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集 生死畏中当依如来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4  浏览次数:1388
正礼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上一集我们介绍了“菩萨行无隐慈,直心清净”的道理,我们讲到说《楞严经》里面有些人误会了,用误会的意思来毁谤 平实导师,其实那样子是有严重过失,因为他传播了错误的佛法的知见。我们其实在《楞严经》里面是可以知道,所谓:【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6)那句话重点是在“不可以泄漏密因”,因为《楞严经》讲的就是如来的密因修证嘛!而这个真如佛性的密意最为关键。所以人是可以讲“我是真菩萨、真阿罗汉的”,而且 佛陀也是这样自己宣说,也跟弟子这样讲,因为这个是直心清净嘛!
  《楞严经》后面还有一段是同样的道理,都在讲大妄语的问题:
  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6)
  这里有谈到直心道场,显然 佛陀就叫我们修行人要直心道场。就是修行的时候就是要很直心,什么样的证量就讲那样证量,什么样的理解就那样讲,不可以妄称。所以 平实导师说他得道种智,然后解说那么多的佛法义理,那也是如实而说啊!可是这个第四个清净明诲所禁止的是说,那么有人说他是法王、说是活佛,那就叫作大妄语。如果一个人真的明心讲明心可以,真的见性讲见性可以,真的得道种智,就讲他得道种智,可以呀!可是不可以说,他根本没有真实的证量,然后说他是活佛、他是法王。所以《楞严经》是在禁止这件事情。因为自称活佛、法王的,他没有那个真实的证量,他不可以说他是佛,不可以说他是法王,因为法王就是佛啊!所以这里有说“况复法王如何妄窃”,法王这个名称不是可以随便乱偷的,其实要批评的是这件事情。
  所以我们要知道菩萨“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其实有时候众生不喜欢的,因为很多众生喜欢被笼罩。如果有人说他是活佛、仁波切,哦!他很高兴!他都不质疑,因为他们不讲真实的佛法实证的道理;可是善知识真的行无隐慈,把真实的证量的标准讲出来,众生不喜欢,因为那显示其他人没有证量啊!所以说,菩萨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有时候众生不一定喜乐。我们如果想要修学佛法,我们应该要领受菩萨行无隐慈,直心清净的行为,因为菩萨转依如来藏的时候,因为如来藏也是无隐啊!没有任何的隐覆,对众生没有任何的弯曲,也是直心清净。
  好!那我们接下来看“行深心慈,无杂行故;”(《维摩诘所说经》卷2)。就说菩萨行深心慈,什么叫深心慈?他对于度化众生行菩萨道,他有很高的热情,而且他不夹杂,他就一直这样作。不会说:“哎呀!我是不是要入无余涅槃去呀?我是不是要在世间法上面,获得名闻利养?”他不作这些事情。他就是一直很热情地度化众生,帮助众生回归正法,然后在佛法上能够有所实证,而且他不会懈怠,细水长流持续不断,这样叫作“行深心慈,无杂行故”。
  还有“行无诳慈,不虚假故;”(《维摩诘所说经》卷2)。也就是说,如来藏本来祂就是没有欺诳于众生啊!法界该怎么样,祂是如实显现;因果该如何报偿,祂也如实显现。所以菩萨行无诳慈的时候也是一样,有实证就有实证,没有实证就没有实证,这是不需要妄语的,那这样才叫作“无诳慈”。
  另外“行安乐慈,令得佛乐故;”(《维摩诘所说经》卷2)。这里在宣说一件事情,要让众生获得诸佛的快乐。可是诸佛的快乐的获得,一定要先从修大乘法开始,如果只是修声闻法,不能获得真正的“安乐慈”。因为声闻法或是辟支佛法,他不能通达到佛地的境界,因为他们是小乘法;只有菩萨之法,才可以令众生最后获得佛乐,然后最后能够得到安乐之行。那这样子所有的这一些,维摩诘说了那么多对众生行慈的方式,都是“菩萨之慈为若此也。”(《维摩诘所说经》卷2),这么多都是菩萨在行种种慈的方式。
  接下来,文殊菩萨又继续问 维摩诘菩萨: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何谓为喜?”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何谓为舍?”答曰:“所作福佑,无所悕望。”(《维摩诘所说经》卷2)
  前面已经谈完了慈,慈谈非常多,所以后面的悲、喜、舍,其实同样的道理。可是也要在问答里面把总纲提出来,所以说,文殊菩萨又问 维摩诘菩萨说:“那什么是菩萨的悲呢?”维摩诘大士就说:“菩萨所作的功德都要与一切众生共之。”也就是说,菩萨的悲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换言之,菩萨的所作所为,都是要从利他而行,然后最后才利益到自己,然后自他两利之后,来圆满他的菩萨道的修行,这样是菩萨的悲悯。
  那什么是喜呢?喜就是“有所饶益,欢喜无悔”。也就是说,菩萨对于众生施予种种的利益饶益他。譬如说,平实导师以前帮助很多人明心,甚至见性,可是有的因为种种的因素退转了,可是退转之后,平实导师还是一样欢喜无悔,从来没有后悔说当时帮助他们,没有!只可惜说:“唉呀!他们走错了!”所以他要写很多的著作,来救度他们能够不要毁谤,然后最后可以忏悔回归正道。所以这样子对于众生,只要有所饶益,他就欢喜而没有任何的后悔,因为也没有希望说,众生一定要如何回报,这样才是菩萨的喜。
  那什么是菩萨的舍呢?“所作福佑,无所悕望”。也就是说,菩萨作那么多饶益众生的事情,其实他作就是在舍弃自己的悭贪嘛!财施、无畏施、法施统统是这样子。行于财施就是对于钱财不再吝惜,把自己的吝惜之心去除掉,而且不求众生能够有任何回报,因为菩萨只是在对治自己的悭贪之心。所以众生是不是要回报于菩萨,菩萨不在乎,乃至行种种的法施、无畏施,也没有希望众生要如何回报。如果众生想要回报,他也很高兴,可是他不会回报到自身,而是把这个护持正法的功德来供养佛,来作法供养,这才是菩萨的舍啊!
  好!那菩萨的慈悲喜舍已经说完之后,接下来 文殊师利又跟 维摩结菩萨又问了问题:
  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维摩诘所说经》卷2)
  讲了慈悲喜舍,好像菩萨都很自在啊!可是,不是每个菩萨都一开始修行就很自在啊!所以 文殊师利菩萨就代我们后世的菩萨,问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啊!说:“我们对于生死还有畏惧的菩萨,那我们要依靠什么啊?”这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特别有些人会认为 平实导师都要人家留在娑婆继续度众,都不教人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实这是错误!其实 平实导师在我们的回向文里面“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行”,而且还排在前面;可是“回入娑婆也行”。所以并没有说,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不可以,没有这样子。
  只是在道次第来说,去西方极乐世界那个纯一清净世界,对于菩萨修行比较慢,虽然安逸,可是它比较慢;可是在娑婆修行,虽然很辛苦,可是快。如果要在娑婆世界留下来度化众生,虽然很快,可是我们要依靠什么啊?这是所有对于生死还有畏惧的菩萨所面临的问题。文殊菩萨问了这个好问题,维摩诘大士祂就说:“这个是要依靠什么呢?依靠如来功德之力。”也就是说,我们还有隔阴之迷,还在娑婆要继续来修学佛法的时候,我们只能依靠 佛陀,因为如来的功德之力,其实不是世间人想象的啊!给我们什么样的资财,其实不是如来的功德之力,在于帮助我们这些生死有畏菩萨,能够安排生处,说你要生到哪里去?到哪一个家庭去?将来如何跟善知识能够结缘?如来作这个安排。而这样的安排,不是所有外道的善知识可以作得到的,只有 佛陀,因为祂了达了众生的业跟这个缘,祂才能作这个安排,这样才能够显示出诸佛祂的功德之力啊!
  文殊菩萨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维摩诘所说经》卷2)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依靠如来的功德之力,那你凭什么要 佛陀来帮助你呢?维摩诘菩萨就说了:“有!有个方法,就是度脱一切众生。”因为我们的四宏誓愿里面的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是诸佛永远不能完成的,后面的“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统统可以完成。可是就是四宏誓愿的第一愿,诸佛成佛之后,照样永无穷尽的必须依循下去,因为那个愿是无穷无尽的,佛陀就依于这样的愿,来帮助生死有畏菩萨能够修菩萨道,因为有菩萨在人间、在五浊恶世,才可以继续帮助众生,也满了诸佛菩萨祂的本愿。所以如果要依靠如来的功德之力,就要住于度脱一切众生这样的心境。
  接著 文殊菩萨又问了一长串的问题:
  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答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答曰:“当行正念。”又问:“云何行于正念?”答曰:“当行不生不灭。”(《维摩诘所说经》卷2)
  这段经文其实有点长,文殊师利菩萨又问说:“如果想要度化众生,那要教众生作什么事情呢?要除掉什么事情啊?”维摩诘菩萨就答说:“要度众生要除掉众生的烦恼。”可是这个烦恼不是世间的烦恼,所指的烦恼是佛法所说的见惑、思惑跟尘沙惑。见惑就是见解上的错误,好比说我见要断除,就是见解上面的烦恼的断除。思惑就是我执上面的烦恼,要把它去除掉,就是对于生命的执著,对于五阴自我的存在的执著性,要把它去除掉。可是这样还不够,还要把尘沙惑,也就是说,这个世界如何生成,一切因果律如何执行,所有的细节全部了达,这样才能够把尘沙惑去除掉,这样子才能够说,帮助众生除掉了烦恼。可是要除掉这个烦恼,应该要怎么样作?维摩诘菩萨就说:“就要行于正念”。可是什么是菩萨行于正念呢?因为正念大家都知道啊!名称很简单啊!可是它的内容是什么呢?有人说我行于正念,那我要解脱、我要断我见啊!可是这样讲都没有讲到正念的核心。
  所以说 维摩诘菩萨在 文殊师利的追问之下:“那什么是行于正念呢?”维摩诘菩萨就说:“当行不生不灭。”也就是说,什么是正念?要把正念放在不生不灭这件事情,不生不灭其实就叫作永恒。可是这个不生跟不灭,也可以把祂拆成两个,可是其实他的意思就是,众生如果因为有生、有轮回,那一定有一个本体不生不灭,作为轮回的主体,这个轮回的主体,就叫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如来藏,或叫阿赖耶识。所以 维摩诘居士就说:“要行于正念,就要行于不生不灭,行于不生不灭才是真正的所谓的行于正念。”如果菩萨不行于这个不生不灭的正念,其实他就偏离了他的菩萨行;声闻人他不是行于不生不灭,因为他行于灭谛,因为苦、集、灭、道。声闻人就是要灭,要把一切的生灭法把它灭尽,然后独余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如来藏,所以声闻人他的正念,不是行于不生不灭,他是行于灭。可是菩萨就要行于不生不灭,这样子时时刻刻去安住于他的正念在不生不灭法这个上面,才是他的实证、他的转依,所以这个才是菩萨的正念。
  又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灭。”(《维摩诘所说经》卷2)
  文殊菩萨继续追问:“那什么是不生不灭呢?是什么不生、是什么不灭呢?”维摩诘菩萨就说:“恶法不生,可是善法不灭。”表面上是符合声闻的说法,表示恶法不要让它出生,善法不要让它消失,可是其实在菩萨法里面,声闻法也是不善法。为什么?因为声闻法会让人入于无余涅槃,他就怎样,他就不能成佛了。所以所谓的“不善不生,善法不灭”,其实要把二乘法的错误,也要把它去除掉,这样子才能够真正达到说,不善不生跟善法不灭的道理,而且这样子才符合,所谓正念是行于不生不灭的这样的正念。所以前后的问答,全部紧扣在菩萨法里面。
  “善、不善,孰为本?”答曰:“身为本。”又问:“身孰为本?”答曰:“欲贪为本?”(《维摩诘所说经》卷2)
  文殊菩萨又问:“所谓的善或不善,是以什么作为根本呢?”维摩诘菩萨说:“就是因为众生有一个身体嘛!”可是身体不是只讲我们的肉体而已,其实它还涉及到六受身、六想身跟六思身、六识身。也就是说,它不是只讲这个色身而已,其实它还涉及到心法的身,这样才能够具足了知众生所依的这个身。那个根本是什么?那又问说:“那什么是这个身的本呢?”身的本就是因为有贪欲,也就是说,因为人有种种贪欲才导致有色身,跟六受身、六想身跟六思身等等。
  好!因为今天讲座的时间已经接近了,我们今天就先介绍到这边,希望各位菩萨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读书

本文标题: 第076集 生死畏中当依如来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book/1/312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读书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第076集 生死畏中当依如来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