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昌老师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在此先问候大家:少病少恼否?色身康泰否?道业精进否?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门──空性中道的真实义”。
接下来继续为大家说明,《维摩诘经》中 维摩诘菩萨为我们开示的:“什么是菩萨的净土”?《维摩诘所说经》卷1〈佛国品〉:【十善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命不中夭、大富梵行、所言诚谛常以软语、眷属不离、善和诤讼言必饶益、不嫉不恚正见众生来生其国。】在这段经文中,我们看到 维摩诘大士为我们开示说:十善是菩萨的净土,菩萨成佛的时候,才会有命不中夭、大富梵行乃至于正见众生等种种众生来生到祂的国土中。
那么这里就显示出一个道理:菩萨必须具足修学十善法道,才能够摄受种种的众生。平实导师在《维摩诘经讲记》中也为我们开示说:“菩萨无量劫以来不但修学解脱道和佛菩提道的智慧,并且也具足修学十善业道,这十善业道的成就,让菩萨可以摄取种种的众生。”(《维摩诘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页239)从 平实导师为我们开示的这段话中,我们也可以很明确地了解,佛菩提的修学—特别是大乘佛菩提道这个菩萨行的修学—不单单只是要在三乘菩提上有所实证,对于十善业道,我们也要注意的努力去具足圆满这个十善业道的修学,因为成佛的时候不会是一个人成佛,一定是有无量无边的众生来共同成就这个佛国净土。
只是说这个无量无边的众生,里面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在这段经中所说的命不中夭、大富梵行乃至于正见众生等等众生,来跟菩萨们共同成就这个佛国净土。这就有赖于菩萨在因地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过程中,是否能够具足修行十善业道?如果说没有办法具足修行这个十善业道的话,那菩萨成佛的因缘也自然就不会具足了,那将来佛国的净土中,也会因为菩萨缺乏了这类众生来共同成就这个佛国净土的缘故,所以成佛的时节因缘,也因此就不断地会被延长了。这就显示出菩萨不是只有自利,也就是说菩萨不是只有为了自己在三乘菩提的实证上去利乐众生,而是为了帮助众生将来也能够实证佛菩提,乃至于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而能够勤于十善业道;因为这个十善业道,是将来菩萨在摄受众生时,成就佛国净土的时候,必须要具备的清净法。
接下来我们看看,如果菩萨能够具足行于十善业道,因为具足修行十善业道的关系,哪些清净法的众生会出生到菩萨成佛时的佛国净土呢?在经中我们看到,第一个就是命不中夭的;也就是说,最后身菩萨在成佛的时候,他的弟子除非是为了示现,否则通常是命不中夭的,并且这些命不中夭的弟子们,往往还会有示现出大富,而且行于种种善行的,也就是第二类的大富而行梵行的人。那么拥有广大的资财,却能够行于种种的梵行,以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不愁吃、不愁穿,然后有钱,然后有种种的奴仆可以使唤,却能够修行清净的梵行,而不行于种种的邪淫;也就是不会有小三、小四等种种的邪淫业出现。这个大富而梵行其实并不容易啊!因为我们看现在的社会风气,其实对于大富者或者是富贵者,他行于邪淫的种种行,往往是屡见不鲜的,可见得这个大富梵行-大富而能够行于清净行-这个其实是并不容易的事情啊!
另外还有一类的众生是所言诚谛的,所言诚谛是说,这一类的众生因为被菩萨教化之后,而开始行于菩萨道了,所以说不论他有没有亲证佛菩提,或者实证二乘的菩提,他的说话慢慢都会是以诚恳的心态,而且不扭曲世间正理的方式来为众生宣说。因此这类所言诚谛的众生,也会在菩萨成佛的时候,来出生到祂的佛国净土中。
另外还有一类的众生会常以软语,这意思就是说,这一类的众生对于众生,他常常是用种种的软语、爱语来说话,他不会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或以粗言恶语来对待众生。那这样的众生也是因为菩萨在修行十善业道的过程中,能够如法如理的教导他,令他懂得舍离这些种种的粗言恶语等口业上的造作,所以才会在菩萨成佛时,感得这类常以软语、爱语来跟众生相处,乃至于对待这些行于清净法的众生,来出生到菩萨的佛国净土中。
另外还有一类众生,就是属于眷属不离。这类眷属不离的众生是指说,他们都会很爱护他的眷属,所以他的眷属不会一一舍弃他而去。譬如在世间法中有一类人,虽然他很有钱,可是他对待自己的亲眷其实是很苛刻的,那这一类的人,通常眷属都不会心生爱恋心;那原因就是因为他在获得大富贵的资财方面,并没有同时去除他的悭贪心。但是菩萨在修学菩萨道行于十善业道的过程中,一定会教导这个随学的弟子众们,在布施的时候,未来得到大果报的同时,是要以离悭贪心来行于种种的布施,因为离于悭贪心而行种种布施的缘故,所以就不会在获得将来可爱异熟果报——这些种种的大富资财的时候,对于眷属却是苛刻悭吝不舍,因此眷属就不会因为具足资财的菩萨们却对他们悭吝不舍的缘故而离开他。所以说菩萨在摄受众生时,行于布施之行不会单单告诉他说布施有什么果报,而往往会告诉这些随学的弟子们,布施的目的,其实是在离于悭贪的恶习这样的烦恼法;那因为随学的弟子众们也都能够依于菩萨的教导,所以这一类眷属不离的清净众生,将来就会同时在菩萨成佛时,出生到祂的佛国净土中。
另外还有一类众生是善和诤讼的,这就是说对于眷属或众生,能够善于把众生之间互相的诤讼加以调和。这就是说菩萨在行于十善业道的时候,对于这个口业的造作,乃至于意业的贪瞋痴的部分的去除,能够如理如法的去教导给他的随学的弟子众们,使得弟子众们不会乐于让瞋恚心或者是贪等种种的烦恼生起。因为随学的弟子众们能够依于菩萨们,如实的不贪、不瞋的清净法的教导的关系,所以能够降伏自己的悭贪之心乃至于瞋恚之心。因此对于眷属间乃至于众生间,如果因为种种的瞋恚乃至于悭贪的习气而生起了种种诤讼,菩萨也会依于慈悲心,而善于用种种的方便善巧,令他们之间的诤讼能够止息。那随学的这些弟子众们,也看到菩萨这样不贪、不悭,乃至于说不痴等种种十善业行的显现,而学习了这种善和诤讼,除了离开自己的悭贪烦恼之外,并依于慈悲心而来利乐众生,令众生离开这些种种的诤讼,乃至于彼此间的仇恨对待等种种的瞋恚的心行,对于这类的瞋恚心行,定会用种种的方便善巧加以调和。所以菩萨成佛的时候,这些善和诤讼具备这样清净法的众生,就会来出生到祂的佛国净土中。
另外还有一个言必饶益,也就是说这类众生他所说的话一定是同时利益双方的。这一类的众生往往是因为菩萨在行于菩萨道的过程中,因为三乘菩提特别是大乘佛菩提上的实证的缘故,而深入的加以观察理解之后,对于什么是对众生有所利益的真实法相;比如说以现在法,以现在这个世间来说,因缘果报往往是世间人所怀疑的,但是菩萨对于因缘果报却能够依于如来藏这个真实的道理,而为众生如实地加以宣说这个因缘果报是真实不虚的,因为因缘果报的执行者,正是众生各自独有的如来藏啊!那么如来藏在执行这些因果律的时候,往往有祂的一个自体性,这个自体性就是指说,如来藏在执行因果律的时候,必须是依于往昔所造诸缘,而不会由如来藏自己来决定要去显现什么法。因此对于众生自己的身口意行,如果是恶行的话,那么这些恶行造作之后,一定会存在这个恶行众生的如来藏中,那么如来藏就会依于这个众生所造的恶行,将来出现了种种的恶果。若是这个众生行于种种的善行的话,那么这个善行的业种,也会存藏在他的如来藏中,将来如来藏在遇缘成熟的时候,就会显现出那样的善果来利益、来让这个造善行的众生受用。因此依于因缘果报真实不虚的道理而为众生来宣说,其实彼此之间,不应该为了世间法上的种种的利益而来加以争斗,而是应该依于因果的道理,对于这些遭受恶行(因为往昔所造恶行)导致今世有种种的困苦,乃至于贫穷等烦恼出现的众生,应该用慈悲心、怜悯心加以协助,令他能够获得相应的帮助,而能够持续地生活下去之后,而愿意学习菩萨所行的种种布施之法。对于因为往昔行于种种的善业而今世有广大资财,这些具备大富资财的种种众生,菩萨也能够劝导他,应该舍离种种的悭贪的心行,乃至于憍慢的心行,而以慈悲心乃至于以谦下心来利益众生,令众生也能够获得因他的往昔所造的种种善业,而获得种种的帮助乃至于协助,而能够实际让众生跟这一个具备大富资财的有情,能够同时获得利益。
那么因为菩萨以如来藏能够如实执行因果律的这样的一个布施的十善业行,而为众生宣说,所以他的随学弟子众们,也慢慢地会从因果律来观察这个世间万法的运行,而能够依于如来藏执行因果律的这样的真实体性、这样的法性是真实不虚的缘故,而慢慢地去恶修善,远离了世间法中所造恶没有果报、所造善没有果报的种种愚痴行。那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说这一类的众生将来所说的话,都不会是以世间相上的利益而来说,而是会以实际上对于他,或对于双方有共同利益。事实上是以如来藏能够执行因果律这个角度来观察,而为众生来调和乃至于利益双方,所以这一类言必饶益的众生,也会在菩萨成佛时,来生到祂的佛国净土中。
另外还有一类不嫉不恚的众生,这就是说这类的众生他们的心中不会有嫉妒,也没有瞋恚。这也就是说,菩萨在行于十善业道的过程中,他在降伏这些贪瞋痴的烦恼,并不是依于世间法中,对于自己有利、有害这个世间法的角度来观察,而是依于这个如来藏本来无我、本来无贪,也没有种种的瞋恚心这样的一个无我、无所得的清净心。而转依成功之后,慢慢的对于世间法中,种种的世间人受到善法利益的时候,心中不会生起嫉妒心,对于损害自己利益的众生,也不会生起怨恨心,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虚妄法;同时也了解,如果说今天有众生因为某个因缘来损害到自己的话,那往往这些事情,或许是往昔所亏欠众生的,或者是今世众生所造的因。但是不论哪一种,转依如来藏之后,从如来藏来看这些法,这些法本质都是如来藏藉缘所集的缘起的虚妄法,既然是虚妄法,因为虚妄法而起瞋、起贪,那不就是落在愚痴中吗?因此这样子来安止自己的心之后,就能够行于不悭贪,也不嫉妒别人的可爱异熟的果报,也不会对于众生损害自己时,或者损害自己的眷属时,生起了种种的瞋恚心。那么因为这样行于不贪、不恚、不痴的缘故,所以在口行、身行上就会显示出他不嫉、不恚这样的十善业行。
对于这样的十善业行,因为随学的弟子众们看到菩萨这样子为他们显现之后,也开始懂得原来要离开对世间法的种种贪著乃至于贪爱,必须要依于智慧,这个智慧必须是要依于这个如来藏本来无我、无所得、无贪、无瞋这样子的心性,才能够渐渐去除这些贪瞋痴等种种烦恼的现行。因而这些随学的弟子们开始想要去求证,乃至于实证这个如来藏法,因而能够慢慢转变自己,乃至于压制自己这种以前对于众生看到他比自己成就高就生起嫉妒心,或者因为对方对自己有所不利益时就容易生起瞋恚心,这样的瞋嫉的心行开始愿意舍离。因此这样子行于如实不嫉、不恚的清净行,经过了长久的修习之后,这样的不嫉、不恚的众生,就会在菩萨成佛时,来生到菩萨的佛国净土中。
另外还有一类是正见众生,这类的正见众生讲的是说,这类的众生是永远住于正见之中,而不会对于邪见生起了一点点的爱乐之心;换句话说,这一类的众生是非常有智慧的,而且熏习的时节因缘是很长久的。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正见众生出生到菩萨的佛国净土中呢?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菩萨是以正见来教导一切众生的。佛法中所说的正见就只有八识论,就只有如来藏是一切法背后的根本因,是一切法生起的根,一切法的所依身这样的正见。那依于这样的正见,而依于如来藏来观察一切法的时候,菩萨对于一切法是正是邪,是有因有果,或是无因无果,或是非因非果等种种的观察,慢慢就会生起了正确的简择智慧,乃至于到佛地时,能够究竟了知这些因果;乃至于对一切邪见所生起的原因,都是因为无明而生,这样的道理能够如实地观察并且断除。而因为菩萨自己断除了这些无明以及种种的邪见,也把这个无明跟邪见的内容,具足的为自己随学的这些弟子众们如实地教导,令这些随学的弟子众们,也能够了知无明的本质及内涵,以及种种的邪见而能够逐渐远离。所以菩萨虽然有所胎昧,但是因为今世乃至于往昔所熏习的这些种种正见的功能,这些种子,一直存在他的如来藏心中的缘故,所以遇到邪见乃至于无明生起的时候,就能够让这些往昔所熏习的这些正见生起,而能够慢慢离开这些无明乃至于邪见的,以及种种的牵引。所以说在最后身菩萨成佛的时候,这些具备种种正见的众生,就会往生到这个菩萨的佛国净土中,来跟菩萨共同成就菩萨的佛国净土。
那么以上具足这些法的众生会出生到菩萨的佛国净土中,也都是因为菩萨能够行于十善业道的不起贪瞋痴乃至于不恶口等,行于种种的身三、口四、意三的种种的善法,那因为这些十善业道的具足成就,才能够成就弟子众们所谓的见贤思齐,而能够慢慢地成就离开这些种种邪见乃至于无明的干扰,而能够于最后身菩萨在成佛时,来共同成就这菩萨的佛国净土啊!
那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先谈到这里。
阿弥陀佛!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在此先问候大家:少病少恼否?色身康泰否?道业精进否?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门──空性中道的真实义”。
接下来继续为大家说明,《维摩诘经》中 维摩诘菩萨为我们开示的:“什么是菩萨的净土”?《维摩诘所说经》卷1〈佛国品〉:【十善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命不中夭、大富梵行、所言诚谛常以软语、眷属不离、善和诤讼言必饶益、不嫉不恚正见众生来生其国。】在这段经文中,我们看到 维摩诘大士为我们开示说:十善是菩萨的净土,菩萨成佛的时候,才会有命不中夭、大富梵行乃至于正见众生等种种众生来生到祂的国土中。
那么这里就显示出一个道理:菩萨必须具足修学十善法道,才能够摄受种种的众生。平实导师在《维摩诘经讲记》中也为我们开示说:“菩萨无量劫以来不但修学解脱道和佛菩提道的智慧,并且也具足修学十善业道,这十善业道的成就,让菩萨可以摄取种种的众生。”(《维摩诘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页239)从 平实导师为我们开示的这段话中,我们也可以很明确地了解,佛菩提的修学—特别是大乘佛菩提道这个菩萨行的修学—不单单只是要在三乘菩提上有所实证,对于十善业道,我们也要注意的努力去具足圆满这个十善业道的修学,因为成佛的时候不会是一个人成佛,一定是有无量无边的众生来共同成就这个佛国净土。
只是说这个无量无边的众生,里面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在这段经中所说的命不中夭、大富梵行乃至于正见众生等等众生,来跟菩萨们共同成就这个佛国净土。这就有赖于菩萨在因地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过程中,是否能够具足修行十善业道?如果说没有办法具足修行这个十善业道的话,那菩萨成佛的因缘也自然就不会具足了,那将来佛国的净土中,也会因为菩萨缺乏了这类众生来共同成就这个佛国净土的缘故,所以成佛的时节因缘,也因此就不断地会被延长了。这就显示出菩萨不是只有自利,也就是说菩萨不是只有为了自己在三乘菩提的实证上去利乐众生,而是为了帮助众生将来也能够实证佛菩提,乃至于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而能够勤于十善业道;因为这个十善业道,是将来菩萨在摄受众生时,成就佛国净土的时候,必须要具备的清净法。
接下来我们看看,如果菩萨能够具足行于十善业道,因为具足修行十善业道的关系,哪些清净法的众生会出生到菩萨成佛时的佛国净土呢?在经中我们看到,第一个就是命不中夭的;也就是说,最后身菩萨在成佛的时候,他的弟子除非是为了示现,否则通常是命不中夭的,并且这些命不中夭的弟子们,往往还会有示现出大富,而且行于种种善行的,也就是第二类的大富而行梵行的人。那么拥有广大的资财,却能够行于种种的梵行,以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不愁吃、不愁穿,然后有钱,然后有种种的奴仆可以使唤,却能够修行清净的梵行,而不行于种种的邪淫;也就是不会有小三、小四等种种的邪淫业出现。这个大富而梵行其实并不容易啊!因为我们看现在的社会风气,其实对于大富者或者是富贵者,他行于邪淫的种种行,往往是屡见不鲜的,可见得这个大富梵行-大富而能够行于清净行-这个其实是并不容易的事情啊!
另外还有一类的众生是所言诚谛的,所言诚谛是说,这一类的众生因为被菩萨教化之后,而开始行于菩萨道了,所以说不论他有没有亲证佛菩提,或者实证二乘的菩提,他的说话慢慢都会是以诚恳的心态,而且不扭曲世间正理的方式来为众生宣说。因此这类所言诚谛的众生,也会在菩萨成佛的时候,来出生到祂的佛国净土中。
另外还有一类的众生会常以软语,这意思就是说,这一类的众生对于众生,他常常是用种种的软语、爱语来说话,他不会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或以粗言恶语来对待众生。那这样的众生也是因为菩萨在修行十善业道的过程中,能够如法如理的教导他,令他懂得舍离这些种种的粗言恶语等口业上的造作,所以才会在菩萨成佛时,感得这类常以软语、爱语来跟众生相处,乃至于对待这些行于清净法的众生,来出生到菩萨的佛国净土中。
另外还有一类众生,就是属于眷属不离。这类眷属不离的众生是指说,他们都会很爱护他的眷属,所以他的眷属不会一一舍弃他而去。譬如在世间法中有一类人,虽然他很有钱,可是他对待自己的亲眷其实是很苛刻的,那这一类的人,通常眷属都不会心生爱恋心;那原因就是因为他在获得大富贵的资财方面,并没有同时去除他的悭贪心。但是菩萨在修学菩萨道行于十善业道的过程中,一定会教导这个随学的弟子众们,在布施的时候,未来得到大果报的同时,是要以离悭贪心来行于种种的布施,因为离于悭贪心而行种种布施的缘故,所以就不会在获得将来可爱异熟果报——这些种种的大富资财的时候,对于眷属却是苛刻悭吝不舍,因此眷属就不会因为具足资财的菩萨们却对他们悭吝不舍的缘故而离开他。所以说菩萨在摄受众生时,行于布施之行不会单单告诉他说布施有什么果报,而往往会告诉这些随学的弟子们,布施的目的,其实是在离于悭贪的恶习这样的烦恼法;那因为随学的弟子众们也都能够依于菩萨的教导,所以这一类眷属不离的清净众生,将来就会同时在菩萨成佛时,出生到祂的佛国净土中。
另外还有一类众生是善和诤讼的,这就是说对于眷属或众生,能够善于把众生之间互相的诤讼加以调和。这就是说菩萨在行于十善业道的时候,对于这个口业的造作,乃至于意业的贪瞋痴的部分的去除,能够如理如法的去教导给他的随学的弟子众们,使得弟子众们不会乐于让瞋恚心或者是贪等种种的烦恼生起。因为随学的弟子众们能够依于菩萨们,如实的不贪、不瞋的清净法的教导的关系,所以能够降伏自己的悭贪之心乃至于瞋恚之心。因此对于眷属间乃至于众生间,如果因为种种的瞋恚乃至于悭贪的习气而生起了种种诤讼,菩萨也会依于慈悲心,而善于用种种的方便善巧,令他们之间的诤讼能够止息。那随学的这些弟子众们,也看到菩萨这样不贪、不悭,乃至于说不痴等种种十善业行的显现,而学习了这种善和诤讼,除了离开自己的悭贪烦恼之外,并依于慈悲心而来利乐众生,令众生离开这些种种的诤讼,乃至于彼此间的仇恨对待等种种的瞋恚的心行,对于这类的瞋恚心行,定会用种种的方便善巧加以调和。所以菩萨成佛的时候,这些善和诤讼具备这样清净法的众生,就会来出生到祂的佛国净土中。
另外还有一个言必饶益,也就是说这类众生他所说的话一定是同时利益双方的。这一类的众生往往是因为菩萨在行于菩萨道的过程中,因为三乘菩提特别是大乘佛菩提上的实证的缘故,而深入的加以观察理解之后,对于什么是对众生有所利益的真实法相;比如说以现在法,以现在这个世间来说,因缘果报往往是世间人所怀疑的,但是菩萨对于因缘果报却能够依于如来藏这个真实的道理,而为众生如实地加以宣说这个因缘果报是真实不虚的,因为因缘果报的执行者,正是众生各自独有的如来藏啊!那么如来藏在执行这些因果律的时候,往往有祂的一个自体性,这个自体性就是指说,如来藏在执行因果律的时候,必须是依于往昔所造诸缘,而不会由如来藏自己来决定要去显现什么法。因此对于众生自己的身口意行,如果是恶行的话,那么这些恶行造作之后,一定会存在这个恶行众生的如来藏中,那么如来藏就会依于这个众生所造的恶行,将来出现了种种的恶果。若是这个众生行于种种的善行的话,那么这个善行的业种,也会存藏在他的如来藏中,将来如来藏在遇缘成熟的时候,就会显现出那样的善果来利益、来让这个造善行的众生受用。因此依于因缘果报真实不虚的道理而为众生来宣说,其实彼此之间,不应该为了世间法上的种种的利益而来加以争斗,而是应该依于因果的道理,对于这些遭受恶行(因为往昔所造恶行)导致今世有种种的困苦,乃至于贫穷等烦恼出现的众生,应该用慈悲心、怜悯心加以协助,令他能够获得相应的帮助,而能够持续地生活下去之后,而愿意学习菩萨所行的种种布施之法。对于因为往昔行于种种的善业而今世有广大资财,这些具备大富资财的种种众生,菩萨也能够劝导他,应该舍离种种的悭贪的心行,乃至于憍慢的心行,而以慈悲心乃至于以谦下心来利益众生,令众生也能够获得因他的往昔所造的种种善业,而获得种种的帮助乃至于协助,而能够实际让众生跟这一个具备大富资财的有情,能够同时获得利益。
那么因为菩萨以如来藏能够如实执行因果律的这样的一个布施的十善业行,而为众生宣说,所以他的随学弟子众们,也慢慢地会从因果律来观察这个世间万法的运行,而能够依于如来藏执行因果律的这样的真实体性、这样的法性是真实不虚的缘故,而慢慢地去恶修善,远离了世间法中所造恶没有果报、所造善没有果报的种种愚痴行。那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说这一类的众生将来所说的话,都不会是以世间相上的利益而来说,而是会以实际上对于他,或对于双方有共同利益。事实上是以如来藏能够执行因果律这个角度来观察,而为众生来调和乃至于利益双方,所以这一类言必饶益的众生,也会在菩萨成佛时,来生到祂的佛国净土中。
另外还有一类不嫉不恚的众生,这就是说这类的众生他们的心中不会有嫉妒,也没有瞋恚。这也就是说,菩萨在行于十善业道的过程中,他在降伏这些贪瞋痴的烦恼,并不是依于世间法中,对于自己有利、有害这个世间法的角度来观察,而是依于这个如来藏本来无我、本来无贪,也没有种种的瞋恚心这样的一个无我、无所得的清净心。而转依成功之后,慢慢的对于世间法中,种种的世间人受到善法利益的时候,心中不会生起嫉妒心,对于损害自己利益的众生,也不会生起怨恨心,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虚妄法;同时也了解,如果说今天有众生因为某个因缘来损害到自己的话,那往往这些事情,或许是往昔所亏欠众生的,或者是今世众生所造的因。但是不论哪一种,转依如来藏之后,从如来藏来看这些法,这些法本质都是如来藏藉缘所集的缘起的虚妄法,既然是虚妄法,因为虚妄法而起瞋、起贪,那不就是落在愚痴中吗?因此这样子来安止自己的心之后,就能够行于不悭贪,也不嫉妒别人的可爱异熟的果报,也不会对于众生损害自己时,或者损害自己的眷属时,生起了种种的瞋恚心。那么因为这样行于不贪、不恚、不痴的缘故,所以在口行、身行上就会显示出他不嫉、不恚这样的十善业行。
对于这样的十善业行,因为随学的弟子众们看到菩萨这样子为他们显现之后,也开始懂得原来要离开对世间法的种种贪著乃至于贪爱,必须要依于智慧,这个智慧必须是要依于这个如来藏本来无我、无所得、无贪、无瞋这样子的心性,才能够渐渐去除这些贪瞋痴等种种烦恼的现行。因而这些随学的弟子们开始想要去求证,乃至于实证这个如来藏法,因而能够慢慢转变自己,乃至于压制自己这种以前对于众生看到他比自己成就高就生起嫉妒心,或者因为对方对自己有所不利益时就容易生起瞋恚心,这样的瞋嫉的心行开始愿意舍离。因此这样子行于如实不嫉、不恚的清净行,经过了长久的修习之后,这样的不嫉、不恚的众生,就会在菩萨成佛时,来生到菩萨的佛国净土中。
另外还有一类是正见众生,这类的正见众生讲的是说,这类的众生是永远住于正见之中,而不会对于邪见生起了一点点的爱乐之心;换句话说,这一类的众生是非常有智慧的,而且熏习的时节因缘是很长久的。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正见众生出生到菩萨的佛国净土中呢?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菩萨是以正见来教导一切众生的。佛法中所说的正见就只有八识论,就只有如来藏是一切法背后的根本因,是一切法生起的根,一切法的所依身这样的正见。那依于这样的正见,而依于如来藏来观察一切法的时候,菩萨对于一切法是正是邪,是有因有果,或是无因无果,或是非因非果等种种的观察,慢慢就会生起了正确的简择智慧,乃至于到佛地时,能够究竟了知这些因果;乃至于对一切邪见所生起的原因,都是因为无明而生,这样的道理能够如实地观察并且断除。而因为菩萨自己断除了这些无明以及种种的邪见,也把这个无明跟邪见的内容,具足的为自己随学的这些弟子众们如实地教导,令这些随学的弟子众们,也能够了知无明的本质及内涵,以及种种的邪见而能够逐渐远离。所以菩萨虽然有所胎昧,但是因为今世乃至于往昔所熏习的这些种种正见的功能,这些种子,一直存在他的如来藏心中的缘故,所以遇到邪见乃至于无明生起的时候,就能够让这些往昔所熏习的这些正见生起,而能够慢慢离开这些无明乃至于邪见的,以及种种的牵引。所以说在最后身菩萨成佛的时候,这些具备种种正见的众生,就会往生到这个菩萨的佛国净土中,来跟菩萨共同成就菩萨的佛国净土。
那么以上具足这些法的众生会出生到菩萨的佛国净土中,也都是因为菩萨能够行于十善业道的不起贪瞋痴乃至于不恶口等,行于种种的身三、口四、意三的种种的善法,那因为这些十善业道的具足成就,才能够成就弟子众们所谓的见贤思齐,而能够慢慢地成就离开这些种种邪见乃至于无明的干扰,而能够于最后身菩萨在成佛时,来共同成就这菩萨的佛国净土啊!
那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先谈到这里。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