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要跟各位来分享的“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门”,我们这个单元所依止的是平实导师的《维摩诘经讲记》。在我们这四集里面,跟各位分享的是菩萨的“不尽有为、不住无为”,也就是菩萨的尽、无尽解脱法门,我们这里已经是最后一集,要跟各位菩萨、跟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明“不住无为”。
上一集讲到说菩萨是“修学无起,不以无起为证;”,就是说菩萨的无起是不起种种心行。二乘人因为厌恶生死,所以想要灭掉一切识阴的心行,在这个状况之下,二乘人是灭掉一切心行的时候就说为无起;但是菩萨是以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亲证而证得这个本来无起的无起法,因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祂是万法都不起的。但是却不会因为转依了无起性的如来藏以后就禁制万法的生起,所以当有人问禅师的时候:要取证涅槃是不是应该万法不生?但是禅师答覆说:“涅槃并不禁制一切法。”而禅门也有一句话这么说:“森罗万象许峥嵘”,所以菩萨证得如来藏的无起法,却不以灭尽识阴心行的无起为证。所以六祖讲了一首偈叫作:“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宏智禅师广录》卷3)也就是说,菩萨真正的修行其实不是要灭尽一切有为法,而是要藉著这些有为法来修行-不但不灭尽一切有为法,而且不能住于无为法-不灭尽有为法的目的就是不住无为法。所以六祖慧能说:“在修行的过程里面,其实是不断百思想。”还有另外一个相对的偈子是:“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也就是有一个未悟的卧轮禅师,他认为把所有的一切身行、口行、意行,尤其是心行的部分,把它给断除掉了,进入了一念不生,这样子才是真正修行的方法;但是这个一念不生的修行方法,其实是慧能大师在这个地方所破斥的,所以慧能才会说:“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而且必须要:“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也就是说菩萨无妨对于六尘境里面、在这个六尘境里面,心行不断地现起,但是就是在利益众生的过程里面,让这些善法欲-乃至于断除烦恼的过程里面-让菩提不断地去增长。
佛继续地开示说什么叫作不住无为:“观于无常而不厌善本,观世间苦而不恶生死,”(《维摩诘所说经》卷3)菩萨不会因为现观五阴的无常、一切世间财无常,就顿舍五阴一切世间财。而且,菩萨反而更要努力为自己未来世能拥有更广大的世间财,为什么呢?因为要利用这些世间财来修集种种的善本、用这些世间财来利乐有情,才能够不断地扩大增长菩萨自己未来世的褔德。菩萨其实也和二乘人一样,现观世间一切是苦、没有一法不是苦,但是菩萨不是因为世间是苦就厌恶生死,因为菩萨永远都是依著大悲心而牵挂著世间众生是否能够得度。
佛继续地开示说如何是不住无为?菩萨必须要:“观于无我而诲人不倦,观于寂灭而不永灭,”(《维摩诘所说经》卷3)菩萨同时证得两种人无我,什么人无我呢?因为证得蕴处界的人无我,也证得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本来无我。所以,菩萨因为自己的亲证,也对众生这样子的教导,而且从来不厌倦于教导众生这样子的正见。而且,菩萨又现观涅槃当中这个实际其实是究竟寂灭的,唯有菩萨所观察的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涅槃境界,祂才是真正寂灭的。而二乘最高层次它的寂灭其实就是灭尽定,但是其实灭尽定中意根还是有的;因为意根虽然灭了受、还有想,但是意根还有触、作意、思三个心所有法在,所以灭尽定的这个境界其实还不是真正的究竟寂灭,也就是说灭尽定其实还有意根的心行。这么说来,无余涅槃十八界都灭尽—也就是说当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十八界都灭尽的时候,那这样子是不是真的寂灭呢?其实这样子也没有所谓真正的寂静;因为当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以后,把十八界都灭尽了,十八界都已经不在这个地方,由谁来领受无余涅槃界的寂静呢?所以也没有所谓的寂静可言。所以唯有菩萨亲证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现观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就已经离开了三界六尘万法的纷扰;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祂是本来就寂静的,所以本来清净涅槃祂是本来寂灭。不但是现前如此,舍报以后祂也一样是寂灭,乃至于在住胎位一样是寂灭,乃至于在闷绝的时候一样是寂灭的,乃至于在所有的一切三界六道、三界九地的种种现象界里面,这些全部都是寂灭的。但是菩萨却不会入灭度,仍然让蕴处界继续保持著,而且舍寿后再度地转入下一世,仍然生起蕴处界诸法,继续迈向佛道、继续利乐有情、住持正法,所以菩萨观于寂灭而不永灭。
进一步 佛又继续开示菩萨如何不住无为?那必须要:“观于远离而身心修善。”也就是说:菩萨转依如来藏,而且现观如来藏对于三界六尘万法的远离性。也就是说:如来藏不攀缘三界六尘万法,可是无妨继续缘于六尘而使身心继续修行种种善法。二乘人是观于远离之后而不乐于修善,他只是随顺著度日,准备舍寿以后取证无余涅槃;但是菩萨不然,菩萨是观于远离而无妨继续修善,世世绍继佛种。
佛紧接著继续开示如何是菩萨的不住无为呢?必须要:“观无所归而归趣善法。”菩萨看见如来藏在因地双具善恶法种子,但是却努力断除一切恶法、归于善法,而归于善法之后其实仍然是自己本有的善法种子,并没有所归;因为第八识如来藏是自己的所归,而如来藏从来没有归趣,但是菩萨转依祂无所归的清净自性,菩萨就无所归了。这就是观无所归而归趣善法,终究不造任何的恶业。
佛又继续地开示说菩萨如何不住无为呢?那必须要:“观于无生而以生法荷负一切。”那就是说菩萨不只现观二乘的无生,菩萨还现观蕴处界一切万法都是从如来藏阿赖耶识当中出生的,而如来藏自无始劫以来不曾有生,始终如是。菩萨所观的无生其实是不同于二乘人的将灭止生,而同时还有现观本来无生的实相般若智慧;所以菩萨所观的无生—并不是用二乘人的修行方法把五阴十八界都灭掉了、让五阴十八界都不再出生,这个就叫作将灭止生。菩萨除了有能力去灭掉五阴十八界再度出生的动力以外,又有能力能够留惑润生,菩萨为什么有能力能够去留惑润生?就是因为有七住位的时候,现观了本来无生的实相般若智慧;所以当菩萨观于无生之后,因此可以在世世再生之法不断出生于三界当中,用这个世世再生之法来荷负一切有情、来荷负正法血脉的流传。
那菩萨又如何不住无为呢?佛又继续开示必须要:“观于无漏而不断诸漏。”菩萨如同二乘圣人一样,他一样现观我见、我执两种烦恼的过失,所以菩萨能证无漏的境界,可是菩萨另外亲证法界实相的本来无漏,所以菩萨双具著五阴十八界这些有为法灭尽的无漏境界;但是一样亲证本来无漏的真实境界——本来无漏的如来藏的境界,所以菩萨是有漏法与无漏法同时并存的;因此无妨继续留著一分的思惑,舍寿之后又继续投胎、继续在人间,荷负有情、荷负正法。所以菩萨能够世世不断诸漏而能现观涅槃本际从来无漏,也就是说现观蕴处界虽然处于有漏境界当中,而仍然有无余涅槃本际的本来无漏;这个就是二乘圣者所没有办法想象的实相般若的证境。
佛又继续开示如何地不住无为呢?必须要:“观无所行而以行法教化众生。”菩萨又必须要进一步地去观察身、口、意三种行,其实都是在六尘当中运作的,可是六尘中的身口意行存在的当下,如来藏仍然在六尘当中运作而不对六尘生起任何的心行,所以菩萨以无所行的现观,才能世世以身口意行的法教来教化众生;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诸佛才必须化现诸地菩萨所见的种种不相同的各种他受用身,而且藉以示现身口意行,才能够利乐诸地菩萨;而诸佛也必须要藉著人间的五蕴身的身口意行,才能够教化人间的众生。
菩萨又如何不住无为呢?佛又继续开示:“观于空无而不舍大悲。”菩萨因为亲证诸法空无,现见诸法本来只是在如来藏中起灭不断而已,何尝有一个外法被众生的六识所领受呢?所以说诸法空无。但是观于诸法空无之后,却又因为诸法的空无是在如来藏中不断起灭,而如来藏恒住不断,所以就无妨继续投胎于人间,为众生宣示如此道理;才能救度一切众生归向究竟解脱的实相境界。菩萨观于空无而能不舍大悲,都是因为这个涅槃实际的体认所导致的,所以才会说菩萨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那什么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真正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在指菩萨所亲证的这个实相,菩萨所亲证的这个如来藏祂本来就是无缘大慈——祂不缘于三界六尘万法,祂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所以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菩萨又如何不住无为呢?佛继续开示:“观正法位而不随小乘。”菩萨现观有余依、无余依,以及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这些都是如来藏所显的清净境界。由于菩萨现观如来藏的正法位,所以就不会随于小乘法在舍报的时候进入无余涅槃。因此菩萨舍报后大多会继续投胎于人间,继续绍隆佛种,乃至成佛之后亦不取灭尽;所以菩萨不断地在这个正法位上面不断地观行,也就是说,能够现观有余依、还有无余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在这个地方能够发起现观,这个就是菩萨能够观察的正法位。但是虽然菩萨、尤其是地上的菩萨能够观察有余依涅槃跟无余依涅槃以及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在这个正法位当中,但是他不会随顺于小乘而进入无余涅槃,这样子才有办法绍继佛种,也才不会让佛法断灭掉。
所以说菩萨在亲证如来藏、转依如来藏,而且现观如来藏的空、无相、无作的无为性,菩萨证得本来无起的无起法。为什么叫作无起法呢?因为如来藏本来就万法不起。虽然如来藏出生了三界六尘万法,三界六尘万法都是如来藏出生的,但是却不在这个地方跟三界六尘万法相应,所以不在这个地方生起种种的三界六尘万法的心行,不在这个地方去了知三界六尘万法。菩萨虽然证得如来藏的本来无起法,但是却不会因为转依了无起性的如来藏以后就禁制万法的生起,所以菩萨不会去灭绝一切的有为法,这个叫作菩萨的不尽有为。而且菩萨必须要藉著这些种种的有为法,才有办法不断地去利益一切众生。菩萨从开悟以后,七住位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后,一样是去修学菩萨所应该要灭除的烦恼障。所以悟了以后—必须要在三贤位—也就是说三贤位的后面十住、十行、十回向里面一样要去修三品心;菩萨所修学的三品心、还有菩萨所要修学的十六谛观,必须要在这个地方去灭除相等于二乘人所要断除的烦恼障的现行,但是藉著断除烦恼障的现行过程里面,去增长菩萨的方便、乃至于去增长菩萨的般若智慧。不但如此,入地以后一样是留著思惑来润生,留著思惑来利益众生,所以一样是不禁制万法的生起,所以菩萨是不尽有为。其实不尽有为的目的就是要不住无为,因此菩萨其实是不会入灭度的,他会让蕴处界继续地保持著,也就是说刚刚所说的菩萨留惑润生,舍寿以后再度地转入下一世,仍然生起蕴处界诸法继续迈向佛道、继续利乐有情、住持正法,这个就是菩萨的不住无为。所以不尽有为另一个层面讲的就是不住无为,不尽有为的目的也是要让菩萨不住于无为;假使住于无为就会像二乘圣人一样,舍报后一定会取证无余涅槃,人间就没有真正的佛子来绍隆佛种,佛种就会渐渐地断绝了,所以菩萨应该要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上面所说的就是菩萨不尽有为、不住无为——尽、不尽解脱法门的真正的道理,就跟各位说明到这个地方。
阿弥陀佛!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要跟各位来分享的“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门”,我们这个单元所依止的是平实导师的《维摩诘经讲记》。在我们这四集里面,跟各位分享的是菩萨的“不尽有为、不住无为”,也就是菩萨的尽、无尽解脱法门,我们这里已经是最后一集,要跟各位菩萨、跟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明“不住无为”。
上一集讲到说菩萨是“修学无起,不以无起为证;”,就是说菩萨的无起是不起种种心行。二乘人因为厌恶生死,所以想要灭掉一切识阴的心行,在这个状况之下,二乘人是灭掉一切心行的时候就说为无起;但是菩萨是以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亲证而证得这个本来无起的无起法,因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祂是万法都不起的。但是却不会因为转依了无起性的如来藏以后就禁制万法的生起,所以当有人问禅师的时候:要取证涅槃是不是应该万法不生?但是禅师答覆说:“涅槃并不禁制一切法。”而禅门也有一句话这么说:“森罗万象许峥嵘”,所以菩萨证得如来藏的无起法,却不以灭尽识阴心行的无起为证。所以六祖讲了一首偈叫作:“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宏智禅师广录》卷3)也就是说,菩萨真正的修行其实不是要灭尽一切有为法,而是要藉著这些有为法来修行-不但不灭尽一切有为法,而且不能住于无为法-不灭尽有为法的目的就是不住无为法。所以六祖慧能说:“在修行的过程里面,其实是不断百思想。”还有另外一个相对的偈子是:“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也就是有一个未悟的卧轮禅师,他认为把所有的一切身行、口行、意行,尤其是心行的部分,把它给断除掉了,进入了一念不生,这样子才是真正修行的方法;但是这个一念不生的修行方法,其实是慧能大师在这个地方所破斥的,所以慧能才会说:“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而且必须要:“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也就是说菩萨无妨对于六尘境里面、在这个六尘境里面,心行不断地现起,但是就是在利益众生的过程里面,让这些善法欲-乃至于断除烦恼的过程里面-让菩提不断地去增长。
佛继续地开示说什么叫作不住无为:“观于无常而不厌善本,观世间苦而不恶生死,”(《维摩诘所说经》卷3)菩萨不会因为现观五阴的无常、一切世间财无常,就顿舍五阴一切世间财。而且,菩萨反而更要努力为自己未来世能拥有更广大的世间财,为什么呢?因为要利用这些世间财来修集种种的善本、用这些世间财来利乐有情,才能够不断地扩大增长菩萨自己未来世的褔德。菩萨其实也和二乘人一样,现观世间一切是苦、没有一法不是苦,但是菩萨不是因为世间是苦就厌恶生死,因为菩萨永远都是依著大悲心而牵挂著世间众生是否能够得度。
佛继续地开示说如何是不住无为?菩萨必须要:“观于无我而诲人不倦,观于寂灭而不永灭,”(《维摩诘所说经》卷3)菩萨同时证得两种人无我,什么人无我呢?因为证得蕴处界的人无我,也证得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本来无我。所以,菩萨因为自己的亲证,也对众生这样子的教导,而且从来不厌倦于教导众生这样子的正见。而且,菩萨又现观涅槃当中这个实际其实是究竟寂灭的,唯有菩萨所观察的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涅槃境界,祂才是真正寂灭的。而二乘最高层次它的寂灭其实就是灭尽定,但是其实灭尽定中意根还是有的;因为意根虽然灭了受、还有想,但是意根还有触、作意、思三个心所有法在,所以灭尽定的这个境界其实还不是真正的究竟寂灭,也就是说灭尽定其实还有意根的心行。这么说来,无余涅槃十八界都灭尽—也就是说当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十八界都灭尽的时候,那这样子是不是真的寂灭呢?其实这样子也没有所谓真正的寂静;因为当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以后,把十八界都灭尽了,十八界都已经不在这个地方,由谁来领受无余涅槃界的寂静呢?所以也没有所谓的寂静可言。所以唯有菩萨亲证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现观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就已经离开了三界六尘万法的纷扰;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祂是本来就寂静的,所以本来清净涅槃祂是本来寂灭。不但是现前如此,舍报以后祂也一样是寂灭,乃至于在住胎位一样是寂灭,乃至于在闷绝的时候一样是寂灭的,乃至于在所有的一切三界六道、三界九地的种种现象界里面,这些全部都是寂灭的。但是菩萨却不会入灭度,仍然让蕴处界继续保持著,而且舍寿后再度地转入下一世,仍然生起蕴处界诸法,继续迈向佛道、继续利乐有情、住持正法,所以菩萨观于寂灭而不永灭。
进一步 佛又继续开示菩萨如何不住无为?那必须要:“观于远离而身心修善。”也就是说:菩萨转依如来藏,而且现观如来藏对于三界六尘万法的远离性。也就是说:如来藏不攀缘三界六尘万法,可是无妨继续缘于六尘而使身心继续修行种种善法。二乘人是观于远离之后而不乐于修善,他只是随顺著度日,准备舍寿以后取证无余涅槃;但是菩萨不然,菩萨是观于远离而无妨继续修善,世世绍继佛种。
佛紧接著继续开示如何是菩萨的不住无为呢?必须要:“观无所归而归趣善法。”菩萨看见如来藏在因地双具善恶法种子,但是却努力断除一切恶法、归于善法,而归于善法之后其实仍然是自己本有的善法种子,并没有所归;因为第八识如来藏是自己的所归,而如来藏从来没有归趣,但是菩萨转依祂无所归的清净自性,菩萨就无所归了。这就是观无所归而归趣善法,终究不造任何的恶业。
佛又继续地开示说菩萨如何不住无为呢?那必须要:“观于无生而以生法荷负一切。”那就是说菩萨不只现观二乘的无生,菩萨还现观蕴处界一切万法都是从如来藏阿赖耶识当中出生的,而如来藏自无始劫以来不曾有生,始终如是。菩萨所观的无生其实是不同于二乘人的将灭止生,而同时还有现观本来无生的实相般若智慧;所以菩萨所观的无生—并不是用二乘人的修行方法把五阴十八界都灭掉了、让五阴十八界都不再出生,这个就叫作将灭止生。菩萨除了有能力去灭掉五阴十八界再度出生的动力以外,又有能力能够留惑润生,菩萨为什么有能力能够去留惑润生?就是因为有七住位的时候,现观了本来无生的实相般若智慧;所以当菩萨观于无生之后,因此可以在世世再生之法不断出生于三界当中,用这个世世再生之法来荷负一切有情、来荷负正法血脉的流传。
那菩萨又如何不住无为呢?佛又继续开示必须要:“观于无漏而不断诸漏。”菩萨如同二乘圣人一样,他一样现观我见、我执两种烦恼的过失,所以菩萨能证无漏的境界,可是菩萨另外亲证法界实相的本来无漏,所以菩萨双具著五阴十八界这些有为法灭尽的无漏境界;但是一样亲证本来无漏的真实境界——本来无漏的如来藏的境界,所以菩萨是有漏法与无漏法同时并存的;因此无妨继续留著一分的思惑,舍寿之后又继续投胎、继续在人间,荷负有情、荷负正法。所以菩萨能够世世不断诸漏而能现观涅槃本际从来无漏,也就是说现观蕴处界虽然处于有漏境界当中,而仍然有无余涅槃本际的本来无漏;这个就是二乘圣者所没有办法想象的实相般若的证境。
佛又继续开示如何地不住无为呢?必须要:“观无所行而以行法教化众生。”菩萨又必须要进一步地去观察身、口、意三种行,其实都是在六尘当中运作的,可是六尘中的身口意行存在的当下,如来藏仍然在六尘当中运作而不对六尘生起任何的心行,所以菩萨以无所行的现观,才能世世以身口意行的法教来教化众生;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诸佛才必须化现诸地菩萨所见的种种不相同的各种他受用身,而且藉以示现身口意行,才能够利乐诸地菩萨;而诸佛也必须要藉著人间的五蕴身的身口意行,才能够教化人间的众生。
菩萨又如何不住无为呢?佛又继续开示:“观于空无而不舍大悲。”菩萨因为亲证诸法空无,现见诸法本来只是在如来藏中起灭不断而已,何尝有一个外法被众生的六识所领受呢?所以说诸法空无。但是观于诸法空无之后,却又因为诸法的空无是在如来藏中不断起灭,而如来藏恒住不断,所以就无妨继续投胎于人间,为众生宣示如此道理;才能救度一切众生归向究竟解脱的实相境界。菩萨观于空无而能不舍大悲,都是因为这个涅槃实际的体认所导致的,所以才会说菩萨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那什么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真正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在指菩萨所亲证的这个实相,菩萨所亲证的这个如来藏祂本来就是无缘大慈——祂不缘于三界六尘万法,祂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所以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菩萨又如何不住无为呢?佛继续开示:“观正法位而不随小乘。”菩萨现观有余依、无余依,以及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这些都是如来藏所显的清净境界。由于菩萨现观如来藏的正法位,所以就不会随于小乘法在舍报的时候进入无余涅槃。因此菩萨舍报后大多会继续投胎于人间,继续绍隆佛种,乃至成佛之后亦不取灭尽;所以菩萨不断地在这个正法位上面不断地观行,也就是说,能够现观有余依、还有无余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在这个地方能够发起现观,这个就是菩萨能够观察的正法位。但是虽然菩萨、尤其是地上的菩萨能够观察有余依涅槃跟无余依涅槃以及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在这个正法位当中,但是他不会随顺于小乘而进入无余涅槃,这样子才有办法绍继佛种,也才不会让佛法断灭掉。
所以说菩萨在亲证如来藏、转依如来藏,而且现观如来藏的空、无相、无作的无为性,菩萨证得本来无起的无起法。为什么叫作无起法呢?因为如来藏本来就万法不起。虽然如来藏出生了三界六尘万法,三界六尘万法都是如来藏出生的,但是却不在这个地方跟三界六尘万法相应,所以不在这个地方生起种种的三界六尘万法的心行,不在这个地方去了知三界六尘万法。菩萨虽然证得如来藏的本来无起法,但是却不会因为转依了无起性的如来藏以后就禁制万法的生起,所以菩萨不会去灭绝一切的有为法,这个叫作菩萨的不尽有为。而且菩萨必须要藉著这些种种的有为法,才有办法不断地去利益一切众生。菩萨从开悟以后,七住位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后,一样是去修学菩萨所应该要灭除的烦恼障。所以悟了以后—必须要在三贤位—也就是说三贤位的后面十住、十行、十回向里面一样要去修三品心;菩萨所修学的三品心、还有菩萨所要修学的十六谛观,必须要在这个地方去灭除相等于二乘人所要断除的烦恼障的现行,但是藉著断除烦恼障的现行过程里面,去增长菩萨的方便、乃至于去增长菩萨的般若智慧。不但如此,入地以后一样是留著思惑来润生,留著思惑来利益众生,所以一样是不禁制万法的生起,所以菩萨是不尽有为。其实不尽有为的目的就是要不住无为,因此菩萨其实是不会入灭度的,他会让蕴处界继续地保持著,也就是说刚刚所说的菩萨留惑润生,舍寿以后再度地转入下一世,仍然生起蕴处界诸法继续迈向佛道、继续利乐有情、住持正法,这个就是菩萨的不住无为。所以不尽有为另一个层面讲的就是不住无为,不尽有为的目的也是要让菩萨不住于无为;假使住于无为就会像二乘圣人一样,舍报后一定会取证无余涅槃,人间就没有真正的佛子来绍隆佛种,佛种就会渐渐地断绝了,所以菩萨应该要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上面所说的就是菩萨不尽有为、不住无为——尽、不尽解脱法门的真正的道理,就跟各位说明到这个地方。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