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钧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今天要和大家谈谈〈三乘菩提与三士道〉第三集,这个题目有一个子题叫作“兼谈‘以解脱道来取代佛菩提道的过失’”。
上一集之中提到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卷3之中,有人对于其施设的另外一种三士道产生了质疑,他就加以说明。宗喀巴怎么回答质疑呢?第一、“为摧伏增上我慢,谓尚未起共同中下士夫之心,即便自许我是大士”。问题来了,首先,既然是要“起共同中下士夫之心”之后,才能够称为上士,那么到底某甲最初起的是什么心?若起的是上士夫之心,那么为什么又要叫某甲退回去,反而起中、下士夫之心?若是说某乙最初起的是下士夫之心,那也没有“自许我是大士”之问题;若是说某乙最初起的是中士夫之心,那么前面两个的问题都会面临到。其次,宗喀巴在此处的“三士道”,又会变成说只要“起心”,而完全不用亲自去利乐有情以及实证种种的法,这与他主张“只要知见上知道‘众生皆无自性’,那就是佛法上的修证”,正是有异曲同工之谬,因为否定阿赖耶识的前提之下,是连断我见都是不可能的,同时这接着又会引生下面的问题。其三,在有万法所依的阿赖耶识前提之下,佛菩萨早就金口开示有声闻种性、独觉种性、佛种性、无种性;为何宗喀巴反而在否定 世尊的开示,以否定阿赖耶识的前提下,虚妄建立了下、中、上士夫心呢?这表示宗喀巴其实正是自己所说的有增上慢的人;而否定阿赖耶识的缘故,乃至是有情众生都无法施设,更何况有下、中、上士夫之差别呢?
从三乘菩提之实证而言,二乘人证得蕴处界无我,菩萨也证得蕴处界无我,并且又依于如来藏的无我性,证得法界实相的人、法无我,乃至是灭尽所知障而究竟成佛。虽说所依止的法是不同,但三乘菩提不论哪一乘,都是在有万法所依的阿赖耶识的前提之下才能证“无我”之法;又因为悲心的缘故,见到众生停留在某一个阶位而不知道该继续前进,所以才在事相上施设了上、中、下,用来策励众生继续前进。怎么反而在否定了三乘菩提之所依而建立虚妄的三士道呢?同时于《法华经》之中,世尊自说其过去世为常不轻菩萨,尚且不轻于佛门四众。
当宗喀巴在否定万法所依的阿赖耶识前提之下,是不可能有三乘菩提之中的证量,怎么反而会虚妄建立了三士道,而又把自己高举于三士道之上,其实正是因为宗喀巴“不受持读诵此经”而具足增上慢的缘故。为什么说他具足增上慢?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卷9之中有这么一段文字:“第二者,次说于师须住佛想。故应作佛胜解,礼敬供养,右膝着地,恭敬合掌,为菩提心而正请白:……次应为授殊胜归依,谓佛为世尊,法是大乘灭道二谛,僧为不退圣位菩萨,以为其境。”这明摆就是在说“四归依”,是把归依上师摆在归依佛、法、僧三宝之前,却又要说自己是佛教的一分子;假如他所说的“三士道”真的是成就佛道的内涵,如今又说“次应”为授殊胜三归依,那不就是把自己高举于三士道之上吗?然而,在三界之中示现,只有佛才可以称为世尊,换句话说,佛才是佛门中最尊贵的本师;那么密宗既然是把上师摆在佛宝之前,就表示说上师的证量是比佛还高,所以正应该要宣示自己不是佛教密宗,而应该要正名叫作“上师教”才对呀!然而密教的喇嘛为什么又要说自己所说的是佛法呢?其实他们就只是要假借佛法的名相,欺骗佛教中的善心人士的广大资源罢了,这就好有一比叫作在佛教的动脉上吸血的外道,却反过来说其所修证是高于 世尊的,真的应该说是大言不惭,这其实是喇嘛们“既要吹嘘自己的证量,同时也要破坏正法”。
宗喀巴的第二个答覆说:“为广益上中下心,广饶益之理者,谓上二士夫,亦须希求得增上生及其解脱。”(《菩提道次第广论》卷3)在否定阿赖耶识的前提之下,下、中、上士夫的建立已经是虚妄,更不要说什么“广益”的虚伪的话了。然而他说:“谓上二士夫,亦须希求得增上生及其解脱。”这又是有极大的过失,为什么这么说?在这里只能权宜地先依于宗喀巴中、上士夫的建立,而说那就是二乘人与菩萨众。先来看看二乘人,同样都是断我见、我所、我执,就只谈阿罗汉的状况、辟支佛的状况,就可以比类而知了。定性二乘人之所修证,其结果会是什么?《阿含经》中说到阿罗汉的证境的时候,常常会有这么样的词句,也就是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既然 世尊金口所宣说定性阿罗汉是“不受后有”,宗喀巴为什么说还要“希求增上生”?那么请问定性声闻阿罗汉舍报以后要生到哪里去?入无余依涅槃去了;入无余依涅槃可以说“得增上生”吗?稍微有一点佛法知见的人,至少都还可以说得出来,那叫作“无生”,怎么反而是“至尊”的宗喀巴,却是连最基本的解脱道知见都没有呢?宗喀巴说解脱道的目的是要求增上生,那么请问:求“有生”之法,有何解脱可言啊?竟然还合在一起说是“希求得增上生及其解脱”。
即便说宗喀巴能够从下界之中回来解释说:“中士夫里面不是还有初、二、三果人吗?”但我说那也只是狡辩,即使前三果人容有下一生,那也是为了求无生,而不是为了求“增上生”啊!因为解脱道之法的趣向就是无生啊!不会是要求增上生啊!因为,一旦又有“生”的法出现,必然要会面临“死”的法,求“增上生”的结果就是生死相续,那不是解脱道之法。佛所开示的解脱道的法明明是“灭度”,而宗喀巴却教人要“生度”啊!那这不是外道法,又是什么?更何况二乘人不只有前面三果,阿罗汉、辟支佛也在其中,都不会求增上生了。他施设了“增上”二字,只是自曝其短而已,因为增上二字有一个通俗的意涵,就叫作“更加”嘛!如前所说,更加有生只会导致更加有死,那就只会更远离于解脱,当然就不会是更殊胜的生了。
那么这一句话于菩萨来说又有什么过失呢?这得要先从菩萨的初地来说,这样子说的原因,是因为初地的菩萨必须也要有一个功德,叫作“降伏性障如阿罗汉”。换句话说,初地的菩萨是有能力可以断分段生死而出离三界的;然而为了要润未来生,所以或者是“留惑润生”,或者是先证阿罗汉而“起惑润生”,继续再取得未来世的五蕴身而利乐有情并上求佛道。虽然说的是润未来生,但是因为已经证“人、法无我”的缘故,其实是“无生、无不生”;乃至是经历两大阿僧祇劫之后圆成了佛道,变易生死也断了,则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所以,这样子的修证,怎么还可以说是求增上生?定性的二乘人断了分段生死而趣向无生,都已经不可以说是求增上生了,更何况说初地以上的菩萨,其解脱的智慧是远胜于二乘圣者的,当然更不可以说是求增上生了。
但是前面的说法,并不表示说初地以下的菩萨都不适用,因为菩萨在因地常常会随着诸佛、诸大菩萨修学佛法,而一定也会曾经熏习过。世尊早就在《大法鼓经》卷1一开始的第一段就开示说:【有“有”则有苦乐,无“有”则无苦乐,是故离苦乐,则是涅槃第一之乐。】而菩萨虽然一世又一世都还没有办法离开三界有,但总是已经在往这个方向前进。所以,宗喀巴所说的“上二士夫,亦须希求得增上生及其解脱”,是有很大的过失的。因为希求得增上生就是有,有“有”则会有苦樂而不是解脱了;既然是这样子,怎么可以硬生生地就说“人天法就是下士道,解脱道的法就是中士道,只有佛菩提道才是上士道”。因为宗喀巴的“上士道”根本没有办法使有情成就佛道,只会让众生下堕三恶道而已;因为,佛菩萨早就已经金口开示过声闻等四种的种性,不需要宗喀巴在否定阿赖耶识的前提,再来建立虚妄的三士道。又因为宗喀巴在否定阿赖耶识的同时,三世因果、人天之法都已经没有办法建立,那么何来后世善趣圆满的人天善法呢?更何况说还能够建立解脱道、佛菩提道呢?这样子就可以知道宗喀巴所说的三士道,纯粹是虚妄的外道法;不管宗喀巴所建立之改变前或者是改变后的三士道,根本都是戏论一场!
接着再来看看其他的过失。而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之中所说的人间邪淫的恶法姑且不谈它,单就一般的人天善法来说;既然说“下士道的法是中、上士道所共有的,中士道的法是上士道共有的”,所以就表示说中士道的学人也修人天之法,那么当中士道的学人在修人天法的时候,你能够说“这个中士道的人所修的人天法,不是下士道所共有的”吗?同样的道理,当上士道的学人在修解脱道之法,你能够说“这个上士道的人所修的解脱法,不是中士道所共有的”吗?而当上士道的人在修学人天法的时候,你能够说“这个上士道的人所修的人天法,不是中士道、下士道所共有的”吗?那么这样子一来,又要如何区分上、中、下呢?对啊!假如能够的话,我们就应该要问一问宗喀巴:“你所说的一般人天法,与二乘人、菩萨所修的人天法,那区别到底是在哪里呢?”因为,若是没有区分的话,当宗喀巴在说“共下士道、共中士道”的时候,虽说其“共下士道”,是下士道的法与中、上士道所共有的,但这同时也指出了中士道的法,也是有一部分是与下士道共同的,而上士道法也是有一部分与下士道、中士道所相共的,那这样子一来何来不共的上士道呢?再者,定性声闻中慧解脱的阿罗汉以及顶级的三果人,也不一定要具足四禅八定啊!但是舍报之时,或者是中阴身现起之时,一样也可以入无余依涅槃啊!那么又会变成下士道之法中仍然是有中士道之所不共的,又为什么说那是下士之法呢?然而,在否定万法所依阿赖耶识的前提之下,不管世俗谛或者胜义谛都没有办法实证的。所以宗喀巴等,就只能依于世间的聪明才智,以及其具足的增上慢,而建立了虚妄的三士道,他是没有办法回答前面所提的质疑的。
但是在万法所依的阿赖耶识之中,五乘佛法的区分是说:学人所修的法,或者是可以让他保有来世的人天果报;行者所证的法,或者是可以断分段生死而有出三界的结果;乃至是进一步也断变易生死而可以成就佛道;这其间是不应该硬生生地就区分其下、中、上的,因为五乘佛法其实都离不开阿赖耶识的。那么假如把这一些都汇归到阿赖耶识,那你倒说说看:到底哪ㄧ个法是下、哪一个法是中、哪一个法是上呢?而正是依于阿赖耶识的缘故,五乘的佛法才得以建立、三乘菩提才得以区分。
一般来说,人天之善法对二乘人、菩萨而言,也是应该随分修学的;解脱道的实证,菩萨也应该随着菩萨的阶位而去修证,但不具足取证的。单就人天善法中的禅定来说,外道们修证之后沉溺于其境界;而二乘人以断我见的见地为基础,修证禅定的目地是为了要出三界,所以虽然修证了初禅,以断我见的见地为基础,知道初禅之中仍是有“有”的,就背舍了其境界,乃至完成了八背舍而背舍了四禅八定,就出三界了;既然是出了三界,当然就不会取着禅定的境界了;所以,二乘人也要证禅定,但是其亲证的心境、作意,却是不共外道之所修证的。
但是时间到了,且待第四集分晓,今天说到这里。
祝愿大家:幸福、健康、道业猛进!
阿弥陀佛!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今天要和大家谈谈〈三乘菩提与三士道〉第三集,这个题目有一个子题叫作“兼谈‘以解脱道来取代佛菩提道的过失’”。
上一集之中提到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卷3之中,有人对于其施设的另外一种三士道产生了质疑,他就加以说明。宗喀巴怎么回答质疑呢?第一、“为摧伏增上我慢,谓尚未起共同中下士夫之心,即便自许我是大士”。问题来了,首先,既然是要“起共同中下士夫之心”之后,才能够称为上士,那么到底某甲最初起的是什么心?若起的是上士夫之心,那么为什么又要叫某甲退回去,反而起中、下士夫之心?若是说某乙最初起的是下士夫之心,那也没有“自许我是大士”之问题;若是说某乙最初起的是中士夫之心,那么前面两个的问题都会面临到。其次,宗喀巴在此处的“三士道”,又会变成说只要“起心”,而完全不用亲自去利乐有情以及实证种种的法,这与他主张“只要知见上知道‘众生皆无自性’,那就是佛法上的修证”,正是有异曲同工之谬,因为否定阿赖耶识的前提之下,是连断我见都是不可能的,同时这接着又会引生下面的问题。其三,在有万法所依的阿赖耶识前提之下,佛菩萨早就金口开示有声闻种性、独觉种性、佛种性、无种性;为何宗喀巴反而在否定 世尊的开示,以否定阿赖耶识的前提下,虚妄建立了下、中、上士夫心呢?这表示宗喀巴其实正是自己所说的有增上慢的人;而否定阿赖耶识的缘故,乃至是有情众生都无法施设,更何况有下、中、上士夫之差别呢?
从三乘菩提之实证而言,二乘人证得蕴处界无我,菩萨也证得蕴处界无我,并且又依于如来藏的无我性,证得法界实相的人、法无我,乃至是灭尽所知障而究竟成佛。虽说所依止的法是不同,但三乘菩提不论哪一乘,都是在有万法所依的阿赖耶识的前提之下才能证“无我”之法;又因为悲心的缘故,见到众生停留在某一个阶位而不知道该继续前进,所以才在事相上施设了上、中、下,用来策励众生继续前进。怎么反而在否定了三乘菩提之所依而建立虚妄的三士道呢?同时于《法华经》之中,世尊自说其过去世为常不轻菩萨,尚且不轻于佛门四众。
当宗喀巴在否定万法所依的阿赖耶识前提之下,是不可能有三乘菩提之中的证量,怎么反而会虚妄建立了三士道,而又把自己高举于三士道之上,其实正是因为宗喀巴“不受持读诵此经”而具足增上慢的缘故。为什么说他具足增上慢?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卷9之中有这么一段文字:“第二者,次说于师须住佛想。故应作佛胜解,礼敬供养,右膝着地,恭敬合掌,为菩提心而正请白:……次应为授殊胜归依,谓佛为世尊,法是大乘灭道二谛,僧为不退圣位菩萨,以为其境。”这明摆就是在说“四归依”,是把归依上师摆在归依佛、法、僧三宝之前,却又要说自己是佛教的一分子;假如他所说的“三士道”真的是成就佛道的内涵,如今又说“次应”为授殊胜三归依,那不就是把自己高举于三士道之上吗?然而,在三界之中示现,只有佛才可以称为世尊,换句话说,佛才是佛门中最尊贵的本师;那么密宗既然是把上师摆在佛宝之前,就表示说上师的证量是比佛还高,所以正应该要宣示自己不是佛教密宗,而应该要正名叫作“上师教”才对呀!然而密教的喇嘛为什么又要说自己所说的是佛法呢?其实他们就只是要假借佛法的名相,欺骗佛教中的善心人士的广大资源罢了,这就好有一比叫作在佛教的动脉上吸血的外道,却反过来说其所修证是高于 世尊的,真的应该说是大言不惭,这其实是喇嘛们“既要吹嘘自己的证量,同时也要破坏正法”。
宗喀巴的第二个答覆说:“为广益上中下心,广饶益之理者,谓上二士夫,亦须希求得增上生及其解脱。”(《菩提道次第广论》卷3)在否定阿赖耶识的前提之下,下、中、上士夫的建立已经是虚妄,更不要说什么“广益”的虚伪的话了。然而他说:“谓上二士夫,亦须希求得增上生及其解脱。”这又是有极大的过失,为什么这么说?在这里只能权宜地先依于宗喀巴中、上士夫的建立,而说那就是二乘人与菩萨众。先来看看二乘人,同样都是断我见、我所、我执,就只谈阿罗汉的状况、辟支佛的状况,就可以比类而知了。定性二乘人之所修证,其结果会是什么?《阿含经》中说到阿罗汉的证境的时候,常常会有这么样的词句,也就是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既然 世尊金口所宣说定性阿罗汉是“不受后有”,宗喀巴为什么说还要“希求增上生”?那么请问定性声闻阿罗汉舍报以后要生到哪里去?入无余依涅槃去了;入无余依涅槃可以说“得增上生”吗?稍微有一点佛法知见的人,至少都还可以说得出来,那叫作“无生”,怎么反而是“至尊”的宗喀巴,却是连最基本的解脱道知见都没有呢?宗喀巴说解脱道的目的是要求增上生,那么请问:求“有生”之法,有何解脱可言啊?竟然还合在一起说是“希求得增上生及其解脱”。
即便说宗喀巴能够从下界之中回来解释说:“中士夫里面不是还有初、二、三果人吗?”但我说那也只是狡辩,即使前三果人容有下一生,那也是为了求无生,而不是为了求“增上生”啊!因为解脱道之法的趣向就是无生啊!不会是要求增上生啊!因为,一旦又有“生”的法出现,必然要会面临“死”的法,求“增上生”的结果就是生死相续,那不是解脱道之法。佛所开示的解脱道的法明明是“灭度”,而宗喀巴却教人要“生度”啊!那这不是外道法,又是什么?更何况二乘人不只有前面三果,阿罗汉、辟支佛也在其中,都不会求增上生了。他施设了“增上”二字,只是自曝其短而已,因为增上二字有一个通俗的意涵,就叫作“更加”嘛!如前所说,更加有生只会导致更加有死,那就只会更远离于解脱,当然就不会是更殊胜的生了。
那么这一句话于菩萨来说又有什么过失呢?这得要先从菩萨的初地来说,这样子说的原因,是因为初地的菩萨必须也要有一个功德,叫作“降伏性障如阿罗汉”。换句话说,初地的菩萨是有能力可以断分段生死而出离三界的;然而为了要润未来生,所以或者是“留惑润生”,或者是先证阿罗汉而“起惑润生”,继续再取得未来世的五蕴身而利乐有情并上求佛道。虽然说的是润未来生,但是因为已经证“人、法无我”的缘故,其实是“无生、无不生”;乃至是经历两大阿僧祇劫之后圆成了佛道,变易生死也断了,则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所以,这样子的修证,怎么还可以说是求增上生?定性的二乘人断了分段生死而趣向无生,都已经不可以说是求增上生了,更何况说初地以上的菩萨,其解脱的智慧是远胜于二乘圣者的,当然更不可以说是求增上生了。
但是前面的说法,并不表示说初地以下的菩萨都不适用,因为菩萨在因地常常会随着诸佛、诸大菩萨修学佛法,而一定也会曾经熏习过。世尊早就在《大法鼓经》卷1一开始的第一段就开示说:【有“有”则有苦乐,无“有”则无苦乐,是故离苦乐,则是涅槃第一之乐。】而菩萨虽然一世又一世都还没有办法离开三界有,但总是已经在往这个方向前进。所以,宗喀巴所说的“上二士夫,亦须希求得增上生及其解脱”,是有很大的过失的。因为希求得增上生就是有,有“有”则会有苦樂而不是解脱了;既然是这样子,怎么可以硬生生地就说“人天法就是下士道,解脱道的法就是中士道,只有佛菩提道才是上士道”。因为宗喀巴的“上士道”根本没有办法使有情成就佛道,只会让众生下堕三恶道而已;因为,佛菩萨早就已经金口开示过声闻等四种的种性,不需要宗喀巴在否定阿赖耶识的前提,再来建立虚妄的三士道。又因为宗喀巴在否定阿赖耶识的同时,三世因果、人天之法都已经没有办法建立,那么何来后世善趣圆满的人天善法呢?更何况说还能够建立解脱道、佛菩提道呢?这样子就可以知道宗喀巴所说的三士道,纯粹是虚妄的外道法;不管宗喀巴所建立之改变前或者是改变后的三士道,根本都是戏论一场!
接着再来看看其他的过失。而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之中所说的人间邪淫的恶法姑且不谈它,单就一般的人天善法来说;既然说“下士道的法是中、上士道所共有的,中士道的法是上士道共有的”,所以就表示说中士道的学人也修人天之法,那么当中士道的学人在修人天法的时候,你能够说“这个中士道的人所修的人天法,不是下士道所共有的”吗?同样的道理,当上士道的学人在修解脱道之法,你能够说“这个上士道的人所修的解脱法,不是中士道所共有的”吗?而当上士道的人在修学人天法的时候,你能够说“这个上士道的人所修的人天法,不是中士道、下士道所共有的”吗?那么这样子一来,又要如何区分上、中、下呢?对啊!假如能够的话,我们就应该要问一问宗喀巴:“你所说的一般人天法,与二乘人、菩萨所修的人天法,那区别到底是在哪里呢?”因为,若是没有区分的话,当宗喀巴在说“共下士道、共中士道”的时候,虽说其“共下士道”,是下士道的法与中、上士道所共有的,但这同时也指出了中士道的法,也是有一部分是与下士道共同的,而上士道法也是有一部分与下士道、中士道所相共的,那这样子一来何来不共的上士道呢?再者,定性声闻中慧解脱的阿罗汉以及顶级的三果人,也不一定要具足四禅八定啊!但是舍报之时,或者是中阴身现起之时,一样也可以入无余依涅槃啊!那么又会变成下士道之法中仍然是有中士道之所不共的,又为什么说那是下士之法呢?然而,在否定万法所依阿赖耶识的前提之下,不管世俗谛或者胜义谛都没有办法实证的。所以宗喀巴等,就只能依于世间的聪明才智,以及其具足的增上慢,而建立了虚妄的三士道,他是没有办法回答前面所提的质疑的。
但是在万法所依的阿赖耶识之中,五乘佛法的区分是说:学人所修的法,或者是可以让他保有来世的人天果报;行者所证的法,或者是可以断分段生死而有出三界的结果;乃至是进一步也断变易生死而可以成就佛道;这其间是不应该硬生生地就区分其下、中、上的,因为五乘佛法其实都离不开阿赖耶识的。那么假如把这一些都汇归到阿赖耶识,那你倒说说看:到底哪ㄧ个法是下、哪一个法是中、哪一个法是上呢?而正是依于阿赖耶识的缘故,五乘的佛法才得以建立、三乘菩提才得以区分。
一般来说,人天之善法对二乘人、菩萨而言,也是应该随分修学的;解脱道的实证,菩萨也应该随着菩萨的阶位而去修证,但不具足取证的。单就人天善法中的禅定来说,外道们修证之后沉溺于其境界;而二乘人以断我见的见地为基础,修证禅定的目地是为了要出三界,所以虽然修证了初禅,以断我见的见地为基础,知道初禅之中仍是有“有”的,就背舍了其境界,乃至完成了八背舍而背舍了四禅八定,就出三界了;既然是出了三界,当然就不会取着禅定的境界了;所以,二乘人也要证禅定,但是其亲证的心境、作意,却是不共外道之所修证的。
但是时间到了,且待第四集分晓,今天说到这里。
祝愿大家:幸福、健康、道业猛进!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