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佛子向正道(连载58)----游宗明老师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7-09  浏览次数:1510
读释印顺的书,大家最有兴趣、最想要知道的,可能就是他对“涅槃”法义的解释,因为若能确实了解涅槃的义理,就能抓到佛法的核心要旨,当然学佛人有这样的想法是正确的;因此,释印顺的书中对“涅槃”的著墨也很多,各种论述所使用的文字名相的确也非常丰富,可见他在“涅槃”这两个字上著力颇深,因为他也知道佛法的核心就在这个涅槃上。所以释印顺在《学佛三要》中说:“涅槃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所归趣’。得涅槃,在佛法中占著主要地位……。”1 释印顺对涅槃的说法非常“丰富多样”,可见他文字论辩的功力非凡,泛泛之辈还真难以跟他对谈;您如果能够看出来他的“研究”已经接触到三三昧的名词了,您就会知道他是真的很用心在作佛学研究,并且也极力想要有所创见表诠,不然他既没有能力实证涅槃,还花那么多的时间写作要干什么?可是,释印顺虽然花了一辈子的时间在“研究佛法”,但到头来他对涅槃的义理还是误解了!
  如是,少小出家在大藏经海中浮沉一世,却只落得啃字谷、钻故纸,不但在佛法的实修实证上一事无成,还成就了妄说佛法、坏法、毁法的恶业,真是太可悲了!本文就以浅显易懂的小品散论方式来探讨释印顺的涅槃观。2
  。
  因为涅槃义理广大深奥,而释印顺亦多所误解,所以在他的著作中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解释。譬如释印顺在《般若经讲记》3 中说:
  涅槃本不可说一说多,然依世俗施设来说,即有凡外与佛法的不同。世俗有人说:冷了饿了,有饥寒的苦迫;如生活富裕,丰衣足食,这就是涅槃。涅槃的字义,有消散的意思,即苦痛的消除而得自在。所以俗人拍著吃饱的肚子说:这就是涅槃。有些外道,以四禅八定为涅槃;不知这只是定境的自我陶醉,暂时安宁,不是彻底的。(《般若经讲记》页35)
  我们大概从没有人曾见闻过,有哪种人会把丰衣足食叫作涅槃吧!可能除了释印顺以外。但是,确实有人会把死亡当作涅槃,这是外道、世俗凡夫对涅槃的误会之一。上举释印顺在他的这一段论述中,说了四禅八定不是涅槃,也称说凡外与佛法的“涅槃”不同,那么他是否清楚佛法所说的涅槃到底是如何?从释印顺否定第七识及第八识的真实存在,
  而只相信应成派等六识论外道见来看,这不但是显示出他心中并不确定佛法所说的涅槃到底是什么,更证明了他根本就不懂真实涅槃的义理,所以才会有这样荒谬又语焉不详的谬误说法。涅槃本不可说而非释印顺说的“不可说一、说多”,然而 世尊为让众生了知涅槃义,故而有名言施设以彰显涅槃之真义,而此名言如同指月之指,但释印顺说涅槃“然依世俗施设来说,即有凡外与佛法的不同”,却是落在见指不见月的窠臼中,这也正是把佛法当作学问研究者所无法逃脱的宿命。又,外道所说的涅槃其实是一种臆想的误会,因为涅槃是不落两边恒处中道的真实法,而且只有佛法中才有涅槃可说、可证,释印顺说的“涅槃的字义,有消散的意思,即苦痛的消除而得自在”,但是不论是聚集或是消散,也不论是苦痛或苦痛消除,全都是落在两边而非中道,本质上与“贫困或富裕、饥寒苦迫或生活富裕”这种外道五现涅槃之一的境界,都一样是恒处两边的外道凡夫见解。释印顺既然剃发出家,穿如来衣、食如来食,实在不应该羼杂外道戏论于说法中来破如来法!因为真实佛法中所谓涅槃者,其实就是这个不即两边又不离两边、本来中道的如来藏,佛法所说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以及无住处涅槃等四种涅槃,都是依这个中道心如来藏所显的不同状况而施设,所以不能外于如来藏而说有涅槃。我们再继续来看释印顺在《般若经讲记》中对于涅槃的解释。
  释印顺接著又说:
  佛法说涅槃,有二:一、有余(依)涅槃:通达一切法的寂灭性,离烦恼而得到内心的解脱,即是涅槃。但由前生惑业所感的果报身还在,从身体而来的痛苦,还未能解除。所以,即使是阿罗汉,饥寒老病的身苦,还是一样的。二、无余(依)涅槃:无学舍身而入无量无数的法性,不再有物我、自他、身心的拘碍,名为无余。菩萨发愿度生,愿使每一众生都得此究竟解脱,所以说: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无余涅槃,为三乘圣者所共入,菩萨也会归于此。(《般若经讲记》页35-36)
  前面已说四种涅槃是依如来藏而施设,实际上就是如来藏所显的状态,其中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就是指一切众生都有的如来藏自身,祂是本来就真实存在、自性真实不虚、本性清净无染、究竟寂静涅槃。有余依涅槃及无余依涅槃是依于解脱道的果证,缘于如来藏的法界功能而施设,也就是依照解脱道极果的阿罗汉、辟支佛之所证,灭尽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法,三界一切法灭尽无余,唯有如来存,说为无余涅槃。阿罗汉、辟支佛,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已确定不再受后有身,唯舍寿前之五蕴身、十八界诸法尚未灭尽,仍有最后一世的有根身乃至说有微苦所依故名为有余涅槃。无住处涅槃则是诸佛之所证。释印顺不懂涅槃的义理,故胡乱解释说“无余依涅槃才是究竟解脱涅槃”,甚至还强调“无余涅槃,为三乘圣者所共入,菩萨也会归于此”;换句话说,他认为阿罗汉入灭之后其证境就是极致的“究竟解脱”了,释印顺连诸佛菩萨永不入无余涅槃的事实都不懂,竟然说菩萨也都要会归于此!那么,释印顺要将诸佛所证的无住处涅槃置于何处?难道释印顺认为那也只是如“缘起性空”般的名言施设而已?这些只是他这段论述中,较根本而严重的错误,至于其他所衍生出较细微的错误说法及观念,若要细数则旷日费时,唯能略述如下。
  释印顺错误地认为涅槃只有“有余、无余”二种,因此他说“菩萨发愿度生,愿使每一众生都得此究竟解脱”,这句话从字面上看本来并没有错误,但是套上释印顺所认为的“究竟解脱”也就是“无余依涅槃”可就是大错特错了,因为菩萨度众生(包括自度)所要修证的究竟解脱是成佛的“无住处涅槃”;除非是坚固的定性声闻种性学人,否则菩萨是绝对不会让众生入无余涅槃的,而且不回心的声闻阿罗汉,在尚未入无余涅槃之前,佛菩萨也会在他的如来藏中种下大乘法的佛菩提种。况且无余依涅槃是十八界已灭尽无余、已无三界任何一法,故名之为“无余依”,然而既无三界中任何一法存在,当然是不会有众生在无余涅槃中,因此实质上也就不能说有众生得度而出三界。而释印顺说有余依的意思是:“从身体而来的痛苦,还未能解除。”但是,“从身体而来的痛苦”是否解除,并不是所谓有余依的道理,因为不论是从身体而来的“痛苦”甚至“快乐”,只要阿罗汉还有三界任何一法存在那就是“有余依”,无关痛苦或快乐。而释印顺说:“即使是阿罗汉,饥寒老病的身苦,还是一样的。”这种说法可是太瞧不起阿罗汉了,因为阿罗汉虽仍有“饥寒老病”等苦,但阿罗汉这些苦却是与凡夫众生、初果乃至三果的解脱圣者“大不一样的”!
  至于释印顺拿《金刚经》中的这句“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就咬定说:“无余涅槃,为三乘圣者所共入,菩萨也会归于此。”不但是在文字上依文解义,更是断章取义后的曲解说法。《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说: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4
  但这段经文的佛语开示的前提,乃是须菩提尊者请求 佛陀开示:“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5 既然是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菩萨,怎么可能会入无余涅槃呢?再者,菩萨种性如此尊贵稀有又难得,世尊当然更不可能让菩萨如同声闻人一般入无余涅槃。所以 佛陀开示的真实义理,绝对不是释印顺所说的意思;而此中真实义理,是 佛陀开示菩萨们应
  当要转依这个“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住、无为、无取、无舍、无色声香味触、无六根、无六尘、无六识……”,也就是无有三界一切法,却也不离三界一切法,随缘应物弥不周的第八识如来藏——涅槃心。因为这个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本来就是具足四种涅槃,而《金刚经》就是在开示这个一切众生本自具足的“金刚心”之经典,所以菩萨不但要自己能够转依金刚心,同时也要救度一切众生同样也转依金刚心,这样才是真的灭度众生,也才是 世尊所说“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的真实道理。
  释印顺不但不懂这个道理,他还举了《俱舍论》卷1〈分别界品〉中说的“若胜义法,唯是涅槃”想要来支持他的谬论。虽然索引经文来说明正确的道理,这是正确的也是应该的,然而他对涅槃的理解则是错的,这是因为释印顺对于涅槃的义理全盘误会,导致他对真实义佛法的论述怎么说就怎么错。释印顺这辈子妄说佛法的谬论等身,全肇因于释印顺否定第八识涅槃心的存在,而信受六识论就是全部佛法的结果。兹举《摄大乘论释》中的开示来证明释印顺的说法是错误的:【释曰:二乘与菩萨同以惑灭为灭谛。二乘惑灭,一向背生死,趣涅槃;菩萨惑灭,不背生死,不背涅槃,故异二乘。】6 论中清楚开示二乘人与菩萨惑灭后所趣迥异;菩萨惑灭是不背离生死也不背离涅槃的,继续精进修行于佛菩提道,并广利一切众生无有穷尽,有别于二乘人惑灭即背离生死而趣入无余涅槃;菩萨自身既然世世不畏生死地不断受生于三界中、也不入无余涅槃,怎么可能己所不欲转施于人地发愿去度每一众生入无余涅槃呢!
  而释印顺说有余依是“通达一切法的寂灭性”,说无余依是“无学舍身而入无量无数的法性”,他的这种说法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前面已经说明了有余、无余涅槃的义理,姑且不论释印顺对此二种涅槃的错误定义,单就其所说的道理来分析,就能清楚地显示释印顺的说法是多么地错乱不合逻辑。释印顺承袭喇嘛教的六识论外道邪见,而且他一向是跟随日本学者的谬论而认为“大乘非佛说”,所以他所认为的佛法只有解脱道的罗汉法 7,因此他所说的“通达一切法的寂灭性”就不包括二乘人所不知的无始无明之第一义谛真实法,当然也就不可能通达“一切法”的寂灭性,因为他连一切法的义理都不能如实知。而他说阿罗汉舍身后“入无量无数的法性”,就叫作无余涅槃,但是阿罗汉舍身后是灭尽三界我的一切法,既然我已经灭尽了,那是谁去入释印顺所谓的“无量无数的法性”?而他所谓的这个“无量无数的法性”又是什么?是真实法还是像他所说的“缘起性空”一样只是个概念?然而,在释印顺否定了第八识如来藏——涅槃心之后,必定会将他自己逼入进退失据的死胡同中。所以,佛法中三乘菩提的实证,都有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前提,那就是不能否定有一个出生名色等一切法的第八识—涅槃心—如来藏的真实存在方能成就,若否定了这个根本前提就不是佛法,更不可能断我见、我执而有所实证;再说,阿罗汉的有余、无余涅槃的实证并不是释印顺说的“通达一切法的寂灭性”,或是“无学舍身而入无量无数的法性”,因为此二种涅槃只是在现象界的五蕴身心中作观察,了知并证实十八界诸法皆是虚妄无常、并无真实不坏的体性;此二种涅槃都已断除烦恼障之现行,也就是同样都已断分段生死而不受后有,差别只在于是否已舍报灭尽此最后世的五蕴十八界诸法,而说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而此二种涅槃的实证,尚无法触及烦恼障之习气种子随眠的断除,尚未破所知障乃至断除上烦恼的尘沙惑,如何能说无余涅槃是究竟解脱的涅槃呢!再者,五蕴十八界灭尽入无余涅槃,已无三界法之任何一法存在,只有第八识如来存于无境界之境界,哪还有什么法能入无量无数的法性呢?
  释印顺表面上如此称赞涅槃,事实上却是在贬抑毁谤涅槃法 8,如果涅槃只说到有余、无余这两种二乘人所证的涅槃,而不说根本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及究竟的无住处涅槃这两种不共二乘的涅槃,则所说的涅槃其义理就不周延,同时也是片断而不圆满的。再者,释印顺紧接著说这个不变的真理就是“缘起”;然而“涅槃”其实就是在指称这个不生不灭的寂静心体——第八识如来藏,而“缘起”是指藉种种缘而由涅槃心如来藏所出生的现象界诸法。这明明就是生灭与不生不灭两个不同的法,他硬是要颠倒是非胡乱编派,就好像把牛头跟马嘴逗在一起而说两个是一样的。
  释印顺在《佛法概论》9 中说:
  这是触证的解脱法,如从火宅中出来,享受大自然的清凉,所以说如“露地而坐”。释尊初成佛时的受用法乐,这不但认识而已,是知道他确实如此,知道这是不变的真理。这是说“缘起”:……。(《佛法概论》页9)这不生不灭的涅槃,成立于缘起法上。如海水起波浪一样,水本性是平静的,它所以不断的后浪推前浪,是由于风的鼓动;如风停息了,海水就会归于平静。这浪浪的相续不息,如流转法;风息浪静,如寂灭性的涅槃。因为缘起的有为生灭法,本是从众多的关系而生起的。既从因缘关系的和合而生起,他决不会永久如此的。如除息众多的因缘,如无明、爱等,不就能显出一切寂灭性吗!所以涅槃的安立,即依于缘起。这在大乘经中,称为诸法毕竟空。诸法终归于空,《阿含经》说为终归于灭。归空与归灭,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如波浪的相续不灭,并非浪性的不灭,一一浪是本来会灭的。如的因缘离去,波浪即平静而恢复了水的本性。浪的趋于平静,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所以佛依缘起说涅槃,也是理所当然的。(《佛法概论》页155)
  释印顺认为涅槃成立于缘起法上,而除息众多的因缘,如无明、爱等,就能显出一切寂灭性,那就是涅槃。再讲清楚一点就是说:“诸法毕竟空,诸法终归于空,终归于灭就是涅槃了。”那么,这种“涅槃”境界是不是空无所有?如果是的话,您要这种断灭空的“涅槃”何用?所以释印顺一定会辩白:“不是断灭空,只是波浪平静而恢复了水的本性。”
  但这样的回答就是不空,因为水还是会起浪。就如同《入楞伽经》中 佛开示说:【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波鼓冥壑,无有断绝时。梨耶识亦尔,境界风吹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佛以海水比喻第八识如来藏,经由猛风(六尘境界)吹动,辗转地就有七转识(海浪)不断地从第八识如来藏(海水)中出生。也就是说,由于众生不明法界实相,导致无始劫来不断地错误熏习以及造作诸业,使得一世又一世的五蕴身心,不断地从第八识如来藏中出生而流转不息;而第八识涅槃心如来藏常住不灭的功德体性,就这样不断地显发出来。因此,是虚相的缘起法成立在涅槃实相心的基础上,而不是涅槃成立于缘起法上,释印顺又是颠倒说法了。
  如果您还没想通上面的意思到底在表达什么,不妨回到《阿含经》的故事:声闻人虽然希望证入无余涅槃,可是他害怕这样是不是断灭去了?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灭尽了,那不是什么都没有了的“一切法空”吗?于是去请问 佛陀。佛陀说:“无余涅槃不是断灭,因为还有本际在;本际即是涅槃、清凉、寂静。”10 也就是说,遵循 佛所开示的二乘解脱道内涵,依之修行后断见、思二惑,舍寿灭尽五蕴、
  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之三界一切法,而说为入无余涅槃,如来藏不再流注后有种子于三界中现行,唯是如来藏—涅槃本际—独存的绝对寂静而无任何境界,决不是释印顺所说的“涅槃解脱,即一切法毕竟性空”。譬如《本事经》卷3 中开示说:【云何名为无余依涅槃界?谓诸苾刍得阿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彼于今时一切所受,无引因故,不复希望,皆永尽灭,毕竟寂静,究竟清凉,隐没不现,惟由清净无戏论体。】11 从教证的开示中,清楚地说明了:无余涅槃中只剩下此清净无戏论的心体独存;证明必须有涅槃心第八识如来藏真实常住,才有刹那生灭的缘起诸法的出生。因此,不能颠倒黑白地说“涅槃成立于缘起法上”;因为无余涅槃是蕴处界都灭尽无余了,哪有什么法还可以缘起而成立涅槃实相?如果还听不懂的话,那就要去请问释印顺:“涅槃是以何因、何缘,而从何时成立?”可以预见的是,释印顺一定张口结舌无法应答。
  因为,释印顺否定了第八识如来藏真实法,而以六识论外道见来套在涅槃法上,不但于事于理都说不通,更会成为断灭见“一切法空”的“涅槃”,所以他永远也无法理解中道的真实义理,永远都会落在两边而偏离中道。因此,他所举的譬喻说法也都是落在两边而不自知;譬如释印顺说:“如海水起波浪一样,水本性是平静的,它所以不断的后浪推前浪,是由于风的鼓动;如风停息了,海水就会归于平静。”就是因为他不懂佛法,所以才会说出“水本性是平静的”这种违背逻辑的谬论!从逻辑上来说,如果水本性是平静的,那水就不可能会因风而起浪;如同三界一切法有生就有灭,而不能将生灭法灭了以后说那个“灭相”为不生不灭法,释印顺正是落在这个错误的邪见中,所以才会主张“灭相不灭”这种谬论,也才会认为“缘起性空”的这个现象或道理就是不生不灭的真实法。释印顺这种说法完全违背 佛陀的意旨,
  世尊在《入楞伽经》中以海水譬喻第八识如来藏,也不曾说海水本性是平静的,佛陀说第八识涅槃心如来藏的体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出不入……;当然这个譬喻所举的海水能依诸境界而起种种浪或者平静无波,是因为海水就是海水,它本来就没有所谓平静或不平静的本性,才能时而平静又时而起波浪,如果海水的本性是平静的,那它就不会因风起浪;如果海水的本性是不平静的,那它也不会因风平而浪静,这样才是符合逻辑的事实。所以佛法不能用想象研究的方式修学,否则就会如同释印顺一般,以错误的逻辑推论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释印顺才会说出“这不生不灭的涅槃,成立于生灭的缘起法上”这种违背逻辑、违背经论、违背佛语的谬论,他竟然没有丝毫的警觉。
  ---------------------------------
  注1 释印顺著,《学佛三要》,正闻(台北市),1994.12 重版,页213。
  注2 想要如实理解涅槃真实义理的学人,可以连结正智书香园地网站:http://books.enlighten.org.tw/bookdetail1.aspx?kind=5bkid=361 阅读 平实导师所开示的《涅槃》连载内容,文中有殊胜微妙的详实开示
  注3 释印顺讲述,演培续明记录,《般若经讲记》,正闻(台北),1992.3修订一版。
  注4 《大正藏》册8,页749,上5-11。
  注5 同上注,页748,下27-29。
  注6 《摄大乘论释》卷13〈释学果寂灭胜相品 第9〉,《大正藏》册31,页247,上27-中1。
  注7 案:当然释印顺所认知的解脱道也是错误的,未来若有因缘将再针对他在解脱道的论述加以辨正,本文于此暂且放过。
  注8 案:实质上释印顺是否定涅槃法的,因为“涅槃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即是涅槃”,而释印顺否定有第八识如来藏,当然也就是否定涅槃法。
  注9 释印顺著,《佛法概论》,正闻(新竹),2003.4 新版2 刷,页9。就是现证解脱法的榜样。说到正确的知见,这不但正知现象的此间,所达到的彼岸,也知道从此到彼的中道。
  注10《杂阿含经》卷26:“圣弟子!无始生死,无明所著,爱所系,众生长夜生死,往来流驰,不知本际;有因故有生死,因永尽者则无生死,无明大暗聚障碍谁般涅槃?唯苦灭、苦息、清凉。”(《大正藏》册2,页183,下18-22)
  注11《大正藏》册17,页678,上19-25。
  (待续)
 
标签: 电子书

本文标题: 救护佛子向正道(连载58)----游宗明老师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book/1/475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读书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救护佛子向正道(连载58)----游宗明老师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