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真心还有其他“知”的体性,而这些知都不是在六尘境上的了知,也不是众生心所能了知的。譬如,修净土法门的念佛人常念 阿弥陀佛圣号,当这位念佛人在佛前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并且很精进地念佛时,他的真心如来藏就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莲花池中,出生一朵属于他的莲花;这朵莲花,是这位念佛人的愿力以及 弥陀世尊四愿的威神之力所共同成就的,而且这朵莲花也会随著念佛人在娑婆世界精进念佛而越来越广大、越来越庄严殊胜。然而这位精进的念佛人,除了有很特殊的因缘(譬如因为佛的特别示现,而让他在梦中或者定中等等)得以看见自己的莲花以外,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如来藏已经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莲花池中,变现了一朵他专属的莲花,以及这朵莲花还能渐渐更加增长广大与殊胜庄严等。大部分的精进念佛人,一直要到临命终前预知时至,或者命终时看见西方三圣以莲花来接引往生,才知道自己可以坐著这朵莲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然而在佛菩萨前来接引之前,念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如来藏已在西方极乐世界出生了一朵莲花,以及这朵莲花的成长、增广、庄严殊胜等事;这样的境界,当然不是众生心所能了知的境界,是只有如来藏才能了知。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今世也在娑婆世界已明心见性了,你的如来藏就在西方极乐世界七宝莲花池变现一朵莲花,这朵莲花上面有金刚宝台,与之前说的精进念佛人仅有莲花有所不同,随著这位菩萨在娑婆世界精进修行,这朵有宝台的莲花也就越来越广大及庄严殊胜。像这样的境界,当然不是众生心所能了知,只有如来藏才能了知。
又譬如某甲过世之后,由子孙以土葬来处理后事。后来,因为种种因素导致某甲的坟墓出了问题,譬如坟墓倾圮、棺木腐朽等等,因此树根穿透到坟穴中的棺木里,将骨头缠绕住;或者坟墓浸泡在水里,导致棺木里的尸骨泡水等等;而某甲的如来藏已转世投胎出生了某乙,某乙当然也不知道自己前一世身为某甲,以及某甲的种种事情。可是某乙的如来藏(也是前一世某甲的如来藏)仍然会缘某甲死后所遗留的臭骨头,当遗骨受到损害时,就会施殃或托梦给某甲的后代子孙,让某甲后代子孙赶快妥善处理某甲的遗骨,直到处理妥当了,某甲的后代子孙才能安隐的过日子;如果某甲后代子孙没有妥善处理,某乙的如来藏就会缘于意根的作意继续施殃或托梦给某甲后代子孙。这是告诉大众:一者、这种知,是如来藏的知而不是意识的知,这是因为某乙意根的染污我执所导致,所以会执著前世某甲的臭骨头,由于如来藏知道意根的心行,于是如来藏就直接运作所致,这种执受很微细,在唯识学中名为不可知执受 1。二者、由于众生很执著,因此证悟的菩萨悟后继续非常宝爱这个色身乃至前世遗留的臭骨头,所以连前世的那把臭骨头都要缘,还会因此施殃或托梦给前世的子孙,而令彼等加以妥善处理那把臭骨头。因此劝请大家:死后最好是将遗体火化,一并将臭骨头给烧了,这样意根与第八识如来藏就不会缘于这把臭骨头,也就不会施殃给前世的后代子孙,自己的后世也不会继续与之牵扯纠结,如是自他两利何乐而不为。
既然众生连过去世的臭骨头都会执著,更不用说要杀害有情的生命以及要吃他的肉了。若现在吃众生的肉,未来因缘成熟时,就会反报杀生者之命以及被吃相等的肉来还债,这可是一丝一毫也不会遗漏的,因为傍生有情也如同人类一样,都非常爱惜自己的生命,不愿意被人宰杀甚至烹煮食用。所以古人说得好:“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2 因此,当你要断它的性命,而它没有能力反抗时,它的内心一定非常恐惧,当然也会起瞋;因为这个瞋的种子也是含藏在如来藏里,而由如来藏带到未来世,未来因缘成熟之时,它就会要反报回来,而断了你的生命、吃你的肉。如此杀与被杀的角色不断地互换与上演,要何时才能了结呢?所以古人对杀生这一件事,心有所感而作了一首偈,来劝诫大家不要杀生,那就是:“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半夜声。”3 也精进起修,对于如来藏的“不可知执受”能够渐渐了知,成为菩萨的“可知执受”,因此智慧能够渐渐增上。
就是说,因为众生贪著口腹之欲而杀生,杀者与被杀者结下了很深的冤仇,这正是世间不断地出现刀兵劫难的主要原因;然而这等因果报应的事,众生心是无法了知的,唯有如来藏才能了知所执藏之一切业种,这也是如来藏不可思议的地方。
又譬如第八识能够藉缘出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情的五蕴身心,虽然过去的张三、现在的李四、未来的王五,每一世的五蕴身心都不同,可是这些五蕴身心都是同一个如来藏所变现出来的,这些色身都名为如来藏色 4,不可能离开如来藏而有三世的色身存在。乃至这个五蕴身心今世该享有多少的福报,如来藏也都知道,因此当今世的福报享尽,如来藏就会舍离这个五蕴身心重新去投胎。如果今世福报尚未享尽,尽管色身病歪歪的,或者这个色身早已垂垂老矣等等,如来藏也不会舍身离去,这些都是如来藏所行境界,不是众生心所能了知的境界,因为众生心及色身都要依于如来藏才能存在,不能离开如来藏而有三世有情身心的存在。又譬如第八识如来藏能够执持往世所造的业种,于今世因缘成熟,而受苦乐等报毫无差池。譬如有人对真善知识弘扬正法不能信受,因此毁谤真善知识为邪魔外道,乃至对真善知识作无根毁谤及人身攻击,于舍寿之时,就不会经过中阴身的阶段,如来藏直接在地狱中为他成就了广大的地狱身,让他能在地狱受苦无量,直到毁谤真善知识的恶业报尽了,才能出离地狱;业报未尽时,尽管众生心一直想出离地狱严峻的果报,也还是无法成就,而仍然得继续受报,一直到业报尽了才会离开地狱果报。所以,能够酬偿业因受地狱果报,以及所受的地狱业报何时尽了,只有如来藏才能了知,这不是众生心所能了知的境界。
又譬如有众生乐善好施、喜欢造桥铺路,作种种善事;于舍寿时,因为没有重大恶业缠身,自然就会看到欲界天快乐的境界出现,由于贪爱这可爱的境界,所以往生欲界天去享福。可是当天福享尽,又没有其他大的福德可以受用时,当然就要下堕了(通常都是去三恶道中受恶报者多)。然而,不管是去受欲界天身快乐果报,或是要下堕三恶道受痛苦的果报,也都不是众生心所能了知,而是如来藏所了知的。
又譬如你在正法团体担任亲教师,为班上同修们宣讲佛法的正知见;有时候班上的同修们会告诉你:“老师!昨天晚上你在我的梦中出现,为我说法!”这代表你的如来藏与这位同修如来藏有所感应,所以当你睡著无梦时,如来藏就配合意根的作意,使得种子流注现行,于是你就在那位同修的梦中他说法。虽然你为这位同修在他的梦中说法,但是你的六、七二识并不知道,可是这位同修却能从梦中领受你的开示而有所受用。这样的道理,不是一般人所能了知的,唯有菩萨明心乃至见性以后,努力精进而心性渐渐清净了,才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这样的境界还是如来藏缘于意根所行的境界,也是如来藏不可思议的功德,当然不是众生心所能了知的境界。
又譬如有人遇见一位今生首次见面的人,却生起了莫名其妙的讨厌或者喜欢的念头,这也是如来藏不可思议的地方。记得笔者在学生时代,就曾经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在读研究所时,参加了大学的佛学社,有一天在佛学社里看书,一位从未见过面的学佛女众出现在社团。当时,笔者抬头一见,就起了一个念头:“讨厌你!”当时笔者也不知道为何会起这样的念头。一直到后来,对佛法渐渐深入了解以后才知道,原来笔者在过去世,曾与这位女众结下恶缘,种子就含藏在笔者的八识田中,于今世有机会遇到了,透过意根的作意,促使第八识直接将过去世所结的恶缘种子流注现行,因而让笔者起了这样的恶念。当起了这样的恶念时,今世的意识根本不知道往昔的因缘,意识也无法了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念头出现;像这样的现象,很多人都曾经历过,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是第八识所行的境界。
又譬如这个山河大地(器世间)渐渐毁坏了,共业有情的如来藏就在虚空中变现另一个器世间,因此当你透过现代高科技的望远镜,譬如哈伯、韦伯太空望远镜等,或者是科学家所提供的影片或照片,看见遥远的他方又有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新的银河系)渐渐形成,你就会知道,那是由共业有情的如来藏正在共同变现另一个山河大地的器世间;待新的器世间形成而可以让众生安住受报时,共业有情就会陆续转生到那里受种种的异熟果报。但是,应该在何时来变现新的器世间,或者新的器世间何时可以让众生安住,这些众生心根本都不知道,唯有如来藏才能了知。
又譬如你所见、所闻等种种境界,都不是众生心的你变现出来的,而是你的如来藏藉著种种缘所变现出来的;因为众生有无明的关系,就在自己如来藏所变现的种种境界中快乐自追、如影随形,这就是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2 开示的:即以所变为自所缘 5。可是这样的境界,是如来藏所行的境界,不是众生心所能了知的境界,唯有菩萨透过真善知识教导,以及菩萨亲证这样的境界后,众生心才能少分了知这是如来藏所行的境界。
诸如上面所说第八识种种知的境界,都不在六尘境上,这样的知,在《成唯识论》中名为不可知执受,这并不是凡夫、外道及二乘人所能了知的境界;凡夫、外道及二乘人连第八识在哪里都不知道,还有可能了知第八识所行境界吗?显然不可能!唯有菩萨才能证得第八识的所在,逐渐地了知第八识所行境界,将凡愚所不知、所不证的不可知执受转变为可知、可证的可知执受,只是依菩萨的修证而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而已,所以三贤位的菩萨能少分了知第八识所行境界,地上菩萨能多分了知,唯有佛能究竟了知。
接下来谈涅槃的另一个体性:无我性。前面已说如来藏离六尘见闻觉知,所以真心具有真实的无我性,也就是如来藏没有众生我的体性存在。因为如来藏不会在六尘上作分别,而众生我都是在六尘上作分别,不是没有分别;而且众生心在分别时,都要分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吗?所以说,众生心每一刹那都在分别、每一刹那都在变异,随时随地都有众生我的体性出现。由于如来藏不在六尘上分别,所以没有众生我的体性存在,祂却不断运行蕴处界及出生诸法,让七转识能不断地分别六尘诸法,因此众生有了我的认知出现,也就是众生所认知的自我出现了。由于有情众生的自我出现,却不知众生我、自我是虚妄的,因此执以为实,故而造作种种善恶业,不断地轮回生死而无法出离。
这个道理,同样也可以用前一节所说的—空性心如来藏与所生的空相蕴处界诸法—来说明我与无我之间的关系。首先站在空性心的立场来谈我与无我。这个空性心如来藏永无生灭,是常、是恒,所以祂是真实的我;空相蕴处界诸法乃是刹那刹那生灭变异的法,是无常、非恒,所以不是真实我,虚妄变异终归坏灭故非真实我。由于真实我的空性心如来藏与空相无我的蕴处界诸法和合运作,所以名为我与无我。又譬如站在空相的立场来谈我与无我。空相的七转识能分别六尘诸法,所以有众生我的体性存在;然而空性心所出生的七转识不断地分别六尘诸法的同时,空性心却是从无始劫以来不在种种六尘诸法上作分别,这才是真实的无我。由于有空相的假我与无我的空性心如来藏真我和合运作似一,故名我与无我。
从以上说明可知:不管是站在空性心如来藏的立场来谈我与无我,或者站在空相的蕴处界诸法立场来谈我与无我,乃至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何,你都能圆满地说明让众生了解,并且不会有任何淆讹。为何菩萨能有这样的智慧出现?乃是菩萨明心亲证真如有了宗通后,渐渐通达而有说通的智慧出现,然而不管怎么说、不管怎么变化,都不能离开空性心如来藏与空相蕴处界诸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所说都能合乎中道义;但这个智慧不共二乘及凡夫,因为二乘及凡夫没有法身德及般若德这二种功德。因此,学佛人只要掌握这三个重点,不管他人如何地舌粲莲花、口才辩给、善于雄辩等等,一直想要笼罩你,你都不会为之所动摇,乃至他人说法当中任何淆讹,你都能清楚地分辨混淆之所在,而为他人一一解说错误在哪里,这是因为你已经如实掌握这三个重点,也确实建立如是正知见——空性心如来藏没有众生我的体性,祂才是真实我,空相的蕴处界我有众生我的体性,是虚妄的假我,不是真实我而属于不自在的无我,而且这个虚妄的众生我,这个空相我不能离开真实无我的空性心如来藏而存在,都摄属于真实无我的空性心局部体性,是故与无我的空性心如来藏同样是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如果能够这样建立正知见,纵使你还没有明心,你也一定有智慧简择诸方说法,不但不会被恶知识所误导,反而能够分辨谁是恶知识,谁是真善知识,当然就不会跟随恶知识修学邪法,而是愿意跟随真善知识去修学正法。接下来谈涅槃的另一个体性:无智性。所谓无智性,乃是指真心不分别六尘的体性,既然不分别六尘当然不会像意识能够很清楚、很详细的分别法尘,所以真心不会如同意识有种种世间法、出世间法、世出世间法的智慧出现,故名无智性。譬如在清醒位时,眼识能分别显色,耳识能分别声音……身识能分别冷暖等粗相的分别,意识则不仅有前五识粗相的分别,而且还有前五识所不能的细相分别,譬如分别形色、表色、无表色等等,所以意识在清醒时有五俱意识之称呼。又,在作梦时,独头意识不缘外五尘所显现的内法尘,唯缘依意根的习气而由如来藏所显现的内相分而运作;故知意识离于前五识的配合运作,仍然可以如同清醒时一样而作分别;由于不与前五识一起运作,故有独头意识之称呼。
从上面分析可知,意识不论在清醒时或作梦时,都有很清楚、很详细的分别性,像这样意识具有能对法尘境作很详细了别的智慧体性,故名有智性。
真心体性则不然,祂不会在六尘上作分别,祂不像意识那样会有智慧的产生,所以初转的《杂阿含经》说此心为如如,二转的《心经》说祂无智亦无得、《金刚经》说祂无所住,三转说祂离见闻觉知,禅宗祖师说祂潜行密用,如愚如鲁 6。由于真心是无智性,所以出生了意识来分别、来熏习种种法,使得众生心变成很有智慧。譬如世间人,透过意识不断熏习及锻炼来学习世间技艺、技术、知识等等,使得世间人能够藉著各种技艺、技术、知识等法在世间谋生,故名学生 7。又譬如学佛人透过不断地听闻善知识说法,不断地透过意识去思惟整理及修行,未来才有可能实证佛法,而使得学佛人变得很有智慧,这是透过意识如理作意闻思修证的结果。又譬如参禅行者透过意识的觉知性发起疑情去参究:“什么是真心第八识?”并往离见闻觉知的方向去找本来离见闻觉知的第八识,于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慧找到本来无智性的第八识;因此,意识发起连阿罗汉都无法了知的下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可以随时随地观察自他有情真心的运作,以及自他有情真心是本来清净的。也就是说,透过有智性的意识去亲证无智性的第八识如来藏,使得意识有了一分的实相智慧出现,这在唯识学里名为转识成智 8。也因为如此,笔者秉持亲证第八识所发起般若智慧,在课堂上曾对学员说:“我不仅看见各位的五阴身,而且也看见各位的如来藏非常清净,而各位看见的,却是我的五阴身,没有看见我的如来藏。”
又譬如想要眼见佛性的人,透过意识不断熏习眼见佛性的正知见、培植眼见佛性应有的福德、锻炼看话头的功夫,于因缘成熟时,才能用父母所生肉眼而眼见佛性,眼见自己身心与山河大地虚妄,而成就如幻观。像这样的十住菩萨有智性的智慧境界,比七住明心菩萨更高、更广、更深入,不是七住菩萨所能了知。又譬如地上菩萨能够亲证镜像观、光影观等等现观,都是要透过有智慧的意识才能成就,这样的智慧,已不是三贤位菩萨所能了知,更不用说凡愚所能了知,因为这些不是三贤位菩萨以及凡愚所行境界。诸佛的无垢识能够与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等二十一心所有法相应,但是在成佛之前乃至是妙觉菩萨的真心第八识都还是无智性的,成佛之后的每一识、每一心所有法都能独立运作,随缘赴感靡不周,利乐有情无有穷尽;这样的智慧境界,连等觉、妙觉菩萨都无法了知,更何况是等觉以下的菩萨所能了知。
诸如上面所说,都是无智性的真心,出生了有智性的意识,使得学佛人能够有智慧。如果没有无智性的真心,尚且没有有智性的意识存在,更不可能还有菩萨藉此有智性的意识来修行、来明心见性,乃至成就佛道;所以说,一定要有无智性的真心,才能成就有智性的意识之种种功德。因此缘故,在佛门中,如果有出家、在家四众主张:“不论或见或闻,乃至觉知当下,这个真心很有智慧,可以很清楚了别。”你就知道这个人一定是常见外道,因为他已经落在有智性的意识心上,而不是无智性的真心。
第八节 涅槃的内涵(四):无无明性、离四相性、轮回性
前面一节已说涅槃的离思量性、了众生心行、无我性、无智性,接下来继续谈涅槃的其他体性:无无明性、离四相性、轮回性。首先谈的是无无明性。所谓无无明性,乃是指真心本体自性清净没有无明的体性;会有无明存在的是七转识自己,因为七转识无始劫以来,不断地熏习杂染法,使得真心如来藏含藏了七转识染污的种子,所以 佛才会在《胜鬘经》中开示:“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像这样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的法,真的很难让众生了知。譬如在世间,有地上菩萨弘扬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的深妙法,这些法都是众生闻所未闻之法,福德浅薄或者少闻寡慧的人,闻之当然难以信受;乃至愚痴者、性障深重者更妄加毁谤,未来就得要下堕三恶道受无量苦,于经历很多很多大劫之后,才得以出生在人间,而且前五百世还有盲聋瘖哑、恒无舌根、不闻佛法等等余报须受;其后于五根俱全得以听闻佛法,然一旦听闻真善知识宣说闻所未闻之法,又因为过去世毁谤胜妙法之习气未除的缘故而再次毁谤,又再下堕三恶道受无量苦,如是轮转于三恶道的恶业循环难有出期;这就是因为熏习黑品法所致,使得七转识的种子有了染污,也就是七转识有了无明。又譬如有人误解佛意,将 佛所说真心无分别的真实理,误解为意识处于一念不生而不去分别的状态,就以为是证得 佛所说的无分别心,而以证悟者自居;待真正证得无分别心的真善知识出兴于世,弘扬真正无分别心的真实义理,迥异错悟者所说一念不生境界,然而错悟者为了名闻利养,或者为了面子等等缘故,而故意毁谤真善知识所说不如法、是邪魔外道,使得七转识的染污无明更加增广。又譬如有人情执比较重,不能忍受真善知识评论自己的师父不如法,也不去了解真善知识所说的法义真实内涵为何,就在书上、网络上或私底下对真善知识作无根毁谤,导致有了异生性,未来世人身不保,将堕三恶道受苦。
诸如上述种种,都是七转识自己有无明,使得七转识熏习黑品法而有染污的种子,这些七转识的染污种子含藏在第八识中,纵使经过很长时间也不会灭失,于因缘成熟时,还是要受不可爱的异熟果报,如《大宝积经》卷57 中开示:【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9 也就是说,七转识有了无明、有了染污而造作善、不善业,纵使经过百劫那么长远的时节,仍然含藏在第八识里面,不会遗失的;未来因缘际会时,还是要受可爱或不可爱的异熟果报。在经中,佛曾说过去无量劫以前自身的一个真实例子,可以作为学人警惕:
诸比丘白世尊言:“今此诸释昔日作何因缘,今为流离王所害?”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昔日之时,此罗阅城中有捕鱼村,时世极饥俭,人食草根,一升金贸一升米。时彼村中有大池水,又复饶鱼,时罗阅城中人民之类,往至池中而捕鱼食之。当于尔时,水中有二种鱼:一名拘璅,二名两舌。是时二鱼各相谓言:‘我等于此众人先无过失,我是水性之虫,不处平地,此人民之类,皆来食噉我等,设前世时少多有福德者,其当用报怨。’尔时村中有小儿年向八岁,亦不捕鱼,复非害命,然复彼鱼在岸上者皆悉命终,小儿见已,极怀欢喜。比丘当知,汝等莫作是观,尔时罗阅城中人民之类,岂异人乎?今释种是也;尔时拘璅鱼者,今流离王是也;尔时两舌鱼者,今好苦梵志是也。尔时小儿见鱼在堓上而笑者,今我身是也。尔时释种坐取鱼食,由此因缘,无数劫中入地狱中,今受此对。我尔时坐见而笑之,今患头痛,如似石押,犹如以头戴须弥山。所以然者,如来更不受形,以舍众行,度诸厄难,是谓比丘!由此因缘,今受此报。诸比丘当护身、口、意行,当念恭敬、承事梵行人。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10
大略翻译如下:
比丘们问 佛:“是造作了何种因缘,如今释迦族人为流离王(又名琉璃王)所杀而灭族?”佛陀开示说:“过去无量劫以前,罗阅城的人民因为饥荒没有食物,因而捕捉村中大池的鱼来吃。被捕的鱼当中有二种鱼,一种名为拘璅、另一种名两舌,当时其中有两条鱼互相发誓言:‘罗阅城人民无缘无故杀害我水族鱼类,若我于过去世稍有福德,将来必藉此福德回报此杀身之仇。’当时罗阅城的人民中有一小孩年约八岁,既不捕鱼,也没有将鱼杀害,然而当时那些被捕的鱼已在岸上的,全部都已经命终,那八岁小儿是在岸上看见了,为了村民有鱼可食,心中很欢喜。经过无量劫以后,于今而有释迦族人被流离王消灭的事情发生。今世的释迦族人就是当时的罗阅城捕鱼村的人民;发誓报复的拘璅就是现在的流离王,而另一个发誓报复的两舌就是现在的好苦梵志;当时那个不到八岁,看见鱼在岸上死了心生欢喜而笑的小孩,就是我释迦牟尼的前身;只因为当时看见鱼在岸上欢喜而笑,于今我患头痛,犹如头上顶戴著须弥山那么大的石头一样,那么重、那么痛。所以诸比丘们,大家应该随时谨慎小心注意自己的身、口、意诸行,不要随意违犯。”
---------------------------------
注1《成唯识论》卷2,《大正藏》册31,页7,下16。
注2《莲修必读》,《续藏》册62,页844,中23。
注3《莲修必读》,《续藏》册62,页844,下3-4。
注4《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4〈十通品 第28〉,《大正藏》册10,页231,中23-24。
注5《成唯识论》卷2,《大正藏》册31,页10,上19。
注6《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大正藏》册47,页515,中9-10。
注7 学习如何在世间生活,名为学生。佛陀却是教导学人要学死:学习如何了生脱死、学习如何亲证如来藏、学习自己有能力入无余涅槃,必须要彻底死掉这个我见,法身慧命才能活;但却故意留一分思惑润未来生行菩萨道,乃至学习如何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
注8 转识成智,乃是消除识心对三界诸法之执著与错误分别,成就真实智慧,觉知心找到第八识后,离开虚妄的分别而生起智慧,才能净化、转化赖耶识、异熟识之种子,断尽二障所应证各种法门方能成就。然而识转化清净而生智慧,智由识而生,识乃其本体,智慧是清净识之作用,非离识体有其作用。所以 佛在《大宝积经》卷120 曾开示:“识智不相离,和合我常说。”
注9《大宝积经》卷57,《大正藏》册11,页335,中14-15。
注10《增壹阿含经》卷26〈等见品 第34〉,《大正藏》册2,页693,中13-下8。
(待续)
又譬如某甲过世之后,由子孙以土葬来处理后事。后来,因为种种因素导致某甲的坟墓出了问题,譬如坟墓倾圮、棺木腐朽等等,因此树根穿透到坟穴中的棺木里,将骨头缠绕住;或者坟墓浸泡在水里,导致棺木里的尸骨泡水等等;而某甲的如来藏已转世投胎出生了某乙,某乙当然也不知道自己前一世身为某甲,以及某甲的种种事情。可是某乙的如来藏(也是前一世某甲的如来藏)仍然会缘某甲死后所遗留的臭骨头,当遗骨受到损害时,就会施殃或托梦给某甲的后代子孙,让某甲后代子孙赶快妥善处理某甲的遗骨,直到处理妥当了,某甲的后代子孙才能安隐的过日子;如果某甲后代子孙没有妥善处理,某乙的如来藏就会缘于意根的作意继续施殃或托梦给某甲后代子孙。这是告诉大众:一者、这种知,是如来藏的知而不是意识的知,这是因为某乙意根的染污我执所导致,所以会执著前世某甲的臭骨头,由于如来藏知道意根的心行,于是如来藏就直接运作所致,这种执受很微细,在唯识学中名为不可知执受 1。二者、由于众生很执著,因此证悟的菩萨悟后继续非常宝爱这个色身乃至前世遗留的臭骨头,所以连前世的那把臭骨头都要缘,还会因此施殃或托梦给前世的子孙,而令彼等加以妥善处理那把臭骨头。因此劝请大家:死后最好是将遗体火化,一并将臭骨头给烧了,这样意根与第八识如来藏就不会缘于这把臭骨头,也就不会施殃给前世的后代子孙,自己的后世也不会继续与之牵扯纠结,如是自他两利何乐而不为。
既然众生连过去世的臭骨头都会执著,更不用说要杀害有情的生命以及要吃他的肉了。若现在吃众生的肉,未来因缘成熟时,就会反报杀生者之命以及被吃相等的肉来还债,这可是一丝一毫也不会遗漏的,因为傍生有情也如同人类一样,都非常爱惜自己的生命,不愿意被人宰杀甚至烹煮食用。所以古人说得好:“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2 因此,当你要断它的性命,而它没有能力反抗时,它的内心一定非常恐惧,当然也会起瞋;因为这个瞋的种子也是含藏在如来藏里,而由如来藏带到未来世,未来因缘成熟之时,它就会要反报回来,而断了你的生命、吃你的肉。如此杀与被杀的角色不断地互换与上演,要何时才能了结呢?所以古人对杀生这一件事,心有所感而作了一首偈,来劝诫大家不要杀生,那就是:“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半夜声。”3 也精进起修,对于如来藏的“不可知执受”能够渐渐了知,成为菩萨的“可知执受”,因此智慧能够渐渐增上。
就是说,因为众生贪著口腹之欲而杀生,杀者与被杀者结下了很深的冤仇,这正是世间不断地出现刀兵劫难的主要原因;然而这等因果报应的事,众生心是无法了知的,唯有如来藏才能了知所执藏之一切业种,这也是如来藏不可思议的地方。
又譬如第八识能够藉缘出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情的五蕴身心,虽然过去的张三、现在的李四、未来的王五,每一世的五蕴身心都不同,可是这些五蕴身心都是同一个如来藏所变现出来的,这些色身都名为如来藏色 4,不可能离开如来藏而有三世的色身存在。乃至这个五蕴身心今世该享有多少的福报,如来藏也都知道,因此当今世的福报享尽,如来藏就会舍离这个五蕴身心重新去投胎。如果今世福报尚未享尽,尽管色身病歪歪的,或者这个色身早已垂垂老矣等等,如来藏也不会舍身离去,这些都是如来藏所行境界,不是众生心所能了知的境界,因为众生心及色身都要依于如来藏才能存在,不能离开如来藏而有三世有情身心的存在。又譬如第八识如来藏能够执持往世所造的业种,于今世因缘成熟,而受苦乐等报毫无差池。譬如有人对真善知识弘扬正法不能信受,因此毁谤真善知识为邪魔外道,乃至对真善知识作无根毁谤及人身攻击,于舍寿之时,就不会经过中阴身的阶段,如来藏直接在地狱中为他成就了广大的地狱身,让他能在地狱受苦无量,直到毁谤真善知识的恶业报尽了,才能出离地狱;业报未尽时,尽管众生心一直想出离地狱严峻的果报,也还是无法成就,而仍然得继续受报,一直到业报尽了才会离开地狱果报。所以,能够酬偿业因受地狱果报,以及所受的地狱业报何时尽了,只有如来藏才能了知,这不是众生心所能了知的境界。
又譬如有众生乐善好施、喜欢造桥铺路,作种种善事;于舍寿时,因为没有重大恶业缠身,自然就会看到欲界天快乐的境界出现,由于贪爱这可爱的境界,所以往生欲界天去享福。可是当天福享尽,又没有其他大的福德可以受用时,当然就要下堕了(通常都是去三恶道中受恶报者多)。然而,不管是去受欲界天身快乐果报,或是要下堕三恶道受痛苦的果报,也都不是众生心所能了知,而是如来藏所了知的。
又譬如你在正法团体担任亲教师,为班上同修们宣讲佛法的正知见;有时候班上的同修们会告诉你:“老师!昨天晚上你在我的梦中出现,为我说法!”这代表你的如来藏与这位同修如来藏有所感应,所以当你睡著无梦时,如来藏就配合意根的作意,使得种子流注现行,于是你就在那位同修的梦中他说法。虽然你为这位同修在他的梦中说法,但是你的六、七二识并不知道,可是这位同修却能从梦中领受你的开示而有所受用。这样的道理,不是一般人所能了知的,唯有菩萨明心乃至见性以后,努力精进而心性渐渐清净了,才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这样的境界还是如来藏缘于意根所行的境界,也是如来藏不可思议的功德,当然不是众生心所能了知的境界。
又譬如有人遇见一位今生首次见面的人,却生起了莫名其妙的讨厌或者喜欢的念头,这也是如来藏不可思议的地方。记得笔者在学生时代,就曾经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在读研究所时,参加了大学的佛学社,有一天在佛学社里看书,一位从未见过面的学佛女众出现在社团。当时,笔者抬头一见,就起了一个念头:“讨厌你!”当时笔者也不知道为何会起这样的念头。一直到后来,对佛法渐渐深入了解以后才知道,原来笔者在过去世,曾与这位女众结下恶缘,种子就含藏在笔者的八识田中,于今世有机会遇到了,透过意根的作意,促使第八识直接将过去世所结的恶缘种子流注现行,因而让笔者起了这样的恶念。当起了这样的恶念时,今世的意识根本不知道往昔的因缘,意识也无法了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念头出现;像这样的现象,很多人都曾经历过,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是第八识所行的境界。
又譬如这个山河大地(器世间)渐渐毁坏了,共业有情的如来藏就在虚空中变现另一个器世间,因此当你透过现代高科技的望远镜,譬如哈伯、韦伯太空望远镜等,或者是科学家所提供的影片或照片,看见遥远的他方又有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新的银河系)渐渐形成,你就会知道,那是由共业有情的如来藏正在共同变现另一个山河大地的器世间;待新的器世间形成而可以让众生安住受报时,共业有情就会陆续转生到那里受种种的异熟果报。但是,应该在何时来变现新的器世间,或者新的器世间何时可以让众生安住,这些众生心根本都不知道,唯有如来藏才能了知。
又譬如你所见、所闻等种种境界,都不是众生心的你变现出来的,而是你的如来藏藉著种种缘所变现出来的;因为众生有无明的关系,就在自己如来藏所变现的种种境界中快乐自追、如影随形,这就是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2 开示的:即以所变为自所缘 5。可是这样的境界,是如来藏所行的境界,不是众生心所能了知的境界,唯有菩萨透过真善知识教导,以及菩萨亲证这样的境界后,众生心才能少分了知这是如来藏所行的境界。
诸如上面所说第八识种种知的境界,都不在六尘境上,这样的知,在《成唯识论》中名为不可知执受,这并不是凡夫、外道及二乘人所能了知的境界;凡夫、外道及二乘人连第八识在哪里都不知道,还有可能了知第八识所行境界吗?显然不可能!唯有菩萨才能证得第八识的所在,逐渐地了知第八识所行境界,将凡愚所不知、所不证的不可知执受转变为可知、可证的可知执受,只是依菩萨的修证而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而已,所以三贤位的菩萨能少分了知第八识所行境界,地上菩萨能多分了知,唯有佛能究竟了知。
接下来谈涅槃的另一个体性:无我性。前面已说如来藏离六尘见闻觉知,所以真心具有真实的无我性,也就是如来藏没有众生我的体性存在。因为如来藏不会在六尘上作分别,而众生我都是在六尘上作分别,不是没有分别;而且众生心在分别时,都要分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吗?所以说,众生心每一刹那都在分别、每一刹那都在变异,随时随地都有众生我的体性出现。由于如来藏不在六尘上分别,所以没有众生我的体性存在,祂却不断运行蕴处界及出生诸法,让七转识能不断地分别六尘诸法,因此众生有了我的认知出现,也就是众生所认知的自我出现了。由于有情众生的自我出现,却不知众生我、自我是虚妄的,因此执以为实,故而造作种种善恶业,不断地轮回生死而无法出离。
这个道理,同样也可以用前一节所说的—空性心如来藏与所生的空相蕴处界诸法—来说明我与无我之间的关系。首先站在空性心的立场来谈我与无我。这个空性心如来藏永无生灭,是常、是恒,所以祂是真实的我;空相蕴处界诸法乃是刹那刹那生灭变异的法,是无常、非恒,所以不是真实我,虚妄变异终归坏灭故非真实我。由于真实我的空性心如来藏与空相无我的蕴处界诸法和合运作,所以名为我与无我。又譬如站在空相的立场来谈我与无我。空相的七转识能分别六尘诸法,所以有众生我的体性存在;然而空性心所出生的七转识不断地分别六尘诸法的同时,空性心却是从无始劫以来不在种种六尘诸法上作分别,这才是真实的无我。由于有空相的假我与无我的空性心如来藏真我和合运作似一,故名我与无我。
从以上说明可知:不管是站在空性心如来藏的立场来谈我与无我,或者站在空相的蕴处界诸法立场来谈我与无我,乃至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何,你都能圆满地说明让众生了解,并且不会有任何淆讹。为何菩萨能有这样的智慧出现?乃是菩萨明心亲证真如有了宗通后,渐渐通达而有说通的智慧出现,然而不管怎么说、不管怎么变化,都不能离开空性心如来藏与空相蕴处界诸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所说都能合乎中道义;但这个智慧不共二乘及凡夫,因为二乘及凡夫没有法身德及般若德这二种功德。因此,学佛人只要掌握这三个重点,不管他人如何地舌粲莲花、口才辩给、善于雄辩等等,一直想要笼罩你,你都不会为之所动摇,乃至他人说法当中任何淆讹,你都能清楚地分辨混淆之所在,而为他人一一解说错误在哪里,这是因为你已经如实掌握这三个重点,也确实建立如是正知见——空性心如来藏没有众生我的体性,祂才是真实我,空相的蕴处界我有众生我的体性,是虚妄的假我,不是真实我而属于不自在的无我,而且这个虚妄的众生我,这个空相我不能离开真实无我的空性心如来藏而存在,都摄属于真实无我的空性心局部体性,是故与无我的空性心如来藏同样是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如果能够这样建立正知见,纵使你还没有明心,你也一定有智慧简择诸方说法,不但不会被恶知识所误导,反而能够分辨谁是恶知识,谁是真善知识,当然就不会跟随恶知识修学邪法,而是愿意跟随真善知识去修学正法。接下来谈涅槃的另一个体性:无智性。所谓无智性,乃是指真心不分别六尘的体性,既然不分别六尘当然不会像意识能够很清楚、很详细的分别法尘,所以真心不会如同意识有种种世间法、出世间法、世出世间法的智慧出现,故名无智性。譬如在清醒位时,眼识能分别显色,耳识能分别声音……身识能分别冷暖等粗相的分别,意识则不仅有前五识粗相的分别,而且还有前五识所不能的细相分别,譬如分别形色、表色、无表色等等,所以意识在清醒时有五俱意识之称呼。又,在作梦时,独头意识不缘外五尘所显现的内法尘,唯缘依意根的习气而由如来藏所显现的内相分而运作;故知意识离于前五识的配合运作,仍然可以如同清醒时一样而作分别;由于不与前五识一起运作,故有独头意识之称呼。
从上面分析可知,意识不论在清醒时或作梦时,都有很清楚、很详细的分别性,像这样意识具有能对法尘境作很详细了别的智慧体性,故名有智性。
真心体性则不然,祂不会在六尘上作分别,祂不像意识那样会有智慧的产生,所以初转的《杂阿含经》说此心为如如,二转的《心经》说祂无智亦无得、《金刚经》说祂无所住,三转说祂离见闻觉知,禅宗祖师说祂潜行密用,如愚如鲁 6。由于真心是无智性,所以出生了意识来分别、来熏习种种法,使得众生心变成很有智慧。譬如世间人,透过意识不断熏习及锻炼来学习世间技艺、技术、知识等等,使得世间人能够藉著各种技艺、技术、知识等法在世间谋生,故名学生 7。又譬如学佛人透过不断地听闻善知识说法,不断地透过意识去思惟整理及修行,未来才有可能实证佛法,而使得学佛人变得很有智慧,这是透过意识如理作意闻思修证的结果。又譬如参禅行者透过意识的觉知性发起疑情去参究:“什么是真心第八识?”并往离见闻觉知的方向去找本来离见闻觉知的第八识,于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慧找到本来无智性的第八识;因此,意识发起连阿罗汉都无法了知的下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可以随时随地观察自他有情真心的运作,以及自他有情真心是本来清净的。也就是说,透过有智性的意识去亲证无智性的第八识如来藏,使得意识有了一分的实相智慧出现,这在唯识学里名为转识成智 8。也因为如此,笔者秉持亲证第八识所发起般若智慧,在课堂上曾对学员说:“我不仅看见各位的五阴身,而且也看见各位的如来藏非常清净,而各位看见的,却是我的五阴身,没有看见我的如来藏。”
又譬如想要眼见佛性的人,透过意识不断熏习眼见佛性的正知见、培植眼见佛性应有的福德、锻炼看话头的功夫,于因缘成熟时,才能用父母所生肉眼而眼见佛性,眼见自己身心与山河大地虚妄,而成就如幻观。像这样的十住菩萨有智性的智慧境界,比七住明心菩萨更高、更广、更深入,不是七住菩萨所能了知。又譬如地上菩萨能够亲证镜像观、光影观等等现观,都是要透过有智慧的意识才能成就,这样的智慧,已不是三贤位菩萨所能了知,更不用说凡愚所能了知,因为这些不是三贤位菩萨以及凡愚所行境界。诸佛的无垢识能够与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等二十一心所有法相应,但是在成佛之前乃至是妙觉菩萨的真心第八识都还是无智性的,成佛之后的每一识、每一心所有法都能独立运作,随缘赴感靡不周,利乐有情无有穷尽;这样的智慧境界,连等觉、妙觉菩萨都无法了知,更何况是等觉以下的菩萨所能了知。
诸如上面所说,都是无智性的真心,出生了有智性的意识,使得学佛人能够有智慧。如果没有无智性的真心,尚且没有有智性的意识存在,更不可能还有菩萨藉此有智性的意识来修行、来明心见性,乃至成就佛道;所以说,一定要有无智性的真心,才能成就有智性的意识之种种功德。因此缘故,在佛门中,如果有出家、在家四众主张:“不论或见或闻,乃至觉知当下,这个真心很有智慧,可以很清楚了别。”你就知道这个人一定是常见外道,因为他已经落在有智性的意识心上,而不是无智性的真心。
第八节 涅槃的内涵(四):无无明性、离四相性、轮回性
前面一节已说涅槃的离思量性、了众生心行、无我性、无智性,接下来继续谈涅槃的其他体性:无无明性、离四相性、轮回性。首先谈的是无无明性。所谓无无明性,乃是指真心本体自性清净没有无明的体性;会有无明存在的是七转识自己,因为七转识无始劫以来,不断地熏习杂染法,使得真心如来藏含藏了七转识染污的种子,所以 佛才会在《胜鬘经》中开示:“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像这样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的法,真的很难让众生了知。譬如在世间,有地上菩萨弘扬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的深妙法,这些法都是众生闻所未闻之法,福德浅薄或者少闻寡慧的人,闻之当然难以信受;乃至愚痴者、性障深重者更妄加毁谤,未来就得要下堕三恶道受无量苦,于经历很多很多大劫之后,才得以出生在人间,而且前五百世还有盲聋瘖哑、恒无舌根、不闻佛法等等余报须受;其后于五根俱全得以听闻佛法,然一旦听闻真善知识宣说闻所未闻之法,又因为过去世毁谤胜妙法之习气未除的缘故而再次毁谤,又再下堕三恶道受无量苦,如是轮转于三恶道的恶业循环难有出期;这就是因为熏习黑品法所致,使得七转识的种子有了染污,也就是七转识有了无明。又譬如有人误解佛意,将 佛所说真心无分别的真实理,误解为意识处于一念不生而不去分别的状态,就以为是证得 佛所说的无分别心,而以证悟者自居;待真正证得无分别心的真善知识出兴于世,弘扬真正无分别心的真实义理,迥异错悟者所说一念不生境界,然而错悟者为了名闻利养,或者为了面子等等缘故,而故意毁谤真善知识所说不如法、是邪魔外道,使得七转识的染污无明更加增广。又譬如有人情执比较重,不能忍受真善知识评论自己的师父不如法,也不去了解真善知识所说的法义真实内涵为何,就在书上、网络上或私底下对真善知识作无根毁谤,导致有了异生性,未来世人身不保,将堕三恶道受苦。
诸如上述种种,都是七转识自己有无明,使得七转识熏习黑品法而有染污的种子,这些七转识的染污种子含藏在第八识中,纵使经过很长时间也不会灭失,于因缘成熟时,还是要受不可爱的异熟果报,如《大宝积经》卷57 中开示:【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9 也就是说,七转识有了无明、有了染污而造作善、不善业,纵使经过百劫那么长远的时节,仍然含藏在第八识里面,不会遗失的;未来因缘际会时,还是要受可爱或不可爱的异熟果报。在经中,佛曾说过去无量劫以前自身的一个真实例子,可以作为学人警惕:
诸比丘白世尊言:“今此诸释昔日作何因缘,今为流离王所害?”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昔日之时,此罗阅城中有捕鱼村,时世极饥俭,人食草根,一升金贸一升米。时彼村中有大池水,又复饶鱼,时罗阅城中人民之类,往至池中而捕鱼食之。当于尔时,水中有二种鱼:一名拘璅,二名两舌。是时二鱼各相谓言:‘我等于此众人先无过失,我是水性之虫,不处平地,此人民之类,皆来食噉我等,设前世时少多有福德者,其当用报怨。’尔时村中有小儿年向八岁,亦不捕鱼,复非害命,然复彼鱼在岸上者皆悉命终,小儿见已,极怀欢喜。比丘当知,汝等莫作是观,尔时罗阅城中人民之类,岂异人乎?今释种是也;尔时拘璅鱼者,今流离王是也;尔时两舌鱼者,今好苦梵志是也。尔时小儿见鱼在堓上而笑者,今我身是也。尔时释种坐取鱼食,由此因缘,无数劫中入地狱中,今受此对。我尔时坐见而笑之,今患头痛,如似石押,犹如以头戴须弥山。所以然者,如来更不受形,以舍众行,度诸厄难,是谓比丘!由此因缘,今受此报。诸比丘当护身、口、意行,当念恭敬、承事梵行人。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10
大略翻译如下:
比丘们问 佛:“是造作了何种因缘,如今释迦族人为流离王(又名琉璃王)所杀而灭族?”佛陀开示说:“过去无量劫以前,罗阅城的人民因为饥荒没有食物,因而捕捉村中大池的鱼来吃。被捕的鱼当中有二种鱼,一种名为拘璅、另一种名两舌,当时其中有两条鱼互相发誓言:‘罗阅城人民无缘无故杀害我水族鱼类,若我于过去世稍有福德,将来必藉此福德回报此杀身之仇。’当时罗阅城的人民中有一小孩年约八岁,既不捕鱼,也没有将鱼杀害,然而当时那些被捕的鱼已在岸上的,全部都已经命终,那八岁小儿是在岸上看见了,为了村民有鱼可食,心中很欢喜。经过无量劫以后,于今而有释迦族人被流离王消灭的事情发生。今世的释迦族人就是当时的罗阅城捕鱼村的人民;发誓报复的拘璅就是现在的流离王,而另一个发誓报复的两舌就是现在的好苦梵志;当时那个不到八岁,看见鱼在岸上死了心生欢喜而笑的小孩,就是我释迦牟尼的前身;只因为当时看见鱼在岸上欢喜而笑,于今我患头痛,犹如头上顶戴著须弥山那么大的石头一样,那么重、那么痛。所以诸比丘们,大家应该随时谨慎小心注意自己的身、口、意诸行,不要随意违犯。”
---------------------------------
注1《成唯识论》卷2,《大正藏》册31,页7,下16。
注2《莲修必读》,《续藏》册62,页844,中23。
注3《莲修必读》,《续藏》册62,页844,下3-4。
注4《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4〈十通品 第28〉,《大正藏》册10,页231,中23-24。
注5《成唯识论》卷2,《大正藏》册31,页10,上19。
注6《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大正藏》册47,页515,中9-10。
注7 学习如何在世间生活,名为学生。佛陀却是教导学人要学死:学习如何了生脱死、学习如何亲证如来藏、学习自己有能力入无余涅槃,必须要彻底死掉这个我见,法身慧命才能活;但却故意留一分思惑润未来生行菩萨道,乃至学习如何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
注8 转识成智,乃是消除识心对三界诸法之执著与错误分别,成就真实智慧,觉知心找到第八识后,离开虚妄的分别而生起智慧,才能净化、转化赖耶识、异熟识之种子,断尽二障所应证各种法门方能成就。然而识转化清净而生智慧,智由识而生,识乃其本体,智慧是清净识之作用,非离识体有其作用。所以 佛在《大宝积经》卷120 曾开示:“识智不相离,和合我常说。”
注9《大宝积经》卷57,《大正藏》册11,页335,中14-15。
注10《增壹阿含经》卷26〈等见品 第34〉,《大正藏》册2,页693,中13-下8。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