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集 二乘所断无明与外道常见(一)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3  浏览次数:1180
正旭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今天所要讲的主题是“二乘所断无明与外道常见”。
  在佛法中所说的无明有两种:第一种是二乘菩提的阿含解脱道所说的无明,第二种是大乘菩提,也就是成佛之道所说的无明。在四阿含经典所说的无明,是二乘解脱道的无明,是我所执、我见、我执这种无明,主要是因为不知道五阴都是无常,还有不知道五阴灭尽以后,仍然有涅槃的本际独存不灭,不知道这个本际是无间等法,这是二乘解脱道所说的无明。但是众生对五阴的无明,其实主要是不如实知道识阴的内容,不知道识阴是会变异、会生灭。
  二乘菩提的无明,在大乘法中被称为一念无明;而大乘法中所说的无明,就是再加上无始无明;无始无明,这是从无始以来一直与众生心不相应的,直到起心动念想要证解法界的实相的时候,才会相应到无始无明,所以在大乘法中说:心不相应,无始无明住地。无明的意思就是不知,如果因为不知-不知道五蕴的虚妄-而产生贪爱,这就是阿含解脱道中所说的无明;要是对于法界实相的无知,那就是菩萨真见道时所破的无始无明。接下来对于二乘菩提的无明,我们来看《阿含经》当中是怎么说的。
  《杂阿含经》卷8:
  佛告诸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云何一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离欲、明生,得正智,能自记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在经文里面说:“云何一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这一句经文当中已经显示,断除无明有层次的不同,如果究竟断尽的话,就可以不受后有。“有”是指三界有,也就是三界当中的五阴,不受后有就是不会再有五阴出生在三界当中。因为断无明有层次的不同,所证的果位就产生了差异,所以二乘声闻菩提就分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以及阿罗汉四种果位。修二乘菩提的行者想要证初果,所要断的无明就是三缚结。三缚结的内涵,我们会在后面一一为您说明。
  那么前面所举这段经文的后面说,无明断尽可以自记“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这句话是在说明阿罗汉的所证,自记就是不用佛来授记,自己就可以自作证了。“我生已尽”,不再有五阴出生在三界当中,不再有生死,所以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身口意行已经清净;“所作已作”,对于解脱于三界生死的苦,所应该作的都已经完成了;这样子自己就可以自己作证,不会再受后有。
  曾经有人跟我说,说他是阿罗汉再来,那我一听就知道他不知道阿罗汉的所证,“我生已尽,不受后有”,怎么可能再来人间出生。三果阿那含就不再来人间受生,所以又名为证“不还果”,更何况是证四果的阿罗汉?这就是连基本知见都没有的缘故,才会说他是阿罗汉再来。
  那么听了 佛陀前面的开示以后:
  时有异比丘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为佛作礼;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无明,离欲,明生?”佛告比丘:“当正观察眼无常: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正观无常。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比丘!如是知,如是见无明,离欲,明生。”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杂阿含经》卷8)
  在这一段经文 佛开示说:要观察五阴十八界是因缘所生,须要正观它们是无常,才可以离欲而生起明。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对于五阴十八界无常而不能如实知、如实见,就是无明。
  那么已经举了两段经文来说明无明的内涵,各位应该对于无明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接下来再举一段经文来说明无明的内涵。
  《杂阿含经》卷10:
  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所谓无明,云何是无明?谁有此无明。”舍利弗答言:“无明者谓不知,不知者是无明。何所不知?谓色无常,色无常如实不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不知;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不知。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无常,如实不知;识磨灭法,识磨灭法如实不知;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不知。摩诃拘絺罗!于此五受阴如实不知、不见,无无间等、愚暗不明,是名无明。成就此者,名有无明。”
  这一段经文说,不知就是无明,不知道五阴—色、受、想、行、识—无常,不知道五阴是生灭法、是无无间等法,也是无明,不知道五阴的磨灭法也是无明。五阴磨灭法就是出离三界,意思是说,不知道如何成就解脱也是无明。
  从以上所举的经文我们可以知道,对于五蕴十八界法的全部内容无所知,对于五阴十八界无常故苦、故空、故无我,不能如实知,误以为其中某一法不是五蕴十八界所摄,误认为是常住而不生灭的法相,这样就成为解脱道中的无明,也就是我见。假使能将这个无明断除了,就是断除了三缚结当中的我见,或者称为身见,断除三缚结就成为初果人。三缚结:身见、戒禁取见、疑见。那断了身见以后,要怎么来断戒禁取见?戒禁是外道所施设的戒跟禁,这些戒跟禁都与解脱无关,如果有人取了这种戒禁,就表示他对于怎么出离三界的道理跟方法都无所知;因此已经如实知道五阴十八界的内涵,也确认了五阴是无常的行者,接下来应该如实知道出离三界的道理跟方法,也就是如实知道经文所说的五阴十八界的磨灭法,才能如实知道外道所施设的戒禁都跟解脱道无关,这样才能如实地去断除了戒禁取见。
  如果把身见、戒禁取见都断了之后,那么接下来要怎么来断疑呢?初果人一定有成就四不坏信,也就是于佛、法、僧、戒有净信;于佛法僧三宝不疑,于因果不疑,因此初果人永不下堕三恶道,他最多就是七次人天往返,就能出离三界。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疑必须断除,就是笃信佛语在五阴十八界完全灭尽之后,不是断灭,仍然有涅槃的本际常住不坏,这个本际是无间等法。这样才能完全外无恐怖、内无恐怖地将五阴十八界灭尽而成就解脱。这也是声闻解脱道中必须建立的智明,否则也是无明,一定会导致无法确实断除三缚结。那么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在解脱道声闻法当中,对于蕴处界全部内容的了知,对于蕴处界无常故苦、故无我的了知,对于蕴处界灭尽以后仍然有涅槃的本际无间等而常住不坏的了知,这是证初果的两个要件跟一个前提。
  声闻解脱道无明的断除,对于大乘参禅而想悟入般若的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办法了知蕴处界的全部内容,不能断除蕴处界常住的邪见,不知道蕴处界无常故苦、故空、故无我的正理,参禅寻觅金刚心如来藏的时候,就会堕入我见当中,就难免会将蕴处界当中的某一法,误认为是常住的第八识心体,这样就会成为未悟言悟、未证言证的大妄语人。这样的大妄语人古今都有,许多错悟的禅师、大师就错将意识离念灵知误认为常住不坏的金刚心,这都是现成的例子。因此修学大乘的参禅者,必须先断除二乘菩提在我见上的无明,然后参禅求证般若时才不会错证而成就大妄语业。接下来再举一段经文,来说明二乘菩提的无明。
  《增壹阿含经》卷23:
  汝今当知,如来亦说有四流法;若一切众生没在此流者,终不得道。云何为四?所谓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彼云何无明流?所谓无明者,无知、无信、无见;心意贪欲,恒有希望,及其五盖: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调戏盖、疑盖。若复不知苦、不知习、不知尽、不知道,是谓名为无明流。天子当知,如来说此四流。若有人没在此者,亦不能得道。
  这一段经文所说的无明的范围就比较大了,在这里稍作解释。首先提到的无明是无知、无信、无见。无知就是对蕴处界的无常故苦的真相都无所知,无信就是对蕴处界无常故苦的正理都无所信,无见就是对蕴处界无常故苦的事实都无所见;“心意贪欲,恒有希望”,是说心意中常有贪欲,一直都对于五欲抱著希望;还有堕入五盖当中,“盖”就是遮住心中的光明,这也是无明。佛接著说:如果不知道蕴处界的苦、不知道蕴处界的苦习、不知道蕴处界的苦尽、不知道蕴处界苦的灭除方法,就是无明的流转。意思是说,不知道四圣谛苦集灭道,就是无明的流转。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在这里我们就大略地说明一下四圣谛的内涵:
  四圣谛就是苦集灭道四种真实道理,谛就是真实理。首先讲苦谛,苦谛讲的是八苦,不在于八苦的表相,而是八苦显现的真实道理。首先来看生苦,刚出生时所受的苦,虽然现在已经不记得,但还是可以想象身体出母胎的过程当中所受到的压迫、所产生的热恼。老苦,出生以后年纪不断地增长,40岁以后头发开始变白,就开始领纳老苦;你会去染发就表示你已经有了老苦。到了80岁以后,身体各种器官功能都老化了、体力也不行,这时候就越能体会老苦了。再来说病苦,没有人不生病的,病了就产生热恼,苦就来了;有人病到后来,受不了病苦干脆。再来说死苦,虽然现在还没有死,但是可以去想象死亡过程当中的身苦,还有对未来世无知所产生的恐惧。还有求不得苦,从小就开始希望不要挨骂,上学以后读书阶段有各种求不得苦,乃至说出了社会谋生、成家立业,也是有种种求不得苦;最后老了希望不要死,也是求不得,也就是一辈子都活在求不得当中。接下来说怨憎会苦,有钱怕别人来借钱,好友来借钱就变成怨憎会;被老板骂了心里不高兴,但还是要碰面,这也是怨憎会;在世间不得已与怨憎相会的事情很多,与怨憎相会心里就有苦。第七苦叫爱别离,那么在世间喜爱的人事物很多,只要离开了就有苦;每个人最后要离开这一辈子最喜爱的五阴,其实就是最大的爱别离苦。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七苦?因为有五阴的缘故,所以你才会有这七种苦,如果没有五阴在三界当中出生,那么这七苦就不会出现了。因此将这七苦略归为第八苦,称为五阴炽盛苦,也就是五阴在三界当中不断地出生又死,死了又生,所以就永远无法脱离七苦。所以前七苦只是苦的表相,苦谛是在说“五阴炽盛”的真实道理。
  接下来讲集谛。前面说因为五阴炽盛所以有七苦,那么我的五阴为什么会不断地在三界当中死了又生,这个原因就称为苦集,也就是苦生起的原因。因此和合五阴的缘就是集谛,我只要把五阴和合的缘给灭了,我的五阴就不会再和合出生在三界当中。然而探究的结果,归根究柢,就是因为有无明的缘故,不知道五阴虚妄,执著五阴是我,而有我见、我执与我所执,未来世的五阴才会又和合出生在三界当中。那么从十二因缘法来看,无明是第一支,只要把无明给灭了,其余十一支也就跟著灭了,所以无明才是真正苦的根源。这就是苦集谛所要说的真实道理。
  各位菩萨!今天时间已经到了,四圣谛的道理还没有说完,我们就留到下一集再继续讲解。谢谢各位的收看!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读书

本文标题: 第001集 二乘所断无明与外道常见(一)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book/1/280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读书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第001集 二乘所断无明与外道常见(一)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