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蕴真义(连载六)
平实居士
第八章 安慧妄言识无见分相分
安慧等人,妄自主张说:八识心王中的所有识,都没有见分与相分。但是这种说法,不但是违背教证上的圣教量,也是违背理证上的实证的,所以 窥基大师在他的《成唯识论述记》中,有这样的破斥:【述曰:此第四计,即是经部、觉天等执。经部师说:“ 佛说五蕴,故离心外唯有三心所:一受,二想,三思。更不说余心所名蕴,故离三外更无余所。 ” 觉天所执亦依经:“ 故经说三法和合名触,乃至广说。 ”又说:“ 士夫六界染净由心,故无心所。 ”彼说:“ 唯有受及想、行、信、思等心,更无余法。 ”随心功用立心所名,亦恐违至教,故说无心所。 如上所说四种计执,初之二种,小大二乘,执境执心非无非有;后之二种,大小二乘,执心执所,非多非异。 然清辨计“总拨法空”,为违中道,强立唯境:“ 诸心所现即是唯境,有何心也? ” 顺世外道亦立唯有四大种色。 若依此义四句分别:清辨、顺世,有境无心;中道大乘,有心无境;小乘多部,有境有心;邪见一说,都无心境。总是第一别叙计也。 又四句分别,有见无相,谓正量部师,不作相分而缘境也;有相无见,谓清辨师;相见俱有,余部及大乘等;相见俱无,即安惠等。又有别解,如枢要说。】 [0236c20]
语译如下:【这第四种的误计,就是“经部师”和“觉天法师”所执著的虚妄见。经部师等人这样说:“ 佛曾说过有五蕴,所以除了心这一蕴以外,就只剩下三个心所法了:一受,二想,三思。佛并没有另外再说其余的心所法名之为蕴,所以除了受想思等三法以外,绝不可能另外再有别的心所法了。 ” 觉天等人的执著,也是依止经典而误会经典之后,所产生的说法:“ 所以经里面说,根尘识等三法和合名为触,乃至广说意根、法尘、意识三法和合名之为触。 ”又说:“ 世间的士农工商等人六界会有染净,都是由于心的缘故而有,所以并没有‘心所’的存在。 ”他们说:“ 只有受和想、行、信、思等心,此外就不可能再有任何其它的心所法了。 ”他们是依随著六识心的功用而建立心所法的名称,又因为恐怕违背 佛的至理正教,所以就说“ 除了心以外,并没有心所法。 ” 如上所说的四种误计和执著,最前面所说的那两种,就是小乘与大乘中的部分人,执著实有境界、实有心意识等心体,认为心外境界与意识等心体都是非无亦非有的;后面的那两种,是大小二乘中的某一部分人,执著实有六识心及执著实有心所法:不能说是多法,也不能说心与心的功能不是不同。 但是清辨论师他们却是误计佛语之后,误以为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所以就总拨一切法都空;他们为了要破斥大乘的中道法,就坚强顽固的建立唯境的思想;而说“ 诸心所现即是‘唯境’,还有什么‘心’可说呢? ” 至于顺世外道,他们也建立说:“ 一切法都是只有四大种所造的色法。 ”如果依照这种道理而作四句分别的话: 清辨、顺世等人,属于“有境无心”; 一分误会中道正理的大乘人,则是“有心无境”;小乘多部,则是“有境有心”; 至于邪见一说,就拨无一切法,落在“恶取空”中,不但说是没有心可说,连外境也都是不存在的。这一些,总是第一种另外叙述的误计邪说。 如果再另外作四句分别的详细的说法,那么,“有见分而无相分”的说法,就是指正量部的那些论师们,他们不建立“相分”而直接由心体缘于外境; 至于“有相分而无见分”的见解,那是指清辨论师等人; 主张“相分与见分”皆都有的,则是小乘其余各部,及大乘中误会佛法的那些人等; 主张“相分与见分都是没有”的,那就是 安惠 、陈那等人。还有另外别的说法,犹如《枢要》中所说的那样。】由这一段历史文献的记载中,可以证实一件事:当年想要寻求一位真正证悟的人,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况末法的现在?何况去圣更遥的现在?所以当今之世, 证悟者少,错悟、未悟者多 的现象,也是理所当然的了;所以当今之世,如果只有极少数人是真悟者,当然也是正常的现象,因为自古以来本就如此,不是现在才这样的。
那么为何 窥基菩萨会有这一段辨正之《述记》文句呢?这是因为在《成唯识论》中, 玄奘菩萨对 安慧 等人的邪说,曾经有这样的开示:【又为开示谬执我法、迷唯识者,令达二空;于唯识理,如实知故。】因为这一段文句,本来就是明指 安慧 的过失而说的,因为造论时被 窥基菩萨所劝止而没有指出 安慧 的姓氏,就无法产生破邪显正的良好效果,而使得 安慧 的邪说在中国当时继续弘传,导致正法不能彰显,所以 窥基菩萨为了补救自己“劝止 玄奘菩萨指名道姓的过失”,才会有前面这一段批注。乃至今时,印顺法师还把小乘法师 安慧 的这部邪论列入各大佛学院所必修的课程中;所以平实还得把当年 窥基大师对 安慧 的辨正论文,重新再举示一遍,重新再加以白话语译及宣示,以此护持正法不被 安慧 ……等人的邪说所坏。
对于 玄奘菩萨的这一段开示文, 窥基菩萨批注云:【述曰:自下第二“令达二空、证唯识性”,此即先叙所为外执。“开”为初开,“示”为久示。诸内外道俱起邪智,不正知故,谬执我法;于二空门真俗二法唯识真理,不能了达;无明所盲,殊不正解,名“迷唯识”。 为令达空,方乃造论。“者”即假者,迷谬人也。 论:“于唯识理,如实知故。”述曰:此即正述达空,所以为外道等开显此文,为内道等演示此义,令于唯识如实了知,不生邪智谬执我法。或内外道我法邪知,示令正知,故名为“示”。于唯识理全未能知,开晓令知,故名“开”也。智称正理,名如实知;此约小乘及外道解。若大乘中诸“空见师”,唯识亦名“谬 〔唯识〕 ”,影互显也。此中说有谬执我法,令谬不生,意在了空、证唯识性,故与第一所说有殊。又以真如名迷悟依,迷真如故谬执我法;除迷令悟故与前殊。又如枢要说。】
基大师的这一段文句,语译如下:【自这一段成论的文句以下,是第二个部分:“为了使得内外道都能通达人空与法空,证得万法唯识的正义。”也就是前一段成论文句所说“为了外道的邪谬执著而写造成唯识论”的意思。“开”的意思是说“第一次打开来”,“示”的意思是说“长时间的显示”。我师父玄奘菩萨所以要著作《成唯识论》,其目的乃是为了这些原因:因为佛门内道中人,以及外教的外道中人,都一样的产生了的智慧,由于不正知佛法的缘故,所以虚妄的执著“五蕴中的某一蕴里面实有常住不坏的我”,或者实有常住不坏的法性。这些内外道的修行者,对于“人我空”与“法我空”这两门的真实义,也就是说对于大乘真谛的了义法,以及对于二乘俗谛的方便法,其中所具有的万法唯识的正理,不能够了知与通达,被无明瞎了法眼,完全不能真正的理解万法唯识所生的道理,这些人就称为“迷惑于唯识正理的愚人”。为了能令这些二乘愚人和大乘中误会佛法的“恶取空”的误会中观的邪见者 〔编案:即是当年的 安慧 、清辨、月称……等人传承下来的藏密应成派中观见的祖师寂天、阿底峡、宗喀巴,以及现在的达赖喇嘛、印顺法师、昭慧法师……等人,否定一切法,总说为空── 一切法空、一切法缘起性空而无第八识如来藏,使得无余涅槃成为断灭境界 的邪见〕 ,能够如实的了知万法唯识的正理,所以才会写作《成唯识论》。】
我窥基法师申述《成唯识论》的真义曰:【成论中所说“于唯识理如实知故”一句的意思,就是明确的说明:要使大众了达空性的真正境界,所以才会为了外道等人开显《成唯识论》等文句的真义;为了佛门内的修行人详细的演说这个“万法唯识”的道理,使佛门中人能于“万法唯识”的正义如实的了知,不会再产生的智慧,而谬执于五蕴中的某一蕴为“常住我”,或者执为常住不坏的法性。“智慧如果能与正理对称的话,就叫作如实知”,这句话是为小乘人及外道而说的。如果是在大乘法中堕于“一切法空”邪见中的那些空见师 (也就是恶取空的 安慧 及月称等应成派中观学者) 依他们所说的邪理,就会误认为“唯识的法教也是错误的”。】
【所以玄奘菩萨以这句“于唯识理如实知故”,作为与小乘人及外道比对的影子,来相互彰显“小乘、外道与大乘恶取空邪见者互相间的差异性”。这段成论文句中说“有的人虚谬的执著常住我与常住法,应该使他们的迷谬不再生起”,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使他们了达心外的万法皆空,使他们证得“万法唯如来藏识所生所显”的“唯识性”,而不要落在意识我上面;这是从另一个方向来说,所以和前面第一种的说法有些差异。而且,阿赖耶识所显示出来的真如法性,是迷惑者以及开悟者的所依──迷悟依 (证得阿赖耶识心体时能现观阿赖耶识心体的真如性,就称为开悟,即是证真如;不能证得阿赖耶识心体时,则不能现观阿赖耶识心体的真如性,就称为迷而不悟的人。所以开悟者或者迷昧者,都以是否已经亲证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的真如性,作为分判有悟未悟的所依标准,所以说真如是“迷悟依”) ,迷昧于第八识心体的真如性的缘故,就会虚谬的执著于众生的五蕴我和种种八识心王所生的万法;这是方便施设,想要使那些迷昧 万法唯识 正理的人除去迷惑,使令开悟万法唯识,使令亲证阿赖耶识所显示出来的真如性,使令证得一切染净法皆是唯如来藏识所生所显的正理,所以和前面所说的道理有些不同。另外还有部分法理,犹如《枢要》中所说。】
《成唯识论》中又说:【复有迷谬唯识理者。】语译如下:【另外还有一些“迷惑、误解”万法唯识的正理的人。】
窥基大师在《唯识述记》里面批注这一句话说:【此四计中第一、第四,名“迷唯识”,全不解故。第二、第三,名“谬唯识”,邪分别故。清辨计言:“若论世谛:心、境俱有;若依胜义:心、境俱空。经中所言唯心等者,识最胜故,由心集生一切法故,非无心外实有境也。”】 [0236b15]
基大师的这一段开示,语译如下:【这是四种误会唯识正理而加以误计和执著的人里面的第一种人和第四种人,名为“迷唯识”,因为他们对唯识正理完全不能理解的缘故。第二种和第三种人,名为“谬唯识”,因为他们虽然有研究唯识正理,但是却对唯识正理产生了错误的分析理解的缘故。清辨论师误会唯识正理而产生了误计与执著,清辨论师这样说:“ 如果要议论世俗谛的话:心与外境是全部都实有的。如果是依照胜义谛来说的话:心与外境是全部都空无所有的 (拨无一切法的一切法空说,与印顺、藏密黄教的主张相同) 。经中所说的‘三界唯心’等法义所说的道理,是因为心识最殊胜的缘故。由于心识能搜集产生一切万法的缘故,所以心识以外的外境五尘是实有境界。 ”】
基大师所批注的这一段开示,正是指明清辨等人误会“万法唯识”的真正义理,妄谓“心外实有五尘境界”也。殊不知一切人之意识觉知心所触知之五尘境,其实都是自心阿赖耶识假藉外五尘所变现的内相分五尘境;所有众生的觉知心,从来就不曾接触过第八识所变的内相分五尘以外的外境五尘。从佛法实证上所现观的实相般若智慧,来观察这个事实:觉知心既然从来都不曾触及外境的五尘,所触及的五尘都是自己的阿赖耶识缘于五色根、外五尘而变现的内相分;既然觉知心根本就没有接触到外境,对觉知心而言,所触都是自心阿赖耶识所变生的五尘内相分,那怎么可以说外境是真实有的呢?
《成唯识论》中又说:【或执外境如识非无。】语译如下:【或者也有人执著说:外境如同意识觉知心一样,并非不存在的。】这就是“说一切有部”──萨婆多部──的迷惑和执著。 窥基大师在《唯识述记》中批注这一句话说:【此第一计,萨婆多等,依说十二处密意言教,诸部同执“离心之境如识非无”。彼立量云:“其我所说离心之境,决定实有;许除‘毕竟无心、境二法’,随一摄故,如心、心所,此皆依经说有色等。”】 [0236b26]
语译如下:【这就是第一种错误的认知与执著,就是萨婆多部的论师们,他们依于阿含部经典所说十二处密意的言教,不能如实的理解,所以萨婆多部诸师都同样的执著:“ 在觉知心以外的五尘境界,如同觉知心意识等,是在现实上存在的一样,都是实有的。 ”他们这样建立外五尘为“ 真实有的境界 ”而如此说:“ 那个十二处的‘我’,所说的心外的五尘境界,是和六识心一样决定实有的。 ”因为他们准许排除‘毕竟没有心与境这两种法’,随说“心、境”中的任何一法,他们认为都是可以成立的缘故。就好像是阿含中所说觉知心与心所法等,这都是依阿含诸经而说‘心外实有色法等五尘’。】
这意思就是说,在小乘法中,萨婆多部与清辨等人都说:在觉知心外,实有外境五尘存在而被觉知心所触知;对于大乘唯识经典中 佛所说觉知心所触知的五尘其实是阿赖耶识藉外五尘而变现的内相分五尘,他们不肯接受。但是他们其实不懂阿含部的经典中 佛所说的密旨,其实不懂 万法皆是唯识所生所显 的实相,所以说他们对万法唯识的正理,是完全不能理解的。也由于这个缘故, 佛在初转的阿含期,宣说四阿含的二乘解脱道时,凡是讲到第七识意根时,都不作解释,最多只说到“意、法为缘,生意识”;至于第八识阿赖耶,更不明说,只是说灭尽十八界后的无余涅槃位中有本际、有我,而不说那个“本际、我”就是第八识阿赖耶──异熟识。
其实阿含部的经典中也曾密意说到:众生所触的五尘,其实都是自心阿赖耶识所变现的。只是那些二乘圣人不懂 佛语中的密意言说;而且, 佛因为不得不观察根机而作不同施教的缘故,所以依 随机门 而演说二乘法解脱道,所以不为那些二乘定性人解说第七、八识心体。所以在因机施教上, 佛不对二乘定性人细说第七识意根,也不对他们宣说第八识阿赖耶──异熟识;但这样说,并不表示 佛在四阿含中不曾宣说过第七识末那与第八识阿赖耶,其实还是曾经说过的,只是因为密意而说,而且都是一言之下便带过去了,所以只有少数回心大乘的大阿罗汉才能听懂,所以那些定性二乘圣人听不懂,就以为 佛在阿含期中不曾说过第七、第八识。
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才会有清辨论师……等人误以为觉知心所接触到的五尘确实是外五尘,所以才会有古时的 安慧 、清辨、月称、寂天、阿底峡……之流,破斥第八阿赖耶识;才会有今时达赖、印顺之流,妄言“ 佛说第七八识是方便说,第七八识是从第六意识细分而出者。”彼等古今诸人如此主张。由有如是邪见故, 安慧 、清辨、陈那……等人便将第八识也归类在五蕴生灭法中。如果有人愿为 安慧 遮丑而消除他的邪见恶名的话,可以这样为 安慧 圆谎而宣说正理:“ 第八识心体的阿赖耶性应该灭除,然后改名为异熟识,所以用‘广’字将阿赖耶识摄在‘广五蕴’中,这样说阿赖耶识也是应该灭除的,这样也是可以说得通的。 ”这样为 安慧 的《大乘广五蕴论》圆谎遮丑,那纯粹只是好心顾虑 安慧 法师的面子,其实都是方便说,并不是究竟说;因为 安慧 所造《大乘广五蕴论》的本意并非如此,论文具在,尚可查稽,证实平实所说不虚,不曾一言半句诬蔑冤枉他。也因为阿赖耶识这个心体,是“体恒常住、永远不灭”的,直至佛地时将阿赖耶识心体改名为无垢识,仍然还是常住不灭的;并且是任何人都无法把祂灭除的,乃至合十方诸 佛广大威神之力为一极广极大之威力,用来毁灭一只蚂蚁的阿赖耶识心体,也还是永远不能成功的,因为法界中实无一法可灭任何微小众生之阿赖耶识故,任何有情的阿赖耶识心体永远都是金刚性而无法加以灭除、无法加以消减故。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又说:【或执诸识,用别体同。】语译如下:【或者是有人妄执说:从第一识到第八识,只是因为作用不同而分别施设罢了,其实还是同一个第六意识。】圣 玄奘菩萨在论中这一段所举示的这种妄执者所说的法,就是大乘法中一类 性空宗派、性空唯名派 等凡夫菩萨的妄执,这就是指成实宗及三论宗等弘法师;他们常常错误的引用经中 佛语,错误的引用 龙树菩萨的《中论》文句,来证明自己的说法正确,常以小乘经的义理来解释大乘般若方广及唯识诸经的义理。现在的印顺法师就是如此,他的追随者昭慧、星云、证严等人也都是如此;古时的阿底峡与宗喀巴也是如此,所以宗喀巴在他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所说的法,也是以误会了二乘菩提的“缘起性空”,来解说大乘菩提的般若空性,所以极力否定如来藏正法,极力否定唯识一切种智的增上慧学,将证悟般若以后才能修学的、能令人成就究竟佛道的一切种智唯识增上慧学,贬为般若中观总相智、别相智之下的方便法门。
他们有时也这么说:“ 经中佛说:‘元依一精明,分为六和合。’所以众生的心是只有一个意识心,而分为眼等六个心来和合运作,所以实际上没有七与八识;七八识只是部派佛教发展后,将意识再细分以后才有的,佛在世时不曾说过有七八识。 ”但是,《楞严经》“元依一精明”的意思,其实是说:众生都有的 眼识能见之性、耳识能闻之性 ……乃至 身识能觉之性、意识能知之性 ,都是因为无明、虚妄想的熏习缘故,而从如来藏中一一现行,分成六种体性而各自运作;本来只是如来藏一心的精明性而已,却因妄想与熏习的缘故,现在便有六根,所以就有六种不同的心性和合运作而显示出来,所以楞严说“见闻知觉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以外,又说六识心的见闻知觉性都是虚妄法,都是从缘而起。这才是经文的真正意旨。所以,六识心都是从如来藏中出现运作,显示出能见乃至能觉、能知之性;但是这六种心性,虽然都是从如来藏一心中出现而运行,却与如来藏自心的体性完全不同:正当六识的能见、能闻乃至能觉、能知之性现前时,却有如来藏的离见闻觉知的六尘外了别的自体性,与六识的能见等性同时现行运作,并非只有六识的能见等性现前运作,所以不可因为能见等性都是从如来藏中出生,又因未悟而不见另外还有离六尘的了别性的如来藏在运作,就说这能见等六识心的体性即是如来藏,就说如来藏就是这六心的综合体;只有未悟的人,才会这么说的,证悟的人都不会这么说的。
此外, 世尊在转第一的原始佛教四阿含时期,早已在四大部阿笈摩 (编案:“阿笈摩”是梵语“阿含”之音译) 中密意说过有第七识、第八识,只是大乘法中的小乘法师 安慧 、清辨……等论师他们不懂,妄说 世尊在四阿含中不曾讲过七八识。然而 世尊早在四大部阿笈摩中,密意说过实有七八识;这在今天的南传、北传四阿含诸经中,都仍然还可以找到明确的证据;平实也曾在诸书中,举证许多了,使得印顺、昭慧、星云、证严、达赖……等人都无法推翻。所以,如果有人如此说:“ 心只有一个,那就是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因为无始来的虚妄熏习的缘故,从如来藏中出生了意根及六转识,因此显现有能见之性……乃至能觉之性、能知之性,而意根与阿赖耶识也是配合六识能见等性同时在运作,而有八个识在运作,这八个识合称为一心,名为阿赖耶识 (异熟识、无垢识) 。”这才是正确的说法,这才是《楞严经》中“元依一精明,分为六和合”的真正意思。如果不是这样的理解,而说只有六个识,没有七八识,那就是谤 佛谤法之说;如果不依《楞严经》的原意,不作如此正确的说法,而说七八识是从第六意识中细分出来的,那也是谤 佛谤法之邪说,是严重误会楞严的说法。
窥基大师在《唯识述记》中,也对这一段《成论》文句批注说:【此第三计,即大乘中一类菩萨,依“相似教”,说识体一。摄论第四说:“一意识,菩萨计:一、依远行及独行教,游历诸境故说远行,复言独行无第二故; 二、依五根所行境界,‘意各能受’教; 三、依‘六识身皆名意处’教; 四、又解深密、瑜伽等,说‘如依一镜上有多影像’教; 五、如‘依一水中有多波喻’教。”此恐违至教,故说 〔 唯 〕 有一识。 有云:“一意识,但说前六识为一意识。”理必不然, 此说八识体是一故 。】
语译如下:【这是第三种误计,就是大乘法中的某一类凡夫菩萨,他们依循初转阿含系列的“相似教”的经典,而主张说六识心体其实只是一个心体,所以便认为八七六识也只是一个意识心体细分为三。在《摄大乘论》卷四中曾经这样说道:“ 一个意识心,却被不同的菩萨们如此误计与执著:第一种人即是依远行教及独行教而误计的人;如何是远行呢?这是因为他们所说的法是游历于种种境界上而越修越远,所以说他们是远行教;又因为他们说自己的法义独行于世,说他们的法义才是最正确的法义,并无他宗他派可以和他们比拟的缘故,因为这样而起误计与执著 (编案:即是密宗应成派中观见者) 。 第二种人就是依于五根所运行的境界,认为‘意识意根各各皆能触受六尘’的法教,而起误计与执著。 第三种人则是依六识身而观察之,会归意根于意识中,说意根就是六识心,依此教法而起误计与执著。 第四种人,他们依《解深密经、瑜伽论……》等法教上所说,譬如‘依一镜上有多影像’的教法,而误计经论真意,而说诸识其实只有一心,就是意识心,依这样的教法而产生了误计与执著。 第五种人,譬如依《楞伽经》中所说‘依一水中而有多波’的比喻的法教,而误计六识是同一识。 ”这五种人,因为这些原因而说“六识都是从一个意识心细分而有的”,但是又因为恐怕违背经中 佛所说的至上无谬的“八识并行”的教理,所以就干脆把八识合说为一个识,而不说是六识或者八识。 也有人这样说:“一个意识心,只说前六识为一个意识,也不必管他六七八等识。”这种理论必定不对,此《成唯识论》中说“八个识的体其实是同一个阿赖耶识心体”而不是同一个第六意识的缘故。】
最后的一类菩萨,就是目前南传佛法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谬执,也是目前藏密应成派中观的达赖、印顺、昭慧、传道、星云、证严……等人所常说的 唯有六识 的邪见,正是他们误会佛法的一个大关键。古时的藏密黄教宗喀巴、克主杰,以及他们所继承的阿底峡、寂天、月称、 安慧 、清辨等人,都是这一种的邪谬思想。他们常常这样说:“ 《楞伽经》中说,六识波浪就是水体,所以六识总括、合而为一,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就是六识心;所以如来藏只是方便说,其实并没有别的心体另外存在而可名为如来藏;而第七识意根,也是因为部派佛教的分裂与演变之后,渐渐的发展以后才从意识再细分出来,是部派佛教发展以后才有的,所以在原始佛教中, 世尊并没有说过有意根第七识,也没有说过有第八阿赖耶识,所以七八识都是方便说,实际上并没有七、八识存在。所以七八识是 佛灭度后,分裂的部派时期,从意识的细分中渐渐发展演变而成的,其实都只是意识心的细分而已。至于第三转的方广唯识诸经,那是 佛灭后的菩萨们创造出来,经过长时间的结集而成的,并不是 佛亲口宣说的正经。 ”
这就是 窥基大师说的“对于经中所说水波喻的误会者”,正是月称、 安慧 、般若趜多、阿底峡、宗喀巴、历代达赖喇嘛所传扬的所谓“正法”;也正是现在的印顺老法师,在三十岁时自己去继承藏密黄教的宗喀巴所造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入中论善显密意疏》之后,一生所努力弘扬的破法邪见。他六、七年来细读平实的种种著作剖析之后,知道自己继承自藏密黄教的中观见正是邪见,正是从佛法根源加以彻底破坏的最重罪;所以六、七年来眼见平实写出二十册评论他的法义错误的书籍以后,一向乐于法义辨正而且不断摧邪显正、极为强势的印顺老法师,虽然今犹耳聪目明,但至今仍然没有任何响应;他的徒众中,譬如极为强势,一向眼里容不下一颗小沙子,对于评论印顺法师法义的任何人都必定加以响应与严厉攻击的昭慧法师,至今也仍然没有任何公开的文字响应;至今仍然逃避面对平实继续评论出版的书籍,对人妄言:“我把他的书都丢到字纸篓里,不屑一读。”至今仍然不敢阅读及响应。
如今印顺老法师纵使知道自己的法义有严重的错误,纵使有心改正,但是六十几年来所培养出来的邪见势力,已经极为庞大,成为尾大不掉的局面,这些人如何可能同意他公开修正?印顺老法师如果公开的修正他的法义,而回归第八识如来藏的正理时,就等于是将他毕生心血所写的《妙云集、华雨集、……》等著作全盘否定,那些一生追随他倡导人间佛教、而且已经营造出一番庞大弘法事业的人,岂非要全部归零、从头再来?所以昭慧、传道、星云、证严……等人,一定会极力反对,不肯让他修正原有的邪见,所以印顺老法师至今仍然无力改正,也无法响应平实针对他而作的法义辨正、提出任何的辩解或说明;而他的法义随从者,必定会说:“ 那只是萧平实的一家之说,所以我们不屑与萧平实辩论,不屑与萧平实辨正法义,懒得理他。 ”或者以缓兵计来面对大众的质疑:“ 我们正在汇整各方的意见,正在会合各方的力量,将来一定会对萧平实的法义提出辨正与打击。现在还在整合中,请大家稍安勿躁。 ”但其实这些都只是空言而无实义,最后也将不了了之,因为他们终究无有智慧能作响应。
也有人这样的误会:“ 《楞严经》说,能见之性、……乃至能觉之性、能知之性就是佛性,就是如来藏。因为别的经中也说,依于一个明镜而显现镜上的种种影像,所有影像都是明镜所显示的;同样的道理,依一如来藏而有六种性用,所以能见之性乃至能知、能觉之性,都是如来藏的体性,所以能见之性乃至能知、能觉之性就是如来藏,就是佛性。 ”徐恒志、元音老人、上平居士、惟觉法师等人,就是这一类人;这都是误会《圆觉经、大般涅槃经》真实意旨的人,都落入凡夫随顺佛性的凡夫境界中,都是 错以六识心的知觉性作为佛性 的大妄语者;根本就不是 未入地菩萨随顺佛性 ,也不是 已入地菩萨随顺佛性 ,更不是 诸佛随顺佛性 ,而敢奢言“见性成佛”,而敢以凡夫身广受供养,未免太大胆了。
这些人也都是误会《楞严经、解深密经》意旨的人,误以为能见、能觉等 六识的体性就是如来藏、就是佛性 。却不知道《楞严经》所说的这六种体性,一直都说是“从如来藏中所出生”的,不是从众多外缘而生的,也不是自然而生的,只是 如来藏假借众缘 而出生的,所以说“非因缘生、非自然生”、“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意谓都是从如来藏心体中出生的,不是因缘所生,也不是自然而生,所以眼根乃至意根、意识的能见之性乃至能觉、能知之性,都是所生法,都是生灭法;所生之法则是可灭之法故,唯有能生见性、闻性……知觉性的如来藏,才是不生不灭之法;这才是《楞严经》中的真实义。现在像他们这些误会佛法的人,处处皆有,和古时误会经论的人一样多;所以 窥基大师才会有上面所列举的这类批注与说明。
《成唯识论》中又说:【或执离心无别心所。】语译如下:【或者有人执著说:“除了心王以外,没有心所法可说;所谓的‘心所有法’,其实只是从心王的功用上面来假名安立心所法的名称罢了。”】
窥基大师在《唯识述记》中批注《成论》的这一句话时,这样说道:【此第四计,即是经部、觉天等执。……余部及大乘等,相见俱无,即‘ 安惠 ’等。】语译如下:【这是属于第四种错误的计著,也就是经部师、觉天论师等人所执著的错误想法。……其余各部派及大乘中的一部分误会佛法的人,则是主张相分与见分都是不曾存在的,那就是 安慧 、清辨、陈那等人误计与执著的邪见。】
这就是说,古天竺的 安慧 论师……等人,是因为误会了佛法,因为不懂万法唯识的真实义,所以执著说心识的相分与见分都是不存在的。然而,如果 安慧 的说法是正确的话,那就应该一切有情的眼等六识出现的时候,都将不可能分别显色、形色、表色、无表色的了,也应该意识不能分别种种的法尘了。那么这样一来,有情的动物与无情的植物就应该是同一类,应该都是不能分别、不能了知六尘的。所以 安慧 主张诸识都没有见分与相分的说法,其实正是虚妄不实的邪说。
此外,诸识都有相分;且不说阿赖耶识的相分与见分,唯恐泄露赖耶心体所在的密意,使得阅读者失去了参究过程所应发起的功德与智慧;单说前六识的相分,如果眼识没有分别显色等色法的行相,就没有人能证得眼识的所在,也就没有人能证实眼识的存在了;但是眼识出现而在了别色尘相的时候,必定都有了别色尘的行相持续显现出来,由于有这样的心行的法相存在,而可以证实及体验祂,所以能使人证知眼识的存在;由这个稍为高深层次的法义上来说,就可以了知眼识的确是有相分的,并不是像在比较粗浅的层次中所说的只有见分。同样的道理,眼识如此,耳鼻舌身意识也都如此,都有这样的了别六尘的心行法相存在,所以都是有相分的;乃至意根也是具有恒审思量的心行法相不断的在运作,了知意根所在的人,便可以确实的现前观察到意根的如是心行;既然意根有这种心行的法相存在不断,当然意根也是有相分的。
同理,前六识与意根等七识心体的相分,既然都是由这六识心体了知六尘的心行的行相,以及意根恒审思量的心行行相而显现出来,那就表示这七识心体都是有见分的;如果没有见分,又如何能了知六尘相呢?又如何能生起恒审思量的心行呢?更如何能显现出这七识心体了别六尘的心行法相的相分呢? 而且,意识更有证自证分,所以能返观自己的行相,所以能返观眼等五识及意根的行相相分;这样一来,由意识的证自证分确实存在,也就更明显的证明了祂的见分与相分必定是确实存在的;所以说, 安慧 论师等人否定六识心的见分与相分,乃至否定意根与阿赖耶识心体的见分与相分,都是错误的认知与误计,而且是非常离谱的说法,完全违背了大乘一切种智的法界实相正理。
像这种不懂大乘佛法的人,将一些大乘佛法的名相,取来用小乘法的缘起性空法而胡乱解释一通,已经是很不应该的了;没想到 安慧 更把错误的想法取来造论,误导后世众多的无知众生,而且冠以大乘之名。如今更有无知的众生,援引 安慧 《大乘广五蕴论》中处处违背 佛旨的邪见,用来曲解大乘唯识教的根本大法正理,用来否定如来藏阿赖耶识,无根诽谤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是生灭法,已经成就谤菩萨藏的大恶业了。想不到现在竟然还有更无知大胆的人,故意拿 安慧 这种依据虚妄想所造的邪论作为教材,要求各大佛学院都必须教授 安慧 论师的《大乘广五蕴论》中的邪见,用来否定阿赖耶识,用来误导众生,用来破坏如来藏正法,自造地狱以容未来无量世的自身,真是愚痴到极点了。
这种恶业,是修学佛法的一切人都想极力避免的最大恶业;如果想要消除这种大恶业的话,只有一个办法:赶快公开对大众忏悔改正,赶快对所有曾经听闻自己否定阿赖耶识的人,一一加以更正;公开对众忏悔更正之后,还须每日继续不断的在 佛前礼拜千佛,至诚殷勤的发露自己否定阿赖耶识的罪业,以及至诚的忏悔、永不复作;如此至诚的发誓永不复作谤法恶业,一直要到亲见好相,他的破坏根本大法的大恶业的戒罪,才能消灭 (所说的见到好相,譬如: 佛现身摩顶赦罪、或闻 佛所示现的异香赦罪、或睹 佛以金光照明己身而赦罪。但观想所得的好相不算数,因为那只是自己所观想成功的内相分,并不是真的有 佛前来示现灭罪) 。依比丘二众的声闻戒与菩萨戒的羯摩法来说,如果不见好相,则是谤法的一阐提大恶业未灭,舍寿后必堕无间地狱,亲受尤重纯苦、而且是“长劫、无间”的最大苦受。(待续)
平实居士
第八章 安慧妄言识无见分相分
安慧等人,妄自主张说:八识心王中的所有识,都没有见分与相分。但是这种说法,不但是违背教证上的圣教量,也是违背理证上的实证的,所以 窥基大师在他的《成唯识论述记》中,有这样的破斥:【述曰:此第四计,即是经部、觉天等执。经部师说:“ 佛说五蕴,故离心外唯有三心所:一受,二想,三思。更不说余心所名蕴,故离三外更无余所。 ” 觉天所执亦依经:“ 故经说三法和合名触,乃至广说。 ”又说:“ 士夫六界染净由心,故无心所。 ”彼说:“ 唯有受及想、行、信、思等心,更无余法。 ”随心功用立心所名,亦恐违至教,故说无心所。 如上所说四种计执,初之二种,小大二乘,执境执心非无非有;后之二种,大小二乘,执心执所,非多非异。 然清辨计“总拨法空”,为违中道,强立唯境:“ 诸心所现即是唯境,有何心也? ” 顺世外道亦立唯有四大种色。 若依此义四句分别:清辨、顺世,有境无心;中道大乘,有心无境;小乘多部,有境有心;邪见一说,都无心境。总是第一别叙计也。 又四句分别,有见无相,谓正量部师,不作相分而缘境也;有相无见,谓清辨师;相见俱有,余部及大乘等;相见俱无,即安惠等。又有别解,如枢要说。】 [0236c20]
语译如下:【这第四种的误计,就是“经部师”和“觉天法师”所执著的虚妄见。经部师等人这样说:“ 佛曾说过有五蕴,所以除了心这一蕴以外,就只剩下三个心所法了:一受,二想,三思。佛并没有另外再说其余的心所法名之为蕴,所以除了受想思等三法以外,绝不可能另外再有别的心所法了。 ” 觉天等人的执著,也是依止经典而误会经典之后,所产生的说法:“ 所以经里面说,根尘识等三法和合名为触,乃至广说意根、法尘、意识三法和合名之为触。 ”又说:“ 世间的士农工商等人六界会有染净,都是由于心的缘故而有,所以并没有‘心所’的存在。 ”他们说:“ 只有受和想、行、信、思等心,此外就不可能再有任何其它的心所法了。 ”他们是依随著六识心的功用而建立心所法的名称,又因为恐怕违背 佛的至理正教,所以就说“ 除了心以外,并没有心所法。 ” 如上所说的四种误计和执著,最前面所说的那两种,就是小乘与大乘中的部分人,执著实有境界、实有心意识等心体,认为心外境界与意识等心体都是非无亦非有的;后面的那两种,是大小二乘中的某一部分人,执著实有六识心及执著实有心所法:不能说是多法,也不能说心与心的功能不是不同。 但是清辨论师他们却是误计佛语之后,误以为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所以就总拨一切法都空;他们为了要破斥大乘的中道法,就坚强顽固的建立唯境的思想;而说“ 诸心所现即是‘唯境’,还有什么‘心’可说呢? ” 至于顺世外道,他们也建立说:“ 一切法都是只有四大种所造的色法。 ”如果依照这种道理而作四句分别的话: 清辨、顺世等人,属于“有境无心”; 一分误会中道正理的大乘人,则是“有心无境”;小乘多部,则是“有境有心”; 至于邪见一说,就拨无一切法,落在“恶取空”中,不但说是没有心可说,连外境也都是不存在的。这一些,总是第一种另外叙述的误计邪说。 如果再另外作四句分别的详细的说法,那么,“有见分而无相分”的说法,就是指正量部的那些论师们,他们不建立“相分”而直接由心体缘于外境; 至于“有相分而无见分”的见解,那是指清辨论师等人; 主张“相分与见分”皆都有的,则是小乘其余各部,及大乘中误会佛法的那些人等; 主张“相分与见分都是没有”的,那就是 安惠 、陈那等人。还有另外别的说法,犹如《枢要》中所说的那样。】由这一段历史文献的记载中,可以证实一件事:当年想要寻求一位真正证悟的人,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况末法的现在?何况去圣更遥的现在?所以当今之世, 证悟者少,错悟、未悟者多 的现象,也是理所当然的了;所以当今之世,如果只有极少数人是真悟者,当然也是正常的现象,因为自古以来本就如此,不是现在才这样的。
那么为何 窥基菩萨会有这一段辨正之《述记》文句呢?这是因为在《成唯识论》中, 玄奘菩萨对 安慧 等人的邪说,曾经有这样的开示:【又为开示谬执我法、迷唯识者,令达二空;于唯识理,如实知故。】因为这一段文句,本来就是明指 安慧 的过失而说的,因为造论时被 窥基菩萨所劝止而没有指出 安慧 的姓氏,就无法产生破邪显正的良好效果,而使得 安慧 的邪说在中国当时继续弘传,导致正法不能彰显,所以 窥基菩萨为了补救自己“劝止 玄奘菩萨指名道姓的过失”,才会有前面这一段批注。乃至今时,印顺法师还把小乘法师 安慧 的这部邪论列入各大佛学院所必修的课程中;所以平实还得把当年 窥基大师对 安慧 的辨正论文,重新再举示一遍,重新再加以白话语译及宣示,以此护持正法不被 安慧 ……等人的邪说所坏。
对于 玄奘菩萨的这一段开示文, 窥基菩萨批注云:【述曰:自下第二“令达二空、证唯识性”,此即先叙所为外执。“开”为初开,“示”为久示。诸内外道俱起邪智,不正知故,谬执我法;于二空门真俗二法唯识真理,不能了达;无明所盲,殊不正解,名“迷唯识”。 为令达空,方乃造论。“者”即假者,迷谬人也。 论:“于唯识理,如实知故。”述曰:此即正述达空,所以为外道等开显此文,为内道等演示此义,令于唯识如实了知,不生邪智谬执我法。或内外道我法邪知,示令正知,故名为“示”。于唯识理全未能知,开晓令知,故名“开”也。智称正理,名如实知;此约小乘及外道解。若大乘中诸“空见师”,唯识亦名“谬 〔唯识〕 ”,影互显也。此中说有谬执我法,令谬不生,意在了空、证唯识性,故与第一所说有殊。又以真如名迷悟依,迷真如故谬执我法;除迷令悟故与前殊。又如枢要说。】
基大师的这一段文句,语译如下:【自这一段成论的文句以下,是第二个部分:“为了使得内外道都能通达人空与法空,证得万法唯识的正义。”也就是前一段成论文句所说“为了外道的邪谬执著而写造成唯识论”的意思。“开”的意思是说“第一次打开来”,“示”的意思是说“长时间的显示”。我师父玄奘菩萨所以要著作《成唯识论》,其目的乃是为了这些原因:因为佛门内道中人,以及外教的外道中人,都一样的产生了的智慧,由于不正知佛法的缘故,所以虚妄的执著“五蕴中的某一蕴里面实有常住不坏的我”,或者实有常住不坏的法性。这些内外道的修行者,对于“人我空”与“法我空”这两门的真实义,也就是说对于大乘真谛的了义法,以及对于二乘俗谛的方便法,其中所具有的万法唯识的正理,不能够了知与通达,被无明瞎了法眼,完全不能真正的理解万法唯识所生的道理,这些人就称为“迷惑于唯识正理的愚人”。为了能令这些二乘愚人和大乘中误会佛法的“恶取空”的误会中观的邪见者 〔编案:即是当年的 安慧 、清辨、月称……等人传承下来的藏密应成派中观见的祖师寂天、阿底峡、宗喀巴,以及现在的达赖喇嘛、印顺法师、昭慧法师……等人,否定一切法,总说为空── 一切法空、一切法缘起性空而无第八识如来藏,使得无余涅槃成为断灭境界 的邪见〕 ,能够如实的了知万法唯识的正理,所以才会写作《成唯识论》。】
我窥基法师申述《成唯识论》的真义曰:【成论中所说“于唯识理如实知故”一句的意思,就是明确的说明:要使大众了达空性的真正境界,所以才会为了外道等人开显《成唯识论》等文句的真义;为了佛门内的修行人详细的演说这个“万法唯识”的道理,使佛门中人能于“万法唯识”的正义如实的了知,不会再产生的智慧,而谬执于五蕴中的某一蕴为“常住我”,或者执为常住不坏的法性。“智慧如果能与正理对称的话,就叫作如实知”,这句话是为小乘人及外道而说的。如果是在大乘法中堕于“一切法空”邪见中的那些空见师 (也就是恶取空的 安慧 及月称等应成派中观学者) 依他们所说的邪理,就会误认为“唯识的法教也是错误的”。】
【所以玄奘菩萨以这句“于唯识理如实知故”,作为与小乘人及外道比对的影子,来相互彰显“小乘、外道与大乘恶取空邪见者互相间的差异性”。这段成论文句中说“有的人虚谬的执著常住我与常住法,应该使他们的迷谬不再生起”,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使他们了达心外的万法皆空,使他们证得“万法唯如来藏识所生所显”的“唯识性”,而不要落在意识我上面;这是从另一个方向来说,所以和前面第一种的说法有些差异。而且,阿赖耶识所显示出来的真如法性,是迷惑者以及开悟者的所依──迷悟依 (证得阿赖耶识心体时能现观阿赖耶识心体的真如性,就称为开悟,即是证真如;不能证得阿赖耶识心体时,则不能现观阿赖耶识心体的真如性,就称为迷而不悟的人。所以开悟者或者迷昧者,都以是否已经亲证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的真如性,作为分判有悟未悟的所依标准,所以说真如是“迷悟依”) ,迷昧于第八识心体的真如性的缘故,就会虚谬的执著于众生的五蕴我和种种八识心王所生的万法;这是方便施设,想要使那些迷昧 万法唯识 正理的人除去迷惑,使令开悟万法唯识,使令亲证阿赖耶识所显示出来的真如性,使令证得一切染净法皆是唯如来藏识所生所显的正理,所以和前面所说的道理有些不同。另外还有部分法理,犹如《枢要》中所说。】
《成唯识论》中又说:【复有迷谬唯识理者。】语译如下:【另外还有一些“迷惑、误解”万法唯识的正理的人。】
窥基大师在《唯识述记》里面批注这一句话说:【此四计中第一、第四,名“迷唯识”,全不解故。第二、第三,名“谬唯识”,邪分别故。清辨计言:“若论世谛:心、境俱有;若依胜义:心、境俱空。经中所言唯心等者,识最胜故,由心集生一切法故,非无心外实有境也。”】 [0236b15]
基大师的这一段开示,语译如下:【这是四种误会唯识正理而加以误计和执著的人里面的第一种人和第四种人,名为“迷唯识”,因为他们对唯识正理完全不能理解的缘故。第二种和第三种人,名为“谬唯识”,因为他们虽然有研究唯识正理,但是却对唯识正理产生了错误的分析理解的缘故。清辨论师误会唯识正理而产生了误计与执著,清辨论师这样说:“ 如果要议论世俗谛的话:心与外境是全部都实有的。如果是依照胜义谛来说的话:心与外境是全部都空无所有的 (拨无一切法的一切法空说,与印顺、藏密黄教的主张相同) 。经中所说的‘三界唯心’等法义所说的道理,是因为心识最殊胜的缘故。由于心识能搜集产生一切万法的缘故,所以心识以外的外境五尘是实有境界。 ”】
基大师所批注的这一段开示,正是指明清辨等人误会“万法唯识”的真正义理,妄谓“心外实有五尘境界”也。殊不知一切人之意识觉知心所触知之五尘境,其实都是自心阿赖耶识假藉外五尘所变现的内相分五尘境;所有众生的觉知心,从来就不曾接触过第八识所变的内相分五尘以外的外境五尘。从佛法实证上所现观的实相般若智慧,来观察这个事实:觉知心既然从来都不曾触及外境的五尘,所触及的五尘都是自己的阿赖耶识缘于五色根、外五尘而变现的内相分;既然觉知心根本就没有接触到外境,对觉知心而言,所触都是自心阿赖耶识所变生的五尘内相分,那怎么可以说外境是真实有的呢?
《成唯识论》中又说:【或执外境如识非无。】语译如下:【或者也有人执著说:外境如同意识觉知心一样,并非不存在的。】这就是“说一切有部”──萨婆多部──的迷惑和执著。 窥基大师在《唯识述记》中批注这一句话说:【此第一计,萨婆多等,依说十二处密意言教,诸部同执“离心之境如识非无”。彼立量云:“其我所说离心之境,决定实有;许除‘毕竟无心、境二法’,随一摄故,如心、心所,此皆依经说有色等。”】 [0236b26]
语译如下:【这就是第一种错误的认知与执著,就是萨婆多部的论师们,他们依于阿含部经典所说十二处密意的言教,不能如实的理解,所以萨婆多部诸师都同样的执著:“ 在觉知心以外的五尘境界,如同觉知心意识等,是在现实上存在的一样,都是实有的。 ”他们这样建立外五尘为“ 真实有的境界 ”而如此说:“ 那个十二处的‘我’,所说的心外的五尘境界,是和六识心一样决定实有的。 ”因为他们准许排除‘毕竟没有心与境这两种法’,随说“心、境”中的任何一法,他们认为都是可以成立的缘故。就好像是阿含中所说觉知心与心所法等,这都是依阿含诸经而说‘心外实有色法等五尘’。】
这意思就是说,在小乘法中,萨婆多部与清辨等人都说:在觉知心外,实有外境五尘存在而被觉知心所触知;对于大乘唯识经典中 佛所说觉知心所触知的五尘其实是阿赖耶识藉外五尘而变现的内相分五尘,他们不肯接受。但是他们其实不懂阿含部的经典中 佛所说的密旨,其实不懂 万法皆是唯识所生所显 的实相,所以说他们对万法唯识的正理,是完全不能理解的。也由于这个缘故, 佛在初转的阿含期,宣说四阿含的二乘解脱道时,凡是讲到第七识意根时,都不作解释,最多只说到“意、法为缘,生意识”;至于第八识阿赖耶,更不明说,只是说灭尽十八界后的无余涅槃位中有本际、有我,而不说那个“本际、我”就是第八识阿赖耶──异熟识。
其实阿含部的经典中也曾密意说到:众生所触的五尘,其实都是自心阿赖耶识所变现的。只是那些二乘圣人不懂 佛语中的密意言说;而且, 佛因为不得不观察根机而作不同施教的缘故,所以依 随机门 而演说二乘法解脱道,所以不为那些二乘定性人解说第七、八识心体。所以在因机施教上, 佛不对二乘定性人细说第七识意根,也不对他们宣说第八识阿赖耶──异熟识;但这样说,并不表示 佛在四阿含中不曾宣说过第七识末那与第八识阿赖耶,其实还是曾经说过的,只是因为密意而说,而且都是一言之下便带过去了,所以只有少数回心大乘的大阿罗汉才能听懂,所以那些定性二乘圣人听不懂,就以为 佛在阿含期中不曾说过第七、第八识。
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才会有清辨论师……等人误以为觉知心所接触到的五尘确实是外五尘,所以才会有古时的 安慧 、清辨、月称、寂天、阿底峡……之流,破斥第八阿赖耶识;才会有今时达赖、印顺之流,妄言“ 佛说第七八识是方便说,第七八识是从第六意识细分而出者。”彼等古今诸人如此主张。由有如是邪见故, 安慧 、清辨、陈那……等人便将第八识也归类在五蕴生灭法中。如果有人愿为 安慧 遮丑而消除他的邪见恶名的话,可以这样为 安慧 圆谎而宣说正理:“ 第八识心体的阿赖耶性应该灭除,然后改名为异熟识,所以用‘广’字将阿赖耶识摄在‘广五蕴’中,这样说阿赖耶识也是应该灭除的,这样也是可以说得通的。 ”这样为 安慧 的《大乘广五蕴论》圆谎遮丑,那纯粹只是好心顾虑 安慧 法师的面子,其实都是方便说,并不是究竟说;因为 安慧 所造《大乘广五蕴论》的本意并非如此,论文具在,尚可查稽,证实平实所说不虚,不曾一言半句诬蔑冤枉他。也因为阿赖耶识这个心体,是“体恒常住、永远不灭”的,直至佛地时将阿赖耶识心体改名为无垢识,仍然还是常住不灭的;并且是任何人都无法把祂灭除的,乃至合十方诸 佛广大威神之力为一极广极大之威力,用来毁灭一只蚂蚁的阿赖耶识心体,也还是永远不能成功的,因为法界中实无一法可灭任何微小众生之阿赖耶识故,任何有情的阿赖耶识心体永远都是金刚性而无法加以灭除、无法加以消减故。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又说:【或执诸识,用别体同。】语译如下:【或者是有人妄执说:从第一识到第八识,只是因为作用不同而分别施设罢了,其实还是同一个第六意识。】圣 玄奘菩萨在论中这一段所举示的这种妄执者所说的法,就是大乘法中一类 性空宗派、性空唯名派 等凡夫菩萨的妄执,这就是指成实宗及三论宗等弘法师;他们常常错误的引用经中 佛语,错误的引用 龙树菩萨的《中论》文句,来证明自己的说法正确,常以小乘经的义理来解释大乘般若方广及唯识诸经的义理。现在的印顺法师就是如此,他的追随者昭慧、星云、证严等人也都是如此;古时的阿底峡与宗喀巴也是如此,所以宗喀巴在他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所说的法,也是以误会了二乘菩提的“缘起性空”,来解说大乘菩提的般若空性,所以极力否定如来藏正法,极力否定唯识一切种智的增上慧学,将证悟般若以后才能修学的、能令人成就究竟佛道的一切种智唯识增上慧学,贬为般若中观总相智、别相智之下的方便法门。
他们有时也这么说:“ 经中佛说:‘元依一精明,分为六和合。’所以众生的心是只有一个意识心,而分为眼等六个心来和合运作,所以实际上没有七与八识;七八识只是部派佛教发展后,将意识再细分以后才有的,佛在世时不曾说过有七八识。 ”但是,《楞严经》“元依一精明”的意思,其实是说:众生都有的 眼识能见之性、耳识能闻之性 ……乃至 身识能觉之性、意识能知之性 ,都是因为无明、虚妄想的熏习缘故,而从如来藏中一一现行,分成六种体性而各自运作;本来只是如来藏一心的精明性而已,却因妄想与熏习的缘故,现在便有六根,所以就有六种不同的心性和合运作而显示出来,所以楞严说“见闻知觉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以外,又说六识心的见闻知觉性都是虚妄法,都是从缘而起。这才是经文的真正意旨。所以,六识心都是从如来藏中出现运作,显示出能见乃至能觉、能知之性;但是这六种心性,虽然都是从如来藏一心中出现而运行,却与如来藏自心的体性完全不同:正当六识的能见、能闻乃至能觉、能知之性现前时,却有如来藏的离见闻觉知的六尘外了别的自体性,与六识的能见等性同时现行运作,并非只有六识的能见等性现前运作,所以不可因为能见等性都是从如来藏中出生,又因未悟而不见另外还有离六尘的了别性的如来藏在运作,就说这能见等六识心的体性即是如来藏,就说如来藏就是这六心的综合体;只有未悟的人,才会这么说的,证悟的人都不会这么说的。
此外, 世尊在转第一的原始佛教四阿含时期,早已在四大部阿笈摩 (编案:“阿笈摩”是梵语“阿含”之音译) 中密意说过有第七识、第八识,只是大乘法中的小乘法师 安慧 、清辨……等论师他们不懂,妄说 世尊在四阿含中不曾讲过七八识。然而 世尊早在四大部阿笈摩中,密意说过实有七八识;这在今天的南传、北传四阿含诸经中,都仍然还可以找到明确的证据;平实也曾在诸书中,举证许多了,使得印顺、昭慧、星云、证严、达赖……等人都无法推翻。所以,如果有人如此说:“ 心只有一个,那就是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因为无始来的虚妄熏习的缘故,从如来藏中出生了意根及六转识,因此显现有能见之性……乃至能觉之性、能知之性,而意根与阿赖耶识也是配合六识能见等性同时在运作,而有八个识在运作,这八个识合称为一心,名为阿赖耶识 (异熟识、无垢识) 。”这才是正确的说法,这才是《楞严经》中“元依一精明,分为六和合”的真正意思。如果不是这样的理解,而说只有六个识,没有七八识,那就是谤 佛谤法之说;如果不依《楞严经》的原意,不作如此正确的说法,而说七八识是从第六意识中细分出来的,那也是谤 佛谤法之邪说,是严重误会楞严的说法。
窥基大师在《唯识述记》中,也对这一段《成论》文句批注说:【此第三计,即大乘中一类菩萨,依“相似教”,说识体一。摄论第四说:“一意识,菩萨计:一、依远行及独行教,游历诸境故说远行,复言独行无第二故; 二、依五根所行境界,‘意各能受’教; 三、依‘六识身皆名意处’教; 四、又解深密、瑜伽等,说‘如依一镜上有多影像’教; 五、如‘依一水中有多波喻’教。”此恐违至教,故说 〔 唯 〕 有一识。 有云:“一意识,但说前六识为一意识。”理必不然, 此说八识体是一故 。】
语译如下:【这是第三种误计,就是大乘法中的某一类凡夫菩萨,他们依循初转阿含系列的“相似教”的经典,而主张说六识心体其实只是一个心体,所以便认为八七六识也只是一个意识心体细分为三。在《摄大乘论》卷四中曾经这样说道:“ 一个意识心,却被不同的菩萨们如此误计与执著:第一种人即是依远行教及独行教而误计的人;如何是远行呢?这是因为他们所说的法是游历于种种境界上而越修越远,所以说他们是远行教;又因为他们说自己的法义独行于世,说他们的法义才是最正确的法义,并无他宗他派可以和他们比拟的缘故,因为这样而起误计与执著 (编案:即是密宗应成派中观见者) 。 第二种人就是依于五根所运行的境界,认为‘意识意根各各皆能触受六尘’的法教,而起误计与执著。 第三种人则是依六识身而观察之,会归意根于意识中,说意根就是六识心,依此教法而起误计与执著。 第四种人,他们依《解深密经、瑜伽论……》等法教上所说,譬如‘依一镜上有多影像’的教法,而误计经论真意,而说诸识其实只有一心,就是意识心,依这样的教法而产生了误计与执著。 第五种人,譬如依《楞伽经》中所说‘依一水中而有多波’的比喻的法教,而误计六识是同一识。 ”这五种人,因为这些原因而说“六识都是从一个意识心细分而有的”,但是又因为恐怕违背经中 佛所说的至上无谬的“八识并行”的教理,所以就干脆把八识合说为一个识,而不说是六识或者八识。 也有人这样说:“一个意识心,只说前六识为一个意识,也不必管他六七八等识。”这种理论必定不对,此《成唯识论》中说“八个识的体其实是同一个阿赖耶识心体”而不是同一个第六意识的缘故。】
最后的一类菩萨,就是目前南传佛法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谬执,也是目前藏密应成派中观的达赖、印顺、昭慧、传道、星云、证严……等人所常说的 唯有六识 的邪见,正是他们误会佛法的一个大关键。古时的藏密黄教宗喀巴、克主杰,以及他们所继承的阿底峡、寂天、月称、 安慧 、清辨等人,都是这一种的邪谬思想。他们常常这样说:“ 《楞伽经》中说,六识波浪就是水体,所以六识总括、合而为一,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就是六识心;所以如来藏只是方便说,其实并没有别的心体另外存在而可名为如来藏;而第七识意根,也是因为部派佛教的分裂与演变之后,渐渐的发展以后才从意识再细分出来,是部派佛教发展以后才有的,所以在原始佛教中, 世尊并没有说过有意根第七识,也没有说过有第八阿赖耶识,所以七八识都是方便说,实际上并没有七、八识存在。所以七八识是 佛灭度后,分裂的部派时期,从意识的细分中渐渐发展演变而成的,其实都只是意识心的细分而已。至于第三转的方广唯识诸经,那是 佛灭后的菩萨们创造出来,经过长时间的结集而成的,并不是 佛亲口宣说的正经。 ”
这就是 窥基大师说的“对于经中所说水波喻的误会者”,正是月称、 安慧 、般若趜多、阿底峡、宗喀巴、历代达赖喇嘛所传扬的所谓“正法”;也正是现在的印顺老法师,在三十岁时自己去继承藏密黄教的宗喀巴所造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入中论善显密意疏》之后,一生所努力弘扬的破法邪见。他六、七年来细读平实的种种著作剖析之后,知道自己继承自藏密黄教的中观见正是邪见,正是从佛法根源加以彻底破坏的最重罪;所以六、七年来眼见平实写出二十册评论他的法义错误的书籍以后,一向乐于法义辨正而且不断摧邪显正、极为强势的印顺老法师,虽然今犹耳聪目明,但至今仍然没有任何响应;他的徒众中,譬如极为强势,一向眼里容不下一颗小沙子,对于评论印顺法师法义的任何人都必定加以响应与严厉攻击的昭慧法师,至今也仍然没有任何公开的文字响应;至今仍然逃避面对平实继续评论出版的书籍,对人妄言:“我把他的书都丢到字纸篓里,不屑一读。”至今仍然不敢阅读及响应。
如今印顺老法师纵使知道自己的法义有严重的错误,纵使有心改正,但是六十几年来所培养出来的邪见势力,已经极为庞大,成为尾大不掉的局面,这些人如何可能同意他公开修正?印顺老法师如果公开的修正他的法义,而回归第八识如来藏的正理时,就等于是将他毕生心血所写的《妙云集、华雨集、……》等著作全盘否定,那些一生追随他倡导人间佛教、而且已经营造出一番庞大弘法事业的人,岂非要全部归零、从头再来?所以昭慧、传道、星云、证严……等人,一定会极力反对,不肯让他修正原有的邪见,所以印顺老法师至今仍然无力改正,也无法响应平实针对他而作的法义辨正、提出任何的辩解或说明;而他的法义随从者,必定会说:“ 那只是萧平实的一家之说,所以我们不屑与萧平实辩论,不屑与萧平实辨正法义,懒得理他。 ”或者以缓兵计来面对大众的质疑:“ 我们正在汇整各方的意见,正在会合各方的力量,将来一定会对萧平实的法义提出辨正与打击。现在还在整合中,请大家稍安勿躁。 ”但其实这些都只是空言而无实义,最后也将不了了之,因为他们终究无有智慧能作响应。
也有人这样的误会:“ 《楞严经》说,能见之性、……乃至能觉之性、能知之性就是佛性,就是如来藏。因为别的经中也说,依于一个明镜而显现镜上的种种影像,所有影像都是明镜所显示的;同样的道理,依一如来藏而有六种性用,所以能见之性乃至能知、能觉之性,都是如来藏的体性,所以能见之性乃至能知、能觉之性就是如来藏,就是佛性。 ”徐恒志、元音老人、上平居士、惟觉法师等人,就是这一类人;这都是误会《圆觉经、大般涅槃经》真实意旨的人,都落入凡夫随顺佛性的凡夫境界中,都是 错以六识心的知觉性作为佛性 的大妄语者;根本就不是 未入地菩萨随顺佛性 ,也不是 已入地菩萨随顺佛性 ,更不是 诸佛随顺佛性 ,而敢奢言“见性成佛”,而敢以凡夫身广受供养,未免太大胆了。
这些人也都是误会《楞严经、解深密经》意旨的人,误以为能见、能觉等 六识的体性就是如来藏、就是佛性 。却不知道《楞严经》所说的这六种体性,一直都说是“从如来藏中所出生”的,不是从众多外缘而生的,也不是自然而生的,只是 如来藏假借众缘 而出生的,所以说“非因缘生、非自然生”、“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意谓都是从如来藏心体中出生的,不是因缘所生,也不是自然而生,所以眼根乃至意根、意识的能见之性乃至能觉、能知之性,都是所生法,都是生灭法;所生之法则是可灭之法故,唯有能生见性、闻性……知觉性的如来藏,才是不生不灭之法;这才是《楞严经》中的真实义。现在像他们这些误会佛法的人,处处皆有,和古时误会经论的人一样多;所以 窥基大师才会有上面所列举的这类批注与说明。
《成唯识论》中又说:【或执离心无别心所。】语译如下:【或者有人执著说:“除了心王以外,没有心所法可说;所谓的‘心所有法’,其实只是从心王的功用上面来假名安立心所法的名称罢了。”】
窥基大师在《唯识述记》中批注《成论》的这一句话时,这样说道:【此第四计,即是经部、觉天等执。……余部及大乘等,相见俱无,即‘ 安惠 ’等。】语译如下:【这是属于第四种错误的计著,也就是经部师、觉天论师等人所执著的错误想法。……其余各部派及大乘中的一部分误会佛法的人,则是主张相分与见分都是不曾存在的,那就是 安慧 、清辨、陈那等人误计与执著的邪见。】
这就是说,古天竺的 安慧 论师……等人,是因为误会了佛法,因为不懂万法唯识的真实义,所以执著说心识的相分与见分都是不存在的。然而,如果 安慧 的说法是正确的话,那就应该一切有情的眼等六识出现的时候,都将不可能分别显色、形色、表色、无表色的了,也应该意识不能分别种种的法尘了。那么这样一来,有情的动物与无情的植物就应该是同一类,应该都是不能分别、不能了知六尘的。所以 安慧 主张诸识都没有见分与相分的说法,其实正是虚妄不实的邪说。
此外,诸识都有相分;且不说阿赖耶识的相分与见分,唯恐泄露赖耶心体所在的密意,使得阅读者失去了参究过程所应发起的功德与智慧;单说前六识的相分,如果眼识没有分别显色等色法的行相,就没有人能证得眼识的所在,也就没有人能证实眼识的存在了;但是眼识出现而在了别色尘相的时候,必定都有了别色尘的行相持续显现出来,由于有这样的心行的法相存在,而可以证实及体验祂,所以能使人证知眼识的存在;由这个稍为高深层次的法义上来说,就可以了知眼识的确是有相分的,并不是像在比较粗浅的层次中所说的只有见分。同样的道理,眼识如此,耳鼻舌身意识也都如此,都有这样的了别六尘的心行法相存在,所以都是有相分的;乃至意根也是具有恒审思量的心行法相不断的在运作,了知意根所在的人,便可以确实的现前观察到意根的如是心行;既然意根有这种心行的法相存在不断,当然意根也是有相分的。
同理,前六识与意根等七识心体的相分,既然都是由这六识心体了知六尘的心行的行相,以及意根恒审思量的心行行相而显现出来,那就表示这七识心体都是有见分的;如果没有见分,又如何能了知六尘相呢?又如何能生起恒审思量的心行呢?更如何能显现出这七识心体了别六尘的心行法相的相分呢? 而且,意识更有证自证分,所以能返观自己的行相,所以能返观眼等五识及意根的行相相分;这样一来,由意识的证自证分确实存在,也就更明显的证明了祂的见分与相分必定是确实存在的;所以说, 安慧 论师等人否定六识心的见分与相分,乃至否定意根与阿赖耶识心体的见分与相分,都是错误的认知与误计,而且是非常离谱的说法,完全违背了大乘一切种智的法界实相正理。
像这种不懂大乘佛法的人,将一些大乘佛法的名相,取来用小乘法的缘起性空法而胡乱解释一通,已经是很不应该的了;没想到 安慧 更把错误的想法取来造论,误导后世众多的无知众生,而且冠以大乘之名。如今更有无知的众生,援引 安慧 《大乘广五蕴论》中处处违背 佛旨的邪见,用来曲解大乘唯识教的根本大法正理,用来否定如来藏阿赖耶识,无根诽谤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是生灭法,已经成就谤菩萨藏的大恶业了。想不到现在竟然还有更无知大胆的人,故意拿 安慧 这种依据虚妄想所造的邪论作为教材,要求各大佛学院都必须教授 安慧 论师的《大乘广五蕴论》中的邪见,用来否定阿赖耶识,用来误导众生,用来破坏如来藏正法,自造地狱以容未来无量世的自身,真是愚痴到极点了。
这种恶业,是修学佛法的一切人都想极力避免的最大恶业;如果想要消除这种大恶业的话,只有一个办法:赶快公开对大众忏悔改正,赶快对所有曾经听闻自己否定阿赖耶识的人,一一加以更正;公开对众忏悔更正之后,还须每日继续不断的在 佛前礼拜千佛,至诚殷勤的发露自己否定阿赖耶识的罪业,以及至诚的忏悔、永不复作;如此至诚的发誓永不复作谤法恶业,一直要到亲见好相,他的破坏根本大法的大恶业的戒罪,才能消灭 (所说的见到好相,譬如: 佛现身摩顶赦罪、或闻 佛所示现的异香赦罪、或睹 佛以金光照明己身而赦罪。但观想所得的好相不算数,因为那只是自己所观想成功的内相分,并不是真的有 佛前来示现灭罪) 。依比丘二众的声闻戒与菩萨戒的羯摩法来说,如果不见好相,则是谤法的一阐提大恶业未灭,舍寿后必堕无间地狱,亲受尤重纯苦、而且是“长劫、无间”的最大苦受。(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