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释印顺“生灭即是寂灭”
游宗明居士
释印顺《佛法概论》中说:
法性是空寂而缘起有的,从缘起的生灭边,观诸行无常与诸法无我;从缘起的还灭边,观诸法无我与涅槃寂静。直从法性说,这即是性空缘起的生灭观,生灭即是寂灭。
释印顺的意思是在讲缘起法中的生灭,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生灭相,在这性空缘起的生灭中,生灭即是寂灭。然生灭与寂灭究竟有何差别?缘起法的生灭相是不是寂灭?这就值得我们来探讨了。因为生灭表示一切法有生有灭,故说生灭;而寂灭呢?乍看之下生灭即是寂灭,好像也没有错,都有个“灭”字;然此中同异,若非具眼之人实难领会,本文就针对释印顺说“生灭即是寂灭”略加论述。
释印顺在同书中又说:
依缘起而现起缘生的事相,同时又依缘起显示涅槃。涅槃,即诸法的真性,也即是法性。经中曾综合这二者说有为法与无为法。依‘阿含’的定义说:有为法是有生有灭的流转法;此流转法的寂灭,不生不住不灭,名无为法。所以无为是离爱欲、离杂染,达到寂然不动的境地,即佛弟子所趋向的涅槃。这不生不灭的涅槃,成立于缘起法上1
────────────────────
1.释印顺著,《佛法概论》,正闻出版社,1986 ,页150。
释印顺说依缘起法而现起了缘生、缘灭的生灭事相,同时又依缘起法显示涅槃,这不生不灭的涅槃,成立于缘起法上。此涅槃即是他所谓的寂灭,释印顺之意是指在生灭的有为法中,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的流转与还灭之中,自有不生不住不灭之无为法即是寂灭;这是释印顺承袭自藏传佛教中观六识论的主张──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空无自性中即是寂灭,能体悟这个寂灭,即是证得法性、涅槃。所以生灭即是寂灭。但是,这个“寂灭”性,真的是依于缘起法才能显现而有的吗?“寂灭”的真实义是什么呢?
释印顺《中观论颂讲记》:
从缘起的寂灭方面,说明世间灭。“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生死狂流的寂然不生,体现了缘起的寂灭性,是清净的还灭。可以说:因为缘起,所以有生死;也就因为缘起,所以能解脱。缘起是此有故彼有,也就此无故彼无。缘起,扼要而根本的启示了这两面。一般声闻学者,把生灭的有为,寂灭的无为,看成隔别的;所以也就把有为与无为(主要是择灭无为),生死与涅槃,世间与出世间,看成两截。不知有为即无为,世间即出世间,生死即涅槃。所以体悟缘起的自性,本来是空寂的,从一切法的本性空中,体悟世间的空寂,涅槃的空寂。这世间与涅槃的实际,“无毫厘差别”。《般若经》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是这个道理。缘起的自性空,是一切法本来如是的,名为本性空。一切法是本性空寂的,因众生的无始颠倒,成生死的戏论。2
────────────────────
2.释印顺著,《中观论颂讲记》,正闻出版社,1992,页9~10。
释印顺在这里的解释是说:
生死狂流的寂然不生,体现了缘起的寂灭性,故生死生灭的狂流和寂然不生的缘起寂灭是无分别的。故生灭的有为和寂灭的无为,不要看成隔别的。生死与涅槃,世间与出世间,也不要看成两截。有为即无为,世间即出世间,生死即涅槃。所以体悟缘起的自性,缘生诸法本无自性,本来是空寂的,从一切法的本性空中,有其必然之因果是历然不乱的,能通达因果幻相的本性空,即能悟入诸法毕竟空不生不灭。若能深入知此深义,体悟世间的空寂,即涅槃的空寂,则能得出世智──涅槃智。
释印顺如此解释甚深佛法的寂灭、涅槃等,不知您是否能同意这样的观点?如果同意,那您其实也不必学佛修行了,可以回到滚滚红尘去充分享受世间诸乐,因为生死就是涅槃了,您还需要修什么道呢?不论您修不修行,反正到头来终难逃一死,而且生是涅槃、死也是涅槃,一切都是空的,辛苦修行就是为了要悟得空无所有,那又何必呢?
佛法的“寂灭”绝非如释印顺说的这么轻松、简单、容易,这“寂灭”是在讲一切法皆空中,有一从来不生不住也不灭而本来就寂静极寂静的法,不住在六尘中而绝对寂静才能叫作“寂灭”,而且是本来就寂灭,不是修行才得的寂灭。这个寂灭是指祂从不在三界六尘万法中起心动念,故是真实如如的寂灭体性──真如寂灭。不是释印顺所说缘起的寂灭──“此无故彼无”,这是空无所有的断灭境界!断灭境界是无法,不是寂灭。
我们来看经典中对“寂灭”是怎么说的?《大乘入楞伽经》卷1云:
法与非法唯是分别,由分别故不能舍离,但更增长一切虚妄,不得寂灭。寂灭者所谓一缘,一缘者是最胜三昧,从此能生自证圣智,以如来藏而为境界。3
────────────────────
3.《大正藏》册16,《大乘入楞伽经》卷1,页590,中19~23。
经文很清楚明白地告诉我们:寂灭是如来藏的自住境界,这不是三界法的境界。三界内无有真实寂灭的境界,有些人以为意识心不起分别、不起一念时就叫作无分别、就是寂灭,其实这根本没有寂灭,只能称为一念不生或离念灵知,都还是意识心住于六尘中的喧闹境界。意识心生起即是有分别,非无分别,不论是粗细意识皆是有分别、能分别之心,必会领受六尘故非寂灭。而释印顺所谓的寂灭,是说缘起的寂灭,是以蕴处界的生灭灭已不断当中说有涅槃不生不灭;其所谓涅槃乃是以缘生诸法无自性空之空无为涅槃,而空无是无法、是断灭,无怪乎释印顺会说般若是唯名无实──性空唯名。释印顺不知亦不肯蕴处界的诸法空相的灭相是依于如来藏才有的缘起性空,与本来寂灭的涅槃如来藏体性截然不同。释印顺是未断我见之凡夫僧,才会依于牛有角(蕴处界之缘起)施设兔无角法(其性本空),将灭相之空无说为寂灭,皆是戏论一场!
释印顺在《中观论颂讲记》中说:
二、声闻,佛对他们说缘起,他们急求自证,从缘起因果的正观中,通达无我我所,离却系缚生死的烦恼,获得解脱。他们大都不在缘起中深见一切法的本性空寂,而从缘起无常,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我所的观慧中,证我空性,而自觉到“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他们从缘起的无常,离人我见,虽证入空性,见缘起不起的寂灭,然不能深见缘起法无性,所以还不能算是圆满见缘起正法。三、菩萨,知缘起法的本性空,于空性中,不破坏缘起,能见缘起如幻,能洞达缘起性空的无碍。真正的声闻学者,离欲得解脱,虽偏证我空,也不会执著诸法实有。但未离欲的,或者执著缘起法的一一实有,或者离缘起法而执著别有空寂。执有者起常见,执空者起断见,都不能正见中道。4
────────────────────
4.释印顺著,《中观论颂讲记》,正闻出版社,1992,页8。
印顺说:“他们大都不在缘起中深见一切法的本性空寂,而从缘起无常,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我所的观慧中,证我空性”,又说:“他们从缘起的无常,离人我见,虽证入空性,见缘起不起的寂灭,然不能深见缘起法无性,所以还不能算是圆满见缘起正法。”这一段文字可以确定他讲的寂灭是“缘起不起的本性空寂就是寂灭”,这种寂灭根本不是真如寂灭,乃是将断灭说为寂灭,都是落在蕴处界缘起缘灭中,都是生灭之法;灭已无法,何来寂灭可言?与 佛说的真如寂灭岂能相提并论呢?
平实导师于《大乘无我观》中说:
无余涅槃之中不是断灭,涅槃之中有个真如;这个真如叫作如来藏,还没有成佛以前叫作阿赖耶识、叫作异熟识、叫作庵摩罗识,到达佛地时改名为真如无垢识,无余涅槃中就是这个识单独存在。可是这个识离见闻觉知,祂也没有思量性,所以没有证自证分,所以祂不知道有自己,真的无我;又没有了意根,所以祂也不作主;祂完全是寂灭性,完全是无我性,所以无余涅槃之中只有祂。5
───────────────────
5.平实导师著,《大乘无我观》,正智出版社(台北),2008,页35。
平实导师书中所说的寂灭,正是圣教量所说的真如寂灭。《父子合集经》卷10:
诸法性空无所空 亦无系缚及缚者
真如寂灭离诸相 体非垢染亦非净
以其法尔本如然 非烦恼缚亦无断
如是了知诸法性 是人不久得菩提
释印顺不解空义,空性心体无黏、无缚,亦离染净,是真实的心体,非虚设之名相。释印顺想要用缘起不起的寂灭来取代真如寂灭之空性,这是移花接木歪曲法义的不老实心态;因未能亲证,又无福亲炙善知识;然真善知识真遇著了,却又因面子问题,不肯接受真善知识之指正,依旧不肯认错修正其错解 佛语之过失,仍使所著书籍继续流通,误导此世后世学佛人之正知见并戕害彼等法身慧命而不顾,将使尔等永远不知道真如寂灭的真实义,其后果之严重难以想像!
释印顺在《胜鬘经讲记》中说:
顺正理论(五八)有五说。也有立苦集道三谛是世俗,灭谛是第一义的,与本经一致。般若经说,四谛都是假名说,是世俗谛,而四谛的法空性,是第一义谛,这是因灭谛也通假名施设,而难言寂灭,是第一义,也即与本经的灭谛说相近。三谛是世俗,灭谛是第一义,古有此说,本经也依此作论。6
───────────────────
6.释印顺著,《胜鬘经讲记》,正闻出版社,1986,页234~235。
我们就用释印顺的《胜鬘经讲记》来破斥他的“缘起不起的寂灭”。他在文中说:“灭谛也通假名施设,而难言寂灭,是第一义。”四圣谛的灭谛是指诸法灭尽之真实道理,已无有一法可再于三界内缘起,此是圣谛非通假名,唯是俗谛。释印顺的“缘起不起的寂灭”正是灭谛的寂灭,是因缘生、因缘灭的缘起不起。既如是,则其灭谛当非真如寂灭之灭;只是现象界的此灭故彼灭,因为有生而说有灭的灭,不是第一义真如如来藏的本来寂灭。
再举前引释印顺《中观论颂讲记》中说法:
从缘起的寂灭方面,说明世间灭。“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生死狂流的寂然不生,体现了缘起的寂灭性,是清净的还灭。可以说:因为缘起,所以有生死;也就因为缘起,所以能解脱。缘起是此有故彼有,也就此无故彼无。缘起,扼要而根本的启示了这两面。一般声闻学者,把生灭的有为,寂灭的无为,看成隔别的;所以也就把有为与无为(主要是择灭无为),生死与涅槃,世间与出世间,看成两截。不知有为即无为,世间即出世间,生死即涅槃。所以体悟缘起的自性,本来是空寂的,从一切法的本性空中,体悟世间的空寂,涅槃的空寂。这世间与涅槃的实际,“无毫厘差别”。7
───────────────────-
7.释印顺著,《中观论颂讲记》,正闻出版社,1992,页9。
从这一段文章我们可以发现:印顺一直以缘起的寂灭性等同于真如的寂灭性,他以六识论之观点来解释缘起的寂灭性就是真如的寂灭性,证实其心中根本无真如寂灭之法;他否定第八识如来藏,亦否定第七识意根末那识,恣意妄为的曲解佛法,把佛法的根砍断了,却又不得不于名相中牵强附会,而说生死即涅槃、生死狂流寂然不生等虚妄语,笼罩无知学人,堪称天下之最。如果相信印顺的话,那诸位不必修行也是涅槃了,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生死狂流的现象不是寂然不生的境界,蕴处界都是缘生缘灭的缘起法,生是一边,死是一边;缘生的时候不可以说它是灭,缘灭的时候不可以说它是生。印顺自己也说过白天光明的时候不可以说是黑暗,黑暗的时候不可以说它是光明,显然印顺的思想是自相矛盾的。
研究声闻法的学者把生灭的有为,寂灭的无为,看成隔别的;所以也就把有为与无为(主要是择灭无为),生死与涅槃,世间与出世间,看成两截并没有错,因为他们还在缘起生灭之中,他们都只能看到有为界里的蕴处界的生灭,不见法界中的实相;那么,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不会把这些看成两边?得要等这些人缘熟了,找到第八识如来藏而实证真如寂灭的时候。这时候自然能现观第八识的真如寂灭,及其恒离两边,非一非异非断非常的中道义。而缘起法必定是落在一边的,但缘起的正理是不能离开真如而能有缘起的,故缘起的寂灭与真如寂灭,乃截然不同且永远不能相提并论。
印顺自己也说:【然从法性空的第一义来说,戒品本不来不去;本来不生,也不会灭尽。所以不落三世,超越生灭。】8不要被释印顺此说笼罩了,他是从缘起性空来说空的不来不去,不是般若中说的空性如来藏不来不去。一切亲证者皆能了知从第一义实相心体现观,确实本来不生也不会灭尽,故可以这样说;但对未亲证实相之人如释印顺,只能从意识思惟而创造出一个虚妄之法,说为寂灭法。释印顺之困境在于不能忍于自己的无知,强不知以为知,故难会此不思议佛法,亦常前后自语相违。对“本来不生”之法,误以为“此灭故彼灭”故本来不生,释印顺实不懂“不生法”,才会以六识论缘起法来解说“本来不生”之法,实是颠倒说。
────────────────────
8.释印顺著,《宝积经讲记》,正闻出版社,1992,页256。
释印顺说:【如果不谈空,怎能开显缘起的真相,怎能从生灭与寂灭的无碍中,实现涅槃的寂灭?】9缘起的真相就是生灭,这个生灭性的灭,与不生不灭的涅槃的寂灭是不一样的,不能用缘起生灭的灭相来解释为涅槃的寂灭。
────────────────────
9.释印顺著,《中观论颂讲记》,正闻出版社,1992,页10。
释印顺《中观论颂讲记》说:
“寂灭”,是生灭的否定。生灭,是起灭于时空中的相;悟到一切法的本来空性,即超越时空性,所以说寂灭。肇公说:“旋岚偃狱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也可说能点出即生灭而常寂的实相了。10
───────────────────
10.释印顺著,《中观论颂讲记》,正闻出版社,1992,页342~343。
释印顺说:“寂灭,是生灭的否定。”认为对生灭的否定,就是不生灭,则寂灭就是不生灭。但佛法中的不生灭,意指有一法是不生亦不灭的,非是虚无叫作不生灭、寂灭。印顺又说:“悟到一切法的本来空性,即超越时空性,所以说寂灭。”对了知实相者来说,从此处可以看出这是释印顺的不良动机,欲使人混淆;释印顺的真实义是说:一切法空,本无一法而空无了,故是超越时空性的,说这本来空的就是寂灭;即生灭而常寂的实相,于生灭中无有一法真实故,此即是常寂的实相。释印顺不承认空性心如来藏,所以他在蕴处界诸法中不能思议有一法是常寂的,只能以意识思惟在有为现象的因缘生灭之中,万法自会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认为能彻悟此理,即是了达生灭即是寂灭。然而对亲证空性心的人来说,蕴等一切法生灭中不曾稍离寂灭的如来藏,故生灭与不生灭的寂灭是不即不离的。这是凡夫释印顺永难会的。
或许有人会以为我反对释印顺说的缘起法,就认为我反对 佛陀说的缘起法,然而 佛陀所开示的缘起法的正理是:必须依于第八识如来藏才能有万法的缘起,缘起法不能无因唯缘而生起,这是四阿含诸经中仍然可以查到的教证;所以我不是反对缘起法的,我只是反对释印顺把无因论的缘起法,当作有因有缘的缘起论的佛法的核心11,当作是胜义、第一义。第一义就是涅槃寂静,就是如来藏自心无境界的境界,这个才是寂灭的道理,而不是释印顺所说的无因有缘的缘起的寂灭。
───────────────────
11.编案:其实印顺根本不懂缘起法,他只是把生灭无常的缘生法当作缘起法,因此他讲的“缘起性空”其实是
“缘生性空”。
有些人还是弄不懂其中的分别,那就会被印顺所迷惑。我们就以太极来解释:世俗人画的太极图一阴一阳,阴阳之中即是缘起生灭;释印顺把其中的阴当作寂灭(印顺称为缘起的寂灭)12,却不知道此寂灭仍然在阴阳生灭中,犹在太极里面。如果您要画一个圆圈叫无极,这个无极勉强可以说寂灭。为何说是勉强?因为众生没有实证本来寂灭的第八识,那若要为其解说时,这时该怎么办呢?因此,必须是用俗人的认知来解释说明,才能勉强建立一个正确方向。世俗所画的太极其实是两仪,因为一阴一阳已出现,那个外围的大圆圈才是太极,那无极就是连圆圈都没有的时候了;也就是,一切有情不管有没有那个圆圈,都有这个无极,就是本来常住、本来寂灭、本来涅槃、本来清净的第八识如来住的境界,乃是一切大乘贤圣所证的标的。这就是说,有为性的缘起法还是有依,不是无依,是依于第八识如来藏而有的;懂得这个道理,要学正确的佛法就不难;否则就会像释印顺一样,虽身出家,也活了一百零三岁,却还搞不清楚什么是佛法,以外道法及错误的解脱道来当作佛法的全貌;自欺欺人,莫此为甚;令人慨叹,诚可怜愍!
────────────────────
12.释印顺著,《佛法概论》,正闻出版社,1986,页33。
游宗明居士
释印顺《佛法概论》中说:
法性是空寂而缘起有的,从缘起的生灭边,观诸行无常与诸法无我;从缘起的还灭边,观诸法无我与涅槃寂静。直从法性说,这即是性空缘起的生灭观,生灭即是寂灭。
释印顺的意思是在讲缘起法中的生灭,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生灭相,在这性空缘起的生灭中,生灭即是寂灭。然生灭与寂灭究竟有何差别?缘起法的生灭相是不是寂灭?这就值得我们来探讨了。因为生灭表示一切法有生有灭,故说生灭;而寂灭呢?乍看之下生灭即是寂灭,好像也没有错,都有个“灭”字;然此中同异,若非具眼之人实难领会,本文就针对释印顺说“生灭即是寂灭”略加论述。
释印顺在同书中又说:
依缘起而现起缘生的事相,同时又依缘起显示涅槃。涅槃,即诸法的真性,也即是法性。经中曾综合这二者说有为法与无为法。依‘阿含’的定义说:有为法是有生有灭的流转法;此流转法的寂灭,不生不住不灭,名无为法。所以无为是离爱欲、离杂染,达到寂然不动的境地,即佛弟子所趋向的涅槃。这不生不灭的涅槃,成立于缘起法上1
────────────────────
1.释印顺著,《佛法概论》,正闻出版社,1986 ,页150。
释印顺说依缘起法而现起了缘生、缘灭的生灭事相,同时又依缘起法显示涅槃,这不生不灭的涅槃,成立于缘起法上。此涅槃即是他所谓的寂灭,释印顺之意是指在生灭的有为法中,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的流转与还灭之中,自有不生不住不灭之无为法即是寂灭;这是释印顺承袭自藏传佛教中观六识论的主张──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空无自性中即是寂灭,能体悟这个寂灭,即是证得法性、涅槃。所以生灭即是寂灭。但是,这个“寂灭”性,真的是依于缘起法才能显现而有的吗?“寂灭”的真实义是什么呢?
释印顺《中观论颂讲记》:
从缘起的寂灭方面,说明世间灭。“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生死狂流的寂然不生,体现了缘起的寂灭性,是清净的还灭。可以说:因为缘起,所以有生死;也就因为缘起,所以能解脱。缘起是此有故彼有,也就此无故彼无。缘起,扼要而根本的启示了这两面。一般声闻学者,把生灭的有为,寂灭的无为,看成隔别的;所以也就把有为与无为(主要是择灭无为),生死与涅槃,世间与出世间,看成两截。不知有为即无为,世间即出世间,生死即涅槃。所以体悟缘起的自性,本来是空寂的,从一切法的本性空中,体悟世间的空寂,涅槃的空寂。这世间与涅槃的实际,“无毫厘差别”。《般若经》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是这个道理。缘起的自性空,是一切法本来如是的,名为本性空。一切法是本性空寂的,因众生的无始颠倒,成生死的戏论。2
────────────────────
2.释印顺著,《中观论颂讲记》,正闻出版社,1992,页9~10。
释印顺在这里的解释是说:
生死狂流的寂然不生,体现了缘起的寂灭性,故生死生灭的狂流和寂然不生的缘起寂灭是无分别的。故生灭的有为和寂灭的无为,不要看成隔别的。生死与涅槃,世间与出世间,也不要看成两截。有为即无为,世间即出世间,生死即涅槃。所以体悟缘起的自性,缘生诸法本无自性,本来是空寂的,从一切法的本性空中,有其必然之因果是历然不乱的,能通达因果幻相的本性空,即能悟入诸法毕竟空不生不灭。若能深入知此深义,体悟世间的空寂,即涅槃的空寂,则能得出世智──涅槃智。
释印顺如此解释甚深佛法的寂灭、涅槃等,不知您是否能同意这样的观点?如果同意,那您其实也不必学佛修行了,可以回到滚滚红尘去充分享受世间诸乐,因为生死就是涅槃了,您还需要修什么道呢?不论您修不修行,反正到头来终难逃一死,而且生是涅槃、死也是涅槃,一切都是空的,辛苦修行就是为了要悟得空无所有,那又何必呢?
佛法的“寂灭”绝非如释印顺说的这么轻松、简单、容易,这“寂灭”是在讲一切法皆空中,有一从来不生不住也不灭而本来就寂静极寂静的法,不住在六尘中而绝对寂静才能叫作“寂灭”,而且是本来就寂灭,不是修行才得的寂灭。这个寂灭是指祂从不在三界六尘万法中起心动念,故是真实如如的寂灭体性──真如寂灭。不是释印顺所说缘起的寂灭──“此无故彼无”,这是空无所有的断灭境界!断灭境界是无法,不是寂灭。
我们来看经典中对“寂灭”是怎么说的?《大乘入楞伽经》卷1云:
法与非法唯是分别,由分别故不能舍离,但更增长一切虚妄,不得寂灭。寂灭者所谓一缘,一缘者是最胜三昧,从此能生自证圣智,以如来藏而为境界。3
────────────────────
3.《大正藏》册16,《大乘入楞伽经》卷1,页590,中19~23。
经文很清楚明白地告诉我们:寂灭是如来藏的自住境界,这不是三界法的境界。三界内无有真实寂灭的境界,有些人以为意识心不起分别、不起一念时就叫作无分别、就是寂灭,其实这根本没有寂灭,只能称为一念不生或离念灵知,都还是意识心住于六尘中的喧闹境界。意识心生起即是有分别,非无分别,不论是粗细意识皆是有分别、能分别之心,必会领受六尘故非寂灭。而释印顺所谓的寂灭,是说缘起的寂灭,是以蕴处界的生灭灭已不断当中说有涅槃不生不灭;其所谓涅槃乃是以缘生诸法无自性空之空无为涅槃,而空无是无法、是断灭,无怪乎释印顺会说般若是唯名无实──性空唯名。释印顺不知亦不肯蕴处界的诸法空相的灭相是依于如来藏才有的缘起性空,与本来寂灭的涅槃如来藏体性截然不同。释印顺是未断我见之凡夫僧,才会依于牛有角(蕴处界之缘起)施设兔无角法(其性本空),将灭相之空无说为寂灭,皆是戏论一场!
释印顺在《中观论颂讲记》中说:
二、声闻,佛对他们说缘起,他们急求自证,从缘起因果的正观中,通达无我我所,离却系缚生死的烦恼,获得解脱。他们大都不在缘起中深见一切法的本性空寂,而从缘起无常,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我所的观慧中,证我空性,而自觉到“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他们从缘起的无常,离人我见,虽证入空性,见缘起不起的寂灭,然不能深见缘起法无性,所以还不能算是圆满见缘起正法。三、菩萨,知缘起法的本性空,于空性中,不破坏缘起,能见缘起如幻,能洞达缘起性空的无碍。真正的声闻学者,离欲得解脱,虽偏证我空,也不会执著诸法实有。但未离欲的,或者执著缘起法的一一实有,或者离缘起法而执著别有空寂。执有者起常见,执空者起断见,都不能正见中道。4
────────────────────
4.释印顺著,《中观论颂讲记》,正闻出版社,1992,页8。
印顺说:“他们大都不在缘起中深见一切法的本性空寂,而从缘起无常,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我所的观慧中,证我空性”,又说:“他们从缘起的无常,离人我见,虽证入空性,见缘起不起的寂灭,然不能深见缘起法无性,所以还不能算是圆满见缘起正法。”这一段文字可以确定他讲的寂灭是“缘起不起的本性空寂就是寂灭”,这种寂灭根本不是真如寂灭,乃是将断灭说为寂灭,都是落在蕴处界缘起缘灭中,都是生灭之法;灭已无法,何来寂灭可言?与 佛说的真如寂灭岂能相提并论呢?
平实导师于《大乘无我观》中说:
无余涅槃之中不是断灭,涅槃之中有个真如;这个真如叫作如来藏,还没有成佛以前叫作阿赖耶识、叫作异熟识、叫作庵摩罗识,到达佛地时改名为真如无垢识,无余涅槃中就是这个识单独存在。可是这个识离见闻觉知,祂也没有思量性,所以没有证自证分,所以祂不知道有自己,真的无我;又没有了意根,所以祂也不作主;祂完全是寂灭性,完全是无我性,所以无余涅槃之中只有祂。5
───────────────────
5.平实导师著,《大乘无我观》,正智出版社(台北),2008,页35。
平实导师书中所说的寂灭,正是圣教量所说的真如寂灭。《父子合集经》卷10:
诸法性空无所空 亦无系缚及缚者
真如寂灭离诸相 体非垢染亦非净
以其法尔本如然 非烦恼缚亦无断
如是了知诸法性 是人不久得菩提
释印顺不解空义,空性心体无黏、无缚,亦离染净,是真实的心体,非虚设之名相。释印顺想要用缘起不起的寂灭来取代真如寂灭之空性,这是移花接木歪曲法义的不老实心态;因未能亲证,又无福亲炙善知识;然真善知识真遇著了,却又因面子问题,不肯接受真善知识之指正,依旧不肯认错修正其错解 佛语之过失,仍使所著书籍继续流通,误导此世后世学佛人之正知见并戕害彼等法身慧命而不顾,将使尔等永远不知道真如寂灭的真实义,其后果之严重难以想像!
释印顺在《胜鬘经讲记》中说:
顺正理论(五八)有五说。也有立苦集道三谛是世俗,灭谛是第一义的,与本经一致。般若经说,四谛都是假名说,是世俗谛,而四谛的法空性,是第一义谛,这是因灭谛也通假名施设,而难言寂灭,是第一义,也即与本经的灭谛说相近。三谛是世俗,灭谛是第一义,古有此说,本经也依此作论。6
───────────────────
6.释印顺著,《胜鬘经讲记》,正闻出版社,1986,页234~235。
我们就用释印顺的《胜鬘经讲记》来破斥他的“缘起不起的寂灭”。他在文中说:“灭谛也通假名施设,而难言寂灭,是第一义。”四圣谛的灭谛是指诸法灭尽之真实道理,已无有一法可再于三界内缘起,此是圣谛非通假名,唯是俗谛。释印顺的“缘起不起的寂灭”正是灭谛的寂灭,是因缘生、因缘灭的缘起不起。既如是,则其灭谛当非真如寂灭之灭;只是现象界的此灭故彼灭,因为有生而说有灭的灭,不是第一义真如如来藏的本来寂灭。
再举前引释印顺《中观论颂讲记》中说法:
从缘起的寂灭方面,说明世间灭。“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生死狂流的寂然不生,体现了缘起的寂灭性,是清净的还灭。可以说:因为缘起,所以有生死;也就因为缘起,所以能解脱。缘起是此有故彼有,也就此无故彼无。缘起,扼要而根本的启示了这两面。一般声闻学者,把生灭的有为,寂灭的无为,看成隔别的;所以也就把有为与无为(主要是择灭无为),生死与涅槃,世间与出世间,看成两截。不知有为即无为,世间即出世间,生死即涅槃。所以体悟缘起的自性,本来是空寂的,从一切法的本性空中,体悟世间的空寂,涅槃的空寂。这世间与涅槃的实际,“无毫厘差别”。7
───────────────────-
7.释印顺著,《中观论颂讲记》,正闻出版社,1992,页9。
从这一段文章我们可以发现:印顺一直以缘起的寂灭性等同于真如的寂灭性,他以六识论之观点来解释缘起的寂灭性就是真如的寂灭性,证实其心中根本无真如寂灭之法;他否定第八识如来藏,亦否定第七识意根末那识,恣意妄为的曲解佛法,把佛法的根砍断了,却又不得不于名相中牵强附会,而说生死即涅槃、生死狂流寂然不生等虚妄语,笼罩无知学人,堪称天下之最。如果相信印顺的话,那诸位不必修行也是涅槃了,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生死狂流的现象不是寂然不生的境界,蕴处界都是缘生缘灭的缘起法,生是一边,死是一边;缘生的时候不可以说它是灭,缘灭的时候不可以说它是生。印顺自己也说过白天光明的时候不可以说是黑暗,黑暗的时候不可以说它是光明,显然印顺的思想是自相矛盾的。
研究声闻法的学者把生灭的有为,寂灭的无为,看成隔别的;所以也就把有为与无为(主要是择灭无为),生死与涅槃,世间与出世间,看成两截并没有错,因为他们还在缘起生灭之中,他们都只能看到有为界里的蕴处界的生灭,不见法界中的实相;那么,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不会把这些看成两边?得要等这些人缘熟了,找到第八识如来藏而实证真如寂灭的时候。这时候自然能现观第八识的真如寂灭,及其恒离两边,非一非异非断非常的中道义。而缘起法必定是落在一边的,但缘起的正理是不能离开真如而能有缘起的,故缘起的寂灭与真如寂灭,乃截然不同且永远不能相提并论。
印顺自己也说:【然从法性空的第一义来说,戒品本不来不去;本来不生,也不会灭尽。所以不落三世,超越生灭。】8不要被释印顺此说笼罩了,他是从缘起性空来说空的不来不去,不是般若中说的空性如来藏不来不去。一切亲证者皆能了知从第一义实相心体现观,确实本来不生也不会灭尽,故可以这样说;但对未亲证实相之人如释印顺,只能从意识思惟而创造出一个虚妄之法,说为寂灭法。释印顺之困境在于不能忍于自己的无知,强不知以为知,故难会此不思议佛法,亦常前后自语相违。对“本来不生”之法,误以为“此灭故彼灭”故本来不生,释印顺实不懂“不生法”,才会以六识论缘起法来解说“本来不生”之法,实是颠倒说。
────────────────────
8.释印顺著,《宝积经讲记》,正闻出版社,1992,页256。
释印顺说:【如果不谈空,怎能开显缘起的真相,怎能从生灭与寂灭的无碍中,实现涅槃的寂灭?】9缘起的真相就是生灭,这个生灭性的灭,与不生不灭的涅槃的寂灭是不一样的,不能用缘起生灭的灭相来解释为涅槃的寂灭。
────────────────────
9.释印顺著,《中观论颂讲记》,正闻出版社,1992,页10。
释印顺《中观论颂讲记》说:
“寂灭”,是生灭的否定。生灭,是起灭于时空中的相;悟到一切法的本来空性,即超越时空性,所以说寂灭。肇公说:“旋岚偃狱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也可说能点出即生灭而常寂的实相了。10
───────────────────
10.释印顺著,《中观论颂讲记》,正闻出版社,1992,页342~343。
释印顺说:“寂灭,是生灭的否定。”认为对生灭的否定,就是不生灭,则寂灭就是不生灭。但佛法中的不生灭,意指有一法是不生亦不灭的,非是虚无叫作不生灭、寂灭。印顺又说:“悟到一切法的本来空性,即超越时空性,所以说寂灭。”对了知实相者来说,从此处可以看出这是释印顺的不良动机,欲使人混淆;释印顺的真实义是说:一切法空,本无一法而空无了,故是超越时空性的,说这本来空的就是寂灭;即生灭而常寂的实相,于生灭中无有一法真实故,此即是常寂的实相。释印顺不承认空性心如来藏,所以他在蕴处界诸法中不能思议有一法是常寂的,只能以意识思惟在有为现象的因缘生灭之中,万法自会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认为能彻悟此理,即是了达生灭即是寂灭。然而对亲证空性心的人来说,蕴等一切法生灭中不曾稍离寂灭的如来藏,故生灭与不生灭的寂灭是不即不离的。这是凡夫释印顺永难会的。
或许有人会以为我反对释印顺说的缘起法,就认为我反对 佛陀说的缘起法,然而 佛陀所开示的缘起法的正理是:必须依于第八识如来藏才能有万法的缘起,缘起法不能无因唯缘而生起,这是四阿含诸经中仍然可以查到的教证;所以我不是反对缘起法的,我只是反对释印顺把无因论的缘起法,当作有因有缘的缘起论的佛法的核心11,当作是胜义、第一义。第一义就是涅槃寂静,就是如来藏自心无境界的境界,这个才是寂灭的道理,而不是释印顺所说的无因有缘的缘起的寂灭。
───────────────────
11.编案:其实印顺根本不懂缘起法,他只是把生灭无常的缘生法当作缘起法,因此他讲的“缘起性空”其实是
“缘生性空”。
有些人还是弄不懂其中的分别,那就会被印顺所迷惑。我们就以太极来解释:世俗人画的太极图一阴一阳,阴阳之中即是缘起生灭;释印顺把其中的阴当作寂灭(印顺称为缘起的寂灭)12,却不知道此寂灭仍然在阴阳生灭中,犹在太极里面。如果您要画一个圆圈叫无极,这个无极勉强可以说寂灭。为何说是勉强?因为众生没有实证本来寂灭的第八识,那若要为其解说时,这时该怎么办呢?因此,必须是用俗人的认知来解释说明,才能勉强建立一个正确方向。世俗所画的太极其实是两仪,因为一阴一阳已出现,那个外围的大圆圈才是太极,那无极就是连圆圈都没有的时候了;也就是,一切有情不管有没有那个圆圈,都有这个无极,就是本来常住、本来寂灭、本来涅槃、本来清净的第八识如来住的境界,乃是一切大乘贤圣所证的标的。这就是说,有为性的缘起法还是有依,不是无依,是依于第八识如来藏而有的;懂得这个道理,要学正确的佛法就不难;否则就会像释印顺一样,虽身出家,也活了一百零三岁,却还搞不清楚什么是佛法,以外道法及错误的解脱道来当作佛法的全貌;自欺欺人,莫此为甚;令人慨叹,诚可怜愍!
────────────────────
12.释印顺著,《佛法概论》,正闻出版社,1986,页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