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释印顺的意根
谈意根,最好不要跟释印顺扯在一起,因为他既不知意根,又不相信有意根1,你要如何跟他谈?也不要说跟印顺法师谈意根是对牛弹琴,听养牛的人说“对牛弹琴,牛奶也许会多一点”,并不是全然无效果;对一个说他不相信有第七识、第八识的人2,你跟他谈第七识意根是没有用的。既如此,笔者为何又要谈释印顺之意根说?其目的在释印顺的邪见很多,而他对意根的看法只是其中之一;所要说的是释印顺尽管否认有意根,但他既然要讲佛法就不能不谈到意根,他想甩也甩不掉。第七识即末那识,又叫作意根。
释印顺说“那里有七识、八识?”3
注1 《佛法概论》:【唯有眼等六根,那里会有七识、八识?】释印顺著,《佛法概论》,正闻出版社,2003 年4 月新版二刷,页109。
注2 同上。
注3 同上
假如释印顺相信意根就是大脑的微细物质(不管叫大脑皮质、脑神经或任何微细物质),那印顺有没有大脑的微细物质?当不需太责怪,问题的重点是“不要毁谤”。
对于意根是什么,有两派说法。如果你要把印顺扯进来,那就是三派。
第一派的人认为意根就是有形色可见的色法,于是认为意根就是脑神经 5 之类的东西,或直接认为祂是大脑。第二派的人认为意根是心法,推想为潜意识之类的东西。有人两边都押注,但两边都输。
因为他们把意识的细分当作意根,印顺也属于两边都输的人。虽然释印顺一方面讲意根是精神,一方面根据推测而“据实说”意根是脑神经,是物质和精神的根源6 ,但他又全部否认说“那有七识、八识?”所以否认意根的第三派难脱谤法的嫌疑,有智慧的聪明人应该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而回答“不知道”,不应说“没有意根”。
注5
见下注
注6 《般若经讲记》:【意根,也有说为微细物质的,这如生理学家所说的脑神经,是一切神经系的总枢。据实说,此意根,和我们的肉体—前五根有密切的关系,他接受五根的取得,也能使五根起用;他与物质的根身不相离,但他不仅是物质的,他是精神活动的根源,不同一般唯物论者,说精神是物质派生的。】释印顺著,《般若经讲记》,正闻出版社,1992 年3 月修订一版,页189~190。
假如意根是大脑,不管他是脑神经还是脑皮质之类的东西,死后火化成骨灰,还有没有这些东西存在?没有!但圣教量、证量和比量,都证明意根是贯通三世而不毁坏的心,所以意根不是有形之物质。
网路上有人说:意根是大脑,用过即丢,不管祂死后还有没有。那这些人为甚么对意识心死抱著不放,以为意识才是永恒不灭的?依意根为缘而生的意识若是常住法,被意识所依的意根怎可能成为死后即坏的生灭法?这都是根、识分不清楚的人所说的梦话,没有意根哪里会有意识?
入四禅定或非想非非想定中,或生无色界天中都还有六七八识;例如非想非非想天,无色身而且意识的反观都不生起了,其实还有意识存在,只是没有反观而已;不仅如此,还有第八识、第七识存在,所以第七识意根是心。即使住在无想定中,意识及前五识都已经断灭了,色身还是不会烂坏,也证明一定还有意识所依的意根存在,否则断灭成为空无的意识觉知心,如何能无中生有而又重新出现?所以意根不是脑神经。如
果是脑神经,当意识断灭而无意根及真如心阿赖耶识存在时,脑神经不免立即开始烂坏,怎能又使意识无中生有而又出定?这已证明意根不是脑神经,是心,故名第七识。
有人问:“心只有一个,怎么是八个或三个?”“识”就是了别,八个识方便称为八个心,在大乘法中讲的“心、意、识”,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第七识(意根末那)、第六识(意识)。若要讲一个心那就是阿赖耶识而不是意识。这个能知能觉的心是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那个处处作主的心则是第七识—末那识,处处作主的心又叫作意根,是十八界法里的六根之一,在唯识系列的经典中,称
之为“恒审思量”的末那识。众生一直都以为:我们能见、能闻、能知、能觉的心(意识心),祂是真实的。其实不然,你每天晚上睡著了,祂就断了,祂要靠另外一个本来就不了知六尘的如来藏真如心,以及似有知似无知的意根,才能让这个能见闻觉知的心重新再现起。你这个能知觉的意识心,既然眠熟时就间断了、不在了,那就是“无”—没有;不存在的无法,怎么可能明天早上自己又生出来了呢?那不就变成无中生有了吗?一定要有个能生祂的法持续不断,意识才能在第二天早上再生出来而出现知觉性,所以觉醒过来又有意识觉知。这个被生出来的见闻觉知的心,就是在摄取六尘的现象中现行的意识心;一般人没有深入去观察时,总以为意识是真实有的法,可是祂并不真实,犹如阳焰晃动一样。凡夫分不清楚根与识,也不知道心、意、识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第七识(意根末那)、第六识(意识);但佛法一定是八识和合运作,认为人只有六识则是外道邪见者。
心、意、识,有三说:
一、谓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0:【藏识恒不断,末那计为我,集起说为心,思量性名意,了别义为识,是故说唯心。】7
注7《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0〈10 般若波罗蜜多品〉(CBETA, T08, no.261, p. 911, c7-9)
《成唯识论》卷 5:【薄伽梵处处经中说心意识三种别义。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是三别义。如是三义虽通八识,而随胜显第八名心,集诸法种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量为我等故;余六名识。】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善男子!诸业虚妄。积集名心,末那思量,意识分别,眼等五识了境不同。】8
《阿毘达磨俱舍论》卷 4:【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识。复有释言:净不净界种种差别故名为心,即此为他作所依止故名为意,作能依止故名为识。故心意识三名所诠,义虽有异而体是一。】9这是以第八识真如心名为心(集起),思量的末那第七识为意根,了别的第六意识为识。
注8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CBETA, T10,no. 293, p. 688, a3-4)
注9 《阿毘达磨俱舍论》卷4〈2 分别根品〉(CBETA, T29, no. 1558, p. 21,c20-24)
二、二乘法中谓过去名意、未来名心、现在名识。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72:【过去名意、未来名心、现在名识故,复次施设亦有差别,谓界中施设心、处中施设意、蕴中施设识故。】10
《五事毘婆沙论》卷2:【过去名意,未来名心,现在名识。】11
注10《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72 (CBETA, T27, no. 1545, p. 371, b5-8)
注11《五事毘婆沙论》卷2〈2 分别心品〉(CBETA, T28, no. 1555, p. 993, b5-6)
《俱舍论记》卷2:【故论云:过去名意,未来名心,现在名识。】12
注12《俱舍论记》卷2〈1 分别界品〉(CBETA, T41, no. 1821, p. 54, a11)
但是这种主张是有过失的,如平实导师在《阿含正义》第五辑有开示正理,今举两段说明:【现在世的意识,却都被命名为识,这是阿含道的造论阿罗汉们所有的共识,一向都没有异议。】所以“现在名识”这是没有问题;但是若说“过去名意,未来名心”,那就是有过失,如平实导师说:【过去意识已灭而不复存有作意,竟可名之为意;未来意识将会有意在,而竟名之为心、不名为意,是有过失的。】
三、现在名识,过去名心,未来名意。
《真假开悟》,页397:【阿含部之二乘经中所说“离心、意、识”之心意识者,皆是指同一意识心,无关第七、八识。
二乘法中所谓之意识心有此三名:“现在名识,过去名心,未来名意。”】13
注13 对于“心、意、识”相关的议题,平实导师在《阿含正义》第5 辑,第9章的第10 节,有详细论述,笔者此处不详细说明,请读者自行请购拜读。
从这三种来说,唯有第一种是讲六、七、八识,余二都只讲意识这个心,无法探讨到意根。有的人更荒唐,自己随意断句而变成“心?意识”,三个只剩二个,要讲意识也弄不清楚。
原始佛教协会认为:
1、北传承认意根是心法,为“指非色,不可见,无对,心法”。
2、南传则认为意根是色法,为“指色,不可见,有对,色法”。
有笔名“正见向”的作者认为意与根相连则为有情的色法,因此意根当属有情的色法系列已无疑,根是器官,是脑或心脏(据说心脏也会思考)并不重要。
这些异说纷纭困扰著学佛人修学正确的佛法,有如瞎子摸象,各说各话。其实真理只有一个,六、七、八识和合运作就像一杯咖啡,里面有糖有水有咖啡,不是只有咖啡。把心、意、识当为一个心就只能说是意识,然而意识却是缘起的、生灭的,那就不是意根的体性;意根是恒审思量,恒就是永恒不断灭,除非入无余涅槃,否则灭不了祂;而能出生意根的真心如来藏这个第八识就真实永恒了,就算你集十方诸佛的威德力也灭不了任何一位众生的如来藏。
意根不是虚妄的名相,祂是可以真实体会的,不是北传佛法某些人说的“无对”。
平实导师说:
如果人家主张没有末那识,你就告诉他:“佛说末那识就是处处思量作主的心,是恒审思量的心,请问:你会不会作主?显然你会!既然会作主!那就有意根末那识嘛!那如果没有末那识,请问:十八界是不是要减掉一界?”这样,问题就解决了。14
注14 平实导师著,《大乘无我观》,佛教正觉同修会,2007 年,页79。
有人以为意根—末那识即是一念无明(如月溪法师),这是错误的认知,是错把佛法的名相自己乱逗一场。
《正法眼藏—护法集》云:
……末那识不是一念无明。一念无明是阿赖耶识从无始劫以来累积留存下来之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四种烦恼的总称。这四种烦恼能生一切起烦恼,所以没有断尽一念无明的人,时时会产生妄想妄念。这妄想妄念就是起烦恼,明心见性的人,已经断除见一处住地烦恼和一部分的无明住地烦恼,所以妄想妄念比一般人少。悟后精进修行的人,欲爱、色爱、有爱等三种住地烦恼渐渐淡薄,所以妄想妄念又比初悟的人少。修到完全没有欲爱、色爱、有爱住地烦恼的时候,就是断尽一念无明,称为菩萨阿罗汉。声闻阿罗汉断尽一念无明而不破无始无明,菩萨阿罗汉断尽一念无明,也分破无始无明。如果曾经详细阅读《胜鬘经、大宝积经、大集经、楞伽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便会知道末那识不是一念无明,此师显然不明白上述经典之意旨,佛子应明辨之,勿受其误导。15
注15 平实导师著,《正法眼藏─护法集》,佛教正觉同修会,2006 年,页305~306。
意根就是众生所说的我,平实导师在《甘露法雨》中有精辟解说:
念头(没有语言文字的妄念)为什么会出现?其实是由意根的攀缘执著而出现的;意根—末那识—无始以来就具有的遍计所执性,祂从无始以来就不断地在执取一切法;这个不断在执取的,就是你自己。我们且先不说这个不断在执取的你,先来说一说大家所知道的自我—意识;大家都没有真的认识意识,老以为意识就是自己;所以往往以这个能知能觉的见闻觉知心为自己,将意根的自己以为是不可知的心。有的人更荒唐,以为意根是大脑;如果意根是大脑的话,那么应该每一对父母都会看到婴儿带著大脑来入母胎,可是明明每一对父母都不曾看到有什么大脑来入胎啊!意根是心,不是有色根;佛说人死之后,意根带著前世名色所缘的识,来入母胎;这个意根,就是处处作主思量的你;意识只是被你所运用的心而已。但是众生不了解,往往将见闻觉知的意识误认为自己,反而将真正的自己给忽略了,其实意根—处处作主恒审思量的心—才是真正的你自己,才是凡夫众生我见的我;可惜的是不但众生都不知道,甚至连正在学佛的佛子们也不知道,乃至连佛学大师的印顺法师都跟著误会了。
那么外面学佛的人听了我这个说法,可能就会向我抗议:“你说意根末那识就是真正的众生我,可是当我睡著无梦的时候,明明没我存在,我明明消失了。如果我还在的话,而这个意根的我是会作主的,那我正在睡著无梦的境界中时,应该就会知道有我存在啊!可是这个处处作主的我,睡著以后明明消失了啊!”如果你也像他们那样想的话,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意根不像意识能返观自己,意根是不返观自己的;从狭义的种智来说,祂没有证自证分(从更微细深入的种智来说,祂也是有证自证分的;但这不是初悟菩萨的般若慧所能知之),因为没有证自证分,所以祂不能返观自己,所以当祂仍然存在、仍然在不停地运作时,祂不知自己是存在的;因为没有这个证自证分,所以你在睡著无梦时,意识的证自证分消失了以后,没有意识的证自证分来证知自己仍然存在,就不知道自己仍然存在;但是,众生睡著了以后,末那的自己其实是仍然存在的,只是祂因为没有证自证分—返观自己的能力,所以就不知道自己其实是存在于当下的,醒来以后就以为能见闻觉知的意识才是真正的自己,而不知道意识因为睡著而断灭以后,仍然还有处处作主的末那存在。所以众生往往要等到醒来之后,才又感觉到有自己的存在—因为意识重新现行后,就又有证自证分来自觉存在了。16
注16 平实导师著,《甘露法雨》,佛教正觉同修会,2007 年,页101~102。
释印顺若知道能处处作主的心就是末那识,他就不应该否认第七识意根,因为他不可能没有意根。当他否认有第七识、第八识的时候,心中的意识应该明白这样的说法错了,因为他知道平实导师的说法才是正确的;可是他的意根却决定死不认错,觉得认错的话,那我印顺就没面子了。“我印顺的面子必须维持”就是释印顺的意根在作主而决定的,怎么可以说没有意根?譬如数学老师教你一个数学题目,然后问你说:“你知道了没?”你就回答:“知道了。”“知”就是分别,所以已“知”就是意识已分别完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是意识,再加上处处作主是遍计所执性的意根;这就是依他起性再加上遍计所执性的我见、我执。轮回于三界生死最重要的根源就是“我见、我执”,若不能断除,那你就永远轮回生死,因为这就是常见外道所执著的“常不坏我”。知见正确了,修行才不会盲修瞎练。
(待续)
谈意根,最好不要跟释印顺扯在一起,因为他既不知意根,又不相信有意根1,你要如何跟他谈?也不要说跟印顺法师谈意根是对牛弹琴,听养牛的人说“对牛弹琴,牛奶也许会多一点”,并不是全然无效果;对一个说他不相信有第七识、第八识的人2,你跟他谈第七识意根是没有用的。既如此,笔者为何又要谈释印顺之意根说?其目的在释印顺的邪见很多,而他对意根的看法只是其中之一;所要说的是释印顺尽管否认有意根,但他既然要讲佛法就不能不谈到意根,他想甩也甩不掉。第七识即末那识,又叫作意根。
释印顺说“那里有七识、八识?”3
注1 《佛法概论》:【唯有眼等六根,那里会有七识、八识?】释印顺著,《佛法概论》,正闻出版社,2003 年4 月新版二刷,页109。
注2 同上。
注3 同上
假如释印顺相信意根就是大脑的微细物质(不管叫大脑皮质、脑神经或任何微细物质),那印顺有没有大脑的微细物质?当不需太责怪,问题的重点是“不要毁谤”。
对于意根是什么,有两派说法。如果你要把印顺扯进来,那就是三派。
第一派的人认为意根就是有形色可见的色法,于是认为意根就是脑神经 5 之类的东西,或直接认为祂是大脑。第二派的人认为意根是心法,推想为潜意识之类的东西。有人两边都押注,但两边都输。
因为他们把意识的细分当作意根,印顺也属于两边都输的人。虽然释印顺一方面讲意根是精神,一方面根据推测而“据实说”意根是脑神经,是物质和精神的根源6 ,但他又全部否认说“那有七识、八识?”所以否认意根的第三派难脱谤法的嫌疑,有智慧的聪明人应该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而回答“不知道”,不应说“没有意根”。
注5
见下注
注6 《般若经讲记》:【意根,也有说为微细物质的,这如生理学家所说的脑神经,是一切神经系的总枢。据实说,此意根,和我们的肉体—前五根有密切的关系,他接受五根的取得,也能使五根起用;他与物质的根身不相离,但他不仅是物质的,他是精神活动的根源,不同一般唯物论者,说精神是物质派生的。】释印顺著,《般若经讲记》,正闻出版社,1992 年3 月修订一版,页189~190。
假如意根是大脑,不管他是脑神经还是脑皮质之类的东西,死后火化成骨灰,还有没有这些东西存在?没有!但圣教量、证量和比量,都证明意根是贯通三世而不毁坏的心,所以意根不是有形之物质。
网路上有人说:意根是大脑,用过即丢,不管祂死后还有没有。那这些人为甚么对意识心死抱著不放,以为意识才是永恒不灭的?依意根为缘而生的意识若是常住法,被意识所依的意根怎可能成为死后即坏的生灭法?这都是根、识分不清楚的人所说的梦话,没有意根哪里会有意识?
入四禅定或非想非非想定中,或生无色界天中都还有六七八识;例如非想非非想天,无色身而且意识的反观都不生起了,其实还有意识存在,只是没有反观而已;不仅如此,还有第八识、第七识存在,所以第七识意根是心。即使住在无想定中,意识及前五识都已经断灭了,色身还是不会烂坏,也证明一定还有意识所依的意根存在,否则断灭成为空无的意识觉知心,如何能无中生有而又重新出现?所以意根不是脑神经。如
果是脑神经,当意识断灭而无意根及真如心阿赖耶识存在时,脑神经不免立即开始烂坏,怎能又使意识无中生有而又出定?这已证明意根不是脑神经,是心,故名第七识。
有人问:“心只有一个,怎么是八个或三个?”“识”就是了别,八个识方便称为八个心,在大乘法中讲的“心、意、识”,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第七识(意根末那)、第六识(意识)。若要讲一个心那就是阿赖耶识而不是意识。这个能知能觉的心是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那个处处作主的心则是第七识—末那识,处处作主的心又叫作意根,是十八界法里的六根之一,在唯识系列的经典中,称
之为“恒审思量”的末那识。众生一直都以为:我们能见、能闻、能知、能觉的心(意识心),祂是真实的。其实不然,你每天晚上睡著了,祂就断了,祂要靠另外一个本来就不了知六尘的如来藏真如心,以及似有知似无知的意根,才能让这个能见闻觉知的心重新再现起。你这个能知觉的意识心,既然眠熟时就间断了、不在了,那就是“无”—没有;不存在的无法,怎么可能明天早上自己又生出来了呢?那不就变成无中生有了吗?一定要有个能生祂的法持续不断,意识才能在第二天早上再生出来而出现知觉性,所以觉醒过来又有意识觉知。这个被生出来的见闻觉知的心,就是在摄取六尘的现象中现行的意识心;一般人没有深入去观察时,总以为意识是真实有的法,可是祂并不真实,犹如阳焰晃动一样。凡夫分不清楚根与识,也不知道心、意、识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第七识(意根末那)、第六识(意识);但佛法一定是八识和合运作,认为人只有六识则是外道邪见者。
心、意、识,有三说:
一、谓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0:【藏识恒不断,末那计为我,集起说为心,思量性名意,了别义为识,是故说唯心。】7
注7《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0〈10 般若波罗蜜多品〉(CBETA, T08, no.261, p. 911, c7-9)
《成唯识论》卷 5:【薄伽梵处处经中说心意识三种别义。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是三别义。如是三义虽通八识,而随胜显第八名心,集诸法种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量为我等故;余六名识。】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善男子!诸业虚妄。积集名心,末那思量,意识分别,眼等五识了境不同。】8
《阿毘达磨俱舍论》卷 4:【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识。复有释言:净不净界种种差别故名为心,即此为他作所依止故名为意,作能依止故名为识。故心意识三名所诠,义虽有异而体是一。】9这是以第八识真如心名为心(集起),思量的末那第七识为意根,了别的第六意识为识。
注8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CBETA, T10,no. 293, p. 688, a3-4)
注9 《阿毘达磨俱舍论》卷4〈2 分别根品〉(CBETA, T29, no. 1558, p. 21,c20-24)
二、二乘法中谓过去名意、未来名心、现在名识。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72:【过去名意、未来名心、现在名识故,复次施设亦有差别,谓界中施设心、处中施设意、蕴中施设识故。】10
《五事毘婆沙论》卷2:【过去名意,未来名心,现在名识。】11
注10《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72 (CBETA, T27, no. 1545, p. 371, b5-8)
注11《五事毘婆沙论》卷2〈2 分别心品〉(CBETA, T28, no. 1555, p. 993, b5-6)
《俱舍论记》卷2:【故论云:过去名意,未来名心,现在名识。】12
注12《俱舍论记》卷2〈1 分别界品〉(CBETA, T41, no. 1821, p. 54, a11)
但是这种主张是有过失的,如平实导师在《阿含正义》第五辑有开示正理,今举两段说明:【现在世的意识,却都被命名为识,这是阿含道的造论阿罗汉们所有的共识,一向都没有异议。】所以“现在名识”这是没有问题;但是若说“过去名意,未来名心”,那就是有过失,如平实导师说:【过去意识已灭而不复存有作意,竟可名之为意;未来意识将会有意在,而竟名之为心、不名为意,是有过失的。】
三、现在名识,过去名心,未来名意。
《真假开悟》,页397:【阿含部之二乘经中所说“离心、意、识”之心意识者,皆是指同一意识心,无关第七、八识。
二乘法中所谓之意识心有此三名:“现在名识,过去名心,未来名意。”】13
注13 对于“心、意、识”相关的议题,平实导师在《阿含正义》第5 辑,第9章的第10 节,有详细论述,笔者此处不详细说明,请读者自行请购拜读。
从这三种来说,唯有第一种是讲六、七、八识,余二都只讲意识这个心,无法探讨到意根。有的人更荒唐,自己随意断句而变成“心?意识”,三个只剩二个,要讲意识也弄不清楚。
原始佛教协会认为:
1、北传承认意根是心法,为“指非色,不可见,无对,心法”。
2、南传则认为意根是色法,为“指色,不可见,有对,色法”。
有笔名“正见向”的作者认为意与根相连则为有情的色法,因此意根当属有情的色法系列已无疑,根是器官,是脑或心脏(据说心脏也会思考)并不重要。
这些异说纷纭困扰著学佛人修学正确的佛法,有如瞎子摸象,各说各话。其实真理只有一个,六、七、八识和合运作就像一杯咖啡,里面有糖有水有咖啡,不是只有咖啡。把心、意、识当为一个心就只能说是意识,然而意识却是缘起的、生灭的,那就不是意根的体性;意根是恒审思量,恒就是永恒不断灭,除非入无余涅槃,否则灭不了祂;而能出生意根的真心如来藏这个第八识就真实永恒了,就算你集十方诸佛的威德力也灭不了任何一位众生的如来藏。
意根不是虚妄的名相,祂是可以真实体会的,不是北传佛法某些人说的“无对”。
平实导师说:
如果人家主张没有末那识,你就告诉他:“佛说末那识就是处处思量作主的心,是恒审思量的心,请问:你会不会作主?显然你会!既然会作主!那就有意根末那识嘛!那如果没有末那识,请问:十八界是不是要减掉一界?”这样,问题就解决了。14
注14 平实导师著,《大乘无我观》,佛教正觉同修会,2007 年,页79。
有人以为意根—末那识即是一念无明(如月溪法师),这是错误的认知,是错把佛法的名相自己乱逗一场。
《正法眼藏—护法集》云:
……末那识不是一念无明。一念无明是阿赖耶识从无始劫以来累积留存下来之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四种烦恼的总称。这四种烦恼能生一切起烦恼,所以没有断尽一念无明的人,时时会产生妄想妄念。这妄想妄念就是起烦恼,明心见性的人,已经断除见一处住地烦恼和一部分的无明住地烦恼,所以妄想妄念比一般人少。悟后精进修行的人,欲爱、色爱、有爱等三种住地烦恼渐渐淡薄,所以妄想妄念又比初悟的人少。修到完全没有欲爱、色爱、有爱住地烦恼的时候,就是断尽一念无明,称为菩萨阿罗汉。声闻阿罗汉断尽一念无明而不破无始无明,菩萨阿罗汉断尽一念无明,也分破无始无明。如果曾经详细阅读《胜鬘经、大宝积经、大集经、楞伽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便会知道末那识不是一念无明,此师显然不明白上述经典之意旨,佛子应明辨之,勿受其误导。15
注15 平实导师著,《正法眼藏─护法集》,佛教正觉同修会,2006 年,页305~306。
意根就是众生所说的我,平实导师在《甘露法雨》中有精辟解说:
念头(没有语言文字的妄念)为什么会出现?其实是由意根的攀缘执著而出现的;意根—末那识—无始以来就具有的遍计所执性,祂从无始以来就不断地在执取一切法;这个不断在执取的,就是你自己。我们且先不说这个不断在执取的你,先来说一说大家所知道的自我—意识;大家都没有真的认识意识,老以为意识就是自己;所以往往以这个能知能觉的见闻觉知心为自己,将意根的自己以为是不可知的心。有的人更荒唐,以为意根是大脑;如果意根是大脑的话,那么应该每一对父母都会看到婴儿带著大脑来入母胎,可是明明每一对父母都不曾看到有什么大脑来入胎啊!意根是心,不是有色根;佛说人死之后,意根带著前世名色所缘的识,来入母胎;这个意根,就是处处作主思量的你;意识只是被你所运用的心而已。但是众生不了解,往往将见闻觉知的意识误认为自己,反而将真正的自己给忽略了,其实意根—处处作主恒审思量的心—才是真正的你自己,才是凡夫众生我见的我;可惜的是不但众生都不知道,甚至连正在学佛的佛子们也不知道,乃至连佛学大师的印顺法师都跟著误会了。
那么外面学佛的人听了我这个说法,可能就会向我抗议:“你说意根末那识就是真正的众生我,可是当我睡著无梦的时候,明明没我存在,我明明消失了。如果我还在的话,而这个意根的我是会作主的,那我正在睡著无梦的境界中时,应该就会知道有我存在啊!可是这个处处作主的我,睡著以后明明消失了啊!”如果你也像他们那样想的话,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意根不像意识能返观自己,意根是不返观自己的;从狭义的种智来说,祂没有证自证分(从更微细深入的种智来说,祂也是有证自证分的;但这不是初悟菩萨的般若慧所能知之),因为没有证自证分,所以祂不能返观自己,所以当祂仍然存在、仍然在不停地运作时,祂不知自己是存在的;因为没有这个证自证分,所以你在睡著无梦时,意识的证自证分消失了以后,没有意识的证自证分来证知自己仍然存在,就不知道自己仍然存在;但是,众生睡著了以后,末那的自己其实是仍然存在的,只是祂因为没有证自证分—返观自己的能力,所以就不知道自己其实是存在于当下的,醒来以后就以为能见闻觉知的意识才是真正的自己,而不知道意识因为睡著而断灭以后,仍然还有处处作主的末那存在。所以众生往往要等到醒来之后,才又感觉到有自己的存在—因为意识重新现行后,就又有证自证分来自觉存在了。16
注16 平实导师著,《甘露法雨》,佛教正觉同修会,2007 年,页101~102。
释印顺若知道能处处作主的心就是末那识,他就不应该否认第七识意根,因为他不可能没有意根。当他否认有第七识、第八识的时候,心中的意识应该明白这样的说法错了,因为他知道平实导师的说法才是正确的;可是他的意根却决定死不认错,觉得认错的话,那我印顺就没面子了。“我印顺的面子必须维持”就是释印顺的意根在作主而决定的,怎么可以说没有意根?譬如数学老师教你一个数学题目,然后问你说:“你知道了没?”你就回答:“知道了。”“知”就是分别,所以已“知”就是意识已分别完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是意识,再加上处处作主是遍计所执性的意根;这就是依他起性再加上遍计所执性的我见、我执。轮回于三界生死最重要的根源就是“我见、我执”,若不能断除,那你就永远轮回生死,因为这就是常见外道所执著的“常不坏我”。知见正确了,修行才不会盲修瞎练。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