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二乘解脱道之二种涅槃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1  浏览次数:89982
  这些前提说过了,我们回到刚才概略说过的佛法和邪见--解脱的智慧以及关于解脱道的邪见。首先来讲二乘的解脱:二乘人的解脱道,说的就是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
  我们先来讲无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的修证主要是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上面来说。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十二处是六根与六尘,六根与六尘相触就产生了六种的入,也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进入我们的心中,这六尘、六入就会产生六识出现。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法。在《阿含经》四大部中,佛说这十八界法、十二处法、五蕴的法、六入的法都是虚妄性;在小乘法中,佛所说的是十八界空相(不是空性),为什么讲空相?因为这十八界法都是无常败坏之法,它不是永恒不坏之法,所以叫做无常。无常所以是苦,无常所以是空,无常、、空所以是无我,因为它只有一生就坏掉了。十八界当中只有一个意根是可以去到未来世的,其余十七界都是虚妄幻灭之法,只有一生;而这个意根却又不是自然而有,它是由我们的第八识所生出的,所以在《阿含经》里面,佛说这第八识叫阿赖耶识,佛说这是涅槃的本际。
  声闻人是怎么修解脱道的呢?他就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的观察我们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是无常、空;他如实了知色身非我、非我所,色身是无常、空;如实的了知我们这个见闻觉知的心--也就是识蕴…是无常、空,是变异法,所以他断了我见,断了我见之后再把这个自我的执著修除掉,然后他成为阿罗汉;成为阿罗汉后,我执断了,三界的贪爱也断了,舍报的时候就不再受生,不再投胎,蕴处界就全部消失不见了,这叫无余依涅槃,简称无余涅槃,这样就是解脱果修证完成。
  他的三界烦恼断尽,舍报可以出离三界;但当他还没到舍报时,他就要去度众生--随分随缘去度众生。他在入无余依涅槃之前,虽然没有烦恼,但仍要跟我们一样受寒风、热苦、饥饿、痛痒、色受想识蕴的行苦……等等,可是对他而言,这不是大苦,所以名为“微苦所依”,他还有这种轻微的苦为所依,所以叫有余依涅槃;他舍报时把十八界舍了,这些苦也就舍了,就是无余依涅槃,这就是二乘所证得的解脱。
  因为时间所限,在这里讲的涅槃,我们只讲现般涅槃,不讲中般涅槃、生般涅槃、上流处处般涅槃,只讲舍报时就入涅槃。以上所说是无余涅槃和有余涅槃,是二乘人所证的解脱果。二乘人所证的解脱叫做“人无我”,因为这个解脱果全部都在五蕴我、十二处我、十八界我的空相、无常空上来修。
  而缘觉的解脱果不同于声闻乘,他也是有余依涅槃和无余依涅槃。但他是经由缘起性空的现观而证解脱果。什么叫缘起性空?就是修十二支缘起,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就是讲此有故彼有,这正是众生轮回生死的原因啊!因为这个无明所以就有心行,有心行所以就必定会有名色--必定会去投胎;因为投胎受生、名色具足,所以就有六识;因为有六识、名色,就会有六入(色声香味触法),然后就有触,一直到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因为有这个所以有那个,此有故彼有。当他们这样现观之后,最后说:此灭故彼灭,我把无明灭了,心的行就不再出现;心的行灭了就不会去投胎,不投胎名色就灭了,当然也就不会有来世的色身及六识;此灭故彼灭,乃至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这叫做缘起性空。
  这十二有支通通是因缘而有,并不是本来就有,都是由众缘所成,才会有这十二有支,所以众生轮回生死;当他这样如实现观以后,知道缘起性空的真实道理,知道此灭故彼灭的道理;如实现观以后,舍报也一样入无余涅槃,不再轮转生死,这是缘觉的解脱道。
  声闻乘与缘觉乘这两种修法都是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上面去修无我观,这无我是人的无我,人无我叫做有情的无我,因此说二乘人所证的解脱果是人我空。
(原标题:第二章 第一节 二乘解脱道之二种涅槃)
 

本文标题: 第二章 第一节 二乘解脱道之二种涅槃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book/1/23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读书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第二章 第一节 二乘解脱道之二种涅槃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