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有眼(连载21)----郭正益老师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7-09  浏览次数:1467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的解析——密宗喇嘛教的依持典籍与佛教实际之背离
  骄慢轻贱与贬抑在家菩萨行者而视其为白衣凡夫——佛门中之最重罪胜过五无间罪无量数倍
  即使也有自称自己是大乘菩萨种性的佛门四众,却不知道菩萨本有在家与出家两种相貌,何可以“居士”二字来暗贬在家菩萨?然而,许多虚受菩萨戒的现今出家僧尼却不知此理,如是种种之轻慢,皆是违犯法戒之极重戒,胜过违犯诸戒。
  如来直说:“如是憍慢轻慢其他的菩萨,其所犯下的罪过比起四重戒以及触犯五无间罪更超过无量数倍,所以菩萨应该善觉知如是我所记说一切虚妄名号等微细魔事,不应堕入此魔事而心生自满,以十方世界菩萨同见同行,不应该憍慢轻慢其他的菩萨。”1
  注1《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63〈梦行品 第19〉:“如是憍慢轻余菩萨,罪过四重及五无间无量倍数,是故菩萨应善觉知如是记说虚名号等微细魔事,不应憍慢轻余菩萨。”(《大正藏》册7,页909,下1-4。)又《大宝积经》卷112:“菩萨有四法能过魔事,何谓为四?常不舍离菩提之心、于诸众生心无恚碍、觉诸知见、心不轻贱一切众生。迦叶!是为菩萨四法能过魔事。”(《大正藏》册11,页632,下16-19。)
  所以,能不轻慢轻贱一切众生对于菩萨来说,是为重要之法而能过魔事;众生尚且如此,何况是出家在家的菩萨呢!此四处有“发菩提心”、“不瞋恚”、“根本知见”、“不轻慢”,其中,“发菩提心”固不待言,而菩萨应断除的“贪瞋痴慢疑”来相对此处其他三事,以“断瞋”即此“不瞋恚”,“断疑”即此“根本知见”,“断慢”即是“不轻慢”,是以容易断者为尚,菩萨应知行止。
  于十方世界之同见同行大乘在家出家菩萨之一人而起轻慢心——如是身蹈最重的法毘奈耶
  大乘法中的胜义菩萨僧,有以在家相示现者,有以出家相示现者;有离家住于寺院中者,有依亲而住于俗家者,但已经能出三界家,证得无生法忍果,经中说如是之人名为“超凡夫地,入菩萨位,生如来家,住佛种性”;是以实证菩提果而定义其大乘胜义僧之果位,不以出家身相而定其是否为胜义僧之名位。这些胜义菩萨僧,不论身为在家、出家,都是能出三界之圣者;所以,一切能生起骄慢心来轻慢其他胜义菩萨者,都是违背佛语的可怜悯者。如是者都是犯下比起杀父、杀母、出佛身血、杀阿罗汉、破和合僧这五无间罪更重上无量数倍的恶行。这样轻慢者不论是因为魔王的称赞而志得意满,还是像此世界就直接以身著僧衣来轻慢在家相之证悟菩萨者,如是愚痴人都是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口中的“可怜悯者”,因为轻慢菩萨的过失恶罪难尽,是五无间重罪的无量倍啊!
  佛说菩萨行者于此五浊世间时,目睹如是之悲惨境界,应当依佛所说:“如佛眼所观察的十方世界如恒河沙等国土中诸菩萨摩诃萨的作为来摄受众生,以布施、爱语、利益、同事来摄受。布施行以财施、法施来摄取众生;若是菩萨摩诃萨于此世界,应当以世间众生所喜乐之物品来施予众生,跟众生说:‘你们如果有需要者,欢迎来取用,就象是自己的物品一样,不要迟疑。’”
  “布施大众之后,便教导三归依,令此大众得受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或继续再行教导‘受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或教导大众能‘受一日戒’,于一天之中来学戒;或教导‘禅定’,从初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定’;或教导如何发起‘慈悲喜舍’之心,或教导‘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或教导‘不净观’,或教导‘安那般那’观,或相、或触;或教导‘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或‘空三昧无相无作三昧’,‘八背舍’、‘九次第定’,或‘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或是教导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或是教导辟支佛道,或是教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于三乘菩提法来作教导。”
  “菩萨如是以二种法施来摄受众生,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何等名为‘世间法施’?敷演显示教授世间法,所谓‘不净观’、‘安那般那念’、‘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如是等世间法,及诸余共凡夫之所行法,是名世间法施。是菩萨以如是的世间法来布施给这些大众,以种种的因缘来行方便教化,令之远离此世间法。能够远离世间法之后,便能以殊胜之方便力来教导,令大众得到圣无漏法,如‘三十七助道法’、‘三解脱门’,最后便能得证圣无漏法果,成就三乘菩提果: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2
  注2《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4〈四摄品 第78〉:【“复次,须菩提!我以佛眼观十方世界如恒河沙等国土中诸菩萨摩诃萨,以四事摄取众生。何等四?布施、爱语、利益、同事。云何菩萨以布施摄取众生?须菩提!菩萨以二种施摄取众生:财施、法施。何等财施摄取众生?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金银琉璃、颇梨真珠、珂贝珊瑚等诸宝物,或以饮食衣服、卧具房舍、灯烛华香璎珞,若男若女、若牛羊象马车乘,若以己身给施众生。语众生言:‘汝等若有所须,各来取之。如取己物,莫得疑难。’是菩萨施已,教三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或教受五戒,或教一日戒,或教初禅,乃至教非有想非无想定;或教慈悲喜舍,或教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或教不净观,或教安那般那观或相或触;或教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空三昧无相无作三昧,八背舍、九次第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或教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或教辟支佛道,或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教众生财施已,复教令得无上安隐涅槃。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希有难及法。须菩提!菩萨云何以法施摄取众生?须菩提!法施有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何等为世间法施?敷演显示世间法,所谓不净观、安那般那念、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如是等世间法,及诸余共凡夫所行法,是名世间法施。是菩萨如是世间法施已,种种因缘教化,令远离世间法。远离世间法已,以方便力令得圣无漏法及圣无漏法果。何等是圣无漏法?何等是圣无漏法果?圣无漏法者,三十七助道法、三解脱门。圣无漏法果者,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正藏》册8,页394,上8-中14。)
  当知今天佛门四众的根器,大多难以承受此世间法施,以根性暗钝而坠入情执中的缘故,更遑论可以成为亲近修学三乘菩提法的根器;所以如佛所说,这些人若是不以方便力,则不能信受远离世间法之教导,何况能成就任何一种菩提根性?
  佛陀教导我们在大众之善根极度不足时,应为之开示法界真实之“三归五戒”,予以正说。又以世间人大多不愿接受戒之束缚,则应该开示“一日戒”之八关斋戒,令大众喜悦这广大功德而生起欢喜心,得以种下未来世修证佛法的善根。若有人多生以来总是慕求世间三昧,于五通处不能忘舍,于“禅定”之学而独有所锺;菩萨当为之演说而令其生起“三归”、“五戒”与“一日戒”之正信,次而随顺其所欲法而教导“禅定”之法,如是随顺摄受,次应教导发起“四无量心”,令其于“慈悲喜舍”心相应。
  是以如 佛所说,从“六念”、“不净观”、“六妙门”一行而来,另者从“禅定”、“四无量心”一行而来,最后皆能远离世间法之虚妄性,如是依照其根器说三乘菩提之正法施。最后导引大众于“三十七道品”、“三解脱门”安住,依照其根性而说其相应之菩提正理,学人便能因根器相应而内心渴求,进而发起猛利精进,能得三乘菩提果。
  然而,此间正法菩萨的修证观行慧根,并非皆能观察众生之根器者,又以修行非皆能得力,便于菩萨摩诃萨之方便教导法门不得方便而入;于观察众生根器处之不能相应,如是于法于教化对象上,尽失其方便,便无法安立次第。所以,正法菩萨应当按照 如来所教导而如是学,以菩萨过去多劫中,非无修学,但今生因为胎昧而难以现前。
  再以此间娑婆世界的许多佛门四众之根器,纵然侥幸逃离魔教之掌控,或许是多生善根不昧,于三宝之前不敢放肆,不欲随魔众起舞;饶是善根如此,于实证上依旧无奈何!以三乘菩提法道甚为高妙,仰望之时方知严峻难登,非是一般世间善根的佛法边缘人可得而入;因此若只有循规蹈矩,严持戒律,虽是三归五戒已真实信受之学人,但于“六念”、“不净观”、“六妙门”从无相应,更无择法觉分,何况能真实修学三十七道品?于此菩提分的助道品尚且难以契合,何能期望其发心修学菩提法?何能期望其于菩提正道之修学处有所成绩出现?
  若是乐求于禅定处修学者亦然,以今日已经难可寻觅生死心猛利、精进断除五盖的真正声闻种性之人,也无有真正死心塌地而愿意今生力求解脱欲界法之凡夫种性者;世间出家修道者多是在上虚过时日而耗费信施之辈,陷在无明中以至于身殁,如是难得有三乘菩提修学善根之人。所以,处于今日五浊世界,想要摄受众生时应当如是知晓众生之根
  性品类。
  所以,面对一般此间众生,若是迳以菩萨法道而为其演说大乘菩提,则难有相应之根性者,实不足为怪;以经典所说,菩萨五十二位阶之第七住位证真如妙法,是只能相应于菩萨种性者,实在难以安立此法于凡夫种性之初机者。若勉强算其为初机之名字菩萨,则信不退还是难以成立 3,何况可以满足十信位而发起正受菩萨戒之善根?
  注3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1〈贤圣名字品 第2〉:【佛告敬首菩萨:“佛子!吾今略说名门中一贤名门,所谓初发心住,未上住前有十顺名字菩萨常行十心,所谓: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心、戒心、愿心。佛子!修行是心,若经一劫、二劫、三劫,乃得入初住位中;住是位中,增修百法明门,所谓十信心,心心有十,故修行百法明门,常发无量有行无行大愿,得入习种性中广行一切愿。”】(《大正藏》册24,页1011,下2-9。)这段佛语即是说 如来要解说这四十二贤圣名门中的第一位,即初住位,由于此位发深菩提心,因此 如来特别要以偈诵赞叹,以彰显这入初发心住不可思议,而在偈诵之前,更说还没有入初发心住的菩萨是有十顺名字菩萨,即十信位,所以“信不退”可以其中的“不退心”来看,由于要十心具足增上而方为圆满十信,因此可由此判定“信不退”者未必圆满十信位。其中即使是入初发心住,因为邻近十信位,也是要增广这十心,如经文说“住是位中,增修百法明门”,增修初住位的百法明门,此不同于地上菩萨的百法明门,而是以增广十信心为行门,每一心为十心,如是成为百心,故称初住位的百法明门。“十信”的修持在此经提到次数很多,如《菩萨璎珞本业经》卷1〈贤圣学观品 第3〉:“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大正藏》册24,页1014,中29-下1。)
  如此对照目前佛门许多出家在家四众受完“菩萨戒”之后,不依循正教开示、不寻访大乘正法、不定期布萨、乐慕小乘法、寻求外道典籍,早已经背离菩萨戒,名为戒不清净,已犯菩萨戒故;更以其授戒师本无遵循菩萨戒之正理,各各皆无戒体,如何为人传戒?所以,依此而判定此间佛门四众难得有大乘菩提之因缘善根,以“无有戒体者,不能传戒”是法界之正理。
  是以目前佛门许多大道场虽有每年菩萨戒定期传戒之情事,却皆落入表相而无根本实质;戒律尚且如此,何况可得菩萨正法?这就是末法佛门凋零的困境。
  世间难信之净土妙法——但能听闻阿弥陀佛而能生起一念净信而归依瞻礼,即名为释迦牟尼佛法中之第一弟子
  因此,诸佛因地皆不乐爱到此世间说此难信之佛法 4,以此间佛法能摄受者少,皆因 释迦如来慈广悲重之故,愿来此五浊恶世度人证道。是以菩萨行于此土,于此末法五浊之际,则当思惟,以鲜少善根之学人多,又非近于三乘菩提之根器者,当于少分相应三乘菩提之善根者之外,能为多数广大学人开演净土法门,以顺应 如来之教导,作为接引初机进入三乘菩提之方便。
  注4《央掘魔罗经》卷4:“如一切诸佛悉皆不乐至此世界荷负三千大千世界无量众生,而我独能于此度脱。”(《大正藏》册2,页542,上10-12。)
  以诸佛无有执取故,当说诸佛因地。或是显示佛位,方便示现于庄严净土教化众生,不于此秽土方便示现,因此亦说“一切诸佛悉皆不乐……”,由此之故,诸佛果位尚且如是示现,则必当因位不乐,由因而果,而说“诸佛因地不乐至此”秽土世界来安立众生,此因地当指入地之前。
  以净土法门三根普被,亦能令一切凡夫乃至于贤圣尽得究竟解脱故,是以当令此净土法门无所偏差,无有让密教之婬欲法得入之缝隙,令学人能于三归五戒中知所依循,不为谭崔密教之魔道所,这就是娑婆世界的菩萨在此世间的正理:“愿入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末法世界之中,发起广大慈悲,于十方世界皆难以救度的世界中,发起菩萨行愿,救度一切正心深信的众生,令其不著魔道,远离破坏佛法的恶见,得正确的佛法知见”,令即使如是以三乘菩提而为远因者,也皆能于净土法门之中尽得解脱。
  更以诸学佛人之故往因缘难知,以不可说不可说转的世界时劫久远难知,是以即使是净信极乐世界净土法门者,能一心于 如来处生倚靠想,诚心归依 阿弥陀佛,本师 释迦牟尼佛即说此人:“能够听闻无量寿佛名号,发一念信心,归依瞻礼,当知此人非是小乘根性,如是者于我的法道之中,得名第一弟子!”5
  注5《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3:“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无量寿佛名号,发一念信心,归依瞻礼,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大正藏》册12,页326,上15-17。)
  所以,莫以三根普被而以为极乐世界净土法门是小根器者之生处,但能真诚信受者,必当往生不退而最后成就佛果 6。当知菩萨本愿,常愿与一切众生为不请之友,也愿与一切大众共为同见同行的菩萨道侣,所以,随喜乐见一切有情往生净土!
  经过此二十世纪末由 平实导师开始的数十年的佛教复兴运动后,随著所说各种法义渐次开展而显示深广妙义之本质后,佛门四众终将会开始反省而且真正地改变;举凡受戒之不尽如佛所宣示之正理处也能矫正回来,并开始懂得亲近第一义谛而不再无知地诽谤,佛门四众才会出现真正的大乘佛子。即使没有亲证第一义谛之人,也不再妨碍正法的流布,而懂得虚心向学,在这样变化了自己的感果之业后,许多不可思议的大菩萨们便会如经典之预记而在这样的佛门环境中出现;至此正法稳固,来此世界的菩萨行者以及护持此世界的护法龙天的努力终能见到一线曙光。
  注6《净土往生传》卷3:【照入寺之讲堂,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皆据师子高座,说法之音,历历在耳,文殊左右菩萨万数,普贤亦诸菩萨以相围绕。照于二菩萨前作礼问曰:“末代凡夫,智识浅劣,佛性心地,无由显现,未审修行于何法门,最为其要?惟愿大圣,断我疑网!”文殊曰:“汝所请问,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如念佛!我于过去劫中,因念佛故,得于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禅定,乃至诸佛正遍知海,皆从念佛而生。”照曰:“当云何念?”文殊曰:“此世界西有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说是语时,二大菩萨,舒金色臂,以摩照顶与授记曰:“汝以念佛不思议故,毕竟证无上觉!若善男女,愿疾出离,应当念佛!”】(《大正藏》册51,页121,下20-页122,上6。) 法照以念佛得 文殊菩萨与 普贤菩萨两尊大菩萨同时授记,并被嘱咐说一切善男子善女人,要急于出离此五浊恶世者,应当念佛。
  虽然之后,迎面而来的是人心不可思议的变化以及恶业流转的纠缠,会使得圣教的光辉开始褪色,然而毕竟此大乘正理将可安稳度过一段很长的时间。
  然而若为自己慢心所障碍者,则难脱轮回苦果。随举一例,如《净土圣贤录》中,在家菩萨马圩与杨嘉褘皆往生极乐世界而得上品,而越国夫人王氏更是金台上品上生 7,如何可以轻视?更有一生持戒精严的出家老衲仅能中品得生,如是种种权衡,但今日尚且不信大乘正教的出家僧尼如何自处?这净土世界虽大,佛门虽广,哪里可有容身之地?
  注7 马圩之事迹见于卷 7,杨嘉褘之事迹见于卷 8, 越国夫人王氏金台之往生事迹见于卷 9。三人皆是在家菩萨的典范,皆为上品往生。
  因此,学佛之人应该唯法是尚,不应诽谤大乘正法,对于弘扬大乘正法之在家菩萨应当恭敬;凡是自认为大乘学人的出家僧尼尤当谨慎,否则轻慢在家实证菩萨之处,即是犯了超过“五无间地狱”的“无数倍”的重罪!此为 如来金口所言,切莫轻忽!
  又菩萨行者举扬三乘菩提正义的少分,则能为佛法不落于世俗之一般宗教、伦理、礼教、哲学、思想、学术之俗套,令一切大众看到义理辩证之深邃,知晓佛理甚深极甚深,便不敢造次来诽谤佛法,法身慧命方得保全而有未来实证之因。菩萨对于任何以相似佛法来紊乱三乘菩提者,则予以辩证诃责,令一切空心高腹者警醒收敛,免除其继续误导众生的恶业;亦令一切正信者得到鼓舞,得到安慰,得到希望,又能为少分相应者而令其亲证相应之三乘菩提果证;在这剩下一万年的末法世间写下菩萨敬奉圣教的奋斗最终篇,以此艰苦卓越、法道自任的菩萨行,来迎接 月光菩萨来到世间显示不可思议的佛法犀利的辩证,以及示现不可思议的神变!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菩萨永恒不变的职志与大愿
  在《首楞严会》的法众已经为我们说了:“甚深微妙、澄清而如如不动的如来世尊,开演如是世间稀有珍贵的无边胜义首楞严王,消除我众数亿长劫来的颠倒想,能够不经历久远的阿僧祇劫的修行而能一念之间得证此法身真如,我今天于如来面前诚挚发愿:如是菩提心不退必定成就无上佛菩提果,还来摄受一切无边诸有情,以此深重至诚心奉献法界无量无边的刹土,永无止尽,如是方为报佛恩!”
  “我今天跪伏在世尊面前,祈请世尊为我证明,我于无量无边的五浊恶世必定义无反顾,勇猛先来;如果还有任何一位众生没有成佛,我永远不会进入无余涅槃!”
  “大雄世尊!以此大神变不可思议力,以及广大无有边际的大慈悲心,愿摄受弟子更能发起智慧观察,翦除所有微细的无明惑,令我早日登上无上正等正觉,于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转的世界中,示现坐大道场,成就不可思议的佛事!我的菩提发愿心如是勇猛坚定,即使虚空性可使坏灭,我发愿成就的菩提心犹如金刚永无动转!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永无终止!”8
  注8《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3: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祇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   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 烁迦罗心无动转
  (《大正藏》册19,页119,中12-20。)
  佛教经过了历史上因素引生的巨大动荡,仍能存续至今,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所以愍念众生以及思惟所发的宏愿,我们菩萨们今日要果敢地站出来,大声斥责谭崔密教、喇嘛教,以真正学佛人的道德勇气,恢复圣教光环!促令密宗四大派假藏传佛教回归三乘菩提正法,摒除外道谭崔邪见、邪修,能令更多佛门四众弟子同证菩提。
  (待续)
 
标签: 电子书

本文标题: 苍天有眼(连载21)----郭正益老师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book/1/447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读书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苍天有眼(连载21)----郭正益老师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