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菩提道次第论》之平议
阿赖耶识是出生识阴等六识觉知心的实相心,宗喀巴不知、不解、不证,在无法求证之下干脆否定祂,成为“谤菩萨藏”的一阐提人。
《深密解脱经》卷1〈圣者广慧菩萨问品〉说:
广慧!彼识名“阿陀那识”,何以故?以彼阿陀那识取此身、相应身故。广慧!亦名“阿梨耶识”,何以故?以彼身中住著故,一体相应故。广慧!亦名为“心”,何以故?以彼心为色声香味触法增长故。广慧!依彼阿陀那识,能生六种识,所谓眼耳鼻舌身、意识身。1
注1《大正藏》册16,页669,上22-28。
世尊于这段经文中已经明白告诉我们:阿赖耶识亦名为心,由于有彼阿赖耶识,所以出生了眼耳乃至意识等六识,具足识阴而使有情可以见闻觉知,怎么会是方便言说而不存在?
《入楞伽经》卷7 说:【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2 这段经文中世尊也明白开示说:阿赖耶识名为如来藏,与无明及意根、意识等七识同在一起,由有阿赖耶识的缘故,所以处处作主的意根与见闻觉知的意识等六识,总共七识犹如大海波一样,与色身俱时出生而不断绝。但这个阿赖耶识却是“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能生色身与觉知心的第八识阿赖耶,当然不可能是宗喀巴胡诌为不存在的“方便说”。
注2 〈佛性品〉,《大正藏》册16,页556,中29-下3。
《大乘密严经》卷 2 也说:
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3
注3 〈阿赖耶建立品〉,《大正藏》册16,页738,上4-7。
明明白白告诉佛弟子说:如果能了悟阿赖耶识的人,就能成就佛菩提道。也就是实证了阿赖耶识以后就能获得实相般若而成为大乘见道的贤圣。大乘经典中佛处处宣说有阿赖耶识及其种种异名:阿陀那识、如来藏、所知依、心……等;于般若诸经中,也处处宣说阿赖耶识的异名,如非心心、无心相心、菩提心、金刚心、无住心、真如、不念心……等;于阿含经中,也处处隐说有阿赖耶识,譬如实际、本际、入胎识等等。宗喀巴竟然撒谎说:“是为了教化外道及未学佛的人令彼生起增上力,而‘方便说’有阿赖耶识及真实有我。”如是,佛在大乘《楞伽经》等增上慧学宣说有阿赖耶识,却被宗喀巴毁谤为接引外道及初机学佛者的“方便说法”,这不但是宗喀巴没有证得阿赖耶识,更已分明显示宗喀巴对阿赖耶识如来藏“未能了悟、不成佛道”;显然宗喀巴未能了解《解深密经》之义理的缘故,加上因为宗喀巴等喇嘛们,习惯将妄语谎言等等骗术称之为喇嘛教的“方便说”故。
再者,宗喀巴之所以会颠倒解释圣教,其原因除了是没有证得空性心如来藏,所以没有般若智慧的缘故,导致不能了解大乘经义以外,更是为了巩固彼等六识论者寄生于佛教的生存空间,方便攫取名闻利养等种种资源(排除当时藏传佛教中以如来藏为宗的觉曩派真修行者),以及诱骗乃至强逼女信徒成喇嘛的明妃、佛母来合修双身法,以求取意识心中的强烈淫触觉受,说这样能帮助女弟子迅速提升修行的证量,实际上却是沦为喇嘛泄欲的工具。故于《楞伽经》中一句“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宗喀巴即于此断句取义而曲解如来藏法,甚至最后否定如来藏法而成为一阐提人。
事实上,《楞伽经》卷2 中如是说:
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不应作我见计著。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复如是,于法无我离一切妄想相,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以是因缘故,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是名说如来藏。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希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所说之我。是故大慧!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4
注4《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2,《大正藏》册16,页489,中3-20。
世尊说第八识如来藏乃是佛地常、乐、我、净的真我,佛地的真我第八识才是真正的常、乐、我、净,但是这个第八识如来藏真我却是无我性,当然不同于断见外道所说一切法空的无我,不同于常见外道将生灭的假我妄计为不生灭的真我,也不同于凡夫所宝爱的五阴我。世尊以空、无相、无愿……等十二句解说如来藏的体性,透过世尊与大慧菩萨之间的对话,来针对不了解真我如来藏体性的外道(譬如宗喀巴之流,认为如来藏就是彼等所幻想出的中脉明点,或认为五阴中的某一法─意识─就是真实不坏我的错误知见),而演出的一出如来藏无生大戏。世尊说十二句如来藏体性后,为了断除愚痴凡夫如宗喀巴之流,妄认五阴十八界之一法(意识)即是真实不坏我,及其他常见外道畏惧说无我即是断灭之错误认知,而为演说十二句包括涅槃、寂静的本来自性之法,此涅槃寂静之法即是离妄想无所有境界之如来藏法门。因此,世尊藉著告诉大慧等现在、未来大菩萨,叮嘱学人不要错认佛说的如来藏是断见、常见外道所说的我。世尊又以制陶师傅运用各种方便,制作种种陶器作为譬喻,教化众生说:佛也象是这样,以种种善巧方便来解说真实如来藏,或解说如来藏无我性。由此因缘而说如来藏之法不同于外道所说之我,这才是如来藏的正说。是为了开导误计五阴有我、无我的种种外道,为他们开示十二句如来藏体性,令他们远离不实我见妄想,进入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境界,快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因此,世尊向大慧等大菩萨说:应如此说如来藏法门,否则就如同计我外道;为了远离外道见故,应当依于无我性之真实如来藏。由此可知,《楞伽经》说十二句如来藏的体性,所显现的第八识如来藏就是佛地的真我,绝对不是宗喀巴所误认的五阴我,更不是如宗喀巴说的:为了接引外道学佛而不如实说的“方便法门”。
宗喀巴又接著说:
故对此辈最初不说究竟深处,而为宣说阿赖耶识,及实蕴等。先令依此除外道见,引导令得最大义利。后由善解经典真义,自能弃舍阿赖耶等。以是当知如是言教,唯生功德都无过失。5
注5 宗喀巴造论,法尊法师译,《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7,(原稿: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成都西部印务公司代印),大乘精舍印经会,1979.6.30 印行,页13-14。
《楞伽经》中以十二句说明如来藏的真实体性,非常明显确定,偏偏宗喀巴就是要背离《楞伽经》而说:“说有阿赖耶识以及说有真实五蕴等言教都是方便说,而都没有妄语欺诳的过失。”宗喀巴全然不知不解,世尊于第一时教的《阿含》中隐说有阿赖耶识而不显说,是因为二乘愚人对于如来藏的深妙大法不知不解,更不可能亲证的缘故,又害怕入无余依涅槃会断灭,因此世尊才开示说涅槃仍有实际不生不灭,二乘人的心才得以安忍于涅槃寂静,此涅槃实际即是永不断灭的阿赖耶识,是故世尊于《解深密经》卷 1 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6 阿陀那识即是阿赖耶识也。
注6《大正藏》册16,页692,下22-23。
世尊又于第二时教宣说般若诸经,主旨也是要让众生了解诸法空相,而诸法空相并非一切法空,实有此“非心心、无心相心、菩提心、无住心、真如……”等等非空、非不空之中道实相心,谓之空性。然此诸心其实都是第八阿赖耶识的异名,大乘行者必须亲证此心,才有般若智慧可得,有般若智慧才能内门广修六度万行。大乘行者证得空性,了知此空性非空、非不空的道理后,世尊才于第三时教,宣说如来藏深妙大法,如《解深密经》、《楞伽经》、《如来藏经》、《涅槃经》等等唯识方广诸经,诸菩萨才能悟后起修增上慧学:别相智、道种智乃至一切智智。因为,未悟此心的二乘愚人及外道凡夫,对于如来藏深妙大法不知不解,听闻之后会心生疑惑误解,而将如来藏所生的诸法或其中的某一法,因错误的分别执取认妄为真,于是就说那是真我第八识如来藏,所以世尊才会说“我于凡愚不开演”;甚至连初入内门的证悟菩萨,若无真善知识的解说,也很难了解其中甚深义理;地上菩萨更要依如是方广诸经论修学道种智,最后才能成就一切智智。
宗喀巴未能证得二转《般若经》中密说的如来藏心,当然无法理解《般若经》中的甚深密意,又怎能了解三转方广诸经甚深极甚深的种智妙法呢?竟然敢否定如此深妙大法,说那是为了接引外道等人而说的妄语方便法门;甚至说接引之后,经过教导,他们就会知道“说有阿赖耶识根本就是假的”,也就自然能够弃舍阿赖耶识真实有的认知。宗喀巴如此诽谤诸佛菩萨与经典圣教,还说这样的欺诳妄语只是为了骗外道来归依随学,所以即使说谎骗人也是“唯生功德都无过失”;古今大小喇嘛们就是以这样的错误认知,所以敢于胡乱篡改、伪造、曲解佛法,个个勤于骗财、骗色而都无丝毫惭愧之心。所以喇嘛们为了满足自己淫欲的贪念,说双身修法是“无上瑜伽”可以即身成佛,用这样的谎言来哄骗女弟子、女信徒合修双身法;即使是用强迫的手段而强行性交,他们也认为是“唯生功德都无过失”;也因为喇嘛们认为合修双身法时,女弟子或女信徒“同样也得到交合的乐触”,所以喇嘛们认为淫人妻女是只有功德而没有过失的。但是,末学于此还是要再苦口婆心地奉劝喇嘛们:自己所造的一切业种都是由自己的如来藏所执持收藏著,当时节因缘成熟了,你自己的如来藏就会让你受报;这因果昭昭丝毫不爽,不是你以为没有过失就可以不用受报;谤法之罪不但不生功德,其过失之大,绝非任何人所能负荷。是故宗喀巴等喇嘛们绝对不是佛门中人,因为佛门中人都深信因果,绝对不会如此大胆妄为故。
宗喀巴于《入中论善显密意疏》中又说:
如《般若十万颂》等无量经典说识数时,只说六识身,不曾多说。故佛经藏有建立不建立阿赖耶识之二类。如是慈尊解经意时,于《辨中边论》与《庄严经论》、《辨法法性论》中,建立阿赖耶识,破除外境。于《现观庄严论》与《宝性论》中,则不建立阿赖耶识,不破外境。无著菩萨解《宝性论》,亦不作唯识宗释,而作中观宗释。《摄大乘论》为成立阿赖耶识时引之《阿毘达摩经》,于《宝性论释》中,则引证一切有情皆有法性种性。如云:“虽诸有情皆有如来界藏,然彼有情自不能知。”如云:“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与月称论师说阿赖耶识意趣,是依空性而说,极相符合。故彼亦许,离六识身说有异体阿赖耶识,是为度一类所化增上而说。7
注7 宗喀巴造论,法尊法师译,《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7,(原稿: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 成都西部印务公司代印) ,大乘精舍印经会,1979.6.30 印行,页14。
宗喀巴于般若诸经中只见文字却不解义理,才会说:“唯有六识身,不曾多说。”如果宗喀巴能稍微理解《般若经》与唯识诸经中的文字表义,或者有触证真实如来藏,他就会发现般若诸经中,处处都在宣说阿赖耶识的中道体性。随举几例来说明之,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38 说:【舍利子问善现言:“何等名为心非心性?”善现答言:“若无变坏亦无分别,是则名为心非心性。”】8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这段经文中说︰
非心心的体性是什么?就是从无始以来都不会坏灭的心,祂对六尘境相从来都不分别,这个心就是非心心。而宗喀巴说:“唯有六识身,不曾多说。”那么依他的意思“非心心”就是指六识了。但是,六识于眠熟无梦时、正死位时、闷绝时、无想定与灭尽定时就都断灭了,况且六识的体性就是对六尘境相作分别,也就是说六识乃至第七末那识存在的当下就一定有分别,是众生所熟知的心,不可能是非心心;很显然的,“非心心”当然不是指六识身,也不是处处作主的末那识。那么不会坏灭的,又对六尘境界不作分别的不是心的心,是什么心?当然只有对六尘不起了别性的第八阿赖耶识才合乎这个条件。这个第八识从无始以来无生,未来成佛也不灭,这个阿赖耶识从来不对六尘境相起分别,由此可知“非心心”就是阿赖耶识。
注8 《大正藏》册7,页763,下23-25。
又如《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3 说:【舍利弗复问:“何等是无心相?”须菩提言:“诸法不坏不分别,是名无心相。”】9 同样的道理,这个不坏、不分别的心,也名为“无心相心”,当然只有第八阿赖耶识合乎这个“不坏、不分别”的条件;六识身会坏会灭,于六尘境界会分别,都是生灭无常之三界中的心,显然不是“无心相心”,因此这个“无众生心相的心”就是阿赖耶识。
注9 《大正藏》册8,页234,上3-4。
又如《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1 说:【舍利弗言:“如来无所住,无住心名为如来,如来不住有为性,亦不住无为性。”】10 眼识乃至意识都是十八界内的有为法,是有所住的心。法界中只有一法不住内也不住外,祂也不是十八界中的法,这个法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就是“无所住的心”,有时候也称祂为“如来”。又《金刚经》中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11而眼识等六识身都是生灭法,都是在六尘境界中有所住的心,永远都是依六尘境界而存在,而且又是有生有灭的心,本身已自顾不暇,哪里有能力“生其心”呢?只有这个从来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才能生出其他一切万法,所以“无住心”就是第八识如来藏。
注10《大正藏》册8,页540,中23-24。
注11《大正藏》册8,页749,下22-23。
又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 549 说:【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能如实知,若异生地、若声闻地、若独觉地、若菩萨地、若如来地,如是诸地虽说有异,而于诸法真如性中,无变异,无分别,皆无二、无二分。”】12 真如性就是真实不虚,常恒不变的意思。意识等六识皆为有覆有记,绝对不是真如性;只有阿赖耶识的中道体性是自始至终永远无记性,永无善性与恶性,才是如如不动的真如性;而且从凡夫地乃至成佛,从来没有变异,也从来不分别六尘境界,所以说阿赖耶识是真如性。
注12《大正藏》册7,页825,下18-22。
阿赖耶识不分别诸法,却能如实了知诸法,世尊说祂就是空性,未悟的学人于此是难以如实理解的。而阿赖耶识中道体性,于大、中、小品般若经中,处处可随举随说,但宗喀巴却连依文解义都作不到,所以经中所说的真实义,他完全不知道;既然不知道,如何能说已证悟空性?怪不得他会主张觉知心无形无色即是空性。再说,觉知心等六识乃是依他起的法,是依于阿赖耶识为因,以阿赖耶识所生的六根与六尘为缘,才生出六识。六识从早晨出生到晚上眠熟灭谢,期间一类相续不断的运作而说为六识身;又六识身的引导者是意根,意根即是末那识,若无处处作主的末那识作意,六识身就无法生起,何况是运作,当然也就没有什么作用了。因此,六识加上末那识,再加上能生七转识的阿赖耶识总为八识,众生因为有此八识心王的和合运作,才能于三界中造业感果。故宗喀巴说:“唯有六识身,不曾多说。”显然是故意违背经教而公然撒谎;从实证者的现量观察,于有情心识运作的道理也是根本说不通的。这不但证明宗喀巴未触证阿赖耶识,更显示出他根本读不懂《般若经》,连依文解义都作不到,所以他只好胡乱曲解经文义理而误导众生,当然也就感得救护众生的菩萨们加以评破了。
圣 弥勒菩萨与 无著菩萨的《庄严经论》、《辨法法性论》,与世亲菩萨的《辩中边论》,也是依于本有之阿赖耶识而造,处处证明阿赖耶识之实有,但宗喀巴却颠倒这个事实来欺骗众生说:诸大菩萨的诸论都不说有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并不是一生补处的圣弥勒菩萨所建立,更非 无著菩萨或 世亲菩萨所能建立,因为无生之法本来已有,即使诸佛也无法毁坏或建立一个阿赖耶识,何况是诸菩萨。世尊于经中也曾说过,诸佛由法而生,法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怎么能说如来藏是被佛菩萨所建立之法?再说,阿赖耶识也不会破除外境,阿赖耶识本体清净无为,从来都不分别、不理会外境,既然不分别、不理会,又如何会去破除外境呢?宗喀巴认定阿赖耶识如来藏是意识的另一种方便说,才会主张阿赖耶识能破除外境。当知内外境都是七转识相应的法,也是七转识所依止的法;只要七识心灭了,内外境自然就破除而不在心中了;七识心若不灭,不论建立什么法,也不论建立多少法,内外境还是依然如故,不是七识心所能破除的。
《维摩诘所说经》中说:【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13 这个第八识菩提心不分别六尘诸境界,所以说祂“诸入不会”,只有这个不理会六尘境界的心才是菩提真心;祂却能了知众生七转识之一切心行而随缘应物,像这样不在六尘境上运作而能了众生心行的知,才是真知,才是真觉,经中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圣弥勒菩萨所造诸论如《瑜伽师地论》、《现观庄严论》也都是依于阿赖耶识来说诸法,而阿赖耶识当然不是圣弥勒菩萨所能建立,当然更不能说阿赖耶识破除或不破除诸外境了。
注13《大正藏》册14,页542,下1-2。
宗喀巴又误解《宝性论》中说:“一切众生皆有法性种性”,说是与月称论师所说:“阿赖耶识意趣是依空性而说”相符。从字面上看好像没错,但其实月称所说与《宝性论》真正的意思却一点都不相符,阿赖耶识就是空性心,但却不是月称或宗喀巴等应成派中观师所主张之一切法空的断灭空体性。《宝性论》原文云:【观察一切众生法性者,乃至邪聚众生,如我身中法性、法体、法界如来藏等,彼诸众生亦复如是,无有差别。】14 明白说此“法性”即是第八识如来藏,不是宗喀巴与月称说的无常故空的误会后的空性。更何况月称论师所说的空性是指意识心的体性,说当意识住于一念不生时即是一切法空,安住于一切法空的见解时,月称说为证得空性;然月称所谓的空性还是意识心所显示出来的生灭体性,不是真实不生灭的如来藏空性。弘扬六识论的月称论师,所认为的阿赖耶识仍然是意识心,此由月称论师所造的《入中论》就可了解。然而佛说意识心是依他起之法,非常住法,与佛说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空性心阿赖耶识完全不同。
注14《究竟一乘宝性论》卷2,《大正藏》册31,页823,中5-8。
《宝性论释》中说一切有情皆有法性种性,是说阿赖耶识本体无形无色犹如虚空之相,但却含藏著无量无边的八识心王、心所之法种及众生所造业之异熟等流业种等法性,所以有其真实体性,故说此心为空性;是空无形色而有其种种法性,故名空性,不是无常故空的无性。此空性心隐藏于众生身中谓如来藏,如来藏空性与众生一同作息,而众生却不知;所以禅宗有句禅语谓“众生日用而不知”,即是此意。也如同宗喀巴虽然引用《宝性论释》说:【虽诸有情皆有如来界藏,然彼有情自不能知。】但他却不知论意;盖诸有情未触证自身中的如来藏,当然不可能知道如来藏的深妙法性种性,因此说诸有情自己不能了知自己有如来藏。故《宝性论释》所引证的法性种性,不是偏于中观或偏于唯识,而是解说如来藏的中道体性,是宗喀巴自己无明而未能了解故。
又月称论师说的空性心只是意识心,然而意识心除了正死等五位及非想非非想处以外,即使是凡夫众生,都能多分少分觉知意识的存在,因为意识有自证分与证自证分故,因此不能说“虽诸有情皆有意识心,然彼有情自不能知。”月称的说法犹如明眼人强说瞎话,以诸凡夫有情都能自知意识的存在故。学人当知,阿赖耶识才是真正的空性心,唯有证悟的菩萨才能如实了知,愚人凡夫都不能知。
又宗喀巴说:“如(《阿毘达磨》大乘经)云:‘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与月称论师说阿赖耶识意趣,是依空性而说,极相符合。故彼亦许,离六识身说有异体阿赖耶识,是为度一类所化增上而说。”前说过西天密宗月称论师许有阿赖耶识,只是许其名为阿赖耶识,但事实上仍是指意识,当然与大乘经说的阿赖耶识不符。所以宗喀巴说为“建立阿赖耶识是为度一类所化增上而说”,真是胡言乱语。《阿毘达磨》大乘经所说的:“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还有后句,宗喀巴却未敢摘录出来,谓:“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阿赖耶识的法是对于有大乘种性者,才能开示的法,并不是喇嘛们说的欺诳之法,宗喀巴怎能说佛法意趣与月称论师相符。这正是宗喀巴的否定手法的三部曲:先说有阿赖耶识,然后贬低阿赖耶识,最后否定阿赖耶识。宗喀巴所造《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说:如是摄行论说,佛为广大胜解者,说八识等令通达者,亦仅显示经有是说。非自宗许,离六识外,别有异体阿赖耶识。如圣派集密,说死有光明一切空心,为死心。从彼逆起近得心,为生心。彼二非是阿赖耶识。释菩提心论,虽说阿赖耶识之名。然义说意识,为一切染净法之根本。15
注15 法尊法师译,方广文化(台北),1995.5 第1 版,页387-388。
是说他自己所宗奉的应成派中观,只许有六个识,不承认人类有七个或八个识;因此可以方便把意识假说建立为阿赖耶识,不许在识阴六识以外别有阿赖耶识实存。然而圣无著菩萨所造《摄大乘论本》说:
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世尊何处说阿赖耶识名阿赖耶识?谓薄伽梵于阿毘达磨大乘经伽他中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即于此中复说颂曰:“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如是且引阿笈摩证。复何缘故此识说名阿赖耶识?一切有生杂染品法,于此摄藏为果性故;又即此识于彼摄藏为因性故,是故说名阿赖耶识;或诸有情摄藏此识为自我故,是故说名阿赖耶识。复次,此识亦名阿陀那识,此中阿笈摩者,如《解深密经》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何缘此识亦复说名阿陀那识?执受一切有色根故,一切自体取所依故。所以者何?有色诸根由此执受无有失坏尽寿随转;又于相续正结生时,取彼生故执受自体,是故此识亦复说名阿陀那识。16
注16《大正藏》册31,页133,中12-下4。
圣 无著菩萨已明确的指出:所知依即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无始以来就已存在,是一切世出世间法所依止。由于有阿赖耶识,才有六道轮回的众生,才有涅槃可以证得。又阿赖耶识中含藏无量无边的业种、法种,所以祂又称为种子识;众生造作善恶业成就业种,都存于各自的阿赖耶识中,是未来世的异熟、等流果之因,能于未来感得异熟果、等流果。阿赖耶识又名阿陀那识,能执持一切有情色身,是众生五蕴之所依。众生从入胎出生开始,阿赖耶识即执持色身不坏一直到老死。又众生结生相续中,执持自体一切有根身,生生世世相续不断。以上是圣无著菩萨依于阿毘达磨大乘经伽他(偈)中所说实有阿赖耶识的圣教,宗喀巴竟然睁眼说瞎话而公然加以否定。
况且说有六识身的前提,乃是为了开示五阴身的种种相貌,既然所说的是识阴的内涵,而第七识末那及第八识法身都不属于识阴,故《阿含经》中当然只说识阴有六识身,不许说识阴有七个识,所以“六识身”的开示大多在第一时教的《阿含经》中明说。般若诸经中的开示重点,已经不是在五阴的生灭法上作观行,而是在亲证第八识的总相及别相智慧上的观行,乃至少分开示诸法的功能差别,所以般若经中也没有继续说明生灭无常的“六识身”;而宗喀巴却偏偏违背佛菩萨圣教,说没有阿赖耶识,他说:“大乘经说有第八阿赖耶识,那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并不是真的说六识之外,还有另外的阿赖耶识。”他引喇嘛教的《圣派集密》之文,说死生之心不是阿赖耶识:“死有光明一切空心,为死心。从彼逆起近得心,为生心。”真是胡言乱语,因为龙树传规之密集派所主张的“一切空心”正是第一义谛真如心,宗喀巴以一己之私故意倒说、颠倒黑白,实在是睁眼说瞎话。他又引喇嘛教的《释菩提心论》,说《释菩提心论》中虽有说阿赖耶识的名字,但其所说的阿赖耶识,实质上仍然还是意识,还说意识是染净法的根本。由此可以证明宗喀巴认为生灭性的意识为生命诞生的根本,与佛菩萨所说以阿赖耶识为生命诞生的根本,截然不同。意识既是根尘相触方能出生的法,显然不是能生有情生命的法;宗喀巴于此事实无知,当别人向他提出质疑时,他竟然还以种种饰词、强说意识能生名色等染净诸法,其无知及心强不调,于此可知。
(待续)
阿赖耶识是出生识阴等六识觉知心的实相心,宗喀巴不知、不解、不证,在无法求证之下干脆否定祂,成为“谤菩萨藏”的一阐提人。
《深密解脱经》卷1〈圣者广慧菩萨问品〉说:
广慧!彼识名“阿陀那识”,何以故?以彼阿陀那识取此身、相应身故。广慧!亦名“阿梨耶识”,何以故?以彼身中住著故,一体相应故。广慧!亦名为“心”,何以故?以彼心为色声香味触法增长故。广慧!依彼阿陀那识,能生六种识,所谓眼耳鼻舌身、意识身。1
注1《大正藏》册16,页669,上22-28。
世尊于这段经文中已经明白告诉我们:阿赖耶识亦名为心,由于有彼阿赖耶识,所以出生了眼耳乃至意识等六识,具足识阴而使有情可以见闻觉知,怎么会是方便言说而不存在?
《入楞伽经》卷7 说:【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2 这段经文中世尊也明白开示说:阿赖耶识名为如来藏,与无明及意根、意识等七识同在一起,由有阿赖耶识的缘故,所以处处作主的意根与见闻觉知的意识等六识,总共七识犹如大海波一样,与色身俱时出生而不断绝。但这个阿赖耶识却是“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能生色身与觉知心的第八识阿赖耶,当然不可能是宗喀巴胡诌为不存在的“方便说”。
注2 〈佛性品〉,《大正藏》册16,页556,中29-下3。
《大乘密严经》卷 2 也说:
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3
注3 〈阿赖耶建立品〉,《大正藏》册16,页738,上4-7。
明明白白告诉佛弟子说:如果能了悟阿赖耶识的人,就能成就佛菩提道。也就是实证了阿赖耶识以后就能获得实相般若而成为大乘见道的贤圣。大乘经典中佛处处宣说有阿赖耶识及其种种异名:阿陀那识、如来藏、所知依、心……等;于般若诸经中,也处处宣说阿赖耶识的异名,如非心心、无心相心、菩提心、金刚心、无住心、真如、不念心……等;于阿含经中,也处处隐说有阿赖耶识,譬如实际、本际、入胎识等等。宗喀巴竟然撒谎说:“是为了教化外道及未学佛的人令彼生起增上力,而‘方便说’有阿赖耶识及真实有我。”如是,佛在大乘《楞伽经》等增上慧学宣说有阿赖耶识,却被宗喀巴毁谤为接引外道及初机学佛者的“方便说法”,这不但是宗喀巴没有证得阿赖耶识,更已分明显示宗喀巴对阿赖耶识如来藏“未能了悟、不成佛道”;显然宗喀巴未能了解《解深密经》之义理的缘故,加上因为宗喀巴等喇嘛们,习惯将妄语谎言等等骗术称之为喇嘛教的“方便说”故。
再者,宗喀巴之所以会颠倒解释圣教,其原因除了是没有证得空性心如来藏,所以没有般若智慧的缘故,导致不能了解大乘经义以外,更是为了巩固彼等六识论者寄生于佛教的生存空间,方便攫取名闻利养等种种资源(排除当时藏传佛教中以如来藏为宗的觉曩派真修行者),以及诱骗乃至强逼女信徒成喇嘛的明妃、佛母来合修双身法,以求取意识心中的强烈淫触觉受,说这样能帮助女弟子迅速提升修行的证量,实际上却是沦为喇嘛泄欲的工具。故于《楞伽经》中一句“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宗喀巴即于此断句取义而曲解如来藏法,甚至最后否定如来藏法而成为一阐提人。
事实上,《楞伽经》卷2 中如是说:
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不应作我见计著。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复如是,于法无我离一切妄想相,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以是因缘故,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是名说如来藏。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希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所说之我。是故大慧!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4
注4《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2,《大正藏》册16,页489,中3-20。
世尊说第八识如来藏乃是佛地常、乐、我、净的真我,佛地的真我第八识才是真正的常、乐、我、净,但是这个第八识如来藏真我却是无我性,当然不同于断见外道所说一切法空的无我,不同于常见外道将生灭的假我妄计为不生灭的真我,也不同于凡夫所宝爱的五阴我。世尊以空、无相、无愿……等十二句解说如来藏的体性,透过世尊与大慧菩萨之间的对话,来针对不了解真我如来藏体性的外道(譬如宗喀巴之流,认为如来藏就是彼等所幻想出的中脉明点,或认为五阴中的某一法─意识─就是真实不坏我的错误知见),而演出的一出如来藏无生大戏。世尊说十二句如来藏体性后,为了断除愚痴凡夫如宗喀巴之流,妄认五阴十八界之一法(意识)即是真实不坏我,及其他常见外道畏惧说无我即是断灭之错误认知,而为演说十二句包括涅槃、寂静的本来自性之法,此涅槃寂静之法即是离妄想无所有境界之如来藏法门。因此,世尊藉著告诉大慧等现在、未来大菩萨,叮嘱学人不要错认佛说的如来藏是断见、常见外道所说的我。世尊又以制陶师傅运用各种方便,制作种种陶器作为譬喻,教化众生说:佛也象是这样,以种种善巧方便来解说真实如来藏,或解说如来藏无我性。由此因缘而说如来藏之法不同于外道所说之我,这才是如来藏的正说。是为了开导误计五阴有我、无我的种种外道,为他们开示十二句如来藏体性,令他们远离不实我见妄想,进入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境界,快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因此,世尊向大慧等大菩萨说:应如此说如来藏法门,否则就如同计我外道;为了远离外道见故,应当依于无我性之真实如来藏。由此可知,《楞伽经》说十二句如来藏的体性,所显现的第八识如来藏就是佛地的真我,绝对不是宗喀巴所误认的五阴我,更不是如宗喀巴说的:为了接引外道学佛而不如实说的“方便法门”。
宗喀巴又接著说:
故对此辈最初不说究竟深处,而为宣说阿赖耶识,及实蕴等。先令依此除外道见,引导令得最大义利。后由善解经典真义,自能弃舍阿赖耶等。以是当知如是言教,唯生功德都无过失。5
注5 宗喀巴造论,法尊法师译,《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7,(原稿: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成都西部印务公司代印),大乘精舍印经会,1979.6.30 印行,页13-14。
《楞伽经》中以十二句说明如来藏的真实体性,非常明显确定,偏偏宗喀巴就是要背离《楞伽经》而说:“说有阿赖耶识以及说有真实五蕴等言教都是方便说,而都没有妄语欺诳的过失。”宗喀巴全然不知不解,世尊于第一时教的《阿含》中隐说有阿赖耶识而不显说,是因为二乘愚人对于如来藏的深妙大法不知不解,更不可能亲证的缘故,又害怕入无余依涅槃会断灭,因此世尊才开示说涅槃仍有实际不生不灭,二乘人的心才得以安忍于涅槃寂静,此涅槃实际即是永不断灭的阿赖耶识,是故世尊于《解深密经》卷 1 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6 阿陀那识即是阿赖耶识也。
注6《大正藏》册16,页692,下22-23。
世尊又于第二时教宣说般若诸经,主旨也是要让众生了解诸法空相,而诸法空相并非一切法空,实有此“非心心、无心相心、菩提心、无住心、真如……”等等非空、非不空之中道实相心,谓之空性。然此诸心其实都是第八阿赖耶识的异名,大乘行者必须亲证此心,才有般若智慧可得,有般若智慧才能内门广修六度万行。大乘行者证得空性,了知此空性非空、非不空的道理后,世尊才于第三时教,宣说如来藏深妙大法,如《解深密经》、《楞伽经》、《如来藏经》、《涅槃经》等等唯识方广诸经,诸菩萨才能悟后起修增上慧学:别相智、道种智乃至一切智智。因为,未悟此心的二乘愚人及外道凡夫,对于如来藏深妙大法不知不解,听闻之后会心生疑惑误解,而将如来藏所生的诸法或其中的某一法,因错误的分别执取认妄为真,于是就说那是真我第八识如来藏,所以世尊才会说“我于凡愚不开演”;甚至连初入内门的证悟菩萨,若无真善知识的解说,也很难了解其中甚深义理;地上菩萨更要依如是方广诸经论修学道种智,最后才能成就一切智智。
宗喀巴未能证得二转《般若经》中密说的如来藏心,当然无法理解《般若经》中的甚深密意,又怎能了解三转方广诸经甚深极甚深的种智妙法呢?竟然敢否定如此深妙大法,说那是为了接引外道等人而说的妄语方便法门;甚至说接引之后,经过教导,他们就会知道“说有阿赖耶识根本就是假的”,也就自然能够弃舍阿赖耶识真实有的认知。宗喀巴如此诽谤诸佛菩萨与经典圣教,还说这样的欺诳妄语只是为了骗外道来归依随学,所以即使说谎骗人也是“唯生功德都无过失”;古今大小喇嘛们就是以这样的错误认知,所以敢于胡乱篡改、伪造、曲解佛法,个个勤于骗财、骗色而都无丝毫惭愧之心。所以喇嘛们为了满足自己淫欲的贪念,说双身修法是“无上瑜伽”可以即身成佛,用这样的谎言来哄骗女弟子、女信徒合修双身法;即使是用强迫的手段而强行性交,他们也认为是“唯生功德都无过失”;也因为喇嘛们认为合修双身法时,女弟子或女信徒“同样也得到交合的乐触”,所以喇嘛们认为淫人妻女是只有功德而没有过失的。但是,末学于此还是要再苦口婆心地奉劝喇嘛们:自己所造的一切业种都是由自己的如来藏所执持收藏著,当时节因缘成熟了,你自己的如来藏就会让你受报;这因果昭昭丝毫不爽,不是你以为没有过失就可以不用受报;谤法之罪不但不生功德,其过失之大,绝非任何人所能负荷。是故宗喀巴等喇嘛们绝对不是佛门中人,因为佛门中人都深信因果,绝对不会如此大胆妄为故。
宗喀巴于《入中论善显密意疏》中又说:
如《般若十万颂》等无量经典说识数时,只说六识身,不曾多说。故佛经藏有建立不建立阿赖耶识之二类。如是慈尊解经意时,于《辨中边论》与《庄严经论》、《辨法法性论》中,建立阿赖耶识,破除外境。于《现观庄严论》与《宝性论》中,则不建立阿赖耶识,不破外境。无著菩萨解《宝性论》,亦不作唯识宗释,而作中观宗释。《摄大乘论》为成立阿赖耶识时引之《阿毘达摩经》,于《宝性论释》中,则引证一切有情皆有法性种性。如云:“虽诸有情皆有如来界藏,然彼有情自不能知。”如云:“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与月称论师说阿赖耶识意趣,是依空性而说,极相符合。故彼亦许,离六识身说有异体阿赖耶识,是为度一类所化增上而说。7
注7 宗喀巴造论,法尊法师译,《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7,(原稿: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 成都西部印务公司代印) ,大乘精舍印经会,1979.6.30 印行,页14。
宗喀巴于般若诸经中只见文字却不解义理,才会说:“唯有六识身,不曾多说。”如果宗喀巴能稍微理解《般若经》与唯识诸经中的文字表义,或者有触证真实如来藏,他就会发现般若诸经中,处处都在宣说阿赖耶识的中道体性。随举几例来说明之,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38 说:【舍利子问善现言:“何等名为心非心性?”善现答言:“若无变坏亦无分别,是则名为心非心性。”】8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这段经文中说︰
非心心的体性是什么?就是从无始以来都不会坏灭的心,祂对六尘境相从来都不分别,这个心就是非心心。而宗喀巴说:“唯有六识身,不曾多说。”那么依他的意思“非心心”就是指六识了。但是,六识于眠熟无梦时、正死位时、闷绝时、无想定与灭尽定时就都断灭了,况且六识的体性就是对六尘境相作分别,也就是说六识乃至第七末那识存在的当下就一定有分别,是众生所熟知的心,不可能是非心心;很显然的,“非心心”当然不是指六识身,也不是处处作主的末那识。那么不会坏灭的,又对六尘境界不作分别的不是心的心,是什么心?当然只有对六尘不起了别性的第八阿赖耶识才合乎这个条件。这个第八识从无始以来无生,未来成佛也不灭,这个阿赖耶识从来不对六尘境相起分别,由此可知“非心心”就是阿赖耶识。
注8 《大正藏》册7,页763,下23-25。
又如《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3 说:【舍利弗复问:“何等是无心相?”须菩提言:“诸法不坏不分别,是名无心相。”】9 同样的道理,这个不坏、不分别的心,也名为“无心相心”,当然只有第八阿赖耶识合乎这个“不坏、不分别”的条件;六识身会坏会灭,于六尘境界会分别,都是生灭无常之三界中的心,显然不是“无心相心”,因此这个“无众生心相的心”就是阿赖耶识。
注9 《大正藏》册8,页234,上3-4。
又如《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1 说:【舍利弗言:“如来无所住,无住心名为如来,如来不住有为性,亦不住无为性。”】10 眼识乃至意识都是十八界内的有为法,是有所住的心。法界中只有一法不住内也不住外,祂也不是十八界中的法,这个法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就是“无所住的心”,有时候也称祂为“如来”。又《金刚经》中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11而眼识等六识身都是生灭法,都是在六尘境界中有所住的心,永远都是依六尘境界而存在,而且又是有生有灭的心,本身已自顾不暇,哪里有能力“生其心”呢?只有这个从来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才能生出其他一切万法,所以“无住心”就是第八识如来藏。
注10《大正藏》册8,页540,中23-24。
注11《大正藏》册8,页749,下22-23。
又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 549 说:【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能如实知,若异生地、若声闻地、若独觉地、若菩萨地、若如来地,如是诸地虽说有异,而于诸法真如性中,无变异,无分别,皆无二、无二分。”】12 真如性就是真实不虚,常恒不变的意思。意识等六识皆为有覆有记,绝对不是真如性;只有阿赖耶识的中道体性是自始至终永远无记性,永无善性与恶性,才是如如不动的真如性;而且从凡夫地乃至成佛,从来没有变异,也从来不分别六尘境界,所以说阿赖耶识是真如性。
注12《大正藏》册7,页825,下18-22。
阿赖耶识不分别诸法,却能如实了知诸法,世尊说祂就是空性,未悟的学人于此是难以如实理解的。而阿赖耶识中道体性,于大、中、小品般若经中,处处可随举随说,但宗喀巴却连依文解义都作不到,所以经中所说的真实义,他完全不知道;既然不知道,如何能说已证悟空性?怪不得他会主张觉知心无形无色即是空性。再说,觉知心等六识乃是依他起的法,是依于阿赖耶识为因,以阿赖耶识所生的六根与六尘为缘,才生出六识。六识从早晨出生到晚上眠熟灭谢,期间一类相续不断的运作而说为六识身;又六识身的引导者是意根,意根即是末那识,若无处处作主的末那识作意,六识身就无法生起,何况是运作,当然也就没有什么作用了。因此,六识加上末那识,再加上能生七转识的阿赖耶识总为八识,众生因为有此八识心王的和合运作,才能于三界中造业感果。故宗喀巴说:“唯有六识身,不曾多说。”显然是故意违背经教而公然撒谎;从实证者的现量观察,于有情心识运作的道理也是根本说不通的。这不但证明宗喀巴未触证阿赖耶识,更显示出他根本读不懂《般若经》,连依文解义都作不到,所以他只好胡乱曲解经文义理而误导众生,当然也就感得救护众生的菩萨们加以评破了。
圣 弥勒菩萨与 无著菩萨的《庄严经论》、《辨法法性论》,与世亲菩萨的《辩中边论》,也是依于本有之阿赖耶识而造,处处证明阿赖耶识之实有,但宗喀巴却颠倒这个事实来欺骗众生说:诸大菩萨的诸论都不说有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并不是一生补处的圣弥勒菩萨所建立,更非 无著菩萨或 世亲菩萨所能建立,因为无生之法本来已有,即使诸佛也无法毁坏或建立一个阿赖耶识,何况是诸菩萨。世尊于经中也曾说过,诸佛由法而生,法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怎么能说如来藏是被佛菩萨所建立之法?再说,阿赖耶识也不会破除外境,阿赖耶识本体清净无为,从来都不分别、不理会外境,既然不分别、不理会,又如何会去破除外境呢?宗喀巴认定阿赖耶识如来藏是意识的另一种方便说,才会主张阿赖耶识能破除外境。当知内外境都是七转识相应的法,也是七转识所依止的法;只要七识心灭了,内外境自然就破除而不在心中了;七识心若不灭,不论建立什么法,也不论建立多少法,内外境还是依然如故,不是七识心所能破除的。
《维摩诘所说经》中说:【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13 这个第八识菩提心不分别六尘诸境界,所以说祂“诸入不会”,只有这个不理会六尘境界的心才是菩提真心;祂却能了知众生七转识之一切心行而随缘应物,像这样不在六尘境上运作而能了众生心行的知,才是真知,才是真觉,经中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圣弥勒菩萨所造诸论如《瑜伽师地论》、《现观庄严论》也都是依于阿赖耶识来说诸法,而阿赖耶识当然不是圣弥勒菩萨所能建立,当然更不能说阿赖耶识破除或不破除诸外境了。
注13《大正藏》册14,页542,下1-2。
宗喀巴又误解《宝性论》中说:“一切众生皆有法性种性”,说是与月称论师所说:“阿赖耶识意趣是依空性而说”相符。从字面上看好像没错,但其实月称所说与《宝性论》真正的意思却一点都不相符,阿赖耶识就是空性心,但却不是月称或宗喀巴等应成派中观师所主张之一切法空的断灭空体性。《宝性论》原文云:【观察一切众生法性者,乃至邪聚众生,如我身中法性、法体、法界如来藏等,彼诸众生亦复如是,无有差别。】14 明白说此“法性”即是第八识如来藏,不是宗喀巴与月称说的无常故空的误会后的空性。更何况月称论师所说的空性是指意识心的体性,说当意识住于一念不生时即是一切法空,安住于一切法空的见解时,月称说为证得空性;然月称所谓的空性还是意识心所显示出来的生灭体性,不是真实不生灭的如来藏空性。弘扬六识论的月称论师,所认为的阿赖耶识仍然是意识心,此由月称论师所造的《入中论》就可了解。然而佛说意识心是依他起之法,非常住法,与佛说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空性心阿赖耶识完全不同。
注14《究竟一乘宝性论》卷2,《大正藏》册31,页823,中5-8。
《宝性论释》中说一切有情皆有法性种性,是说阿赖耶识本体无形无色犹如虚空之相,但却含藏著无量无边的八识心王、心所之法种及众生所造业之异熟等流业种等法性,所以有其真实体性,故说此心为空性;是空无形色而有其种种法性,故名空性,不是无常故空的无性。此空性心隐藏于众生身中谓如来藏,如来藏空性与众生一同作息,而众生却不知;所以禅宗有句禅语谓“众生日用而不知”,即是此意。也如同宗喀巴虽然引用《宝性论释》说:【虽诸有情皆有如来界藏,然彼有情自不能知。】但他却不知论意;盖诸有情未触证自身中的如来藏,当然不可能知道如来藏的深妙法性种性,因此说诸有情自己不能了知自己有如来藏。故《宝性论释》所引证的法性种性,不是偏于中观或偏于唯识,而是解说如来藏的中道体性,是宗喀巴自己无明而未能了解故。
又月称论师说的空性心只是意识心,然而意识心除了正死等五位及非想非非想处以外,即使是凡夫众生,都能多分少分觉知意识的存在,因为意识有自证分与证自证分故,因此不能说“虽诸有情皆有意识心,然彼有情自不能知。”月称的说法犹如明眼人强说瞎话,以诸凡夫有情都能自知意识的存在故。学人当知,阿赖耶识才是真正的空性心,唯有证悟的菩萨才能如实了知,愚人凡夫都不能知。
又宗喀巴说:“如(《阿毘达磨》大乘经)云:‘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与月称论师说阿赖耶识意趣,是依空性而说,极相符合。故彼亦许,离六识身说有异体阿赖耶识,是为度一类所化增上而说。”前说过西天密宗月称论师许有阿赖耶识,只是许其名为阿赖耶识,但事实上仍是指意识,当然与大乘经说的阿赖耶识不符。所以宗喀巴说为“建立阿赖耶识是为度一类所化增上而说”,真是胡言乱语。《阿毘达磨》大乘经所说的:“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还有后句,宗喀巴却未敢摘录出来,谓:“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阿赖耶识的法是对于有大乘种性者,才能开示的法,并不是喇嘛们说的欺诳之法,宗喀巴怎能说佛法意趣与月称论师相符。这正是宗喀巴的否定手法的三部曲:先说有阿赖耶识,然后贬低阿赖耶识,最后否定阿赖耶识。宗喀巴所造《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说:如是摄行论说,佛为广大胜解者,说八识等令通达者,亦仅显示经有是说。非自宗许,离六识外,别有异体阿赖耶识。如圣派集密,说死有光明一切空心,为死心。从彼逆起近得心,为生心。彼二非是阿赖耶识。释菩提心论,虽说阿赖耶识之名。然义说意识,为一切染净法之根本。15
注15 法尊法师译,方广文化(台北),1995.5 第1 版,页387-388。
是说他自己所宗奉的应成派中观,只许有六个识,不承认人类有七个或八个识;因此可以方便把意识假说建立为阿赖耶识,不许在识阴六识以外别有阿赖耶识实存。然而圣无著菩萨所造《摄大乘论本》说:
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世尊何处说阿赖耶识名阿赖耶识?谓薄伽梵于阿毘达磨大乘经伽他中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即于此中复说颂曰:“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如是且引阿笈摩证。复何缘故此识说名阿赖耶识?一切有生杂染品法,于此摄藏为果性故;又即此识于彼摄藏为因性故,是故说名阿赖耶识;或诸有情摄藏此识为自我故,是故说名阿赖耶识。复次,此识亦名阿陀那识,此中阿笈摩者,如《解深密经》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何缘此识亦复说名阿陀那识?执受一切有色根故,一切自体取所依故。所以者何?有色诸根由此执受无有失坏尽寿随转;又于相续正结生时,取彼生故执受自体,是故此识亦复说名阿陀那识。16
注16《大正藏》册31,页133,中12-下4。
圣 无著菩萨已明确的指出:所知依即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无始以来就已存在,是一切世出世间法所依止。由于有阿赖耶识,才有六道轮回的众生,才有涅槃可以证得。又阿赖耶识中含藏无量无边的业种、法种,所以祂又称为种子识;众生造作善恶业成就业种,都存于各自的阿赖耶识中,是未来世的异熟、等流果之因,能于未来感得异熟果、等流果。阿赖耶识又名阿陀那识,能执持一切有情色身,是众生五蕴之所依。众生从入胎出生开始,阿赖耶识即执持色身不坏一直到老死。又众生结生相续中,执持自体一切有根身,生生世世相续不断。以上是圣无著菩萨依于阿毘达磨大乘经伽他(偈)中所说实有阿赖耶识的圣教,宗喀巴竟然睁眼说瞎话而公然加以否定。
况且说有六识身的前提,乃是为了开示五阴身的种种相貌,既然所说的是识阴的内涵,而第七识末那及第八识法身都不属于识阴,故《阿含经》中当然只说识阴有六识身,不许说识阴有七个识,所以“六识身”的开示大多在第一时教的《阿含经》中明说。般若诸经中的开示重点,已经不是在五阴的生灭法上作观行,而是在亲证第八识的总相及别相智慧上的观行,乃至少分开示诸法的功能差别,所以般若经中也没有继续说明生灭无常的“六识身”;而宗喀巴却偏偏违背佛菩萨圣教,说没有阿赖耶识,他说:“大乘经说有第八阿赖耶识,那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并不是真的说六识之外,还有另外的阿赖耶识。”他引喇嘛教的《圣派集密》之文,说死生之心不是阿赖耶识:“死有光明一切空心,为死心。从彼逆起近得心,为生心。”真是胡言乱语,因为龙树传规之密集派所主张的“一切空心”正是第一义谛真如心,宗喀巴以一己之私故意倒说、颠倒黑白,实在是睁眼说瞎话。他又引喇嘛教的《释菩提心论》,说《释菩提心论》中虽有说阿赖耶识的名字,但其所说的阿赖耶识,实质上仍然还是意识,还说意识是染净法的根本。由此可以证明宗喀巴认为生灭性的意识为生命诞生的根本,与佛菩萨所说以阿赖耶识为生命诞生的根本,截然不同。意识既是根尘相触方能出生的法,显然不是能生有情生命的法;宗喀巴于此事实无知,当别人向他提出质疑时,他竟然还以种种饰词、强说意识能生名色等染净诸法,其无知及心强不调,于此可知。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