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中观(连载20)----游正光老师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7-09  浏览次数:1451
第六节 涅槃的内涵(二):八不中道——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
  上一节谈到真心的体性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自性清净却含藏了七转识染污的种子。这一节将继续谈真心的其他体性: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在 龙树菩萨的《中论》卷1 曾这样开示: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1
  注1《中论》卷1〈观因缘品 第1〉,《大正藏》册30,页1,中14-17。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就是 世尊所宣说真心如来藏的体性,因为在世出世间中,除了真心如来藏以外,再也没有任何一法能够符合八不中道的体性了。接下来,就要探讨龙树菩萨所说八不中道的实质内涵。
  龙树菩萨开示:真心的体性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能够宣说诸法是以真心为因,藉著种种缘而出生,就能灭除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乃至邪淫外道等种种言不及义的戏论。因此缘故,我龙树五体投地礼拜 世尊,称叹 世尊宣说最胜妙、最究竟的法。由此可知:龙树菩萨所说的八不中道——不生不灭、不
  首先谈的是不生不灭。所谓不生,是指从本以来没有出生过,未来也不会灭。如果有一个法是在某一时节以后才出生的,那一定不是无始劫以来就存在的法,而且未来一定会坏灭,那就是生灭法,不是不生不灭的法。譬如意识心,祂是意根触法尘之后,才从如来藏中出生的法,是因缘和合后才出现的,是有生之法,未来一定会坏灭,当然就不是本有之法。由此可知:藉缘而出生的诸法,乃是依他法才能存在的法,本身是依他起性,不是本来而有、本来自在的法,是生灭法,不是不生不灭的法。而真心祂从本以来就在、本来就自在,未来也不会消失;更何况一切诸法(包括蕴处界等法在内),都要依靠祂才能出生及存在,所以真心是本有的法、是常住法、是不生不灭的法。
  又譬如胎儿的意识心,在母亲怀胎四十周 2 的过程当中,少则三、四个月,一般是五、六个月,最晚是七个月,胎儿的意识心才会出现。如《大宝积经》卷55 中开示:
  十三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作饥渴,由此风力,胎身虚羸生饥渴想。其母饮食所有滋味,于身穴中及以脐轮资持润益。尔时,世尊以偈颂曰:“其子处母胎,已经十三七,身即觉虚羸,便生饥渴想。母所有饮食,滋益于胎中,由此身命存,渐渐而增长。”3
  注2 一般人的认知是母亲怀胎四十周生产,在医学上则认定为三十八周,这是因为四十周当中,扣除女性最后一次月经第一天开始,到排卵受精之前共有二周的时间,扣掉这二周,四十周变成三十八周。然而,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有二:一者、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世尊早已开示过现在医学对怀胎时程的计算方法。在《大宝积经》中开示母亲怀胎周数是三十八周,经文如下:“三十八七日(第三十八周)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曰拘缘。由此风力,即便回转,复有一风名为趣下,能令其身头向于下,长伸两臂,渐欲出生。”二者、当时 世尊没有超音波、显微镜等现代依胎儿身体发展的情形,科技设备来辅助,而是依一切种智的智慧力来描述胎儿成长次第及内容,却比现代医学描述得更精准、更详细、更生动,名为不可思议。
  注3《大宝积经》卷55,《大正藏》册11,页323,中26-下4。
  经中开示:进入怀胎第十三个七日(第十三周)时,亦即在怀胎三、四个月时,胎儿已能感生饥渴想。在佛法中,说能够作记忆、思惟、分析、归纳、推理的心,就是意识心。既然胎儿能生饥渴想,就表示胎儿的意识已经少分现行了,胎儿才会分别了知现在是饥渴的状态。又譬如,一般而言胎儿在母胎中约五、六个月时,意识就会出现,如《大宝积经》中开示:十八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大坚强,由此风力,令其诸根渐渐成就而复明净。4
  注4《大宝积经》卷55,《大正藏》册11,页324,上2-3。
  经中开示:胎儿在第十八周时,亦即母亲怀胎五、六个月左右,五根已经渐渐发展成熟。由于五根渐渐成熟,所以胎儿能够藉五根去感知外五尘,而由真心如来藏变现内六尘;因为有六根(含意根)能触六尘,因而感生六识的出现;六识当中的意识能了别诸法,胎儿于分别后就能了知诸法出现,只是未具足而已。又譬如胎儿怀胎最晚于七个月时,意识一定会出现,如《大宝积经》中开示:二十八七日处母胎时,生于八种颠倒之想。何等为八?一、乘骑想,二、楼阁想,三、床榻想,四、泉流想,五、池沼想,六者、河想,七者、园想,八者、苑想,是故名为八种之想。5
  注5《大宝积经》卷55,《大正藏》册11,页324,下4-7。
  经中开示:胎儿在第二十八周时,也就是在七个月时,会起八种颠倒想,这表示意识最晚在胎儿第二十八周时一定会出现。为什么胎儿在胎中之时,快则三、四个月,一般是五、六个月,最晚是七个月,意识一定会出现?这是因为胎儿的五根(五扶尘根及五胜义根)6 尚未发展成熟时,意识无法现行,所以须待五扶尘根、五胜义根发展渐渐成熟后,意识才能藉缘出生。也就是说,依于五根渐渐发展成熟后,意识才会藉缘出现来分别诸法,而使得胎儿有种种知觉感受出现,因此可以证明:一者、意识是本无今有的法,是藉著意根、法尘及触三和合以后才出生的法。二者、众生有隔阴之迷,亦即中阴身投胎后,前世的意识一定会断灭,一直到今世的五根身渐渐成熟后,新的意识才能藉缘再度现起。既然每一世的意识都是本无今有之法,未来当然一定会坏灭,所以意识不是不生不灭的法。
  注6 五扶尘根是指眼等五根及其神经部分,譬如眼的扶尘根是指眼球、视网膜,以及视网膜之后传导视觉讯号到大脑中的视觉神经,名为眼的扶尘根。眼的胜义根是指大脑掌管视觉的部分。眼的扶尘根、胜义根既如是,其他四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之扶尘根、胜义根,也是同样的道理而类推之,所以五胜义根就是指大脑,亦名净色根,是为不可见、可面对的法。
  又意识在清醒时能够分辨种种法,所以能够知道自己存在,但是在睡著无梦时,意识不见了,就无法知道自己是否存在,须待梦中或醒来以后,意识才会再度出现,所以意识不是常住之法,是有生有灭之法,不是不生不灭之法。因此缘故,如果佛门中有人主张“意识却是不灭的”7 或者说:“我们睡觉时,它不但不消失,似乎也不睡觉的;不然,我们在睡觉时,如何经人一叫喊,我们就知道而醒了过来。可见,它不是无常的。”8 等等,你一定知道,这个人连世间最基本的智慧也没有!为什么?因为世间人尚且都知道在睡著无梦时意识就不见了,而号称为上人、大师的人却不知道,其智慧反而不如世间人。既然连世间智慧都不具足,又如何能了知上于世间智慧的二乘解脱智慧,乃至能知更上于二乘解脱智慧之世出世间大乘明心见性般若智慧呢?由此可知:意识乃有生有灭之法,不是不生不灭的法;唯有 佛所说一切有情的真心才是不生不灭的法。
  注7 证严法师著,《生死皆自在》,慈济文化出版社(台北市),2007/5 初版36 刷,页111。
  注8 慧广法师著,《生命的真相》,圆明出版社(新店市),2000/7 第1 版第3 刷,页142。
  前面所说,是以真心的立场来谈不生不灭,现在仍以真心如来藏的立场,来谈蕴处界及诸法也是不生不灭。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前面不是已说蕴处界及诸法都是生灭法,为何在这里却又说它是不生不灭的法?这是因为蕴处界及诸法都是以如来藏为因,藉著种种缘而从如来藏直接、间接、辗转出生的法,从实相来说蕴处界及诸法本来就是真心如来藏局部的功能差别,本来就是真心如来藏局部的体性,因此不能外于真心如来藏而有蕴处界及诸法存在。因为如来藏不生不灭的关系,所以过去世的蕴处界及诸法灭了,今世的蕴处界及诸法得以再度藉缘出生。今世的蕴处界及诸法灭了,才能由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再度藉缘来出生未来世的蕴处界及诸法,而为吾人所受用。因为有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才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蕴处界及诸法不断地生住异灭,所以将蕴处界及诸法摄归于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时,蕴处界及诸法才有不生不灭可言。如果蕴处界及诸法不摄归于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根本也没有三世的蕴处界及诸法能够存在,更不用说能为吾人所受用了。由上面的分析可以证明:一者、有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才有三世生灭不已的蕴处界及诸法出现,而为吾人所受用。二者、生灭不已的蕴处界及诸法,都是从如来藏藉缘而出现,因此将蕴处界及诸法摄归于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是故蕴处界及诸法当然也就不生不灭了。三者、由于有蕴处界及诸法不断地出现,才能显现不生不灭的如来藏真实存在,能为明心菩萨所亲证。因此缘故,凡是否定不生不灭的如来藏真实存在,妄认生灭无常的蕴处界及诸法为真实不坏的常住法,那就成为 佛所说的常见外道,今世就不可能亲证蕴处界及诸法之所依的真心,也就是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如来藏心。
  接下来谈不常不断。如同前面所说不生不灭的道理一样,同样也是包含了真心以及真心所出生的蕴处界及诸法,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来探讨。首先谈的是真心既然祂不生不灭,当然是不断不常,因为常与断都落入两边,落在两边的就不是从本以来不断不常的真心如来藏。如果真心如来藏落于常的一边,或者落入断的一边,那么修学佛法根本没有用处!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如来藏落于常的一边,那行者就无法转易如来藏心体内所含藏七转识染污的种子,也就无法使如来藏心体内所含藏染污的种子加以汰换而渐渐清净,乃至究竟清净。如果如来藏落于断的一边,那么今天所学的,明天一觉醒来全部忘光光,又须从头开始熏习。然而在现象界的观察却不是如此,现见可以透过不断地熏习,来改易如来藏所含藏种子的内涵,使得今天所学的明天醒来照样存在,不会因为睡了一觉,昨天所学的今天醒来全部不见了,所以如来藏不落常的一边,也不落断的一边,永远处于中道,名为不常不断。同理可证,过去那一刹那、现在这一刹那、未来的一刹那之三际,以及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之三世都是一样,因为有不断不常的如来藏,所以才不会落于断或常任何一边,而能永处于中道。
  再来谈蕴处界及诸法与真心如来藏有什么关联?当有情如来藏入胎后,处于受精卵位时,就已有名色的存在,此时的色为受精卵(又名歌罗逻、羯逻蓝),名为第七识意根。如 佛在《大宝积经》卷55 中开示:十九七日处母胎时,由前风力,眼、耳、鼻、舌四根成就。初入胎时已具三根:一者、身根;二者、命根;三者、意根,如是诸根悉已具足。9
  注9《大宝积经》卷55,《大正藏》册11,页324,上7-9。
  经中开示:第八识一入胎命根就存在了,此时的色就是受精卵(身根),名就是意根;第七识意根无始劫以来与第八识如来藏如同难兄难弟一样总是在一起,所以当中阴身入胎后,就已经具备了三根:身根(受精卵)、命根及意根。由于第八识执持受精卵,藉著母亲所提供的地水火风四大来长养受精卵,使得身根能渐渐具足;到了第十九周,眼等四根与身根渐渐成熟,于是胎儿最晚于第二十八周,藉著渐渐成熟的五根身去接触外五尘,而由第八识变现内六尘。有了六根(五根及意根)与六尘的接触,六识才能从第八识出生而显现了。因为有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的出现,胎儿的五阴十八界也就成就了。而其中识阴六识当中的意识能分别诸法,所以有胎儿所了知色、声等六尘诸法出现。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因为第八识无始劫以来就存在,本来就没有出生过,所以不会坏灭,名为非断;又十八界及诸法都是第八识如来藏藉缘而出生,是本无今有的法,所以非常。合此第八识与第八识所出生的十八界及诸法,故名为非断非常,也就是不断不常。因为有不断不常的第八识如来藏,所以才有生灭不已的十八界及诸法出现,而为吾人所受用。如果将生灭不已的十八界及诸法摄归于不断不常的如来藏,那么十八界及诸法当然也就是不断不常了,这是因为十八界及诸法都是这个不断不常的如来藏局部体性,不能外于如来藏而有,因此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中,不断有十八界出现、不断有十八界辗转出生的种种诸法出现,表面上是非常,其实也是常而不会断绝的非断,故合此非常与非断,名为非常非断,亦名不常不断。
  或许有人会怀疑,有何证据说十八界及诸法是由第八识如来藏所变现出来的呢?《大乘密严经》卷2 中开示:内外一切物,所见唯自心,众生心二性,能取及所取。心体有二门,即心见众物,凡夫性迷惑,于自不能了。所见众境界,皆是自所为,瓶等相现前,求之悉无体。10
  注10《大乘密严经》卷2〈显示自作品 第4〉,《大正藏》册16,页735,上15-21。
  经中开示:众生所见,不论是于外的山河大地器世间,或是于内的五阴世间,所见的一切诸法,包括了五蕴、十八界诸法等等,都是第八识如来藏所变现出来的外相分及内相分,由于众生都是在能取与所取之二取中虚妄分别,不能了知所有一切法都是第八识变现出来的,不能了知一切法都是以第八识为因、藉著种种缘而出生,不能了知一切法本来就是依他起性的生灭法,没有真实不坏的体性故执以为实,不能了知所接触的一切法,都是自己的见分在分别自己的内相分,所以一直以来都是自己在玩自己,长劫徒生苦恼而不自已,因而罔受生死轮回苦。佛在《大乘入楞伽经》卷2 中也同样如此开示:
  大慧!身及资生器世间等,一切皆是藏识影像——所取、能取二种相现;彼诸愚夫堕生住灭二见中故,于中妄起有无分别。大慧!汝于此义,当勤修学。11
  注11《大乘入楞伽经》卷2〈集一切法品 第2〉,《大正藏》册16,页597,上25-28。
  经中开示:众生的五阴世间及山河大地器世间等,都是真心如来藏所变现出来的影像,众生无知就在藏识所变现出来的见分及相分、能取与所取当中虚妄分别,造作种种善恶业,因而在三界六道当中头出头没无有了期。
  由上面所举二部经典之开示可以证明:一切众生都是在第八识所变现的相分与见分当中虚妄分别,都是在第八识变现出来的能取见分在所取相分中熏习,不离能观与所观、不离觉与观境界,堕入虚妄有为境界法中。众生以为真实有外境可以接触,不知从无始劫以来实不曾接触外境,众生所了知的种种境,都是自心取自心而虚妄分别而已,却以为真实接触到外境,故而造下种种可爱、不可爱的异熟果报。这就好像在坦克车里面的人,是透过坦克车上的三棱镜或摄影机,来摄取外境用以操控坦克车,而并不是坦克车里面的人真实接触到外境的道理。如果大众了知这个道理以后,知道能取的心与所取的种种境都是如来藏变现出来的,都是虚妄生灭的法,就不会以此为真实,渐渐地就能不攀缘执著于外境,而能转依第八识的真实体性如法修行。若是能够这样,
  不仅是烦恼少了,而且未来在佛法上也会有所实证。接下来谈的是不一不异。如同前面所说不常不断的道理一样,仍然也是包含真心以及真心所出生的蕴处界及诸法,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来探讨。首先谈的是真心既然祂不常不断,当然也是不一不异了。为什么呢?因为过去世的五阴是由真心如来藏所生,于过去世造作了善、不善诸业,都由真心如来藏执持业种来到今世,于今世因缘成熟而受异熟果报。同样的道理,今世的五阴也是由如来藏出生的,于今世造作种种善业、不善业,还是由如来藏执持所造业种而带到未来世,由未来世的五阴受异熟果报。也就是说,过去世的五阴造作了善恶业,由今世的五阴受异熟果报;今世的五阴造作了善恶业,由未来世的五阴受异熟果报,这就是经中所说的异作异受。从这里可知:有情每一世所造的业种不一样,有时造善业、清净业,有时造恶业、染污业,有时造新业,有时消旧业,因此有时在天上享受福报,有时在地狱忍受苦果,如此不断地由每一世不同的五阴在六道轮回受生死苦,故名不一。然而在每一世当中,能够执持累劫以来的业种带到未来世,虽然是不同五阴在受报,却都是同一个如来藏所生,都是如来藏跟著同一个意根末那识自己在受报,这就是经中所说的自作自受,亦名不异;故合此不一与不异,名为不一不异。这个道理,犹如过去世的张三、今世的李四、未来世的王五,都是不同的人,分别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受不同的异熟果报(异作异受),名为非一;可是张三、李四、王五各自的五阴身却都是同一个如来藏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变现出来受不同的异熟果报(自作自受),名为非异,故合此非一与非异,名非一非异,亦名不一不异。
  再来谈真心以及真心所出生的蕴处界,以及藉蕴处界而从如来藏出生的诸法与真心不一不异的关系。如前所说,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以及藉蕴处界而从如来藏出生的诸法,这些都是众生在现象界中所了知的诸法,如是诸法与真心本来就不一样,故名不一;但是这些蕴处界及诸法的体性,也都是真心的局部体性,都是附属于真心如来藏,当然就不能外于真心如来藏,故名不异。就好像是手与身体,手是手,身体是身体,两者是不同的,名为不一;可是,手也是身体的一部分啊,不能离开身体而说有手,所以说手也是身体,故名不异。又譬如一个人有多重身分:在家里是户长、是太太的配偶、是小孩的父亲、是孙子女的祖父,虽然户长、配偶、父亲、祖父这四种的身分名称有所不同,名为不一;但实质上,都是同一个人在扮演多重的身分,因为是同一个人并没有差异,故名不异。同样的道理,五蕴、十八界及诸法在现象界是存在的,不是不存在,故名不一;但不论是五蕴十八界及诸法,都是以第八识为因,藉著种种缘,从如来藏直接、间接、辗转而出生的法,不能外于第八识而有五蕴十八界及诸法存在,都是第八识局部的功能体性,故说不异;合此不一与不异,名为不一不异。
  接下来谈的是不来不去。如同前面所说不一不异的道理一样,仍然是以真心及真心所出生的蕴处界及诸法,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说明。首先谈的是真心。如同前面所说真心不生不灭,既然没有出生过,那祂有来可言吗?当然没有!既然没有来,还有去可说吗?显然也没有!所以说,真心不来不去。又譬如“佛陀”这个梵语的原义,本来应该是“如去”,但因为中国人比较喜欢“来”不喜欢“去”,故将佛陀翻译为“如来”,而不是如去。但是,不论是如来或者是如去,也是指一切有情的自心如来。又,翻译为“如来”就是好像有来,那到底来了没有?没有嘛!不然怎么会说为如来?又“如去”是好像去了,那到底去了没有?没有嘛!所以才会说为如去啊!既是如来也是如去,表示没有来也没有去,所以称这个如来、如去的真心是不来不去。
  再来谈真心所出生的蕴处界、诸法与真心如来藏两者之间的关系。前面已说,蕴处界及诸法都是以真心如来藏为因,藉著种种缘而出生,当然就是真心的局部体性,不能外于真心而有蕴处界及诸法可言。因此,将蕴处界及诸法摄归于不来不去的真心如来藏时,蕴处界及诸法当然也是不来不去了,所以当你看见现象界的蕴处界及诸法有来有去,其实依如来藏来说仍是不来不去,因为那都是真心的局部体性,不能外于真心而有蕴处界及诸法来来去去。这个道理就好像摩尼宝珠一样,在它的表面有种种影像来来去去,其实这些都只是摩尼宝珠随著外界种种不同的缘而显现的虚妄影像,在摩尼宝珠表面上显现有来来去去,等到这些影像消失后,摩尼宝珠的表面仍然光亮明洁,没有所谓的来与去可言。蕴处界、诸法与真心如来藏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切法都是在真心如来藏表面上来来去去,真心如来藏并没有来去,故名不来不去。综合上面的说明可知,龙树菩萨所说的八不中道——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包含了三个重点:
  一者、空性心,二者、空性心藉缘所出生蕴处界及诸法的空相,三者、空性心及空相(蕴处界及诸法)两者之间的关系。空性心是毕竟空,祂的实际理地没有蕴处界及诸法的任何一法存在,当然是极寂静的境界,本身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自性清净。如果空性心的实际理地中,有蕴处界及诸法之任何一法存在,那就是丛闹的、不是寂静的,就不符合解脱道三法印当中涅槃寂静的开示,也不符合大乘涅槃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等开示。又空相的蕴处界及诸法是空性心藉著种种缘而出生的法,本来就是空性心的功能差别,当然也是空性心的局部体性,摄属于空性心,所以同样也是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当吾人证悟明心后:一者、可以现前观察空性心的真实存在及种种运为。二者、可以现观空性心所生的蕴处界及诸法的空相,在现象界中生住异灭的现象,都是虚妄不实的,是丛闹、不寂静的。三者、可以如实观察空相与空性心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同 龙树菩萨开示八不中道的道理一样,没有任何差别。
  这三者的道理,也可以用《心经》、《金刚经》来说明。在佛门中,可以看见有许多佛弟子们,不论是出家人或者是在家人,每天早晚课诵《心经》,虽然经中每一个字都认得,但是问起《心经》实质内涵到底是什么?是否能够如实了解?大多只能摇头以对,根本不知道《心经》到底在说什么。既然连《心经》到底在说什么都不知道,更不用说能够了知空性、空相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了。《心经》里开示:“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站在空性心如来藏本体的立场来观待,是没有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四圣谛……等任何一法存在,所以是毕竟空,祂本身是绝对寂静的。而所谓的空相,譬如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四圣谛……等一切诸法,都是以空性心为因,藉著种种缘而由空性心如来藏出生的法,本身就是虚妄的生灭法,不是毕竟空的法,是丛闹的法。然而,如果将空相摄归于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空性心如来藏的立场来观待时,空相理所当然也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了。由此可知:《心经》已经明确地开示,如何是空性、如何是空相,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是行者有没有细心的去了知,以及如理的去思惟体会而已。
  (待续)
 
标签: 电子书

本文标题: 般若中观(连载20)----游正光老师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book/1/468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读书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般若中观(连载20)----游正光老师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