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报师恩,当求正法(连载1)----庆吉祥居士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7-09  浏览次数:1169
前言
  释印顺法师去世(2005.6.4)十周年,各地有一些纪念活动,例如:2015年
  3月 15日由美国汉传佛教国际文教中心与观音寺共同主办的“弘法大会”:“大家从不同角度缅怀赞叹印顺导师一生的思想光辉,尤其对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思想的传承与发展。”1
  5月 30、31两日,由玄奘大学宗教学系与财团法人弘誓文教基金会共同举办第十三届“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从传统到现代,从理论到应用”研讨会。会议之要旨有三:
  1. 为纪念印顺导师 110周年诞辰暨圆寂十周年,促进“人间佛教”理念之弘扬与印顺学之研究。
  2. 印顺导师于义学上之成就及对于当代佛教思想发展的影响,被誉为“玄奘以来第一人”……今大师均已不住世,期盼本次会议的学术成果,能赓续其伟大的佛法思想。〔编案:也就是指该议程最后的综合座谈主题“学统的传承与转化:从玄奘学到印顺学”座谈会/学统传承与典范转移:从玄奘学到印顺学〕
  3. 藉本次会议,进行宗教与哲学、文化,宗教与环境伦理、性别伦理之间的学术对话,从跨领域对话中,实践对“此时、此土、此人”的关怀与净化之“人间佛教”理念。2
  大会主席昭慧法师表示:印顺导师思想研讨会至今已迈入十三届,在华人世界,导师的思想甚至所延伸的社会议题,都有很大的延展性,加上导师的智慧高超,他的很多观点都带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因此,即使导师已离开我们有十年之久,我们依然怀念他,因而每年聚集一堂,研究他的思想。3
  大爱电视台于 6月 6日(星期六)下午五点〈证严法师菩提心要〉播出“佛在人间—缅怀印顺导师”,内容大约是:
  导师提倡,以一个平凡人的身分,于苦难人间步步踏实,为众生服务,力行菩萨道,从经典中印证,活出兼善天下的精神。因此,佛法生活化、菩萨人间化, ……除了慈济,佛光山、法鼓山同样施行“人间佛教”理念,虽然实践方式不完全相同,但同样致力于度化众生。4
  6月 7日新竹福严精舍举行了“印顺导师圆寂纪念金刚般若法会”,各地的诸山长老、法师、信众与慈济志工约八百多人参与,恭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与《佛说无常经》。透过法会,学习佛法,深缅导师德泽,精进传递正法。厚观法师说:“导师游心法海七十几年,为的是要度化众生,……有大智慧,有大慈悲,阐扬人间佛教。”5
  8月 22、23日,包括香港、以及中国大陆,共约七百位佛教界长老、法师、学者,共聚在香港尖沙嘴会堂参加“2015印顺导师思想论坛”,希望人间佛教的主张,在现代实践。……宏印法师:“由太虚大师到印顺导师,才把人生佛教,人间佛教引到入世,所以人间佛教就是入世。”……印顺法师上承太虚大师提倡的“人生佛教”,进而发扬“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第五场—佛法不离世间法;综合座谈——返本归印,追寻正法:从玄奘大师到印顺导师 6。
  美国观音禅寺超定法师接受《美佛慧讯》的专访 7,提到:
  印顺导师被尊称为玄奘大师以来第一人,后学者往往是浅者见浅,深者见深,……印顺导师智慧深广,精通三藏,既是佛学者又是学佛者,他佛法的真知灼见,启迪学人立正见,导正行。他的佛学研究,既现代又合乎传统,也即是契合佛教最高真理,又能善用当今学术界的方式,令社会知识份子未信者信,已信者增长其正信。
  这些缅怀、纪念、追思的活动,搭配了诵经、说法,场面上似乎很热闹、很风光;但最有特色的是,佛门学问僧与佛教学者共同参与的“思想论坛”、“学术研讨会”,在专题演讲、(专书)论文发表及综合座谈中,就是以“阐扬印顺导师思想,推展人间佛教,导引正见,启发正信,进而‘净化身心、利济人群’”为宗旨 8。著重于思想性、学术性的论述,而主题是所谓的“印顺学(思想)”与“人间佛教”,并欲以此连结玄奘菩萨与太虚大师。在这些自归为印顺弟子、门生、信众及私淑者的心中,释印顺在佛学上的成就与地位是极为崇高的,也认为其身行典范与思想对当代人的启迪与影响是正面且深远的,因此也应努力推广、延续,以利益更多后代学人。
  但是,从如来传授之正法内涵来看,这一股“印顺人间佛教”热,在许多层面上隐含了谤佛、破法与情执、迷信的严重问题。虽然印顺学派及一般学人未必能在法义上简择分别正邪,且纵然明确指出其落处、过失,他们也不肯承认;但事实就是如此,因为有佛陀所说三乘菩提的经典及诸菩萨论典可比对查照,因此释印顺的“思想”及其“影响”的是非正讹,就很明显了。虽然印顺徒众由于长期熏习其错误的知见,而一时难以接受正法的批判与救护;又加上世间人的师徒情执,而不忍于一向崇敬、依赖的“思想巨人”如此被摊在正法光明下严格检视、彻底评破。所以,为了扞卫师门的尊严、挽救徒众的信心,而采取不接触、不回应、不反省、不认错的态度,继续聚集在释印顺的身影下,整理出版其著作、开会研讨其思想、奉行推展其主张、塑造高举其形象,在一系列的缅怀、追思等活动中,连结一切友善的人力与资源,有计划的延续释印顺的思想与志业,并祈愿他早日投胎再来人间领导他们……。十年来,这样有志一同的坚持与努力,的确令人感动也引人注目,但其中就是缺少了最重要且最根本的佛法内涵—义学与实证—徒然成了欲界众生的一种嘉年华会而已。
  以下就从一些十周年纪念会的言谈中,归纳几个基本问题(譬如:导师、上人、圆寂、玄奘、佛陀、大觉者、人间佛教……)来分析,这些都与“正名定分”9 ——有关,也就是关于佛教实义及众生慧命的大是大非。虽然,从佛法真实义—如来藏—而言,一切名言法相都是有为法的施设,是虚假的六尘境相;然在世间流布佛法,须藉种种名言相为工具,乃得以令人意识分别领解。而佛法中特定名相之使用,必有其创始之本义(实质内涵、实证体验),并经由参与者约定俗成而建立共识,才可能互相沟通与流布。若是借用某些名相,却误解或扭曲(变更)其内涵,就成了徒有虚名而失去其真实义,造成心智交流上的淆乱,虽可令某些人藉此混水摸鱼骗取世间名利,却严重破坏了循名以求实、听其言而观其行的公信原则,这对他人是不公平、不道德的,对教界、学界更是不负责任。例如藏密喇嘛教之假借佛法种种名相,而填入外道的六识论与男女双身法的内涵,以此金瓶装粪秽的手法,移花接木暗中掉换,逐渐以“外道法”取代了“正法”,普令无知的学佛人倍受其害。这是一切正信佛弟子有责任出而辨明,让这些名相回归佛法的真实义。
  第一章、导师?法师?上人?
  为什么要先从名称谈起?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10尤其在讲究名实相符、不可妄语的佛教,一切尊衔德号必须与其证量位阶相应,否则就有贪名越分之过失。因此,不论是自称或被他人所称,既然同意此名称,就必须在身口意行上显现出相应之定慧与德行以证明其实质。
  一、印顺导师?
  释印顺在生前及死后之所以普遍被称为“导师”的由来,有许多文字资料的说明,大略是:
  1. 释演培法师于 1941年请释印顺担任四川法王学院“导师”,这是班级课程指导者的职称。而后升为“院长”,就不再称为导师了。
  2. 李子宽居士于 1952年请释印顺担任善导寺“导师”,这也是寺院庶务中一个高级职称,1956年担任“住持”之后也就卸任“导师”之职了。
  一般人的头衔称谓,必有其世俗相应的事实,不宜滥用;同样的,佛教界基于如实不妄语的戒律以及对因果的慎惧,对于加诸己身的德号,必更为严谨,且同样是“导师”的名称,在世间人的用法与佛教中的定义也不可混滥或冒用。就释印顺而言,从四川法王寺到善导寺,其“导师”的职衔都只是世俗的名称,是在特称事务──办学行政上的,且是暂时(有任期)的;离职之后,若继续使用且暗中转成“佛教界”在法义及实证上领众示教的“导师”,那就成了欺世盗名而不符于事实了。11例如:
  演培法师在谈到“导师”这个称谓的掌故时说:“不单是当时的法王学院大家喊他老人家是导师,就是抗战胜利以后,回到上海杭州一带,也同样如此尊称。” ……
  “导师”一名,从此成了佛教界对他的共称,不只是某一时,某一地,而是贯通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佛教历史的“一代导师”。12
  释演培说的是“当时的后方(四川)及京沪一带的出家人”也尊称他为导师,而潘煊却将它膨胀为“佛教界”、“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佛教史”的共称。虽然,教界也有另称释印顺为一代“宗师”、“高僧”、“大德”……等令名 13,但信众们最后还是以“导师”作为称名,可见大众对这个称号的偏爱。从此,“导师”之称就与“印顺”之名结合,成了特定品牌、主体人格尊称,而可与其他称呼相搭配,例如:佛学巨擘(泰斗)、僧团领袖、佛教思想改革家、佛学研究派领导人、人间佛教的播种者与领航者 14……等,可说是光芒灼目、炫耀古今!
  (印顺)自二十五岁出家迄今七十年,孜孜不倦地从事佛学的研究、著述、讲授与传播。从这一点看,他诚然是一位大教育家。而时下知识份子多研读、收藏其书,无不尊为“导师”,这说明士人对印顺导师的从信与推崇。15
  这类名相与相关成就仍属于世俗的意涵,或许可号召、接引一般的初机学佛人,倒也无妨;然若不能发乎情、止乎理,知所分际,却因过度崇拜而妄攀于三乘菩提的实证之位阶,那就越界、乱法了。如前所引超定法师接受《美佛慧讯》的专访又云:
  我人观察印顺导师一生的行谊,为佛教而学、为众生而学;同时读妙云集及其学术巨著,可以证明:印公的确是一位佛教导师、人间菩萨 16。……“法身常在作佛教导师”,信然!
  这段话试从“行谊之考察、著作之分量”来证明“印顺导师”这个称号是名实相符,是受之无愧的;且释印顺的弟子、信众也几乎上下一致、视为当然地沿用了。如慈济释证严云:
  两千多年前,娑婆世界的导师释迦牟尼佛觉悟成道,向大众宣讲法音,并由阿难尊者“如是我闻”口口相传。佛经从印度流传到中国,屡经翻译、传述,时空相距遥远,后世不易理解。我们需要一代宗师,把古老的佛教转变成适应现代,能活泼地应用在人与人之间、在日常生活之中。……百年来,导师提起了一盏明灯为人间照路,引导迷茫的人心走向觉悟的正道。 17
  此处释证严认为释印顺将“古老”的佛教(佛陀的教导——佛经)转变为现代化、人间化、生活化,提起了智慧光明之灯,引导人们走向破迷起悟的正路,因此可被尊称为导师;从文意上,是将释印顺与释迦牟尼佛等同并提,认为是古今相映的“人间导师”或“一代宗师”。由此可知释证严由于对佛法的无知而胡乱攀比,只为了高举释印顺的地位,而将释迦世尊的证量极度的贬抑、限缩在人间与一生之中。 18
  释证严法师还说:“导师来到人间,他的使命就是把佛陀的正法,传给你我。”19以及“在经师与人师之外,还有比两者影响力更大,启发性更强的,那就是‘导师’。作为一个导师,他不仅能给人以慧命,同时也要能在人生旅程中,起领航作用,能转化一个人的生命内涵,导引一个人的生命方向。”20由上述这些名相与内容所指涉的意涵,释证严口中的“导师”,已不是一般世俗课业的指导者,而是赋予了佛法实证者的特殊内涵,这必须是当事人确有三乘菩提的实证体验与般若智慧,而能“法身常在,作佛教导师”,才可说是“把佛陀的正法,传给你我”、不仅“给人以慧命”、也能“转化学人的生命内涵,导引学人的生命方向”、“走向觉悟的正道”,也就是能让学人依正确的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而闻思修证,依次第转进,迈向成佛之道。然而,释印顺真的有这样的佛法证量吗?
  我们先来看“导师”的传统意涵。《佛光大辞典》:【导师:又作导首。即教化引导众生入于佛道之圣者。特指释尊,或为佛、菩萨之通称。……令众生类示其正道,故称导师;……能为人说无生死之道,故称导师。】由此可知,佛教中的导师是特指诸佛世尊究竟成佛之后,“住于”无住处涅槃,四种圆寂成满,利益有情永无尽期,是名大慈大悲大雄大力无上正等正觉——十号具足的人天导师 21;或作为佛陀、诸地菩萨之通称,如初地菩萨已略知十地境界相及进发十地之过程,故说初地满心菩萨为世间导师(将导世人进向成佛之道故),而非无上师。22
  另,《大方广佛华严经》卷 14中也有开示“导师无来去,亦复无所住”、“法身无处所,充满十方界”、“彼无心意识,亦无起心想”、“法身非变化,亦非非变化,诸法无变化,示现有变化”。此处所说的都是真如的境界,就是自性弥陀的境界;所说的“导师”是指真如本体(法身第八识如来藏),祂无形无色,既没有来去,也没有住处,却能遍于十方世界。祂是永恒唯一不变的法,而能示现各种变化 23。学人须先证得此法身导师,依次第进修般若智、道种智,入地之后方堪能为护持众生慧命之“导师”。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 3:若佛菩萨不出现,世间众生无导师。……佛菩萨出现于世间能作为众生的导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佛菩萨能教导众生实证法界的实相—第八识如来藏心—而具足世出世间的实相智慧与解脱智慧,可以利益三乘学人,乃至一切众生。……《证契大乘经》卷 2说:“世尊!谁与一切众生作大导师?”佛言:“正士!持此如来藏者。” 24
  若以导师之实义而论,导师必须具般若智慧,并且通达法道之修行次第,导护一切世间众生于菩萨法道安隐而行,令一切菩萨不误入歧途;亦具解脱德,断除三界之贪瞋,梵行清净,于三界众生中足为表率;更具无边愿行,能够住持如来正法、久住世间,广利人、天而百折不挠。因此,……唯有诸佛及初地圣位以上菩萨方得称为世间众生之导师,其余其他阶位之菩萨妄称导师者即是僭越,即是果盗见者。25
  也就是说,佛法中真实义的“导师”必须具备般若慧、解脱德、无尽愿、普贤行……,乃能常在世间住持正法,引导众生证悟如来藏、深入菩萨行,迈向成佛之道。《大方广佛华严经》卷 29:
  如来出世为大医王,能治众生烦恼重病;如来出世为大明灯,能破众生无明黑暗;如来出世为大导师,能引众生至一切智安隐住处。26
  依此内容与定义,则二乘圣人(阿罗汉与辟支佛)都不能称为导师,更何况未断我见的外道与凡夫?
  准此而论,来看释印顺能否被尊称为导师?从表面上看,熟读佛教三藏的释印顺似乎也晓得佛陀才是佛法上的导师,譬如他在《佛在人间》书中云:
  佛被称为“天人师”、“导师”;而信佛学佛的,自称为“佛弟子”。弟子中,有小学的“声闻弟子”,大学的“菩萨弟子”。27
  佛是由人而成佛的,不过佛的断惑究竟,悲智功德一切到达无上圆满的境地而已。……他是世间的真实导师,……佛出人间,人间才有正法。由于有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才知道有三世十方诸佛。28
  从三宝出现于人间说,佛为创觉的立教者。佛住世时,生活起居,与一般人相彷佛。既不是神,也不是神的儿子或使者,他是真挚的人类导师。29
  此文从断惑究竟、悲智圆满、创觉立教、开示正法等种种功德,说明佛才是世间人类的真实(挚)导师;因此,世尊之为“导师”的名与实是极其尊贵的,如〈赞佛偈〉所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人间乃至天上的佛教行者,皆是饮佛法乳之佛弟子,谁都不可胆大妄为地僭号称尊,以免因欺世盗名而造下了大妄语、谤佛破法的极重恶业。
  除非,释印顺及其徒众永世不想出离三界、不求亲证实相,只想安于人间事业、成就人间福德 30;因此,始从四川法王学院而经善导寺一路沿用到慧日讲堂、乃至福严佛学院的“导师”称号,就与佛法的真实义无关了,而只同于世间教育系统的职称。然而,在现实上急于造神的徒众们,以此佛教“导师”之名高举释印顺之时,他是否有丝毫“忖己德行,全缺应供”的自觉而惶惧不敢当?或者也曾经“始而惭焉,久而安焉”的驯化过程?甚或不置可否,任其发展?更或心中窃喜,坐享其成?
  前文已论说初地以上真实义菩萨乃能称为众生之“导师”,然而世间多有凡夫众生虽然表面上身在佛门、修学佛法,若考其心行,其实是假名菩萨,这种人不论在家、出家都不能成为佛门四众的导师!《优婆塞戒经》卷 2〈名义菩萨品第 8〉:【云何名为假名菩萨?善男子!众生若发菩提心已,乐受外术及其典籍,持讽诵读,即以此法教化众生;为自身命杀害他命,不乐修悲、乐于生死,常造诸业受生死乐;无有信心,于三宝所生疑网心;……。】 31
  佛教中之假名菩萨,于三宝尚且不具足信心,尚且乐于受持外道法教及外道典籍,以常见或断见外道法教化众生,都属于假名菩萨,……乃至不信菩萨六度之修行能够令诸众生成就佛果,以声闻所修的解脱道来取代佛菩提道,妄称为成佛之道,都属于身披菩萨衣之声闻僧,都是假名菩萨;因此假名菩萨具种种邪见,自身尚且不能免于长时沦堕三恶道中,尚且难得常生三善道中,只能百千万劫偶然成为人、天,于佛法中尚且不能得伏顺忍,如何能够具足正见,于佛法之中修行?因此,假名菩萨不可能是佛教学人之导师。32(待续)
  -------------------
  1〈美国汉传佛教国际文教中心成立〉 2015.03.23 http://chinesebiznews.com/ index.php/component/content/article/50-abc/16366-2015-03-24-01-10-26.html
  2 http://www.hongshi.org.tw/actionview.aspx?nono=10
  3海会妙云集,焰续佛灯明─第十三届印顺导师思想学术会议侧记(简版) http://www.hongshi.org.tw/userfiles/epaper/hongshi%20pic4/312.html释果定记 释传法修润
  4 20150606佛在人间—缅怀印顺导师 http://www.daai.tv/daai-web/master/content.php?id=957919 之后 06/07(日)08:00、06/13(六)01:00又重播两次。
  5〈印顺导师圆寂十周年人间佛教续推广〉 2015/06/07彭慧美/新竹福严精舍报导 http://tw.tzuchi.org/communit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 view=articleid=71255:1D23A86326F75EC148257E66005AC511catid= 120:2009-12-21-03-01-26Itemid=320
  6弘扬人间佛教日常生活无不是法 /大爱新闻海外慈济( 2015.08.27)http://media.ne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62822
  7〈印顺导师圆寂十周年访问超定长老〉,美佛慧讯第157期2015年8月1日 http://www.bauswj.org/wp/wjonline/印顺导师圆寂十周年访问超定长老/
  8〈2015印顺导师思想论坛─人间佛教之现代实践〉宗旨 http://buddhadlg.blogspot.tw/2015/07/2015.html
  9牟宗三〈“名实论”篇疏解〉:孔子言正名,主要目的是在重兴礼乐,重整周文之秩序,其所意指之名实主要是就政教人伦说,不是纯名理的名实……就基本之人伦名实再扩大而求一切名器之不紊,不僣不滥,一切恰如其分,则礼乐可兴矣。其言正名实之标准主要是“礼”……此中之正名实是依附于义道之建立而显,由此特显“道德之庄严”,不显“理智之俊逸”。http://www.pkucn.com/thread-228227-1-1.html所以孔子正名乃就秩序,就“道德伦理”而言,正名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无相僭滥”。……“欲推是辨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荀子.正名》篇在语言学上的价值http://blog.ncue.edu.tw/sys/lib/read_attach.php?id=1742
  10《伦语》〈子路第 13〉。
  11释昭慧在《人间佛教的播种者》的自序中不避众嫌的将对于诸佛菩萨的“导师”尊称,当作世间人情送与释印顺。详见正礼老师著,《导师之真实义》,正觉教育基金会,2014年 5月。
  12潘煊著,《看见佛陀在人间—印顺导师传》,第一版,天下远见,台北, 2002,页 85-86。
  13一代宗师 http://www.qnfj.org/article/726.html、一代大德:第六届“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 二、说明(三) http://www.hongshi.org.tw/actionview.aspx?nono=14、一代高僧 http://www.nhfjw.org/nhsq/2013/1908.html、胜军,〈悼念一代导师——释印顺〉http://www.buddhist-bookshop.com/ buddachong/psc11.pdf
  14黄文树,〈印顺导师的教育行谊与教育思想刍探〉云:印顺导师(1906~)是当代佛学巨擘和僧团领袖。他被称为“宋代以来最重要的法师”、“佛学研究派”的领导人、人间佛教的“播种者”与“领航者”、“杰出的佛教思想改革家兼佛教思想史家”。 http://www.yinshun.org.tw/thesis/19.htm
  15见前注,黄文树,〈印顺导师的教育行谊与教育思想刍探〉
  16另外,法鼓山圣严法师也被称为“导师” ——陈启淦〈圣严法师的故事─人间导师〉,文经社 2009/02/15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 0010427313这与“人间佛教 ——印顺导师”“人间菩萨─佛教导师”是同样的意思。都是依其对佛法的割裂与缩限、对自我的贪执与膨胀,而掩耳盗铃、巧立名目的号称“人间导师”。
  17释证严,〈我思·我师·人间导师〉 2005.6.22 http://www.tzuchi.org.tw/ 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611%3A2009-06-04-00 -57-48catid=129%3A2009-05-10-04-56-08Itemid=456lang=zh
  18释证严或许不能分辨“娑婆”与“人间”的大小。娑婆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银河系),是释迦牟尼佛的化土,有三界六道,而地球人间只其欲界之人道而已。释印顺的人间佛教,将佛教局限在娑婆世界之(地球)人间,而否定了娑婆天界及他方世界亦有佛教。
  19 2015-06-06佛在人间—缅怀印顺导师 http://www.daai.tv/daai-web/master/content.php?id=957919
  20《看见佛陀在人间—印顺导师传》,序:吾师,用生命灌注了佛教与苍生/释证严,序页 2。
  21天人师(巴厘文: Satthā devamanussāna?)又译作人天导师,能教导众生离苦得乐而消除生死的恐惧与怖畏,所以称为天人师。佛陀不止是人类的导师,也是天人的导师。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D%9B
  22详见平实导师著,《灯影—灯下黑》,佛教正觉同修会,2009年9月。
  23详见平实导师著,《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佛教正觉同修会,2015年6月。
  24正礼老师著,《导师之真实义》,正觉教育基金会, 2014年 2月。〔案:正礼老师有鉴于释印顺不如法的僭称“导师”,兹事体大,必须辨正,所以特地写了此书,说明:佛教中之“导师”称号,虽与世间相同,却有其特别的定义与意义 —是诸佛菩萨的尊称,不是二乘人乃至附佛外道或凡夫俗子所能盗用—学佛人应知其义而不可混淆僭越。〕
  25正礼老师著,《导师之真实义》,正觉教育基金会,2014年 2月。
  26《大正藏》册 10,页 793,下 17-20。
  27印顺著,《佛在人间》,八版,正闻出版社,台北, 1988年 4月,页 323。 28印顺著,《佛在人间》,八版,正闻出版社,台北, 1988年 4月,页 24。 29印顺著,《佛在人间》,八版,正闻出版社,台北, 1988年 4月,页 26。
  30印顺著,《平凡的一生》(重订本),新版一刷,正闻出版社,台北, 2005年 6月,页 31:“‘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我有什么可留恋的呢!但我也不会急求解脱,我是一个平凡的和尚。”
  31《大正藏》册 24,页 1041,上 8-12。
 
标签: 电子书

本文标题: 为报师恩,当求正法(连载1)----庆吉祥居士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book/1/480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读书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为报师恩,当求正法(连载1)----庆吉祥居士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