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元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本节目是 平实导师所著作的《胜鬘经讲记》一书的导读。
我们在上一次的节目中谈到:从无余涅槃的境界来说的解脱与平等,永远都是一味,永远是平等味,永远是解脱味,无二无别。但是,如果从佛菩提智、如来智来看的话,不住于无余涅槃而为众生说法,不住于无余涅槃而观本来性净涅槃,那就绝对不是平等味了,而是不平等当中却有平等。菩萨可以向二乘圣人说:“你与我是平等的,因为都是本来涅槃。”因为菩萨是从如来藏的本来涅槃中看待二乘圣人,所以菩萨看他们与自己平等无二,本来解脱,从来涅槃,不曾有生死。
可是,如果是声闻与缘觉看待菩萨时,就很明显是不平等的,因为菩萨可以从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境界中,来解说种种的般若以及种智,是二乘圣人闻所未闻,从来都无法插进一句话来论说的;也可以为二乘圣者解说无余涅槃中的“无境界”境界;所以对二乘圣人而言,菩萨与他们是完全不平等的;然而菩萨却都是很清楚地了知,二乘圣人对大乘涅槃是无法稍微论说的。所以,要说平等,或者说为不平等,那就全部都由着菩萨说了,而没有般若智慧的二乘圣人是完全没有开口的余地的。
因此,菩萨可以说涅槃是一味、是等味,统统是解脱味,可是二乘圣人不能这么讲,他们只能够从解脱道中来说涅槃是一味、等味、解脱味,但是与菩萨所说大不相同。他们能说的,菩萨都能说;菩萨能说的,他们大多无法说。所以同样的涅槃一味、等味、解脱味,可以有不同层次的说法,圆满函盖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互通而没有矛盾。就如同二乘解脱道中,也可以讲中道的道理,但却不是般若中道的真实义,这其中是有许多差别的;但是只有实证二乘涅槃及大乘涅槃的菩萨们,才能深入地了知。
接下来,我们再回到前面的话题,大略说过这段经文后面的解脱等、智慧等以后,还是得要回头再来说明这段经文中比较微细的部分,因为前面都还没有详细解说。在《胜鬘经》这段经文中,胜鬘夫人一开始就说:阿罗汉、辟支佛、最后身菩萨,因为无明住地所覆障的缘故,所以对于种种法,也就是对无明住地与有爱数四住地互相之间的关联,或者是不知不觉,或者是所知所觉仍不究竟。由于被无明住地所覆障的缘故,二乘圣者无法了解佛菩提的内涵;甚至于对法界的真实相完全无所知,因此说他们对无始无明住地不知不觉。
可是在这里,最后身菩萨也被说是被无明住地所覆障,这是在显示说最后身菩萨与佛地之间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异存在着;这就必须要从四种住地与无始无明住地,最后断尽的差别来说;那就是最后身菩萨,也就是妙觉菩萨修道所应断的最后两个法,就是烦恼习气种子随眠的最后一分断除,以及所知障中最后一分尘沙惑的断除。最后一分的断除是什么时候断尽的呢?是最后身菩萨坐到金刚座上,决定说:“今晚上座以后,若不成佛,誓不起座。”那时从十因缘观与十二因缘观的现观中,作了因缘观的最后一次观行,在这二种因缘观的关联中完成全部的现观时,就把烦恼障习气种子的最后一分随眠断尽了;这是关于习气种子随眠的断尽,是属于第一个部分。
还有一个部分是所知障随眠的断尽,是已经把因缘观作完最后现观的初夜,就开始探究般若的真实相、成佛的究竟义。当时 世尊以手按地时降伏一切魔军,一切魔军溃散而不能再影响最后身菩萨了,就是在这时候明心证悟而使大圆镜智现前了,这时所知障的一切随眠也就已经断尽了。可是这个时候还有一个问题存在,就是如来藏无垢识还没有与五别境、善十一等心所法相应,所以成所作智在当时是还没有现前的;一直要到夜后分,东方现出一点点鱼肚白了,然后看见东方明亮的火星,那时才与佛性一念相应,而得到最后一次的眼见佛性,这时候成所作智才终于现前了。这个时节,最后身菩萨的如来藏无垢识,已经不像等觉、妙觉菩萨只具有五遍行心所法而离六尘的见闻觉知,那时候如来藏就能与五别境及善十一心所法相应,所以成所作智才能现前,使得前五识也可以独自去运作,这时候八识心王的全部作用就完全显发出来了。
对于已经证悟的菩萨,乃至等觉、妙觉菩萨而言,无明住地的断除是有极少分、少分、多分、极多分等差别的;真见道位的七住菩萨是极少分断除,相见道位圆满的菩萨是少分断除,等觉菩萨是多分断除,最后身菩萨妙觉位则是极多分断除,但是只有到究竟成佛时才是全部究竟断除。所以最后身的妙觉位菩萨,还是有尚未断除的部分,由此缘故,使他们的大圆镜智及成所作智还无法现前而不能成佛。
所以胜鬘夫人才会说,阿罗汉、辟支佛、最后身菩萨对于无明住地这个部分,因为不知不见的缘故,所应断者不断、不究竟。但是在这中间产生了两个状况,也就是说:阿罗汉与辟支佛所应断者是完全都没有断,但是最后身菩萨所应断的是已经多分断了而尚不究竟;既然不究竟,当然就不同于佛地,所以胜鬘夫人在这个所应断者不断之中也列进最后身菩萨。
这是说,诸佛所应断的不染污无知,妙觉菩萨已经有断除极多分了,但是还不究竟。所以所应断者不断,是在讲二乘的阿罗汉与辟支佛;“不究竟”三个字,则是在讲最后身的妙觉菩萨。这就是经文中尚未深说的差异之处,这个差异之处不是阿罗汉与辟支佛所能知悉的,也不是真见道位的初悟菩萨们所能知悉的,当然更不是这位法师等未断我见而专门从事文献考证、文字训诂的凡夫们所能知道的。这个道理是只有已经证得如来藏而明心的菩萨们,所应该要更深入了知的佛菩提道的内容。
因此,胜鬘夫人接着又说:“由于二乘圣人对于所应断的无明住地不曾断,也由于最后身菩萨对于所应断的无明住地还未究竟断的缘故,因此都叫作有余过解脱,不是离一切过失的解脱,所以不能等同于佛。”这段经文是胜鬘夫人在为大众讲解,三乘圣人为什么还不能成为究竟佛的原因。但是胜鬘夫人的开示是极简略的,是一般人及初悟菩萨所无法深入了知的;更是那些落在藏密应成派中观里的这位法师的门派中,专作佛学学问的大学教授们,以及尝试以佛学研究来取代实证的法师们,永远都无法了知的深义。今天 平实导师把它讲出来,希望可以促使他们这些人,将原有的错误知见,作一些改进而获得提升。这些深义,自古以来都是只在耳传时才会听得到,有可能是从来未曾被加载文字记录中的深义。
阿罗汉与辟支佛为什么是所应断者不断呢?因为成佛之道所应断的过失,是在讲烦恼障上所应断的习气种子随眠;所应证的法,是实相法如来藏及其中含藏的一切种子。在所应断的过失方面,是烦恼障,也就是四住地烦恼的现行与习气种子随眠;而二乘圣人只断除烦恼障的现行,还没有开始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因此说,成佛的过程当中所应断的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二乘圣者丝毫都还没有断。习气种子随眠完全没有断,而只断现行的缘故,所以他们的涅槃解脱,仍然是有余法未断的;因此是有过失的解脱,而不是离一切过失的解脱,不符合佛地究竟涅槃已经断尽一切习气种子随眠;因此,他们的涅槃不是究竟的清净,所以称为有余过失的清净,而不是一切清净。由此缘故,阿罗汉还是会有瞋的习气种子流注,还是会有慢的习气,因为他们只是断了我慢,可是其余的慢、过慢等习气还是存在,因此还有慢的习气种子流注。
所以说,“毕陵尚慢”,原因就是习气种子随眠还未断尽。这个毕陵尚慢的典故是说:有一次阿罗汉毕陵尊者要过恒河,刚好恒河水上涨,因此他无法涉水而过;佛陀又曾经告诫过弟子众们,如果没有特别状况就不许用神足通,他只好跟恒河神商量,看能不能把恒河水降一降,先让他过河去。他以天眼一看:原来这个管恒河的鬼神是他以前多世的婢女。过去世都唤他为小婢,由于叫习惯了,所以开口就呼唤说:“小婢!请你把恒河水降了,让我过去一下。”大阿罗汉都已经开口吩咐了,恒河神当然就只能听命要降;可是恒河神老大不甘愿,所以就去向 佛陀诉苦说:“毕陵尊者骂我。”佛就找了毕陵尊者来问:“你有没有骂他?”他说:“我有骂他吗?好像没有。”佛说:“你不是骂他小婢吗?”他想一想:“小婢?喔!有。”佛说:“那你就向他道歉吧!”毕陵尊者就爽快地开口说:“小婢过来!我向你道歉。”这就是他的习气种子——“慢习”。他并不是要故意再侮辱恒河神一次,而是因为他面对往世的婢子时,慢的习气种子不知不觉间就流露出来了,所以他诚恳道歉时脱口而出,还是叫他小婢。可见得习气种子是很不容易在短期间就断除的。又譬如阿难陀阿罗汉,每次初到一个地方时,他的眼光都会先看女众,然后才会看男众;他也会贪看所有的女众,但不会进一步成为现行。这些就是瞋习、慢习、贪习的种子流注出来的直接反应,并不是故意要那样子。这一类的习气种子随眠过失,是阿罗汉、辟支佛们所未断的,但是诸地菩萨都已开始在断除了。
这就是说,阿罗汉与辟支佛都有三界烦恼的余习,当余习生起来时,不论是慢习、瞋习或贪习,全都是阿罗汉、辟支佛心中常常存在的习气种子。所以说,阿罗汉有时也会起瞋,不知不觉之间就会反应出来。譬如说,当有人讲话,他不中意听,也许会把眼睛一瞪就走开了;或者有时听了突然不高兴,于是不讲话而走开了!但是阿罗汉绝对不会开口骂人,瞋的事相不会现行;但不会跟你讲话,事后才会再跟你说话,那就是瞋的习气种子有时现行了。这些习气种子随眠无关于生死的解脱,但是这种过失仍是属于烦恼障所摄的习气种子随眠。
虽然阿罗汉们的见惑、思惑都已经不现行了,所以不障碍解脱,可是他们毕竟仍然有各类习气种子随眠会常常流注出来,所以说不是一切清净,而称为“有余清净”。假使回小向大而修佛菩提道时,这些当然也是应该逐渐断除的,才能成就佛道。而且阿罗汉、辟支佛所成就的解脱功德,也是有余功德,不是一切功德;因为他们的解脱功德所能利乐的众生人数很有限,而且他们的解脱功德不像诸地菩萨、更不像诸佛,因为他们的解脱功德都很局限。
譬如刚刚讲的慢习、瞋习、欲习,当这类烦恼障的习气种子现行时,还是会有苦受存在的;虽然那种苦受是很微细的,是不会轻易被发觉已经显现出来的。可是诸地菩萨对这类习气种子,已经开始分分在断了;所以诸地菩萨虽然还没有断尽思惑,都还保留着一分思惑,但是地上菩萨的解脱功德受用是比二乘无学圣人更大的,何况是最后身妙觉菩萨呢?更何况是诸佛呢?所以说,阿罗汉、辟支佛的解脱功德是有余的。并且在所知障方面,二乘圣人当他们回心大乘之时,一样还有许多解脱变易生死的功德,是应该要证却还没有证,所以他们的解脱成为“有余功德”,而不是“一切功德”。因为二乘圣人是成就有余解脱、有余清净、有余功德的缘故,因此他们所证知的苦是有余苦,所断的集是有余集,所证的灭是有余灭,所修的道是有余道。换句话说,二乘圣者的四圣谛并不究竟;以不究竟的缘故,虽然同样可以入无余涅槃,但是他们的涅槃因此就只能称为少分涅槃,而不是究竟无余的涅槃。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节目就说明到这里为止。感谢各位菩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色身康泰、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本节目是 平实导师所著作的《胜鬘经讲记》一书的导读。
我们在上一次的节目中谈到:从无余涅槃的境界来说的解脱与平等,永远都是一味,永远是平等味,永远是解脱味,无二无别。但是,如果从佛菩提智、如来智来看的话,不住于无余涅槃而为众生说法,不住于无余涅槃而观本来性净涅槃,那就绝对不是平等味了,而是不平等当中却有平等。菩萨可以向二乘圣人说:“你与我是平等的,因为都是本来涅槃。”因为菩萨是从如来藏的本来涅槃中看待二乘圣人,所以菩萨看他们与自己平等无二,本来解脱,从来涅槃,不曾有生死。
可是,如果是声闻与缘觉看待菩萨时,就很明显是不平等的,因为菩萨可以从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境界中,来解说种种的般若以及种智,是二乘圣人闻所未闻,从来都无法插进一句话来论说的;也可以为二乘圣者解说无余涅槃中的“无境界”境界;所以对二乘圣人而言,菩萨与他们是完全不平等的;然而菩萨却都是很清楚地了知,二乘圣人对大乘涅槃是无法稍微论说的。所以,要说平等,或者说为不平等,那就全部都由着菩萨说了,而没有般若智慧的二乘圣人是完全没有开口的余地的。
因此,菩萨可以说涅槃是一味、是等味,统统是解脱味,可是二乘圣人不能这么讲,他们只能够从解脱道中来说涅槃是一味、等味、解脱味,但是与菩萨所说大不相同。他们能说的,菩萨都能说;菩萨能说的,他们大多无法说。所以同样的涅槃一味、等味、解脱味,可以有不同层次的说法,圆满函盖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互通而没有矛盾。就如同二乘解脱道中,也可以讲中道的道理,但却不是般若中道的真实义,这其中是有许多差别的;但是只有实证二乘涅槃及大乘涅槃的菩萨们,才能深入地了知。
接下来,我们再回到前面的话题,大略说过这段经文后面的解脱等、智慧等以后,还是得要回头再来说明这段经文中比较微细的部分,因为前面都还没有详细解说。在《胜鬘经》这段经文中,胜鬘夫人一开始就说:阿罗汉、辟支佛、最后身菩萨,因为无明住地所覆障的缘故,所以对于种种法,也就是对无明住地与有爱数四住地互相之间的关联,或者是不知不觉,或者是所知所觉仍不究竟。由于被无明住地所覆障的缘故,二乘圣者无法了解佛菩提的内涵;甚至于对法界的真实相完全无所知,因此说他们对无始无明住地不知不觉。
可是在这里,最后身菩萨也被说是被无明住地所覆障,这是在显示说最后身菩萨与佛地之间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异存在着;这就必须要从四种住地与无始无明住地,最后断尽的差别来说;那就是最后身菩萨,也就是妙觉菩萨修道所应断的最后两个法,就是烦恼习气种子随眠的最后一分断除,以及所知障中最后一分尘沙惑的断除。最后一分的断除是什么时候断尽的呢?是最后身菩萨坐到金刚座上,决定说:“今晚上座以后,若不成佛,誓不起座。”那时从十因缘观与十二因缘观的现观中,作了因缘观的最后一次观行,在这二种因缘观的关联中完成全部的现观时,就把烦恼障习气种子的最后一分随眠断尽了;这是关于习气种子随眠的断尽,是属于第一个部分。
还有一个部分是所知障随眠的断尽,是已经把因缘观作完最后现观的初夜,就开始探究般若的真实相、成佛的究竟义。当时 世尊以手按地时降伏一切魔军,一切魔军溃散而不能再影响最后身菩萨了,就是在这时候明心证悟而使大圆镜智现前了,这时所知障的一切随眠也就已经断尽了。可是这个时候还有一个问题存在,就是如来藏无垢识还没有与五别境、善十一等心所法相应,所以成所作智在当时是还没有现前的;一直要到夜后分,东方现出一点点鱼肚白了,然后看见东方明亮的火星,那时才与佛性一念相应,而得到最后一次的眼见佛性,这时候成所作智才终于现前了。这个时节,最后身菩萨的如来藏无垢识,已经不像等觉、妙觉菩萨只具有五遍行心所法而离六尘的见闻觉知,那时候如来藏就能与五别境及善十一心所法相应,所以成所作智才能现前,使得前五识也可以独自去运作,这时候八识心王的全部作用就完全显发出来了。
对于已经证悟的菩萨,乃至等觉、妙觉菩萨而言,无明住地的断除是有极少分、少分、多分、极多分等差别的;真见道位的七住菩萨是极少分断除,相见道位圆满的菩萨是少分断除,等觉菩萨是多分断除,最后身菩萨妙觉位则是极多分断除,但是只有到究竟成佛时才是全部究竟断除。所以最后身的妙觉位菩萨,还是有尚未断除的部分,由此缘故,使他们的大圆镜智及成所作智还无法现前而不能成佛。
所以胜鬘夫人才会说,阿罗汉、辟支佛、最后身菩萨对于无明住地这个部分,因为不知不见的缘故,所应断者不断、不究竟。但是在这中间产生了两个状况,也就是说:阿罗汉与辟支佛所应断者是完全都没有断,但是最后身菩萨所应断的是已经多分断了而尚不究竟;既然不究竟,当然就不同于佛地,所以胜鬘夫人在这个所应断者不断之中也列进最后身菩萨。
这是说,诸佛所应断的不染污无知,妙觉菩萨已经有断除极多分了,但是还不究竟。所以所应断者不断,是在讲二乘的阿罗汉与辟支佛;“不究竟”三个字,则是在讲最后身的妙觉菩萨。这就是经文中尚未深说的差异之处,这个差异之处不是阿罗汉与辟支佛所能知悉的,也不是真见道位的初悟菩萨们所能知悉的,当然更不是这位法师等未断我见而专门从事文献考证、文字训诂的凡夫们所能知道的。这个道理是只有已经证得如来藏而明心的菩萨们,所应该要更深入了知的佛菩提道的内容。
因此,胜鬘夫人接着又说:“由于二乘圣人对于所应断的无明住地不曾断,也由于最后身菩萨对于所应断的无明住地还未究竟断的缘故,因此都叫作有余过解脱,不是离一切过失的解脱,所以不能等同于佛。”这段经文是胜鬘夫人在为大众讲解,三乘圣人为什么还不能成为究竟佛的原因。但是胜鬘夫人的开示是极简略的,是一般人及初悟菩萨所无法深入了知的;更是那些落在藏密应成派中观里的这位法师的门派中,专作佛学学问的大学教授们,以及尝试以佛学研究来取代实证的法师们,永远都无法了知的深义。今天 平实导师把它讲出来,希望可以促使他们这些人,将原有的错误知见,作一些改进而获得提升。这些深义,自古以来都是只在耳传时才会听得到,有可能是从来未曾被加载文字记录中的深义。
阿罗汉与辟支佛为什么是所应断者不断呢?因为成佛之道所应断的过失,是在讲烦恼障上所应断的习气种子随眠;所应证的法,是实相法如来藏及其中含藏的一切种子。在所应断的过失方面,是烦恼障,也就是四住地烦恼的现行与习气种子随眠;而二乘圣人只断除烦恼障的现行,还没有开始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因此说,成佛的过程当中所应断的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二乘圣者丝毫都还没有断。习气种子随眠完全没有断,而只断现行的缘故,所以他们的涅槃解脱,仍然是有余法未断的;因此是有过失的解脱,而不是离一切过失的解脱,不符合佛地究竟涅槃已经断尽一切习气种子随眠;因此,他们的涅槃不是究竟的清净,所以称为有余过失的清净,而不是一切清净。由此缘故,阿罗汉还是会有瞋的习气种子流注,还是会有慢的习气,因为他们只是断了我慢,可是其余的慢、过慢等习气还是存在,因此还有慢的习气种子流注。
所以说,“毕陵尚慢”,原因就是习气种子随眠还未断尽。这个毕陵尚慢的典故是说:有一次阿罗汉毕陵尊者要过恒河,刚好恒河水上涨,因此他无法涉水而过;佛陀又曾经告诫过弟子众们,如果没有特别状况就不许用神足通,他只好跟恒河神商量,看能不能把恒河水降一降,先让他过河去。他以天眼一看:原来这个管恒河的鬼神是他以前多世的婢女。过去世都唤他为小婢,由于叫习惯了,所以开口就呼唤说:“小婢!请你把恒河水降了,让我过去一下。”大阿罗汉都已经开口吩咐了,恒河神当然就只能听命要降;可是恒河神老大不甘愿,所以就去向 佛陀诉苦说:“毕陵尊者骂我。”佛就找了毕陵尊者来问:“你有没有骂他?”他说:“我有骂他吗?好像没有。”佛说:“你不是骂他小婢吗?”他想一想:“小婢?喔!有。”佛说:“那你就向他道歉吧!”毕陵尊者就爽快地开口说:“小婢过来!我向你道歉。”这就是他的习气种子——“慢习”。他并不是要故意再侮辱恒河神一次,而是因为他面对往世的婢子时,慢的习气种子不知不觉间就流露出来了,所以他诚恳道歉时脱口而出,还是叫他小婢。可见得习气种子是很不容易在短期间就断除的。又譬如阿难陀阿罗汉,每次初到一个地方时,他的眼光都会先看女众,然后才会看男众;他也会贪看所有的女众,但不会进一步成为现行。这些就是瞋习、慢习、贪习的种子流注出来的直接反应,并不是故意要那样子。这一类的习气种子随眠过失,是阿罗汉、辟支佛们所未断的,但是诸地菩萨都已开始在断除了。
这就是说,阿罗汉与辟支佛都有三界烦恼的余习,当余习生起来时,不论是慢习、瞋习或贪习,全都是阿罗汉、辟支佛心中常常存在的习气种子。所以说,阿罗汉有时也会起瞋,不知不觉之间就会反应出来。譬如说,当有人讲话,他不中意听,也许会把眼睛一瞪就走开了;或者有时听了突然不高兴,于是不讲话而走开了!但是阿罗汉绝对不会开口骂人,瞋的事相不会现行;但不会跟你讲话,事后才会再跟你说话,那就是瞋的习气种子有时现行了。这些习气种子随眠无关于生死的解脱,但是这种过失仍是属于烦恼障所摄的习气种子随眠。
虽然阿罗汉们的见惑、思惑都已经不现行了,所以不障碍解脱,可是他们毕竟仍然有各类习气种子随眠会常常流注出来,所以说不是一切清净,而称为“有余清净”。假使回小向大而修佛菩提道时,这些当然也是应该逐渐断除的,才能成就佛道。而且阿罗汉、辟支佛所成就的解脱功德,也是有余功德,不是一切功德;因为他们的解脱功德所能利乐的众生人数很有限,而且他们的解脱功德不像诸地菩萨、更不像诸佛,因为他们的解脱功德都很局限。
譬如刚刚讲的慢习、瞋习、欲习,当这类烦恼障的习气种子现行时,还是会有苦受存在的;虽然那种苦受是很微细的,是不会轻易被发觉已经显现出来的。可是诸地菩萨对这类习气种子,已经开始分分在断了;所以诸地菩萨虽然还没有断尽思惑,都还保留着一分思惑,但是地上菩萨的解脱功德受用是比二乘无学圣人更大的,何况是最后身妙觉菩萨呢?更何况是诸佛呢?所以说,阿罗汉、辟支佛的解脱功德是有余的。并且在所知障方面,二乘圣人当他们回心大乘之时,一样还有许多解脱变易生死的功德,是应该要证却还没有证,所以他们的解脱成为“有余功德”,而不是“一切功德”。因为二乘圣人是成就有余解脱、有余清净、有余功德的缘故,因此他们所证知的苦是有余苦,所断的集是有余集,所证的灭是有余灭,所修的道是有余道。换句话说,二乘圣者的四圣谛并不究竟;以不究竟的缘故,虽然同样可以入无余涅槃,但是他们的涅槃因此就只能称为少分涅槃,而不是究竟无余的涅槃。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节目就说明到这里为止。感谢各位菩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色身康泰、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