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祺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兼论唯识学的最早根据单元”。今天我们要来继续探讨“人间佛教是不是佛教”这个议题。
在上一集我们说到“人间佛教”的第一个理论原则是“法与律合一”,人间佛教认定的佛法是“根本佛教”和“初期大乘佛教”的佛法,也就是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阿含经》所说的声闻以及缘觉法,以及性空唯名论等等。这些人间佛教认可的佛法,都是“一念不求于有”,因此它所对应应该受持的戒律,应该是声闻戒,可是却要行人菩萨行,因此产生很大的冲突与矛盾。因此说,人间佛教的第一个理论原则是互相矛盾的,我们无法接受人间佛教是佛教。
接下来我们继续探讨人间佛教的第二个理论原则“缘起与空性的统一”。所谓“缘起与空性的统一”,这位倡导者在〈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文中解释说:【……“缘起甚深”与“涅槃甚深”的统一,是大乘法,尤其是龙树论的特色。】(《华雨集》(四),正闻出版社,页48。)这个统一他认为就是中道,他在《性空学探源》中说明:
佛法,不出生灭的现象界与寂灭的涅槃界。这二者的连系,就是中道缘起法。缘起与空义相应,击破了一一法的常恒不变性与独存自在性。(《性空学探源》,正闻出版社,页54。)
他认为生灭的现象界与寂灭的涅槃界二者之间的连系,就是中道的缘起法,因为既又有缘起、有生灭,又有寂灭、有不生灭,两者之间的连系就是中道。
什么是缘起?这位法师在他《性空学探源》中定义缘起为:
我以根本佛教的立场,综合各家所说的共通点而观察之,可以说:缘起是一种理则。它不就是因果,而是依一一因果事实所显示的原理。(《性空学探源》,正闻出版社,页52。)
所以这位法师的缘起是依于蕴处界所显示出相依相待的关系,他的缘起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理则,这个理则有生灭、有因果关系,所以是属于现象界。
什么是涅槃?他在《辨法法性论讲记》中说明:
什么是涅槃?涅槃,是印度话。涅槃的字义,有二种意义:一、含有消散的意思,一切苦难、障碍取消了;二、由消散而表显出来的,自由、清净、安宁的,这就是涅槃。(《华雨集》(一),正闻出版社,页186。)
他所谓的涅槃,就是一切苦难、障碍都消散了,并且从这个消散显示出自由、清净、安宁的意思。显然他所谓的涅槃并没有真实法的存在,也是依于世间法的有而产生的,是依于世间有的法消散以后,所显示出来的寂静的状态,或者说是灭相不灭。既然如此,这个涅槃也是不安稳的,因为也是因缘所生法。这个涅槃必须依于世间法的消散而产生,那如何能够称为自由、清净、安宁、寂灭的涅槃界呢?
他在《佛在人间》一书中说:
世间的宗教者,哲学者,不能彻底正解缘起性空的中道义,都在寻求宇宙最后的,或最先的实体,倾向到本体论,形而上的神秘领域。佛所创觉的正法否定他,因为一切都是缘起的,所以一切是性空——无自性的,“一切法不生不灭,本来涅槃”。(《佛在人间》,正闻出版社,页108。)
他认为有缘起、有性空,所以是中道。这种缘起性空的主张,是否定大乘佛法有真实法如来藏以后的缘起性空。他对缘起性空极度地推崇,所以他在《般若经讲记》说明:“佛,译义为觉者,是无上正遍觉者。佛陀创觉了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般若经讲记》,正闻出版社,页21。)所以他认为缘起性空的中道,就是诸法实相;他认为诸法的实相,就是有缘起的理则,也有消散的宁静,就是缘起性空、一切法空,这就是人间佛教的第二个理论原则。
密宗应成派中观的宗喀巴所注释的《入中论善显密意疏》也说:
若善了知以上诸义,则能善解一切诸法皆是依缘安立、依缘假设、依缘而生、皆无自性、皆无不由他名增上安立之自在体。随立何法,皆是不寻彼假义而安立者。(《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四,法尔出版社,页143。)
应成派中观的宗喀巴也是主张一切法空的思想,他认为一切诸法都是没有自性,都是依缘安立、依缘假设、依缘而生。人间佛教的理论原则,就是密宗应成派中观的一切法无自性、缘起性空的主张。
在之前我们曾经引用《大智度论》有关长爪梵志的记载来破一切法空的主张:长爪梵志是舍利弗的舅舅,他在成为佛弟子前主张:【一切论可破,一切语可坏,一切执可转故,无有实法可信可恭敬者。】(《大智度论》卷四)这种主张就是这位法师的“人间佛教”与密宗中观应成派一切法缘起性空的思想。可是 如来一句话问他说:“你一切法不受,这个见解你接不接受?”长爪梵志听到 如来这句话,马上知道自己已经落入两头皆输的状况,因为他一切法缘起性空的主张是一种悖论,这种主张回过头来否定了自己所提出命题的成立。一切法缘起性空既然是一种悖论,就是无效的主张,当然不能够成为诸法的实相,佛法当然不可能是主张一切法缘起性空。《大智度论》的作者是 龙树菩萨,他当然也不可能在论述中主张缘起性空。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缘起性空的中道,这位法师认为这是诸法实相,他在《佛在人间》书中认为:
……缘起,意思是“为缘能起”。人生宇宙的任何一种现象之生起,绝非孤立的,突然的,而是依种种关系条件(佛法中名为因缘)的和合,循著必然的法则而生起与散灭的。……一切依因缘和合所成,因缘是极复杂的,没有单一因。佛从种种关系去了解现象,所以能超出二边,得到中道。中道就是恰恰好,恰到好处,最正确的方法,最正确的理论。(《佛在人间》,正闻出版社,页195。)
这位提倡者一再地强调缘起就是“为缘能起”,他认为不必有真实法的存在,只要有缘就可以出生万法。“人间佛教”的“理论原则”是必须维持这个“缘起”与“性空”的统一,也就是要时时谨记,一切的法都是相依相待的关系所产生,都是因缘和合所成,都没有自性,如此则能入于中道,这样就是诸法的实相。
所谓的中道,他说:中道就是恰恰好,恰到好处,最正确的方法,最正确的理论。也就是意识心不偏不倚,维持在一个中庸的状态,这跟儒家的中庸之道相去不远。可是佛法所谓的中道,是指能出生万法的诸法实相,因为这个诸法实相能出生一切法,一切法的生灭的根本因就是祂;祂包含一切法的生与灭,祂本身却是不生不灭的,所以能出生一切法的如来藏诸法实相,才能称为是中道。
龙树菩萨在《中论》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本识如来藏,但是开宗明义就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中论》卷1)是哪一个法可以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生灭、常断、一异、来去都是现象界的法,可是就出生现象界的根本识如来藏来看,根本不会有生灭、常断、一异、来去等等现象。我们常常譬喻世间一切法都像如来藏摩尼宝珠表面上藉缘所出现的影像,世间一切法本身不真实,依于有一个真实而且本来不生的如来藏,说世间一切法缘起性空。这种说法 龙树菩萨在《中论》中接著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中论》卷1)龙树菩萨说:“世间一切法不会自己生起自己,也不会由其他的法生起,不会由自己与其他的法共同生起,也不会无因的就自己出生出来。因此结论说有一个无生的真实法存在。”
这个无生在《金光明最胜王经》卷1中 如来说:【九者、无生是实,生是虚妄,愚痴之人漂溺生死,如来体实,无有虚妄,名为涅槃。】经中 如来为菩萨开示说,如果能够知道十种法,则能够了解如来、正等正觉的真实道理趣向,其中有第九个法是说无生的法是真实的法,有生的法是虚妄的法,愚痴的人追求虚妄生死的法,因此漂溺生死苦海,唯有如来的本体是真实,从来不生也永远不灭,无有任何的虚妄,这就是涅槃。无生的法既然无生,将来也不会灭,所以称祂是真实法。
然而如宗喀巴所主张“一切法皆是依缘安立、依缘假设、依缘而生,皆无自性”,这种主张在 龙树菩萨的《中论》中,落入了“诸法从他生”的错误主张。因为诸法譬如眼识,不会从于鼻根、鼻识等等而出生,也不会从于眼根与色尘等等而出生,眼根与色尘等等都是凭借著出生眼识的他缘。那是什么凭借著眼根与色尘等等出生眼识呢?当然是如来藏,如来藏与眼识则是非一非异的。所以主张“一切诸法皆是依缘安立、依缘假设、依缘而生,皆无自性。”这就是 龙树菩萨《中论》中所破斥的“诸法从他生”。龙树菩萨在《中论》中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先否定各种法出生的方式以后,结论说有一个无生的涅槃本际,这个涅槃本际能够藉缘出生万法,这个涅槃就是中道。
龙树菩萨为什么要创作《中论》?《中论》由 无著菩萨注释的《顺中论》(全名为《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在卷2中说:【问曰:“阿阇梨意,为何义故而造此论?”答曰:依顺道理入大般若波罗蜜义。】因此《中论》基本上是 龙树菩萨为了修行人能够进入《大般若波罗蜜经》而宣说的,也就是要我们依非安立谛三品心来观如来藏中的毕竟空,实证法无我。所以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卷41说:【般若波罗蜜中说“诸法实相即是无余涅槃”,三乘人皆为无余涅槃故精进习行。】《中论》以及《大智度论》中所说的无生、中道、涅槃、诸法实相,其实都是在说同一件事情,也就是如来藏。因为能够出生宇宙万法的如来藏,本身就能够离开生灭、常断、一异、来去等等世间现象,所以就只有祂有资格说为中道。
然而,这位提倡者所认为的中道就是恰恰好,恰到好处,最正确的方法,最正确的理论,这些都是意识心的分别境界而已。而且张三的恰恰好,恰到好处,可不一定是李四的恰恰好,恰到好处;张三的最正确的方法,最正确的理论,也不一定是李四的最正确的方法,最正确的理论。他这个中道是每一个人有一个标准,这怎么是中道?怎么会是诸法的实相呢?从佛法上来说,这个人间佛教的中道是依于蕴处界的生灭来说,落入有生有灭的一边,并没有无生无灭的中道性,如此来说缘起是中道,实在是不合逻辑。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这位法师所主张人间佛教的第二个理论原则“缘起与空性的统一”,不是佛法的中道,不是佛法的诸法实相。因为他主张大乘非佛说,认为如来只说缘起法,认为众生只有六个识,所谓第七识、第八识都是后世学者思想演变的结果。他在《佛法概论》书中说:
佛教后期,发展为七识说,八识说,九识说。佛的区别识类,本以六根为主要根据,唯有眼等六根,那里会有七识、八识?大乘学者所说的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过是意识的细分。(《佛法概论》,正闻出版社,页109。)
他既然主张大乘非佛说,所以当然他也不能接受大乘佛法中的诸法实相如来藏阿赖耶识等,所以他是六识论的主张。他这种主张,我们借用民初熊十力《摧惑显宗记》的评语说:
释尊有知,能勿心痛。佛教徒如泛谈缘起,将其中根底如赖耶识者,置之不问。则缘起说,与今西洋哲学家之关系论,虽持说有粗密之异,(西洋学者出于学术发达之后,持说自密。)而大旨要自无殊。果如此,则佛教之精神与面目,剥丧殆尽。佛教徒不如归依今人罗素辈,而无取为佛弟子矣。(《摧惑显宗记》,学生书局,页16。)
熊十力的批评满中肯的,因为他清楚知道“……自知寻求宇宙根源,是佛教徒最大愿欲。”(《摧惑显宗记》,学生书局,页18。)
宇宙的根源就是诸法实相,就是每一个人的阿赖耶识,否定生命宇宙根源的阿赖耶识就不是佛法,当然也不是佛教。只谈缘起,还不如去跟随归依欧美的哲学家,因为他们对世俗关系的论述在学术发达以后,当然更为细密。
人间佛教的第二个理论原则“缘起与空性的统一”,基本上也是充满矛盾,因为一切法缘起性空的主张,本身就会否定自己的正当性。佛法必须是理事圆融,修行人才能够在道理上以及修证的次第上有所依据,然后能够踏实地迈步前进。若是否定大乘佛法是 如来亲口宣说,将佛教判定为只是思想的演变,这种“人间佛教”的理论原则,会让人菩萨行走入死胡同,最后完全背离 如来的教导。所以说主张错误的“缘起与性空”的“人间佛教”不是佛教。
今天就为各位菩萨说明到这边,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兼论唯识学的最早根据单元”。今天我们要来继续探讨“人间佛教是不是佛教”这个议题。
在上一集我们说到“人间佛教”的第一个理论原则是“法与律合一”,人间佛教认定的佛法是“根本佛教”和“初期大乘佛教”的佛法,也就是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阿含经》所说的声闻以及缘觉法,以及性空唯名论等等。这些人间佛教认可的佛法,都是“一念不求于有”,因此它所对应应该受持的戒律,应该是声闻戒,可是却要行人菩萨行,因此产生很大的冲突与矛盾。因此说,人间佛教的第一个理论原则是互相矛盾的,我们无法接受人间佛教是佛教。
接下来我们继续探讨人间佛教的第二个理论原则“缘起与空性的统一”。所谓“缘起与空性的统一”,这位倡导者在〈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文中解释说:【……“缘起甚深”与“涅槃甚深”的统一,是大乘法,尤其是龙树论的特色。】(《华雨集》(四),正闻出版社,页48。)这个统一他认为就是中道,他在《性空学探源》中说明:
佛法,不出生灭的现象界与寂灭的涅槃界。这二者的连系,就是中道缘起法。缘起与空义相应,击破了一一法的常恒不变性与独存自在性。(《性空学探源》,正闻出版社,页54。)
他认为生灭的现象界与寂灭的涅槃界二者之间的连系,就是中道的缘起法,因为既又有缘起、有生灭,又有寂灭、有不生灭,两者之间的连系就是中道。
什么是缘起?这位法师在他《性空学探源》中定义缘起为:
我以根本佛教的立场,综合各家所说的共通点而观察之,可以说:缘起是一种理则。它不就是因果,而是依一一因果事实所显示的原理。(《性空学探源》,正闻出版社,页52。)
所以这位法师的缘起是依于蕴处界所显示出相依相待的关系,他的缘起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理则,这个理则有生灭、有因果关系,所以是属于现象界。
什么是涅槃?他在《辨法法性论讲记》中说明:
什么是涅槃?涅槃,是印度话。涅槃的字义,有二种意义:一、含有消散的意思,一切苦难、障碍取消了;二、由消散而表显出来的,自由、清净、安宁的,这就是涅槃。(《华雨集》(一),正闻出版社,页186。)
他所谓的涅槃,就是一切苦难、障碍都消散了,并且从这个消散显示出自由、清净、安宁的意思。显然他所谓的涅槃并没有真实法的存在,也是依于世间法的有而产生的,是依于世间有的法消散以后,所显示出来的寂静的状态,或者说是灭相不灭。既然如此,这个涅槃也是不安稳的,因为也是因缘所生法。这个涅槃必须依于世间法的消散而产生,那如何能够称为自由、清净、安宁、寂灭的涅槃界呢?
他在《佛在人间》一书中说:
世间的宗教者,哲学者,不能彻底正解缘起性空的中道义,都在寻求宇宙最后的,或最先的实体,倾向到本体论,形而上的神秘领域。佛所创觉的正法否定他,因为一切都是缘起的,所以一切是性空——无自性的,“一切法不生不灭,本来涅槃”。(《佛在人间》,正闻出版社,页108。)
他认为有缘起、有性空,所以是中道。这种缘起性空的主张,是否定大乘佛法有真实法如来藏以后的缘起性空。他对缘起性空极度地推崇,所以他在《般若经讲记》说明:“佛,译义为觉者,是无上正遍觉者。佛陀创觉了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般若经讲记》,正闻出版社,页21。)所以他认为缘起性空的中道,就是诸法实相;他认为诸法的实相,就是有缘起的理则,也有消散的宁静,就是缘起性空、一切法空,这就是人间佛教的第二个理论原则。
密宗应成派中观的宗喀巴所注释的《入中论善显密意疏》也说:
若善了知以上诸义,则能善解一切诸法皆是依缘安立、依缘假设、依缘而生、皆无自性、皆无不由他名增上安立之自在体。随立何法,皆是不寻彼假义而安立者。(《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四,法尔出版社,页143。)
应成派中观的宗喀巴也是主张一切法空的思想,他认为一切诸法都是没有自性,都是依缘安立、依缘假设、依缘而生。人间佛教的理论原则,就是密宗应成派中观的一切法无自性、缘起性空的主张。
在之前我们曾经引用《大智度论》有关长爪梵志的记载来破一切法空的主张:长爪梵志是舍利弗的舅舅,他在成为佛弟子前主张:【一切论可破,一切语可坏,一切执可转故,无有实法可信可恭敬者。】(《大智度论》卷四)这种主张就是这位法师的“人间佛教”与密宗中观应成派一切法缘起性空的思想。可是 如来一句话问他说:“你一切法不受,这个见解你接不接受?”长爪梵志听到 如来这句话,马上知道自己已经落入两头皆输的状况,因为他一切法缘起性空的主张是一种悖论,这种主张回过头来否定了自己所提出命题的成立。一切法缘起性空既然是一种悖论,就是无效的主张,当然不能够成为诸法的实相,佛法当然不可能是主张一切法缘起性空。《大智度论》的作者是 龙树菩萨,他当然也不可能在论述中主张缘起性空。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缘起性空的中道,这位法师认为这是诸法实相,他在《佛在人间》书中认为:
……缘起,意思是“为缘能起”。人生宇宙的任何一种现象之生起,绝非孤立的,突然的,而是依种种关系条件(佛法中名为因缘)的和合,循著必然的法则而生起与散灭的。……一切依因缘和合所成,因缘是极复杂的,没有单一因。佛从种种关系去了解现象,所以能超出二边,得到中道。中道就是恰恰好,恰到好处,最正确的方法,最正确的理论。(《佛在人间》,正闻出版社,页195。)
这位提倡者一再地强调缘起就是“为缘能起”,他认为不必有真实法的存在,只要有缘就可以出生万法。“人间佛教”的“理论原则”是必须维持这个“缘起”与“性空”的统一,也就是要时时谨记,一切的法都是相依相待的关系所产生,都是因缘和合所成,都没有自性,如此则能入于中道,这样就是诸法的实相。
所谓的中道,他说:中道就是恰恰好,恰到好处,最正确的方法,最正确的理论。也就是意识心不偏不倚,维持在一个中庸的状态,这跟儒家的中庸之道相去不远。可是佛法所谓的中道,是指能出生万法的诸法实相,因为这个诸法实相能出生一切法,一切法的生灭的根本因就是祂;祂包含一切法的生与灭,祂本身却是不生不灭的,所以能出生一切法的如来藏诸法实相,才能称为是中道。
龙树菩萨在《中论》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本识如来藏,但是开宗明义就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中论》卷1)是哪一个法可以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生灭、常断、一异、来去都是现象界的法,可是就出生现象界的根本识如来藏来看,根本不会有生灭、常断、一异、来去等等现象。我们常常譬喻世间一切法都像如来藏摩尼宝珠表面上藉缘所出现的影像,世间一切法本身不真实,依于有一个真实而且本来不生的如来藏,说世间一切法缘起性空。这种说法 龙树菩萨在《中论》中接著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中论》卷1)龙树菩萨说:“世间一切法不会自己生起自己,也不会由其他的法生起,不会由自己与其他的法共同生起,也不会无因的就自己出生出来。因此结论说有一个无生的真实法存在。”
这个无生在《金光明最胜王经》卷1中 如来说:【九者、无生是实,生是虚妄,愚痴之人漂溺生死,如来体实,无有虚妄,名为涅槃。】经中 如来为菩萨开示说,如果能够知道十种法,则能够了解如来、正等正觉的真实道理趣向,其中有第九个法是说无生的法是真实的法,有生的法是虚妄的法,愚痴的人追求虚妄生死的法,因此漂溺生死苦海,唯有如来的本体是真实,从来不生也永远不灭,无有任何的虚妄,这就是涅槃。无生的法既然无生,将来也不会灭,所以称祂是真实法。
然而如宗喀巴所主张“一切法皆是依缘安立、依缘假设、依缘而生,皆无自性”,这种主张在 龙树菩萨的《中论》中,落入了“诸法从他生”的错误主张。因为诸法譬如眼识,不会从于鼻根、鼻识等等而出生,也不会从于眼根与色尘等等而出生,眼根与色尘等等都是凭借著出生眼识的他缘。那是什么凭借著眼根与色尘等等出生眼识呢?当然是如来藏,如来藏与眼识则是非一非异的。所以主张“一切诸法皆是依缘安立、依缘假设、依缘而生,皆无自性。”这就是 龙树菩萨《中论》中所破斥的“诸法从他生”。龙树菩萨在《中论》中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先否定各种法出生的方式以后,结论说有一个无生的涅槃本际,这个涅槃本际能够藉缘出生万法,这个涅槃就是中道。
龙树菩萨为什么要创作《中论》?《中论》由 无著菩萨注释的《顺中论》(全名为《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在卷2中说:【问曰:“阿阇梨意,为何义故而造此论?”答曰:依顺道理入大般若波罗蜜义。】因此《中论》基本上是 龙树菩萨为了修行人能够进入《大般若波罗蜜经》而宣说的,也就是要我们依非安立谛三品心来观如来藏中的毕竟空,实证法无我。所以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卷41说:【般若波罗蜜中说“诸法实相即是无余涅槃”,三乘人皆为无余涅槃故精进习行。】《中论》以及《大智度论》中所说的无生、中道、涅槃、诸法实相,其实都是在说同一件事情,也就是如来藏。因为能够出生宇宙万法的如来藏,本身就能够离开生灭、常断、一异、来去等等世间现象,所以就只有祂有资格说为中道。
然而,这位提倡者所认为的中道就是恰恰好,恰到好处,最正确的方法,最正确的理论,这些都是意识心的分别境界而已。而且张三的恰恰好,恰到好处,可不一定是李四的恰恰好,恰到好处;张三的最正确的方法,最正确的理论,也不一定是李四的最正确的方法,最正确的理论。他这个中道是每一个人有一个标准,这怎么是中道?怎么会是诸法的实相呢?从佛法上来说,这个人间佛教的中道是依于蕴处界的生灭来说,落入有生有灭的一边,并没有无生无灭的中道性,如此来说缘起是中道,实在是不合逻辑。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这位法师所主张人间佛教的第二个理论原则“缘起与空性的统一”,不是佛法的中道,不是佛法的诸法实相。因为他主张大乘非佛说,认为如来只说缘起法,认为众生只有六个识,所谓第七识、第八识都是后世学者思想演变的结果。他在《佛法概论》书中说:
佛教后期,发展为七识说,八识说,九识说。佛的区别识类,本以六根为主要根据,唯有眼等六根,那里会有七识、八识?大乘学者所说的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过是意识的细分。(《佛法概论》,正闻出版社,页109。)
他既然主张大乘非佛说,所以当然他也不能接受大乘佛法中的诸法实相如来藏阿赖耶识等,所以他是六识论的主张。他这种主张,我们借用民初熊十力《摧惑显宗记》的评语说:
释尊有知,能勿心痛。佛教徒如泛谈缘起,将其中根底如赖耶识者,置之不问。则缘起说,与今西洋哲学家之关系论,虽持说有粗密之异,(西洋学者出于学术发达之后,持说自密。)而大旨要自无殊。果如此,则佛教之精神与面目,剥丧殆尽。佛教徒不如归依今人罗素辈,而无取为佛弟子矣。(《摧惑显宗记》,学生书局,页16。)
熊十力的批评满中肯的,因为他清楚知道“……自知寻求宇宙根源,是佛教徒最大愿欲。”(《摧惑显宗记》,学生书局,页18。)
宇宙的根源就是诸法实相,就是每一个人的阿赖耶识,否定生命宇宙根源的阿赖耶识就不是佛法,当然也不是佛教。只谈缘起,还不如去跟随归依欧美的哲学家,因为他们对世俗关系的论述在学术发达以后,当然更为细密。
人间佛教的第二个理论原则“缘起与空性的统一”,基本上也是充满矛盾,因为一切法缘起性空的主张,本身就会否定自己的正当性。佛法必须是理事圆融,修行人才能够在道理上以及修证的次第上有所依据,然后能够踏实地迈步前进。若是否定大乘佛法是 如来亲口宣说,将佛教判定为只是思想的演变,这种“人间佛教”的理论原则,会让人菩萨行走入死胡同,最后完全背离 如来的教导。所以说主张错误的“缘起与性空”的“人间佛教”不是佛教。
今天就为各位菩萨说明到这边,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