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来作个总结:既然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就是真心如来藏,真心如来藏又是阿赖耶识;当然就可以证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又前一节已说:禅宗祖师所证的心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因此可以证明:禅宗祖师所证的心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如来藏、阿赖耶识。当菩萨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如来藏、阿赖耶识时,当然可以看见自己的真心分明显现,也可以观察别别有情的真心分明显现,没有不显现的。也就是说,菩萨证悟时,可以看见自他有情真心分明显现,正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9 开示:
复次慈氏!一切世间性平等即清净性平等,清净性平等即一切有情平等,一切有情平等即一切法平等。得此一切法平等,是则名为住真三昧。复次慈氏!若知自心平等,即知一切有情心平等,是则名为住真三昧。1
注1《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9〈静虑波罗蜜多品 第9〉,《大正藏》册8,页906,上20-25。
佛开示:慈氏菩萨摩诃萨!一切世间性平等,不论是五阴世间性,或者是器世间性,都摄归于自心(如来藏)的清净性,所以一切世间性平等就是清净性平等。既然自心清净性平等,别别有情自心也是同样的清净性,故说清净性平等就是一切有情平等。既然自他有情清净性都平等平等,从各自有情清净心所出生的一切法,当然是平等无二,所以一切有情平等就是一切法平等。得此一切法平等,名为住于真三昧中。又 慈氏菩萨摩诃萨!如果能够知道自心如来平等,就是知道一切有情自心如来与自己的自心如来一样平等无二,是为住于真三昧中。佛已经很清楚告知:不论五阴世间、器世间,或者一切有情、一切法都要依于真心,如实了知这个真实的道理而心得决定,真三昧才能成就,所以当有情找到自己的自心如来时,发现祂很分明地显现一切法,这样的现观正是菩萨的现量境故。同样的道理,菩萨以此来观待别别有情的真心与自己的真心一样平等,一样地分明显现一切法,与自己没有差别,是为菩萨的比量境故。所以当菩萨一念慧相应,找到自心如来时,可以看见自己的自心如来分明显现,也可以看见自己的自心如来分明显现一切法,以此来观待别别有情自心如来及其所生一切法,也如同自己一样,都分明显现,没有不显现的,这也是菩萨亲证自心如来后所发起的智慧——下品妙观察智及下品平等性智,这不是二乘愚人,乃至等而下之的凡夫异生所能亲证及了知的境界。
又菩萨现前观察自他有情真心,与禅宗证悟祖师所说的完全一样没有差别:头角混泥尘,分明露此身;绿杨芳草岸,何处不称尊。2也就是说,当菩萨证悟明心的时候,可以看见自己的真心从本以来分明显现祂的真如性,也可以观察别别有情真心的真如性同样的分明显现;所以当他看见一头水牛走过来的时候,尽管它的头上沾满了泥土,它的角上布满了灰尘,可是它的真心如来藏法身还是分明地显现出来,没有不显现的;不论它是在杨柳树下,乃至在河岸边的芬芳草地上,它的法身如来藏还是分明显现,与每一位有情一样都是唯我独尊,有哪里不称法身如来藏为尊呢?所以说,菩萨明心证真,以慧眼看见无形无相的如来藏分明显现,这样才是真实见 3。菩萨亲见自己真心的清净性能够安忍,所以就有了法智忍,因而发起了下品的妙观察智,也就是法智,是为菩萨自己现量观察所发起的智慧境界;菩萨以此现量境为基础,再来观察别别有情的真心,也是自性清净而能够安忍,因此就有了类智忍,而发起了下品平等性智,也就是类智,是为菩萨比量观察所发起的智慧境界。能作如是观,名为般若正观,是为证悟者;不能作如是观,名为邪观,不名证悟,是为未悟及错悟者。
注2《人天眼目》卷3,《大正藏》册48,页318,下15-16。
注3“若能观心及菩提,即是无上真实见,若有如是真实见,获得菩提不为难。若能知见无文字,一切诸法无生灭,若作如是观见者,是即名为大智慧。”《大方等大集经》卷12,《大正藏》册13,页76,中4-7。
菩萨如是现观后,一切所见都是如来藏的清净光明相,所以当证悟的菩萨看见一只蟑螂跑过来时,看见的是这只蟑螂的如来藏所显现的本来性;当菩萨看见一只蚂蚁走过来时,看见的是这只蚂蚁的如来藏所显现的自性性;当菩萨看见一只蜈蚣爬过来时,看见的是这只蜈蚣的如来藏所显现的清净性;乃至看见粪坑里的蛆,也是看见蛆的如来藏所显现的涅槃性。也就是说,菩萨看见一切众生时,双照自他有情的五阴身及如来藏,不仅看见众生的五阴身,而且也看见众生如来藏的清净光明相分明地显现,没有不显现的。因此缘故,菩萨了知一切有情的如来藏与自己一样都是清净的,所以转依如来藏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之光明面,不再以不净的五阴身、染污的七转识等等之黑暗面为依归,依此来进修菩萨悟后所应进修的别相智、道种智,乃至圆满一切种智。
从上面种种分析可知,禅宗祖师所证的心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如来藏、阿赖耶识,也是一切有情的真如心。所以证悟菩萨可以现前观察别别有情真心的清净性,分明显现与己无异,所以菩萨转依如来藏的清净体性而修清净梵行及佛菩提道的种种智慧,以此来成就佛道。因此缘故,在佛门中,如果有人主张:“禅宗祖师所悟的心不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如来藏、阿赖耶识,而是意识,祂包括了意识细心、极细心在内”、“如来藏是清净的,阿赖耶识是染污的”、“如来藏不是阿赖耶识”等等说法,这样的人,一定是凡夫,不是菩萨!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相信经中 佛的开示,以及不相信禅宗证悟祖师所证悟的心,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如来藏、阿赖耶识;也不知道菩萨明心以后,所见一切都是如来藏分明显现的清净自性。由于不乐见、不喜见宣说禅宗祖师所证的心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不喜听闻宣说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的人,坚持自己的邪见不舍,乃至毁谤宣说如来藏、阿赖耶识妙法的真善知识,这样的人,是已成就谤佛法僧三宝的人,已造作未来要承受无量无边不可爱的异熟果报业因了。〔案:原定于下一节(第三章第四节)所要探讨之“觉囊派的他空见就是如来藏见”的部分,因为翻译阐述他空见的《山法了义海论》中文版的工作尚在进行中,中文翻译尚未完成故,本节将待翻译内容完成后再作探讨及说明;因此,本期连载内容接下来就先进入本章第五节之内容。〕
第五节 涅槃的内涵(一):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分别、含藏七转识染污种子
从第五节开始,一直到第十一节,分别讨论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真如心、涅槃本际……)有哪些内涵,以此来为学人建立正知见,才不会被邪师误导而在佛菩提道上多走了许多冤枉路。本节先就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本体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分别,以及此心体所含藏七转识染污的种子来说明。
第一点、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分别。一般的学佛人所认知的心是有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觉、能知、能作主的种种体性,都不离见闻嗅尝觉知等六尘境界,都是可以在现象界体验到的。可是,所认知的这个能见闻觉知的心却不是 世尊所说的涅槃心,反而堕在颠倒中,为什么?一者、众生非常宝爱自己的见闻觉知心,不愿舍弃、不愿让祂消失,导致众生不断地在三界六道轮回生死。
二者、很多学佛人明明知道五阴十八界是虚妄的,嘴上也是这么说,可是私底下却是将五阴十八界局部或者全部体性抓得紧紧地,不肯舍离。因为这样的缘故,众生的所知所见当然与 世尊的开示颠倒,例如 佛在《罗云忍辱经》中的开示如下:
佛之明法,与俗相背,俗之所珍,道之所贱,清浊异流,明愚异趣,忠侫相讐,邪常嫉正。4
注4《罗云忍辱经》,《大正藏》册14,页769,下22-23。
佛开示:诸佛所说能够消除众生无明的甚深微妙法,与世间人所爱乐者相背离,世间人所珍惜宝爱的,却是佛法中所轻贱的。清流与浊水无法同在一起,明达之人与愚痴无明者的趣向往往是不同的,忠贞的人与奸佞的人无法一起共事,心邪不正的人经常忌妒正直的人。佛已经很清楚地告诉大众:世间人所宝爱的,在佛法中往往是被轻贱的。由于众生非常宝爱及执著见闻觉知的六识心,常把见闻觉知心的局部或者全部,认定是不生不灭的法、是真实法,不肯舍离。然而事实上,见闻觉知心乃是藉缘而生的生灭法,是被生的法,不是真实法;而这个唯一的真实法,也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第八识如来藏,却是常为世间人所轻贱。为什么会被世间人所轻贱?最主要的原因是众生不能没有见闻觉知心,一旦没有了见闻觉知心,好像要了他的命一样;而如来藏却是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上分别,因为这样的缘故,众生总是认假为真、认贼为父,导致不断地在三界六道当中轮回生死。
接下来探讨真心的体性是什么?例如在《大方等大集经》卷11 中开示,真心本身是离觉观、离见闻觉知。过三恶道菩萨回答 世尊的询问,说:【一切诸法无作、无变、无觉、无观,无觉观者名为心性。若见众生心性本净,名如法住。】5 一切诸法没有作为、没有变异、没有觉、没有观,没有觉观的体性就是真心的体性。如果能够如实亲证而看见一切众生心性本来清净,名为如法安住。从过三恶道菩萨的回答可知:没有觉观的心,才是 佛所说的真实心,祂本身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分别;凡是有觉有观的都是妄心,因为于六尘中觉观那是妄心的体性,不是真心的体性。譬如众生非常宝爱的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觉、能知,乃至能作主的体性,都不愿意舍离;这些体性,是妄心七转识的体性,有见闻觉知性、能在六尘中广作分别,都不离世间法,不是本来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的真心。
注5《大方等大集经》卷11,《大正藏》册13,页71,上18-20。
不仅《大方等大集经》中如是开示,《深密解脱经、入楞伽经》等也如是开示,譬如《深密解脱经》卷1 开示如下:昙无竭!有人长夜信贪欲乐,乐著贪欲,为贪欲火烧内心身,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离诸一切色声香味触无贪欲乐。昙无竭!有人长夜信分别乐,乐于分别,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内身寂静无分别乐。昙无竭!有人长夜乐见闻觉知乐,信乐而行,彼人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内身寂灭、离见闻觉知乐……昙无竭!如是觉观之人,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离诸觉观第一义相。尔时世尊而说偈言:“我说身证法,第一离言境,离觉观诤相,无言第一义。”6
注6《深密解脱经》卷1〈圣者昙无竭菩萨问品 第3〉,《大正藏》册16,页667,上15-29。
翻译如下:
昙无竭菩萨!无始劫以来,有人在漫漫无明长夜中信受贪著种种欲乐,为贪欲之火烧自内心及内身,可是他不知道、不能觉察、不能衡量、不相信自身内有一个离六尘种种贪著的真实心存在。昙无竭菩萨!有人在漫漫无明长夜中,信受乐于执著有见闻觉知的境界法,喜欢在六尘种种境界上作分别,可是他不知道、不能觉察、不能衡量、不相信自身内有一个寂静、不在六尘分别的真实心存在。昙无竭菩萨!有人在漫漫无明长夜中,喜欢在见闻觉知的六尘境界中打滚,而不肯舍弃,可是他不知道、不能觉察、不能衡量、不相信自身内有一个寂静、离六尘见闻觉知的真实心存在……昙无竭菩萨!像这样堕在现象界种种觉观的人,不知道、不能觉察、不能衡量、不相信自身内有一个离六尘种种觉观的第一义谛真实心法相。于是 佛重颂一首偈:“我释迦牟尼佛亲身所证的法,祂是绝对待的,是离种种语言文字的境界相,没有任何一法能够超过祂。祂离能观与所观之相对境界相,所以没有任何诤论存在。祂是没有语言文字等等境界相的,这样才是真实的第一义谛。”从 世尊的开示可知:由于众生不了知有一个离见闻觉知、离觉观,不在六尘分别的真实心存在,所以在无明的漫漫长夜当中,不断地在六尘境上作种种分别以及执著,因此不断地轮回生死而无法出离。然而,这个真实心本身离见闻觉知、离觉观,不在六尘分别,也正是禅宗祖师所说真心本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7,亦是指世间人所说的种种言语之法道到真心这里都不能存在,现象界所显现的种种七转识心行到真心这里也就灭了。菩萨如果亲证这个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真心,正如过三恶道菩萨的开示,名为如法安住的菩萨。
注7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大正藏》册48,页380,中14。
又譬如《入楞伽经》卷4 也开示,真心离见闻觉知:大慧!此名何等法?大慧!此名真如法,离分别法故。大慧!为此义故,我重宣说真如法体离分别法,彼真如中无彼虚妄分别法故。8
注8 《入楞伽经》卷4〈集一切佛法品 第3〉,《大正藏》册16,页535,中2-5。
经中已明白开示:众生的真如心本身离种种分别、离见闻觉知,真如心的实际理地没有种种虚妄的分别,可以证明真如心本身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上作分别。又譬如《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卷5 也如是开示真心离见闻觉知:
尔时世尊赞妙吉祥童真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妙吉祥!如是!如是!妙吉祥!勿于诸佛起色相见,勿于诸法谓其无相,勿谓诸佛独居法界,亦勿谓佛处大众中。当知诸佛无见、无闻、无所供养、无供养者。
诸佛如来无有少法若一性、若多性而可施作,亦勿谓佛得菩提果,亦勿谓佛有法可现,无见、无闻、无念、无知。佛亦无言,已说、现说、当说诸法,亦非诸佛现成正觉,亦无有法能成正觉,亦非诸佛断染证净。设有所作,离见闻觉知。何以故?妙吉祥当知:‘一切法本来清净故。’”9
注9《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卷5,《大正藏》册12,页263,中20-下1。
佛陀的这段开示,是依第八识真心的实际理地来说,由于真心实际理地无有一法可得,所以无见、无闻、无念、无知,也没有佛成正等正觉等等。最后,佛再为大众归纳一个重点:
凡有所作,都是离见闻觉知、都不在六尘分别,这样的体性,就是真心清净的体性,所以一切法从本以来都是清净的。又譬如《维摩诘所说经》卷1 也开示,真心不分别六尘:【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10 经中开示:不会六尘是真心的体性。为什么?因为真心不论是外六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内六入(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都不分别,都是离见闻觉知;会分别六入的是妄心七转识,不是诸入不会的真心。
注10 《维摩诘所说经》卷1〈菩萨品 第4〉,《大正藏》册14,页542,下2。
又譬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 也开示真心不分别六尘:
法身本性如虚空,远离六尘无所染,法身无形离诸相,能相所相悉皆空。如是诸佛妙法身,戏论言辞相寂灭,远离一切诸分别,心行处灭体皆如。11
注11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报恩品 第2〉,《大正藏》册3,页305,中2-5。
经中开示:真心(也就是法身)离六尘、无所染著,无形无相、离能所相,远离一切诸相分别,种种语言道与种种心行到这里就断了,本身离种种戏论,所以真心亦称为如,于六尘如如不动故,也是《杂阿含经》卷16 所说的如如 12。
注12“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持我所说四圣谛不?’时有比丘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为佛作礼,合掌白佛:‘唯然,世尊所说四圣谛,我悉受持。’佛告比丘:‘汝云何持我所说四圣谛?’比丘白佛言:‘世尊说苦圣谛,我悉受持,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圣所谛,是名苦圣谛。世尊说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圣所谛,是为世尊说四圣谛,我悉受持。’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真实持我所说四圣谛,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名比丘真实持我四圣谛。’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杂阿含经》卷16,《大正藏》册2,页110,中27-下12。
又譬如《金刚三昧经》开示,真心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的体性,就是真心的清净性:
心王菩萨言:“尊者!我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提性中无得无失、无觉无知、无分别相,无分别中即清净性。性无间杂,无有言说,非有非无,非知非不知。”13
注13《金刚三昧经》卷1〈无生行品 第3〉,《大正藏》册9,页367,下25-28。
经中开示:真心体性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分别。因为不分别六尘,真心才能从本以来一直都是清净的体性;所以真心本体不论在何种境界,譬如或贪、或瞋、或喜、或悲等等,都是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清净而没有任何的染污,所以亲证此无所得法而开悟明心的人,才能成为《心经》所说的观自在菩萨。如果亲证的是有所得的这个意识心,譬如喇嘛主张:“阿赖耶识的‘明’或‘光’的面向,从个别众生的角度而言,即是本觉——清净的觉知。”14 那是有见闻觉知的有所得境界,不是 佛所说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的无所得真如境界。
注14 丹津.旺贾仁波切著,林如茵译,《西藏睡梦瑜伽》,橡实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2012/4 初版1 刷,页234。
接下来先将这一节所说的作个结论:第一点、真心本身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这样的体性就是真心清净的体性,不论佛出世或不出世,法尔如是,从来没有变异过。
第二点、真心体性虽然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本性清净,可是这个心体内却含藏了七转识相应的烦恼染污种子。为什么真如心体内会含藏了七转识相应的烦恼染污种子?这是因为真心所生的七转识,在真心所生的种种境界里,去作种种不如理作意的分别以及执著,导致七转识的种子与种种烦恼相应而有了染污;由于真心(阿赖耶识)有能藏、所藏、执藏的体性,所以七转识相应染污的种子都含藏在真如心体内,未来随因缘成熟而现行,因而受种种可爱或不可爱的异熟果报。这样的道理,是很多人无法想象,也无法理解的,只有明心的菩萨能从现量境来观察,并确实了知此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佛法知见以及福德浅薄的人,因为无法亲证及思议的缘故,对 佛的开示就会抱持怀疑的态度,乃至性障深重的人甚至会兴起毁谤说:“清净就清净,染污就染污,清净当中哪会有染污?”他这样说的意思,很清楚地就是告诉大众:他根本不相信 佛的开示,所以公开反对 佛的说法。然而,经典中在在告诉大众,这样甚深微妙的道理,真的很难让人信解,唯有开悟明心的七住位不退以上的菩萨胜义僧,于亲证及观察体会之后,才能绝对相信佛语开示正确无误。也因为这样的缘故,才会有 佛陀与胜鬘夫人详细为大众开示,这个真心自性清净而有染污的道理,但是凡夫众生还是很难真的信受。胜鬘夫人说:
“世尊!如来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自性清净藏;此性清净如来藏,而客尘烦恼、上烦恼所染,不思议如来境界。何以故?刹那善心非烦恼所染,刹那不善心亦非烦恼所染;烦恼不触心,心不触烦恼;云何不触法而能得染心?世尊!然有烦恼,有烦恼染心;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者,难可了知,唯佛世尊实眼实智,为法根本,为通达法,为正法依,如实知见。”
胜鬘夫人说是难解之法问于佛时,佛即随喜:“如是!如是!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乃能听受,诸余声闻唯信佛语。”15
注15《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大正藏》册12,页222,中22-下7。
胜鬘夫人向 世尊禀白:“世尊!如来藏就是一切诸能差别之藏、法身之藏、出世间法之上上藏、自性清净之藏。如来藏本身离见闻觉知、本性清净,可是却含藏了烦恼障所摄的客尘烦恼种子,以及所知障所摄过恒河沙数的上烦恼种子随眠,是为不思议的如来境界。为什么这么说呢?刹那的善心、刹那的不善心,都无法染污如来藏心体,所以真心不触烦恼,烦恼也不触真心。为什么如来藏不触六尘而会有染污的种子?世尊!虽然众生有烦恼以及有七转识染污心,但这个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真的很难以了知,唯有世尊有真实佛眼、真实智慧、为诸法的根本、于诸法通达、为正法之所依,只有佛能够如实知见。”当胜鬘夫人向 佛请法禀白完毕后,世尊随喜赞叹说:“就是这样啊!就是这样啊!自性清净心含藏七转识染污的种子,真的很难让人相信及了知。有二种法很难让人了知,那就是自性清净心行相这么微细,很难让众生亲证而了知祂的存在;这个自性清净心竟然会含藏染污烦恼,也很难让人相信及了知。这二种法,只有胜鬘夫人以及至少是明心的菩萨摩诃萨才能了知的境界,其余的凡夫菩萨及声闻人,只能相信及接受佛语开示。”〔案:学人若欲了知此中详细义理,敬请恭阅 平实导师所著之《胜鬘经讲记》。〕从 佛的开示可以证明:这个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上分别的自性清净心,含藏了七转识相应的烦恼染污种子,这个事实真的很难让众生相信及了知,只有胜鬘夫人以及至少是已经明心不退的菩萨摩诃萨才能了知,凡夫以及声闻人仅能接受佛语开示,相信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对于寡闻少慧的异生凡夫而言,听到这样的说法,乃是闻所未闻法,当然无法相信及了知;甚至性障重者,还会毁谤胜鬘夫人乃至毁谤 佛陀说错了。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一者、能够相信自性清净心却含藏了七转识相应的烦恼染污种子的人,乃至能够亲证这个自性清净心,能现前观察祂含藏了七转识相应的烦恼染污种子的人,是为菩萨摩诃萨所行境界,而不是二乘人所能了知及亲证的境界。这样的菩萨摩诃萨当然不会是新学菩萨,一定是久学菩萨,学佛时程绝对不是仅有一劫、二劫而已,乃是经过多生多劫供养无量诸佛,不断地护持正法及摧邪显正,不断地修集福德与智慧才能成就的,这有经典可以证明如下: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16
注16《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1,《大正藏》册8,页749,上26-中5。
须菩提向 佛禀白:“世尊!是否有众生听闻到这样的言说章句开示,便能生起真实的信心呢?”佛告须菩提:“你不要这么说!如来入灭以后,到了末法最后五百年时,还有人能持戒修福者,于此所说一句一偈能够生起具足的信心,相信佛的开示真实不虚,应当知道这个人过去无量劫来,不仅仅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经是在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所以才能听闻这样胜妙的法,乃至只是能够生起一念的清净信的人,须菩提!像这样的众生得无量无边福德,如来全部都知道,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众生已经没有了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从 佛的开示可知:只要是能对《金刚经》里面所说一句一偈能够生起信心的人,都是已经在无量佛所种诸善根了,更何况是能够亲证真心如来藏的人,当然更是在无量百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才能成就。所以说,能够信受佛语开示以及能够明心的人,都是久学菩萨而不是新学菩萨,学佛时程不是仅有短短的一劫、二劫而已,而是经过多生多劫供养无量诸佛,以及护持正法、摧邪显正,很努力修集福德与智慧才能成就的,所以对 佛的开示“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能够相信不疑。反之,学佛时程很短的新学菩萨,乃至学佛时程仅有一劫、二劫而已,而不是多生多劫的久学菩萨,当然难以相信佛语开示这个“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乃至有愚痴者还会毁谤说:“这不是佛说,是外道说!”从这里就可以判断新学菩萨与久学菩萨差异之所在,那就是对佛语开示“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的事实能不能信受。如果能够信受,未来才有机会实证这个“自性清净而有染污”的心;如果是无法信受者,则犹待这位新学菩萨多生多劫熏习佛法正知见及累积福德后,未来才能信受佛语开示,乃至可以实证“自性清净而有染污”的心。
二者、相信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是胜鬘夫人以及至少是已经明心不退的菩萨们才能了知的境界,凡夫及声闻仅能信受佛语开示,知道如来藏自性清净而有染污,可是祂在哪里?不知道!佛陀开示背后的意思,就是指异生凡夫不会相信“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的事实,因为这不是他们所能闻思修证的境界。所以在佛门中,有一些出家、在家四众根本不相信这个“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的事实,认为那不是佛说,所以才会提出一些非常荒谬的说法出现,譬如:“清净就清净,染污就染污,哪有清净当中还有染污存在”、“大乘非佛说”等等错误说法。因此缘故,笔者秉著佛语开示来论定下列三种人一定为异生凡夫所摄:第一种、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的这个事实,乃是众生闻所未闻法,寡闻少慧的凡夫众生不会相信,认为那不是佛说、谤为自性外道见。第二种、喇嘛教自续派中观的行者及佛门的常见外道,将有漏有为的意识心用来取代自性清净心,想要将染污的意识心修行清净变成真心。第三种、喇嘛教应成派中观的行者,否认七、八二识的存在,坚持一心只有六识,妄认意识心是一切染净法的根本,认意识心为常住法,因而堕入常见、断见二外道见中。这三种人,你都可以铁口直断:那一定是凡夫异生所摄,绝不是菩萨,甚至连二乘人都不是。因为,菩萨及二乘人绝不会提出如此荒谬的主张,只有愚痴无智的异生凡夫不畏惧因果的可怖,逞一时之快为反对而反对,乃至主张这无上甚深微妙法义不是佛说,为自己造下难以承受的极不可爱异熟果报。
(待续)
复次慈氏!一切世间性平等即清净性平等,清净性平等即一切有情平等,一切有情平等即一切法平等。得此一切法平等,是则名为住真三昧。复次慈氏!若知自心平等,即知一切有情心平等,是则名为住真三昧。1
注1《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9〈静虑波罗蜜多品 第9〉,《大正藏》册8,页906,上20-25。
佛开示:慈氏菩萨摩诃萨!一切世间性平等,不论是五阴世间性,或者是器世间性,都摄归于自心(如来藏)的清净性,所以一切世间性平等就是清净性平等。既然自心清净性平等,别别有情自心也是同样的清净性,故说清净性平等就是一切有情平等。既然自他有情清净性都平等平等,从各自有情清净心所出生的一切法,当然是平等无二,所以一切有情平等就是一切法平等。得此一切法平等,名为住于真三昧中。又 慈氏菩萨摩诃萨!如果能够知道自心如来平等,就是知道一切有情自心如来与自己的自心如来一样平等无二,是为住于真三昧中。佛已经很清楚告知:不论五阴世间、器世间,或者一切有情、一切法都要依于真心,如实了知这个真实的道理而心得决定,真三昧才能成就,所以当有情找到自己的自心如来时,发现祂很分明地显现一切法,这样的现观正是菩萨的现量境故。同样的道理,菩萨以此来观待别别有情的真心与自己的真心一样平等,一样地分明显现一切法,与自己没有差别,是为菩萨的比量境故。所以当菩萨一念慧相应,找到自心如来时,可以看见自己的自心如来分明显现,也可以看见自己的自心如来分明显现一切法,以此来观待别别有情自心如来及其所生一切法,也如同自己一样,都分明显现,没有不显现的,这也是菩萨亲证自心如来后所发起的智慧——下品妙观察智及下品平等性智,这不是二乘愚人,乃至等而下之的凡夫异生所能亲证及了知的境界。
又菩萨现前观察自他有情真心,与禅宗证悟祖师所说的完全一样没有差别:头角混泥尘,分明露此身;绿杨芳草岸,何处不称尊。2也就是说,当菩萨证悟明心的时候,可以看见自己的真心从本以来分明显现祂的真如性,也可以观察别别有情真心的真如性同样的分明显现;所以当他看见一头水牛走过来的时候,尽管它的头上沾满了泥土,它的角上布满了灰尘,可是它的真心如来藏法身还是分明地显现出来,没有不显现的;不论它是在杨柳树下,乃至在河岸边的芬芳草地上,它的法身如来藏还是分明显现,与每一位有情一样都是唯我独尊,有哪里不称法身如来藏为尊呢?所以说,菩萨明心证真,以慧眼看见无形无相的如来藏分明显现,这样才是真实见 3。菩萨亲见自己真心的清净性能够安忍,所以就有了法智忍,因而发起了下品的妙观察智,也就是法智,是为菩萨自己现量观察所发起的智慧境界;菩萨以此现量境为基础,再来观察别别有情的真心,也是自性清净而能够安忍,因此就有了类智忍,而发起了下品平等性智,也就是类智,是为菩萨比量观察所发起的智慧境界。能作如是观,名为般若正观,是为证悟者;不能作如是观,名为邪观,不名证悟,是为未悟及错悟者。
注2《人天眼目》卷3,《大正藏》册48,页318,下15-16。
注3“若能观心及菩提,即是无上真实见,若有如是真实见,获得菩提不为难。若能知见无文字,一切诸法无生灭,若作如是观见者,是即名为大智慧。”《大方等大集经》卷12,《大正藏》册13,页76,中4-7。
菩萨如是现观后,一切所见都是如来藏的清净光明相,所以当证悟的菩萨看见一只蟑螂跑过来时,看见的是这只蟑螂的如来藏所显现的本来性;当菩萨看见一只蚂蚁走过来时,看见的是这只蚂蚁的如来藏所显现的自性性;当菩萨看见一只蜈蚣爬过来时,看见的是这只蜈蚣的如来藏所显现的清净性;乃至看见粪坑里的蛆,也是看见蛆的如来藏所显现的涅槃性。也就是说,菩萨看见一切众生时,双照自他有情的五阴身及如来藏,不仅看见众生的五阴身,而且也看见众生如来藏的清净光明相分明地显现,没有不显现的。因此缘故,菩萨了知一切有情的如来藏与自己一样都是清净的,所以转依如来藏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之光明面,不再以不净的五阴身、染污的七转识等等之黑暗面为依归,依此来进修菩萨悟后所应进修的别相智、道种智,乃至圆满一切种智。
从上面种种分析可知,禅宗祖师所证的心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如来藏、阿赖耶识,也是一切有情的真如心。所以证悟菩萨可以现前观察别别有情真心的清净性,分明显现与己无异,所以菩萨转依如来藏的清净体性而修清净梵行及佛菩提道的种种智慧,以此来成就佛道。因此缘故,在佛门中,如果有人主张:“禅宗祖师所悟的心不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如来藏、阿赖耶识,而是意识,祂包括了意识细心、极细心在内”、“如来藏是清净的,阿赖耶识是染污的”、“如来藏不是阿赖耶识”等等说法,这样的人,一定是凡夫,不是菩萨!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相信经中 佛的开示,以及不相信禅宗证悟祖师所证悟的心,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如来藏、阿赖耶识;也不知道菩萨明心以后,所见一切都是如来藏分明显现的清净自性。由于不乐见、不喜见宣说禅宗祖师所证的心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不喜听闻宣说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的人,坚持自己的邪见不舍,乃至毁谤宣说如来藏、阿赖耶识妙法的真善知识,这样的人,是已成就谤佛法僧三宝的人,已造作未来要承受无量无边不可爱的异熟果报业因了。〔案:原定于下一节(第三章第四节)所要探讨之“觉囊派的他空见就是如来藏见”的部分,因为翻译阐述他空见的《山法了义海论》中文版的工作尚在进行中,中文翻译尚未完成故,本节将待翻译内容完成后再作探讨及说明;因此,本期连载内容接下来就先进入本章第五节之内容。〕
第五节 涅槃的内涵(一):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分别、含藏七转识染污种子
从第五节开始,一直到第十一节,分别讨论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真如心、涅槃本际……)有哪些内涵,以此来为学人建立正知见,才不会被邪师误导而在佛菩提道上多走了许多冤枉路。本节先就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本体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分别,以及此心体所含藏七转识染污的种子来说明。
第一点、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分别。一般的学佛人所认知的心是有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觉、能知、能作主的种种体性,都不离见闻嗅尝觉知等六尘境界,都是可以在现象界体验到的。可是,所认知的这个能见闻觉知的心却不是 世尊所说的涅槃心,反而堕在颠倒中,为什么?一者、众生非常宝爱自己的见闻觉知心,不愿舍弃、不愿让祂消失,导致众生不断地在三界六道轮回生死。
二者、很多学佛人明明知道五阴十八界是虚妄的,嘴上也是这么说,可是私底下却是将五阴十八界局部或者全部体性抓得紧紧地,不肯舍离。因为这样的缘故,众生的所知所见当然与 世尊的开示颠倒,例如 佛在《罗云忍辱经》中的开示如下:
佛之明法,与俗相背,俗之所珍,道之所贱,清浊异流,明愚异趣,忠侫相讐,邪常嫉正。4
注4《罗云忍辱经》,《大正藏》册14,页769,下22-23。
佛开示:诸佛所说能够消除众生无明的甚深微妙法,与世间人所爱乐者相背离,世间人所珍惜宝爱的,却是佛法中所轻贱的。清流与浊水无法同在一起,明达之人与愚痴无明者的趣向往往是不同的,忠贞的人与奸佞的人无法一起共事,心邪不正的人经常忌妒正直的人。佛已经很清楚地告诉大众:世间人所宝爱的,在佛法中往往是被轻贱的。由于众生非常宝爱及执著见闻觉知的六识心,常把见闻觉知心的局部或者全部,认定是不生不灭的法、是真实法,不肯舍离。然而事实上,见闻觉知心乃是藉缘而生的生灭法,是被生的法,不是真实法;而这个唯一的真实法,也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第八识如来藏,却是常为世间人所轻贱。为什么会被世间人所轻贱?最主要的原因是众生不能没有见闻觉知心,一旦没有了见闻觉知心,好像要了他的命一样;而如来藏却是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上分别,因为这样的缘故,众生总是认假为真、认贼为父,导致不断地在三界六道当中轮回生死。
接下来探讨真心的体性是什么?例如在《大方等大集经》卷11 中开示,真心本身是离觉观、离见闻觉知。过三恶道菩萨回答 世尊的询问,说:【一切诸法无作、无变、无觉、无观,无觉观者名为心性。若见众生心性本净,名如法住。】5 一切诸法没有作为、没有变异、没有觉、没有观,没有觉观的体性就是真心的体性。如果能够如实亲证而看见一切众生心性本来清净,名为如法安住。从过三恶道菩萨的回答可知:没有觉观的心,才是 佛所说的真实心,祂本身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分别;凡是有觉有观的都是妄心,因为于六尘中觉观那是妄心的体性,不是真心的体性。譬如众生非常宝爱的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觉、能知,乃至能作主的体性,都不愿意舍离;这些体性,是妄心七转识的体性,有见闻觉知性、能在六尘中广作分别,都不离世间法,不是本来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的真心。
注5《大方等大集经》卷11,《大正藏》册13,页71,上18-20。
不仅《大方等大集经》中如是开示,《深密解脱经、入楞伽经》等也如是开示,譬如《深密解脱经》卷1 开示如下:昙无竭!有人长夜信贪欲乐,乐著贪欲,为贪欲火烧内心身,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离诸一切色声香味触无贪欲乐。昙无竭!有人长夜信分别乐,乐于分别,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内身寂静无分别乐。昙无竭!有人长夜乐见闻觉知乐,信乐而行,彼人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内身寂灭、离见闻觉知乐……昙无竭!如是觉观之人,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离诸觉观第一义相。尔时世尊而说偈言:“我说身证法,第一离言境,离觉观诤相,无言第一义。”6
注6《深密解脱经》卷1〈圣者昙无竭菩萨问品 第3〉,《大正藏》册16,页667,上15-29。
翻译如下:
昙无竭菩萨!无始劫以来,有人在漫漫无明长夜中信受贪著种种欲乐,为贪欲之火烧自内心及内身,可是他不知道、不能觉察、不能衡量、不相信自身内有一个离六尘种种贪著的真实心存在。昙无竭菩萨!有人在漫漫无明长夜中,信受乐于执著有见闻觉知的境界法,喜欢在六尘种种境界上作分别,可是他不知道、不能觉察、不能衡量、不相信自身内有一个寂静、不在六尘分别的真实心存在。昙无竭菩萨!有人在漫漫无明长夜中,喜欢在见闻觉知的六尘境界中打滚,而不肯舍弃,可是他不知道、不能觉察、不能衡量、不相信自身内有一个寂静、离六尘见闻觉知的真实心存在……昙无竭菩萨!像这样堕在现象界种种觉观的人,不知道、不能觉察、不能衡量、不相信自身内有一个离六尘种种觉观的第一义谛真实心法相。于是 佛重颂一首偈:“我释迦牟尼佛亲身所证的法,祂是绝对待的,是离种种语言文字的境界相,没有任何一法能够超过祂。祂离能观与所观之相对境界相,所以没有任何诤论存在。祂是没有语言文字等等境界相的,这样才是真实的第一义谛。”从 世尊的开示可知:由于众生不了知有一个离见闻觉知、离觉观,不在六尘分别的真实心存在,所以在无明的漫漫长夜当中,不断地在六尘境上作种种分别以及执著,因此不断地轮回生死而无法出离。然而,这个真实心本身离见闻觉知、离觉观,不在六尘分别,也正是禅宗祖师所说真心本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7,亦是指世间人所说的种种言语之法道到真心这里都不能存在,现象界所显现的种种七转识心行到真心这里也就灭了。菩萨如果亲证这个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真心,正如过三恶道菩萨的开示,名为如法安住的菩萨。
注7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大正藏》册48,页380,中14。
又譬如《入楞伽经》卷4 也开示,真心离见闻觉知:大慧!此名何等法?大慧!此名真如法,离分别法故。大慧!为此义故,我重宣说真如法体离分别法,彼真如中无彼虚妄分别法故。8
注8 《入楞伽经》卷4〈集一切佛法品 第3〉,《大正藏》册16,页535,中2-5。
经中已明白开示:众生的真如心本身离种种分别、离见闻觉知,真如心的实际理地没有种种虚妄的分别,可以证明真如心本身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上作分别。又譬如《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卷5 也如是开示真心离见闻觉知:
尔时世尊赞妙吉祥童真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妙吉祥!如是!如是!妙吉祥!勿于诸佛起色相见,勿于诸法谓其无相,勿谓诸佛独居法界,亦勿谓佛处大众中。当知诸佛无见、无闻、无所供养、无供养者。
诸佛如来无有少法若一性、若多性而可施作,亦勿谓佛得菩提果,亦勿谓佛有法可现,无见、无闻、无念、无知。佛亦无言,已说、现说、当说诸法,亦非诸佛现成正觉,亦无有法能成正觉,亦非诸佛断染证净。设有所作,离见闻觉知。何以故?妙吉祥当知:‘一切法本来清净故。’”9
注9《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卷5,《大正藏》册12,页263,中20-下1。
佛陀的这段开示,是依第八识真心的实际理地来说,由于真心实际理地无有一法可得,所以无见、无闻、无念、无知,也没有佛成正等正觉等等。最后,佛再为大众归纳一个重点:
凡有所作,都是离见闻觉知、都不在六尘分别,这样的体性,就是真心清净的体性,所以一切法从本以来都是清净的。又譬如《维摩诘所说经》卷1 也开示,真心不分别六尘:【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10 经中开示:不会六尘是真心的体性。为什么?因为真心不论是外六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内六入(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都不分别,都是离见闻觉知;会分别六入的是妄心七转识,不是诸入不会的真心。
注10 《维摩诘所说经》卷1〈菩萨品 第4〉,《大正藏》册14,页542,下2。
又譬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 也开示真心不分别六尘:
法身本性如虚空,远离六尘无所染,法身无形离诸相,能相所相悉皆空。如是诸佛妙法身,戏论言辞相寂灭,远离一切诸分别,心行处灭体皆如。11
注11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报恩品 第2〉,《大正藏》册3,页305,中2-5。
经中开示:真心(也就是法身)离六尘、无所染著,无形无相、离能所相,远离一切诸相分别,种种语言道与种种心行到这里就断了,本身离种种戏论,所以真心亦称为如,于六尘如如不动故,也是《杂阿含经》卷16 所说的如如 12。
注12“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持我所说四圣谛不?’时有比丘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为佛作礼,合掌白佛:‘唯然,世尊所说四圣谛,我悉受持。’佛告比丘:‘汝云何持我所说四圣谛?’比丘白佛言:‘世尊说苦圣谛,我悉受持,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圣所谛,是名苦圣谛。世尊说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圣所谛,是为世尊说四圣谛,我悉受持。’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真实持我所说四圣谛,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名比丘真实持我四圣谛。’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杂阿含经》卷16,《大正藏》册2,页110,中27-下12。
又譬如《金刚三昧经》开示,真心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的体性,就是真心的清净性:
心王菩萨言:“尊者!我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提性中无得无失、无觉无知、无分别相,无分别中即清净性。性无间杂,无有言说,非有非无,非知非不知。”13
注13《金刚三昧经》卷1〈无生行品 第3〉,《大正藏》册9,页367,下25-28。
经中开示:真心体性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分别。因为不分别六尘,真心才能从本以来一直都是清净的体性;所以真心本体不论在何种境界,譬如或贪、或瞋、或喜、或悲等等,都是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清净而没有任何的染污,所以亲证此无所得法而开悟明心的人,才能成为《心经》所说的观自在菩萨。如果亲证的是有所得的这个意识心,譬如喇嘛主张:“阿赖耶识的‘明’或‘光’的面向,从个别众生的角度而言,即是本觉——清净的觉知。”14 那是有见闻觉知的有所得境界,不是 佛所说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的无所得真如境界。
注14 丹津.旺贾仁波切著,林如茵译,《西藏睡梦瑜伽》,橡实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2012/4 初版1 刷,页234。
接下来先将这一节所说的作个结论:第一点、真心本身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这样的体性就是真心清净的体性,不论佛出世或不出世,法尔如是,从来没有变异过。
第二点、真心体性虽然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本性清净,可是这个心体内却含藏了七转识相应的烦恼染污种子。为什么真如心体内会含藏了七转识相应的烦恼染污种子?这是因为真心所生的七转识,在真心所生的种种境界里,去作种种不如理作意的分别以及执著,导致七转识的种子与种种烦恼相应而有了染污;由于真心(阿赖耶识)有能藏、所藏、执藏的体性,所以七转识相应染污的种子都含藏在真如心体内,未来随因缘成熟而现行,因而受种种可爱或不可爱的异熟果报。这样的道理,是很多人无法想象,也无法理解的,只有明心的菩萨能从现量境来观察,并确实了知此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佛法知见以及福德浅薄的人,因为无法亲证及思议的缘故,对 佛的开示就会抱持怀疑的态度,乃至性障深重的人甚至会兴起毁谤说:“清净就清净,染污就染污,清净当中哪会有染污?”他这样说的意思,很清楚地就是告诉大众:他根本不相信 佛的开示,所以公开反对 佛的说法。然而,经典中在在告诉大众,这样甚深微妙的道理,真的很难让人信解,唯有开悟明心的七住位不退以上的菩萨胜义僧,于亲证及观察体会之后,才能绝对相信佛语开示正确无误。也因为这样的缘故,才会有 佛陀与胜鬘夫人详细为大众开示,这个真心自性清净而有染污的道理,但是凡夫众生还是很难真的信受。胜鬘夫人说:
“世尊!如来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自性清净藏;此性清净如来藏,而客尘烦恼、上烦恼所染,不思议如来境界。何以故?刹那善心非烦恼所染,刹那不善心亦非烦恼所染;烦恼不触心,心不触烦恼;云何不触法而能得染心?世尊!然有烦恼,有烦恼染心;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者,难可了知,唯佛世尊实眼实智,为法根本,为通达法,为正法依,如实知见。”
胜鬘夫人说是难解之法问于佛时,佛即随喜:“如是!如是!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乃能听受,诸余声闻唯信佛语。”15
注15《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大正藏》册12,页222,中22-下7。
胜鬘夫人向 世尊禀白:“世尊!如来藏就是一切诸能差别之藏、法身之藏、出世间法之上上藏、自性清净之藏。如来藏本身离见闻觉知、本性清净,可是却含藏了烦恼障所摄的客尘烦恼种子,以及所知障所摄过恒河沙数的上烦恼种子随眠,是为不思议的如来境界。为什么这么说呢?刹那的善心、刹那的不善心,都无法染污如来藏心体,所以真心不触烦恼,烦恼也不触真心。为什么如来藏不触六尘而会有染污的种子?世尊!虽然众生有烦恼以及有七转识染污心,但这个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真的很难以了知,唯有世尊有真实佛眼、真实智慧、为诸法的根本、于诸法通达、为正法之所依,只有佛能够如实知见。”当胜鬘夫人向 佛请法禀白完毕后,世尊随喜赞叹说:“就是这样啊!就是这样啊!自性清净心含藏七转识染污的种子,真的很难让人相信及了知。有二种法很难让人了知,那就是自性清净心行相这么微细,很难让众生亲证而了知祂的存在;这个自性清净心竟然会含藏染污烦恼,也很难让人相信及了知。这二种法,只有胜鬘夫人以及至少是明心的菩萨摩诃萨才能了知的境界,其余的凡夫菩萨及声闻人,只能相信及接受佛语开示。”〔案:学人若欲了知此中详细义理,敬请恭阅 平实导师所著之《胜鬘经讲记》。〕从 佛的开示可以证明:这个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上分别的自性清净心,含藏了七转识相应的烦恼染污种子,这个事实真的很难让众生相信及了知,只有胜鬘夫人以及至少是已经明心不退的菩萨摩诃萨才能了知,凡夫以及声闻人仅能接受佛语开示,相信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对于寡闻少慧的异生凡夫而言,听到这样的说法,乃是闻所未闻法,当然无法相信及了知;甚至性障重者,还会毁谤胜鬘夫人乃至毁谤 佛陀说错了。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一者、能够相信自性清净心却含藏了七转识相应的烦恼染污种子的人,乃至能够亲证这个自性清净心,能现前观察祂含藏了七转识相应的烦恼染污种子的人,是为菩萨摩诃萨所行境界,而不是二乘人所能了知及亲证的境界。这样的菩萨摩诃萨当然不会是新学菩萨,一定是久学菩萨,学佛时程绝对不是仅有一劫、二劫而已,乃是经过多生多劫供养无量诸佛,不断地护持正法及摧邪显正,不断地修集福德与智慧才能成就的,这有经典可以证明如下: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16
注16《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1,《大正藏》册8,页749,上26-中5。
须菩提向 佛禀白:“世尊!是否有众生听闻到这样的言说章句开示,便能生起真实的信心呢?”佛告须菩提:“你不要这么说!如来入灭以后,到了末法最后五百年时,还有人能持戒修福者,于此所说一句一偈能够生起具足的信心,相信佛的开示真实不虚,应当知道这个人过去无量劫来,不仅仅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经是在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所以才能听闻这样胜妙的法,乃至只是能够生起一念的清净信的人,须菩提!像这样的众生得无量无边福德,如来全部都知道,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众生已经没有了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从 佛的开示可知:只要是能对《金刚经》里面所说一句一偈能够生起信心的人,都是已经在无量佛所种诸善根了,更何况是能够亲证真心如来藏的人,当然更是在无量百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才能成就。所以说,能够信受佛语开示以及能够明心的人,都是久学菩萨而不是新学菩萨,学佛时程不是仅有短短的一劫、二劫而已,而是经过多生多劫供养无量诸佛,以及护持正法、摧邪显正,很努力修集福德与智慧才能成就的,所以对 佛的开示“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能够相信不疑。反之,学佛时程很短的新学菩萨,乃至学佛时程仅有一劫、二劫而已,而不是多生多劫的久学菩萨,当然难以相信佛语开示这个“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乃至有愚痴者还会毁谤说:“这不是佛说,是外道说!”从这里就可以判断新学菩萨与久学菩萨差异之所在,那就是对佛语开示“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的事实能不能信受。如果能够信受,未来才有机会实证这个“自性清净而有染污”的心;如果是无法信受者,则犹待这位新学菩萨多生多劫熏习佛法正知见及累积福德后,未来才能信受佛语开示,乃至可以实证“自性清净而有染污”的心。
二者、相信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是胜鬘夫人以及至少是已经明心不退的菩萨们才能了知的境界,凡夫及声闻仅能信受佛语开示,知道如来藏自性清净而有染污,可是祂在哪里?不知道!佛陀开示背后的意思,就是指异生凡夫不会相信“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的事实,因为这不是他们所能闻思修证的境界。所以在佛门中,有一些出家、在家四众根本不相信这个“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的事实,认为那不是佛说,所以才会提出一些非常荒谬的说法出现,譬如:“清净就清净,染污就染污,哪有清净当中还有染污存在”、“大乘非佛说”等等错误说法。因此缘故,笔者秉著佛语开示来论定下列三种人一定为异生凡夫所摄:第一种、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的这个事实,乃是众生闻所未闻法,寡闻少慧的凡夫众生不会相信,认为那不是佛说、谤为自性外道见。第二种、喇嘛教自续派中观的行者及佛门的常见外道,将有漏有为的意识心用来取代自性清净心,想要将染污的意识心修行清净变成真心。第三种、喇嘛教应成派中观的行者,否认七、八二识的存在,坚持一心只有六识,妄认意识心是一切染净法的根本,认意识心为常住法,因而堕入常见、断见二外道见中。这三种人,你都可以铁口直断:那一定是凡夫异生所摄,绝不是菩萨,甚至连二乘人都不是。因为,菩萨及二乘人绝不会提出如此荒谬的主张,只有愚痴无智的异生凡夫不畏惧因果的可怖,逞一时之快为反对而反对,乃至主张这无上甚深微妙法义不是佛说,为自己造下难以承受的极不可爱异熟果报。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