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顺之记忆与业力存在哪里?
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最有用的资财不是高科技技术,也不是前人的历史经验,更不是人文心理等等的学问与技艺,而是在我们切身问题上最重要的“佛法”。虽然不修学佛法的人依旧能够正常的在世间生活,这也就是祖师大德所说的“日用而不知”,但是这个“佛法”对我们来说仍然是最重要的,只是一般人无法了知罢了。有些人对佛法不屑一顾,以为学佛只是迷信、没什么用,却不知道学习正确的佛法才是最有用、最实用的学问 1。不学佛的人眼光短浅,所见唯有一生,不知有前生,不见有后世;这是由于他不知道若有前生,则前生的记忆是存在哪里?如果有后世,那死后这一世的记忆又是存在哪里?这是唯有佛法才能解答的大问题。所以,学佛对每一个人来说,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知道有三世,就会知道有因果,相信有因果,那至少就不敢为非作歹,可以避免堕落三恶道受苦;至于想进一步求生天享福,或修解脱道离苦,或行佛菩提道成佛,那就都是有希望的,可说人生光明,前途灿烂,故说学佛是非常殊胜的。
注1 案:笔者所说的“佛法”是指究竟的了义佛法,而不是指世间的表相佛法;虽然学佛是实修实证的修行,而不只是学问,但为了让读者容易理解,权且以“学问”而称述之。
学佛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往世的记忆存在哪里?这个问题若不能回答,则学佛很容易就变成一种迷信;我们学佛首先就是要破除迷信,若学佛反而变成迷信,那就冤枉来学佛了!所以,这个问题必须首先解决。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中说:
拿业力来说,业是不是无常?业是无常,才生即灭的,那又怎能说业力经百劫、千劫都不失呢?倘使业依旧存在,那又怎么可以说诸行无常?就是存在,存在在那里?在过去?在现在?在内?在外?从这三世的相续,业力的任持,作进一步的观察时,这流动的生命观,自然会觉到它的深奥难知,有加以理论说明的必要。又像记忆问题,也同样的引起了佛弟子的注意。眼根发识,认识了青黄等色。但这眼根、眼识,都刹那的灭去,后来的根识,早不是见青见黄的根识,那又怎能记忆从前所见的色呢?就是说:在一期的生存中,身心组织在变化中有它相当的安定不变性,所以能够记忆。但佛法所说的记忆力,是有记忆前生以及很远很远的可能。身心早已彻底的变化,怎样还会记忆呢?这记忆与业力的任持,问题是相同的。这困难而又严重的问题,需要理论的说明,是何等的迫切!2
注2 释印顺著,《唯识学探源》,正闻(台北),1992.3 修订二版,页46。
释印顺这个问题问得很尖锐,却是问得很好,同时也是他自己终其一生都无法解答的问题;如果不能肯定而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那表示他的学佛过程还在摸索阶段,尚未找到佛法的核心。释印顺认为:“佛教思想的发展与分化,与一个严重而急待解决,就是业果相续的轮回问题有关。”3 其实业果相续的轮回问题佛陀早就于四阿含中讲过了,然而佛若不讲,天下人又有谁能解答这个大问题?所以说,天上天下无有如佛者,唯有是天人师的佛世尊才能回答。这些问题不是佛教后来的思想发展所能回答的,因为一切人的智慧毕竟不可能超越佛陀;至于释印顺一类佛教思想的分化者,那就更无法解释这个轮回相续,记忆与业力存在哪里的问题了。释印顺认为:“要说明三世轮回,必然建立一个常存的自我(灵魂),有了恒常不变的自我,才有作者与受者可说。从前生到现世,现生到后世,像人从这间屋子出去,进入那间屋子一样。天、人、畜生的转变,和舞台上的演剧员,忽而仙风道貌,又忽而装叫化子一样。”4 这是一般外道的想法,也是大多数人在先人的错误教导下的想法。因为所说的这个“灵魂”并不是常存的真实自我,所谓的灵魂其实是中阴身,也就是人死后尚未投胎去到下一世,在这中间为了投胎用的五阴(身),这个“灵魂”至多只能存在七个七,也就是四十九天,所以灵魂不是常存的自我。许多人以为冤魂、怨鬼可以不去投胎而只保有灵魂,这是错把鬼道的五阴身当作是中阴身(灵魂)了,世人往往就是这样误解的。既然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灵魂”,那么三世轮回的基础显然不能建立在灵魂上。
注3 同上注,页44。
注4 同上注。
释印顺自己理不清楚还质问说︰“业是不是无常?业是无常,才生即灭的,那又怎能说业力经百劫、千劫都不失呢?倘使业依旧存在,那又怎么可以说诸行无常?”如果诸行不是无常,而佛说诸行无常,那释印顺的意思是不是指责佛说错了?但是现见一切诸行都是生灭法,凡是生灭法就一定是无常,所以佛不会说错,是释印顺自己搞错了佛法大意而胡乱质疑。这问题是出在释印顺不懂业是什么?所以才会这样质疑说业是不是无常?事实上,业力是非常、非无常的,不可以说业力是只有常,或是说业力只有无常。当业力遇缘成熟时,显现出来让造业者受报,然后这个业力就消失了,当然说之为无常;但是若业力潜伏百千劫,未能遇缘而显现的时候,当然就一直都在而方便说之为常。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根本问题,就是为什么业力会于今生刹那不停地显现,同时又会有未显现受报的业力经百千劫而不失?这背后就是因为有常住的如来藏能随缘任运与记持不失,让众生有这一世的业力果报,也有未来无量世的业力果报。有些人不相信因果,就是因为他看不到这一世所作所为的果报,他不知道今生所作所为的善恶染净业因,就是他下一世或未来世的果报,因为是异世而熟的果报,今生当然看不见;同样的,今生可以当人类而不是当畜生,这也是往昔所造作的业报。
释印顺是反对建立一个恒常不变的自我──灵魂,这种思想是正确的,然而他却堕入常见外道中。那么,是哪一种人会有这种思想?就是认为“意识是永恒不灭”的人,认为意识的粗心或细心是永恒常存而可以去到下一世的人,这种思想的创建者就是六识论的常见外道(包括喇嘛教以及其他的常见外道也大都是这类的思想),而这类邪见的信从者,正是释印顺自己和他的盲从追随者。我们可以用释印顺所说的言论来证明喇嘛教六识论的错误,这也是释印顺相信六识论而必然会产生的错误。
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中说:
释尊教法的特点,像三法印所说的“诸行无常”,无常所以是苦、是无我。世间的一切现象,都在一息不停的变化,没有一些恒存不变的东西。像人类从生到死的一期生命,虽现出相对的安定,其实就是一刹那──最短促的时间,也在生灭变化之中。因此,外道所执的即蕴、离蕴的神我,从佛教的见地看来,根本出于颠倒,要彻底否认它的存在。5
注5 释印顺著,《唯识学探源》,正闻(台北),1992.3 修订二版,页45。
外道所执之我即是五蕴,外道之神我还是五蕴,以意识为神我当然也是五蕴(不离五蕴)。就算释印顺以意识细心作为可以轮回三世的我,也还是五蕴,不离识蕴;佛早说过了,再怎么细的意识还是意识,六识论之人除了意识之外还是意识,意识是五蕴中的识蕴所摄,意识不能自外于五蕴,所以释印顺说“离蕴的神我”不通,神我即意识,意识不能离蕴故,永远不可能有“离蕴的神我”。而五蕴皆空,故由此可以判断业力要存在意识或意识细心中是不可能的。
释印顺想用破外道所执的即蕴、离蕴的神我,拿来破如来藏“神我”,把外道的神我套在如来藏头上,借以否认如来藏的存在;但他不知道外道所执的即蕴、离蕴的神我,其本质上跟释印顺自己一样都是意识,所谓“离蕴的神我”只是一种邪见引生的思想,并非法界中的事实;而意识是识蕴中的第六识,如来藏乃出生识蕴的第八识,不属于识蕴,两者根本不可相提并论。
释印顺说:“又像记忆问题,也同样的引起了佛弟子的注意。眼根发识,认识了青黄等色。但这眼根、眼识,都刹那的灭去,后来的根识,早不是见青见黄的根识,那又怎能记忆从前所见的色呢?”释印顺这个问题在国小的生理相关课程中已有答案了,就是医学、科学上说的记忆在大脑里。至于“但佛法所说的记忆力,是有记忆前生以及很远很远的可能。身心早已彻底的变化,怎样还会记忆呢?这记忆与业力的任持,问题是相同的。”这是三世业力的记忆,大脑无此功能,乃是记存在第八识如来藏里。如果是记忆在大脑里,那人死后火化了,大脑不存在了要如何记忆?又如何能把记忆转到未来世去?而此生的大脑也只是方便说能记忆今生之事,前世的事,此世的大脑并没有经历,也无法记忆,所以无量的过去世行为都是记存在如来藏里称为业力,而如来藏是持种识,能执持业种及造色的法种,才能够出生下一世的五蕴身心让有情受报。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楞伽经》中世尊说祂有造色功能而能出生五蕴身心;此心又能执持业种故名阿赖耶,将能造作五蕴身心的种子及业种带到未来世去;至于末那识即是第七识意根,而意根不能持身持种,也没有造色功能,不能像佛光山的《佛学大辞典》一样把意根译作第八识如来藏,应当依止圣玄奘大师翻译作第八阿赖耶识才正确。
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中说:
窥基《异部宗轮论述记》,有关于胜义补特伽罗的解说:
“有实法我,能从前世转至后世。……但是微细难可施设,即实我也。不同正量等非即蕴离蕴,蕴外调然有别体也”。
照这样说,胜义补特伽罗,就是诸法真实自体的实法我。既不是蕴外别有,该是即蕴的吧!诸法自体,固可以称为实法我,但它是各各差别的,是否可以建立为统一性的胜义我呢?窥基的解说,还有商榷的余地。6
注6 释印顺著,《唯识学探源》,正闻(台北),1992.3 修订二版,页60。
窥基大师的解释并不需要再商榷的,这个“实法我”就是如来藏,如来藏是真实法,不是虚妄想象之法故称实法我。如来藏能携带业种从前世转至后世,是微妙难可了知的。十八界都是虚妄的,唯有空性的如来藏真实不灭、不变异,称为实我。释印顺认为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怎么会有一个实我的法常恒存在?缘起性空的法中当然不会有一个真实我,然而佛法并非只说缘起性空的这个三界有为法而已,还有最胜妙的第八识如来藏无上大法;但释印顺由于无法实证第八识如来藏,也知道识阴六识都是生灭法,在否定如来藏而导致进退失据的情况下,不得不建立细意识作为实我,有时则说实我即是直觉,指称禅宗所悟即是直觉,同样落入识阴所摄的意识中,使他至死都无法断除我见,依旧进退失据。
又,释印顺不知道证悟如来藏的人都是在断我见的前提之下才有可能证悟的,断我见者不会以意识或意识细心为我,而是依止佛所开示的涅槃本际第八识心,这才是佛法最胜妙的真实义。真实法义所在哪有商榷的余地?如来藏不是蕴处界中之法,因为蕴处界诸法皆从祂而生,所以祂当然不在蕴处界中。释印顺说:“照这样说,胜义补特伽罗,就是诸法真实自体的实法我。既不是蕴外别有,该是即蕴的吧!诸法自体,固可以称为实法我,但它是各各差别的,是否可以建立为统一性的胜义我呢?”释印顺把能生诸“蕴”的如来藏当作被生的“蕴”是错误的,是逻辑矛盾的。
释印顺接著说:“诸法自体,固可以称为实法我。”则是大错特错,诸法都是因缘生,四阿含诸经中世尊处处说为缘生缘灭之无常法,故说苦、空、无常、无我,释印顺怎么可以称为常住不坏的实法我?不通之甚!释印顺还问:“是否可以建立为统一性的胜义我?”五蕴皆空故蕴处界中无有实我可得;而如来藏能出生五蕴故称为胜义我,此法义从佛说法至今仍可实证,乃至尽未来际都不会改变,从来都是一致性的,又何须所谓的“统一”?释印顺却还再问:是否可以建立为统一性?
研究佛学的学术界标榜创新、创见而以之为胜,然而谁能够新建立而创新佛法?事实上真正的佛教、佛法是永远不会有创新、创见的,因为佛说的法本来就已经圆满了,才能成佛来为众生说法;若成佛后所说的法还可以被创新,就表示这尊佛其实还没有成佛。然而释迦如来明明已经成佛了,所以凡是能够创新、创见的绝对不是佛法,以有变异故;有创见就表示还不圆满,未来难免又有新的创见,那么想要成佛根本就是遥遥无期。天底下就唯有喇嘛教(假藏传佛教7)的“佛法”常有创见、创新的佛法出现,其实都是骗人的把戏。譬如他们的“岩传”可以突然自称从岩石中读出莲花生藏在岩石中的法,而有了创见、创新的法、新的咒语,那也就表示未来还会再看看需要些什么说法,就会设计些更新奇古怪的方法藏在岩堆中,不久再让它出现,当然就会是“与时俱进”而创见、创新个没完没了,成佛之道也就永远无法在实质上亲证。
注7 真藏传佛教是觉囊巴一派,提出他空见、大中观见,弘扬释迦如来的第八识如来藏妙义。达赖喇嘛率领的黄、红、白、花等四大派都反对世尊的第八识妙法,改以识阴境界的双身法取代之,又以意识取代第八识而弘扬应成派、自续派中观。由于这四大派的般若中观及双身法都落入识阴中,故反对世尊的第八识正教,自立为密教而与正统佛教之正法互相拮抗,处处崇密抑显,却打著藏传佛教的旗号欺骗佛教界,故名假藏传佛教。
佛法之所以难学,就是在于难信、难证,若 佛说的话都不相信,那要学佛就很难了;所以众生光是一个信位的具足,就要经过一大劫或一万大劫,才能圆满十信位而开始真正修学佛法。识阴等六识都只能存在一世,所以有隔阴之迷,若无如来藏真实常住不灭,可以记持无量往世造作的身口意业业力,则过去世所造作的善业、恶业、净业等种子,要记存在哪里?过去世的所学要记在哪里?这是一个探究生命实相者最切身的问题,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却又是最容易回答的问题。相信佛的开示的人就会回答是记在如来藏里,就对了;不信佛者便如释印顺与达赖喇嘛等外道,任他们怎么想、怎么推敲都无法有正确答案,因为这是唯证乃知的,超越人类意识思惟的部分,叫作不可思议!所以,释印顺想要用可思可议的意识去想象、去函盖不可思议的部分,当然就只是他自己的虚妄想。所以释印顺不相信有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也不信有地狱的存在而不信有地狱道有情,竟说地狱只是圣人的施教方便施设,这是可以想见的,因为他不相信佛说的话,就如同他不相信佛说有如来藏一样,认为都是后人想象出来的。然而除了如来藏有此功能之外,意识等识阴六识再加上第七识意根,不论谁也无此能力呀!
所以我们还是用他自己写的文字给他作为回答:
《大涅槃经》说如来藏名为佛性,佛性就是真我。真我,不像外道所计的神我(所以说无我),是“不即六法(假我与五蕴),不离六法”的大我。这佛性真我,与犊子部的不即五蕴不离五蕴的不可说我,彼此间关系的密切,谁能加以否认呢!再把《大般若经》和《大涅槃经》综合起来看:《般若经》虽以不可说藏为胜义空性,但胜义空性,真常论者不就解说为如来藏实性吗?如从法空所显的实性去理解,中道第一义空与佛性,毕竟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再进一步说:不可说我不但与大乘的诸法实性有关,我们倘肯联想到“我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见《密严经》卷下)的经文,那不可说我与阿赖耶的关系,也自然会注意而不忽略的吧!8
注8 释印顺著,《唯识学探源》,正闻(台北),1992.3 修订二版,页58-59。
如来藏又称为真如,因为祂有真实性与如如性;其实,释印顺只要照著经典依文解义来讲就不会出错,如来藏也名为佛性,就是真我,就是胜义空性,就是中道第一义空,即是如来藏实性;这个实性就是如来藏,祂有能够记持往昔无量世的身口意行的种子,而成为未来世业力的真实性,祂不是虚妄想象的法,也不是意识想象中的一种臆想或思想,而是佛教所说的真实法义,也就是宗教界所想要探究或猜测的唯一真理。
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祂出生了五阴,使我们有大脑可以记忆今生的事,我们才能在世间生活;如来藏有七种性自性的功能,能够记持过去无量身口意造作后成就的业种,成为业力而流转三世,所以如来藏是真实法,乃是“真实唯识”,不是释印顺所说的“虚妄唯识”。唯识学所说的内容,不是只讲虚妄唯识,还有真实唯识,以真实唯识来表显七转识的生灭性等,才能成立虚妄唯识门的法义,所以虚妄唯识是以真实唯识为依止才能建立。所谓真实唯识即是指第八识如来藏,如来藏是佛法核心,是佛法最极重要的真实法,也是三乘菩提一切法教的根本;若把如来藏否认掉了,那么往世的记忆与业力,三世如何轮回,因果业报的问题,都将无法建立。
所以释印顺身为出家法师,却不承认有第七识、第八识9,因此他就是佛说的狮子身中虫,是对佛法的最大破坏者,难怪他学佛法学那么久了还不知道记忆与业力要存在哪里。
注9 释印顺于《佛法概论》中说:“佛的区别识类,本以六根为主要根据,唯有眼等六根,那里会有七识、八识?大乘学者所说的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过是意识的细分。”(正闻(新竹),2003.4 新版2 刷,页109。)
(待续)
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最有用的资财不是高科技技术,也不是前人的历史经验,更不是人文心理等等的学问与技艺,而是在我们切身问题上最重要的“佛法”。虽然不修学佛法的人依旧能够正常的在世间生活,这也就是祖师大德所说的“日用而不知”,但是这个“佛法”对我们来说仍然是最重要的,只是一般人无法了知罢了。有些人对佛法不屑一顾,以为学佛只是迷信、没什么用,却不知道学习正确的佛法才是最有用、最实用的学问 1。不学佛的人眼光短浅,所见唯有一生,不知有前生,不见有后世;这是由于他不知道若有前生,则前生的记忆是存在哪里?如果有后世,那死后这一世的记忆又是存在哪里?这是唯有佛法才能解答的大问题。所以,学佛对每一个人来说,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知道有三世,就会知道有因果,相信有因果,那至少就不敢为非作歹,可以避免堕落三恶道受苦;至于想进一步求生天享福,或修解脱道离苦,或行佛菩提道成佛,那就都是有希望的,可说人生光明,前途灿烂,故说学佛是非常殊胜的。
注1 案:笔者所说的“佛法”是指究竟的了义佛法,而不是指世间的表相佛法;虽然学佛是实修实证的修行,而不只是学问,但为了让读者容易理解,权且以“学问”而称述之。
学佛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往世的记忆存在哪里?这个问题若不能回答,则学佛很容易就变成一种迷信;我们学佛首先就是要破除迷信,若学佛反而变成迷信,那就冤枉来学佛了!所以,这个问题必须首先解决。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中说:
拿业力来说,业是不是无常?业是无常,才生即灭的,那又怎能说业力经百劫、千劫都不失呢?倘使业依旧存在,那又怎么可以说诸行无常?就是存在,存在在那里?在过去?在现在?在内?在外?从这三世的相续,业力的任持,作进一步的观察时,这流动的生命观,自然会觉到它的深奥难知,有加以理论说明的必要。又像记忆问题,也同样的引起了佛弟子的注意。眼根发识,认识了青黄等色。但这眼根、眼识,都刹那的灭去,后来的根识,早不是见青见黄的根识,那又怎能记忆从前所见的色呢?就是说:在一期的生存中,身心组织在变化中有它相当的安定不变性,所以能够记忆。但佛法所说的记忆力,是有记忆前生以及很远很远的可能。身心早已彻底的变化,怎样还会记忆呢?这记忆与业力的任持,问题是相同的。这困难而又严重的问题,需要理论的说明,是何等的迫切!2
注2 释印顺著,《唯识学探源》,正闻(台北),1992.3 修订二版,页46。
释印顺这个问题问得很尖锐,却是问得很好,同时也是他自己终其一生都无法解答的问题;如果不能肯定而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那表示他的学佛过程还在摸索阶段,尚未找到佛法的核心。释印顺认为:“佛教思想的发展与分化,与一个严重而急待解决,就是业果相续的轮回问题有关。”3 其实业果相续的轮回问题佛陀早就于四阿含中讲过了,然而佛若不讲,天下人又有谁能解答这个大问题?所以说,天上天下无有如佛者,唯有是天人师的佛世尊才能回答。这些问题不是佛教后来的思想发展所能回答的,因为一切人的智慧毕竟不可能超越佛陀;至于释印顺一类佛教思想的分化者,那就更无法解释这个轮回相续,记忆与业力存在哪里的问题了。释印顺认为:“要说明三世轮回,必然建立一个常存的自我(灵魂),有了恒常不变的自我,才有作者与受者可说。从前生到现世,现生到后世,像人从这间屋子出去,进入那间屋子一样。天、人、畜生的转变,和舞台上的演剧员,忽而仙风道貌,又忽而装叫化子一样。”4 这是一般外道的想法,也是大多数人在先人的错误教导下的想法。因为所说的这个“灵魂”并不是常存的真实自我,所谓的灵魂其实是中阴身,也就是人死后尚未投胎去到下一世,在这中间为了投胎用的五阴(身),这个“灵魂”至多只能存在七个七,也就是四十九天,所以灵魂不是常存的自我。许多人以为冤魂、怨鬼可以不去投胎而只保有灵魂,这是错把鬼道的五阴身当作是中阴身(灵魂)了,世人往往就是这样误解的。既然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灵魂”,那么三世轮回的基础显然不能建立在灵魂上。
注3 同上注,页44。
注4 同上注。
释印顺自己理不清楚还质问说︰“业是不是无常?业是无常,才生即灭的,那又怎能说业力经百劫、千劫都不失呢?倘使业依旧存在,那又怎么可以说诸行无常?”如果诸行不是无常,而佛说诸行无常,那释印顺的意思是不是指责佛说错了?但是现见一切诸行都是生灭法,凡是生灭法就一定是无常,所以佛不会说错,是释印顺自己搞错了佛法大意而胡乱质疑。这问题是出在释印顺不懂业是什么?所以才会这样质疑说业是不是无常?事实上,业力是非常、非无常的,不可以说业力是只有常,或是说业力只有无常。当业力遇缘成熟时,显现出来让造业者受报,然后这个业力就消失了,当然说之为无常;但是若业力潜伏百千劫,未能遇缘而显现的时候,当然就一直都在而方便说之为常。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根本问题,就是为什么业力会于今生刹那不停地显现,同时又会有未显现受报的业力经百千劫而不失?这背后就是因为有常住的如来藏能随缘任运与记持不失,让众生有这一世的业力果报,也有未来无量世的业力果报。有些人不相信因果,就是因为他看不到这一世所作所为的果报,他不知道今生所作所为的善恶染净业因,就是他下一世或未来世的果报,因为是异世而熟的果报,今生当然看不见;同样的,今生可以当人类而不是当畜生,这也是往昔所造作的业报。
释印顺是反对建立一个恒常不变的自我──灵魂,这种思想是正确的,然而他却堕入常见外道中。那么,是哪一种人会有这种思想?就是认为“意识是永恒不灭”的人,认为意识的粗心或细心是永恒常存而可以去到下一世的人,这种思想的创建者就是六识论的常见外道(包括喇嘛教以及其他的常见外道也大都是这类的思想),而这类邪见的信从者,正是释印顺自己和他的盲从追随者。我们可以用释印顺所说的言论来证明喇嘛教六识论的错误,这也是释印顺相信六识论而必然会产生的错误。
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中说:
释尊教法的特点,像三法印所说的“诸行无常”,无常所以是苦、是无我。世间的一切现象,都在一息不停的变化,没有一些恒存不变的东西。像人类从生到死的一期生命,虽现出相对的安定,其实就是一刹那──最短促的时间,也在生灭变化之中。因此,外道所执的即蕴、离蕴的神我,从佛教的见地看来,根本出于颠倒,要彻底否认它的存在。5
注5 释印顺著,《唯识学探源》,正闻(台北),1992.3 修订二版,页45。
外道所执之我即是五蕴,外道之神我还是五蕴,以意识为神我当然也是五蕴(不离五蕴)。就算释印顺以意识细心作为可以轮回三世的我,也还是五蕴,不离识蕴;佛早说过了,再怎么细的意识还是意识,六识论之人除了意识之外还是意识,意识是五蕴中的识蕴所摄,意识不能自外于五蕴,所以释印顺说“离蕴的神我”不通,神我即意识,意识不能离蕴故,永远不可能有“离蕴的神我”。而五蕴皆空,故由此可以判断业力要存在意识或意识细心中是不可能的。
释印顺想用破外道所执的即蕴、离蕴的神我,拿来破如来藏“神我”,把外道的神我套在如来藏头上,借以否认如来藏的存在;但他不知道外道所执的即蕴、离蕴的神我,其本质上跟释印顺自己一样都是意识,所谓“离蕴的神我”只是一种邪见引生的思想,并非法界中的事实;而意识是识蕴中的第六识,如来藏乃出生识蕴的第八识,不属于识蕴,两者根本不可相提并论。
释印顺说:“又像记忆问题,也同样的引起了佛弟子的注意。眼根发识,认识了青黄等色。但这眼根、眼识,都刹那的灭去,后来的根识,早不是见青见黄的根识,那又怎能记忆从前所见的色呢?”释印顺这个问题在国小的生理相关课程中已有答案了,就是医学、科学上说的记忆在大脑里。至于“但佛法所说的记忆力,是有记忆前生以及很远很远的可能。身心早已彻底的变化,怎样还会记忆呢?这记忆与业力的任持,问题是相同的。”这是三世业力的记忆,大脑无此功能,乃是记存在第八识如来藏里。如果是记忆在大脑里,那人死后火化了,大脑不存在了要如何记忆?又如何能把记忆转到未来世去?而此生的大脑也只是方便说能记忆今生之事,前世的事,此世的大脑并没有经历,也无法记忆,所以无量的过去世行为都是记存在如来藏里称为业力,而如来藏是持种识,能执持业种及造色的法种,才能够出生下一世的五蕴身心让有情受报。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楞伽经》中世尊说祂有造色功能而能出生五蕴身心;此心又能执持业种故名阿赖耶,将能造作五蕴身心的种子及业种带到未来世去;至于末那识即是第七识意根,而意根不能持身持种,也没有造色功能,不能像佛光山的《佛学大辞典》一样把意根译作第八识如来藏,应当依止圣玄奘大师翻译作第八阿赖耶识才正确。
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中说:
窥基《异部宗轮论述记》,有关于胜义补特伽罗的解说:
“有实法我,能从前世转至后世。……但是微细难可施设,即实我也。不同正量等非即蕴离蕴,蕴外调然有别体也”。
照这样说,胜义补特伽罗,就是诸法真实自体的实法我。既不是蕴外别有,该是即蕴的吧!诸法自体,固可以称为实法我,但它是各各差别的,是否可以建立为统一性的胜义我呢?窥基的解说,还有商榷的余地。6
注6 释印顺著,《唯识学探源》,正闻(台北),1992.3 修订二版,页60。
窥基大师的解释并不需要再商榷的,这个“实法我”就是如来藏,如来藏是真实法,不是虚妄想象之法故称实法我。如来藏能携带业种从前世转至后世,是微妙难可了知的。十八界都是虚妄的,唯有空性的如来藏真实不灭、不变异,称为实我。释印顺认为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怎么会有一个实我的法常恒存在?缘起性空的法中当然不会有一个真实我,然而佛法并非只说缘起性空的这个三界有为法而已,还有最胜妙的第八识如来藏无上大法;但释印顺由于无法实证第八识如来藏,也知道识阴六识都是生灭法,在否定如来藏而导致进退失据的情况下,不得不建立细意识作为实我,有时则说实我即是直觉,指称禅宗所悟即是直觉,同样落入识阴所摄的意识中,使他至死都无法断除我见,依旧进退失据。
又,释印顺不知道证悟如来藏的人都是在断我见的前提之下才有可能证悟的,断我见者不会以意识或意识细心为我,而是依止佛所开示的涅槃本际第八识心,这才是佛法最胜妙的真实义。真实法义所在哪有商榷的余地?如来藏不是蕴处界中之法,因为蕴处界诸法皆从祂而生,所以祂当然不在蕴处界中。释印顺说:“照这样说,胜义补特伽罗,就是诸法真实自体的实法我。既不是蕴外别有,该是即蕴的吧!诸法自体,固可以称为实法我,但它是各各差别的,是否可以建立为统一性的胜义我呢?”释印顺把能生诸“蕴”的如来藏当作被生的“蕴”是错误的,是逻辑矛盾的。
释印顺接著说:“诸法自体,固可以称为实法我。”则是大错特错,诸法都是因缘生,四阿含诸经中世尊处处说为缘生缘灭之无常法,故说苦、空、无常、无我,释印顺怎么可以称为常住不坏的实法我?不通之甚!释印顺还问:“是否可以建立为统一性的胜义我?”五蕴皆空故蕴处界中无有实我可得;而如来藏能出生五蕴故称为胜义我,此法义从佛说法至今仍可实证,乃至尽未来际都不会改变,从来都是一致性的,又何须所谓的“统一”?释印顺却还再问:是否可以建立为统一性?
研究佛学的学术界标榜创新、创见而以之为胜,然而谁能够新建立而创新佛法?事实上真正的佛教、佛法是永远不会有创新、创见的,因为佛说的法本来就已经圆满了,才能成佛来为众生说法;若成佛后所说的法还可以被创新,就表示这尊佛其实还没有成佛。然而释迦如来明明已经成佛了,所以凡是能够创新、创见的绝对不是佛法,以有变异故;有创见就表示还不圆满,未来难免又有新的创见,那么想要成佛根本就是遥遥无期。天底下就唯有喇嘛教(假藏传佛教7)的“佛法”常有创见、创新的佛法出现,其实都是骗人的把戏。譬如他们的“岩传”可以突然自称从岩石中读出莲花生藏在岩石中的法,而有了创见、创新的法、新的咒语,那也就表示未来还会再看看需要些什么说法,就会设计些更新奇古怪的方法藏在岩堆中,不久再让它出现,当然就会是“与时俱进”而创见、创新个没完没了,成佛之道也就永远无法在实质上亲证。
注7 真藏传佛教是觉囊巴一派,提出他空见、大中观见,弘扬释迦如来的第八识如来藏妙义。达赖喇嘛率领的黄、红、白、花等四大派都反对世尊的第八识妙法,改以识阴境界的双身法取代之,又以意识取代第八识而弘扬应成派、自续派中观。由于这四大派的般若中观及双身法都落入识阴中,故反对世尊的第八识正教,自立为密教而与正统佛教之正法互相拮抗,处处崇密抑显,却打著藏传佛教的旗号欺骗佛教界,故名假藏传佛教。
佛法之所以难学,就是在于难信、难证,若 佛说的话都不相信,那要学佛就很难了;所以众生光是一个信位的具足,就要经过一大劫或一万大劫,才能圆满十信位而开始真正修学佛法。识阴等六识都只能存在一世,所以有隔阴之迷,若无如来藏真实常住不灭,可以记持无量往世造作的身口意业业力,则过去世所造作的善业、恶业、净业等种子,要记存在哪里?过去世的所学要记在哪里?这是一个探究生命实相者最切身的问题,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却又是最容易回答的问题。相信佛的开示的人就会回答是记在如来藏里,就对了;不信佛者便如释印顺与达赖喇嘛等外道,任他们怎么想、怎么推敲都无法有正确答案,因为这是唯证乃知的,超越人类意识思惟的部分,叫作不可思议!所以,释印顺想要用可思可议的意识去想象、去函盖不可思议的部分,当然就只是他自己的虚妄想。所以释印顺不相信有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也不信有地狱的存在而不信有地狱道有情,竟说地狱只是圣人的施教方便施设,这是可以想见的,因为他不相信佛说的话,就如同他不相信佛说有如来藏一样,认为都是后人想象出来的。然而除了如来藏有此功能之外,意识等识阴六识再加上第七识意根,不论谁也无此能力呀!
所以我们还是用他自己写的文字给他作为回答:
《大涅槃经》说如来藏名为佛性,佛性就是真我。真我,不像外道所计的神我(所以说无我),是“不即六法(假我与五蕴),不离六法”的大我。这佛性真我,与犊子部的不即五蕴不离五蕴的不可说我,彼此间关系的密切,谁能加以否认呢!再把《大般若经》和《大涅槃经》综合起来看:《般若经》虽以不可说藏为胜义空性,但胜义空性,真常论者不就解说为如来藏实性吗?如从法空所显的实性去理解,中道第一义空与佛性,毕竟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再进一步说:不可说我不但与大乘的诸法实性有关,我们倘肯联想到“我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见《密严经》卷下)的经文,那不可说我与阿赖耶的关系,也自然会注意而不忽略的吧!8
注8 释印顺著,《唯识学探源》,正闻(台北),1992.3 修订二版,页58-59。
如来藏又称为真如,因为祂有真实性与如如性;其实,释印顺只要照著经典依文解义来讲就不会出错,如来藏也名为佛性,就是真我,就是胜义空性,就是中道第一义空,即是如来藏实性;这个实性就是如来藏,祂有能够记持往昔无量世的身口意行的种子,而成为未来世业力的真实性,祂不是虚妄想象的法,也不是意识想象中的一种臆想或思想,而是佛教所说的真实法义,也就是宗教界所想要探究或猜测的唯一真理。
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祂出生了五阴,使我们有大脑可以记忆今生的事,我们才能在世间生活;如来藏有七种性自性的功能,能够记持过去无量身口意造作后成就的业种,成为业力而流转三世,所以如来藏是真实法,乃是“真实唯识”,不是释印顺所说的“虚妄唯识”。唯识学所说的内容,不是只讲虚妄唯识,还有真实唯识,以真实唯识来表显七转识的生灭性等,才能成立虚妄唯识门的法义,所以虚妄唯识是以真实唯识为依止才能建立。所谓真实唯识即是指第八识如来藏,如来藏是佛法核心,是佛法最极重要的真实法,也是三乘菩提一切法教的根本;若把如来藏否认掉了,那么往世的记忆与业力,三世如何轮回,因果业报的问题,都将无法建立。
所以释印顺身为出家法师,却不承认有第七识、第八识9,因此他就是佛说的狮子身中虫,是对佛法的最大破坏者,难怪他学佛法学那么久了还不知道记忆与业力要存在哪里。
注9 释印顺于《佛法概论》中说:“佛的区别识类,本以六根为主要根据,唯有眼等六根,那里会有七识、八识?大乘学者所说的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过是意识的细分。”(正闻(新竹),2003.4 新版2 刷,页109。)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