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锋虚焰金刚乘(连载36)----释正安法师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7-09  浏览次数:1228
——解析《般若锋兮金刚焰》的邪说
  唯此所说:十二有支,逼恼世间令不安隐。
  略释:这十二因缘有支,能令众生世间受烦恼逼迫,受于苦恼,轮转六道不得安隐。
  述记:解释颂中的第六句“唯此恼世间”,具有缘生诸世间的甚深涵义。1
  三杂染者:一、烦恼杂染,谓无明、爱、取;二、业杂染,谓行、有;三、生杂染,谓余支。
  略释:三杂染是指:一、烦恼杂染,指无明支、爱支、取支;二、业杂染,指行支、有支;三、生杂染,指余七支:识支、名色支、六入支、触支、受支、生支、老病死支。
  述记:此处所作解释与《瑜伽师地论》同,然异于《对法论》,其分析如同在《成唯识论》中所作解释。2
  二杂染者:一、因杂染,谓烦恼、业;二、果杂染,谓所余支。
  略释:所谓二种杂染,是说:一、因杂染,指烦恼杂染与业杂染;二、果杂染,即所剩余支(即是上文中所说的生杂染七支)。
  述记:此处以因、果二类杂染来分类十二因缘有支,也就是以异熟、非异熟来解释果、因杂染;其中五支是因,七支是果。《瑜伽师地论》卷 56又说:识、名色、六处、触、受五支是为胎藏苦,指众生已生受报苦受的缘故,因此立为果名。又,从世间的因果差别相来说,十二因缘的前面十支为因,是能引“生”支及老病死支故。从果缘生因的性质方面来说,则以文中所说的七支(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病死等支)为果。又,经论中对于十二因缘的解释,虽依立场而有不同的解释,其间并无有相违的地方。3(笔者案:是故,说佛法极微妙、极甚深,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就有不同的描述,
  因此说法无定法;依第八识以世界悉檀、为人悉檀、第一义悉檀而有种种法相,非为凡、愚所能揣测。)
  七杂染者,谓七种因:一、颠倒因,谓无明。二、牵引因,谓行。三、将导因,谓识。四、摄受因,谓名色六处。五、受用因,谓触受。六、引起因,谓爱取有。七、厌怖因,谓生老死。
  略释:以七杂染来分类十二因缘有支,是指众生有七种杂染生成原因,所谓:一、颠倒因,指无明支。二、牵引因,指行支。三、将导因,指识支。四、摄受因,指名色支及六处支。五、受用因,指触支及受支。六、引起因,指爱、取、有三支。七、厌怖因,指生支及老死支。
  述记:此处将十二因缘支分类为七杂染来说。前文是将十二支分别说明为十一义,此处则分类为七种杂染。前说行支是众生造作诸行而由藏识执藏所熏业种,是偏重在摄植业种于本识而说;此说行支,以众生造作诸行之业因,当因缘熟成将牵引有情受诸行果报,因此名为牵引。此处说言摄五蕴有情自体即为名色,能受用六尘境而于六入处产生作用,因此合说名色、六处二支为摄受因。前文中以五蕴与六入出生的因缘性来说,因为有各自不同的差别体性,因此个别立名;然而此处为方便显明五蕴与六处俱是摄受有情的自体,因此合说名为摄受因。触支与受支,前文中以要有境相与六根为缘才能先后出生作用,因此,以触、受来分别各自的不同因缘法相;此处从二支都依同一境相为缘才能先后生起的立场,来说明触支能引生受支受用境界的缘故,因此合说二支名为受用因。前文中以爱支为引生后有之因,接著深细分别取支与有支的各自差别作用体性,因此立为三名;此处从三支为因所当生果为立场而言,三支皆名引起,因此称名引起因。前文中从生支及老病死支之体性即具有世间逼迫性,令众生现前领受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等苦果法相而言,故名苦果;此处从众生应当毁责厌怖生等二支以求取解脱果,令离二支苦果立场而言,因此将生支与老病死支称为厌怖因。 4
  此诸杂染,无不皆由虚妄分别而得生长。
  略释:上来所说种种的众生杂染分类,全部都是由于众生有不如理的虚妄分别相而得生长。
  述记:如上所说的三种、二种、七种杂染,教令众生出生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中,而有苦苦、坏苦、行苦不得解脱,因此说为杂染。如是种种杂染皆由众生有不如实、不如理的虚妄分别的缘故,而得生起。为令众生能得解脱,故有世亲等诸菩萨开显晓明此中法义。5
  此前总显虚妄分别有九种相:一、有相,二、无相,三、自相,四、摄相,五、入无相方便相,六、差别相,七、异门相,八、生起相,九、杂染相。
  略释:以上所说,总显虚妄分别有九种相:一、有相,二、无相,三、自相,四、摄相,五、入无相方便相,六、差别相,七、异门相,八、生起相,九、杂染相。
  述记:此处论意,总结虚妄分别相的种种涵义,略分为二类:一、前所释义的十一首颂句,已经分别说明了虚妄分别法相的:有相、无相、自相、摄相、入无相方便相、差别相、异门相、生起相,与杂染相等九门法义。二、此处总结为此九种相,然而于下文解释空性法相义中弥勒菩萨在本文初始总说,即有颂言“诸相及异门,义差别成立;应知二空性,略说唯由此”;此颂是为此空性法相义门最初释义的总颂,世亲菩萨随后即作了大纲总结释要。然而,前文解释虚妄分别相义门中,文前文后,都无弥勒菩萨总颂之文,唯有世亲菩萨于文末所作的结语。此义或言以虚妄分别相义门,最初之一颂中“虚妄分别有,于此二都无,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已经含有总颂之意,因此不必另有总颂。今空性法相有种种无相的胜义自性,为显有故即有总颂。或者此种行文方式,即是作者的原意,不必劳烦别作解释。 6
  如是,已显虚妄分别,今次当说所知空性。
  略释:如上文所开示,已显明虚妄分别相之种种涵义,现在应当解释能被证知的所知空性真如有何法相。
  述记:下文中的十一颂,说明前文已经显明的所知空性有何法相。若只是说“所知空”,则是指遍计所执的能取与所取都不是真实有,而现在所要叙述的“空性”,即是缘于能取与所取皆为本识所生所显的“真如”法性而说。世亲菩萨将此释义分为三个层次来加以说明,先以小结前文,引生下文解释空性胜义之理,接著分辨五门体相义理来说此空性心,最后以空性法相与安立的胜义异门等二义来作为总结所说空性法相门的教义。7
  由以上笔者依《辨中边论述记》卷上,对于〈辨相品〉所解释的第一小节中“虚妄分别相”的九种法相之略释与翻译,一切有智慧的佛弟子都能够看出,第三转的唯识经教根本就不是只有虚妄唯识门,而是还有真实唯识门;经论中在在处处都非常清楚地说,有空性心本识如来藏常住不灭,依此空性心如来藏的缘故,才能出生众生蕴处界等一切诸法。如是说法也才能真正符合经典里佛陀所开示的“一切众生从本以来,本自具足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烦恼执著,不能证得”的教理,也才真实符合二转所说的般若中道胜义。
  晚近,由于佛教界受到日本学者所妄说之“批判佛教”以及“如来藏思想非佛教”等等毁谤三宝的谬论影响,中外学术界与佛教界僧俗不辨真假正邪,竟然信受此种邪论而随之起舞,各个为名闻利养而争相发表种种谤法文章,破坏真实义佛法。如是人等之邪见,同于喇嘛教所宣称“如来亦是缘起性空法,与虚妄唯识论一样,都是性空唯名而已”的主张,错执佛陀或是一切众生无有本识真实自性。如是之人,不知佛法教理,无有丝毫佛法的解脱正见可言,乃是恶见、恶慧的外道而非佛弟子,亦就是窥基菩萨所斥“说三性皆无,深为自害”之人。凡我佛弟子,皆应谨遵佛语,破斥彼等邪说、邪论,怜悯教化于他;若不如是,反更与其为朋党,助长喇嘛教的势力而毁坏众生的法身慧命,如是之人乃破佛、破法、破僧,是大罪恶人,非佛弟子。因此结论就是:喇嘛教(密续伪经)所说如来藏无实的虚妄唯识经教言论,皆是胡乱编造而妄说佛法,都不可信,一切佛弟子应当远离。(待续)
  -------------------
  1《辨中边论述记》卷 1:“论曰:唯此所说至令不安稳。述曰:释颂中第六句缘生深义。”
  2《辨中边论述记》卷 1:“论曰:三杂染者至谓余支。述曰:此同瑜伽,违于对法,如唯识会。”
  3《辨中边论述记》卷 1:“论曰:二杂染者至谓所余支。述曰:此约二染以辨因果,又约异熟非异熟以辨果因,故五是因、七支是果。五十六说,识等五支是胎藏苦,故立果名。约世因果,十支为因,约性果因,七支为果,诸论差别,亦不相违。”
  4《辨中边论述记》卷 1:“论曰:七杂染者至谓生老死。述曰:束十二支为七杂染。前十二支为十一义,今束为七。前约熏种行名摄植;后约当果行名牵引。言摄五蕴体是名色,能受用于境六处作用,合名摄受因。前约五蕴、六处生时位别名、别立名;今约俱是摄受自体,皆名摄受。前约于境、于根用别触受各别立名,今初同于境,用触受合名受用,以触生受受用境故。前爱约总别当用,取有约各别功能别别立名;今竝望于当果,三种皆名引起。前约有因而体逼迫,生等名为苦果;今以毁责为名,生等名为厌怖。”
  5《辨中边论述记》卷 1:“论曰:此诸杂染至而得生长。述曰:三二七染教成三故名为诸染,由虚妄分别为因,而得生长分别末法故,故今明之。”
  6《辨中边论述记》卷 1:“论曰:此前总显至九杂染相。述曰:释妄分别文意有二,上来十一颂,随别解释九门相讫;今者总结为九种相,然下空中慈氏自为初门总颂,天亲后总结之。此上首尾俱无本总颂之文,唯有天亲末结。以妄分别,初有一部,总颂故无。空性无之故有,或作者意,无劳别解。”
  7《辨中边论述记》卷 1:“论曰:今次当说所知空性。述曰:下十一颂明所知空性。但言所知空,即遍计所执;今言空性,显是真如。于中有三,初许说生下,次颂曰别辨五义,后以相安立二义结前。”
 
标签: 电子书

本文标题: 假锋虚焰金刚乘(连载36)----释正安法师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book/1/480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读书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假锋虚焰金刚乘(连载36)----释正安法师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