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集 外法非实有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4  浏览次数:1252
正融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单元。现在我们接续上一个单元所讲到的〈六尘是有内六尘以及外六尘〉的差别。
如果是从有情众生觉知心的认知层面上来说,内六尘和外六尘是一模一样的,完全没有差别,除非是有残疾,那就另当别论。也就是说,当六根摄取外六尘的时候,自心如来藏就会转变“外六尘相”成为“内六尘相”来让六识觉知心能够了知,然而这两个相分却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很难被察觉得出来。事实上,六识所摄取的是在内相分六尘上面作了知,只是有情众生并不了解这个事实,所以就误以为自己确实是接触到了外六尘,因此就把外六尘执著成为那是自己所接触到的相分。其实我们的觉知心从来就没有接触过外六尘,我们的六识觉知心所接触的六尘都只是内相分六尘;确切地来讲,六识觉知心所接触到的都是自己如来藏心所变现出来的内相分六尘,因此菩萨才会说“外法非实有”,这是菩萨从自己从来就没有接触过外尘六法的这个事实,而说外法非实有。当然就是因为菩萨摩诃萨实证了实相心如来藏,并且转依于如来藏之后,如实地知道自己本来就是在如来藏之中,从来也就没有外于如来藏而接触过外六尘的法,就是因为这样的缘故,菩萨摩诃萨才会说外法非实有。
在四阿含诸经当中 世尊所开示的识蕴,那是含括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以及意识等的六识心王。至于意根,意根并没有摄属在识蕴当中,因为意根祂是识蕴生起时候的所依根、所依处,所以说是根所摄、是处所摄,也是摄属于十二处、十八界法当中的法,所以并不摄属在识蕴之中,这就是四阿含诸经当中的正说。再说十二处、十八界法,这十二处、十八界法全部都是摄入在五蕴法之中,所以都是属于身心所有的无常之法。虽然说这一些法都是从有情众生的实相心如来藏当中所出生的,但是往往有一些没有智慧的众生却非常地执著眼根是自我、耳根是自我,甚至于同样也会执著意根是自我,那么像这样子起了错误的计着那就是无智之人。就如同在有某一位大法师,他就时常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处处作主的觉知心就是真心,就是真如;像他的这种说法就是执著意根以及意识,并且错认了意根以及意识是常住不坏的我。然而事实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那是意识心,而处处作主的则是意根;因为意根的心性是恒审思量、遍计而执,并且祂不肯让自己转灭,所以就不得不世世继续受生,而且继续保持着恒审思量的体性和处处作主的这个功能。
那么讲到十二处法,那也是有生之法,就像之前所讲的十二处就是六根和六尘,既然六根和六尘都是有“处所”的,六根和六尘这十二法就合称为十二处,因为在这十二处会有六入的产生,所以六尘法才能够入于六识心中。我们根据“法”的现起次第来看,六入法一定是要依十二处才能够有六入,如果没有十二处,那就不可能有六入;也就是说,六入现象的产生一定是要有处所的,而且也必须是要有一对“法”相接触才能够产生一种“入”;就像是眼根和色尘是一对,乃至于意根和法尘是一对,一定是一对的法要相触才能够产生一种入。
就譬如说眼根和色尘是一对的法,这二法相触的处所就是色入的处所。除此之外,在色入的这个处所就会有眼识的生起,所以佛有开示说“眼、色为缘生眼识”,乃至于“意、法为缘生意识”;虽然这个是在讲六识生起的道理,但是六识能够生起,一定是要有六入,因为假使没有六入,就不会有六识的生起;假使没有六识,那就不会有六识的见、闻、嗅、尝、觉、知之性;假使没有六识的见、闻、嗅、尝、觉、知性,那么有情众生也就没有办法在三界当中生存。
六入又分为外六入以及内六入。外六入是指五色根的扶尘根以及意根接触外六尘的现象,这是外六入;内六入指的是五色根的胜义根接触到内相分六尘的现象,所以六入具有这两类的差别,这个法义也是在《阿含经》当中 佛曾经开示过的六入现象。假使有智慧的人当他听闻到了这个正确的义理之后,能够如理地作意,并且能够正确地思惟这十二处法的义理,那么就能够断除掉对于“十二处我”不生不灭的这种错误计着所产生的我见。因此佛门中的修行者,对于十二处不应该执著而把它当作是真实不坏的法;在生灭无常的十二处再加上六识心总共就有十八界,十八界就是说有十八种的功能差别,假使把这十八种的功能差别错误地计着认为是真实不坏的自我,那就是颠倒见。因为在这十八界当中的六识识蕴本质上就是有生有灭、常生常灭,而且也是可以永灭的法。
譬如说有情众生死亡之后,再去入胎往生到下一世,那么依这一世的五色根为缘而有的这个六识心就会永远断灭了。所以说前世的六识心是没有办法来到这一世,而这一世的六识心也是没有办法去到后一世,因为后世的六识心必须是依于下一世新生的五色根为缘,才能够出生全新的六识心。另外还有像是定性声闻阿罗汉所谓的入无余涅槃,那是指灭尽了十八界我之后才称为无余涅槃,这个时候六识心就永远灭掉了;既然六识心是有生而可以灭除的法,那当然是虚妄的法,况且这个识蕴六识心是依生灭无住的十二处而有的,那么我们就更清楚地知道这“十八界我”确实是虚妄的,确实不是真实的。因此佛门中的修行者,当然不应该执著着这个十八界我。
当我们了解了这个教理之后,再实地的来作观行,就可以证实十八界我确实是虚妄的;它确实是虚妄法,因此而能够断除我见,把原本执著十八界是常住不坏我的这种错误的认知,确实地把它断除掉而成就声闻初果的实证,而有声闻初果的解脱智慧。要能够实证十八界我虚妄而产生出智慧,这个必须要依止于正知见再一一地去作思惟、观行以及确认;也只有透过实际的观行之后,才能够断除掉以十八界为常住不坏我的这种邪见。所以说亲自现观、亲自验证的这种修行的功夫,那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并不是单单只凭着听闻、或者是阅读书籍,就可以断除掉对于十八界法的错误计着。正确地来讲,假使只是从听闻而知道的,或者只是从阅读而知道的,那都叫作知识、叫作常识,绝对都不属于实证的智慧。
假使有人执取六识的能见之性、能闻之性,乃至于能觉、能知之性,而把它当作是真如佛性而自以为是开悟了,那就是落入到了十八界法的自性之中,落入到识阴六识的自性当中。因为有这个六识的见、闻、嗅、尝、觉、知之性的显现,所以有情众生就会认为真实有这个“我”,真实有这个我存在,有我能够看、有我能够听、有我能够嗅气味、有我能够尝各种的味道,也有我能够觉;所以我有各种的觉受,还有我能够了知,所以我可以作各种的分别。那么除此之外又再加上意根的处处作主,那就更会觉得这个我是真实的,就是因为觉得自己是真实存在,那就会感觉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也都是真实存在的,因此生起了我执和我所执;不但对于自我产生很坚固的执著,对于我所也会产生非常非常坚固的执著。所以如果有人执取六识的见、闻、嗅、尝、觉、知之性,当作是真如佛性而自以为是开悟了,那就是落入到十八界法的自性当中,落入到识阴六识的自性见当中,这就是自性见者,也叫作自性见外道。落入到像这样子枝微末节里面而作错误的计着,想当然尔,离实相心体那就更远了。而他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他不能够真正地了解什么是我、什么是我所的内涵。事实上,“我”指的就是意识觉知心以及意根思量心为我,而“我所”指的是这两个心的心所法,也就是见、闻、嗅、尝、觉、知性,和作主思量性以及所缘境的我所。但是无论是我或者是我所,其实全部都是十八界所含摄的法,那都是无常而会变异的有漏有为法,所以佛门的修行者,都不应该执著十八界我为真实我。
讲到蕴处界的一一法,那都是有它生起的次第,而蕴处界生起的次第是可以透过如理的作意、详细的思惟,以及确实的观察而知道。也就是说,在具备有正知见之后,除了要能够详细地思惟、了知之外,还必须要在十八界的境界当中实际地来作观察、来作确定;当然这种修证的功夫绝对不是用想象的,而是要实际地去作观察、去作验证,要能够一一地现前观察这十八界法的一一根、一一处、一一界都是因缘所生法。假使能够现观而确认五蕴无我,那就可以确实断我见,我见一旦断了,那么其他的边见、邪见、疑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等,也一定会随之而一一断除,永远不复存在。像这样子修证断除了三缚结,断除了五利使,那就称为断三缚结的声闻初果。
进一步地来讲,断三缚结的声闻初果人,假使他又立了誓愿——永远不取无余涅槃,而愿意生生世世住持正法,永远要利乐人天,那么他也是大乘的通教初果菩萨。虽然说他还没有实证第八识实相心,也还无法确实地了知法界实相的境界,也还没有入住别教的七住位之中,但是他已经分证了解脱果。像这样子的断三缚结的初果人,纵使说他的慧力极为迟钝,但是他终究能够在七次的人天往返之后成为阿罗汉,而能够出离三界分段生死苦;如果这一位声闻初果人他能够生起大悲心,他不畏惧有胎昧而愿意回心向道于大乘法,也愿意要世世救度悲苦的有情众生“都能够同证解脱”,当他有这样的作意而发起受生愿,那么就成为大乘通教中的初果、二果、三果的菩萨;假使他有缘能够值遇大善知识出世,那么他就有因缘亲近大善知识修学大乘般若禅,也就是修学中国禅宗的禅悟,希望能够亲证第八识实相心如来藏,一旦他证得了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心——这个心真如,他就可以观察到十八界都是由第八识如来藏直接、间接或者是辗转所出生的,就可以知道法界的实相就是如来藏,也因此而能够渐渐地证得“法无我”观,也可以了知到二乘阿罗汉、辟支佛所住的无余涅槃境界。事实上,就是第八识如来藏不再出生十八界法,而离七识心王独住的无境界的境界。
因此大乘通教菩萨就能够通晓《般若经》的意旨,而可以对大众说:“所谓证得无余涅槃,即非证得无余涅槃,是名亲证无余涅槃。”因为如实而证,就称他为大乘真见道菩萨,而大乘真见道菩萨并不是相见道位的菩萨,也还不是通达了两种见道的初地入地心菩萨。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个单元就为您说到这里。非常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读书

本文标题: 第122集 外法非实有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book/1/294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读书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第122集 外法非实有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