“双修灌顶”的事情,喇嘛教势必因为高僧的痛斥,而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如果是印光法师看到今日于台湾书店所呈列的达赖喇嘛书籍一再演说“双身法”,铁定当场翻脸,除了痛斥“无耻下流”、骂到达赖满脸豆花外,铁定会大声呼吁全国寺院禁止让喇嘛挂单;不但如此,还要禁止一切佛教出家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不得前往喇嘛所居住的“伪寺院”,并当场宣布:“西藏佛教是盗用‘佛教’名义的喇嘛教,不是佛教,藏传佛教传的是邪淫法,不是佛法!”并且极有可能会敦促政府相关单位查扣这些鼓励色情性交的书籍!
时至今日二十一新世纪,现代净土法师则是大大违背 世尊及古德的训斥,甚至不惜为藏传佛教来张眼,如此说到:“密宗的戒律最严格,杀盗淫妄样样好像是在作,但是心地清净无染,所以成就最殊胜”【以下为小注→ 根据这法师的某一本书籍《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二十八)问:“现代青少年喜好电动游戏,这些游戏内容许多都是教人杀盗淫妄,请问这种情况怎么办?”答:“这个问题问得好,这是当今社会上最严重的问题,把人都教坏了。……”也就是说这位法师认为藏传佛教的杀盗淫妄都没有关系,但是只要是其他的人或是游戏是杀盗淫妄,就是会把人教坏了!如此自相矛盾!这样除了称之为迷信之外,就是不净说法,这都是瞎人眼目的恶报!←本小注到此结束】,以如此一知半解、毫无廉耻的话,来替藏密背书,佛门真可说是“江河日下、人心败坏”!
连弘扬净土的“法师”都会如此“变质”,真是“阿弥陀佛”!会如此说的人,最可能的原因,就是过去世曾于戒律上有大问题的人,又不肯真正在佛前忏悔,因此连最根本的五戒,都可以瞎说!未来如何能逃离瞎眼报!因为今生瞎人眼目,这样恶说法的书籍流传甚广,未来穷尽劫至于劫,要受如是瞎眼之报,真是可悲可悯!“阿弥陀佛”!
要是让印光法师知道有这样“为虎作伥”的“净土法师”,肯定痛斥其玷辱佛门,若是在其门下,定依古制,加以痛惩;若是尚且不知悔改,必定当场销毁度牒、褫夺僧衣,赶出寺院!因为如此鼓励邪淫的仿冒佛教,下一世连作人的资格都没有,哪里还能往生净土呢?所以如此勒令还俗,各凭造化!若还尚有一丝善根,自会礼忏诸佛菩萨,得免未来无穷苦果!而真正的高僧不会因为西藏喇嘛“来者是客”,不会因为有“诺贝尔和平奖”的世间虚名,就与对方虚伪相对;印光法师这样不会乡愿、不会只有自扫门前雪的处事风格,这才是中国高僧在此娑婆世界的风范!
再者,现在连一般民众都已经慢慢觉醒:喇嘛是来台湾骗财骗色的!结果竟然佛教寺院,从南到北的“大”法师们都还假装不清楚,还在努力巴结藏密喇嘛!如果是让印光法师知道,佛门中有这样的败家子,铁定痛骂:“你们是执迷不悟?还是丧失天良?”
如来于经典上说:这样“破坏如来的律仪戒律,私下进行贪欲”,喜欢说“男女二根行淫,就是菩提涅槃真正出生法身慧命之处”,有“无知的人相信这样污秽的言词,教导弟子,最后都会一起落入到无间狱!”【以下为小注→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九:““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净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彼无知者,信是秽言,此名蛊毒魇胜恶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CBETA, T19, no. 945, p. 150)←本小注到此结束】
目前在台湾教授教导《广论》的这群人,包括佛光山道场的出家人,毫不顾念 如来的告诫,在明知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广论》摇身一变,成为举世闻名的色情10P的巨擘大师【以下为小注→ 所谓的色情10P,是说宗喀巴、达赖等等,都是必须服膺《时轮本续》的灌顶,一日之内,和九位到十位女子性交作爱,而不能泄精,这样名之为藏传佛教的“灌顶”。←本小注到此结束】的情况下,在明知《菩提道次第广论》是施设种种方便,想要诱导学人将来进入密宗道双身法的情况下,仍然任由派下的各寺院来教导大众阅读《菩提道次第广论》,成就八识心田之中将来受持修学《密宗道次第广论》的恶因种子,如是将来的果报堪忧!其中许多的出家僧尼,明知如此不妥,却也不愿离开佛光山,执意在这样的寺院里安单;纵然个人不学也不修《广论》,但在这样的破法坏戒的寺院中出家安住,不也是助长邪法的势力吗?将来舍报如何面对 如来世尊?未来又将如何承受共业?
包括新竹凤山寺的福智团体、支持福智团体的店面、机构、学校、单位、政府,其他的小道场如灵鹫山等,都公然为二种《广论》这淫欲法助威推广;而“现代版”的“净土法师”不三不四的言论,其实都是不信受 如来的教诲,这样可以作为学佛人的榜样吗?阿弥陀佛!愿大家信受 如来的真实语句,不要轻视 如来,不要以为 如来所说的咐嘱都是虚言!
(原标题:三大阿僧祇劫成佛变成了即身成佛)
然而即使是佛教大乘利根菩萨的精进而能够短劫成佛,藏传佛教的学人则是一点都不欣羡,他们可是万万都无法接受的,为什么呢?
一来、他们可不想要无量劫的修行,他们一刻也不能等,他们要的是“马上成佛”、“即身成佛”。
二来、他们可不想修习三乘菩提深妙法道,他们需要既快速又简单的法可以即身成佛,而三乘菩提中连最粗浅的声闻菩提断我见,在经典中说都需要作勇猛的四加行,如此思惟观行精进不懈,然而藏传佛教的学人于过去生熏习的佛法正见很少,对于三乘菩提的义理难以接受,心中疑见不断,当然全都无力修习,更别说是实证了;即使当他们开始实修三乘菩提,不论是哪一乘,都必须断除我见,必须重新检视意识与身识,确认其为生灭之法,那么藏传佛教所修持的,也是最引以自豪的双身法乐空双运淫乐境界,就会跟著成为生灭法,再也无法弘扬了,也无法再有理由勾引女信徒合修双身法来享乐了,藏传佛教密宗就必须全面废除而回归佛教了。
三来、藏传佛教喇嘛们要的可不只是灌顶成为法王子而已,藏传佛教在法义上如此辛苦的扭曲与布局,就是为了要“即身成佛”,因此他们将《菩提道次第广论》最后提到的“止观”联结到《密宗道次第广论》的印度教谭崔瑜伽的双人合体“灌顶”,因为他们所要的是一灌顶就是究竟“即身成佛”!透过双身法的修行,达到第四灌第四喜高潮的时候,那时候乐空双运而不漏精液,那就是成就至高的无漏法,就是即身成佛。
如是遐想,不肯老实修行,无法安忍菩萨的无量劫修持圣法,无法安忍菩萨应该修习的全部佛法而另外创造新佛法,这样的致命性的法见谬误,就是造成这部《菩提道次第广论》无可避免于荒腔走板!
《广论》藏传佛教的双身法“止、观”变成了禅定、般若波罗蜜?
宗喀巴认为要说到止观,就应该回到声闻地来修学,他认为 弥勒菩萨所说的《瑜伽师地论》中的“菩萨地”的“摄决择分”中所谈的“止观”,就是在说“声闻地”的“止观”【以下为小注→ 宗喀巴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又庄严经论及无著菩萨,于菩萨地大乘对法摄决择分解彼意趣。又摄决择分于止观二法,指声闻地,故声闻地解释最广。”(福智之声,民94.3,页379)←本小注到此结束】;然而我们看到《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的“摄决择分”,开宗明义,便点明“菩萨法”和“声闻法”如此不同:“阿赖耶识”不同于“意识”,如来并且先声明这样殊胜的第八识:“我于凡愚不开演。”如来不在凡夫和愚痴的声闻圣人面前,开演这样殊胜的法,因为恐怕他们智慧微浅,又误会阿赖耶识真我,将会返堕常见之中而重新执取意识等生灭我,误以为阿赖耶识如来藏就是他们所认知的“世间我”、“意识我”【以下为小注→ 《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问:前说种子依,谓阿赖耶识,而未说有有之因缘广分别义,何故不说?何缘知有广分别义?云何应知?”
“答:由此建立,是佛世尊最深密记,是故不说。如世尊言:‘阿陀那识甚深细 一切种子如瀑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 恐彼分别执为我’复次,嗢拕南曰:‘执受初明了 种子业身受 无心定命终 无皆不应理’”(CBETA, T30, no. 1579, p. 579)←本小注到此结束】。所以,如来的“最深密记”之法义如此不同,如何说大乘的止观、小乘的止观可以相同?
再者,整部《瑜伽师地论》在“声闻地”的“止观”名相只使用了十四次,其余二十八次都是出现在大乘法的讲授里面,足足多了一倍的数量的“止观”都不是在“声闻地”所说。为何宗喀巴认为谈到“止观”时,都必需要回到“声闻地”?
所以,我们可以了解,这只能说明当时宗喀巴虽然故意要让人觉得他要锐志改革藏传佛教,其实他真正的目的乃是要以改革的表相来遮掩双身法过于浮滥的弊端,也是要为意识境界的双身法取得合理的空间;因为当时藏传佛教其他派别广修双身法已经泛滥成灾,这样下去恐会祸及整个喇嘛的生态与存在,但是他既不能否定藏传佛教的核心修行—无上瑜伽双身法,而他自己又很喜爱双身法的快乐境界;因此他必须要展现出改革的样子,先写了《菩提道次第广论》来建立意识为常住不坏心,先建立意识心为可以来往三世的结生相续心;但是暗地中却又继续推广双身法,所以他又继续造了《密宗道次第广论》,教授男女交合求乐的无上瑜伽双身法。
然而为了掩人耳目,因此他必须要把正统佛教中的法义名词拿来包装;但他并没有深入了解佛教的经论,其实是读不懂;又为了符合藏传佛教六识论的主张,因而刻意将大乘和小乘的止观混为一谈,执意要回到声闻地来谈“止观”,刻意排除大乘佛菩提道中的止观;因为这样就可以避开藏传佛教无力实证第八识的困局,就不必受困于无法实修大乘第一义谛止观的窘境;也因为声闻地所谈的法都是蕴处界等世间法,从不涉及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当宗喀巴以声闻道取代佛菩提道时,藏传佛教就可以免除实修佛菩提道的必须性了;然后再把声闻道的法义反转过来演说,把 如来说的意识是生灭法的圣教反过来,坚持说意识是常住法,可以出生世世的名色而指称为结生相续识,然后欺瞒众生说,他们已经修完菩提道才开始修学密宗道,所以佛教(显教)远不如密教。
在 佛陀时代,声闻弟子都是在信受 佛陀开示有一个入胎识—第八识—的前提下,再来观行蕴处界的无常、苦、空、无我等二乘四圣谛的法要。因此声闻解脱道一向是在蕴处界等世俗法范围中用心修证止观;而菩萨除了对于声闻所修蕴处界的止观修证以外,还有对于第八识法界实相心的止观修证。宗喀巴因为宗本于六识论的断灭见,否定第八识如来藏,因此他能够观行的部分也只有蕴处界的局部,他无法现观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因此他不得不特别强调声闻地的法;因为他的能力也只能抄袭这个部分,虽然抄错得很离谱,但是毕竟比较起来,只有这一部份的义理可以抄袭。
弘扬六识论的宗喀巴以意识为主体,为了要在密宗道无上瑜伽双身法上面证得第四喜的离念灵知意识心,所以必须要抄袭《瑜伽师地论》声闻地的止观内容。但是宗喀巴根源于六识论,以这样六识论基础的法见的根本错误,来抄袭八识论的《瑜伽师地论》,基础是完全抵触的,就导致他这本《菩提道次第广论》命中注定会荒腔走板!
《广论》的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退化成为断灭空的“无我”?
在“上士道”中,宗喀巴将“禅定、般若波罗蜜”的道理,来与“世间之禅定”作个区别,因此他开始说“无我之理”,然而这还是归属于声闻道,仍未涉及佛菩提道。也就是说,宗喀巴明明是要说明“上士道”的菩萨乘,可是却说著说著,竟然整个倒转,回过头来说“中士道”声闻乘中的“无我”;而且他说的中士道的无我,也违背 如来说的蕴处界无常故无我,他反而坚持识蕴中的意识是常、是真我。他的目的就是在为后面的密宗道铺路,因为藏传佛教的宗旨就是要以六识论双身法性高潮中的意识一念不生,说之为证得佛地的无我境界,号称是比显教佛更高的报身佛。实质上,这却是欲界中最低下粗重的凡夫我见、身见烦恼。
然而 佛陀告诉我们:声闻人一开始的“初果”实证,就必须要断除我见─特别是断除意识常住不坏的我见。这是二乘解脱道中最最基本的实证功德,因为众生在三界轮回里所认为的“我”、“身”都是因为虚妄的计度,佛陀说:如果还取世间法(蕴处界中任何一法)作为“身我”、“心我”而执为常的人,就不是我的弟子!
因此,不是如同宗喀巴所说等到要进入“菩萨乘”的“般若波罗蜜”的时候,才开始要来说明、要来学习对于“我见”的认识。而且宗喀巴不仅这个修证次第弄错,连断我见的内涵都错得离谱。真正的断我见实证初果,必须在被宗喀巴列为“中士道”的“声闻解脱道”之际,就必须具备“无我”的正见,就必须清楚观察到一切粗细意识都是因缘生、因缘灭的生灭心,不是真我!但这是宗喀巴无论如何都不肯接受的,才会在《广论》中反复不断地强调意识是常住的真我。
法身到底以何为体?
宗喀巴在“上士道”认为:了解了“我”、“我所”没有自性,这样产生决定信之后,由于修持这个义理,就能证得“法身”【以下为小注→宗喀巴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如是于我我所无少自性获定见已,由修此义而得法身。”(福智之声,民94.3,页406)←本小注到此结束】。
然而宗喀巴认定意识常住时,已经确定他不能了解“我”没有自性;当宗喀巴认定双身法中的乐空双运止观即是成佛境界时,又注定他不能了解“我所”没有自性;因为意识正是没有自性的识阴我,乐空双运从第一喜到第四喜全都是受、想、行阴等无自性的“我所”,那么他以声闻法来解说的菩提道,这样空言了解我与我所无自性的言语,并无任何实质的意义。即使他能够如同二乘圣人一般了解“我和我所”是无有自性,也不会因此而证得法身。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乘法说的“法身”是不通二乘法的,不是只有“无我”、“无我所”的认知与修持,就可以说证得法身。
大乘法所说的“法身”就是指“法界实相”—第八识、阿赖耶识、真如、涅槃本际,那是本有之法,那是每一位有情都有的如来藏,都有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不是由意识修行转变而成的。因此要真实触证这如来藏,发现祂,这样才是找到法身!此唯佛教大乘菩萨才有,乃是不共二乘圣者及外道、凡夫的。菩萨从触证的刹那间,真见道入内门中,因此般若实相智慧开始出生,获得根本无分别智;之后继续于相见道位中转依第八识的真如法性而行菩萨行,渐次产生后得无分别智,这都是因为真实触证这个如来藏实相法的缘故。
修学藏传佛教的人,对于佛法似懂非懂,认为大乘法的悟入就是“内外法不可得”、一切法空;然而宗喀巴根本不知道如来藏、阿赖耶识终无藏匿之理,祂本来就在,是本来之法,从来“无失”也“无可再得”,因此说“无有得失”,如来藏本身就不是内外之法,而一切内外之法都是如来藏所出生,因此依照如来藏“不可得、不可失”、“无有得失”的体性而说“一切内外法不可得”!乃至以如来藏本是空性心,无执无取,体性空寂,无作无愿无相,因此说为第一义空,而能出生一切内外诸法,因此说一切诸法本无自法之体性可言,皆是如来藏之所函藏的种子功能的现行成就,因此说“一切法都是本自空寂”、“一切法都是本自寂灭”、“一切诸法都是胜义空”。因此众生就在这看轻了“法身”的法见的错误认知之下,就会让自己对于佛道的知见产生更多的紊乱,越发不可收拾!以为可以“永尽一切种种我、我所的执取”,以为这就是“无诸烦恼过患”,结果又开始回头说小乘人应该先断除的萨迦耶见─身见【以下为小注→宗喀巴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如明显句论云:‘若诸烦恼业身作者及诸果报,此等一切皆非真实,然如寻香城等惑诸愚夫,实非真实现真实相。又于此中何为真实,于真实义,云何悟入耶?兹当宣说,由内外法不可得故,则于内外永尽一切种我我所执,是为此中真实性义。悟入真实者,慧见无余烦恼过,皆从萨迦耶见生,通达我为此缘境,故瑜伽师当灭我,此等应从《入中论》求。’”(福智之声,民94.3,页406-407)←本小注到此结束】。如果是已经证得四禅八定的世间禅定修行者,再来走到 佛前,蒙 佛开示解脱道知见,当下断我见,然后直接证取阿罗汉果,所以是可以先降伏我执,再回过头来,断除我见;然而如宗喀巴这样藏传佛教的学人,因为欲界男女的贪爱,却永远无法证得世间禅定,根本不可能降伏任何一分的我执,所以不可能模拟佛世的世间禅定解脱而转入小乘声闻的阿罗汉!
宗喀巴也不可能断除任何一分的我见,因为他一方面执取意识为常住法、为真实法,另外一方面又要以“意识无自性”来凑数支持他所热爱的应成派断灭见中观,如是断常二见同时俱足、互相颠倒违背而不自知!所以宗喀巴永远不了解何谓“无我”,永远是佛法门外的边缘人!
至于宗喀巴所误会的“法身”就更为严重了,因为声闻阿罗汉虽然断尽我见、我执,取证解脱极果,然而所证得的“无我”,根本不曾是大乘法的“法身”如来藏,宗喀巴竟然误以此为证得法身,那是错得离谱了。因为真正的“法身”是要于大乘法中来说明,“法身”第八识如来藏就是将来佛地“常乐我净”的“我”,因为佛地的第八识称为无垢识,永不变易,种子功能以及智慧永不变易,永无分段与变易生死,有五别境心所法、善十一心所法,因此称之为“我”,这“法身”的甚深义理就更不是宗喀巴所能了解于万一!
死灰复燃的我见,又断又常的宗喀巴
宗喀巴他以其自鸣得意的“应成派中观”来解说大乘的“无我”,已落入六识论的外道常见中;然而小乘的涅槃实际,又被宗喀巴扭曲成为空幻而无有自性,于是小乘初果本应破除的萨迦耶见,又因为他施设了“意识心是一切染净诸法的根本”、是“结生相续识”的常住心,因此我见又死灰复燃!
宗喀巴这样的“无我”理论是包装著“意识心是永恒”的“常见”,而且又包藏著“否定涅槃真常”的“断灭见”,具备了增益执的同时又具备了损减执;如是错乱的“应成派中观”理论,具足“又常又断”的矛盾,包藏著如假包换的“常恒的见解”和“断灭的见解”,乃是属于边执见者,堕入凡夫众生四颠倒见中,将“不是常”的颠倒认为是“常”;将“真常”的颠倒认为是“非常”,如是颠倒显现出宗喀巴等应成派中观见是外道的本质!
这样的“应成派中观”见,本来就不是 佛陀所要说的“小乘的无我”,何况是大乘法的般若波罗蜜法所说的“无我”呢!宗喀巴从他眼中所窥视的“无我”,与 佛陀要说的“无我”教理都没有关联!他只是拿佛教“无我”的名相来盗用,实质内涵与 佛陀所说的三乘无我完全不同,而且正好相反。而他所以为的“止观成就者”,却是依此颠倒见而说的《广论》自己解释的“无我”内涵;如此正见既失,如何能够成就大小乘所说的止观呢?
所以,我们应该了解 佛陀所说的声闻、缘觉为二乘,菩萨为大乘,是说声闻小乘为下士道,缘觉中乘为中士道,菩萨修学佛菩提为上士道;不是宗喀巴虚妄建立的三士道,而且 佛陀开示说二乘都是 如来悲悯这些人的教化方便,最后,都是要归于大乘!大乘就是菩萨修的佛菩提乘!就是唯一佛乘!不是于佛乘之中,再来立一个密宗!真密是佛菩提中所证的法身第八识如来藏,是千圣都不明传的秘密;密宗的密只是因为见不得人而不许公开弘扬的双身法,那只是欲界人间的闺房技艺,说穿了就没有密可说了。
宗喀巴则像是一只脱缰的野马,他继承了阿底峡异想天开而创立的“三士道”,肆无忌惮地背离了 佛陀的宗旨。如是横生枝节而创立的“上士道”的“菩萨乘”所说的“波罗蜜”,竟然只是“中士道”的“声闻地”的小乘行者应该具备的“禅定”、“止观”、“无我”。因此证明真正的大乘菩萨所应当修学的“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宗喀巴只字不识;而大乘经典所阐扬的“如来藏”、“阿赖耶识”,佛菩提道的无上心髓,又付诸阙如,对于小乘的涅槃实际自性又全盘否认,像《广论》中这样的“三士道”,既进不了大乘,又不契合小乘,这样横生枝节的“三士道”,在实证三乘菩提者眼中,显示出极多纰漏,一旦被指认出来就进退失据,窘态尽出,如何能和佛法体性相应呢?
因此,宗喀巴在“上士道”所说的“止观”,表面上好像是符合《瑜伽师地论》说的声闻地,实际上,经由宗喀巴的细说解释,不但归到“一切法皆空、皆断、皆灭”的断灭见的“无法无我无一切”,而且还回归到常见外道的意识心中,认定意识常住不坏而具足常见外道见;最后还走入印度教外道谭崔瑜伽的男女合体双运的“止观”。宗喀巴这个《菩提道次第广论》正是为了这样骇人听闻的密宗道“男女合体双运止观”作铺路的准备!最终目的就是要推广无上瑜伽的性交理论。
藏传佛教的“无我”和小乘法的“无我”
宗喀巴在“上士道”的“止观”中,大谈“无我”,长篇大论;其中特别强调在修学时,应当安住于这样的“无我”正见之上,当作是所缘,努力忆持,耳提面命,如此名之为“善修习”【以下为小注→ 宗喀巴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若未得无我了义正见,其身一切修行,皆未趣无我,故须先得无我正见。又此非唯了知便足,于正修时当忆其见而复观察,于所观义应善修习。又于无我义须二种修,谓不观察住与观慧思择,非以一分便为满足。”(福智之声,民94.3,页541)←本小注到此结束】。没有成就“奢摩他”(止)之前,纵然以观察智慧来观察“无我”的义理,所观将如风中残烛,“无我”的影像并不明显;又说,如果不安住于“无我”之上,只有“不分别”,这样并不是“修空”【以下为小注→ 宗喀巴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次当安住彼见之上,双修止住及修观察。若仅获得如斯见解,正修之时不住于见,唯不分别亦非修空。”(福智之声,民94.3,页548)←本小注到此结束】。
宗喀巴如是尽情在“毘钵舍那”慧观的不散动的意识心,以及“无分别”的“奢摩他”的意识心“止”上面作文章,以为只要有“无我”的正见来凑合这两者,然后便能“通达实义”【以下为小注→ 宗喀巴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故‘毘钵舍那’不散动心,是从无分别奢摩他生,通达实义非从止生。譬如灯能照色,是从前念灯火而生,非从遮风帐幔等起,灯固不动,则从幔生。若心无掉沉不平等相,住奢摩他定,次以慧观能证真实。”(福智之声,民94.3,页342)←本小注到此结束】。然而这都是在意识的所知所缘的境界上去维系一个“不动心分别”的相貌,不曾真的“观行”意识我、五蕴我的生灭虚妄无常,不曾在这上面作过种种的精进加行、审谛观察;宗喀巴不清楚真正证入声闻初果的止观,断不了我见,却只是以自己异想天开的方式来建立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虚幻止观”,如此偏离了止观的正轨,只会继续认定“意识心我”是有自性而常住不灭的,因此他嘴巴上所说的“无我”只是一个架在空中的虚幻楼阁,一方面用来安慰他自己,另外一方面用来鼓励他的门徒继续乐空双运,最后则是用来笼罩《广论》学人!
佛陀所说声闻地的正理则是:小乘人只要断除了我见、身见,已经得到无我的正理正见,便得证初果须陀洹!这是由于“观”五蕴我、意识我无常所致,然后确认无误、心得决定而安“止”于这个所观,这才是小乘解脱道初果人所实修的止与观。这是在声闻初果阶段就已观察到很清楚而不会混淆的,因为不会有任何一位声闻证道者到了要修学大乘的“止观”时,再来虚妄探究如宗喀巴所说的:“无我”的“影像”是清楚、还是不清楚的状况。会有如此“影像”的遐想者,是因为宗喀巴完全不清楚佛教的真谛差别:当小乘行者在“无我”的正见产生之际,已然证得小乘初果,却还是不懂也不了解大乘止观所证的般若,因为大乘止观是以第八识如来藏作观行的基础,这更不是宗喀巴所能够了解的课题!
宗喀巴不知道真正“无我”正见之人到底是如何,因此总是幻想有一个“无我”的影像而堕入其中!这只是意识心中的想象所得的见解,不符合小乘解脱道的止观,正是标准的我见未断凡夫。宗喀巴完全不知道初果人已然确立“诸法本自无我”,现前观察(观)而心得决定(止);初果人不会再来忆想:“我已经断除了身见”、“我是须陀洹”,他不会重复检验“我是不是还有我见”,否则他就不是初果人;他不会如宗喀巴在修学不伦不类的“止观双运”时,还需要不断重复提醒自己,一直来返照“无我”,保持“无我”的影像清楚!这是标准的我见未断的凡夫,想要保持离念灵知心常住不散乱,以为在男女淫乐中,而能不执取淫乐就是无分别,随顺遍满全身的乐触就是无上瑜伽灌顶大乐,以受用如是意识心的缘取专一的境界法当作是修行,以为日日时时在这样的境界安住,就是保任“无分别”的无上圣果,以为如是之法即是实证佛地无我,然而这些种种的见解却堕于常见之数!而且所有假借佛法修行的淫乐必将于后世付出惨痛的代价!
何况即使是小乘圣者真正“通达小乘无我”时,佛陀还是在大乘法会之中,予以谴责说小乘行者是愚人,所以如何能够从这里的“小乘无我之法”而来推论说有宗喀巴的“上士道”的“菩萨道”中所要的佛菩提法呢?而且,这宗喀巴的“上士道”的“止观”所描述的,都还只是解脱道最基本的初果前的观行而已,并且错误甚多,不符合声闻初果人所修的止与观,小乘止观尚且是误会一场,更何况必须依止于宗喀巴所痛恨的第八识来作为基础的大乘止观呢!
宗喀巴所认为的“无我”和“空性”的义理是很狭隘的,因为这样偏颇的“无我”义理,使得他于“止观”的说明上,陷入了一个严重法见上的义理错误的窘境,这造成了他在“止观”上永远背离 佛陀所说!
因此,他最后于《菩提道次第广论》所申论的“止观”就变成了“诸不像”:不是世间的禅定、也不是小乘的止观,更非是大乘的止观;而他心目中的“心无散乱”的“止”以及“缘取空性”之“观”,在无有“正见”陪伴的情况下,就成为藏传佛教独树一帜的“虚幻止观”!
因为藏传佛教的止观乃是为了密宗道的双身法而准备,根本不是佛法三乘菩提的止观,连世间禅定的初禅都无法证得,更别说是三乘菩提之一的止与观。从他一开始认定菩萨的定力不如声闻,就已经注定走上了错误的不归路,再加上执取意识心在境界法上的“不动心”,完全漠视他所引用最多的 弥勒菩萨于《瑜伽师地论》的谆谆教诲:如何精进于小乘声闻的止观,如何于四加行安住;这样清楚明白的教诲,从来没有在宗喀巴的心上留下过痕迹!
当宗喀巴远离大乘止观,撇开小乘止观,执意以个人“土法炼钢”的创举,来开立淫乐的“无上瑜伽灌顶”的“虚幻止观”,这关心的议题永远是如《密宗道次第广论》在“男女二根和合”的“止观双运”之中,得到更多的淫乐大乐!即使是这诸不像的“止观”,没有迈向密宗道的“淫乐双运止观”,只有停留在虚幻想,或是藏传佛教所诡辩的“只有观想(性爱)传承”,或是只有极力专一念想“无我”,这样仍然都是种种错误的止观,都必然造成这《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内容极度荒腔走板!注定无法脱离外道的本质,而使得这“三士道”沦为支离破碎!
因此,宗喀巴在“三士道”提出了如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创见:要在修行“上士道”菩萨道的观行中,一直去观察“中士道”的“基本”的“无我”的正见,以避免忘失;难道这不应该是他在界定的“中士道”解脱道的时候,就必须和声闻人说清楚的正理吗?千不该、万不该,留到“上士道”中才姗姗来迟地说明!而且,经过上述的讲解,大家应该对于宗喀巴是否如实理解大小乘止观了然于胸:宗喀巴在小乘声闻对于“无我”的“止观”的观行上,有严重的法见错误,行门更是严重偏离,即使不说是否要进行“男女双身淫乐止观”,宗喀巴也对于基本的观行方法都不清楚,在这一个“声闻止观”上,不管内涵与次第都错得离谱,再把已经弄错的声闻法套在大乘止观中来说,因此才会在这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到处脱序,成为牛头逗马嘴!
小乘声闻须修学“般若波罗蜜”?
宗喀巴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阐扬他继承阿底峡的自创性理论─“佛教三士道”;认为 龙树菩萨所说“一切诸佛、辟支佛、声闻所证得的解脱道”,就是依照“般若波罗蜜多”,他认为“般若波罗蜜多”是“大小乘二子之母”,他因而继续说,单单证得了“空慧”,而犹不能判别大乘与小乘,必须以菩提心以及菩萨的广大行来区别【以下为小注→ 宗喀巴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 【龙猛菩萨云:“诸佛辟支佛,诸声闻定依,解脱道唯汝,决定更无余。”此赞般若波罗蜜多,声闻独觉亦须依此,故说般若波罗蜜多为母,是大小乘二子之母,故证空慧,不能判别大乘小乘,以菩提心及广大行而分判之。】(福智之声,民94.3,页206)←本小注到此结束】。后代释印顺也盲从他这个邪见,才会提出“凡夫的菩萨行可以成佛”的说法。
我们今天从佛教的根本教义来检视宗喀巴,他虽然强说有“三士道”,然而他真正的心目中,哪里是真的想要建立什么三士道呢!他竟然连“小乘人不得般若波罗蜜法”的简单的事实都不知道!菩萨摩诃萨所学的般若波罗蜜,所证得的甚深三摩地,所显发的殊胜三昧力,都是依实证第八识如来藏而生起,也都是“不共于一切声闻、缘觉”【以下为小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十一〈10般若行相品〉:“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法及般若波罗蜜多都无所取、无所执著,是名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无所取著三摩地。此三摩地微妙殊胜广大无量,能集无边无碍作用,不共一切声闻、独觉。”(CBETA, T05, no. 220, p. 229)←本小注到此结束】,这也是 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就预先驳斥了宗喀巴所以为的“菩萨的三昧力会逊色于声闻”之恶说。所以 佛陀于经中明白的开示:菩萨要“超越声闻地以及缘觉地”,就应当“修学般若波罗蜜”【以下为小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2学观品〉:“若菩萨摩诃萨欲超声闻及独觉地,应学般若波罗蜜多。”(CBETA, T05, no. 220, p. 12)←本小注到此结束】。
佛陀一再于法会上说,声闻缘觉小乘人没有证得“波罗蜜”法。一般浅学的人简单地以为“度过生死大海、到达涅槃彼岸”就是“波罗蜜”法;那我们以小乘声闻来说,既然他了解五蕴我所谓的“自己”本身就是假有的,他灭掉了自己,度过了生死大海,进入了“无余涅槃”;然而真正说起来,“他”所函盖构成的“一切诸法”都灭了,哪有一个“法”还留存下来,可以代表“他”来“进入”无余涅槃呢?灭尽一切三界法的小乘圣者,入涅槃后已灭尽五蕴,连意识心都没有,哪里还说什么“他”已经实证“波罗蜜”法呢?
佛菩提道的亲证涅槃实际,不是如声闻阿罗汉要灭去自己,这样来趣入涅槃的。涅槃的“永恒、清凉、快乐、不生不灭”,即是第八识的真实、如如;生死的“无常、烦热、痛苦”也是来自于第八识的出生万法种子功能的体现,这样才能现观法界的实相而出生了般若智慧,所以,佛陀说:“生死、涅槃不二”,生死和涅槃都是第八识真实心所显示出来的,这样不度不住涅槃彼岸、随顺生死大海而能现观真如,真实了解涅槃彼岸、生死大海,都是第八识如来藏所生所现,一切如幻如梦,这样如实亲证,而能广度利益无边有情,才是大乘的“波罗蜜法”!
因此,大乘人的“空慧”的根本,是建立在亲证第八识法界实相上,亲证 佛陀的秘密心要;所以,大乘人的“空慧”和小乘人所证得的“诸法一切无常空幻”的“空慧”完全不同!而宗喀巴对此完全不能理解,却宣称不能以证得的“空慧”来说,不能作为小乘人和大乘人的差别,他误以为大小乘所证得的“空慧”是一致的,这样致命的根本法见错误,注定《菩提道次第广论》势必荒腔走板!
《广论》误解如来说的烦恼障—亦复不知所知障
在上士道中,宗喀巴快马加鞭略说前四度波罗蜜后,就回到他真正要阐述的“止观”,他单纯地以为“止、观”就是禅定波罗蜜和般若波罗蜜,又说密宗道远胜于佛菩提道;然而他却不能解释:到底大乘圣位菩萨所修的波罗蜜和藏传佛教所修的波罗蜜,有何不同?他虽然提到过《华严经》的十波罗蜜,却陷入无力解释的窘境,只好含糊带过;最后,我们看到他根本是直接将《华严经》说的不可思议的一切种智都予以舍弃,这些种种过失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一辈子之中,没有如实熏习过“波罗蜜”的正理!连最粗浅的小乘解脱道都加以错会而一反佛说,坚持意识是常住的相续识。
宗喀巴连“八地菩萨已经断除烦恼障的现行和习气”都不知道,更别说他竟然还会将“所知障”误解成为“烦恼障”的一部分!因此,佛地一切种智的深妙,对于他愚昧的心灵是无法承受的;如来的法语对他来说,实在是太深奥、太沉重了;然而急于成为大师的他,只好将佛法归于“一切皆空”,以为这就是无上妙用,便可“不假功用”断除二障—烦恼障、所知障,而成就解脱【以下为小注→ 宗喀巴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初如辨中边论云:‘于诸烦恼障,及以所知障,此摄一切障,尽此得解脱。’谓烦恼及所知二障,此所破事于所知有,此若无者,应一切有情不加功用而得解脱故。”(福智之声,民94.3,页457)←本小注到此结束】。
如此一位终日只想要“即身成佛”的人,对于 佛陀在佛经上嘱咐说菩萨要修学三大阿僧祇劫的教示,是无法生起恭敬心的,也不会有任何的耐性听得下去的!因此,宗喀巴的《广论》只会和迥异于佛经的密续典籍相应,说得天花乱坠,煞有介事,却连这“破除二障才能成佛”的基本教义,都能误解成只有“断除烦恼障”,连这最基本的成佛道理都不懂!
佛法已经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萨菩提”的三乘菩提,在实修三乘菩提中,本就已有声闻菩提下士道、缘觉菩提中士道、佛菩提上士道的教法存在。因此,小乘有四果的阶位,中乘有缘觉与独觉的果位,大乘有五十二菩萨的阶位,如是次第井然,不必偏劳宗喀巴妄想用心去铺陈阿底峡所创设的一个“事上行不通,理上也说不通”的“三士道”!
不是无分别智
宗喀巴根据藏地喇嘛“莲花戒”在“吐蕃僧诤”【以下为小注→ 吐蕃僧诤,这件事情于西藏的历史上,产生了一些重大的影响,其实当初这场法辩,两位都是没有开悟之人,都是尚未证得无生法者,西藏的莲花戒固不待言,而教授禅宗的摩诃衍看来也是未悟凡夫一个。现代所出土的资料,对于这场辩论有更多的意思,因此胜负上,并非是西藏后来所传的结果,因为即使是西藏的宁玛派,也不是赞同莲花戒的说法。←本小注到此结束】事件响应汉地僧众“摩诃衍”的说法,而说道:自以为“空见”坚固的胜解已经成就的人,便不需要藉由行门来继续修持,便是诽谤本师 释迦牟尼佛过去无量劫的因地修行,这是大邪见!
然而,宗喀巴所说的话,正好是在说自己的藏传佛教一意孤行于怛特罗密教邪法中,以为自己有“坚固的空见胜解”,因此对于“佛教的甚深义理行门”都不以为意,以为无须修学!正好是可以用来斥责与勉励自己!
宗喀巴引述《华严部》经典,以诸佛相劝八地菩萨的话来作为需要继续修学的左证:“声闻独觉也得到这‘无分别’的涅槃境界;所以应当观察如来‘我身、智慧、国土、十力’等无量的功德,继续精进”【以下为小注→ 宗喀巴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特八地位灭尽一切烦恼,安住寂灭一切戏论胜义之时,诸佛于彼作是劝云:“唯此空解不能成佛,声闻独觉,亦皆得此无分别故。当观我身及智土等,此无量德,我之力等汝亦非有,故当精进。又当思惟,未能静寂诸有情类种种烦恼之所逼恼,亦复不应弃舍此忍。”尚须修学菩萨诸行,得少三昧便生喜足,弃舍余德,诚为智者所轻笑处。】(福智之声,民94.3,页251)←本小注到此结束】。
对于否定“菩提道”根本法第八识的宗喀巴而言,他是绝对无法了解何谓初地菩萨的“无生法忍”的,更何况是八地菩萨的无生法忍!这“无生法忍”的成就,全是因为地上圣位菩萨能够亲证“一切诸法”都是此“有自性”的“无生法”如来藏所现起、所出生,而能安忍随顺于“一切法无生”,因为一切诸法都附属于“本就无生”的如来藏妙心,而由此妙心所出生显示,这样“安止、安忍”于如是“现观、亲证”而生起的智慧,故说为“无生法忍”。而宗喀巴根本不信法界中存在“有自性”的“实相”如来藏,如何能以华严部经典来例证自身呢!何况他哪里会真的想要修学 如来的十力,种种不可思议法呢!他想要的只是欲界人间最强烈的男女根的快乐罢了。
宗喀巴又因为误会这“无分别”的“入无余涅槃”法,既然声闻缘觉也能证得,误以为八地菩萨和声闻所证的涅槃相同,将此“无分别法”和佛经的第八识真实心的“无分别法”张冠李戴【以下为小注→ 那为何大乘菩萨之所以于甚深的无生法忍位,还要修学小乘法?这道理则是如同五地菩萨必须极尽并且超越凡夫的世间工巧明,七地菩萨则需极尽并且超越小乘的所断所证:断除烦恼障,乃至七地满心断尽小乘圣者所无法断的烦恼障习气种子,体证有余涅槃,如此方便来教导凡夫、二乘愚人,从而导归于大乘法。这是因为第二大阿僧祇劫之中,必须依照无生法忍的修证见地,来圆满凡愚一切所得所证,而后入第三大阿僧祇劫!←本小注到此结束】!又八地菩萨是由于诸佛提醒他保持大悲心,并授与“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所以才不入涅槃;由于这重重的误会,因而让宗喀巴又再次陷入佛教大小乘之间只有“是否具备菩提心”的差异,如是含糊笼统,不知道大乘的“真实涅槃”与二乘涅槃之间的差异!事实上,《广论》的宗喀巴连二乘断我见证初果的见地都没有,二乘涅槃当然更不懂,又怎能区别大乘法与二乘法的差异呢?
所以,藏传佛教密宗学人当知 如来所说的正理:一切大小乘的“无分别法”和“涅槃”都是基于─第八阿赖耶识这“无生法”而得以究竟,并非是说“有余涅槃”的“灭尽定”可以离开“第八识”而独存来说“无分别”!宗喀巴落入错解“无分别法”和“涅槃”的下场,就是当初罔顾 佛陀的圣教,坚持“意识心永恒”作为自己“生死涅槃”的所依而引生的谬见。然而这样将“外道见”加进来胡乱拼凑的结果,所产生的藏传佛教独特的“虚幻止观”只能在世间禅定的表相上闲谈磕牙,都还谈不上有任何世间禅定的实证;再加上建立“断灭性的无我”,都和大小乘法中的“无我”的真实义理无关,如此在法见上建立“又是常见、又是断见”的大杂烩恶见,造成决定致命性的谬误,注定了宗喀巴于此《菩提道次第广论》势必荒腔走板!
《楞伽经》的宗旨—被《广论》剔除的第八识
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引用了许多经典文字,乍看之下,好像他很用功,很是信受佛教的大乘法;然而翻阅他所引用的大乘经典,正好证明他的“意识独大”的思想是走上了偏锋,和 佛陀于佛经的开示完全不同!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宗喀巴在《广论》中,引用了《圣楞伽经》【以下为小注→ 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引用《圣楞伽经》:“大慧!以慧推察,乃不分别自相共相,名为一切诸法无性。”(福智之声,民94.3,页546)西藏翻译经典的时候,有时候,会在前面加上“圣”字,因此西藏翻译的《圣楞伽经》,就是中国三种翻译版本的《楞伽经》。←本小注到此结束】。这部经正是 佛陀第三转法轮所说的正教,彰显这实相如来藏第八识的甚深义趣。《楞伽经》中 佛以第八识阿赖耶识敷演圣位菩萨入地时,所必须具备的智慧,将“阿赖耶识”称名为如来藏,阐释如来藏离六尘的分别性、以及能生名色及三界世间的实体性,都予以和盘托出。佛陀经文明白地说:“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以下为小注→ 《入楞伽经》卷七〈11佛性品〉(CBETA, T16, no. 671, p. 556,)←本小注到此结束】
这就是宗喀巴所厌恶的第八阿赖耶识,是他所厌恶提到的实相;因为 佛陀说第八识是真实,并且是自性清净,也明说第八识如来藏是三界万法的生因;此经典中也明白说第八识阿赖耶识又名如来藏,祂是与七转识俱,而意识函盖于七转识中,七转识又都是第八识所出生,证明第八识不是意识的细分。这都是无法证得第八识的宗喀巴所难以忍受的说法!但宗喀巴为了取信盲从的初机学人,故意援引《楞伽经》使人误以为他的说法是有经典圣教根据的,然而在明眼人的眼中,其所说却与所引的经义严重违背。
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达摩祖师,来到中国,就是以《楞伽经》四卷来印可禅宗里的开悟。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八识作为根本佛法的心要,要悟得《法华经》的“法界实相”、《华严经》的“一心”、《般若经》的“真如”,都是以证悟这如来藏作为标的,就是这第八识阿赖耶识。在《楞伽经》的经文更是直说:阿赖耶识就是法界实相如来藏,法界实相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解深密经》更以细说阿赖耶识心不同层面的各种“真如”,来阐释此法界实相,即使是《广论》中引用最多的大论《瑜伽师地论》中,也都不曾离开法界实相─真实的第八识而说佛法!
因此,当宗喀巴面对这样澎湃而明举第八识胜妙法义的大经大论,依他对于“意识心永恒才能享受淫乐”的眷恋,让他决心走出 佛陀、佛法和佛教圣僧的光环,高举六识论“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皆无“真实的自性”的黑旗的同时,他也否定了 佛陀所说的真正实相的存在。当宗喀巴的眼帘,一映入 佛陀的经典的文字“法界实相”时,在他的脑海中,就瞬间转换成为“法界无实、虚妄”,这才是他所坚定信受的,因此宗喀巴他是彻底反对 佛陀!
如果像是宗喀巴所以为的见解,连“法界实相”都是“空幻似有”,没有真正的“自性”,那下一刻不就可能会不见了?“实相”本身都是处于生灭变异、扑朔迷离之中,那又何须追寻?这样完全不具备“真实”义的“实相”,何须修学?这样根本应该称之为“虚幻相”,又何须藏传佛教学人来疯狂追逐呢?这种转眼就要“分崩离析”的法,哪里和真实如如的真实义的佛法有沾上任何一点边呢?宗喀巴如此的妄见要成就的“密宗道的佛果”和本师 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完全无关,这是继承印度外道见里面的“断灭见”,所以民国初年太虚法师就大力抨击这恶法!
印度在 佛陀示现灭度后的千年岁月里,出家精进修行者,何止百万!被记载下来的却仅仅只有二十八位菩萨可以证悟这《楞伽经》禅宗心要的第八识─阿赖耶识!藏传佛教所公推的大修行者─龙树菩萨也在其中,可见证悟佛法是何等的艰难!然而宗喀巴却连 如来的唯识第一了义的经典摆在他眼前,他都尚且漫不经心地说这是“方便说”,请问:这样的人要等到哪一个驴年时节,才能认得善知识呢?当知 龙树菩萨的得意弟子─如来贤,大力说法弘扬第八识─阿赖耶识,这样才是真正绍继 龙树菩萨所证得的心法之举啊!
在《菩提道次第广论》背后—追寻密教的咒术走向成就无上瑜伽的灌顶
对于密宗藏传佛教中人来说,不能明白佛教的九地圣位菩萨于总持(咒)上面用功之时,这“咒”是要有法有义,辞语无碍、乐说无碍,这样圆满总持一切法之后,才能入十地,被十方 如来所灌顶,成为法王子。然而密教学人知道佛教的菩萨有五十二个阶位,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长岁月的陶炼,也必须修得无量无数他们所不懂的佛法;然而他们对此不能安忍、妄想一步登天,就觉得反正你们佛教最后还不是要来持咒,那不如我就直接持我们密教的“超级大总持咒”,钩召鬼神护法【以下为小注→ 谈到藏传佛教努力钩召鬼神法,这参与过藏传佛教的法会者,当看到法会面貌凶恶的鬼神,心里面都会吓了一大跳,这些震慑恐怖的心理,而且不只参与的人会感觉恐怖,连要当“法王”的达赖喇嘛都会感觉恐怖,所以从第九世开始,十世、十一世、十二世的达赖喇嘛都被鬼庙的恐怖惊悚的景象吓到,间接地导致短命夭折。连一般鬼神教都不会想要去遇到这样的鬼神,为何藏传佛教要离开慈眉善目的菩萨,而去供奉这些恐怖的鬼神,和他们来打交道呢?因为藏传佛教离不开斗争杀戮,从可稽的证据显示在血腥的历史中,连西藏这些有头有脸的大人物都不相信达赖会是大菩萨转世,因此安排这些达赖去鬼庙,因而死亡。藏传佛教还传承了“息增怀诛”的“诛杀法”来铲除异己,虽然大多是笼罩的说法而没有效果,这可能会和真正学佛人所念的佛法真的一样吗?这样参与藏密祈福的佛教徒,如何与佛菩萨相应?如何可以销解恶业?参与这样的法会与修行活动,能够不要增加恶报,就算是万幸了吧!←本小注到此结束】等等五花八门的“咒”,然后自编自导自演而说念诵了几百万遍之后,就直接超越了你们佛教九地菩萨的境界!如是梦想天开的“邪精进”而自我陶醉!
密宗藏传佛教的人,特别是指《广论》的著作者宗喀巴,当他们想要盖一○一摩天大楼时,是直接妄想盖最高楼层的顶楼,他们不但不需要地基,也不需要其他的楼层,而且他们所谓的“盖”竟然还只要凭空想象即可成就,真的是名符其实的空中楼阁;因为他们迫不及待要接受上师双身法的灌顶,从“初灌”到“四灌”一气呵成,以为这样就是接受诸佛给予的灌顶;在他们心中是准备直接入佛地,因此大吹特吹的说双身性交可以即身成佛!
而且更夸张的是,这密续典籍是直接钩召十方一切 如来到受灌顶者的跟前,把 如来当作是世间鬼神来驱使召唤,以如此轻慢的“呼之即来”的态度来对待佛教的 如来,你想这会是一位真正的学佛人吗?所以宗喀巴还说佛道除了波罗蜜之外,还有个密咒大乘【以下为小注→ 唐朝不空三藏,在传播密续的说法时,已经有说“显教”来和佛教分家,此外对于“即身成佛”的坚持,也表现于《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卷一:“于显教修行者,久久经三大无数劫,然后证成无上菩提,于其中间十进九退,或至七地,以所集福德智慧,回向声闻缘觉道果,仍不能证无上菩提。若依毘卢遮那佛自受用身所说内证自觉圣智法,及大普贤金刚萨埵他受用身智,则于现生遇逢曼茶罗阿阇梨,得入曼茶罗,为具足羯磨,以普贤三摩地,引入金刚萨埵入其身中,由加持威神力故,于须臾顷,当证无量三昧耶无量陀罗尼门,以不思议法,能变易弟子俱生我执法执种子,应时集得身中一大阿僧祇劫所集福德智慧,则为生在佛家。其人从一切如来心生,从佛口生,从佛法生,从法化生,得佛法财(法财谓三密菩提心教法)才见曼茶罗,能须臾顷净信,以欢喜心瞻睹故,则于阿赖耶识中,种金刚界种子,具受灌顶受职金刚名号。从此已后,受得广大甚深不思议法,超越二乘十地,此大金刚萨埵五密瑜伽法门,于四时行住坐卧四仪之中。无间作意修习,于见闻觉知境界,人法二执悉皆平等,现生证得初地,渐次升进。由修五密,于涅槃生死不染不著,于无边五趣生死,广作利乐,分身百亿,游诸趣中成就有情,令证金刚萨埵位”(CBETA, T20, no. 1125, p. 535, b23-c16) 所以这些即身成佛的论者,认为至少可以透过双身法就可以糊里胡涂成就第一大阿僧祇劫而生到 如来家,自己这样实在是太好运了!是如此贬抑佛教的修学,让那些喜欢无厘头的骗子来作弄者,能够中了他们的圈套,而且才刚刚初地,又马上因为欢喜净信这双身淫欲法,就受上师灌顶,至少十地菩萨,因为又很快可以超越十地菩萨,如此一晃眼之间,即身成佛。显然这群人对于 佛陀所宣扬的佛教,根本不了解,也无心恋栈真修实证三乘菩提。《总释陀罗尼义赞》卷一:“如上陀罗尼、真言、密言、明义依梵文,复于显教修多罗中称说,或于真言密教中说如是四称。”(CBETA, T18, no. 902, p. 898)这是在宗喀巴提出密咒大乘之前,印度便有如此之说,以密咒大乘和“显教”来抗衡。唐朝一行在《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卷一〈1入真言门住心品〉:“若余乘菩萨,志求无上菩提,种种勤苦不惜身命,经无数阿僧祇劫,或有成佛或不成佛者。今此真言门菩萨,若能不亏法则方便修行,乃至于此生中逮见无尽庄严加持境界,非但现前而已,若欲超升佛地即同大日如来,亦可致也。”(CBETA, T39, no. 1796, p. 584))一行也是努力抱持著这样即身成佛的信仰,马上要和密教的大日如来齐肩于佛,也是马上的事情,有智慧的学佛人,你会信受这样粗糙的言语吗? 《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卷一:“金刚萨埵者是普贤菩萨,即一切如来长子,是一切如来菩提心,是一切如来祖师,是故一切如来礼敬金刚萨埵”(CBETA, T20, no. 1125, p. 538)佛佛平等,无上正等正觉故,岂有一切如来礼敬金刚萨埵,因此这些藏传佛教的密续伪经真是荒唐。又有更荒唐者,如 《妙法莲华三昧秘密三摩耶经》卷一〈妙法莲华三昧提婆达多秘密三摩耶品〉:“金刚萨埵重白佛言:娑竭罗龙王女即身成佛时,一切众生三魂七魄即身成佛,乃至草木即身成佛”(CBETA, , R3, p. 822, )此种说法乃是基本知见都没有的,不仅剽窃佛法名相,连道教三魂七魄的说法也一并窃取来用,更甚者还是让主张草木都即身成佛,真是荒唐到极点。 《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卷一〈6阿阇梨成佛品〉:“佛说此真言已,应时即为遍照如来,顶戴金刚五佛宝冠,重说即身成佛大海印,亦名三昧耶印。若诸佛子欲得即身成佛,当修此观,能使凡夫父母所生身即成佛身。”(CBETA, T19, no. 961, p. 333)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卷一:“唯真言法中。即身成佛故。”(CBETA, T32, no. 1665, p. 572) 一行又于《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卷七〈2入漫荼罗具缘真言品〉:“若更作深秘密释者,如三重漫荼罗中五位三昧,皆是毘卢遮那秘密加持。其与相应者,皆可一生成佛,何有浅深之殊?”(CBETA, T39, no. 1796, p. 649)因此,佛教被贬抑为显教,就是因为佛门四众无有智慧所导致,宁可信受“快餐”,马上成佛,即身成佛、一生成佛,如此不肯老实之人,哪里有清净的善根,当然会遇到“藏传佛教”这一宗教骗术的笼罩,因为藏传佛教的本质根本就是诈骗集团!←本小注到此结束】,真的是天晓得!我们只能说:“是啊!就是你幻想的密咒大乘!”
佛陀经典中所说的咒,主要不是用来驱使召唤护法鬼神;“咒”亦名“总持”,也就是用一些名言音声来总持一一法,容易受持而不会遗忘。能具备修学“总持”(咒)资格的菩萨,是必须已经实证三乘菩提,而且亦须断除了烦恼障的现行与习气,并且在无生法忍的修证上,必须经历过每一刹那就超越前一刹那修行所得的智慧的总和的不可计数倍的阶段,如是修持无量劫,才有资格来修学九地菩萨之“总持”!因此,如是的菩萨都绝非是目前娑婆世界末法时期的菩萨们的根器!玄奘菩萨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即使他精通梵语,他也不翻译这些咒!何况经典中还有许多是鬼神护持的咒,这就更不是 佛陀所要正说的总持之法!
当宗喀巴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别立“密咒大乘”时,他并没有理解“咒─总持”的意涵和修学的条件;之所以最后会导致他继承阿底峡所创立的“三士道”,而使他写的《广论》如此荒腔走板,就是因为无法忘情将“意识心”作为他修学的目标,以至于从《广论》第一部曲的主张:“意识细心”永远是作为一切染净诸法的根本,一直到《广论》中种种贬抑以及误解佛道三乘菩提,原因就是他不能忍受 世尊的如实说法、如理说法。因为这样如实如理的正说,乃是无情打击宗喀巴他所热爱的“意识心”,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绝对无法接受的是:竟然大乘菩萨所修证的菩提都是远离他所热爱的意识心的虚妄境界,竟然菩萨所修所证是追求实证真心阿赖耶识的种种不可思议法!
民初高僧—喇嘛们再见!
印光法师,是二十世纪中国的净土高僧的真正代表人物,当年他破斥这些喇嘛吃肉的恶习不遗余力。另外如民国初年的法师:虚云和尚【以下为小注→《虚云和尚法汇—开示》,虚云老和尚著,民国三十二年一月十七日在重庆慈云寺开示:“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历劫修行,几难免摩登伽之难。所以示罪障之中,淫为首要,因淫损体,遂杀生补养,而盗妄等恶,亦随之而生。阿难见了如来三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对摩登伽之美色,而不爱乐。男子见了女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女子,女子见了男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男子,以杜妄想,自己终日思想,确可转移心境。譬如我从前幼时在家垂辫发,衣俗衣,终日所触所想无非俗事,晚上做梦,无非姻亲眷属,种种俗事。后来出家所作所思,不出佛事,晚上做梦,亦不外念佛等等。至葱蒜五辛,不可进食,为免助长欲念,所谓除其助因,修其正性,更加精勤增进,自能渐次成就,更须自己勤奋,不可依赖他人。”一月十九日开示:“我看见很多的人,吃素半世,学密宗即吃肉,实可悲痛,完全与慈悲心违背。孟子都说:‘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何况为佛弟子也!取他性命,悦我心意,贪一时之口福,造无边之罪恶,何取何舍?何轻何重!每见出家释子吃肉的也不少,我的嘴不好,叫我讲,我就无话不说,望大家共勉之。”←本小注到此结束】,对于藏传佛教,也是送给他们一顿排头!
如果当初就有像是今日达赖喇嘛直接在演说中、书籍中,掀出自己的底牌“双修灌顶”的事情,喇嘛教势必因为高僧的痛斥,而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如果是印光法师看到今日于台湾书店所呈列的达赖喇嘛书籍一再演说“双身法”,铁定当场翻脸,除了痛斥“无耻下流”、骂到达赖满脸豆花外,铁定会大声呼吁全国寺院禁止让喇嘛挂单;不但如此,还要禁止一切佛教出家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不得前往喇嘛所居住的“伪寺院”,并当场宣布:“西藏佛教是盗用‘佛教’名义的喇嘛教,不是佛教,藏传佛教传的是邪淫法,不是佛法!”并且极有可能会敦促政府相关单位查扣这些鼓励色情性交的书籍!
时至今日二十一新世纪,现代净土法师则是大大违背 世尊及古德的训斥,甚至不惜为藏传佛教来张眼,如此说到:“密宗的戒律最严格,杀盗淫妄样样好像是在作,但是心地清净无染,所以成就最殊胜”【以下为小注→ 根据这法师的某一本书籍《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二十八)问:“现代青少年喜好电动游戏,这些游戏内容许多都是教人杀盗淫妄,请问这种情况怎么办?”答:“这个问题问得好,这是当今社会上最严重的问题,把人都教坏了。……”也就是说这位法师认为藏传佛教的杀盗淫妄都没有关系,但是只要是其他的人或是游戏是杀盗淫妄,就是会把人教坏了!如此自相矛盾!这样除了称之为迷信之外,就是不净说法,这都是瞎人眼目的恶报!←本小注到此结束】,以如此一知半解、毫无廉耻的话,来替藏密背书,佛门真可说是“江河日下、人心败坏”!
连弘扬净土的“法师”都会如此“变质”,真是“阿弥陀佛”!会如此说的人,最可能的原因,就是过去世曾于戒律上有大问题的人,又不肯真正在佛前忏悔,因此连最根本的五戒,都可以瞎说!未来如何能逃离瞎眼报!因为今生瞎人眼目,这样恶说法的书籍流传甚广,未来穷尽劫至于劫,要受如是瞎眼之报,真是可悲可悯!“阿弥陀佛”!
要是让印光法师知道有这样“为虎作伥”的“净土法师”,肯定痛斥其玷辱佛门,若是在其门下,定依古制,加以痛惩;若是尚且不知悔改,必定当场销毁度牒、褫夺僧衣,赶出寺院!因为如此鼓励邪淫的仿冒佛教,下一世连作人的资格都没有,哪里还能往生净土呢?所以如此勒令还俗,各凭造化!若还尚有一丝善根,自会礼忏诸佛菩萨,得免未来无穷苦果!而真正的高僧不会因为西藏喇嘛“来者是客”,不会因为有“诺贝尔和平奖”的世间虚名,就与对方虚伪相对;印光法师这样不会乡愿、不会只有自扫门前雪的处事风格,这才是中国高僧在此娑婆世界的风范!
再者,现在连一般民众都已经慢慢觉醒:喇嘛是来台湾骗财骗色的!结果竟然佛教寺院,从南到北的“大”法师们都还假装不清楚,还在努力巴结藏密喇嘛!如果是让印光法师知道,佛门中有这样的败家子,铁定痛骂:“你们是执迷不悟?还是丧失天良?”
如来于经典上说:这样“破坏如来的律仪戒律,私下进行贪欲”,喜欢说“男女二根行淫,就是菩提涅槃真正出生法身慧命之处”,有“无知的人相信这样污秽的言词,教导弟子,最后都会一起落入到无间狱!”【以下为小注→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九:““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净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彼无知者,信是秽言,此名蛊毒魇胜恶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CBETA, T19, no. 945, p. 150)←本小注到此结束】
目前在台湾教授教导《广论》的这群人,包括佛光山道场的出家人,毫不顾念 如来的告诫,在明知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广论》摇身一变,成为举世闻名的色情10P的巨擘大师【以下为小注→ 所谓的色情10P,是说宗喀巴、达赖等等,都是必须服膺《时轮本续》的灌顶,一日之内,和九位到十位女子性交作爱,而不能泄精,这样名之为藏传佛教的“灌顶”。←本小注到此结束】的情况下,在明知《菩提道次第广论》是施设种种方便,想要诱导学人将来进入密宗道双身法的情况下,仍然任由派下的各寺院来教导大众阅读《菩提道次第广论》,成就八识心田之中将来受持修学《密宗道次第广论》的恶因种子,如是将来的果报堪忧!其中许多的出家僧尼,明知如此不妥,却也不愿离开佛光山,执意在这样的寺院里安单;纵然个人不学也不修《广论》,但在这样的破法坏戒的寺院中出家安住,不也是助长邪法的势力吗?将来舍报如何面对 如来世尊?未来又将如何承受共业?
包括新竹凤山寺的福智团体、支持福智团体的店面、机构、学校、单位、政府,其他的小道场如灵鹫山等,都公然为二种《广论》这淫欲法助威推广;而“现代版”的“净土法师”不三不四的言论,其实都是不信受 如来的教诲,这样可以作为学佛人的榜样吗?阿弥陀佛!愿大家信受 如来的真实语句,不要轻视 如来,不要以为 如来所说的咐嘱都是虚言!
(原标题:三大阿僧祇劫成佛变成了即身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