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佛子向正道(13)--游宗明居士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7-08  浏览次数:1124
----论释印顺说阿赖耶识的产生
  这个问题困扰很多人:“常就是无常”是释印顺说的,而“无常就是常”则常有人和释印顺一样如是说,然两者其实不能画上等号;如果认为两个意思是同样的,那对佛法的真实义将会有极大的误解。佛法有许多名相指涉的含义深妙,不懂的人拿来随便解释,极易使人对佛法产生曲解;例如有某法师解释“空”不是什么都没有,“无”不是没有。那就要再解释是什么样的“空”,怎样的“无”不是没有,否则中国字的空、无就是“没有”,而不是“有”;空若不是无,则“钱袋空”变成不是没有钱;无若不是没有,则“无钱”就不表示没有钱了。如此文字的表达与世人所知相违,约定俗成的文字将失去其意涵,误会就难免了;把佛法解释得匪夷所思,并非世尊本怀,因为佛法是可以实证的义学,不是匪夷所思的玄学。
  释印顺说:“常就是无常,无常就是常”,同样落入令人无所适从的死胡同里,法身慧命就会死在句下,不能活转过来,错误的思想是很可怕的。释印顺在《般若经讲记》说:【颠倒,即是一切不合理的思想与行为,根本是执我执法,因此而起的无常计常,非乐计乐,无我计我,不净计净;以及欲行苦行等恶行。梦想,即是妄想。】1无常计常是妄想,常计无常也是妄想,释印顺为什么会认为常就是无常呢?他认为没有所谓的常,常性是不可得的,常是倒见,一切都是无常,而无常就是常,因此他说:《唯识学探源》:【常,就是无常,就是念念生灭。】2
  注1:释印顺著,《般若经讲记》,正闻出版社,1992.3 修订一版,页199~200。
  注2:释印顺著,《唯识学探源》,正闻出版社,1992.3 修订二版,页105。
  《宝积经讲记》:
  常与无常,到底是什么意义?现实的色法、心法,都有时间相的。从时间去观察他,如前后完全一致,没有一些儿差别,那就是常(不变)。如前与后不同,生灭变异了,那就是无常。为什么真实观察起来,非是常呢?常是没有生灭变异可说的;而现实的色法、心法,无疑的都在生灭、成坏、生死──变动不居的情况中,怎么会是常呢?如果是常的,那就一成不变,也就没有因果生灭的现象了。所以常是倒见,真实观察起来,常性是不可得的。这样,应该是无常(生灭),佛不是也说“诸行无常”是法印(真理)吗?的确,佛也以无常生灭来说明一切,也以无常为法印。但佛是从如幻的世俗假名去说无常,是以无常而观常性不可得的。所以说:无常是“无有常”,是“常性不可得”。如执为实有生灭无常,那就与佛的意趣不合,非落于断见不可。如就世俗的观察,当然有生灭无常(也是相续)的现象。但如据此为实有而作进一步的观察,就越来越有问题了。如析一年为十二月,一月为三十日,昨日与今日,有了变异,当然可说是无常了。再进一步,析一日为二十四小时,一小时为六十分,一分为六十秒:前秒与后秒间,可以说无常吗?一直推论到,分析到分无可分的时间点(“无分刹那”),名为刹那。这一刹那,还有前后生灭相吗?如说有,那还不是时间的极点,而还可以分析。如说没有,这一刹那就失去了无常相了。而且,这样的前刹那与后刹那,有差别可说吗?如说没有,那就成为常住,也就失去时间相了。如说有,那前与后不同,失去了关联,也就成为中断了。所以一般思想(不离自性见)下的无常生灭,如作为真实去观察,非落于断见不可。如色等法是有实性的,那就以常无常观察,应可以决定。而实常与无常都不可得,所以法性本空。佛说无常以遮常见,如执为实有,即违反佛意。所以说:“常与无常,俱是邪见”。3
  注3:释印顺著,《宝积经讲记》,正闻出版社,1992.2 修订一版,页100~102。网址:http://www.yinshun.org.tw/books/03/yinshun03-09.html,撷取时间2011/10/8。
  释印顺仔细观察的结果,认为若真的有无常的话,此“无常”会中断,非落于断见不可;无常不可能中断,所以是常。这种观点只是从宏观来讲,把无常的相续不断说之为“常”,其实正是无常,不是佛法中常住不灭的常;释印顺把此“常”(无常)当作彼常(常住法)是把冯京当马凉,牛头兜马嘴去了。
  释印顺说:【若不能认取无常中的真常,那末,无常、念念灭,只是断灭论。】4
  其实,“无常中的真常”的正理,是说无常的蕴处界之中有真常的如来藏同时同处存在,以有真常如来藏故有现象界无常的相续不断;而不是把无常的相续不断当为常,其中的法义大不相同,不可混淆。释印顺认为常性不可得,可见他没有探讨到生命的实相,都是在蕴处界的生灭里打转;也就是只知道在有为法中讨消息,而不知道佛法还有无为法,无为法讲的就是如来藏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之真常,所含藏自身和所含藏的种子同时又都是非常非无常之中道义理。无常中当然常性不可得,不可以如释印顺把灭相不灭当作常,已经灭了怎么是常?这道理是说不通的。因为有如来藏之常住而有蕴处界出生,才会有时间空间的显现,释印顺否认如来藏之常而去分析研究时间到底是常或无常,此将永无正确答案;时间虽然一直会出现而说它为常,但时间都在过去、现在、未来中流转而不常;有人认为“当下”不是常吗?然而“所谓当下即非当下是名当下”,当下之一刹那,早成过去了,哪有当下可得?注4:释印顺著,《唯识学探源》,正闻出版社,1992.3 修订二版,页105。
  释印顺说:“如执为实有生灭无常,那就与佛的意趣不合,非落于断见不可。”蕴处界生灭无常,故不可以执蕴处界为实有,这是正确的,因为三法印之一即是诸行无常;无常故,不可以说为实有。但不可以说“如执为实有生灭无常,那就与佛的意趣不合。”蕴处界的生灭无常现象如果不是“实有”,难道蕴处界是真实常住而不生灭的吗?难道说蕴处界不是生灭无常,才与佛的意趣相合吗?这问题可大了,释印顺这种想法根本就与佛法相反,怎么可能与佛的意趣相合?
  释印顺质问:“前秒与后秒间,可以说无常吗?”、“这一刹那,还有前后生灭相吗?”假如前秒与后秒没有生灭,那就不必分为前、后秒。文学上的刹那是形容词,一下子的意思,而佛经说一念有九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可见得“刹那”是有前后生灭相的。
  释印顺把生灭不断的无常说成是法界常住的第八识如来藏之常,然后又把佛说的如来藏之非常非无常,移花接木说成是四大,真的是偷天换日、李代桃僵;四大乃是从如来藏所生,没有如来藏何来四大?如果四大是本来就有而且又能出生万法,那么法界实相就不是一个,而是四个了?更何况四大是物,物能生心吗?这是违道只有一个的真实正观;四大的每一大都只有四分之一,不能代表整体的实相;纵使聚合为一体时,也都是物而不是心,不可能出生有情的蕴处界,如何有中道可说?所以要说非常非无常的中道真实正观,唯有如来藏而不是四大。5
  注5:《宝积经讲记》:【依“真实观”察起来,“观地种非常亦非无常;观水火风种非常亦非无常”。能这样的观察,“是名中道真实正观”。为什么非常非无常呢?如是常的,那就应性常如一,而没有四大可说。有四大差别,有四大作用的起灭增减,怎么可说是常呢?如果说是无常,那坚性应可以化为湿性……热性也可以化为湿性、坚性了。这样,就不能说是界,界是‘自性不失’的意义呢!所以,观四大非常非无常,显得四大是如幻假名,而没有实性可得了。】
  (页103)
  释印顺在《宝积经讲记》这样认为:【常是一边,无常是一边,不落两边,是中道正观;世俗人不著于常即著无常,现在从真实去观察,了得常与无常都不可得。】6
  注6:《宝积经讲记》:【所以者何?以常是一边,无常是一边;常无常是中无色无形无明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在文句上,是承观四界而来。而意义上,是总承蕴与界的观察而来。这样的观非常非无常,为什么名为中道真实正观呢?“以常是一边,无常是一边”;边有偏邪非中非正的意思。即不落二边,那当然是中道正观了。不落二边,这又是什么意思呢?众生心有戏论,于一切意象,一切言说,都是相对的,顺世俗的,不著于常即著无常的。现在从真实去观察,了得常与无常都不可得。】(页103~104)
  既然常是一边,无常是一边,就不可以把两边合为一边而说:“常就是无常”,这与无常之“常”不能混为一谈。把蕴处界认之为常,除了把相续不断称为常之外,还有把大期无常(世界之成住坏空)称为常,这种“常”依然是无常,不同于如来藏之常;经文所说常与无常不可得,是说转依于如来藏才有此中道观,不是意识处于不分别的境界而有此中道观;意识再怎么不分别,祂本身就是生灭之法,就是无常,不可以把意识的无常强说为常,意识是会消失的。最近新闻报导女孩子不要随便吃人家的金莎巧克力,如果你发觉醒来后无法记忆之前的二到四小时的事情,那你有可能被下了,应该赶快去医院检查看有没有被性侵害。像这样显示意识会失去而一片空白的情况,可以证明意识肯定是无常而不是常。
  众生最爱的是自己的五阴,而对意识的贪爱最执著,不愿舍离,误以为意识是永恒,所以对意识到底是常还是无常最关心;如果常与无常只在于时间或山河大地,那就不是有情切身的问题,不值得讨论,更不值得放在佛法中讨论。从这个观点来看常与无常,就会发觉蕴处界的诸行无常才是正确的,把无常当作常只是方便说,譬如时间、山河大地乃至虚空说之为常,都只是一时之有,其实都是无常。无常的相续不断而说为常,智者皆知本质仍旧是无常,这个争议较少;至于说“常就是无常”那问题就大了,因为牵涉到法界实相的问题,法界中的常就只有一个法,就是实相第八识如来藏;若把如来藏的常住说成无常,那众生将永远不会去寻找如来藏,就永远无法获得大乘见道,真实的佛法就会变成想象的佛法,其过失非常大。释印顺之“常就是无常”,其目的无非在于否认如来藏之常;释印顺不相信有第七识、第八识7,所以他不相信有第八识之常住,没有第八识之常,那么意识之无常就是常了;然而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违反三法印之诸行无常。诸行是依蕴处界有情而说的,离开蕴处界有情即无诸行可说;诸行无妨在如来藏表面上生灭无常,而如来藏的中道义则是本来非常非无常,远离两边。把意识当为常就不可能无我,凡夫皆将以意识为我故;把无常的意识计常、把无我的意识计我,不知意识无常即是苦,则将以苦计为乐,以不净计为净,有此四颠倒非唯不能证入如来藏智,连断身见都不可能,释印顺因此而落入身见中,毕生只能当凡夫。
  注7:参考释印顺著,《佛法概论》,正闻出版社,2003.4 新版二刷,页109。
  释印顺在《中观论颂讲记》中说:
  但性空学者的意见,如无常有自性的,那就不成其为无常了。因为诸行是性空的诸行,所以无常性,无我性,无生性。佛说三法印,无不在性空中成立。说“无常是空初门”;解了诸行的无常,就能趣入性空了。但有所得的大乘学者,不知无性是自性空寂,想象有浑然无别的无性法,为万物的真体,以无性法为妙有的。反而忽略世谛的缘起假名,而以为无端变化的一切法,不过是龟毛兔角;这是龙树所破的方广道人。拨无世谛的因果,强化了无性法的真实,根本没有正见无性空义。不知无性的遮遣有性,而执为表诠的实有无性。所以,破斥说:不但有性的实体不可得,就是“无性”的实有“法”体,也不可得。这因为,“一切法空”中,实有的有性与无性,这一切戏论,都是不可得的。8
  注8:释印顺著,《中观论颂讲记》,正闻出版社,1992.1 修订一版,页234~235。
  所谓性空学者即是如释印顺之人,竟然把无常当作有自性的,有自性当然就不成其为无常了。
  释印顺于《中观论颂讲记》说:【所以,苦谛是成立于无常的。如诸法决“定”有自“性”,无常义不得成立;“无”有“无常”,苦也就不得成了。】9显然无常就是没有自性的。三法印并不在性空中成立,因为:性空是依生灭的蕴处界而说的,蕴处界则非无因唯缘生──不是单凭父母与四大为藉缘就能无因出生,而是依常住的如来藏为因,才能藉父母与四大为缘而生,故说蕴处界的性空是依如来藏而说的;释印顺不知这个道理,怎能理解性空学的真义?性空者认为一切法空,一切法空是断灭见,一切法空之中无三法印可得,也无缘起可得。无性空义讲的是蕴处界万法无自性之空义,不是没有法体之空义;真实如来藏是法体,有能生蕴处界……等万法之空性,不是无性空,所以如来藏是常,不是无常;若说如来藏之常为无常,则是佛门说法者最大的过失,令人永不见佛法的真实义,应该慎之又慎!
  注9:释印顺著,《中观论颂讲记》,正闻出版社,1992.1 修订一版,页477。
  释印顺在《摄大乘论讲记》中说:
  佛陀在其余的经中,“有处说一切法”皆是“常”住的,“有处”又“说一切法皆是无常”,“有处”更“说一切法”是“非常非无常”的,这不同的说法,到底是“依何密意”而说的呢?10
  注10:释印顺著,《摄大乘论讲记》,正闻出版社,1992.2 修订一版,页284。
  释印顺不知道这个密意就是如来藏,从如来藏的立场来说常、无常、非常非无常:如来藏是常,如来藏所生之蕴处界无常,但因如来藏常住,将蕴处界摄归如来藏,故其所生之法也是“常”;万法从如来藏所生所显,虽有生灭而相续不断,但全部摄归于如来藏,故说为常;然一切法本身却是有生有灭故说为无常,如来藏虽生诸法而祂从没出生过,诸法灭尽而祂不灭,故说非常非无常即是如来藏之中道义。若离开了中道之如来藏,则常、无常、非常非无常都将无法解释清楚,因此释印顺否认第八识,对佛法就永远无法清楚明白,成为糊涂的愚痴人,这是他相信藏传佛教密宗应成派假中观六识论的悲哀。
  释印顺在《中观论颂讲记》说:在“一切法”的毕竟性“空”中,“世间”是“常”,是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等”的诸“见”,都是错误的。如悟人法空,或了解依法性空而假名建立的世间,知道一切缘起是无自性的。无自性的缘起世间,有什么常、无常可说!也自然不会有此等邪见。依假名缘起,通达缘起法性空,性空不坏缘起。11
  注11:释印顺著,《中观论颂讲记》,正闻出版社,1992.1 修订一版,页564。
  释印顺对常与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的定义在这里已经解释得一塌糊涂了,他把蕴处界中有为法的毕竟性空、一切法空、缘起无自性空用来解释如来藏的中道义理,以生灭的有为法去解释不生灭的无为法,解释不通的结果变成“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都是错误的”,其实最大的错误是他把如来藏之常当作无常,结果使他的知见完全颠倒,整个佛法的胜妙法义都不见了。
  其实释印顺应该再恭读《佛说无常经》: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外事庄彩咸归坏,内身衰变亦同然;唯有胜法不灭亡,诸有智人应善察。
  这部经大家都知道是讲无常的道理,但也有讲如来藏之常:因为“唯有胜法不灭亡”,所以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等一切诸法,这才是有益众生的真实佛法。释印顺说“常就是无常”,他的本意其实是要说缘起的无常就是常,所以认为缘起就是整个佛法的核心,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常住法能包含无常法,无常法不能包含常住法;常与无常是两个不相同的法,就如同生与死是不相同的;若要说没有生与死,这就牵涉到如来藏的甚深法义,从如来藏的立场来说才没有生与死;但现象界就一定有生有死,不是没有生死。从常住的如来藏来说,没有常与无常;但蕴处界的现象却是真的无常,不可以把有为法的现象界用误会的无为法来胡乱解释。佛法的实证及胜义极为严谨,法界不离事实,所以不可以颟顸地说常就是无常。
  (待续)
 
标签: 电子书

本文标题: 救护佛子向正道(13)--游宗明居士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book/1/401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读书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救护佛子向正道(13)--游宗明居士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