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案:中部某现声闻相的法师以匿名方式传真过来的信件,其中所提问题如下:
般若信箱收:
世尊为什么把法传承给迦叶尊者而不是文殊菩萨,就是佛慧所知传承出家比丘僧,在岁月流递中会较好,只是不知何因,末法时代的出家人为什么会这么不争气,但是你们如果是佛弟子就不应该把持守解脱戒的出家人说是白衣,到底佛说的话算术(案:应为数),还是达磨说的算术(案:应为数),如果二者有冲突的话?
笔者。
-------------------------------------------
答:1. 这位现声闻相的法师说:“世尊为什么把法传承给迦叶尊者而不是文殊菩萨”,意即认为 世尊只有把法传承给现声闻相的迦叶尊者,并没有把法传承给示现童子相的文殊师利菩萨。但是 世尊真的只有把法传给迦叶尊者而没有传给 文殊菩萨吗?事实不然!我们如果从法理实质面以及从圣教面来看,就知道佛陀示现入灭前,其实是把正法付嘱给整个僧团,并不是单独付嘱给某一个人,是由整个僧团的胜义僧们共同来统理弘法的事务,因此我们唱诵三归依时,才会常常听到:“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就是在说明:要整个僧团和合统理才符合 世尊的圣意,虽然表面上是推举一位德高尊者来代表领众,但实质上,乃是由整个僧团来共同领导、共同传承如来正法。而且这个“归依僧”,乃是归依大乘三宝中的僧宝,并不是只有归依现声闻相的出家人而已,所以如来正法是传承给整个胜义菩萨僧团,又因菩萨僧团亦兼含声闻僧团,因此也将声闻圣众列于其中。
然而声闻人结集经典的时候,有些经典虽然只标举出现声闻相的摩诃迦叶尊者,但其实佛陀也是有付嘱菩萨僧来传承。
有经典为证,如《佛说大般泥洹经》卷6〈18随喜品〉: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迦叶菩萨、纯陀菩萨:“汝善男子!自修其心,慎莫放逸,我今背疾,举身皆痛,欲须燕卧。汝文殊师利!当为一切四众说法,如来正法今付嘱汝,乃至上座摩诃迦叶及阿难陀,汝当广说。”于是世尊化众生故,现身有疾,右脇著地,系念明想。】1从这段 世尊的至教开示,就很明白的显示出,如来的正法乃是付嘱 文殊师利等菩萨僧,“乃至”二字显示是以 文殊菩萨为主,所有菩萨们要共同传承,最后才是现声闻像的上座大迦叶及阿难二位菩萨,所以 世尊之意:声闻相的上座摩诃迦叶及阿难陀尊
者,是应当一起传承者中的最低位阶菩萨,因此才说“乃至”。也就是说,佛陀是以菩萨僧为主,但是也兼摄声闻相的菩萨僧,而这些菩萨僧之中位阶最低的人是上座大迦叶及阿难陀,故说“乃至”。其中摩诃迦叶尊者及阿难陀尊者是声闻相菩萨僧团的代表,虽然那时摩诃迦叶尊者及阿难陀尊者都已经回心大乘,成为大乘僧团中的菩萨僧了,但是整个僧团之中,仍有许多偏声闻种性的比丘、比丘尼等需要摄受,因此僧团中这类声闻相的定性声闻,佛陀就交由摩诃迦叶尊者及阿难陀尊者等回心大乘而现声闻相的菩萨们,在弥勒菩萨的统领下,由他们来代表;这是为了那些执著声闻表相的人而善巧摄入,这样的摄入也是符合 佛陀圣教四摄法中同事摄受的开示要点。所以不论从实质面及圣教面来说,佛陀都不是把如来正法交给某一个人来传承,而是以整个僧团来传承正法;乃至声闻解脱之法也不是只有交给摩诃迦叶尊者一人,也同时交给阿难尊者等圣众来传承,这样才是 佛陀的本意。
注1《大正藏》册12,页899,下17-23。
如来大乘正法的真正传承,却是要大乘僧团的实证菩萨们才有能力传承,定性声闻人是无法堪任这个重责大任的,因为其所证不足故,所知有限故,心量不够故,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与条件之不足,而使得声闻人无法堪任这些传承。又因为 如来所开示的三乘菩提正法,乃是以亲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为标的,佛法之内涵唯有二主要道—声闻人修学的解脱道与菩萨们修学的佛菩提道,除此以外,无别佛法。所以声闻人是无法堪任这个传承正法的任务,就算是漏尽阿罗汉比丘,他们顶多能够演说解脱道的法要,对于大乘佛菩提的胜妙正理,他们是无法胜解的,因为他们无法实证而没有胜解,当然也就无法堪任传承佛菩提正法至未来的任务,也无法利益一切众生。
这个道理佛陀其实也在《大悲经》卷4〈12 以诸譬喻付嘱正法品〉中有所开示:
【(佛言:)“复次,阿难!若漏尽阿罗汉比丘证无为故,不能为他分别显说,是人不益如来导师,亦不护持我之正法。是故我今付嘱汝法。何以故?阿难!譬如有人于大黑暗,执持草炬,还归舍宅,复有多人欲度黑暗,其执炬者,依此草炬得度黑暗到己舍宅,到已除灭而不与他。阿难!于意云何?是人既知草炬未尽及知大众皆欲度暗,自用此炬而不与他,可名正作为好不也?”
阿难言:“不也,婆伽婆!不也,修伽陀!”佛言:“如是,如是,阿难!若有比丘得阿罗汉果,证无为法已,亦知大众度生死暗,而不为他分别显说我阿僧祇劫所习法宝,令得增广,是人不名利益导师,不名摄受我之正法。是故,阿难!我今以此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所习法宝付嘱于汝,乃至坚持为他广说,勿令断绝如是真道,莫作末后灭法人也。阿难!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此法宝自安住已,必能为他分别显说我此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所习法宝,应付彼等,当与其分。是故,阿难!我此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所习善法第二付嘱,为于未来诸众生故,勿令如是诸众生等不得听闻而有退失。”】2
这段经文,佛陀明说:定性声闻人就算是证得解脱的极果,成为漏尽阿罗汉比丘,这些人仍然是无法堪任传承如来“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所习法宝”,所以要付嘱给已回心大乘成为菩萨而且已经实证的阿难尊者,不付嘱不回心大乘的三明六通大阿罗汉们,因为他们是声闻人。
注2《大正藏》册12,页967,上8-29。
再者,我们从这段至教当中,也可以很明显看出来佛陀的圣意并不是只有付嘱比丘、比丘尼这些声闻相的弟子而已,佛陀明白地说:“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四众如果对于佛陀“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所习法宝”能够自安住(也就是亲证,而且转依成功),这样的四众弟子才能为其他有情来分别显说这些法要。因此 佛陀明白指示:应该要付嘱亲证实相的佛门四众弟子,由这样的出家、在家菩萨一起来传承如来正法,这才是 佛陀的本意,并不是传真问题过来的这位执著声闻相的法师所说:“就是佛慧所知传承出家比丘僧,在岁月流递中会较好”。
有许多僧衣崇拜者,他们以为只有出家声闻相的比丘、比丘尼才具有如来正法的传承,其实这是误会 佛陀的意思,佛陀这里明明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结果却被某些误会佛意的凡夫僧们所扭曲,变成只有声闻相的出家二众得以传承。事实上,佛法要能够稳健的传承下去,就必须是出家在家四众都有亲证,并且都能安住于佛陀“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所习法宝”之中而行,唯有这样佛陀正法才能安隐的传承给后代有情,使有情皆能蒙受法益。凡我正信佛弟子皆应信受佛之圣教,不应听信师心自用的声闻凡夫僧的说法,然后以讹传讹来扭曲佛陀经典的真义。
至于禅宗法脉的传承,为何没有传给 文殊菩萨,却传给大迦叶、阿难二位尊者?是因为 文殊菩萨等大菩萨们,都得随侍 世尊到其他世界继续示现八相成道等过程,于无量世界中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而广利有缘众生,所以 文殊菩萨等大菩萨们,都不可能留在这里继续受生住持正法。在此世界的佛弟子众,只有与 文殊等大菩萨有特殊因缘的佛弟子,才能在定中或梦中与他相应,已不可能再看见他们于此地受生示现。而且,文殊的证境并非大迦叶、阿难等人所能思议,而禅宗的开悟,只是三贤位中第七住位菩萨真见道时所悟的粗浅内容,当 世尊继续于别的世界中示现八相成道时,文殊等人都必须随侍配合演出八相成道的度众过程,这世界的有情所需要的却只是如此粗浅的真见道等法,不需要大菩萨 文殊等人留下住持,于是禅宗法脉只需交由大迦叶、阿难传承下来即可。这个道理也是大家所应知悉的。
2、至今时末法时期,诸现声闻相的凡夫僧,往往带著错解佛法的僧衣崇拜心态,看到文殊师利菩萨没有穿著声闻出家比丘的僧服,又示现童子相,就以为文殊师利菩萨是在家人。其实这是严重错解了“僧宝及出家”的实质而产生的过失。因为文殊师利菩萨乃是大乘出家菩萨,而且是示现童子相的大乘菩萨胜义僧,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4〈3 厌舍品〉中所开示:【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及文殊师利:“如是长者付嘱汝等,劝令出家受持净戒。”时九千人于弥勒前,出家修道受持佛戒;七千人俱于文殊前,出家修道受佛禁戒。如是人等既得出家,成就法忍,入于如来秘密境界,不复退转;无量万人发菩提心至不退位;无数人天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3、在这段至教当中提到,佛陀为众说法后,教令这些受教而愿意出家者应当出家受持净戒,其中九千人于 弥勒菩萨前受声闻出家戒及大乘出家戒(现声闻相),另外七千人则是在 文殊师利菩萨前受大乘出家戒而不受声闻出家戒(现童子相),所以这九千人及七千人同样都是出家人。从这段圣教的内容,也说明了 文殊师利菩萨乃是出家的菩萨僧,而且是示现童子相的出家菩萨僧。
又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2 报恩品〉中开示:
【善男子!世出世间有三种僧:一、菩萨僧,二、声闻僧,三、凡夫僧。文殊师利及弥勒等是菩萨僧;如舍利弗、目犍连等是声闻僧;若有成就别解脱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见,能广为他演说开示众圣道法利乐众生,名凡夫僧。】4
这段经文很明显的指出,佛世时示现声闻相的弥勒比丘菩萨,以及示现童子相的文殊师利童子菩萨,都是菩萨僧的代表,也就是菩萨僧是具有在家童子童女相及比丘比丘尼相两种法式,这才是大乘菩萨僧团的真实相貌。其中如果是现声闻相而有解脱果实证的比丘、比丘尼,则归类为声闻僧,例如舍利弗、目犍连等大声闻众,由弥勒菩萨代 佛率领;若是单受菩萨戒而不受声闻戒的童贞大菩萨众,则由文殊菩萨代 佛率领。经文中的意旨也说明,如果是成就声闻别解脱戒的真善凡夫,乃至是具有正见的比丘、比丘尼,他们虽然还没有亲证二主要道的内涵,仍属凡夫之列;但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尚未实证佛菩提道及解脱道的比丘、比丘尼,如果要成为凡夫僧,还必须要能够成就该有的出家别解脱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等声闻戒,同时也要具足一切正见,这样的声闻出家人,才能够称为凡夫僧;若是带有邪见者,虽然剃头著染衣,则他们连凡夫僧都不是!
注3《大正藏》册3,页312,中29-下7。
注4《大正藏》册3,页299,下25-页300,上2。
所以这位现声闻相的出家人于来信中说:“只是不知何因,末法时代的出家人为什么会这么不争气?”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戒不具足,见不具足”5。也就是说,末法时期的今天,由于邪见充斥,邪教导泛滥,许多本来想出家修行而具善根者,当他们成为比丘、比丘尼以后,却被这些偏颇的邪见所误导,因为著此邪见而堕于营谋世间名闻与利养,以及表相僧宝身分的执著而不懂实义僧宝的内涵,用心于广受善信之供养却不事修行,因此而成为现代“不争气”的一群凡夫僧。这样的情形,佛陀在经典中其实早就预记在先了,只是这位落入声闻相的法师未曾看到圣教开示所以不懂。
今天我们藉由这封来信的因缘,举出至教来供养大家,如《佛说分别经》卷1 佛陀的开示:
【佛言:“当来有比丘,不能自净,畜妻养子、身行污浊、贪求供养,不信罪福而望安乐,难得免脱,甚亦可伤。”阿难白佛言:“如是后世,其有从道被服,皆是佛威神,其人以得像于正真因缘,当从得脱,何缘中复不信、违佛明教?当复更若干无数劫受苦痛耶?”
佛言阿难:“是皆前世无数劫堕久苦之中,其人于苦痛之地,自悔责,愿得为善,当从得脱;缘一时自悔之福,辄得福随、来生末世,为人暂睹佛经,又能除剔头发以为比丘,本识未灭,心意犹豫,瞢瞢不了,故有污浊,多不能离俗,不遇明慧。如是当后,更堕极苦之中,受无数劫罪。】 6
在这段经文中,佛陀已经为我们说明原因:这些“不争气”的声闻相出家人,是肇因于过去无数劫恶业余习为因,加上今生被邪见、邪教导之恶缘所障,虽然由于往世受苦时自己悔责而微有福德,今世“福随”而得以剃头著染衣成为比丘、比丘尼,却因为对于过去所认知的识情邪见未能灭除,因此对于 佛陀圣教不能了解,心中仍是犹豫不决,对于大乘成佛之道正理又是懵懵懂懂而一无所知,心中不仅带著邪见,且充满染污混浊,虽然身现出家相貌,但是大多仍不能离开世俗贪染之心;又因邪见、邪教导的影响,加上只看重色身在家或出家的表相,今生因此不能值遇正法而实证明达的智慧。佛陀最后还开示说,这样的人,出家修行的结果却犯戒染俗,最后更会堕于极苦之中,未来世将受罪无央数劫。
注5、〈大正藏》册1,《长阿含经》卷16〈6 倮形梵志经〉,页103,下16。
注6《大正藏》册17,页542,上13-25。
又如《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卷4: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忽尔命终,以其金冠花鬘庄严头面。迦叶!如是,若彼比丘破尽戒律,而以袈裟庄严其身有何所益?我今于此而说颂曰:譬如命终人,以其好花鬘,及用金宝冠,严饰尸首上,彼人无所用;比丘亦如是,而以破戒身,被挂于袈裟,严饰作威仪,终无于利益。】7
因此,虽然身现声闻出家相,对于戒律却没有好好持守,光想穿著袈裟来庄严自身,落入色身的表相法中,这对自己及众生有什么利益呢?真实出家并不只是穿著袈裟就算是出家了,而是必须要以“心出家”为前提;若心染著世俗、贪著供养而于法无所实证,那他就只是一个挂著袈裟的俗人而已。我们再举一段经教依据,说明这个道理,如《佛说华手经》卷7〈23 得念品〉:【诸佛法中,不但正以剃头染服名为出家,随其出家所应行法,汝当行已,乃得出家。失念(魔名)当知!于佛法中,若有贪著我我所者及分别者,不名出家。】8
如果身现出家相貌而剃头著染服,但是却心心念念贪著我与我所者——我是出家人而你是在家人,依据圣教来说,这些人都不是真正的出家,只是徒有身体出家的表相而无出家的实质。
又如《大宝积经》卷85 中的开示:
【时跋陀罗闻是说已,前白佛言:“我愿出家作于比丘。”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汝当与是善男子剃除须发授具足戒。”弥勒菩萨承佛教旨,即与出家,受于具戒。既出家已,复白佛言:“世尊!此出家者唯形相耳,非真出家;若诸菩萨真出家者,谓离诸相,处于三界成熟众生,方可名为真出家也。”说是语时,五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于诸漏心得解脱。】9
这里当来下生成佛的 弥勒菩萨明白开示说,这些已经“剃除须发并受具足戒”的出家人,其实也只是形相上的出家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出家。真正实义的出家菩萨僧,必须是能够实证离诸三界相的第八识如来藏,进而转依这个第八识如来藏,然后生生世世处于三界中来成熟有情趣向佛道,这样的出家人才是真实义的出家。那些声闻相出家人,若以这段圣教的开示标准来说,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出家,唯是形相出家罢了。
注7 《大正藏》册12,页214,上1-9。
注8《大正藏》册16,页179,下7-10。
注9《大正藏》册11,页492,上22-中1。
如今看来末法时期的现在,在及大陆地区,这样执著身相的比丘或比丘尼非常多,对于佛法根本没有正确的知见,一味地认为只要剃头著染衣就是出家人;正是因为有太多像这样执著表相而不重实质的比丘等,所以佛法真义才会失传,佛教才会没落,出家人才会像今天这么不争气!因为都不想求真、求实、求证,也不想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出家,不懂真正的菩萨僧,也不懂真正的声闻僧,而只在意色身上面是出家或在家的表相。如果看到现在家相的菩萨僧在弘扬正法,他们竟不依于证量而作智慧的抉择,却被僧衣崇拜的心态所系缚,因为执著身相而耽误自己的道业,可就难说他们是有智之人。
其实不仅末法时期有许多现在家相的菩萨僧,其功德证量超胜于许多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乃至 佛住世的时候,也多有现在家相的菩萨功德,是超胜于现声闻出家相的菩萨僧,今举圣教中的例证供养大众,
《大宝积经》卷82:
【尔时,郁伽长者白言:“世尊!我在家中如世尊教,当如是住增广佛道,诸出家戒我亦当学。”尔时,世尊即便微笑。诸佛常法,若微笑时,种种色光,青黄赤白从面门出,遍照无量无边世界,上过梵世蔽日月光,还遶身三匝入如来顶。尔时,阿难见佛微笑,从坐而起,整于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而白佛言:“大德世尊!以何缘笑?诸佛世尊非无缘笑。”佛告阿难:“汝今见是郁伽长者供如来不?欲修行法作师子吼。”
阿难白言:“已见,世尊!已见,善逝!”“阿难!是郁伽长者住在家地,是贤劫中,如来应供正遍觉出现于世,常在家供养恭敬是诸如来,护持正法,常在家中住出家戒,如来无上菩提。”尔时,大德阿难语郁伽长者:“汝见何利乐在家中?有圣智不?”答言:“大德!不成大悲,不应自谓我是安乐。大德阿难!菩萨摩诃萨忍一切苦,不舍众生。”说是语已,佛告阿难:“是郁伽长者住在家地,是贤劫中多化众生,非出家菩萨百劫百千劫。何以故?阿难!百千出家菩萨所有功德,不如是郁伽长者所有功德。”】10
注10、同上注,页480,上9-29。
从这一段圣教的开示,世尊就清清楚楚的告诉我们,这位郁伽长者他在贤劫之中,大多是“住在家地”来度化众生,并不是出家菩萨度化众生百劫、百千劫所能及。佛陀最后楷定说:“百千出家菩萨所有功德,不如是郁伽长者所有功德。”由这一段圣教开示,希望有志成就佛道、有勇气利乐有情的佛子们,尤其是已经出家的菩萨弟子们,不应该继续在身相上面在意,应该依于法理、依于实证的善知识而勤求见道:不论是声闻初果的见道,乃至大乘菩萨的见道,这才是佛子们该走的正途。今世蒙佛恩而得以出家的菩萨,当如是思、当如是为,这样才是孝顺如来之教,也才能报答佛陀之恩、师长之恩!这样才是不空食檀越信施的人啊!
今引经典中的至教开示,供养一切真心上求佛道的出家人,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4〈13 咏德品〉:
【诸善男子!是法余无能报,惟有一事—如说修行。若人于此法中能如说行者,是名能报师恩,亦为
恭敬于师,净毕报恩;是名不空食人信施;是名顺如来语、顺如来教;是名越渡诸流;是名过诸险道;是名建立胜幢;……(中略)……,是名背于小乘;是名向于大乘;……(中略)……;诸善男子!我若一劫、若减一劫,称扬、赞叹说是如说修行功德,不可穷尽,如来之辩亦不可尽。】11
注11 《大正藏》册15,页55,中17-下15。
3. 这位现声闻相的法师说:“但是你们如果是佛弟子就不应该把持守解脱戒的出家人说是白衣”,这应该是这位法师的误会。事实上,正觉同修会并不曾将好好持守声闻别解脱戒的出家人说为白衣。虽然这些清净持戒的比丘比丘尼都还没有见道,但我们仍然是随喜赞叹他们的清净出家行,乃至我们也是恭敬供养这样如法修行的出家人。
我们只有针对那些毁谤第八识正法,以及破佛律仪、信受外道法(喇嘛教)的表相出家人说之为外道、佛法中贼,并不曾将持戒清净的比丘比丘尼说之为白衣。应该是这位现声闻相的法师误会了,以为我们大力在破斥喇嘛教外道,或者破斥六识论的印顺法师等应成派中观的邪见比丘、比丘尼等,就以为我们一概否定这些现声闻相的出家人,其实这是误会。因为我们信受三宝,恭敬三宝,就算是持守禁戒的正见凡夫僧,我们亦非常崇隆而供养之,在传授三归戒时也将这些凡夫僧列入三归的僧宝行列中,具载于正觉的三归戒本中,因为这样的福田僧其实也是僧宝所摄故12。
注12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1 归依三宝品〉:【复次,慈氏!云何名为真实僧宝?言僧宝者亦有三种:一者、第一义僧,所谓诸佛圣僧如法而住,不可睹见、不可捉持、不可破坏、无能烧害、不可思议,一切众生良佑福田。虽为福田,无所受取,诸功德法常不变易,如是名为第一义僧。第二、圣僧者,谓须陀洹向、须陀洹果,斯陀含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辟支佛向、辟支佛果,八大人觉三贤十圣,如是名为第二僧宝。第三、福田僧者,所谓苾刍、苾刍尼等,受持禁戒、多闻、智慧,犹天意树能荫众生。又如旷野碛中渴乏须水,遇天甘雨霈然洪霔应时充足。又如大海,一切众宝皆出其中。福田僧宝亦复如是,能与有情安隐快乐。又此僧宝清净无染,能灭众生贪瞋痴暗,如十五日夜满月光明,一切有情无不瞻仰;亦如摩尼宝珠,能满有情一切善愿,如是名为第三僧宝。是三僧宝,一切有情云何归依?应作是说:“当令归依第一义谛无为僧宝。”所以者何?以是无为常住僧故,而此僧宝无漏无为不变不异自证之法,归依如是无漏僧宝,能灭有情一切苦故。复愿有情,当获如是无漏功德,得此法已,演三乘法度脱有情。我所归依佛法僧宝,不为怖畏三恶道苦,亦不愿乐生于人天,誓救有情出生死苦。是则名为归依僧宝。】(《大正藏》册8,页869,上16-中12。)
4. 这位现声闻相的出家人说:“到底佛说的话算术(编案:应为数),还是达磨说的算术(编案:应为数),如果二者有冲突的话?”事实上,达磨祖师所说与 佛陀所说乃是一致,因此没有冲突,只有依文解义、不求实证者才会认为互有冲突。从实证者的角度来看,达磨祖师所说是完全符合 佛陀至教的开示。若是有人因为自己无知、无证,却指控达磨祖师所说违背 佛陀教示,指控达磨祖师所说与 佛陀开示有冲突,那他就造下了诽谤圣僧的大恶业。在此要奉劝诸有疑者,一切言行均当谨慎之,切莫妄造诽谤三宝圣僧之重罪。
般若信箱收:
世尊为什么把法传承给迦叶尊者而不是文殊菩萨,就是佛慧所知传承出家比丘僧,在岁月流递中会较好,只是不知何因,末法时代的出家人为什么会这么不争气,但是你们如果是佛弟子就不应该把持守解脱戒的出家人说是白衣,到底佛说的话算术(案:应为数),还是达磨说的算术(案:应为数),如果二者有冲突的话?
笔者。
-------------------------------------------
答:1. 这位现声闻相的法师说:“世尊为什么把法传承给迦叶尊者而不是文殊菩萨”,意即认为 世尊只有把法传承给现声闻相的迦叶尊者,并没有把法传承给示现童子相的文殊师利菩萨。但是 世尊真的只有把法传给迦叶尊者而没有传给 文殊菩萨吗?事实不然!我们如果从法理实质面以及从圣教面来看,就知道佛陀示现入灭前,其实是把正法付嘱给整个僧团,并不是单独付嘱给某一个人,是由整个僧团的胜义僧们共同来统理弘法的事务,因此我们唱诵三归依时,才会常常听到:“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就是在说明:要整个僧团和合统理才符合 世尊的圣意,虽然表面上是推举一位德高尊者来代表领众,但实质上,乃是由整个僧团来共同领导、共同传承如来正法。而且这个“归依僧”,乃是归依大乘三宝中的僧宝,并不是只有归依现声闻相的出家人而已,所以如来正法是传承给整个胜义菩萨僧团,又因菩萨僧团亦兼含声闻僧团,因此也将声闻圣众列于其中。
然而声闻人结集经典的时候,有些经典虽然只标举出现声闻相的摩诃迦叶尊者,但其实佛陀也是有付嘱菩萨僧来传承。
有经典为证,如《佛说大般泥洹经》卷6〈18随喜品〉: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迦叶菩萨、纯陀菩萨:“汝善男子!自修其心,慎莫放逸,我今背疾,举身皆痛,欲须燕卧。汝文殊师利!当为一切四众说法,如来正法今付嘱汝,乃至上座摩诃迦叶及阿难陀,汝当广说。”于是世尊化众生故,现身有疾,右脇著地,系念明想。】1从这段 世尊的至教开示,就很明白的显示出,如来的正法乃是付嘱 文殊师利等菩萨僧,“乃至”二字显示是以 文殊菩萨为主,所有菩萨们要共同传承,最后才是现声闻像的上座大迦叶及阿难二位菩萨,所以 世尊之意:声闻相的上座摩诃迦叶及阿难陀尊
者,是应当一起传承者中的最低位阶菩萨,因此才说“乃至”。也就是说,佛陀是以菩萨僧为主,但是也兼摄声闻相的菩萨僧,而这些菩萨僧之中位阶最低的人是上座大迦叶及阿难陀,故说“乃至”。其中摩诃迦叶尊者及阿难陀尊者是声闻相菩萨僧团的代表,虽然那时摩诃迦叶尊者及阿难陀尊者都已经回心大乘,成为大乘僧团中的菩萨僧了,但是整个僧团之中,仍有许多偏声闻种性的比丘、比丘尼等需要摄受,因此僧团中这类声闻相的定性声闻,佛陀就交由摩诃迦叶尊者及阿难陀尊者等回心大乘而现声闻相的菩萨们,在弥勒菩萨的统领下,由他们来代表;这是为了那些执著声闻表相的人而善巧摄入,这样的摄入也是符合 佛陀圣教四摄法中同事摄受的开示要点。所以不论从实质面及圣教面来说,佛陀都不是把如来正法交给某一个人来传承,而是以整个僧团来传承正法;乃至声闻解脱之法也不是只有交给摩诃迦叶尊者一人,也同时交给阿难尊者等圣众来传承,这样才是 佛陀的本意。
注1《大正藏》册12,页899,下17-23。
如来大乘正法的真正传承,却是要大乘僧团的实证菩萨们才有能力传承,定性声闻人是无法堪任这个重责大任的,因为其所证不足故,所知有限故,心量不够故,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与条件之不足,而使得声闻人无法堪任这些传承。又因为 如来所开示的三乘菩提正法,乃是以亲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为标的,佛法之内涵唯有二主要道—声闻人修学的解脱道与菩萨们修学的佛菩提道,除此以外,无别佛法。所以声闻人是无法堪任这个传承正法的任务,就算是漏尽阿罗汉比丘,他们顶多能够演说解脱道的法要,对于大乘佛菩提的胜妙正理,他们是无法胜解的,因为他们无法实证而没有胜解,当然也就无法堪任传承佛菩提正法至未来的任务,也无法利益一切众生。
这个道理佛陀其实也在《大悲经》卷4〈12 以诸譬喻付嘱正法品〉中有所开示:
【(佛言:)“复次,阿难!若漏尽阿罗汉比丘证无为故,不能为他分别显说,是人不益如来导师,亦不护持我之正法。是故我今付嘱汝法。何以故?阿难!譬如有人于大黑暗,执持草炬,还归舍宅,复有多人欲度黑暗,其执炬者,依此草炬得度黑暗到己舍宅,到已除灭而不与他。阿难!于意云何?是人既知草炬未尽及知大众皆欲度暗,自用此炬而不与他,可名正作为好不也?”
阿难言:“不也,婆伽婆!不也,修伽陀!”佛言:“如是,如是,阿难!若有比丘得阿罗汉果,证无为法已,亦知大众度生死暗,而不为他分别显说我阿僧祇劫所习法宝,令得增广,是人不名利益导师,不名摄受我之正法。是故,阿难!我今以此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所习法宝付嘱于汝,乃至坚持为他广说,勿令断绝如是真道,莫作末后灭法人也。阿难!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此法宝自安住已,必能为他分别显说我此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所习法宝,应付彼等,当与其分。是故,阿难!我此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所习善法第二付嘱,为于未来诸众生故,勿令如是诸众生等不得听闻而有退失。”】2
这段经文,佛陀明说:定性声闻人就算是证得解脱的极果,成为漏尽阿罗汉比丘,这些人仍然是无法堪任传承如来“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所习法宝”,所以要付嘱给已回心大乘成为菩萨而且已经实证的阿难尊者,不付嘱不回心大乘的三明六通大阿罗汉们,因为他们是声闻人。
注2《大正藏》册12,页967,上8-29。
再者,我们从这段至教当中,也可以很明显看出来佛陀的圣意并不是只有付嘱比丘、比丘尼这些声闻相的弟子而已,佛陀明白地说:“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四众如果对于佛陀“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所习法宝”能够自安住(也就是亲证,而且转依成功),这样的四众弟子才能为其他有情来分别显说这些法要。因此 佛陀明白指示:应该要付嘱亲证实相的佛门四众弟子,由这样的出家、在家菩萨一起来传承如来正法,这才是 佛陀的本意,并不是传真问题过来的这位执著声闻相的法师所说:“就是佛慧所知传承出家比丘僧,在岁月流递中会较好”。
有许多僧衣崇拜者,他们以为只有出家声闻相的比丘、比丘尼才具有如来正法的传承,其实这是误会 佛陀的意思,佛陀这里明明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结果却被某些误会佛意的凡夫僧们所扭曲,变成只有声闻相的出家二众得以传承。事实上,佛法要能够稳健的传承下去,就必须是出家在家四众都有亲证,并且都能安住于佛陀“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所习法宝”之中而行,唯有这样佛陀正法才能安隐的传承给后代有情,使有情皆能蒙受法益。凡我正信佛弟子皆应信受佛之圣教,不应听信师心自用的声闻凡夫僧的说法,然后以讹传讹来扭曲佛陀经典的真义。
至于禅宗法脉的传承,为何没有传给 文殊菩萨,却传给大迦叶、阿难二位尊者?是因为 文殊菩萨等大菩萨们,都得随侍 世尊到其他世界继续示现八相成道等过程,于无量世界中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而广利有缘众生,所以 文殊菩萨等大菩萨们,都不可能留在这里继续受生住持正法。在此世界的佛弟子众,只有与 文殊等大菩萨有特殊因缘的佛弟子,才能在定中或梦中与他相应,已不可能再看见他们于此地受生示现。而且,文殊的证境并非大迦叶、阿难等人所能思议,而禅宗的开悟,只是三贤位中第七住位菩萨真见道时所悟的粗浅内容,当 世尊继续于别的世界中示现八相成道时,文殊等人都必须随侍配合演出八相成道的度众过程,这世界的有情所需要的却只是如此粗浅的真见道等法,不需要大菩萨 文殊等人留下住持,于是禅宗法脉只需交由大迦叶、阿难传承下来即可。这个道理也是大家所应知悉的。
2、至今时末法时期,诸现声闻相的凡夫僧,往往带著错解佛法的僧衣崇拜心态,看到文殊师利菩萨没有穿著声闻出家比丘的僧服,又示现童子相,就以为文殊师利菩萨是在家人。其实这是严重错解了“僧宝及出家”的实质而产生的过失。因为文殊师利菩萨乃是大乘出家菩萨,而且是示现童子相的大乘菩萨胜义僧,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4〈3 厌舍品〉中所开示:【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及文殊师利:“如是长者付嘱汝等,劝令出家受持净戒。”时九千人于弥勒前,出家修道受持佛戒;七千人俱于文殊前,出家修道受佛禁戒。如是人等既得出家,成就法忍,入于如来秘密境界,不复退转;无量万人发菩提心至不退位;无数人天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3、在这段至教当中提到,佛陀为众说法后,教令这些受教而愿意出家者应当出家受持净戒,其中九千人于 弥勒菩萨前受声闻出家戒及大乘出家戒(现声闻相),另外七千人则是在 文殊师利菩萨前受大乘出家戒而不受声闻出家戒(现童子相),所以这九千人及七千人同样都是出家人。从这段圣教的内容,也说明了 文殊师利菩萨乃是出家的菩萨僧,而且是示现童子相的出家菩萨僧。
又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2 报恩品〉中开示:
【善男子!世出世间有三种僧:一、菩萨僧,二、声闻僧,三、凡夫僧。文殊师利及弥勒等是菩萨僧;如舍利弗、目犍连等是声闻僧;若有成就别解脱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见,能广为他演说开示众圣道法利乐众生,名凡夫僧。】4
这段经文很明显的指出,佛世时示现声闻相的弥勒比丘菩萨,以及示现童子相的文殊师利童子菩萨,都是菩萨僧的代表,也就是菩萨僧是具有在家童子童女相及比丘比丘尼相两种法式,这才是大乘菩萨僧团的真实相貌。其中如果是现声闻相而有解脱果实证的比丘、比丘尼,则归类为声闻僧,例如舍利弗、目犍连等大声闻众,由弥勒菩萨代 佛率领;若是单受菩萨戒而不受声闻戒的童贞大菩萨众,则由文殊菩萨代 佛率领。经文中的意旨也说明,如果是成就声闻别解脱戒的真善凡夫,乃至是具有正见的比丘、比丘尼,他们虽然还没有亲证二主要道的内涵,仍属凡夫之列;但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尚未实证佛菩提道及解脱道的比丘、比丘尼,如果要成为凡夫僧,还必须要能够成就该有的出家别解脱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等声闻戒,同时也要具足一切正见,这样的声闻出家人,才能够称为凡夫僧;若是带有邪见者,虽然剃头著染衣,则他们连凡夫僧都不是!
注3《大正藏》册3,页312,中29-下7。
注4《大正藏》册3,页299,下25-页300,上2。
所以这位现声闻相的出家人于来信中说:“只是不知何因,末法时代的出家人为什么会这么不争气?”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戒不具足,见不具足”5。也就是说,末法时期的今天,由于邪见充斥,邪教导泛滥,许多本来想出家修行而具善根者,当他们成为比丘、比丘尼以后,却被这些偏颇的邪见所误导,因为著此邪见而堕于营谋世间名闻与利养,以及表相僧宝身分的执著而不懂实义僧宝的内涵,用心于广受善信之供养却不事修行,因此而成为现代“不争气”的一群凡夫僧。这样的情形,佛陀在经典中其实早就预记在先了,只是这位落入声闻相的法师未曾看到圣教开示所以不懂。
今天我们藉由这封来信的因缘,举出至教来供养大家,如《佛说分别经》卷1 佛陀的开示:
【佛言:“当来有比丘,不能自净,畜妻养子、身行污浊、贪求供养,不信罪福而望安乐,难得免脱,甚亦可伤。”阿难白佛言:“如是后世,其有从道被服,皆是佛威神,其人以得像于正真因缘,当从得脱,何缘中复不信、违佛明教?当复更若干无数劫受苦痛耶?”
佛言阿难:“是皆前世无数劫堕久苦之中,其人于苦痛之地,自悔责,愿得为善,当从得脱;缘一时自悔之福,辄得福随、来生末世,为人暂睹佛经,又能除剔头发以为比丘,本识未灭,心意犹豫,瞢瞢不了,故有污浊,多不能离俗,不遇明慧。如是当后,更堕极苦之中,受无数劫罪。】 6
在这段经文中,佛陀已经为我们说明原因:这些“不争气”的声闻相出家人,是肇因于过去无数劫恶业余习为因,加上今生被邪见、邪教导之恶缘所障,虽然由于往世受苦时自己悔责而微有福德,今世“福随”而得以剃头著染衣成为比丘、比丘尼,却因为对于过去所认知的识情邪见未能灭除,因此对于 佛陀圣教不能了解,心中仍是犹豫不决,对于大乘成佛之道正理又是懵懵懂懂而一无所知,心中不仅带著邪见,且充满染污混浊,虽然身现出家相貌,但是大多仍不能离开世俗贪染之心;又因邪见、邪教导的影响,加上只看重色身在家或出家的表相,今生因此不能值遇正法而实证明达的智慧。佛陀最后还开示说,这样的人,出家修行的结果却犯戒染俗,最后更会堕于极苦之中,未来世将受罪无央数劫。
注5、〈大正藏》册1,《长阿含经》卷16〈6 倮形梵志经〉,页103,下16。
注6《大正藏》册17,页542,上13-25。
又如《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卷4: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忽尔命终,以其金冠花鬘庄严头面。迦叶!如是,若彼比丘破尽戒律,而以袈裟庄严其身有何所益?我今于此而说颂曰:譬如命终人,以其好花鬘,及用金宝冠,严饰尸首上,彼人无所用;比丘亦如是,而以破戒身,被挂于袈裟,严饰作威仪,终无于利益。】7
因此,虽然身现声闻出家相,对于戒律却没有好好持守,光想穿著袈裟来庄严自身,落入色身的表相法中,这对自己及众生有什么利益呢?真实出家并不只是穿著袈裟就算是出家了,而是必须要以“心出家”为前提;若心染著世俗、贪著供养而于法无所实证,那他就只是一个挂著袈裟的俗人而已。我们再举一段经教依据,说明这个道理,如《佛说华手经》卷7〈23 得念品〉:【诸佛法中,不但正以剃头染服名为出家,随其出家所应行法,汝当行已,乃得出家。失念(魔名)当知!于佛法中,若有贪著我我所者及分别者,不名出家。】8
如果身现出家相貌而剃头著染服,但是却心心念念贪著我与我所者——我是出家人而你是在家人,依据圣教来说,这些人都不是真正的出家,只是徒有身体出家的表相而无出家的实质。
又如《大宝积经》卷85 中的开示:
【时跋陀罗闻是说已,前白佛言:“我愿出家作于比丘。”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汝当与是善男子剃除须发授具足戒。”弥勒菩萨承佛教旨,即与出家,受于具戒。既出家已,复白佛言:“世尊!此出家者唯形相耳,非真出家;若诸菩萨真出家者,谓离诸相,处于三界成熟众生,方可名为真出家也。”说是语时,五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于诸漏心得解脱。】9
这里当来下生成佛的 弥勒菩萨明白开示说,这些已经“剃除须发并受具足戒”的出家人,其实也只是形相上的出家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出家。真正实义的出家菩萨僧,必须是能够实证离诸三界相的第八识如来藏,进而转依这个第八识如来藏,然后生生世世处于三界中来成熟有情趣向佛道,这样的出家人才是真实义的出家。那些声闻相出家人,若以这段圣教的开示标准来说,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出家,唯是形相出家罢了。
注7 《大正藏》册12,页214,上1-9。
注8《大正藏》册16,页179,下7-10。
注9《大正藏》册11,页492,上22-中1。
如今看来末法时期的现在,在及大陆地区,这样执著身相的比丘或比丘尼非常多,对于佛法根本没有正确的知见,一味地认为只要剃头著染衣就是出家人;正是因为有太多像这样执著表相而不重实质的比丘等,所以佛法真义才会失传,佛教才会没落,出家人才会像今天这么不争气!因为都不想求真、求实、求证,也不想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出家,不懂真正的菩萨僧,也不懂真正的声闻僧,而只在意色身上面是出家或在家的表相。如果看到现在家相的菩萨僧在弘扬正法,他们竟不依于证量而作智慧的抉择,却被僧衣崇拜的心态所系缚,因为执著身相而耽误自己的道业,可就难说他们是有智之人。
其实不仅末法时期有许多现在家相的菩萨僧,其功德证量超胜于许多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乃至 佛住世的时候,也多有现在家相的菩萨功德,是超胜于现声闻出家相的菩萨僧,今举圣教中的例证供养大众,
《大宝积经》卷82:
【尔时,郁伽长者白言:“世尊!我在家中如世尊教,当如是住增广佛道,诸出家戒我亦当学。”尔时,世尊即便微笑。诸佛常法,若微笑时,种种色光,青黄赤白从面门出,遍照无量无边世界,上过梵世蔽日月光,还遶身三匝入如来顶。尔时,阿难见佛微笑,从坐而起,整于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而白佛言:“大德世尊!以何缘笑?诸佛世尊非无缘笑。”佛告阿难:“汝今见是郁伽长者供如来不?欲修行法作师子吼。”
阿难白言:“已见,世尊!已见,善逝!”“阿难!是郁伽长者住在家地,是贤劫中,如来应供正遍觉出现于世,常在家供养恭敬是诸如来,护持正法,常在家中住出家戒,如来无上菩提。”尔时,大德阿难语郁伽长者:“汝见何利乐在家中?有圣智不?”答言:“大德!不成大悲,不应自谓我是安乐。大德阿难!菩萨摩诃萨忍一切苦,不舍众生。”说是语已,佛告阿难:“是郁伽长者住在家地,是贤劫中多化众生,非出家菩萨百劫百千劫。何以故?阿难!百千出家菩萨所有功德,不如是郁伽长者所有功德。”】10
注10、同上注,页480,上9-29。
从这一段圣教的开示,世尊就清清楚楚的告诉我们,这位郁伽长者他在贤劫之中,大多是“住在家地”来度化众生,并不是出家菩萨度化众生百劫、百千劫所能及。佛陀最后楷定说:“百千出家菩萨所有功德,不如是郁伽长者所有功德。”由这一段圣教开示,希望有志成就佛道、有勇气利乐有情的佛子们,尤其是已经出家的菩萨弟子们,不应该继续在身相上面在意,应该依于法理、依于实证的善知识而勤求见道:不论是声闻初果的见道,乃至大乘菩萨的见道,这才是佛子们该走的正途。今世蒙佛恩而得以出家的菩萨,当如是思、当如是为,这样才是孝顺如来之教,也才能报答佛陀之恩、师长之恩!这样才是不空食檀越信施的人啊!
今引经典中的至教开示,供养一切真心上求佛道的出家人,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4〈13 咏德品〉:
【诸善男子!是法余无能报,惟有一事—如说修行。若人于此法中能如说行者,是名能报师恩,亦为
恭敬于师,净毕报恩;是名不空食人信施;是名顺如来语、顺如来教;是名越渡诸流;是名过诸险道;是名建立胜幢;……(中略)……,是名背于小乘;是名向于大乘;……(中略)……;诸善男子!我若一劫、若减一劫,称扬、赞叹说是如说修行功德,不可穷尽,如来之辩亦不可尽。】11
注11 《大正藏》册15,页55,中17-下15。
3. 这位现声闻相的法师说:“但是你们如果是佛弟子就不应该把持守解脱戒的出家人说是白衣”,这应该是这位法师的误会。事实上,正觉同修会并不曾将好好持守声闻别解脱戒的出家人说为白衣。虽然这些清净持戒的比丘比丘尼都还没有见道,但我们仍然是随喜赞叹他们的清净出家行,乃至我们也是恭敬供养这样如法修行的出家人。
我们只有针对那些毁谤第八识正法,以及破佛律仪、信受外道法(喇嘛教)的表相出家人说之为外道、佛法中贼,并不曾将持戒清净的比丘比丘尼说之为白衣。应该是这位现声闻相的法师误会了,以为我们大力在破斥喇嘛教外道,或者破斥六识论的印顺法师等应成派中观的邪见比丘、比丘尼等,就以为我们一概否定这些现声闻相的出家人,其实这是误会。因为我们信受三宝,恭敬三宝,就算是持守禁戒的正见凡夫僧,我们亦非常崇隆而供养之,在传授三归戒时也将这些凡夫僧列入三归的僧宝行列中,具载于正觉的三归戒本中,因为这样的福田僧其实也是僧宝所摄故12。
注12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1 归依三宝品〉:【复次,慈氏!云何名为真实僧宝?言僧宝者亦有三种:一者、第一义僧,所谓诸佛圣僧如法而住,不可睹见、不可捉持、不可破坏、无能烧害、不可思议,一切众生良佑福田。虽为福田,无所受取,诸功德法常不变易,如是名为第一义僧。第二、圣僧者,谓须陀洹向、须陀洹果,斯陀含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辟支佛向、辟支佛果,八大人觉三贤十圣,如是名为第二僧宝。第三、福田僧者,所谓苾刍、苾刍尼等,受持禁戒、多闻、智慧,犹天意树能荫众生。又如旷野碛中渴乏须水,遇天甘雨霈然洪霔应时充足。又如大海,一切众宝皆出其中。福田僧宝亦复如是,能与有情安隐快乐。又此僧宝清净无染,能灭众生贪瞋痴暗,如十五日夜满月光明,一切有情无不瞻仰;亦如摩尼宝珠,能满有情一切善愿,如是名为第三僧宝。是三僧宝,一切有情云何归依?应作是说:“当令归依第一义谛无为僧宝。”所以者何?以是无为常住僧故,而此僧宝无漏无为不变不异自证之法,归依如是无漏僧宝,能灭有情一切苦故。复愿有情,当获如是无漏功德,得此法已,演三乘法度脱有情。我所归依佛法僧宝,不为怖畏三恶道苦,亦不愿乐生于人天,誓救有情出生死苦。是则名为归依僧宝。】(《大正藏》册8,页869,上16-中12。)
4. 这位现声闻相的出家人说:“到底佛说的话算术(编案:应为数),还是达磨说的算术(编案:应为数),如果二者有冲突的话?”事实上,达磨祖师所说与 佛陀所说乃是一致,因此没有冲突,只有依文解义、不求实证者才会认为互有冲突。从实证者的角度来看,达磨祖师所说是完全符合 佛陀至教的开示。若是有人因为自己无知、无证,却指控达磨祖师所说违背 佛陀教示,指控达磨祖师所说与 佛陀开示有冲突,那他就造下了诽谤圣僧的大恶业。在此要奉劝诸有疑者,一切言行均当谨慎之,切莫妄造诽谤三宝圣僧之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