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集 阿罗汉不是佛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4  浏览次数:1166
正德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今天我们要来探讨的主题是“阿罗汉不是佛”。
  在经典中,胜鬘夫人说了许多佛与阿罗汉在究竟解脱与涅槃证量上的差别,除了从佛具足证得四种涅槃的角度,来看待阿罗汉、辟支佛的方便证涅槃,说阿罗汉、辟支佛距离涅槃界非常的远;又从佛完全出离分段死以及不思议变易死,来看待阿罗汉、辟支佛所出离的分段死,说二乘圣者证得解脱,那是如来的方便说、有余说、不了义说。而佛祂已经完全断尽烦恼习气,二乘圣者还有习气存在,在境界中现起相应习气的身口意行,各种现象林林总总不胜枚举,其中很明确地显示出佛与阿罗汉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但是 佛陀示现大般涅槃以后,小乘部派佛教中就出现了错误的见解了,认为“阿罗汉就是佛,佛等于阿罗汉”。文献中这样记载:
  
最后一家萨婆多人计,十地中始得阿那含,断三界烦恼尽,金刚心后出分段生死,得阿罗汉即名为佛,入无余涅槃,舍诸功德灭于身智,故说断灭相也。(《金刚仙论》卷9)

  有一些小乘部派佛教的学人认为,菩萨的修证内容是和他们一样的。最后一家萨婆多部的学人认为,菩萨进入十地以后才证得解脱的三果阿那含,之后断尽三界爱的烦恼,解脱心坚定不变以后出离分段生死,证得阿罗汉解脱果就称为佛了,在舍报以后入了无余涅槃,完全舍弃了所有已经修证的福德与功德,所有身证的解脱智慧也都随着消灭了。这样说菩萨所证的也是灰身泯智的法,本质上就是在说一切善恶因果最终归于断灭,也就是在说诸法的断灭相。
  如果菩萨所修、所证的内容与阿罗汉完全一样,成就阿罗汉就是成佛,那说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是没有道理的。如果说成就阿罗汉就是成佛,当初 释迦佛还在世的时候,座下有一千两百五十位大阿罗汉,在所留存的四大部阿含,与大阿罗汉所写的《阿毘达磨》以及《毘婆沙》种种论中,都没有发现到说 释迦佛有授记这些座下大阿罗汉已经成佛,更何况大阿罗汉座下都还有众多弟子证得阿罗汉解脱果,也没有发现到有任何纪录在说那些阿罗汉已经成佛。已经流传下来历史文献纪录告诉我们,二乘人成就阿罗汉果的时候并没有成佛。如果成就阿罗汉就是成佛,那当 胜鬘夫人说:【唯有如来得般涅槃,为一切众生之所瞻仰,出过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境界,……。】(《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这样说的时候,释迦佛应当要马上阻止并且更正,因为如果成就阿罗汉就是成佛,那么 胜鬘夫人所说的都与事实不相符合,就属于违背法毘奈耶的大妄语啊!但是经典中在在处处都记载着:阿罗汉、辟支佛没有断除习气,没有断变易死,没有实证涅槃本际,没有一切种智,没有十力、四无所畏,没有十八不共佛法,没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第八识仅能称为异熟识、不能称为无垢识,没有具足证得四种涅槃等等,都在告诉我们“成就阿罗汉时并没有成佛”。
  我们再进一步举《法华经》中的事证,释迦佛在《法华经》授记舍利弗、摩诃迦叶、大目揵连、须菩提、摩诃迦旃延、富楼那、阿难、罗睺罗等十大弟子,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还要再各别奉觐多少亿乃至千万亿不等数量诸佛,渐渐清净佛土了,具足菩萨道以后才能够成佛。佛陀座下十大弟子各个都是俱解脱的大阿罗汉啊!如果成就阿罗汉就是成佛了,那么为何这些十大弟子没有向 佛陀抗议?没有提出来说:他们已经与佛陀也有的阿罗汉证量相同,为何还不是佛?为何还要具足菩萨道?释迦佛对十大弟子授记以后,也对一千两百位阿罗汉授记多久可以成佛,其中的五百阿罗汉经 佛授记以后,悔过自责对着 佛陀说:【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谓已得究竟灭度,今乃知之,如无智者。所以者何?我等应得如来智慧,而便自以小智为足。】(《妙法莲华经》卷4)五百阿罗汉已经证得解脱果了,他们常常想着,认为已经得到究竟的灭度了,今天才知道自己这样想,就好像没有智慧的人一样。为什么呢?他们还有如来智慧还没有证得,如来智慧需要具足菩萨道,成佛了才能获得,而他们应当要继续修证来获得如来的智慧,结果却以阿罗汉解脱果的狭小智慧,就以为已经是究竟灭度了,已经满足了。所以要向 佛陀忏悔自己得少为足的过失。
  从以上的举例可以知道,成就阿罗汉果并没有成佛,阿罗汉不是佛。接着我们再来探讨:为什么小乘部派佛教的学人说成佛等同于证阿罗汉果这样的说法那就是在说断灭相呢?因为阿罗汉舍报入无余涅槃以后,再也没有任何一法存在三界中了,对三界五蕴因为无明颠倒所产生的我见与我执都灭尽,完全解脱于三界生死的系缚了;后有五蕴出生的烦恼因都灭尽了,所有通过身证获得的解脱智慧,也会随着五蕴不再现行而消失。对于涅槃的本际如来藏来说,本来的所具有的自性就是清净无我的涅槃性,不再出生任何一法而处于无余涅槃中,永远不再有三界法的出生与现行,这是证得解脱果的阿罗汉舍报入无余涅槃的状态。
  如果说,成佛的那一世舍报以后,也与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一样就灰身泯智,那么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在断除分段生死以后,花费极长的时劫来修道清净佛土,具足所应修证的菩萨道果,断除变易生死,修集圆满的福德与智慧,最后成佛,成佛那一世舍报以后却是灰身泯智等同于断灭,那么成佛的意义到底在哪里?这是值得我们仔细思考的问题。
  根据《法华经》的记载,释迦佛并不是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才成佛,经文说:
  
善男子!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如是,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妙法莲华经》卷5)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成佛了,寿命可以到达无量阿僧祇劫,可以常住不灭,依据入地之前所发的无量大悲愿,祂可以一直教化劝导、利益众生永无止尽。为什么呢?因为成佛就是要断尽所有系缚在三界的烦恼与习气,要断尽所知障、断变易生死,要实证第八识所含藏一切种的功德,要能够发起真如用,要具足证得四种涅槃,要具足福庄严的圆满以及慧庄严的圆满。
  阿罗汉、辟支佛除了断除烦恼障的现行以外,其他的修证都还没有涉及到,所以他们在出离世间以后没有能力自在的入于世间,只有将成佛之前应当具足的菩萨道如实修证完成了,才能够作得到。所以 佛又说:
  
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复倍上数。然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妙法莲华经》卷5)

  佛陀在具足修证菩萨道的期间,修集了布施众生身命财,以及布施众生法身慧命法财的无量无边福德,那么这些福德的果报成就了无量无边的清净解脱身寿量,还没有用尽之前,又因为成佛以后不断地教化利益众生,清净解脱身的寿量又更加倍于成佛前在菩萨道中所成就的寿量。现在要入大般涅槃,并不是真的像阿罗汉一样要取灭,是为了与众生同样在人寿百岁有生有死这个事相,以这个方便来教化众生,精进修学佛法,所以才对大众说将于什么时候灭度。
  也就是说,两千五百多年前 释迦佛示现入大般涅槃,并不是像阿罗汉一样入无余涅槃灰身泯智了,不是将所修集的广大庄严无量无边福德与智慧,就那么丢失了、断灭了。佛陀已经证得无住处涅槃,这个无住处涅槃是由断除分段死与变易死的第八识,到达了究竟清净常住不变所显示的;而具足圆满证得的大圆镜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与妙观察智,是经由修道过程究竟转依第八识真如法性所获得的。所以说,佛陀示现舍报入大般涅槃,与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是一样,那就是诸法断灭的理论,完全没有良善的因果关系可以依循,会产生许多问题的,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在现代出现一个这样的例子,有一位出家的大学教授,她追随了一位被称为导师的师父,那位师父已经舍报了。在她的师父还没有舍报之前,大约在2004年写了一篇论文,想要探讨关于三乘究竟以及一乘究竟的问题。她的目标是:要以缘起性空论去证成一乘究竟的可能性。在文章的论述中她谈到,她曾经请问她的师父以下的问题:
  解脱之后,因为心依于身,所以还是有余依涅槃;若已灰身灭智,便是入无余依涅槃,尔时‘不受后有’。既没有后有之身为心所依,又当如何发菩提心?心要依于何处而发菩提心?(〈“三乘究竟”与“一乘究竟”〉,第五届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
  这位教授所说的问题就是:证得解脱以后还没有舍报之前,心还是要依于色身而安住,所以她就称那样的解脱属于是有余依涅槃的状态;那假如舍报以后色身坏灭了,不再受后有,不再有五蕴身出生,就说那样是入无余依涅槃。这位教授心里所产生的问题是:没有下一世的后有身可以成为心现起的所依,又要如何来发菩提心呢?心到底是要在哪里现起,而得以发起成佛的心呢?这个问题,她的师父并没有回答她,只是笑着说:“还是一乘究竟。”
  她这个问题主要是来自于她师父的理论,因为她师父主张说二乘人在任何阶段都可以回小向大,他说有的二乘人也有入了无余涅槃再发大心的。她的师父曾经在注解《胜鬘经》时他说到:“入无余依涅槃的阿罗汉、辟支佛,即生起了意生身,以那个意生身受变易生死。”这表示说她的师父认为,发了大心要成佛的阿罗汉、辟支佛,入无余依涅槃的时候,其实并没有灰身泯智,因为还有意生身存在,而延续着可以发大心。结果当这位教授徒弟研究出来说,所谓的入无余涅槃,就是灰身灭智不受后有,心已经没有所依可以现起了,如果说还有意生身,那么意生身不就是后有吗?有了意生身就等于受后有,不就是没有入无余涅槃吗?意生身与无余涅槃是不可能同时存在啊!因为在无余涅槃状态,不可能还有意生身存在,若出现了意生身,那表示没有入无余涅槃,结果她的师父当然无法回答她的问题。会出现这样前后矛盾不能贯通的问题,就是师父的理论出了问题了,因为她师父的理论不认同有个涅槃本际如来藏,不认同大乘法是 佛亲口所说,认为佛性或者如来藏仅是空性的方便说,认为佛就是阿罗汉,阿罗汉就是佛。因此就主张说,只要专注在缘起性空上就可以成佛,也就是到达成就一乘究竟的可能性。
  那这位教授她自己说:
  
诸法性空而因缘生起,因缘生起而无自性空,如来依此而成佛,也依此而宣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三乘究竟”与“一乘究竟”〉,第五届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

  这样的理论,当然就是她的师父传下来的主张诸法性空而因缘生起,其实本质上是无因论的,因为众生造作善恶业的业因,并没有能生后有五蕴的自体与能力;若真要说诸法性空而因缘生起的道理,那么业因仅仅是五蕴生起的缘而已,没有真实能生五蕴的法为第一因的话,那其实就是属于无因论。如果没有能生诸法的因存在,那么诸法将成为无因有缘无因而生,要不然就会成为什么呢?诸法自性空而能够自生,要不然就会成为说诸法自性空而共生,可是这些都是 龙树菩萨所破斥的诸法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完全不符合无生的中道法。
  因为诸法的实相,就是诸法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诸法的实相就是什么?就是五蕴的实相。五蕴不能自生,也不是业因所生,当然也不是只是父母缘所生;五蕴更不是业因以及父母缘可以一起共生的,五蕴也不可能说没有任何业因或者大悲愿的因,会突然被出生。所以五蕴是由本来具足蕴处界功能法种的第八识,藉着业因、父母缘所出生的;第八识具有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中道法性,只有第八识如来藏具有真实无生的中道法性。五蕴诸法是因缘所生起的,没有自体性,所以五蕴诸法是无真实自性的无自性空。但是这种无常、苦、空、无我的无自性空,不是般若空,不是能生万法的空性,而是一种有生有灭的现象空,没有真实性、不能常住;所以不是能生万法的真如法性,不可能是运行万法的佛性。
  如来祂是什么呢?依真实无生的中道法而成佛,真实无生的中道法就是涅槃本际第八识如来藏,因地又称为阿赖耶识、入胎识、异熟识。空性是第八识专属的法性,离开了第八识,法界中其他所有的法都不可能存在,也没有任何一法说它能够具备能生万法的空性,因为唯有第八识是本来无生的法,法界中其余的法都是被出生的,都是有生有灭的法。如来是依于第八识本来具足的真如法性,而来宣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这样的法界实相真实佛性、真实佛法,这位教授与她的师父完全都不信受,结果仅仅在现象界无常空的法中,想要寻求成佛的法,就犹如缘木求鱼,永远求不得。因为诸法性空因缘而生起这样的论述,其实已经触及到实相与现象这两个层面了;说到诸法性空,就表示五蕴诸法都没有自性,当然包括了见闻觉知意识心,就算是细意识或者极细的意识,都属于五蕴中识蕴的意识心;没有自在性与真实自性,就表示一定是被因缘所生起的。那么最重要的逻辑就是:到底自性空的五蕴诸法是被什么法所出生?如果说五蕴诸法的自性空可以聚合因缘出生五蕴诸法,那这是逻辑不通的;因为在五蕴生住异灭不能常住的情况下,它的自性空才可以被显示出来,那个自性空并不是本来自在的不生不灭法,而是依附于五蕴的无常、苦、空、无我所显示的现象,怎么可能说反过来可以去出生五蕴呢?
  所以能够出生五蕴的法,绝对不是一种现象,必定是实相,也就是六百卷《般若经》所说的“五蕴实相”,五蕴实相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因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从第八识所出生的。如果不信受有第八识,仅仅要以意识觉知心在五蕴的表相上研究或者分析,那么想要探讨出生五蕴的来处,就会落在错误的想象与推测里面。六识论的学人就会以诸法自性空,因缘生、因缘灭、无自性空,在这种表面的现象来立论,主张那就是如来成佛的究竟法,说那就是众生皆有的佛性。结果就是理论会前后产生矛盾,在没有办法实证佛教的清净解脱的情况下,导致师父不能解答徒弟的问题,徒弟在无明的迷雾下,也只好跳下师父所挖的坑洞里面。
  我们再回到前面那位已经往生的导师法师所说到的,说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以后,再发大心这件事情,到底无余涅槃中有没有那个能发起菩提心的心存在?答案就是完全没有。为什么那位法师会这样说呢?因为以六识论为中心思想的情况下,所认定的解脱,就是觉知心自我必须单独存在不受后有,在理论上认定只要觉知心在定境中不分别有我,或者不反观有我,那就是解脱了我执,就有能力不受后有。因此在六识论的理论架构中,会认为无余涅槃是意识心单独存在的状态,所以才会主张阿罗汉他可以在入了无余涅槃以后,然后再发起要成就佛道的大心。这样的理论非常荒谬,表示出什么呢?表示出这些作研究的人,对佛法知见是严重的不足,必定这个师父的理论被徒弟研究出来说有出现矛盾。因为能够发起菩提心的是觉知心,入了无余涅槃也都灭了,才能叫无余涅槃;是什么都没有,五蕴十八界都没有,才能叫无余涅槃。仅存在是什么呢?第八识,不生起任何一法,单独住在无余涅槃中。如果说无余涅槃都没有法、是空无,那还不能叫无余涅槃,那叫断灭。
  所以是第八识不生起任何一法,单独存在,叫作无余涅槃,这才是佛法的真实道理。因为涅槃本际只有一个,就是第八识;五蕴实相也只有一个,就是第八识。阿罗汉不证五蕴实相第八识如来藏,阿罗汉没有断除变易死,所以我们才会说阿罗汉不是佛。
  那我们这个单元就到这里了。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读书

本文标题: 第056集 阿罗汉不是佛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book/1/288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读书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第056集 阿罗汉不是佛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