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论之评议─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之评议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7-08  浏览次数:1195
(连载四)
  宗喀巴《密宗道次第广论》又说求菩提要从欲尘大贪中求,如云:“必须信解,由明妃欲尘贪为道门中,求菩提者,无上部中俱缘真实及自所修明妃(与人合修双身法的女人),以笑等贪而为正道。下三续部,为缘所修智妃欲尘喜乐为道。瑜伽续中既不可修二根交合(密宗出家人不可与女人真的实修),故除彼外缘,余执手或抱持触喜乐为道。”(《密宗道次第广论》法尊译 普贤录音有声出版社第36页)此是说:必须相信了解,一定要透过与明妃双修的欲尘贪著,作为求菩提心的道门。在无上部(密续分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要实弹与明妃共修,以笑续、视续、执手续或抱持续、二根相合续等四续来修。笑续是男女两相微笑的意淫,视续是两眼含情专心互视的意淫,执手续是相互牵手满足淫欲,抱持续是两人相互拥抱而求满足淫欲,二根相合续是男女二根交合。其它三部也是一样,但是瑜伽部则不能修二根交合,只能修其它三续;事实上,密宗的喇嘛们私底下都是与异性实弹常常合修的。
  如此密宗邪门淫秽修“菩提心”之法,阿底峡、宗喀巴等都修学过,否则怎能算是圆满次第呢?因此又犯了比丘戒及菩萨戒的重戒。宗喀巴之《广论》还说:“故能不违越诸胜者子所有制限。”又说:“如赞云:‘由具念正知,不作意非戒,慎念无谄诳,犯罪不染尊。’(《菩提道次第广论》第5页)明明已犯了邪淫的比丘戒及菩萨重戒,宗喀巴还说不违背大乘戒律,还说是犯罪不染尊,此处宗喀巴又多犯了一条大妄语戒。
  《楞严经》卷八说:
  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燃烧,堕无间狱。
  这就是佛经所录:已持声闻戒、菩萨戒而行淫以后,又说行淫无罪,结果是下堕无间狱的后果。
  《楞严经》卷六说: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石沙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楞严经》已经很清楚明白的说明,淫道绝对不能成就菩提,而密宗诸人,胆敢以邪淫之法说能成证菩提,故意违背 佛说,已成就谤佛谤法的恶业了。(应成派中观的印顺、吕澄等人,大力诽谤《楞严经》是伪经,是因为他们的应成派中观出自密宗,恐怕因为《楞严经》大力预斥密宗的贪道邪淫,会影响到他们应成派中观在佛教界的地位,因此而大力诽谤极胜妙的《楞严经》,如同他们极力诽谤大乘经典一样。)
  第五目 禅定与神通
  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说:“一切佛共许,为引发神通。如鸟未生翼,不能腾虚空,若离神通力,不能利有情。具通者日夜,所修诸福德,诸离神通者,百生不能集。若欲速圆满,大菩提资粮,要勤修神通,方成非懈怠。若未成就止,不能起神通,为修成止故,应数数策励。止支若失坏,即使勤修习,纵然经千载,亦不能得定。故当善安住,定资粮品中,所说诸支分,于随一所缘。意安住于善,瑜伽若成止,神通亦当成。”(《菩提道次第广论》附录)
  阿底峡说:“福智为自性,资粮圆满因,一切佛共许,为引发神通。”(《菩提道次第广论》附录)阿底峡错会 佛意了,认为修定的目的就是要得神通,说有神通才能圆满福智二资粮。其实修定的目的不是要得神通,有神通也往往不能圆满福智二资粮,因为神通也通外道,神通亦是三界中世俗境界故,与般若慧的实证无关。所以不可说有神通之人必定是证悟者,唯除菩萨示现神通是为方便利乐有情,所以菩萨到三地即将满心位时,也要圆满四禅八定及五神通。但是一、二、三地,以及三贤位菩萨不一定要加修神通,因为利乐有情还有很多法必须要优先学、优先证、优先集、优先修,因为大乘的戒慧直往菩萨乃是在三地即将满心时,才主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的,因为这样过失最少故。
  在佛世时,有一位比丘尼名为莲花色,人长得很漂亮,她是已证得俱解脱的大阿罗汉,已经取证四禅八定及灭尽定。因为神通容易障碍解脱道的修证,所以她成为阿罗汉以后仍不乐修神通;有一天,有强盗垂涎她的美色,绑架禁闭她,后来透过目犍连尊者等的帮助,才得脱困。由此典故就能让我们知道:神通无关修证解脱,证解脱不一定要有神通。故阿底峡说想要修证佛法、想要利乐有情者,应该修学神通,是错误的说法。并且,宗喀巴、阿底峡等人一生努力修双身法,是与欲界大贪相应而且永远不离,与神通及止(禅定)的修证条件与基础全然相违,所以禅定及神通的证得,都是遥不可及而永远不可能成功的。在如此情况下而说禅定及神通的修证,都是自欺欺人之谈,毫无意义。
  神通可分为过去生业报所得及今生修习四禅八定与神通加行所得;神通又分世间与出世间两种,世间通有五:天眼、天耳、神足、他心及宿命通,这世间五通,凡夫外道也有极少数人能修得或报得;而漏尽通纯是出世间慧,只有佛门才有。神通之修学都是依禅定之高低而有所不同,依欲界定所得五通,不知初禅所得五通境界;初禅所得五通能知欲界定所得五通境界,但是不知道二禅以上所得五通境界;以此类推,上地能知下地,下地不知上地。五通之修学既然依禅定而生,而禅定是以意识心住于专一境性中,然后加修神通加行而出生,因此必须以意识的观行而生五通;如依宿命通观过去,依他心通观现在,依天眼通观未来,此神通力皆是意识种子刹那不断的在内相分作用,而得神力变化罢了。
  漏尽通者不共凡夫外道,是依三乘菩提证得,是修慧所得。漏尽的意思是烦恼已经断尽,功德已不再漏失。漏尽通是智慧而不是神通,小乘阿罗汉、中乘辟支佛、大乘菩萨阿罗汉、六地满心以上菩萨都有漏尽通,舍寿后能取涅槃。初地满心菩萨,若愿取无余涅槃,都有能力随时断尽思惑而在舍寿时取涅槃,但因菩萨十种无尽的大悲愿所持,都故意留惑润生,而入三界中继续修证菩萨道,行自度度他、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普贤行。
  到佛地时已圆成一切种智,成就无上正等菩提,意识已转生上品妙观察智,末那识已转生上品平等性智,同时前五识已成就成所作智,第八无垢识成就大圆镜智;不但一念无明所摄的习气种子漏尽,无始无明所摄过恒河沙数上烦恼亦已全部漏尽,以此圆满三身四智,随时随处于十方世界转大法轮,利益一切众生,是究竟圆满的漏尽通。
  至于《菩提道灯论》中阿底峡说,神通可以圆满福智二资粮,那是阿底峡自己妄想所说的;如果是真的,那些已得神通的外道,早就已圆满福智二资粮,早就成佛了,现看他们为什么不是佛?而且连我见都断不了!所谓福智二资粮中的福德资粮,是说五蕴身心所受的正报或依报,譬如行善的人在下一生可以生欲界天,享受天福;经常布施的人下一生可以得丰富资财、眷属圆满等等,叫作福德;福德资粮是要透过菩萨六度的前五度来修习,不是单指禅定而已。福德的圆满是指佛地才可说是圆满,不是修神通就可圆满福德。
  至于智慧资粮,是说菩萨证得空性心如来藏后,能现前观察空性心如来藏的体性而得到总相智;有了总相智之后,透过善知识的指导,再如实的细观,如实的体验空性心如来藏尚未了解之部分,称之为别相智;总相智与别相智即是般若经说的般若智慧。菩萨证得般若智能之后,善知识又开示我们说:如来藏内含藏无量无数的种子,这种子称为一切种,菩萨修学一切种子的智慧而有所证了,称为道种智,这是诸地菩萨的智慧。佛地圆满道种智时,称为一切种智,或称为一切智智。因此福智二资粮,是依六度万行次第渐修来完成的,不是具有神通即可圆满。
  菩萨未悟前虽可修四禅八定,但也只能修其随顺(当在后面奢摩他章述之),不可以依照阿底峡的说法而冒然修神通,因为未见道者修神通,其过失有三:
  一者,得神通的人,容易生骄慢心,定力虽然很好,但是慧力不足,定多慧少很难明心证真,也很难眼见佛性。
  二者,得神通的人,只能观外境界,对于第一义谛法很难信受,很容易生起诽谤正法之心。
  三者,修神通之人,多喜欢求有境界之法,喜欢追求境界;而心境界是无所有、无所依、无所住之如来藏空性心,故喜欢追求境界的人,很难与真心本性相应。并且喜乐神通境界法者,也易与鬼神打交道,若自己性障深重、智慧浅薄者,容易与鬼神纠缠,甚至利用神通来干涉因果,如此情形都是障道的因缘,故菩萨未见道前不修神通,见道后也不适合修神通,须待三地即将满心时福德智慧定力俱皆成就无碍,那时就可避免上述过失。
  事实上,密宗喇嘛们都不可能修得神通,因为他们的法门实行都是与神通加行及神通修学的原理大相违背的;所以他们所谓的大神通证量,都是在死后才被弟子众人利用宣传手法而哄抬成功的,这些祖师活佛在死前都是没有神通的,死后就传出有大神通;这是密宗历代所谓大修证、大神通者的惯例,想要寻找一位生时确定有神通的人,是永无可能的。菩萨于三地即将满心之前,都不应当修神通;菩萨应于悟后进修到三地将满心时才开始修四禅八定,于三地满心前才修神通,然后以五神通及无生法忍来利乐有情;而阿底峡却鼓励凡夫学人努力求神通,那是背道而行。
  再说阿底峡的神通其实是与鬼神相应的鬼通,《阿底峡尊者传》(法尊法师译)说:“常现身者,则有建立三三昧耶王、圣观自在、圣救度母、圣不动尊、胜乐轮、喜金刚之六。尊者在印度时,每念三昧耶王满千遍时,定一现身,至藏之后,每日一现。圣观自在及度母,随念即现,凡有所为,悉为记莂。不动尊者亦然。其余二尊,为尊者密部之本尊,现身亦为常事。尊者神通事迹甚繁。”(《阿底峡尊者传》法尊译 普贤录音有声出版社第33页)在《广论》第五页中宗喀巴说:“(阿底峡)成就定学分二:共者谓由奢摩他门得堪能心;不共定学者,谓具极稳生起次第。此复三年或六年中,修明禁行(依照三昧耶戒应禁、应行之规定而修双身法)。尔时遥闻飞行国中,诸空行母,讴歌之声,心中亦有所忆持者。”由于阿底峡否认有真实如来藏的存在,是未断我见的破法者,此乃未见道证悟之凡夫,所以不可能有漏尽通;在《阿底峡尊者传》中,也从未提到阿底峡具有四禅八定的境界,而且他是修学无上瑜伽双身法的人,所以不离欲贪,连初禅以上之神通境界也不可能有,所提到的也都是欲界与鬼神相应的定境;下界不知上界事,也难怪阿底峡所接触的都是建立三三昧耶王、度母等等密宗所称的“佛菩萨”,其实这些都是鬼神所化现者。阿底峡与鬼神互通纠缠,来世必定失于人身,沦入鬼神道,与诸夜叉、地神、山神、宅神及诸精魅仙人为伍,辗转互相牵绊,难复人身;此后不闻佛法,长劫处于黑暗长夜中,轮转生死。
  至于阿底峡所得禅定的最高境界,是如同《广论》说的“堪能心”,按照凤山寺日常法师的解释《菩提道次第广论》录音带第四卷说:“我要想把心定下来,放在什么地方,心就听我的话,叫堪能心。”依此句分析,日常法师的意思是:“我”就是末那识,“心”就是意识,末那识要意识做什么,意识就做什么。但这是理所当然的,一般凡夫就可作到的,与定无关。日常法师可以说是宣讲《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权威专家,如果按日常法师的解释,则可知阿底峡的禅定境界就是如此这般而已,连最粗浅之欲界定都还没有修成。
  在密的部分,阿底峡修“明禁行”,而能与鬼道空行母(鬼女)等沟通及交合。日常法师在同卷录音带中作如此解释:“尊者还修了一种法叫明禁行,他能使自己学的三摩地定很坚固,不被动摇,那是一种特别的方便;尊者专门修这个,学了三年或六年,修得很有成就。”所谓“明禁行”者,不是如日常法师说的,使三摩地定坚固;明禁行是密宗的一种戒法,与定无关,只是规范双身法中应禁、应行的轨范。密宗“别解脱戒”中之“明禁行”中有说明:“禁邪淫‘尼、母、女、姊、妹、畜生’等。若其所缘对象为事印、空行母,具足明显坚固起分证量,故非邪淫。行人未证起分,强自修之,犯邪淫,堕金刚地狱。”按:“事印”即是事业手印,是说修学双身密法之明妃,有时称为佛母;“起分”:是观想空行母之法,作为修无上瑜伽双身修法之准备。“明禁行”的意思是说:行淫的对象如果是比丘尼、自母、自女、自姊、自妹或畜生女,这些对象必须是具有事印或空行母的境界,并且要坚固起分的证量,如此行淫才不算犯戒。如果行淫的对象(自己的母亲、子女、姊妹、畜生女、比丘尼),她们尚无起分的证量,勉强与之行淫则犯邪淫罪,要堕金刚地狱。而金刚地狱也是密宗祖师自行施设的,事实上不存在。
  又说:“禁:非处行淫。行:有于佛堂中行者,有依此于坛城中行二灌、三灌者。明禁行:佛慢坚固、真大力充,所作为佛事业,故事处正相合。”“禁”的意思是不能在别处,要在佛堂中行淫,或在坛城中行密灌时行淫。明禁行:上师为弟子行密灌,必须在坛城内佛像前与佛母先行淫,取得男、女淫液的混合液体,才能用来为弟子灌顶,这样才是“佛”所作的事业,因此所作的事与处所正相符合。(以上取自陈健民上师著《曲肱斋全集》(三))。在宗喀巴《密宗道次第广论》中也说:“授明妃禁行者,谓第四灌顶后,将明妃手置弟子手,以自左手执彼二手,以右手执金刚置弟子顶。教云:‘诸佛为此证,我将伊(明妃)授汝(弟子)。’谓以诸佛作证。‘非他法成佛,此能净三趣,是故汝与伊,终不应舍离。此是一切佛,无上明禁行,若愚者违越,不得上悉地。’授与明妃禁行。”宗喀巴接著又说:“由具相明妃修行大乐三摩地,是一切佛无上明妃禁行。若有愚人违越如是欲尘修道,彼于现法无‘上悉地’。”(《密宗道次第广论》法尊译 普贤录音有声出版社第325页)此处所说“具相明妃”依毕瓦巴著《道果-金刚偈注》具六相之女:兽女、螺女、象女、纹女、众相女、牛女,该书说:“彼无论为何,其应具发卷、眼媚、眉际无断、口与息有麝香味,前有一特殊齿,乳坚实,脐上三竖纹,额上一竖纹,下身腴阔,莲()无须,丰颊,有龙脑花香,乐行能为坛城行止事等功德。若具此等功德,方为合适成就之所依。”(《道果—金刚句偈注》275~276页)以上所言是明禁行,以补日常法师所言明禁行内容之不足。至于有关修禅定的部分,其虚谬之处,当在本书〈别学奢摩他章〉再论之。
  (待续)
 
标签: 电子书

本文标题: 广论之评议─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之评议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book/1/363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读书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广论之评议─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之评议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