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段经文的开示,告诉大众有二个重点:一者、一个人所造作的任何身、口、意业都会由第八识收藏著,纵使经过百劫、千劫乃至无量劫以后,都不会消失,当因缘成熟时,业种就会现行受报。譬如释迦族人往昔随意捕杀鱼族而食之,死后下堕地狱无量劫受苦,并于今世更惨遭流离王灭族;又譬如当时不到八岁的小孩仅仅只是很高兴的笑而已,但是小小的不善业种已经种下,经过无量世后因缘成熟,而让 释迦世尊示现头痛如顶戴须弥山那么重、那么痛。
或许有人会问:“佛不是究竟解脱吗?为什么还会受头痛之苦?”这是因为无始劫以来所造业种其数无量无边,虽然 佛能够避免余殃之残缘,但仍依为人悉檀、教化众生,不以四神足之威德而灭之,仍为众生示现头痛如顶戴须弥山一样;所以 佛随后告诫弟子们应该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身口意行,不可随便造作或大或小的一切不善业。像这样的示现,佛在《增壹阿含经》、《佛说兴起行经》已经很清楚开示,读者有空可以恭读,在此就不多说了。
从上述内容可以证明:因缘果报真实不虚,不能不慎!这也是“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的道理,亦即菩萨应该害怕的是造作恶不善业而种下未来要受异熟果报的因,而不应该害怕未来所要受的异熟果报,这是因为菩萨知道自己所造的业,当然是要由自己来承受,所以该受果报时就心甘情愿的承受而没有任何怨言。然而凡夫众生则不是,不知自己在过去世妄造诸不可爱异熟果报的因,却只畏惧今世所受的种种不可爱异熟果报而到处怨天尤人,这不是很愚痴吗?
二者、菩萨经过无量世的修集福德,所以每一世都有许多福德可以享用,可是菩萨不会把今世的福德全部享用完毕,会故意留著大部分福德带到未来世,或者将这一世可以享用的福德,努力去作布施,不论是财施、法施、无畏施都尽力去作,以累积更多的福德作为未来世行菩萨道的资粮。
如是每一世都留下一分的福德,或者每一世都努力累积更多的福德,带到未来世去,经过无量世后,累积了无量无边的福德来庄严其身,犹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福德越来越广大,这时菩萨更应该将所累积的福德用来回向求证三乘菩提,尤其是亲证佛菩提,这才是有智慧的正确作法。如果反其道而行,去求有为的生死福业,纵使某一世得以作广大供养,得广大福德,然其福德在长远不可称记的生死中,于中悉食福尽,无有毫厘许在 1,便成为无丝毫福德的人,想要在佛法中有所修证便无可能了!所以,菩萨永远不会将福德享尽,反而是故意留一分福德,或者利用今世的福德来培植后世更多的福德以庄严其身,用以求证明心、见性;乃至无量劫成佛之后,于修福诸事上面也是无有餍足。
此外,菩萨观察因果报应昭昭不爽,所以运用所累积无量无边的福德来转业,使得菩萨可以重罪轻受。为什么?因为菩萨有广大的福德,相对于微小的业报,大的福德当然要先受报,微小的业报延迟受报,这也是大众所知随业、随重、随念当中随重受报的道理。如是菩萨每一世应有的福德都不享尽,并且又努力继续修集福德,当然就累积了更多的福德,所以每一世大的福德(重业)先受报;纵使今世要受不可爱的业报,但相对于广大的福德而言,这个不可爱的业报算是很轻微,菩萨有能力来偿还,这不就是重罪轻报了吗?所以,有智慧的学佛人应该作如是观:努力修集让自己具有广大福德来庄严其身,并且回向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如此不仅可以重罪轻报,而且也可以迅速累积自己佛菩提道的资粮,使得自己的次法(福德等三资粮)圆满具足,自然而然可以亲证得法(明心见性等),乃至未来成佛。
综合上面所说,真心本身是没有无明的,有无明的是七转识自己。也就是说,意识与意根有染污,因为意识与意根有无明。前五识本身为非审非恒,属无记性,但因为是以意识为俱有依,而意识有善性、恶性、无记性等三性,所以当前五识与意识一起和合运作时,同样就通意识的这三性;也就是说前五识因此也同样具有善性、恶性、无记性的体性,这也是唯识学所称前五识性境现量通三性 2 的道理,所以前五识随著意识而有善、不善、无记染污存在。由于七转识有染污的种子存在,是因为七转识的无明没有断除,因此众生就在五趣六道当中不断轮回生死无有出期。因此修学佛法必须清楚知道,第八识本来自性清净没有无明也无无明可尽,所以不需要去改变第八识自体,而是要改变第七识远离无明、生起智慧,由此来灭除第八识心体内所含藏七转识的无明种,才能使得七转识的无明灭尽。能够有这样正确的认知,未来才有可能明心见性,乃至成就《心经》所说的究竟涅槃。因此缘故,在佛门中如果有人主张:“一切有情的意识是常住法,是清净的、没有染污的”、“要将无明的意识修行清净变为真心”等,你就知道这个人有极重的无明难以去除,不可能证得无无明的第八识,七转识自身的无明就不可能次第灭除,第八识中的七转识无明种子自然也无法灭除;除非他肯舍弃大邪见,愿意亲近真善知识座下学法来建立正知见,愿意为正法团体付出(其实是为正法、为众生付出),未来才有机会明心见性,才有可能消除七转识的无明等。
接下来谈涅槃的另一种体性:离四相性。所谓四相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谓我相,就是有我的法相,也就是世间人所认知的我,或者说是执有自我(主要是指意识心这个我)的存在。因为有我的法相存在,就同时会有你的法相存在,也就是有人相的存在。既然有我相及人相存在,当然就有前二者以外的其他人之法相存在,也就是众生相的存在。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所谓我相、人相、众生相,就是世间人所认知的我、你、他,不是吗?所谓寿者相,就是指这些我相、人相、众生相有其一定的寿命存在,所以称为寿者相。譬如意识心是刹那刹那不断地变异,所以说,众生(意识心)的寿命其实都很短;若说短者前一刹那与后一刹那的意识心就已经不相同了,若说中者于每天从睡醒时现行到睡眠时断灭不现,若说长者于此世入胎后渐渐出生而于死后的中阴身投胎后便永远消失了。同样的道理,每一个人都有其寿命,其寿命皆有长短不同,譬如有的人未出母胎就死亡,有的人出母胎后不久便死亡,有的人长大成人才死亡,有的人未满三十、四十、五十岁就死亡,有的人是满百岁以后才死亡等等。但不论是未出母胎就死亡,或者百岁以后才死亡,都有其寿算可计量,故名寿者相。又譬如一个星球乃至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成住坏空之时劫,也可譬喻为它的寿命长短,例如科学家的研究认为,地球目前寿命将近四十六亿年,预估地球的寿命可能还有五十亿年 3,因此从地球形成出现到毁灭结束,有将近九十六亿年的寿命,这也可以方便说是地球的寿者相。又譬如科学家说我们这个银河系(就是娑婆世界这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目前寿命已经约一百三十六亿年了,在未来三十~四十亿年后,将与仙女座星系相撞。但即使真的发生碰撞,事实上太阳以及其他的恒星也不会互相碰撞。这两个星系可能会花上数十亿年的时间合并成一个椭圆星系 4,所以这个银河系从诞生到与仙女座星系合并,将近有一百六十六亿至一百七十六亿年寿命,这也可以方便说是银河系的寿者相。诸如上面所说,会有这四相产生,都是肇因有我相的存在,才会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存在;如果我相不存在,其他的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根本不会存在了。所以说,我相就是四相当中最关键的,因此不论是声闻、缘觉,或者是菩萨,都是以断我相为先,也就是断我见,才能成就初果解脱的功德。
反观真心离四相,如《金刚经》中开示: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5
佛陀开示:“菩萨摩诃萨应该这样来降伏意识及意根而安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从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乃至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天等一切有情,我都让他们入无余涅槃之极寂静境界中。虽然这样灭度了无量无边众生入无余涅槃,但实际上并没有众生得到灭度。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菩萨如果有这四相的存在,就不是菩萨了。”佛已经很清楚地告诉大众:真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四相的,也就是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譬如从众生五阴空相的立场来谈,众生的五阴是和合相,是相对待法,所以才会有四相存在;如果站在空性心如来藏的立场来看,站在无余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立场来看,根本就没有四相可言,所以《金刚经》才会说:无四相可言。因为这样的缘故,菩萨虽然度了无量无边众生入无余涅槃,都只是有情众生将自己具四相的蕴处界灭了入无余涅槃,所以称之为灭度,然而以真心实际理地来看,本来就没有四相可言,所以根本没有灭度这回事;像这样的灭度,才是真正的灭度。同样的道理,《金刚经》也这样开示: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6
经中的开示,也同样是站在空性心如来藏与空相蕴处界与诸法的立场来诠释。站在五阴和合的立场来看,所以才有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才有四相存在;如果站在空性心如来藏的立场来看,根本没有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没有四相可言。菩萨如果能够分别观待空性心如来藏无四相与空相蕴处界与诸法有四相的道理,未来才有机会勘破四相的虚妄,才有机会实证无四相的空性心如来藏,而开悟明心成为真实义菩萨。
既然《金刚经》与《心经》皆如是开示,都说真心没有五蕴、十八界等诸法之四相,所以不需修四圣谛、十二因缘去灭四相,但祂却不断地出生五蕴、十八界、四圣谛、十二因缘等法。由于空性心如来藏与空相蕴处界与诸法和合运作似一,故说如来藏有四相不对,因为真心实际理地无四相可言;若说祂没有四相也不对,因为空性心如来藏藉缘出生空相的蕴处界与诸法,因此现象界有四相存在,不是不存在。因为这样的缘故,菩萨站在空性心与空相诸法两者的立场来观待,提出非有四相、非无四相的真实义来教导众生,这才是真正的中道义。像这样的菩萨灭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实无有灭度可言,这样的灭度才是 佛所说的灭度。
然而凡夫所见却不如是,都有四相存在,因为只要有我相存在,其他三相必随之出现,因此 佛陀教导二乘人要先破我相,也就是要破除意识等五蕴我常住不灭的邪见。一旦对五蕴我真实有的认知破除了,也就是我见破除了,就成为解脱我见的初果人,乃至更进一步将我执、我所执断除,成为四果的阿罗汉,圆满具足二乘人无我智,于舍寿后可以入无余涅槃。菩萨也是同样的道理,不再以五蕴我为真实我,所以破了我见,成为大乘通教菩萨初果人,而且也找到了第八识如来藏,成为别教见道位的菩萨,有了一分人无我智及大乘无生忍的证量,可以现观从本以来无四相的空性心如来藏不断地在现象界出生具四相之空相诸法,如实了知众生所有的四相等三界一切法,都是空性心所变现出来的,而且空性与空相两者和合运作似一。由于凡夫众生没有智慧,不知四相本来虚妄,因此执著四相的局部或全部体性以为真实,不断地在六道当中轮回。因此缘故,在佛门中,如果有人主张:“要将具有四相的意识心修行清净,变成没有四相的真心”等等,你就知道这个人具足四相,名为凡夫,不名菩萨;如果他坚称自己是证悟的菩萨,即为大妄语人。
接下来谈涅槃的另一个体性:轮回性。所谓轮回性,就是众生于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造作种种善业、不善业,因为业力的牵引不得不去六道中受生,导致众生不断地在六道中轮回、不断地受用可爱与不可爱的异熟果报。由于如来藏含藏众生往昔所造的善恶一切业种,因此如来藏不断地在六道中示现轮回,这样的体性,名为涅槃的轮回性。在佛法中,能够如实地说明,具有出生三世轮回的体性者,当然只有如来藏了。
例如《入楞伽经》卷7 开示: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故,能与六道作生死因缘,譬如伎儿出种种伎,众生依于如来藏故,五道生死。大慧!而如来藏离我我所,诸外道等不知不觉,是故三界生死因缘不断。大慧!诸外道等妄计我故,不能如实见如来藏,以诸外道无始世来虚妄执著种种戏论诸熏习故。”7
语译如下:
佛告大慧菩萨:“如来藏以无明种、业种为缘,出生了众生的五阴身。由于众生不知外境虚妄,导致不如理作意而执以为实,造作种种善业、不善业,而业种都收藏在如来藏里,因此如来藏才是众生流转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因;就好像魔术师一样,能够变现种种魔术,让旁人信以为真,以为它是真实的。众生依于如来藏的关系,才有五趣的生死轮回存在。大慧菩萨!如来藏离见闻觉知,离我与我所,一切外道不知不觉,以为所见所闻等境界真实,所以不断地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中轮回生死。大慧菩萨!一切外道不知外境实无,虚妄计著及熏习种种境界以为真实有,所以不能如实见如来藏,因为外道们无始以来,都是虚妄地执著各种戏论熏习的缘故。”
因此 佛陀已经很清楚开示:一者、因为有不生不死的如来藏,才能有众生轮回生死,所以如来藏是众生轮回生死的根本因,不能外于如来藏而有生死可言。又一切法都是如来藏所生,当然也包括生与死这二个法在内,没有任何一个法能够离开祂、超过祂,所以如来藏是诸法的第一因,不能外于第一因的如来藏而有诸法存在,因此契经才会开示“生死者,依如来藏”8。二者、生乃是透过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有法、色法十一等等诸法的和合运作,所显示的二十四心不相应行其中之一,“生”仅是一种现象而已,没有实质的作用。生既如是,死亦复如是,也是八识心王等等诸法和合运作的因缘散坏所显现的一种现象而已,也没有实质作用。然而,众生不能了知这样的道理,乃至还有佛门的在家、出家四众,不承认有如来藏是生死的根本因,妄谓“如来藏是善不善之因,所以祂不是真心”,乃至有人执意识心是轮回三世的根本因,主张“意识是真心、是常住法”、“意识却是不灭的”、“意识修行清净而变成真心”、“意识是一切染净法之根本”、“第七识、第八识就是第七意识、第八意识”、“意识分为三种:粗糙意识、微细意识、极微细意识”等等,这些说法都是异于佛说,都是外道错误的说法,应该要摈弃。为什么?因为意识心在五位中及全身麻醉下一定会灭的。譬如在中阴身投胎后,意识就灭失不见了;胎儿处于母胎中,一直要到五扶尘根及五胜义根渐渐圆满了,意识才渐渐地少分出现,所以意识是本无今有的法,是生灭法。又譬如在睡著无梦的时候,意识不见了,所以睡著以后是不会知道自己在睡觉的;如果知道自己在睡觉,那表示意识已经现行了,就是已经醒了,也就是没有在睡觉。如是,意识有时现行、有时不现行,是可断之法,不是常住的真实法。又譬如在正死位,也就是正在死亡的阶位,不论如来藏从头开始舍离,或者从脚开始舍离,意识最后都会断灭,不是不会断;一直到中阴身渐渐成就,意识才渐渐现行,乃至具足现行。像这样,意识有时现行、有时消失,当然不会是常住法。又譬如 佛陀开示:在无想定、灭尽定中,意识一定会断,所以祂是虚妄法,不是真实法。又譬如在全身麻醉下,意识也会断的,不是不会断,直到麻醉剂药效渐渐消退了,意识才渐渐现行醒来,乃至完全苏醒过来。所以,意识不是不会灭的,祂是可灭的法。另外,第七识意根也不是三世轮回的根本因,虽然意根无始劫以来也都没有断灭过,可是在灭尽定的时候,意根之五遍行心所也少了受与想这二个心所有法,因此灭尽定又名灭受想定 9,在二乘定性声闻的四果圣人,于舍寿后也会灭尽了意根而入无余依涅槃,所以意根也是可灭之法,不是常住法。
综合上面的举证及说明可知:意识与意根都不是三世轮回生死的根本因,唯有如来藏才是众生三世轮回生死的根本因,这是因为如来藏所出生的七转识还有无明的关系,使得众生造作了善业、恶业及无记业,导致众生受可爱及不可爱的种种异熟果报,所以不能外于如来藏而有生死可言,因此如来藏是三世轮回的主体,故说如来藏有轮回性。
此外,涅槃还有其他种种的体性,譬如无作性(不会起任何的贪染、喜厌等造作之心行)、无失性(既然无所得,当然无所失)、无住性(不著一切法,如初转所开示的如如等,二转《心经、金刚经》等经典中开示无所得、应无所住等,或者三转经典开示离诸分别、离见闻觉知、不会是菩提等)、世间性(能生有情所受用的五阴世间及器世间)、出世间性(声闻的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缘觉的十因缘、十二因缘都是依于如来藏才能成立)、世出世间性(是佛菩提的根本)、菩提性(是三乘菩提的根本)、一切智性(依于如来藏,才能成就解脱四果的智慧)、种智性(如来藏蕴含一切种、一切法的智慧)、圆觉性(世世能生见闻觉知性,乃至佛地的四智圆明)等等。限于篇幅的关系,无法一一详细说明,读者可依笔者上面所说的道理(空性心如来藏、空相蕴处界与诸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配合《大品般若经》六百卷、《小品般若经》四百卷等,一一套用进去思惟简择,你会发现完全合乎 世尊的说法,一点也没有违背。
如果你是刚破参的同修,一定会拍手叫好,因为你已经能渐渐掌握二转的精髓(也就是二转所说的别相智,有别于刚破参时的总相智),相信你一定非常欢喜,也乐于修学,使得自己的别相智可以不断发起,乃至圆满见道位所应具备的别相智,而迈向第三转所教导的地上菩萨无生法忍之道种智的修行。如果你还没有破参,而能够接受这样的看法,表示你已经具备了总相智及别相智的正知见;这样的知见,相对于一般学佛人而言,那已经不是他们所能想象的,因为这样的知见及智慧,是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闻所未闻法;对他们而言,已经是甚深、极甚深,而且是很难理解的法,远远超过他们的所知、所见。如果你听到这样闻所未闻法而能够接受的话,那就可以为你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这样的正知见,可以让你远离邪师的错误说法而不会被误导,也不会延误自己成佛之道的时程。如果你无法接受这样的看法,请先不要妄下定论乃至评论,应该先将 佛所说的法拿来仔细作比对,如是一而再、再而三如理作意的比对确定后,再来下定论及评论也不迟;以免冲动行事造成遗憾,而障碍自己的佛菩提道修行。如果你是在同修会禅净班共修,也可透过亲教师的教导而逐渐建立正知见,可是这样的知见,对你而言仍然是很深,也很难理解的;犹待你破参后,再来研读、思惟以及体会,这样不仅对本书所提到的种种中道义能够渐渐有所体验及了知,而且也成就胜解及念心所的功德,可以迅速提升你的别相智功德,减少在相见道位中摸索以及修学的时间。
---------------------------------
注1“我于尔时七万岁中,以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供养彼佛(灯光如来)令不减少。般涅槃后,复于七万岁中供养形像、舍利、烧香、然灯、悬缯、幡盖无所渴乏。我于尔时以此功德,求在生死获此福佑,不求解脱。大王当知!尔时所有福德今有遗余耶?莫作是观,如我今日观彼富有,无有毫厘如毛许。所以然者?生死长远不可称记,于中悉食福尽,无有毫厘许在。是故,大王!莫作是说言:‘我所作福佑,今日已办。’大王!当作是说:‘我今身、口、意所作众行,尽求解脱,不求在生死福业,便于长夜安隐无量。’”《增壹阿含经》卷13〈地主品 第23〉,《大正藏》册2,页611,上1-13。
注2《八识规矩补注》卷上,《大正藏》册45,页468,上17。
注3 参见维基百科网址:(撷取日期:2011/12/10)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C%B0%E7%90%83
注4 参见维基百科网址:(撷取日期:2011/12/10)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A%80%E6%B2%B3%E7%B3%BB#.E5.B9.B4.E9.BD.A1
注5《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册8,页749,上5-11。
注6《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册8,页751,上10-16。
注7《入楞伽经》卷7〈佛性品 第11〉,《大正藏》册16,页556,中22-29。
注8 许多经论,如《大宝积经、胜鬘经、大乘起信论》等经论中开示“生死者,依如来藏”、“有如来藏故,得有生死”。
注9 在佛世,有已证得灭尽定的俱解脱阿罗汉,于中午之前托鉢回来进食后,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情,就会进入灭尽定中安住。于入灭尽定前,这个阿罗汉必须预先设定一个退出灭尽定时的作意,譬如先设定好明天接近中午要去托鉢的时候,作为出定的条件后才入灭尽定。待明天当符合预设出定条件的法尘相出现,意根警觉到以后,就会唤起意识,意识就从如来藏中现行,接著前五识也跟著现行,阿罗汉于是就从灭尽定起,准备托鉢去了。如果阿罗汉不先预设隔天近中午时分出定的作意,那就不会于隔天近中午时分出灭尽定,除非有非常特殊因素,使得意根触法尘而警觉有重大变故时,意识才会现行,前五识也跟著现行,才会出灭尽定。又,譬如笔者以往早上都需要有闹钟来叫醒才知道该起床了,后来依意根这样的特性,即使没有闹钟,也能在隔天所预定的时间醒来。就是在睡前,意识先如理作意思惟明天预定起床的时间,当时的情形是如何?譬如天有多亮、天有多暗等等(视季节而定)。由于意识如理作意分析的结果,意根接受意识预设的情形,之后就可以安心入睡,待明天符合预设的情形出现了,意根所触的法尘与前一天晚上如理作意所施设的情形吻合时,意根就会作决定让意识现起,当意识出现前五识也跟著现行,因此就醒了;而且醒来的时候,与前一天所预设的情景非常类似,时间也非常接近。对于睡觉需要闹钟才能叫醒的人,不妨用此方法多试几次,一旦熟悉了,不需要闹钟也可以大约在所预定的时间内醒来。
(待续)
或许有人会问:“佛不是究竟解脱吗?为什么还会受头痛之苦?”这是因为无始劫以来所造业种其数无量无边,虽然 佛能够避免余殃之残缘,但仍依为人悉檀、教化众生,不以四神足之威德而灭之,仍为众生示现头痛如顶戴须弥山一样;所以 佛随后告诫弟子们应该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身口意行,不可随便造作或大或小的一切不善业。像这样的示现,佛在《增壹阿含经》、《佛说兴起行经》已经很清楚开示,读者有空可以恭读,在此就不多说了。
从上述内容可以证明:因缘果报真实不虚,不能不慎!这也是“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的道理,亦即菩萨应该害怕的是造作恶不善业而种下未来要受异熟果报的因,而不应该害怕未来所要受的异熟果报,这是因为菩萨知道自己所造的业,当然是要由自己来承受,所以该受果报时就心甘情愿的承受而没有任何怨言。然而凡夫众生则不是,不知自己在过去世妄造诸不可爱异熟果报的因,却只畏惧今世所受的种种不可爱异熟果报而到处怨天尤人,这不是很愚痴吗?
二者、菩萨经过无量世的修集福德,所以每一世都有许多福德可以享用,可是菩萨不会把今世的福德全部享用完毕,会故意留著大部分福德带到未来世,或者将这一世可以享用的福德,努力去作布施,不论是财施、法施、无畏施都尽力去作,以累积更多的福德作为未来世行菩萨道的资粮。
如是每一世都留下一分的福德,或者每一世都努力累积更多的福德,带到未来世去,经过无量世后,累积了无量无边的福德来庄严其身,犹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福德越来越广大,这时菩萨更应该将所累积的福德用来回向求证三乘菩提,尤其是亲证佛菩提,这才是有智慧的正确作法。如果反其道而行,去求有为的生死福业,纵使某一世得以作广大供养,得广大福德,然其福德在长远不可称记的生死中,于中悉食福尽,无有毫厘许在 1,便成为无丝毫福德的人,想要在佛法中有所修证便无可能了!所以,菩萨永远不会将福德享尽,反而是故意留一分福德,或者利用今世的福德来培植后世更多的福德以庄严其身,用以求证明心、见性;乃至无量劫成佛之后,于修福诸事上面也是无有餍足。
此外,菩萨观察因果报应昭昭不爽,所以运用所累积无量无边的福德来转业,使得菩萨可以重罪轻受。为什么?因为菩萨有广大的福德,相对于微小的业报,大的福德当然要先受报,微小的业报延迟受报,这也是大众所知随业、随重、随念当中随重受报的道理。如是菩萨每一世应有的福德都不享尽,并且又努力继续修集福德,当然就累积了更多的福德,所以每一世大的福德(重业)先受报;纵使今世要受不可爱的业报,但相对于广大的福德而言,这个不可爱的业报算是很轻微,菩萨有能力来偿还,这不就是重罪轻报了吗?所以,有智慧的学佛人应该作如是观:努力修集让自己具有广大福德来庄严其身,并且回向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如此不仅可以重罪轻报,而且也可以迅速累积自己佛菩提道的资粮,使得自己的次法(福德等三资粮)圆满具足,自然而然可以亲证得法(明心见性等),乃至未来成佛。
综合上面所说,真心本身是没有无明的,有无明的是七转识自己。也就是说,意识与意根有染污,因为意识与意根有无明。前五识本身为非审非恒,属无记性,但因为是以意识为俱有依,而意识有善性、恶性、无记性等三性,所以当前五识与意识一起和合运作时,同样就通意识的这三性;也就是说前五识因此也同样具有善性、恶性、无记性的体性,这也是唯识学所称前五识性境现量通三性 2 的道理,所以前五识随著意识而有善、不善、无记染污存在。由于七转识有染污的种子存在,是因为七转识的无明没有断除,因此众生就在五趣六道当中不断轮回生死无有出期。因此修学佛法必须清楚知道,第八识本来自性清净没有无明也无无明可尽,所以不需要去改变第八识自体,而是要改变第七识远离无明、生起智慧,由此来灭除第八识心体内所含藏七转识的无明种,才能使得七转识的无明灭尽。能够有这样正确的认知,未来才有可能明心见性,乃至成就《心经》所说的究竟涅槃。因此缘故,在佛门中如果有人主张:“一切有情的意识是常住法,是清净的、没有染污的”、“要将无明的意识修行清净变为真心”等,你就知道这个人有极重的无明难以去除,不可能证得无无明的第八识,七转识自身的无明就不可能次第灭除,第八识中的七转识无明种子自然也无法灭除;除非他肯舍弃大邪见,愿意亲近真善知识座下学法来建立正知见,愿意为正法团体付出(其实是为正法、为众生付出),未来才有机会明心见性,才有可能消除七转识的无明等。
接下来谈涅槃的另一种体性:离四相性。所谓四相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谓我相,就是有我的法相,也就是世间人所认知的我,或者说是执有自我(主要是指意识心这个我)的存在。因为有我的法相存在,就同时会有你的法相存在,也就是有人相的存在。既然有我相及人相存在,当然就有前二者以外的其他人之法相存在,也就是众生相的存在。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所谓我相、人相、众生相,就是世间人所认知的我、你、他,不是吗?所谓寿者相,就是指这些我相、人相、众生相有其一定的寿命存在,所以称为寿者相。譬如意识心是刹那刹那不断地变异,所以说,众生(意识心)的寿命其实都很短;若说短者前一刹那与后一刹那的意识心就已经不相同了,若说中者于每天从睡醒时现行到睡眠时断灭不现,若说长者于此世入胎后渐渐出生而于死后的中阴身投胎后便永远消失了。同样的道理,每一个人都有其寿命,其寿命皆有长短不同,譬如有的人未出母胎就死亡,有的人出母胎后不久便死亡,有的人长大成人才死亡,有的人未满三十、四十、五十岁就死亡,有的人是满百岁以后才死亡等等。但不论是未出母胎就死亡,或者百岁以后才死亡,都有其寿算可计量,故名寿者相。又譬如一个星球乃至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成住坏空之时劫,也可譬喻为它的寿命长短,例如科学家的研究认为,地球目前寿命将近四十六亿年,预估地球的寿命可能还有五十亿年 3,因此从地球形成出现到毁灭结束,有将近九十六亿年的寿命,这也可以方便说是地球的寿者相。又譬如科学家说我们这个银河系(就是娑婆世界这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目前寿命已经约一百三十六亿年了,在未来三十~四十亿年后,将与仙女座星系相撞。但即使真的发生碰撞,事实上太阳以及其他的恒星也不会互相碰撞。这两个星系可能会花上数十亿年的时间合并成一个椭圆星系 4,所以这个银河系从诞生到与仙女座星系合并,将近有一百六十六亿至一百七十六亿年寿命,这也可以方便说是银河系的寿者相。诸如上面所说,会有这四相产生,都是肇因有我相的存在,才会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存在;如果我相不存在,其他的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根本不会存在了。所以说,我相就是四相当中最关键的,因此不论是声闻、缘觉,或者是菩萨,都是以断我相为先,也就是断我见,才能成就初果解脱的功德。
反观真心离四相,如《金刚经》中开示: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5
佛陀开示:“菩萨摩诃萨应该这样来降伏意识及意根而安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从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乃至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天等一切有情,我都让他们入无余涅槃之极寂静境界中。虽然这样灭度了无量无边众生入无余涅槃,但实际上并没有众生得到灭度。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菩萨如果有这四相的存在,就不是菩萨了。”佛已经很清楚地告诉大众:真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四相的,也就是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譬如从众生五阴空相的立场来谈,众生的五阴是和合相,是相对待法,所以才会有四相存在;如果站在空性心如来藏的立场来看,站在无余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立场来看,根本就没有四相可言,所以《金刚经》才会说:无四相可言。因为这样的缘故,菩萨虽然度了无量无边众生入无余涅槃,都只是有情众生将自己具四相的蕴处界灭了入无余涅槃,所以称之为灭度,然而以真心实际理地来看,本来就没有四相可言,所以根本没有灭度这回事;像这样的灭度,才是真正的灭度。同样的道理,《金刚经》也这样开示: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6
经中的开示,也同样是站在空性心如来藏与空相蕴处界与诸法的立场来诠释。站在五阴和合的立场来看,所以才有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才有四相存在;如果站在空性心如来藏的立场来看,根本没有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没有四相可言。菩萨如果能够分别观待空性心如来藏无四相与空相蕴处界与诸法有四相的道理,未来才有机会勘破四相的虚妄,才有机会实证无四相的空性心如来藏,而开悟明心成为真实义菩萨。
既然《金刚经》与《心经》皆如是开示,都说真心没有五蕴、十八界等诸法之四相,所以不需修四圣谛、十二因缘去灭四相,但祂却不断地出生五蕴、十八界、四圣谛、十二因缘等法。由于空性心如来藏与空相蕴处界与诸法和合运作似一,故说如来藏有四相不对,因为真心实际理地无四相可言;若说祂没有四相也不对,因为空性心如来藏藉缘出生空相的蕴处界与诸法,因此现象界有四相存在,不是不存在。因为这样的缘故,菩萨站在空性心与空相诸法两者的立场来观待,提出非有四相、非无四相的真实义来教导众生,这才是真正的中道义。像这样的菩萨灭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实无有灭度可言,这样的灭度才是 佛所说的灭度。
然而凡夫所见却不如是,都有四相存在,因为只要有我相存在,其他三相必随之出现,因此 佛陀教导二乘人要先破我相,也就是要破除意识等五蕴我常住不灭的邪见。一旦对五蕴我真实有的认知破除了,也就是我见破除了,就成为解脱我见的初果人,乃至更进一步将我执、我所执断除,成为四果的阿罗汉,圆满具足二乘人无我智,于舍寿后可以入无余涅槃。菩萨也是同样的道理,不再以五蕴我为真实我,所以破了我见,成为大乘通教菩萨初果人,而且也找到了第八识如来藏,成为别教见道位的菩萨,有了一分人无我智及大乘无生忍的证量,可以现观从本以来无四相的空性心如来藏不断地在现象界出生具四相之空相诸法,如实了知众生所有的四相等三界一切法,都是空性心所变现出来的,而且空性与空相两者和合运作似一。由于凡夫众生没有智慧,不知四相本来虚妄,因此执著四相的局部或全部体性以为真实,不断地在六道当中轮回。因此缘故,在佛门中,如果有人主张:“要将具有四相的意识心修行清净,变成没有四相的真心”等等,你就知道这个人具足四相,名为凡夫,不名菩萨;如果他坚称自己是证悟的菩萨,即为大妄语人。
接下来谈涅槃的另一个体性:轮回性。所谓轮回性,就是众生于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造作种种善业、不善业,因为业力的牵引不得不去六道中受生,导致众生不断地在六道中轮回、不断地受用可爱与不可爱的异熟果报。由于如来藏含藏众生往昔所造的善恶一切业种,因此如来藏不断地在六道中示现轮回,这样的体性,名为涅槃的轮回性。在佛法中,能够如实地说明,具有出生三世轮回的体性者,当然只有如来藏了。
例如《入楞伽经》卷7 开示: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故,能与六道作生死因缘,譬如伎儿出种种伎,众生依于如来藏故,五道生死。大慧!而如来藏离我我所,诸外道等不知不觉,是故三界生死因缘不断。大慧!诸外道等妄计我故,不能如实见如来藏,以诸外道无始世来虚妄执著种种戏论诸熏习故。”7
语译如下:
佛告大慧菩萨:“如来藏以无明种、业种为缘,出生了众生的五阴身。由于众生不知外境虚妄,导致不如理作意而执以为实,造作种种善业、不善业,而业种都收藏在如来藏里,因此如来藏才是众生流转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因;就好像魔术师一样,能够变现种种魔术,让旁人信以为真,以为它是真实的。众生依于如来藏的关系,才有五趣的生死轮回存在。大慧菩萨!如来藏离见闻觉知,离我与我所,一切外道不知不觉,以为所见所闻等境界真实,所以不断地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中轮回生死。大慧菩萨!一切外道不知外境实无,虚妄计著及熏习种种境界以为真实有,所以不能如实见如来藏,因为外道们无始以来,都是虚妄地执著各种戏论熏习的缘故。”
因此 佛陀已经很清楚开示:一者、因为有不生不死的如来藏,才能有众生轮回生死,所以如来藏是众生轮回生死的根本因,不能外于如来藏而有生死可言。又一切法都是如来藏所生,当然也包括生与死这二个法在内,没有任何一个法能够离开祂、超过祂,所以如来藏是诸法的第一因,不能外于第一因的如来藏而有诸法存在,因此契经才会开示“生死者,依如来藏”8。二者、生乃是透过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有法、色法十一等等诸法的和合运作,所显示的二十四心不相应行其中之一,“生”仅是一种现象而已,没有实质的作用。生既如是,死亦复如是,也是八识心王等等诸法和合运作的因缘散坏所显现的一种现象而已,也没有实质作用。然而,众生不能了知这样的道理,乃至还有佛门的在家、出家四众,不承认有如来藏是生死的根本因,妄谓“如来藏是善不善之因,所以祂不是真心”,乃至有人执意识心是轮回三世的根本因,主张“意识是真心、是常住法”、“意识却是不灭的”、“意识修行清净而变成真心”、“意识是一切染净法之根本”、“第七识、第八识就是第七意识、第八意识”、“意识分为三种:粗糙意识、微细意识、极微细意识”等等,这些说法都是异于佛说,都是外道错误的说法,应该要摈弃。为什么?因为意识心在五位中及全身麻醉下一定会灭的。譬如在中阴身投胎后,意识就灭失不见了;胎儿处于母胎中,一直要到五扶尘根及五胜义根渐渐圆满了,意识才渐渐地少分出现,所以意识是本无今有的法,是生灭法。又譬如在睡著无梦的时候,意识不见了,所以睡著以后是不会知道自己在睡觉的;如果知道自己在睡觉,那表示意识已经现行了,就是已经醒了,也就是没有在睡觉。如是,意识有时现行、有时不现行,是可断之法,不是常住的真实法。又譬如在正死位,也就是正在死亡的阶位,不论如来藏从头开始舍离,或者从脚开始舍离,意识最后都会断灭,不是不会断;一直到中阴身渐渐成就,意识才渐渐现行,乃至具足现行。像这样,意识有时现行、有时消失,当然不会是常住法。又譬如 佛陀开示:在无想定、灭尽定中,意识一定会断,所以祂是虚妄法,不是真实法。又譬如在全身麻醉下,意识也会断的,不是不会断,直到麻醉剂药效渐渐消退了,意识才渐渐现行醒来,乃至完全苏醒过来。所以,意识不是不会灭的,祂是可灭的法。另外,第七识意根也不是三世轮回的根本因,虽然意根无始劫以来也都没有断灭过,可是在灭尽定的时候,意根之五遍行心所也少了受与想这二个心所有法,因此灭尽定又名灭受想定 9,在二乘定性声闻的四果圣人,于舍寿后也会灭尽了意根而入无余依涅槃,所以意根也是可灭之法,不是常住法。
综合上面的举证及说明可知:意识与意根都不是三世轮回生死的根本因,唯有如来藏才是众生三世轮回生死的根本因,这是因为如来藏所出生的七转识还有无明的关系,使得众生造作了善业、恶业及无记业,导致众生受可爱及不可爱的种种异熟果报,所以不能外于如来藏而有生死可言,因此如来藏是三世轮回的主体,故说如来藏有轮回性。
此外,涅槃还有其他种种的体性,譬如无作性(不会起任何的贪染、喜厌等造作之心行)、无失性(既然无所得,当然无所失)、无住性(不著一切法,如初转所开示的如如等,二转《心经、金刚经》等经典中开示无所得、应无所住等,或者三转经典开示离诸分别、离见闻觉知、不会是菩提等)、世间性(能生有情所受用的五阴世间及器世间)、出世间性(声闻的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缘觉的十因缘、十二因缘都是依于如来藏才能成立)、世出世间性(是佛菩提的根本)、菩提性(是三乘菩提的根本)、一切智性(依于如来藏,才能成就解脱四果的智慧)、种智性(如来藏蕴含一切种、一切法的智慧)、圆觉性(世世能生见闻觉知性,乃至佛地的四智圆明)等等。限于篇幅的关系,无法一一详细说明,读者可依笔者上面所说的道理(空性心如来藏、空相蕴处界与诸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配合《大品般若经》六百卷、《小品般若经》四百卷等,一一套用进去思惟简择,你会发现完全合乎 世尊的说法,一点也没有违背。
如果你是刚破参的同修,一定会拍手叫好,因为你已经能渐渐掌握二转的精髓(也就是二转所说的别相智,有别于刚破参时的总相智),相信你一定非常欢喜,也乐于修学,使得自己的别相智可以不断发起,乃至圆满见道位所应具备的别相智,而迈向第三转所教导的地上菩萨无生法忍之道种智的修行。如果你还没有破参,而能够接受这样的看法,表示你已经具备了总相智及别相智的正知见;这样的知见,相对于一般学佛人而言,那已经不是他们所能想象的,因为这样的知见及智慧,是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闻所未闻法;对他们而言,已经是甚深、极甚深,而且是很难理解的法,远远超过他们的所知、所见。如果你听到这样闻所未闻法而能够接受的话,那就可以为你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这样的正知见,可以让你远离邪师的错误说法而不会被误导,也不会延误自己成佛之道的时程。如果你无法接受这样的看法,请先不要妄下定论乃至评论,应该先将 佛所说的法拿来仔细作比对,如是一而再、再而三如理作意的比对确定后,再来下定论及评论也不迟;以免冲动行事造成遗憾,而障碍自己的佛菩提道修行。如果你是在同修会禅净班共修,也可透过亲教师的教导而逐渐建立正知见,可是这样的知见,对你而言仍然是很深,也很难理解的;犹待你破参后,再来研读、思惟以及体会,这样不仅对本书所提到的种种中道义能够渐渐有所体验及了知,而且也成就胜解及念心所的功德,可以迅速提升你的别相智功德,减少在相见道位中摸索以及修学的时间。
---------------------------------
注1“我于尔时七万岁中,以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供养彼佛(灯光如来)令不减少。般涅槃后,复于七万岁中供养形像、舍利、烧香、然灯、悬缯、幡盖无所渴乏。我于尔时以此功德,求在生死获此福佑,不求解脱。大王当知!尔时所有福德今有遗余耶?莫作是观,如我今日观彼富有,无有毫厘如毛许。所以然者?生死长远不可称记,于中悉食福尽,无有毫厘许在。是故,大王!莫作是说言:‘我所作福佑,今日已办。’大王!当作是说:‘我今身、口、意所作众行,尽求解脱,不求在生死福业,便于长夜安隐无量。’”《增壹阿含经》卷13〈地主品 第23〉,《大正藏》册2,页611,上1-13。
注2《八识规矩补注》卷上,《大正藏》册45,页468,上17。
注3 参见维基百科网址:(撷取日期:2011/12/10)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C%B0%E7%90%83
注4 参见维基百科网址:(撷取日期:2011/12/10)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A%80%E6%B2%B3%E7%B3%BB#.E5.B9.B4.E9.BD.A1
注5《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册8,页749,上5-11。
注6《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册8,页751,上10-16。
注7《入楞伽经》卷7〈佛性品 第11〉,《大正藏》册16,页556,中22-29。
注8 许多经论,如《大宝积经、胜鬘经、大乘起信论》等经论中开示“生死者,依如来藏”、“有如来藏故,得有生死”。
注9 在佛世,有已证得灭尽定的俱解脱阿罗汉,于中午之前托鉢回来进食后,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情,就会进入灭尽定中安住。于入灭尽定前,这个阿罗汉必须预先设定一个退出灭尽定时的作意,譬如先设定好明天接近中午要去托鉢的时候,作为出定的条件后才入灭尽定。待明天当符合预设出定条件的法尘相出现,意根警觉到以后,就会唤起意识,意识就从如来藏中现行,接著前五识也跟著现行,阿罗汉于是就从灭尽定起,准备托鉢去了。如果阿罗汉不先预设隔天近中午时分出定的作意,那就不会于隔天近中午时分出灭尽定,除非有非常特殊因素,使得意根触法尘而警觉有重大变故时,意识才会现行,前五识也跟著现行,才会出灭尽定。又,譬如笔者以往早上都需要有闹钟来叫醒才知道该起床了,后来依意根这样的特性,即使没有闹钟,也能在隔天所预定的时间醒来。就是在睡前,意识先如理作意思惟明天预定起床的时间,当时的情形是如何?譬如天有多亮、天有多暗等等(视季节而定)。由于意识如理作意分析的结果,意根接受意识预设的情形,之后就可以安心入睡,待明天符合预设的情形出现了,意根所触的法尘与前一天晚上如理作意所施设的情形吻合时,意根就会作决定让意识现起,当意识出现前五识也跟著现行,因此就醒了;而且醒来的时候,与前一天所预设的情景非常类似,时间也非常接近。对于睡觉需要闹钟才能叫醒的人,不妨用此方法多试几次,一旦熟悉了,不需要闹钟也可以大约在所预定的时间内醒来。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