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述应成派中观的起源与其破法本质——
六识见闻觉知性及眼、色等十二处之能取与所取,乃是宗喀巴等应成派中观宗所认可之实性法;而指称六识及见闻觉知性等名言,则是宗喀巴等应成派中观师所指斥的,认为这些名言是无实性之虚妄法;但有时却又不排除有异体能取所取的存在,意谓这些名言虽然性空却有作用,如此主张则是自生矛盾而成为自理背反之可笑邪说。此等六识心与所取境之能取与所取,于凡夫位的本质上却是由假名而安立之自性相,何以故?因为是由于遍计执依他起性之六识心为常住法,以及遍计执本识如来藏真如法无我性中之圆成实性而呈现者,这正是《解深密经》中世尊所宣说之正理,亦是宗喀巴心中所不能信服者。宗喀巴等人不能觉察自身遍计执本识如来藏真如法无我性之圆成实性,恒内执阿赖耶性之第八识功能为自内我,却又不能自知,即是由于所知障所摄无始无明随眠之作用;而宗喀巴等人亦不能觉察自身遍计执依他起性蕴等诸法之虚妄自性,竟然假名安立其为常住不坏之真实法,此即是四住地烦恼所摄烦恼障现行之作用,仍在一念无明范畴而不曾涉及无始无明,故其广论法我或法无我等,概属奢谈,并无实义。
因此,应成派中观所有传承者与随学者,皆虚妄计著无有自体、无常住性、无有真实自相之意识心为常住法,认为见闻觉知自性实有而不灭,堕入识阴而不自觉;虽一向夤缘般若、方广、唯识经典之无自性性密意名相,看似与佛陀所说一致,实质上却处处违背世尊之圣教而处处自相矛盾。应举宗喀巴所述及关于《解深密经》中之经文予以申论其正义:
经文一:【云何诸法遍计所执相?谓一切法假名安立自性差别,乃至为令随起言说。】(注1)
略释经意如下:“如何是诸法遍计所执之相貌?也就是于本识心体所变生之一切无有自体、无有自性的诸法上,以假名安立自性及自性差别,乃至于有人在假名安立之自性及差别所施设之名身、句身、文身上面依文解义,产生了种种不如理作意而生起种种言说,这都是诸法之遍计所执相。”
经文二:
复次德本!相、名相应以为缘故,遍计所执相而可了知;依他起相上遍计所执相,执以为缘故,依他起相而可了知;依他起相上遍计所执相,无执以为缘故,圆成实相而可了知。善男子!若诸菩萨能于诸法依他起相上,如实了知遍计所执相,即能如实了知一切无相之法;若诸菩萨如实了知依他起相,即能如实了知一切杂染相法;若诸菩萨如实了知圆成实相,即能如实了知一切清净相法。(注2)
略释经意如下:“复次德本!由于与种种法之相貌相应,以及与依种种法相而假立之名、句、文身相应,而生起错误计度作为所缘故,对于诸法遍计所执的法相即可显现出来而被探究了知;在依他起相上产生的普遍计度执为实有的法相,可以从执著依他起相的五蕴等种种不实诸法执为实有的种种因缘之中,蕴等种种法的依他而起的相貌就显现出来而可以探究清楚了。在依他起相上的蕴等诸法上普遍计度执著的法相中,从本来就无所执著的法性作为探究之缘的缘故,圆满成就一切诸法之真实性的法相就可以了知。善男子!若诸菩萨能于诸法所显示的依他起的法相上,如实了知虚妄计著依他起相有真实自性之不实遍计所执法相,即能如实了知一切无相之法;若诸菩萨如实了知依他起相诸法之缘生自性,知道依他起性的诸法都是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并无真实不坏自性,对于这些依他起相能够如实了知,则能如实了知杂染相所摄之一切法;若诸菩萨如实了知圆满成就一切诸法之真实相,即能如实了知一切法中法无我性所显之真如无漏无为的清净相法。”
经文三:
尔时胜义生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佛如来密意语言甚奇希有,乃至微妙最微妙,甚深最甚深,难通达最难通达。如是我今领解世尊所说义者,若于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假名安立以为色蕴;或自性相,或差别相,假名安立为色蕴生,为色蕴灭;及为色蕴永断遍知,或自性相,或差别相,是名遍计所执相;世尊依此施设诸法相无自性性。若即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是名依他起相;世尊依此施设诸法生无自性性,及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如是我今领解世尊所说义者,若即于此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由遍计所执相不成实故,即此自性无自性性,法无我真如清净所缘,是名圆成实相;世尊依此施设一分胜义无自性性。”(注3)
------------------------------------------
注1:《大正藏》册 16,《解深密经》卷二,页 693,上 17-19。
注2:同上注,页 693,中21-下1。
注3:同上注,页 696,中 12-27。
------------------------------------------
略释经意如下:“尔时胜义生菩萨又向佛禀白:‘世尊!诸佛如来依无自性性密意增言而说之语言,甚为奇特而希有,乃至是微妙语中之最微妙,甚深语中之最甚深,难通达中之最难通达者。如是,我今时若是真的已经领解世尊所说微妙甚深难通达法之义理,我则可以如此说:倘若于觉知心所作之种种分别运作的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遍计所执的法相所依生灭法之行相中,以假名而方便安立此为色蕴;或者只是单纯依色蕴一法的自性相,或者依于色蕴一法的种种不同状况的法相,而以假名方便安立此为色蕴出生故是本无今有,而以色蕴相续变异之后归于坏灭而名为色蕴灭;以及假名安立此状况为已经了知色的内容、色的韵味、色的过患、色的远离,而施设为遍知色蕴的虚妄及对色蕴执著已经永断,遍知色蕴执著已经断除;或是依有情对色等五蕴自性的执著等相,或者依有情对色等蕴的种种差异性普遍执著,即是遍计所执相;但如是等相皆属虚妄、非有实性,世尊即是以此道理来施设诸法所显的一切法相都没有自性性,若是由觉知心的虚妄分别而产生的遍计所执相所依的缘生法的种种行相,这个遍计所执相所依的所有缘生法就名为依他起之法相;世尊即是以依他起相来施设诸法的生无自性性,以及依此道理来施设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如是,我今时若是已经领纳及解了世尊所说之法义,就可以如此说:若能在这个虚妄分别心运作过程中所住的遍计所执相所依止之依他起的缘生法的种种行相中,由于遍计所执相不能成为真实性的缘故,这个遍计所执自性没有真实自性的法性,是法无我性的真如之清净无为所缘境界,这就是世尊所说的圆成实相;世尊即是依此而施设一分胜义无自性性。’”
五蕴诸法之自性相、差别相,本亦离言说;但为了使众生能理解其生灭性、无常性、无实我性,则必须假名安立而说;故五蕴之名为假有,并无实法,但可用五蕴之名来指称五蕴中的一一蕴,来解说五蕴的依他起性、虚妄不实;众生若能理解五蕴之名所指称的五蕴意涵,即能依圣教言语而返观五蕴自体的自性相与差别相,返观五蕴自体的全部生与灭等内容与事实,即能断我见乃至我执。若对五蕴等名所指称之标的产生误解,而依文解义、执言生解,则未能真实以正知见现前观察思惟五蕴诸法之内涵、自性相、差别相、出生、坏灭、无常性、苦性、无真实常住自在体性,即不能解了五蕴诸法自体的虚妄,亦不能解了假名安立五蕴名相之道理;因此对于如是未修善根、未能修集福德智慧资粮而受到我见烦恼遮障故不能解了者,世尊仅对其宣说蕴处界依他起缘生法之生无自性性(有生之法皆无真实不坏自性之法性),使能于蕴处界之无常无恒随分解了而生起怖畏与厌患,藉以断除我见乃至我执。
但应成派中观的佛护、月称、寂天、宗喀巴等人,皆属于未能如实解了蕴处界之内涵者,更是不知蕴处界之自性相、差别相、生灭相,成为不知蕴处界无常无恒而执为实有者,皆是善根不具而受到我见烦恼所遮障者,故于无明所遮覆下,守著我见不肯断除,不愿弃舍能受用乐空不二贪淫境界之五蕴所有见闻觉知等无常自性,宝爱无常、无真实常住自性之五蕴见闻觉知等依他起性作用,落入五蕴中而不能断除我见;既自称已断我见,为掩人耳目,又妄想而转嫁佛陀所说三无性之法,妄执言说所说之名言我、名言五蕴为异体,为非真实能取与所取之我,故认为能断除名言我、名言五蕴等名相之执著,即是已断我见、我执;又错解经文而主张:见闻觉知性所执之名言我体性空所显的见闻觉知性“性空唯名而有作用”,以此作为究竟中道义之空性。
彼等误以为如此“已离言说我”之见闻觉知性(离念灵知)即是圆成实性,因此夸大狂傲而说彼宗只要排除对所执异体(言说所说之名言我)之能取与所取,于此即已对治法我执而证法无我圆成实性;但这正是自陷于遍计执性中,普遍误计而执取无常性之见闻觉知性以为能常住不坏之圆成实性,即是佛陀所责堕入遍计执性中的愚痴人。如同愚人误将水银错认为真银,如同愚人误将镀金错认为真金。当他们的错误法义在古时、今时受到质疑时,即宣称他们的法义是最胜法,是由证境超过释迦佛的报身佛大日如来所说的最胜法,可以不同于释迦佛;并宣称所有人不应加以质疑,诬指质疑者即是邪魔、外道而回避应作的法义辨正,关起门来自我安慰、自我赞叹,或是乱引经论文字加以曲解,狡辩经中正理为同于他们的六识论法义,进而破斥他宗所说为不如理。如同受到猎人围捕之鸵鸟,将头埋于沙里,自认为已经逃脱猎人之围捕,或埋首沙中而将爪子乱踢一场,然后向别人宣称已经获得胜利,应成派中观师正是像这只鸵鸟一样的愚痴。
《解深密经》中所说三种无自性性之密意,绝对不是于依仗他缘之力而生之依他起相诸法上,去除语言文字成为离念灵知以后,就能使依他起相诸法之法性成为胜义谛之密意。远离名言我、名言五蕴之离念灵知,仍是依于五蕴之具足才能存在,离念灵知位中的五蕴仍然是依他起性的识阴,并未变成圆成实性;而离念灵知仍然是分别性,并非无分别性,故于离开语言妄念之时仍然可以见闻了了分明,都不会错将狗屎当作食物,故仍是有分别性。倘若依他起相之识阴六识诸法去除语言文字之分别以后即是圆成实性的无分别心,即是胜义,则此胜义即非胜义,何以故?依他起相诸法除去语言文字以后仍然是依仗他缘之力而有,仍然是从因而生、藉缘而作之有为生灭法,仍然有生相、灭相;若是从因缘而有故仍有起灭,则是依他起相而非本来无生、无相之法,即非胜义。
因此,蕴处界本是依他起相之法,不论于有念位或离念位,依他起相之蕴处界所显示的生无自性性并非胜义谛之密意;蕴处界法有生有灭而无有真实自在体性,故无常住之自性性,去除缘于蕴处界法有真实自性之执著以后,只能成为解脱道的实证者,只是世俗谛声闻道的实证者,仍与佛菩提道胜义谛的实证无关,故蕴处界法所显示之生无自性性并非种智之密意(种智才是成佛之道,诸佛都因一切种智的圆满具足而成佛故);因为蕴处界法仅属于缘生法所摄,其生无自性性只是世俗法中之真实道理,摄属世俗谛,不能取代能变生蕴处界诸法之本来无生无相的胜义法体如来藏,故非胜义谛。
世尊于依他起相之法上施设生无自性性及一分胜义无自性性,若能胜解此处之胜义无自性性,才能如同胜义生菩萨所领解世尊密意后所说之密意;意思是说,如来藏由于能生万法的真实自性属于无相的真如相,行于依他起相的诸法中而灭除遍计执的法相,以此灭除遍计执相的依他起相诸法的自性作为真如的清净所缘,故名圆成实相。而圆成实性的法相是在依他起相的蕴处界生灭法中才能显现出来,若是灭尽蕴处界等三界法后,即无法在依他起相诸法中显现如来藏真如清净所缘的圆成实相。故圆成实相必须在依他起相的正确观察上才能建立,“若”能观察的意识心由于开悟而现观如来藏的圆成实相以后,退转为定性声闻的心性,舍寿后入无余涅槃时,依他起相的蕴处界全部灭失以后,意识心永灭,则所证的圆成实相智慧及如来藏所显的圆成实相,当然亦随蕴处界的灭尽而不复存在,故圆成实性其实亦是藉依他起相而能于三界中显现;是故,由于依他起相的缘生法蕴处界不真实,故说圆成实相亦不真实,由此亦建立一分胜义无自性性。是故,于生无自性性之依他起诸法中,若是已经观察到如来藏的清净所缘境界,世尊即依此而显了其义,说此即是一分胜义无自性性。何以故?本识心体虽执受所持之一切善恶业种,于善恶业种应得之异熟果报五蕴相一向都无愿求,完全随顺众缘之力而如实依照业种内涵变化兴造种种有情身,再藉根尘触三法之方便幻化种种与身相应之六识见闻觉知性;但本识心体之人无我、无愿真如法性,于依他起诸法生无自性性中显露无遗,此一分无愿真如法性亦是胜义无自性性;而如来藏自身于意识亲证此一分胜义无自性性时,如来藏自身仍对此胜义无自性性不加了知,世尊于此又建立另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唯有实证本识心体之菩萨,能现观如来藏的法无我自性以后,听闻世尊所说三性、三无性甚深妙理时,才能犹如胜义生菩萨一般领解世尊所说生无自性性之胜义无生密意。
宗喀巴由于无明覆蔽而虚妄分别蕴处界法中之全部或局部为真实常住之我,乃至认取排除语言文字所称五蕴我名言以后之见闻觉知性为本住法性,皆属于人我见,即是五十一心所法中之“恶见”;并且遍计执人我相之五蕴人我为常住不坏我,亦属我执所摄,属于烦恼障所摄之三界爱烦恼,与所知障所摄之法界实相无关,故宗喀巴尚未触及无始无明,当知更无能力打破无始无明,所说都与实相法界的圆成实性、圆成实相无关。世尊说眼等见闻觉知乃是人我法故,不因以语言文字之认取,或排除语言文字之认取而有所差别。由于人我执引生之遍计执,使得当来世之依他起自性诸法源源不绝而生,常有依他起相存在,于是世世求受后有而轮回不断;如是而有种种烦恼杂染、种种业行杂染、种种身生之杂染;本识心体虽然不断现行于三界,其胜义无自性性之清净真如所缘境界却从来未曾受到杂染,胜义法性与一切杂染法不相应故。
倘若断除缘于蕴处界虚妄分别之人我见与人我执,习行修断引生当来世依他起自性之种种烦恼与业行,则依他起自性之五蕴诸法因不具有圆成实自性,故可于舍寿时因为不受后有而永远断除;而人我遍计执性亦非具圆成实性之金刚不坏性,故可因观察遍计执性须藉依他起性诸法才能存在而生起智慧加以断除,即能成就解脱道而圆成声闻果,但仍非大乘人无我及法无我之实证;由如来藏的实证而观,人我所执空,依他起自性灭而不再出生,所显现的正是本识心体本来于人我无愿无求之人我空真如,因此说断除人我执而不再有名色受生于三界之解脱道,是依于本识心体之本来无人我之无生涅槃性而施设,这正是相无自性性离相寂灭之自性涅槃密意。
如何是由于遍计执空所显本识心体之空性究竟中道义?由遍计执本识心体所变生之具有种种法之五蕴身,则有人我及人我之自性,遍计执本识心体能现六尘境界、能变生六识见分等法性,作为真实法我及法我之自性,即是于本识心体所生之依他起蕴处界法中,对内恒执阿赖耶识藉蕴处界生显的功德为自内我,误计为蕴处界我之本有功德,故计著实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眼等十八界人我相;亦于本识心体随缘应现种种六尘境界、变生了别识等法,而计著有能取之法相与所取之境界相,是将阿赖耶识心体之功能据为己有而生遍计执著,成为唯识增上慧学所指斥的“恒内执阿赖耶识为我”的凡夫;不知依他起之五阴自己虚妄而误执为实有,窃据法界实相心之无量功德性及其所生之依他起诸法都属五阴自己所有,是故产生了遍计执;故遍计所执之相是依于依他起性之五阴等法而有,并非自有,故无真实法性,皆是因于依他而起无有自相之法相与名所相应假名施设而有。如是所遍计执者皆于依他起等生灭法中,将无真实自性之虚妄法增益为有真实自性而计著;由于对本识心体本来无愿无求、随顺众生而不取不舍之“真如法无我性”无所知,故增益为五阴法我自性;若能去除遍计所执之种种人我相及法我相,所显现者即是本识心体之本来无生、无相、无愿、无我之胜义空性,此即是如来藏自心功德所显之胜义空性;由于此胜义空性,故能以其所具足之非因所作、非缘所成之“七种性自性、七种清净所缘”之第一义境界,圆满成就一切众生之世间生死道、出世间解脱道、世出世间佛菩提道。故遍计所执不成就时即能显示本识心体胜义空性之圆成实性,这才是究竟中道之空性义,因为不落于依他起自性之有为生灭无常空;亦不落于依他起自性不真实之假名施设法性有,从一切有情初证真如时之因地心,以及渐次修证而直到果地觉,如来藏心体皆是同一味之胜义真如无我法性,自始至终不曾也不会堕入世间法中故能永离二边恒处中道,故为究竟中道之法。
应成派中观佛护、月称、寂天、宗喀巴等人,错认依他而起之眼等见闻觉知性为常住法性,错认无常有为之意识离念灵知为常住我,正是堕于依他起自性人我法之遍计执相中;而彼等所谓之空性,仅是于见闻觉知性上除去语言文字言说之假名我,将见闻觉知性以及意识之离念位,称名为我之异体能取所取空之自性,虚妄想像成无自性空而假说为具有中道义之空性,这就是密宗四大派同执离念灵知为真如心的原由。实质上,见闻觉知性以及意识心乃是三界之有法,不论是有念灵知位或离念灵知位,都是依他起相所摄之有为法,法性属于缘生法,永远是依他起性,故无有真实不坏之自体性,故是无自性之无常空,出生以后终究要归于断坏,并非能含摄空有而不堕于空、不堕于有之中道法。
遍计所执相即是增益执,将无有真实法性之识阴离念灵知或独取意识一心之虚妄自性,增益为无生无灭真实常住之法性,然后执取计著之;凡有如是增益执者即违中道之义,落于有边故,于虚妄法加以妄行增益故;观察古今所有应成派中观师,同将有生必灭、依他而起之意识建立为常住不坏之结生相续识,无一不堕于如是增益执中,落入有边而成就常见。又增益执者必然要否定实有之本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以免显示出其所主张恒常不坏之意识为生灭法之真相,本质正是否定圆成实性者,故皆同以错会之圆成实性取代真正之圆成实性:将依他起相所摄之意识取代圆成实相所摄之第八识真如,极力否定实有圆满成就万法的第八识真如,大力损减圆成实性之第八识真如,亦属于损减执所摄,又落于无边而成就断见本质,亦是双违中道之义。故诸法缘起无有自体性之无自性空,并非胜义空性,更何况宗喀巴虚妄想像无有异体我能取所取空之虚构法而能成就中道?(待续)
六识见闻觉知性及眼、色等十二处之能取与所取,乃是宗喀巴等应成派中观宗所认可之实性法;而指称六识及见闻觉知性等名言,则是宗喀巴等应成派中观师所指斥的,认为这些名言是无实性之虚妄法;但有时却又不排除有异体能取所取的存在,意谓这些名言虽然性空却有作用,如此主张则是自生矛盾而成为自理背反之可笑邪说。此等六识心与所取境之能取与所取,于凡夫位的本质上却是由假名而安立之自性相,何以故?因为是由于遍计执依他起性之六识心为常住法,以及遍计执本识如来藏真如法无我性中之圆成实性而呈现者,这正是《解深密经》中世尊所宣说之正理,亦是宗喀巴心中所不能信服者。宗喀巴等人不能觉察自身遍计执本识如来藏真如法无我性之圆成实性,恒内执阿赖耶性之第八识功能为自内我,却又不能自知,即是由于所知障所摄无始无明随眠之作用;而宗喀巴等人亦不能觉察自身遍计执依他起性蕴等诸法之虚妄自性,竟然假名安立其为常住不坏之真实法,此即是四住地烦恼所摄烦恼障现行之作用,仍在一念无明范畴而不曾涉及无始无明,故其广论法我或法无我等,概属奢谈,并无实义。
因此,应成派中观所有传承者与随学者,皆虚妄计著无有自体、无常住性、无有真实自相之意识心为常住法,认为见闻觉知自性实有而不灭,堕入识阴而不自觉;虽一向夤缘般若、方广、唯识经典之无自性性密意名相,看似与佛陀所说一致,实质上却处处违背世尊之圣教而处处自相矛盾。应举宗喀巴所述及关于《解深密经》中之经文予以申论其正义:
经文一:【云何诸法遍计所执相?谓一切法假名安立自性差别,乃至为令随起言说。】(注1)
略释经意如下:“如何是诸法遍计所执之相貌?也就是于本识心体所变生之一切无有自体、无有自性的诸法上,以假名安立自性及自性差别,乃至于有人在假名安立之自性及差别所施设之名身、句身、文身上面依文解义,产生了种种不如理作意而生起种种言说,这都是诸法之遍计所执相。”
经文二:
复次德本!相、名相应以为缘故,遍计所执相而可了知;依他起相上遍计所执相,执以为缘故,依他起相而可了知;依他起相上遍计所执相,无执以为缘故,圆成实相而可了知。善男子!若诸菩萨能于诸法依他起相上,如实了知遍计所执相,即能如实了知一切无相之法;若诸菩萨如实了知依他起相,即能如实了知一切杂染相法;若诸菩萨如实了知圆成实相,即能如实了知一切清净相法。(注2)
略释经意如下:“复次德本!由于与种种法之相貌相应,以及与依种种法相而假立之名、句、文身相应,而生起错误计度作为所缘故,对于诸法遍计所执的法相即可显现出来而被探究了知;在依他起相上产生的普遍计度执为实有的法相,可以从执著依他起相的五蕴等种种不实诸法执为实有的种种因缘之中,蕴等种种法的依他而起的相貌就显现出来而可以探究清楚了。在依他起相上的蕴等诸法上普遍计度执著的法相中,从本来就无所执著的法性作为探究之缘的缘故,圆满成就一切诸法之真实性的法相就可以了知。善男子!若诸菩萨能于诸法所显示的依他起的法相上,如实了知虚妄计著依他起相有真实自性之不实遍计所执法相,即能如实了知一切无相之法;若诸菩萨如实了知依他起相诸法之缘生自性,知道依他起性的诸法都是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并无真实不坏自性,对于这些依他起相能够如实了知,则能如实了知杂染相所摄之一切法;若诸菩萨如实了知圆满成就一切诸法之真实相,即能如实了知一切法中法无我性所显之真如无漏无为的清净相法。”
经文三:
尔时胜义生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佛如来密意语言甚奇希有,乃至微妙最微妙,甚深最甚深,难通达最难通达。如是我今领解世尊所说义者,若于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假名安立以为色蕴;或自性相,或差别相,假名安立为色蕴生,为色蕴灭;及为色蕴永断遍知,或自性相,或差别相,是名遍计所执相;世尊依此施设诸法相无自性性。若即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是名依他起相;世尊依此施设诸法生无自性性,及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如是我今领解世尊所说义者,若即于此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由遍计所执相不成实故,即此自性无自性性,法无我真如清净所缘,是名圆成实相;世尊依此施设一分胜义无自性性。”(注3)
------------------------------------------
注1:《大正藏》册 16,《解深密经》卷二,页 693,上 17-19。
注2:同上注,页 693,中21-下1。
注3:同上注,页 696,中 12-27。
------------------------------------------
略释经意如下:“尔时胜义生菩萨又向佛禀白:‘世尊!诸佛如来依无自性性密意增言而说之语言,甚为奇特而希有,乃至是微妙语中之最微妙,甚深语中之最甚深,难通达中之最难通达者。如是,我今时若是真的已经领解世尊所说微妙甚深难通达法之义理,我则可以如此说:倘若于觉知心所作之种种分别运作的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遍计所执的法相所依生灭法之行相中,以假名而方便安立此为色蕴;或者只是单纯依色蕴一法的自性相,或者依于色蕴一法的种种不同状况的法相,而以假名方便安立此为色蕴出生故是本无今有,而以色蕴相续变异之后归于坏灭而名为色蕴灭;以及假名安立此状况为已经了知色的内容、色的韵味、色的过患、色的远离,而施设为遍知色蕴的虚妄及对色蕴执著已经永断,遍知色蕴执著已经断除;或是依有情对色等五蕴自性的执著等相,或者依有情对色等蕴的种种差异性普遍执著,即是遍计所执相;但如是等相皆属虚妄、非有实性,世尊即是以此道理来施设诸法所显的一切法相都没有自性性,若是由觉知心的虚妄分别而产生的遍计所执相所依的缘生法的种种行相,这个遍计所执相所依的所有缘生法就名为依他起之法相;世尊即是以依他起相来施设诸法的生无自性性,以及依此道理来施设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如是,我今时若是已经领纳及解了世尊所说之法义,就可以如此说:若能在这个虚妄分别心运作过程中所住的遍计所执相所依止之依他起的缘生法的种种行相中,由于遍计所执相不能成为真实性的缘故,这个遍计所执自性没有真实自性的法性,是法无我性的真如之清净无为所缘境界,这就是世尊所说的圆成实相;世尊即是依此而施设一分胜义无自性性。’”
五蕴诸法之自性相、差别相,本亦离言说;但为了使众生能理解其生灭性、无常性、无实我性,则必须假名安立而说;故五蕴之名为假有,并无实法,但可用五蕴之名来指称五蕴中的一一蕴,来解说五蕴的依他起性、虚妄不实;众生若能理解五蕴之名所指称的五蕴意涵,即能依圣教言语而返观五蕴自体的自性相与差别相,返观五蕴自体的全部生与灭等内容与事实,即能断我见乃至我执。若对五蕴等名所指称之标的产生误解,而依文解义、执言生解,则未能真实以正知见现前观察思惟五蕴诸法之内涵、自性相、差别相、出生、坏灭、无常性、苦性、无真实常住自在体性,即不能解了五蕴诸法自体的虚妄,亦不能解了假名安立五蕴名相之道理;因此对于如是未修善根、未能修集福德智慧资粮而受到我见烦恼遮障故不能解了者,世尊仅对其宣说蕴处界依他起缘生法之生无自性性(有生之法皆无真实不坏自性之法性),使能于蕴处界之无常无恒随分解了而生起怖畏与厌患,藉以断除我见乃至我执。
但应成派中观的佛护、月称、寂天、宗喀巴等人,皆属于未能如实解了蕴处界之内涵者,更是不知蕴处界之自性相、差别相、生灭相,成为不知蕴处界无常无恒而执为实有者,皆是善根不具而受到我见烦恼所遮障者,故于无明所遮覆下,守著我见不肯断除,不愿弃舍能受用乐空不二贪淫境界之五蕴所有见闻觉知等无常自性,宝爱无常、无真实常住自性之五蕴见闻觉知等依他起性作用,落入五蕴中而不能断除我见;既自称已断我见,为掩人耳目,又妄想而转嫁佛陀所说三无性之法,妄执言说所说之名言我、名言五蕴为异体,为非真实能取与所取之我,故认为能断除名言我、名言五蕴等名相之执著,即是已断我见、我执;又错解经文而主张:见闻觉知性所执之名言我体性空所显的见闻觉知性“性空唯名而有作用”,以此作为究竟中道义之空性。
彼等误以为如此“已离言说我”之见闻觉知性(离念灵知)即是圆成实性,因此夸大狂傲而说彼宗只要排除对所执异体(言说所说之名言我)之能取与所取,于此即已对治法我执而证法无我圆成实性;但这正是自陷于遍计执性中,普遍误计而执取无常性之见闻觉知性以为能常住不坏之圆成实性,即是佛陀所责堕入遍计执性中的愚痴人。如同愚人误将水银错认为真银,如同愚人误将镀金错认为真金。当他们的错误法义在古时、今时受到质疑时,即宣称他们的法义是最胜法,是由证境超过释迦佛的报身佛大日如来所说的最胜法,可以不同于释迦佛;并宣称所有人不应加以质疑,诬指质疑者即是邪魔、外道而回避应作的法义辨正,关起门来自我安慰、自我赞叹,或是乱引经论文字加以曲解,狡辩经中正理为同于他们的六识论法义,进而破斥他宗所说为不如理。如同受到猎人围捕之鸵鸟,将头埋于沙里,自认为已经逃脱猎人之围捕,或埋首沙中而将爪子乱踢一场,然后向别人宣称已经获得胜利,应成派中观师正是像这只鸵鸟一样的愚痴。
《解深密经》中所说三种无自性性之密意,绝对不是于依仗他缘之力而生之依他起相诸法上,去除语言文字成为离念灵知以后,就能使依他起相诸法之法性成为胜义谛之密意。远离名言我、名言五蕴之离念灵知,仍是依于五蕴之具足才能存在,离念灵知位中的五蕴仍然是依他起性的识阴,并未变成圆成实性;而离念灵知仍然是分别性,并非无分别性,故于离开语言妄念之时仍然可以见闻了了分明,都不会错将狗屎当作食物,故仍是有分别性。倘若依他起相之识阴六识诸法去除语言文字之分别以后即是圆成实性的无分别心,即是胜义,则此胜义即非胜义,何以故?依他起相诸法除去语言文字以后仍然是依仗他缘之力而有,仍然是从因而生、藉缘而作之有为生灭法,仍然有生相、灭相;若是从因缘而有故仍有起灭,则是依他起相而非本来无生、无相之法,即非胜义。
因此,蕴处界本是依他起相之法,不论于有念位或离念位,依他起相之蕴处界所显示的生无自性性并非胜义谛之密意;蕴处界法有生有灭而无有真实自在体性,故无常住之自性性,去除缘于蕴处界法有真实自性之执著以后,只能成为解脱道的实证者,只是世俗谛声闻道的实证者,仍与佛菩提道胜义谛的实证无关,故蕴处界法所显示之生无自性性并非种智之密意(种智才是成佛之道,诸佛都因一切种智的圆满具足而成佛故);因为蕴处界法仅属于缘生法所摄,其生无自性性只是世俗法中之真实道理,摄属世俗谛,不能取代能变生蕴处界诸法之本来无生无相的胜义法体如来藏,故非胜义谛。
世尊于依他起相之法上施设生无自性性及一分胜义无自性性,若能胜解此处之胜义无自性性,才能如同胜义生菩萨所领解世尊密意后所说之密意;意思是说,如来藏由于能生万法的真实自性属于无相的真如相,行于依他起相的诸法中而灭除遍计执的法相,以此灭除遍计执相的依他起相诸法的自性作为真如的清净所缘,故名圆成实相。而圆成实性的法相是在依他起相的蕴处界生灭法中才能显现出来,若是灭尽蕴处界等三界法后,即无法在依他起相诸法中显现如来藏真如清净所缘的圆成实相。故圆成实相必须在依他起相的正确观察上才能建立,“若”能观察的意识心由于开悟而现观如来藏的圆成实相以后,退转为定性声闻的心性,舍寿后入无余涅槃时,依他起相的蕴处界全部灭失以后,意识心永灭,则所证的圆成实相智慧及如来藏所显的圆成实相,当然亦随蕴处界的灭尽而不复存在,故圆成实性其实亦是藉依他起相而能于三界中显现;是故,由于依他起相的缘生法蕴处界不真实,故说圆成实相亦不真实,由此亦建立一分胜义无自性性。是故,于生无自性性之依他起诸法中,若是已经观察到如来藏的清净所缘境界,世尊即依此而显了其义,说此即是一分胜义无自性性。何以故?本识心体虽执受所持之一切善恶业种,于善恶业种应得之异熟果报五蕴相一向都无愿求,完全随顺众缘之力而如实依照业种内涵变化兴造种种有情身,再藉根尘触三法之方便幻化种种与身相应之六识见闻觉知性;但本识心体之人无我、无愿真如法性,于依他起诸法生无自性性中显露无遗,此一分无愿真如法性亦是胜义无自性性;而如来藏自身于意识亲证此一分胜义无自性性时,如来藏自身仍对此胜义无自性性不加了知,世尊于此又建立另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唯有实证本识心体之菩萨,能现观如来藏的法无我自性以后,听闻世尊所说三性、三无性甚深妙理时,才能犹如胜义生菩萨一般领解世尊所说生无自性性之胜义无生密意。
宗喀巴由于无明覆蔽而虚妄分别蕴处界法中之全部或局部为真实常住之我,乃至认取排除语言文字所称五蕴我名言以后之见闻觉知性为本住法性,皆属于人我见,即是五十一心所法中之“恶见”;并且遍计执人我相之五蕴人我为常住不坏我,亦属我执所摄,属于烦恼障所摄之三界爱烦恼,与所知障所摄之法界实相无关,故宗喀巴尚未触及无始无明,当知更无能力打破无始无明,所说都与实相法界的圆成实性、圆成实相无关。世尊说眼等见闻觉知乃是人我法故,不因以语言文字之认取,或排除语言文字之认取而有所差别。由于人我执引生之遍计执,使得当来世之依他起自性诸法源源不绝而生,常有依他起相存在,于是世世求受后有而轮回不断;如是而有种种烦恼杂染、种种业行杂染、种种身生之杂染;本识心体虽然不断现行于三界,其胜义无自性性之清净真如所缘境界却从来未曾受到杂染,胜义法性与一切杂染法不相应故。
倘若断除缘于蕴处界虚妄分别之人我见与人我执,习行修断引生当来世依他起自性之种种烦恼与业行,则依他起自性之五蕴诸法因不具有圆成实自性,故可于舍寿时因为不受后有而永远断除;而人我遍计执性亦非具圆成实性之金刚不坏性,故可因观察遍计执性须藉依他起性诸法才能存在而生起智慧加以断除,即能成就解脱道而圆成声闻果,但仍非大乘人无我及法无我之实证;由如来藏的实证而观,人我所执空,依他起自性灭而不再出生,所显现的正是本识心体本来于人我无愿无求之人我空真如,因此说断除人我执而不再有名色受生于三界之解脱道,是依于本识心体之本来无人我之无生涅槃性而施设,这正是相无自性性离相寂灭之自性涅槃密意。
如何是由于遍计执空所显本识心体之空性究竟中道义?由遍计执本识心体所变生之具有种种法之五蕴身,则有人我及人我之自性,遍计执本识心体能现六尘境界、能变生六识见分等法性,作为真实法我及法我之自性,即是于本识心体所生之依他起蕴处界法中,对内恒执阿赖耶识藉蕴处界生显的功德为自内我,误计为蕴处界我之本有功德,故计著实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眼等十八界人我相;亦于本识心体随缘应现种种六尘境界、变生了别识等法,而计著有能取之法相与所取之境界相,是将阿赖耶识心体之功能据为己有而生遍计执著,成为唯识增上慧学所指斥的“恒内执阿赖耶识为我”的凡夫;不知依他起之五阴自己虚妄而误执为实有,窃据法界实相心之无量功德性及其所生之依他起诸法都属五阴自己所有,是故产生了遍计执;故遍计所执之相是依于依他起性之五阴等法而有,并非自有,故无真实法性,皆是因于依他而起无有自相之法相与名所相应假名施设而有。如是所遍计执者皆于依他起等生灭法中,将无真实自性之虚妄法增益为有真实自性而计著;由于对本识心体本来无愿无求、随顺众生而不取不舍之“真如法无我性”无所知,故增益为五阴法我自性;若能去除遍计所执之种种人我相及法我相,所显现者即是本识心体之本来无生、无相、无愿、无我之胜义空性,此即是如来藏自心功德所显之胜义空性;由于此胜义空性,故能以其所具足之非因所作、非缘所成之“七种性自性、七种清净所缘”之第一义境界,圆满成就一切众生之世间生死道、出世间解脱道、世出世间佛菩提道。故遍计所执不成就时即能显示本识心体胜义空性之圆成实性,这才是究竟中道之空性义,因为不落于依他起自性之有为生灭无常空;亦不落于依他起自性不真实之假名施设法性有,从一切有情初证真如时之因地心,以及渐次修证而直到果地觉,如来藏心体皆是同一味之胜义真如无我法性,自始至终不曾也不会堕入世间法中故能永离二边恒处中道,故为究竟中道之法。
应成派中观佛护、月称、寂天、宗喀巴等人,错认依他而起之眼等见闻觉知性为常住法性,错认无常有为之意识离念灵知为常住我,正是堕于依他起自性人我法之遍计执相中;而彼等所谓之空性,仅是于见闻觉知性上除去语言文字言说之假名我,将见闻觉知性以及意识之离念位,称名为我之异体能取所取空之自性,虚妄想像成无自性空而假说为具有中道义之空性,这就是密宗四大派同执离念灵知为真如心的原由。实质上,见闻觉知性以及意识心乃是三界之有法,不论是有念灵知位或离念灵知位,都是依他起相所摄之有为法,法性属于缘生法,永远是依他起性,故无有真实不坏之自体性,故是无自性之无常空,出生以后终究要归于断坏,并非能含摄空有而不堕于空、不堕于有之中道法。
遍计所执相即是增益执,将无有真实法性之识阴离念灵知或独取意识一心之虚妄自性,增益为无生无灭真实常住之法性,然后执取计著之;凡有如是增益执者即违中道之义,落于有边故,于虚妄法加以妄行增益故;观察古今所有应成派中观师,同将有生必灭、依他而起之意识建立为常住不坏之结生相续识,无一不堕于如是增益执中,落入有边而成就常见。又增益执者必然要否定实有之本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以免显示出其所主张恒常不坏之意识为生灭法之真相,本质正是否定圆成实性者,故皆同以错会之圆成实性取代真正之圆成实性:将依他起相所摄之意识取代圆成实相所摄之第八识真如,极力否定实有圆满成就万法的第八识真如,大力损减圆成实性之第八识真如,亦属于损减执所摄,又落于无边而成就断见本质,亦是双违中道之义。故诸法缘起无有自体性之无自性空,并非胜义空性,更何况宗喀巴虚妄想像无有异体我能取所取空之虚构法而能成就中道?(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