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正文老师:
虽然今天的交通有点塞车,但是我们的演讲不受影响,相信各位都非常期待这一场演讲赶快开始,所以我们将准时开讲。在演讲的过程里面,如果有来宾继续进场,请已入座的各位来宾多多包涵。在演讲之前,有几件重要的事情报告,请各位能够配合。请各位注意一下,我们现在这个场地非常的大!如果有紧急事故,我们疏散的方向:一楼的听众区就是由四周的门离开,二楼跟三楼看台区的地方,就由每一个出入口离开。你们离开的过程会有我们的服务人员来引导,你们就依照服务人员引导的方向顺序离开。不要慌!不要急!五楼的部分也是有出入口,还有四楼的部分也是有四楼各别的出入口,就依著您最接近的出入口离开,依著我们指导人员指引的方向顺序离开。这是有紧急状况的时候,各位疏散离开的路线。刚刚各位应该也看了我们这个巨蛋的疏散路线图,您就注意一下各自所坐的位子附近的一个疏散口,我们会有义工来引导各位疏散离开。
我们这一场演讲,总共设置了三个医疗站,如果您有身体不适,可以就近找您附近的医疗站,请求我们医疗同仁来帮您服务。第一个医疗站是在我们一楼,第二个医疗站是在我们二楼215—216 区的出口,第三个医疗站是在五楼;为了服务五层楼的来宾,总共设立三个医疗站。我们医疗的服务人员,都是穿著医疗人员的,也就是穿著护理的服装,您们只要认著护理人员的服装,那就是专业的医疗人员。
我们这个场地总共有两边的地方设有饮水机,东边有两台饮水机,西边也有两台饮水机;至于五楼的地方没有饮水机,所以要请五楼的来宾,麻烦您们移驾到四楼,四楼也有一台饮水机。一楼大厅的地方也有两台饮水机,也就是说,与其他楼层一样的;来宾如果您口渴的话,请从我们后面东北门的地方绕到外面,就是大厅那个地方去饮水!我们基本上,必须要遵守巨蛋这个场地的使用规定,不可以带任何的饮料或矿泉水进到这个场地来。这一部分请各位务必能够配合!
我们这个场地的洗手间,一楼的部分,在东北门的地方,那边有洗手间;二楼、三楼看台区,每一个出入口的外面也都有洗手间;四楼、五楼出入口的地方,您出去的地方就会看到洗手间,标示非常清楚。各位如果需要的话,您就自行前往;因为我们这个演讲,时间非常长,您就随时自行离席前往。
还有一点,当您离席的时候,请各位记得把您的票带在身上,因为我们这个是对号入座的一个场地;也就是说,当您离席以后,因为这个场地非常大,有可能您会迷路,所以您带著票,方便我们的引导人员,帮您引导回到原来的座位,拜托您们能够把票带在身上。
另外一点请各位务必要配合,要拜托各位,在这个演讲的场合里面,不要录像、不要录音、不要照相。除了我们专属摄影组的工作人员以外,请各位不要录像、不要录音、不要照相。这个也是巨蛋场内的一个规约,请各位务必要配合。
我们演讲的过程里面,大概在五点的时候,各位可以发问问题;也就是说,在五点之前如果您有问题的话,请您举手,我们的义工人员会把便条纸、原子笔递给您。当您写完以后再传回给我们的服务人员。请您把它摺好,投递到我们的发问箱里面去。我们在每一区都会设有发问箱,五点开始公开解答的时候,我们就从这个发问箱,当场抽出问题来回答。
请各位注意,各位在手上拿的入场券有标明:离场以后有精美纪念品(编案:当天听演讲的来宾都赠送十项赠品:《我的菩提路二》、《远惑趣道二》、《正觉电子报第58 期》、《意识虚妄经教汇编》、《迈向正觉》一~三、《博爱—爱尽天下女人》口袋书、超意境CD、正觉发愿文CD),那这个纪念品我们已经放在各位的座位上面了,请您检查一下。因为我们希望让各位尽早能够拿到这一份精美的纪念品,不需要等到离场的时候才拿到,一方面也为避免离场的时候过于拥挤,所以我们昨天动员了很多的义工,把一万多份的纪念品都放到座位上面去了。请您检查一下!
我们现在演讲就即将要开始了,今天的演讲,我们邀请中正大学电机系教授叶经纬博士,来担任我们这一场演讲的主持以及引言、开场。叶经纬博士,他本身也是 平实导师的受业弟子,我们现在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叶经纬博士为我们主持!(大众鼓掌……)
叶经纬博士:
各位来宾、大德!阿弥陀佛!(大众:阿弥陀佛!)各位午安!
欢迎大家来聆听这一场非常殊胜的演讲。这一场演讲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 平实导师来宣讲,平实导师创建了“佛教正觉同修会”、“佛教正觉讲堂”以及“正觉教育基金会”;数十年来 平实导师一直以深厚的修证基础,不断地为大众宣讲二乘的解脱之道以及大乘的成佛之道。平实导师至今为止已经写作了超过八十几本的宣扬正法的书籍〔编案:这是指演讲当时的数量,平实导师至少每两个月出版一本书籍,至今日连载时,已达九十多本,并且陆续出版中〕,包含《无相念佛》、《阿含正义》……等。平实导师本来无意于做公开的演讲,因为 平实导师本人非常不喜欢世间的盛名;但是因为中南部地区修学了义正法的人数逐渐增多,在长时间的殷切期盼之下,为了要利益广大的学人,所以才随顺这个因缘,在今天高雄巨蛋的场地举办了这一场演讲。
我们今天值遇这个机会,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难得。
那么今天的演讲诚如各位所见,是以“穿越时空—超意识”作为一个主题。为什么会以“穿越时空—超意识”作为一个主题呢?我们看看,古往至今许多人都能体会到这一世生命的短促跟无常,所谓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述的正是人们面对美好的事物不能长久保存的深切遗憾;因此,探索人活著的终极价值,跟追寻所谓的跨时空的永恒存在,就是古往今来人们前仆后继的一个目标。
有人说上帝是永恒的,上帝决定了一切,真的是这样吗?也有人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灵魂;尽管我们的色身在这一世里面都会败坏,可是这个灵魂却是生生不变,生生世世不变永恒的存在,真的是如此吗?也有许多人,把平常许多不曾体验过的身心经验,当作是终极的存在。这一些的探索,可以说本质上都是想要超越我们在平常行住坐卧中,所能够清楚感觉到自己自身的意识;也就是说,追求的就是所谓的超意识。可是我们要问的是:“以上的种种真的有超越了我们的意识吗?还是他们都只是我们的意识幻想跟变相呢?”我们也要问:“那么这一些追求超意识的本身,有没有实质的意义存在?”或许我们更真的要问:“这宇宙间到底是不是真的有跨越时空的永恒存在?如果真的有的话,我们又该如何去体会祂?我们又该如何去证悟祂呢?”
那么,关于这个,这一些问题,其实老早就已经有答案了!并且这些答案并不是用思惟得来的哲学,也不是由迷信而来的玄学,更不是虚无飘渺的幻想。两千五百年前降临人世的 佛陀,早就已经把这些答案详详细细地告诉我们;并且也留下了珍贵的教法,让我们依著这个教法可以亲自参究、亲自体会、亲自证悟,来找寻出这宇宙间人人本有、各个独立的超意识。这样的超意识,祂成就了世间的森罗万象,可是祂本身却是寂静自在、不落两边;祂也执藏了我们一切的业种,并且是轮回六道的主体,可是祂自己本身从来没有丝毫的怨苦。这样子的一个超意识,才是真正可以跨越时空,才是真正可以回答一切自然界、生命界、有情界的一切疑惑。
那么,我们既然知道 佛陀开示有这样的一个超意识存在,我们应该如何启程来寻找我们自己的超意识?如何为我们自己的生命,在无常的时空中找到定位呢?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以热烈的掌声来欢迎 平实导师,带著我们展开今天这一场超越时空、超意识的心智之旅(大众起立热烈鼓掌!)欢迎平实导师!
平实导师:请坐!请坐!大家请坐!谢谢!谢谢!
叶经纬老师:各位大众请坐!
平实导师:
各位大德!各位来宾!
很感谢大家前来共聚一堂。那么!今天我们还有许多位老师,因为他们还有一些职务在执行,所以他们没办法上台来这边坐,我在这里为他们的辛苦要表示谢意!
今天我要讲的内容其实非常多,根据过去的经验以及我个人的习惯,常常都是有很多东西要为大家说明,希望尽量塞给大家,往往讲得太细腻,所以都讲不完。那么,我今天会试著不要讲太细腻,但是依旧让大家可以听懂;能够把握时间,在五点可以准时说完我所要告诉大家的内涵。然后,我们六点钟之前五点钟之后的一小时,希望给大家可以现场提出所想要了解的那些问题,或者能为大家解决一些探索时的困扰。那么前面讲的部分,可能有一些住在北部的人,他们路上塞车还没有办法准时到达,在这里就先向大家说抱歉!也就是向他们还没有到的人先说抱歉啦!因为我们必须要准时开始。好!那么在正式开讲之前,我们要先把前提为大家说明一下。
第一个前提说:如果没有漏失掉今天所有的法义,那么听闻之后,你们也能够如理作意的领纳我所讲的真实道理,所以不抗拒今天所听闻、所了解的法义,既能够耐心听闻,也能随闻入观,那么您今天是有可能实证声闻解脱道的初果(这是说有这个可能,但不是说每一个人都能)。并且在实证之后,是可以用《阿含经典》乃至南传佛法的阿含,也就是《尼柯耶》,来作自我的印证。但是如果是初机学人,可能这是比较困难的!
第二点前提要说:当你想要亲证以及理解能够穿越时空的恒常心的时候,那么您愿不愿意被人家误导?这个是很重要的题目:愿意或者不愿意被人家误导而落入只能存在一世的意识中?意识是每一世都有,但每一世的意识都只能存在一世,不是从前世来,也不能从这一世去到未来世;所以人无法记得过去世,原因就在这里。那么,请问诸位的是:你愿意被人家误导吗?这一个能够穿越时空的超意识、恒常心、金刚心的实证,固然非常困难;但是,如果有人指导,也并不难。那就要请大家扪心自问说:“我是不是愿意被人家误导?”如果不愿意被人家误导,您今天可以安心地听讲了!因为今天这场演讲绝对不会误导诸位!
第三个前提要探讨:能够穿越时空,不被时空所羁束的心是什么心?能够超越意识境界而穿越时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心,其实就是第七识意根与第八识如来藏;第七识意根是可灭的,在阿罗汉入涅槃的时候,也是要把祂灭除的;第八识如来藏则是不可灭的,乃至十方诸佛也无法灭坏祂,所以祂称为金刚心。
第四个前提要说明的是:想要理解能穿越时间、空间而不可坏灭的金刚心,我们应该要先具足理解意识的范围,才能够远离意识的境界来实证超越时空的第八识心如来藏。所以我们这一场演讲,要先为大家说明意识的境界,然后才来说明第七识与第八识的境界。
第五个前提:要吩咐初学者或者今天才第一次接触佛菩提的人,我今天说的法,对初学者而言是比较深一些,可能也是闻所未闻的;但是请大家能够安忍下来!静心的、理智的闻熏。那么,听完之后一定会有所利益。(编案:这个主题是延续以前“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的讲题,总共已经讲完第一到第五章。穿越时空──超意识,是延续上一主题而衍伸的题目,所以编为第六章而开始宣讲。)
第六章 意识是常住法吗?
第一节 为何意识不能通三世?
【演讲大纲】 为何意识不能通三世?(为何必须修学宿命通或入定中才能了知往世事?因为只能存在一世,不能来往三世:《阿含经》中所开示。)1
注1:编案:前五章已于2006/10/22 于高雄讲堂演讲至此,因当天时间有限,故大纲内涵未
演讲完毕(前面五章演讲内容已连载完毕)。平实导师又于2010/4/25 在高雄巨蛋举办大型演讲《穿越时空—超意识》,从第六章接续讲完这个议题。
讲记内容:
那么,接著进入主题来说明,我们第一个主题要来探讨说:意识是常住的吗?那么,既然要探讨这个主题,当然要先说明什么是意识?意识就是藉著意根与法尘作为因缘而出生的心。也就是我们这个能思惟,能了解、分别、判断、归纳、整理,能了知六尘各种事物的这个心,这个觉知心就称为意识。我们这个意识觉知心现起的时候,是同时有前五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同时存在,这样构成我们五阴中的识阴。这识阴总共有六个识,就是我们的觉知心。这一个觉知心,这一个意识,究竟是不是常住法?是不是金刚心?或者说祂是不是不可坏的心?
我们首先从圣教量上来作一个探讨,说意识心(或者说前六识)我们的眼识、耳识……乃至意识,为什么不能通三世?我们说每一世的意识都只存在一世,这个说法在圣教中有什么根据?那为什么必须要修宿命通以后,或者说证得禅定而入定了以后,才能够了知往世的事情呢?这就是说,意识是只存在一世的;如果意识是从前世转生过来的,将会像我们今天晚上睡著了,明天早上起来又会记得昨天的事;那么就是今天这一世结束了,明天下一世出生的时候,还会记得上一世的事,应该如此。然而,事实上不是这样,所以意识只能存在一世。
这在《阿含经》里面,也有圣教证明,就是很有名的荼帝比丘的故事。荼帝比丘不断地主张说:意识是常住的。认为意识心是从往世来到此世,这个识不灭,未来还会往生到无量世去。因为他这样的见解,诸比丘们不断地劝告他:“不要这样说!这样说是在谤佛!因为佛陀从不曾这样讲过,你说这是佛讲的,你就是谤佛罗!”这样三度劝告都没有用,后来呢,众比丘就向 佛陀禀告;佛陀把荼帝比丘找来质问,荼帝比丘仍然坚持“此识”意识是可以来往三世的常住心,并且坚持说 佛陀就是这样开示的;于是 佛陀请问比丘们:“我是这样说的吗?”诸比丘都说:“佛陀不是这样说的。”这荼帝比丘重新再听闻 佛陀为诸比丘解说因缘法而说明意识虚妄时,仍然不信,于是只能成为声闻法中的凡夫。
至于另一个有名的例子,则是焰摩迦比丘,他认为死后无所有;后来众比丘请舍利弗尊者去为他说法,然后他断除了我见与断见,不再认这个意识觉知心作为真实常住的真我,也不再认为阿罗汉死时灭尽五阴是断灭空,于是得到了法眼净。然后他接著自己又努力观行思惟整理,终于成为阿罗汉。所以,能不能证得声闻解脱果,他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断我见;至于断我见却不是最大的障碍,只要有善知识能为他细说入涅槃后不是断灭空的道理就行了。然而意识是我见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啊!这个都是在圣教中有说明,我们的意识,我们的觉知心是只能存在一世的,不是从前世过来,也不能去到后世。
第二节 五位断灭的意识
【演讲大纲】 五位断灭的意识:眠熟位、闷绝位、正死位、灭尽定位、无想定位(含无想天中)。夜夜断灭之法,不可能细分出意根、如来藏。而意识断灭后,意根与如来藏都是现识,仍在继续运作著,故意根等二心不是从意识心中细分出来的,不应名为意识。
讲记内容:
那么,接著我们再从现量和比量上来观察,这意识是不是常住的?譬如说,以五位中必定会断灭的意识来说明,在现量上大家都可以现前观察,当我们每天晚上很累了、睡著了、眠熟了,意识就不在了,前五识也不在了,不再有觉有知了。在眠熟的时候,不论旁边谁在说什么话,我们都不知不觉,表示这意识已经断灭而不存在。那么接著说,像遇到意外而闷绝了,闷绝的时候也是不知不觉。或者说到了死亡的时候进入正死位,也就是金刚心舍弃果报身的时候了,金刚心如来藏离开了色身,意识也跟著断灭了。这个意识会断灭的事实,是从现量上就可以理解到的,由此就证明意识不是金刚心,不是常住法。
我们从比量上也可以推知,就是从无想定,包括无想天,或者从灭尽定来说明意识的必灭;无想定是外道修学解脱的人误会了解脱,把定中(在四禅定中)息脉断灭,呼吸以及脉搏都断了以后的觉知心也给灭了,灭了以后他以为那就是涅槃,其实他只是进入无想定中;而在无想定中意识并不存在,意识是中断的。又譬如阿罗汉证得俱解脱境界的时候,他进入了灭尽定中,意识也是中断的。由这个比量,以及刚才说的眠熟、闷绝以及正死位中,意识必定中断的事实与现量,可以证实意识不是常住法。祂不是金刚心,祂不可能去到未来世;所以每一个人出生以后都要重新再学习,因为每一世的意识都是全新的,都不是从前一世往生过来的旧心啊!因此意识不是金刚心,不是常住法哦!
意识断灭以后,还有意根与如来藏存在,意根与如来藏都是现识,祂们都不是种子而是现识。“现识”就是说祂不断地现行运作!所以,我们的前六识中断了以后不会死亡,因为我们还有意根第七识,还有如来藏第八识继续存在著,这两个识都是识,也就是无始劫以来不曾一刹那中断。既然如此,这就证明意根与如来藏都不是从意识中细分出来的;因为当眠熟之后,意识中断了,可是第七识意根、第八识如来藏都仍然继续存在,而且在继续现行运作著,可由真悟者在现量上加以证实;这表示祂们两个心不可能是从第六识中细分出来的,所以不应该把意根与如来藏称为第七意识、第八意识。
第三节 外道五现见涅槃中的意识仍是生灭法,无色界意识仍是
生灭法
【演讲大纲】
外道五现见涅槃中的意识仍是生灭法,无色界意识仍是生灭法,都应次第灭除而成为俱解脱、灭尽定、无余涅槃。故意识是生灭法。
讲记内容:
接著我们再来作一个判断,外道五现见涅槃中全都是意识,都是生灭法。那么,外道的五现见涅槃,他们自称是涅槃,自称是不生不灭的。然而究竟是真的涅槃、真的不生不灭吗?其实不是,那我们稍后会作说明。由此来判断意识是缘生法,是生灭法,不是金刚心;因为那不是真正的涅槃,那都是意识的生灭境界。
至于无色界的意识呢?祂仍然是生灭法。也就是说,住在色空(四空定)之中,那仍然是生灭法。因为四空定的境界仍然是意识的境界;而意识的境界在入涅槃的时候也是会消失掉的。
接下来说,解脱道的修行者如果真的想要证果,都应该要次第灭除三界中的意识境界,才能证得灭尽定、无余涅槃,才能成为俱解脱、出三界,所以意识并不是常住法,那我们稍后还会再作详细地说明。解脱道的修行者,必须要现观三界中一切境界的意识都是生灭的,并且断除了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这样才能够成就慧解脱;由这一些圣教以及实证上的现观来说,也都证明说:意识确实是生灭法,这是依据北传的《阿含》来作这样的说明。
第四节 南传的《尼柯耶》怎么说意识?
【演讲大纲】
南传的《尼柯耶》怎么说意识?
1、意识会失去、会断灭(悉达多太子苦行时)。
2、意识是有生之法(二法因缘生)。
3、意识所依之缘坏灭时意识随灭。
4、意识无常。
5、不知意识无常者即是无明凡夫。
6、应舍弃意识,方能入涅槃。
7、五阴、意识灭尽即是灭苦。
8、落在意识中者即是与魔相应。
9、意识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根、尘为缘生故,根尘俱虚妄故。
讲记内容:
那么南传的《阿含》—《尼柯耶》—之中又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呢?今天会念一些经文给诸位听一下,那么诸位就会了解,不但是北传的《阿含经》如此说,南传的《尼柯耶》也是如此说!
第一个说明的是意识,祂会失去、会断灭。那我们就列举出悉达多太子,也就是 释迦世尊示现成佛前修苦行的时候的真实典故来作证明,我念这一段经文给诸位听一下:
菩萨思为极端之苦行,日惟摄食一粒之胡麻与米,经过一日,或全部断食;天人等欲由其毛孔注入滋养液,但被拒绝。因如是断食,菩萨极度瘦细,金色之身,变为黑色。三十二种大人之相好,亦隐而不现。某时观断息禅,大为痛苦所恼,失去意识,倒卧于经行处之地。天人等中有谓:“沙门瞿昙已死!”有谓:“此为阿罗汉之习性。”天人等其中谓菩萨已死者,往净饭大王之处云:“汝之王子已死!”大王:“予之王子成佛而死耶?抑未成佛而死耶?”天人:“彼未成佛,彼倒卧于大精进场所而亡。”王闻此语,加以拒斥,王曰:“予未置信,予之王子未得菩提而死,断无此事。”王何故不予置信?因王礼拜黑执天行者之日,不思议见阎浮树下静坐时之奇瑞故。当菩萨恢复意识后起立,天人等来王之处告知曰:“大王!汝之王子平安无事。”王曰:“予固知王子之不死也。”2
注2:《汉译南传大藏经》小部经典(六)/本生经一/因缘谭总序/二 不远因缘谭(二七二),元亨寺出版。
这就是 佛陀修苦行的时候,在最后身菩萨位,示现意识断灭的现象。那么,由南传《尼柯耶》的这个经文证据已经证实,意识是会断灭的。
那么,第二点,南传《尼柯耶》也说意识是有生之法,说祂是二法因缘生,这是在相应部经典里面有这么说:
(佛住于)舍卫城。于此处彼等……“诸比丘!一切是生之法。诸比丘!何等之一切是生之法耶?诸比丘!眼是生之法,色是生之法,眼识是生之法,眼触是生之法,凡缘眼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乐非苦,此亦生之法。耳是……声是……鼻是……香是……舌是……味是……身是……触是……。意是生之法,法是生之法,意识是生之法,意触是生之法,凡缘意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生之法。”3
注3:《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应部经典四:〈是称一切品〉第四〈生法品〉(三三第一〈生〉)
这已证明意识是有生之法,有生则必有灭,所以意识不是常住法,是必然会坏灭的。
那么相应部经典里面还有这么样一个开示: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一切取晓了之法,且谛听。诸比丘!何者为一切取晓了之法耶?缘眼与色生起眼识,三者会合为眼触,缘眼触生受。诸比丘!如是知见,有闻圣弟子,于眼亦厌嫌、于色亦厌嫌、于眼识亦厌嫌、于眼触亦厌嫌、于受亦厌嫌。厌嫌则离欲,因离欲得解脱,由解脱证知‘我晓了于取。’缘耳与声,生起耳识……缘鼻与香,生起鼻识……缘舌与味,生起舌识……缘身与触,生起身识……。缘意与法,生起意识,三者会合为意触,缘意触生受。诸比丘!如是知见,有闻圣弟子,于意亦厌嫌、于法亦厌嫌、于意识亦厌嫌、于意触亦厌嫌、于受亦厌嫌。由厌嫌则离欲,由离欲得解脱,由解脱证知‘我晓了于取。’诸比丘!此为一切取晓了之法。”4
注4:《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应部经典(四)/六处篇/第一 六处相应/第二 五十【经】品/第一 无明品(六○)第八〈晓了〉二
由南传《尼柯耶》这一段经文,详细为我们说明:识阴中的眼识乃至识阴中的意识,全部都是藉六根与六尘相触才能够出生的法,有生则必有灭,所以说意识是生灭法。
南传《尼柯耶》也说意识所依的缘坏灭的时候,意识就会跟著坏灭。
这个在相应部经典〈阐陀品〉中有这么说:
“以意与法为缘而生意识。意是无常、变坏、异变之质,色亦是无常、变坏、异变之质。如是此等二法是动变、消散、无常、变坏、异变之质。意识亦为无常、变坏、异变之质。凡于意识之生起为因为缘,其因与缘亦为无常、变坏、异变之质。诸比丘!依无常之缘所起之意识,如何是常住耶?诸比丘!凡此等三法之合会、集结、和合,诸比丘!称此为意触。意触亦是无常、变坏、异变之质,凡于意触之生起为因为缘,其因与缘亦为无常、变坏、异变之质。而诸比丘!依无常之缘所起之意触如何为常住耶?诸比丘!触而感受,触而思考,触而识知,如是此等之法亦动转、消散、无常、变坏、异变之质。诸比丘!如是缘二法而生识。”5
注5: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应部经典四/六处篇/第一 六处相应/第二 五十【经】品/第四〈阐陀品〉
那么,由这里来证明说意识是依于意根与法尘为因缘才能够生起及存在的,然而意根是在阿罗汉入涅槃的时候也会被灭除的,而法尘呢?在眠熟、正死位、闷绝等五位中也是会消失的,那么缘于生灭的意根与法尘等二法而出生的意识,怎么可能是常住不坏心呢?所以,意识是有生之法。当意识所依附的、所攀缘的藉缘(也就是意根与法尘等二法)消失的时候,意识也就会跟著消失。好!那么这个也是由南传的《尼柯耶》来证明这个意识是生灭法。
第四点,南传《尼柯耶》说意识是无常。怎么说意识是无常呢?
在南传的相应部经典里面有这么说:
“凡物之无常,此是苦耶?抑为乐耶?”“大德!此是苦。”
“凡物是无常、苦而变坏之法,以‘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如是认识耶?”
“不也,大德!此非是。”“耳是……鼻是……舌是……身是……;意……法……意识……意触是常耶?抑是无常耶?”“大德!此是无常。”6
注6:《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应部经典四/六处篇/第一 六处相应/第一 根本五十【经】品/第三 一切品(三二) 第十 有验(二)
这也证明意根与意识都是无常之法,不可能常住不坏,当然不能执持一切善恶业及无记业的种子,由此证明意识不可能来往三世,只能存在一世,当然不是常住不坏心。
那么,在相应部其他的经典也如是说:
“友!以眼与诸色为缘,生眼识否?”“友!唯然。”“凡眼识生起之因缘者,其因其缘,一切之一切全无所余灭尽者,眼识犹可存在耶?”“不然,友!其不存在。”“友!世尊以此方便,说明此身,此身无我。如是说示,亦同此言识说告、显示、分别、明了而谓识是无我,得作如是言。友!耳与诸声为缘……鼻与香为缘……舌与味为缘……身与诸触为缘……意与诸法为缘生意识否?”“友!唯然。”“凡意识生起之因、之缘者,其因、其缘一切之一切全无所余灭尽者,则意识应存在否?”“不然,友!不存在。”7
注7:《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应部经典 四/六处篇/第一 六处相应/第四五十【经】品/第三 海品(一九七)第七 优陀夷
这个就是说意识是无常法,这是南传《尼柯耶》这么说,而不是单单北传的四阿含诸经中有这么说。
好!接著呢,南传《尼柯耶》又说:不知意识无常的人,就是具足无明的人,他就是凡夫。这在《尼柯耶》的相应部经典里面〈无明品〉有这么说:
尔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拜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大德!如何知、如何见者,得消灭无明而生起明耶?”“比丘!知、见眼是无常者,则消灭其无明而生起明。知、见色是无常者,则消灭其无明而生起明。眼识……眼触……凡缘此眼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亦知、见是无常者,则消灭其无明而生起明。耳……声……鼻……香……舌……味……身……触……。知、见意是无常者,则消灭其无明而生起明;知、见法是无常者,则消灭其无明而生起明。意识……眼触……凡缘此眼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知、见彼亦是无常者,则消灭无明而生起明。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见者,则消灭其无明而生起明。”8
注8:相应部经典四/第二、五十〈经品〉第一〈无明品〉舍卫城(五三)第一无明
那么这是南传《尼柯耶》的圣教中说明:不知道意根、法尘、意识生灭无常的人,他就是住在无明中,他就是凡夫。
接著第六点,南传阿含《尼柯耶》里面说应该舍弃意识,才能够入涅槃。这也证明意识是可灭的,在南传《尼柯耶》中,也是相应部经典有这么说:
味……于身……于触……于意知解、晓了、离欲、舍弃者,则善能尽苦;于法……于意识……于意触……(知解、晓了、离欲、舍弃者,则能善尽苦)。凡缘此意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亦知解、晓了、离欲、舍弃者,则善能尽苦。诸比丘!于此一切知解、晓了、离欲、舍弃者,则谓善能尽苦。9
注9:相应部经典四/六处篇/第一 六处相应/第一 根本五十【经】品/第三一切品(二七)第五 晓了(二)
这是说:于身、于触、于意知解、晓了,离欲、舍弃者,则善能尽苦,于法、于意识、于意触知解、晓了,离欲、舍弃者,则能善尽苦。凡缘此意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亦知解、晓了、离欲、舍弃者,则善能尽苦。诸比丘于此一切知解、晓了、离欲、舍弃者,则谓善能尽苦。这就是说,要能够舍弃意识以及意识相应的诸法,才是称为善尽轮回之苦的人。这也证明意识确实是生灭法。
至于相应部经典呢,还有一大段也是这么讲,但是时间宝贵,我就不念它了。(编案:演讲当时,因时间不够,故 平实导师略过而没有念之经文如下):
“诸比丘!于一切不知解、不晓了、不离欲、不舍弃者,则不能善尽苦。诸比丘!云何于一切,不知解、不晓了、不离欲、不舍弃者,则不能善尽苦耶?凡眼、凡色、凡眼识、凡依眼识所识知之法,凡耳、凡声……凡鼻……凡香……凡舌……凡味……凡身……凡触……凡意、凡法、凡意识、凡依意识所识知之法。诸比丘!于此一切不知解、不晓了、不离欲、不舍弃者,谓之不能善尽苦。诸比丘!于此一切知解、晓了、离欲、舍弃者,则为善能尽苦。诸比丘!云何于一切,为知解、晓了、离欲、舍弃者,堪善能尽苦耶?诸比丘!凡于眼、凡于色、凡于眼识,凡依眼识所识知之法,凡耳、凡声……凡鼻、凡香……凡舌、凡味……凡身、凡触……凡意、凡法、凡意识、凡依意识所识知之法,诸比丘!于此一切知解、晓了、离欲、舍弃者,谓之善能尽苦。”10
注10:相应部经典(四)/六处篇/第一 六处相应/第一 根本五十【经】品/第三一切品(二七)第五 晓了(二)
接著第七点,南传《尼柯耶》说:五阴、意识灭尽也就是灭苦。这也有相应部的经典来
作证明:
“诸比丘!我说苦之生起与灭没,且谛听。诸比丘!何为苦之生起耶?以眼与色为缘生眼识,三者之和合为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此苦之生起。以耳与声……以鼻与香……以舌与味……以身与触……以意与法为缘生意识,三者之和合为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诸比丘!此乃苦之生起。诸比丘!何为苦之灭没耶?以眼与色为缘生眼识,三者和合为触,依触之缘生受,依受之缘生爱;依其爱之无余离却灭尽,则取之灭尽;由取之灭尽,则有之灭尽;依有之灭尽,则生之灭尽;依生之灭尽,则老死、忧悲苦恼绝望灭尽。如是而此一切苦蕴灭尽,此乃苦之灭没。以耳与声为缘生耳识……以鼻与香为缘生鼻识……以舌与味为缘生舌识……以身与触为缘生身识……以意与法为缘生意识,三者和合为触,依触之缘生受,依受之缘生爱;依其爱之无余离却灭尽,则取之灭尽;依取之灭尽,则有之灭尽;依有之灭尽,则生之灭尽;依生之灭尽,则老死、忧悲苦恼绝望灭尽。如是而此一切苦蕴灭尽。诸比丘!此乃苦之灭没。”11
注11:相应部经典(四)/六处篇/第一 六处相应/第三 五十【经】品/第一 安稳者品(一○六) 第三〈苦〉
这就是说,五阴要全部灭尽了,才能够证灭—证得灭苦的涅槃。那么五阴全部灭尽,当然是要灭尽意识的。因为意识正是识阴所摄,是识阴中的六识之一。
第八点,南传的《尼柯耶》还说落在意识中的人就是与魔相应。《尼柯耶》中这么说明,或者说这样开示,其实这是一个很重大的指控;也就是说,凡是自认为证得声闻果,自认为证得阿罗汉果的人,而他却是住在意识的境界中,不曾否定意识,不曾断了我见;那么这个人如果自说他是证果的人,他就是与魔相应啦!这个指控很严重,但却是解脱道中的事实。这在相应部经典呢,还有这么说: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时,尊者三弥离提来诣世尊之处……白世尊言:“大德!魔罗、所称魔罗,如何为魔罗、或魔罗之名义耶!”“三弥离
提!凡有眼、有色、有眼识,以眼识所识知之法,则有魔罗、或为魔罗之名义。有耳……有鼻……有舌……有身……有意,有法,有意识,有以意识所识知之法,则有魔罗,或为魔罗之名义。三弥离提!凡无眼,无色,无眼识所识知之法,则无魔罗,或魔罗之名义。无耳……无鼻……无舌……无身……无意,无法,无意识,无意识所识知之法,则无魔罗,或无魔罗之名义。”12
注12:相应部经典(四)/六处篇/第一 六处相应/第二 五十【经】品/第二 鹿网品(六五) 第三 三弥离提(一)
在《尼柯耶》里面,这样指控说:“比丘们!如果修学解脱道的时候落入六识之中,或者落入六识的境界之中,那么就是与魔相应。”这个虽然是很严重的指控,可是这个指控呢,却是完全属于事实;因为魔不是不修习世间善事的人,只是他落入意识相应的种种快乐境界中不能脱离,再三教导众生修习种种世间善事而求生天上享乐;并且阻止别人把所修的善事果报回向解脱或回向佛菩提道的实证,处处障碍众生修道,所以才被 佛陀称为魔。
那么最后由于这一些圣教以及现量、比量,我们再加上南传阿含(就是《尼柯耶》)中的圣教,和北传阿含一样,都是教导大众要认知意识的生灭。最主要是认识六识全部的生灭性,这样才能够断我见。因为五阴我见之中最难断的就是识阴,而识阴中最难断的我见就是意识。这是我们在圣教和现量、比量上面来说明:“意识究竟是不是常住法?”来说明:意识并不是金刚心,并不是我们修学佛菩提的时候,想要穿越时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实证金刚心。在这之中最需要注意的一个事项,也就是“千万不要落入意识的层面之中”;我们要证得穿越时空的心,一定要超越意识境界才有可能证得。
(待续)
虽然今天的交通有点塞车,但是我们的演讲不受影响,相信各位都非常期待这一场演讲赶快开始,所以我们将准时开讲。在演讲的过程里面,如果有来宾继续进场,请已入座的各位来宾多多包涵。在演讲之前,有几件重要的事情报告,请各位能够配合。请各位注意一下,我们现在这个场地非常的大!如果有紧急事故,我们疏散的方向:一楼的听众区就是由四周的门离开,二楼跟三楼看台区的地方,就由每一个出入口离开。你们离开的过程会有我们的服务人员来引导,你们就依照服务人员引导的方向顺序离开。不要慌!不要急!五楼的部分也是有出入口,还有四楼的部分也是有四楼各别的出入口,就依著您最接近的出入口离开,依著我们指导人员指引的方向顺序离开。这是有紧急状况的时候,各位疏散离开的路线。刚刚各位应该也看了我们这个巨蛋的疏散路线图,您就注意一下各自所坐的位子附近的一个疏散口,我们会有义工来引导各位疏散离开。
我们这一场演讲,总共设置了三个医疗站,如果您有身体不适,可以就近找您附近的医疗站,请求我们医疗同仁来帮您服务。第一个医疗站是在我们一楼,第二个医疗站是在我们二楼215—216 区的出口,第三个医疗站是在五楼;为了服务五层楼的来宾,总共设立三个医疗站。我们医疗的服务人员,都是穿著医疗人员的,也就是穿著护理的服装,您们只要认著护理人员的服装,那就是专业的医疗人员。
我们这个场地总共有两边的地方设有饮水机,东边有两台饮水机,西边也有两台饮水机;至于五楼的地方没有饮水机,所以要请五楼的来宾,麻烦您们移驾到四楼,四楼也有一台饮水机。一楼大厅的地方也有两台饮水机,也就是说,与其他楼层一样的;来宾如果您口渴的话,请从我们后面东北门的地方绕到外面,就是大厅那个地方去饮水!我们基本上,必须要遵守巨蛋这个场地的使用规定,不可以带任何的饮料或矿泉水进到这个场地来。这一部分请各位务必能够配合!
我们这个场地的洗手间,一楼的部分,在东北门的地方,那边有洗手间;二楼、三楼看台区,每一个出入口的外面也都有洗手间;四楼、五楼出入口的地方,您出去的地方就会看到洗手间,标示非常清楚。各位如果需要的话,您就自行前往;因为我们这个演讲,时间非常长,您就随时自行离席前往。
还有一点,当您离席的时候,请各位记得把您的票带在身上,因为我们这个是对号入座的一个场地;也就是说,当您离席以后,因为这个场地非常大,有可能您会迷路,所以您带著票,方便我们的引导人员,帮您引导回到原来的座位,拜托您们能够把票带在身上。
另外一点请各位务必要配合,要拜托各位,在这个演讲的场合里面,不要录像、不要录音、不要照相。除了我们专属摄影组的工作人员以外,请各位不要录像、不要录音、不要照相。这个也是巨蛋场内的一个规约,请各位务必要配合。
我们演讲的过程里面,大概在五点的时候,各位可以发问问题;也就是说,在五点之前如果您有问题的话,请您举手,我们的义工人员会把便条纸、原子笔递给您。当您写完以后再传回给我们的服务人员。请您把它摺好,投递到我们的发问箱里面去。我们在每一区都会设有发问箱,五点开始公开解答的时候,我们就从这个发问箱,当场抽出问题来回答。
请各位注意,各位在手上拿的入场券有标明:离场以后有精美纪念品(编案:当天听演讲的来宾都赠送十项赠品:《我的菩提路二》、《远惑趣道二》、《正觉电子报第58 期》、《意识虚妄经教汇编》、《迈向正觉》一~三、《博爱—爱尽天下女人》口袋书、超意境CD、正觉发愿文CD),那这个纪念品我们已经放在各位的座位上面了,请您检查一下。因为我们希望让各位尽早能够拿到这一份精美的纪念品,不需要等到离场的时候才拿到,一方面也为避免离场的时候过于拥挤,所以我们昨天动员了很多的义工,把一万多份的纪念品都放到座位上面去了。请您检查一下!
我们现在演讲就即将要开始了,今天的演讲,我们邀请中正大学电机系教授叶经纬博士,来担任我们这一场演讲的主持以及引言、开场。叶经纬博士,他本身也是 平实导师的受业弟子,我们现在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叶经纬博士为我们主持!(大众鼓掌……)
叶经纬博士:
各位来宾、大德!阿弥陀佛!(大众:阿弥陀佛!)各位午安!
欢迎大家来聆听这一场非常殊胜的演讲。这一场演讲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 平实导师来宣讲,平实导师创建了“佛教正觉同修会”、“佛教正觉讲堂”以及“正觉教育基金会”;数十年来 平实导师一直以深厚的修证基础,不断地为大众宣讲二乘的解脱之道以及大乘的成佛之道。平实导师至今为止已经写作了超过八十几本的宣扬正法的书籍〔编案:这是指演讲当时的数量,平实导师至少每两个月出版一本书籍,至今日连载时,已达九十多本,并且陆续出版中〕,包含《无相念佛》、《阿含正义》……等。平实导师本来无意于做公开的演讲,因为 平实导师本人非常不喜欢世间的盛名;但是因为中南部地区修学了义正法的人数逐渐增多,在长时间的殷切期盼之下,为了要利益广大的学人,所以才随顺这个因缘,在今天高雄巨蛋的场地举办了这一场演讲。
我们今天值遇这个机会,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难得。
那么今天的演讲诚如各位所见,是以“穿越时空—超意识”作为一个主题。为什么会以“穿越时空—超意识”作为一个主题呢?我们看看,古往至今许多人都能体会到这一世生命的短促跟无常,所谓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述的正是人们面对美好的事物不能长久保存的深切遗憾;因此,探索人活著的终极价值,跟追寻所谓的跨时空的永恒存在,就是古往今来人们前仆后继的一个目标。
有人说上帝是永恒的,上帝决定了一切,真的是这样吗?也有人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灵魂;尽管我们的色身在这一世里面都会败坏,可是这个灵魂却是生生不变,生生世世不变永恒的存在,真的是如此吗?也有许多人,把平常许多不曾体验过的身心经验,当作是终极的存在。这一些的探索,可以说本质上都是想要超越我们在平常行住坐卧中,所能够清楚感觉到自己自身的意识;也就是说,追求的就是所谓的超意识。可是我们要问的是:“以上的种种真的有超越了我们的意识吗?还是他们都只是我们的意识幻想跟变相呢?”我们也要问:“那么这一些追求超意识的本身,有没有实质的意义存在?”或许我们更真的要问:“这宇宙间到底是不是真的有跨越时空的永恒存在?如果真的有的话,我们又该如何去体会祂?我们又该如何去证悟祂呢?”
那么,关于这个,这一些问题,其实老早就已经有答案了!并且这些答案并不是用思惟得来的哲学,也不是由迷信而来的玄学,更不是虚无飘渺的幻想。两千五百年前降临人世的 佛陀,早就已经把这些答案详详细细地告诉我们;并且也留下了珍贵的教法,让我们依著这个教法可以亲自参究、亲自体会、亲自证悟,来找寻出这宇宙间人人本有、各个独立的超意识。这样的超意识,祂成就了世间的森罗万象,可是祂本身却是寂静自在、不落两边;祂也执藏了我们一切的业种,并且是轮回六道的主体,可是祂自己本身从来没有丝毫的怨苦。这样子的一个超意识,才是真正可以跨越时空,才是真正可以回答一切自然界、生命界、有情界的一切疑惑。
那么,我们既然知道 佛陀开示有这样的一个超意识存在,我们应该如何启程来寻找我们自己的超意识?如何为我们自己的生命,在无常的时空中找到定位呢?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以热烈的掌声来欢迎 平实导师,带著我们展开今天这一场超越时空、超意识的心智之旅(大众起立热烈鼓掌!)欢迎平实导师!
平实导师:请坐!请坐!大家请坐!谢谢!谢谢!
叶经纬老师:各位大众请坐!
平实导师:
各位大德!各位来宾!
很感谢大家前来共聚一堂。那么!今天我们还有许多位老师,因为他们还有一些职务在执行,所以他们没办法上台来这边坐,我在这里为他们的辛苦要表示谢意!
今天我要讲的内容其实非常多,根据过去的经验以及我个人的习惯,常常都是有很多东西要为大家说明,希望尽量塞给大家,往往讲得太细腻,所以都讲不完。那么,我今天会试著不要讲太细腻,但是依旧让大家可以听懂;能够把握时间,在五点可以准时说完我所要告诉大家的内涵。然后,我们六点钟之前五点钟之后的一小时,希望给大家可以现场提出所想要了解的那些问题,或者能为大家解决一些探索时的困扰。那么前面讲的部分,可能有一些住在北部的人,他们路上塞车还没有办法准时到达,在这里就先向大家说抱歉!也就是向他们还没有到的人先说抱歉啦!因为我们必须要准时开始。好!那么在正式开讲之前,我们要先把前提为大家说明一下。
第一个前提说:如果没有漏失掉今天所有的法义,那么听闻之后,你们也能够如理作意的领纳我所讲的真实道理,所以不抗拒今天所听闻、所了解的法义,既能够耐心听闻,也能随闻入观,那么您今天是有可能实证声闻解脱道的初果(这是说有这个可能,但不是说每一个人都能)。并且在实证之后,是可以用《阿含经典》乃至南传佛法的阿含,也就是《尼柯耶》,来作自我的印证。但是如果是初机学人,可能这是比较困难的!
第二点前提要说:当你想要亲证以及理解能够穿越时空的恒常心的时候,那么您愿不愿意被人家误导?这个是很重要的题目:愿意或者不愿意被人家误导而落入只能存在一世的意识中?意识是每一世都有,但每一世的意识都只能存在一世,不是从前世来,也不能从这一世去到未来世;所以人无法记得过去世,原因就在这里。那么,请问诸位的是:你愿意被人家误导吗?这一个能够穿越时空的超意识、恒常心、金刚心的实证,固然非常困难;但是,如果有人指导,也并不难。那就要请大家扪心自问说:“我是不是愿意被人家误导?”如果不愿意被人家误导,您今天可以安心地听讲了!因为今天这场演讲绝对不会误导诸位!
第三个前提要探讨:能够穿越时空,不被时空所羁束的心是什么心?能够超越意识境界而穿越时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心,其实就是第七识意根与第八识如来藏;第七识意根是可灭的,在阿罗汉入涅槃的时候,也是要把祂灭除的;第八识如来藏则是不可灭的,乃至十方诸佛也无法灭坏祂,所以祂称为金刚心。
第四个前提要说明的是:想要理解能穿越时间、空间而不可坏灭的金刚心,我们应该要先具足理解意识的范围,才能够远离意识的境界来实证超越时空的第八识心如来藏。所以我们这一场演讲,要先为大家说明意识的境界,然后才来说明第七识与第八识的境界。
第五个前提:要吩咐初学者或者今天才第一次接触佛菩提的人,我今天说的法,对初学者而言是比较深一些,可能也是闻所未闻的;但是请大家能够安忍下来!静心的、理智的闻熏。那么,听完之后一定会有所利益。(编案:这个主题是延续以前“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的讲题,总共已经讲完第一到第五章。穿越时空──超意识,是延续上一主题而衍伸的题目,所以编为第六章而开始宣讲。)
第六章 意识是常住法吗?
第一节 为何意识不能通三世?
【演讲大纲】 为何意识不能通三世?(为何必须修学宿命通或入定中才能了知往世事?因为只能存在一世,不能来往三世:《阿含经》中所开示。)1
注1:编案:前五章已于2006/10/22 于高雄讲堂演讲至此,因当天时间有限,故大纲内涵未
演讲完毕(前面五章演讲内容已连载完毕)。平实导师又于2010/4/25 在高雄巨蛋举办大型演讲《穿越时空—超意识》,从第六章接续讲完这个议题。
讲记内容:
那么,接著进入主题来说明,我们第一个主题要来探讨说:意识是常住的吗?那么,既然要探讨这个主题,当然要先说明什么是意识?意识就是藉著意根与法尘作为因缘而出生的心。也就是我们这个能思惟,能了解、分别、判断、归纳、整理,能了知六尘各种事物的这个心,这个觉知心就称为意识。我们这个意识觉知心现起的时候,是同时有前五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同时存在,这样构成我们五阴中的识阴。这识阴总共有六个识,就是我们的觉知心。这一个觉知心,这一个意识,究竟是不是常住法?是不是金刚心?或者说祂是不是不可坏的心?
我们首先从圣教量上来作一个探讨,说意识心(或者说前六识)我们的眼识、耳识……乃至意识,为什么不能通三世?我们说每一世的意识都只存在一世,这个说法在圣教中有什么根据?那为什么必须要修宿命通以后,或者说证得禅定而入定了以后,才能够了知往世的事情呢?这就是说,意识是只存在一世的;如果意识是从前世转生过来的,将会像我们今天晚上睡著了,明天早上起来又会记得昨天的事;那么就是今天这一世结束了,明天下一世出生的时候,还会记得上一世的事,应该如此。然而,事实上不是这样,所以意识只能存在一世。
这在《阿含经》里面,也有圣教证明,就是很有名的荼帝比丘的故事。荼帝比丘不断地主张说:意识是常住的。认为意识心是从往世来到此世,这个识不灭,未来还会往生到无量世去。因为他这样的见解,诸比丘们不断地劝告他:“不要这样说!这样说是在谤佛!因为佛陀从不曾这样讲过,你说这是佛讲的,你就是谤佛罗!”这样三度劝告都没有用,后来呢,众比丘就向 佛陀禀告;佛陀把荼帝比丘找来质问,荼帝比丘仍然坚持“此识”意识是可以来往三世的常住心,并且坚持说 佛陀就是这样开示的;于是 佛陀请问比丘们:“我是这样说的吗?”诸比丘都说:“佛陀不是这样说的。”这荼帝比丘重新再听闻 佛陀为诸比丘解说因缘法而说明意识虚妄时,仍然不信,于是只能成为声闻法中的凡夫。
至于另一个有名的例子,则是焰摩迦比丘,他认为死后无所有;后来众比丘请舍利弗尊者去为他说法,然后他断除了我见与断见,不再认这个意识觉知心作为真实常住的真我,也不再认为阿罗汉死时灭尽五阴是断灭空,于是得到了法眼净。然后他接著自己又努力观行思惟整理,终于成为阿罗汉。所以,能不能证得声闻解脱果,他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断我见;至于断我见却不是最大的障碍,只要有善知识能为他细说入涅槃后不是断灭空的道理就行了。然而意识是我见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啊!这个都是在圣教中有说明,我们的意识,我们的觉知心是只能存在一世的,不是从前世过来,也不能去到后世。
第二节 五位断灭的意识
【演讲大纲】 五位断灭的意识:眠熟位、闷绝位、正死位、灭尽定位、无想定位(含无想天中)。夜夜断灭之法,不可能细分出意根、如来藏。而意识断灭后,意根与如来藏都是现识,仍在继续运作著,故意根等二心不是从意识心中细分出来的,不应名为意识。
讲记内容:
那么,接著我们再从现量和比量上来观察,这意识是不是常住的?譬如说,以五位中必定会断灭的意识来说明,在现量上大家都可以现前观察,当我们每天晚上很累了、睡著了、眠熟了,意识就不在了,前五识也不在了,不再有觉有知了。在眠熟的时候,不论旁边谁在说什么话,我们都不知不觉,表示这意识已经断灭而不存在。那么接著说,像遇到意外而闷绝了,闷绝的时候也是不知不觉。或者说到了死亡的时候进入正死位,也就是金刚心舍弃果报身的时候了,金刚心如来藏离开了色身,意识也跟著断灭了。这个意识会断灭的事实,是从现量上就可以理解到的,由此就证明意识不是金刚心,不是常住法。
我们从比量上也可以推知,就是从无想定,包括无想天,或者从灭尽定来说明意识的必灭;无想定是外道修学解脱的人误会了解脱,把定中(在四禅定中)息脉断灭,呼吸以及脉搏都断了以后的觉知心也给灭了,灭了以后他以为那就是涅槃,其实他只是进入无想定中;而在无想定中意识并不存在,意识是中断的。又譬如阿罗汉证得俱解脱境界的时候,他进入了灭尽定中,意识也是中断的。由这个比量,以及刚才说的眠熟、闷绝以及正死位中,意识必定中断的事实与现量,可以证实意识不是常住法。祂不是金刚心,祂不可能去到未来世;所以每一个人出生以后都要重新再学习,因为每一世的意识都是全新的,都不是从前一世往生过来的旧心啊!因此意识不是金刚心,不是常住法哦!
意识断灭以后,还有意根与如来藏存在,意根与如来藏都是现识,祂们都不是种子而是现识。“现识”就是说祂不断地现行运作!所以,我们的前六识中断了以后不会死亡,因为我们还有意根第七识,还有如来藏第八识继续存在著,这两个识都是识,也就是无始劫以来不曾一刹那中断。既然如此,这就证明意根与如来藏都不是从意识中细分出来的;因为当眠熟之后,意识中断了,可是第七识意根、第八识如来藏都仍然继续存在,而且在继续现行运作著,可由真悟者在现量上加以证实;这表示祂们两个心不可能是从第六识中细分出来的,所以不应该把意根与如来藏称为第七意识、第八意识。
第三节 外道五现见涅槃中的意识仍是生灭法,无色界意识仍是
生灭法
【演讲大纲】
外道五现见涅槃中的意识仍是生灭法,无色界意识仍是生灭法,都应次第灭除而成为俱解脱、灭尽定、无余涅槃。故意识是生灭法。
讲记内容:
接著我们再来作一个判断,外道五现见涅槃中全都是意识,都是生灭法。那么,外道的五现见涅槃,他们自称是涅槃,自称是不生不灭的。然而究竟是真的涅槃、真的不生不灭吗?其实不是,那我们稍后会作说明。由此来判断意识是缘生法,是生灭法,不是金刚心;因为那不是真正的涅槃,那都是意识的生灭境界。
至于无色界的意识呢?祂仍然是生灭法。也就是说,住在色空(四空定)之中,那仍然是生灭法。因为四空定的境界仍然是意识的境界;而意识的境界在入涅槃的时候也是会消失掉的。
接下来说,解脱道的修行者如果真的想要证果,都应该要次第灭除三界中的意识境界,才能证得灭尽定、无余涅槃,才能成为俱解脱、出三界,所以意识并不是常住法,那我们稍后还会再作详细地说明。解脱道的修行者,必须要现观三界中一切境界的意识都是生灭的,并且断除了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这样才能够成就慧解脱;由这一些圣教以及实证上的现观来说,也都证明说:意识确实是生灭法,这是依据北传的《阿含》来作这样的说明。
第四节 南传的《尼柯耶》怎么说意识?
【演讲大纲】
南传的《尼柯耶》怎么说意识?
1、意识会失去、会断灭(悉达多太子苦行时)。
2、意识是有生之法(二法因缘生)。
3、意识所依之缘坏灭时意识随灭。
4、意识无常。
5、不知意识无常者即是无明凡夫。
6、应舍弃意识,方能入涅槃。
7、五阴、意识灭尽即是灭苦。
8、落在意识中者即是与魔相应。
9、意识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根、尘为缘生故,根尘俱虚妄故。
讲记内容:
那么南传的《阿含》—《尼柯耶》—之中又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呢?今天会念一些经文给诸位听一下,那么诸位就会了解,不但是北传的《阿含经》如此说,南传的《尼柯耶》也是如此说!
第一个说明的是意识,祂会失去、会断灭。那我们就列举出悉达多太子,也就是 释迦世尊示现成佛前修苦行的时候的真实典故来作证明,我念这一段经文给诸位听一下:
菩萨思为极端之苦行,日惟摄食一粒之胡麻与米,经过一日,或全部断食;天人等欲由其毛孔注入滋养液,但被拒绝。因如是断食,菩萨极度瘦细,金色之身,变为黑色。三十二种大人之相好,亦隐而不现。某时观断息禅,大为痛苦所恼,失去意识,倒卧于经行处之地。天人等中有谓:“沙门瞿昙已死!”有谓:“此为阿罗汉之习性。”天人等其中谓菩萨已死者,往净饭大王之处云:“汝之王子已死!”大王:“予之王子成佛而死耶?抑未成佛而死耶?”天人:“彼未成佛,彼倒卧于大精进场所而亡。”王闻此语,加以拒斥,王曰:“予未置信,予之王子未得菩提而死,断无此事。”王何故不予置信?因王礼拜黑执天行者之日,不思议见阎浮树下静坐时之奇瑞故。当菩萨恢复意识后起立,天人等来王之处告知曰:“大王!汝之王子平安无事。”王曰:“予固知王子之不死也。”2
注2:《汉译南传大藏经》小部经典(六)/本生经一/因缘谭总序/二 不远因缘谭(二七二),元亨寺出版。
这就是 佛陀修苦行的时候,在最后身菩萨位,示现意识断灭的现象。那么,由南传《尼柯耶》的这个经文证据已经证实,意识是会断灭的。
那么,第二点,南传《尼柯耶》也说意识是有生之法,说祂是二法因缘生,这是在相应部经典里面有这么说:
(佛住于)舍卫城。于此处彼等……“诸比丘!一切是生之法。诸比丘!何等之一切是生之法耶?诸比丘!眼是生之法,色是生之法,眼识是生之法,眼触是生之法,凡缘眼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乐非苦,此亦生之法。耳是……声是……鼻是……香是……舌是……味是……身是……触是……。意是生之法,法是生之法,意识是生之法,意触是生之法,凡缘意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生之法。”3
注3:《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应部经典四:〈是称一切品〉第四〈生法品〉(三三第一〈生〉)
这已证明意识是有生之法,有生则必有灭,所以意识不是常住法,是必然会坏灭的。
那么相应部经典里面还有这么样一个开示: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一切取晓了之法,且谛听。诸比丘!何者为一切取晓了之法耶?缘眼与色生起眼识,三者会合为眼触,缘眼触生受。诸比丘!如是知见,有闻圣弟子,于眼亦厌嫌、于色亦厌嫌、于眼识亦厌嫌、于眼触亦厌嫌、于受亦厌嫌。厌嫌则离欲,因离欲得解脱,由解脱证知‘我晓了于取。’缘耳与声,生起耳识……缘鼻与香,生起鼻识……缘舌与味,生起舌识……缘身与触,生起身识……。缘意与法,生起意识,三者会合为意触,缘意触生受。诸比丘!如是知见,有闻圣弟子,于意亦厌嫌、于法亦厌嫌、于意识亦厌嫌、于意触亦厌嫌、于受亦厌嫌。由厌嫌则离欲,由离欲得解脱,由解脱证知‘我晓了于取。’诸比丘!此为一切取晓了之法。”4
注4:《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应部经典(四)/六处篇/第一 六处相应/第二 五十【经】品/第一 无明品(六○)第八〈晓了〉二
由南传《尼柯耶》这一段经文,详细为我们说明:识阴中的眼识乃至识阴中的意识,全部都是藉六根与六尘相触才能够出生的法,有生则必有灭,所以说意识是生灭法。
南传《尼柯耶》也说意识所依的缘坏灭的时候,意识就会跟著坏灭。
这个在相应部经典〈阐陀品〉中有这么说:
“以意与法为缘而生意识。意是无常、变坏、异变之质,色亦是无常、变坏、异变之质。如是此等二法是动变、消散、无常、变坏、异变之质。意识亦为无常、变坏、异变之质。凡于意识之生起为因为缘,其因与缘亦为无常、变坏、异变之质。诸比丘!依无常之缘所起之意识,如何是常住耶?诸比丘!凡此等三法之合会、集结、和合,诸比丘!称此为意触。意触亦是无常、变坏、异变之质,凡于意触之生起为因为缘,其因与缘亦为无常、变坏、异变之质。而诸比丘!依无常之缘所起之意触如何为常住耶?诸比丘!触而感受,触而思考,触而识知,如是此等之法亦动转、消散、无常、变坏、异变之质。诸比丘!如是缘二法而生识。”5
注5: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应部经典四/六处篇/第一 六处相应/第二 五十【经】品/第四〈阐陀品〉
那么,由这里来证明说意识是依于意根与法尘为因缘才能够生起及存在的,然而意根是在阿罗汉入涅槃的时候也会被灭除的,而法尘呢?在眠熟、正死位、闷绝等五位中也是会消失的,那么缘于生灭的意根与法尘等二法而出生的意识,怎么可能是常住不坏心呢?所以,意识是有生之法。当意识所依附的、所攀缘的藉缘(也就是意根与法尘等二法)消失的时候,意识也就会跟著消失。好!那么这个也是由南传的《尼柯耶》来证明这个意识是生灭法。
第四点,南传《尼柯耶》说意识是无常。怎么说意识是无常呢?
在南传的相应部经典里面有这么说:
“凡物之无常,此是苦耶?抑为乐耶?”“大德!此是苦。”
“凡物是无常、苦而变坏之法,以‘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如是认识耶?”
“不也,大德!此非是。”“耳是……鼻是……舌是……身是……;意……法……意识……意触是常耶?抑是无常耶?”“大德!此是无常。”6
注6:《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应部经典四/六处篇/第一 六处相应/第一 根本五十【经】品/第三 一切品(三二) 第十 有验(二)
这也证明意根与意识都是无常之法,不可能常住不坏,当然不能执持一切善恶业及无记业的种子,由此证明意识不可能来往三世,只能存在一世,当然不是常住不坏心。
那么,在相应部其他的经典也如是说:
“友!以眼与诸色为缘,生眼识否?”“友!唯然。”“凡眼识生起之因缘者,其因其缘,一切之一切全无所余灭尽者,眼识犹可存在耶?”“不然,友!其不存在。”“友!世尊以此方便,说明此身,此身无我。如是说示,亦同此言识说告、显示、分别、明了而谓识是无我,得作如是言。友!耳与诸声为缘……鼻与香为缘……舌与味为缘……身与诸触为缘……意与诸法为缘生意识否?”“友!唯然。”“凡意识生起之因、之缘者,其因、其缘一切之一切全无所余灭尽者,则意识应存在否?”“不然,友!不存在。”7
注7:《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应部经典 四/六处篇/第一 六处相应/第四五十【经】品/第三 海品(一九七)第七 优陀夷
这个就是说意识是无常法,这是南传《尼柯耶》这么说,而不是单单北传的四阿含诸经中有这么说。
好!接著呢,南传《尼柯耶》又说:不知意识无常的人,就是具足无明的人,他就是凡夫。这在《尼柯耶》的相应部经典里面〈无明品〉有这么说:
尔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拜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大德!如何知、如何见者,得消灭无明而生起明耶?”“比丘!知、见眼是无常者,则消灭其无明而生起明。知、见色是无常者,则消灭其无明而生起明。眼识……眼触……凡缘此眼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亦知、见是无常者,则消灭其无明而生起明。耳……声……鼻……香……舌……味……身……触……。知、见意是无常者,则消灭其无明而生起明;知、见法是无常者,则消灭其无明而生起明。意识……眼触……凡缘此眼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知、见彼亦是无常者,则消灭无明而生起明。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见者,则消灭其无明而生起明。”8
注8:相应部经典四/第二、五十〈经品〉第一〈无明品〉舍卫城(五三)第一无明
那么这是南传《尼柯耶》的圣教中说明:不知道意根、法尘、意识生灭无常的人,他就是住在无明中,他就是凡夫。
接著第六点,南传阿含《尼柯耶》里面说应该舍弃意识,才能够入涅槃。这也证明意识是可灭的,在南传《尼柯耶》中,也是相应部经典有这么说:
味……于身……于触……于意知解、晓了、离欲、舍弃者,则善能尽苦;于法……于意识……于意触……(知解、晓了、离欲、舍弃者,则能善尽苦)。凡缘此意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亦知解、晓了、离欲、舍弃者,则善能尽苦。诸比丘!于此一切知解、晓了、离欲、舍弃者,则谓善能尽苦。9
注9:相应部经典四/六处篇/第一 六处相应/第一 根本五十【经】品/第三一切品(二七)第五 晓了(二)
这是说:于身、于触、于意知解、晓了,离欲、舍弃者,则善能尽苦,于法、于意识、于意触知解、晓了,离欲、舍弃者,则能善尽苦。凡缘此意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亦知解、晓了、离欲、舍弃者,则善能尽苦。诸比丘于此一切知解、晓了、离欲、舍弃者,则谓善能尽苦。这就是说,要能够舍弃意识以及意识相应的诸法,才是称为善尽轮回之苦的人。这也证明意识确实是生灭法。
至于相应部经典呢,还有一大段也是这么讲,但是时间宝贵,我就不念它了。(编案:演讲当时,因时间不够,故 平实导师略过而没有念之经文如下):
“诸比丘!于一切不知解、不晓了、不离欲、不舍弃者,则不能善尽苦。诸比丘!云何于一切,不知解、不晓了、不离欲、不舍弃者,则不能善尽苦耶?凡眼、凡色、凡眼识、凡依眼识所识知之法,凡耳、凡声……凡鼻……凡香……凡舌……凡味……凡身……凡触……凡意、凡法、凡意识、凡依意识所识知之法。诸比丘!于此一切不知解、不晓了、不离欲、不舍弃者,谓之不能善尽苦。诸比丘!于此一切知解、晓了、离欲、舍弃者,则为善能尽苦。诸比丘!云何于一切,为知解、晓了、离欲、舍弃者,堪善能尽苦耶?诸比丘!凡于眼、凡于色、凡于眼识,凡依眼识所识知之法,凡耳、凡声……凡鼻、凡香……凡舌、凡味……凡身、凡触……凡意、凡法、凡意识、凡依意识所识知之法,诸比丘!于此一切知解、晓了、离欲、舍弃者,谓之善能尽苦。”10
注10:相应部经典(四)/六处篇/第一 六处相应/第一 根本五十【经】品/第三一切品(二七)第五 晓了(二)
接著第七点,南传《尼柯耶》说:五阴、意识灭尽也就是灭苦。这也有相应部的经典来
作证明:
“诸比丘!我说苦之生起与灭没,且谛听。诸比丘!何为苦之生起耶?以眼与色为缘生眼识,三者之和合为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此苦之生起。以耳与声……以鼻与香……以舌与味……以身与触……以意与法为缘生意识,三者之和合为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诸比丘!此乃苦之生起。诸比丘!何为苦之灭没耶?以眼与色为缘生眼识,三者和合为触,依触之缘生受,依受之缘生爱;依其爱之无余离却灭尽,则取之灭尽;由取之灭尽,则有之灭尽;依有之灭尽,则生之灭尽;依生之灭尽,则老死、忧悲苦恼绝望灭尽。如是而此一切苦蕴灭尽,此乃苦之灭没。以耳与声为缘生耳识……以鼻与香为缘生鼻识……以舌与味为缘生舌识……以身与触为缘生身识……以意与法为缘生意识,三者和合为触,依触之缘生受,依受之缘生爱;依其爱之无余离却灭尽,则取之灭尽;依取之灭尽,则有之灭尽;依有之灭尽,则生之灭尽;依生之灭尽,则老死、忧悲苦恼绝望灭尽。如是而此一切苦蕴灭尽。诸比丘!此乃苦之灭没。”11
注11:相应部经典(四)/六处篇/第一 六处相应/第三 五十【经】品/第一 安稳者品(一○六) 第三〈苦〉
这就是说,五阴要全部灭尽了,才能够证灭—证得灭苦的涅槃。那么五阴全部灭尽,当然是要灭尽意识的。因为意识正是识阴所摄,是识阴中的六识之一。
第八点,南传的《尼柯耶》还说落在意识中的人就是与魔相应。《尼柯耶》中这么说明,或者说这样开示,其实这是一个很重大的指控;也就是说,凡是自认为证得声闻果,自认为证得阿罗汉果的人,而他却是住在意识的境界中,不曾否定意识,不曾断了我见;那么这个人如果自说他是证果的人,他就是与魔相应啦!这个指控很严重,但却是解脱道中的事实。这在相应部经典呢,还有这么说: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时,尊者三弥离提来诣世尊之处……白世尊言:“大德!魔罗、所称魔罗,如何为魔罗、或魔罗之名义耶!”“三弥离
提!凡有眼、有色、有眼识,以眼识所识知之法,则有魔罗、或为魔罗之名义。有耳……有鼻……有舌……有身……有意,有法,有意识,有以意识所识知之法,则有魔罗,或为魔罗之名义。三弥离提!凡无眼,无色,无眼识所识知之法,则无魔罗,或魔罗之名义。无耳……无鼻……无舌……无身……无意,无法,无意识,无意识所识知之法,则无魔罗,或无魔罗之名义。”12
注12:相应部经典(四)/六处篇/第一 六处相应/第二 五十【经】品/第二 鹿网品(六五) 第三 三弥离提(一)
在《尼柯耶》里面,这样指控说:“比丘们!如果修学解脱道的时候落入六识之中,或者落入六识的境界之中,那么就是与魔相应。”这个虽然是很严重的指控,可是这个指控呢,却是完全属于事实;因为魔不是不修习世间善事的人,只是他落入意识相应的种种快乐境界中不能脱离,再三教导众生修习种种世间善事而求生天上享乐;并且阻止别人把所修的善事果报回向解脱或回向佛菩提道的实证,处处障碍众生修道,所以才被 佛陀称为魔。
那么最后由于这一些圣教以及现量、比量,我们再加上南传阿含(就是《尼柯耶》)中的圣教,和北传阿含一样,都是教导大众要认知意识的生灭。最主要是认识六识全部的生灭性,这样才能够断我见。因为五阴我见之中最难断的就是识阴,而识阴中最难断的我见就是意识。这是我们在圣教和现量、比量上面来说明:“意识究竟是不是常住法?”来说明:意识并不是金刚心,并不是我们修学佛菩提的时候,想要穿越时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实证金刚心。在这之中最需要注意的一个事项,也就是“千万不要落入意识的层面之中”;我们要证得穿越时空的心,一定要超越意识境界才有可能证得。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