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集 随顺修行般若波罗蜜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2  浏览次数:41367
杨正旭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今天继续讲解《起信论》,在上一集当中我们已经讲完了“菩萨怎么修行禅那波罗蜜”,在这一集当中,我们要讲解的是般若波罗蜜。我们先来看 马鸣菩萨怎么说,马鸣菩萨说:“知法性离诸痴暗是清净慧度,随顺修行般若波罗蜜。”(《大乘起信论》卷2)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叫作“般若波罗蜜”?般若指的就是智慧,然而这种智慧,不是一般世间法的智慧,也不是解脱道的智慧,而是说它是生命实相的智慧;也就是说,它是在亲证生命的实相——也就是真实法如来藏,亲证如来藏以后,所生起的智慧就叫作般若。刚刚讲到说,解脱道的智慧不是般若,为什么要这样说呢?阿罗汉他在生前的时候,他虽然证得有余涅槃,但是他的智慧并没有证得般若,所以他在生前并没有到彼岸;那么阿罗汉在死后的时候,他的五阴都灭了,所以虽然进入了无余涅槃,但是因为般若是依于意识而有,意识是属于五阴,五阴不见了,所以他也没有般若可以到彼岸。所以说般若一定是实相的智慧,解脱道没有,然而菩萨却有。那么“般若波罗蜜”,波罗蜜的意思就是说到彼岸,也就是说,般若波罗蜜就叫作智慧到彼岸,那么刚刚讲了般若就是智慧,那彼岸呢?彼岸是怎么样的境界?智慧到彼岸,彼岸是处于什么样的境界而说是用智慧到彼岸?
  我们来看看《心经》怎么说?《心经》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样子不断地讲,讲到说:“乃至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还有“无智亦无得”。好,以这样的说法,就是五阴十八界都空,四圣谛十二因缘也空,一切都空;然而《心经》讲的这个空,并不是在指无常而空,如果说《心经》讲的是无常空,那么佛法就变成断灭论了;然而空无一法,空无三界当中的一法,也不能叫作空无。如果《心经》里面讲的这个空,叫作空无,那学佛到底要作什么?既然是空无,那你成佛要作什么?成佛也没有用啊!所以说《心经》里面讲的不是空,不是真正的无常空,也不是空无。那么《心经》讲的,其实是在讲如来藏的自住境界,如来藏真实存在,然而在祂的境界里面当中,却没有任何一法,所以说为“空”。我们刚刚讲“波罗蜜”,波罗蜜叫作(到)彼岸,彼岸就是每个人都本具的真实心。所以《心经》才能称为“心”经(将心用不同的形式显现),《心经》在讲的就是这个真实心,也就是彼岸这个真实心,绝对不是在讲我们的意识心。所以说,既然《心经》讲的彼岸就是这个心,所以你证悟这个心,才可以说你到达彼岸,然而证悟这个心到底要干什么呢?佛说:“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远离颠倒梦想,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既然依般若波罗蜜多,可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说:“般若波罗蜜多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也就是说,不管你持什么样的咒,都无法跟“依于般若波罗蜜多”来修行,都无法超过、都无法相比。
  这么看来《心经》这样子说,我们就可以知道,般若波罗蜜多其实就是成就佛道的根本所依;所以如果说你行菩萨道,没有般若波罗蜜,那么你就是在外门,因为你还没有进入佛道的这个门。入佛道门就是要证得“第八识如来藏”心体的所在,而生起了般若的智慧,所以如果还没有般若,就说你是“在外门广修六度万行”;一旦证得如来藏而有了般若,你所行的六度,叫作“在内门广修六度万行”。讲完了般若波罗蜜,接下来说,般若波罗蜜要怎么修?或许您会问说:“你前面不是说,证悟的菩萨就有了般若波罗蜜了吗?那为什么还要说,修行般若波罗蜜呢?”好,我们来看看,如果你开悟了以后,其实你虽然是度到了彼岸,而说你有了般若波罗蜜;然而这个般若,是要不断地修行,修行到成佛为止,所以你依于般若波罗蜜来继续修行般若。所以说,虽然说你在开悟的时候,有了般若波罗蜜,但是你还没有成佛啊!所以 马鸣菩萨就说了,我们要怎么来依于你已经证悟如来藏,有了般若来修行般若波罗蜜。我们来看看,马鸣菩萨怎么说:“知法性离诸痴暗是清净慧度,随顺修行般若波罗蜜。”(《大乘起信论》卷2)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叫作痴暗?“暗”有两种:一种叫作境界暗,一种是佛法上的愚痴也称为暗。境界暗可以修行神通来对治,那佛法上的愚痴呢?必须要用智慧来破。因为在佛法上有愚痴,所以 佛就说:“众生无始以来都处于长夜之中。”不明白的人,听到我讲这一句话,可能会说:“佛啊!白天不是都亮亮的吗?晚上才有暗啊!为什么佛会说众生无始以来都处于长夜之中,都没有亮的时候?”其实 佛的意思就是在讲“痴暗”,也就是因为在佛法上面有无明,众生从来都不知道,所以说他有愚痴,长夜处于黑暗之中。那么刚刚讲在佛法上的无明所产生的暗,就要用慧来破它,所以慧相对于痴暗来说它是光;然而刚开始得到的慧,其实只是光,只是像灯光一样而已,它不像 佛一样,佛的慧就如同太阳一样的亮,所以说 佛的慧叫作“慧日照大千”。
  那么刚刚讲,慧相对于痴暗来说是光,也就是说光有照的功能,所以在《心经》里面就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也就是说“慧”可以来照,因为它有光所以可以照,所以说,禅宗的祖师会讲啊,说:“千年古室一灯即破。”那这个一灯,其实就是慧所产生的灯,也就是说,千年古室讲的就是“无明”存在在那边;所以“一灯”也就是说,你用慧这个灯,可以把它给破了,只要一照它就亮,所以只要你是开悟者,他就可以列入《景德传灯录》里面。当然不是说,每个开悟的都列在里面,然而传灯就是传这个慧灯,也就是说,你开悟了以后,你就是传灯者,所以才会有《景德传灯录》这一本书出现在人间。那么我们再回到 马鸣菩萨所说的“知法性离诸痴暗是清净慧度,随顺修行般若波罗蜜”,那我们要知道,什么法性离诸痴暗?也就是慧的法性,也就是说,当你有了智慧以后,你要转依如来藏来看说,这个慧的法性是离开无明的。那么,或许你会认为说:“那我们智慧不就是破无明而有吗?”然而一个人如果他有了智慧以后,在智慧上面产生执著了,那他也叫作痴暗。所以 马鸣菩萨就教导大家说,你要知道,这个法性转依如来藏,祂本来就离开痴暗的,那么你不可以执著,执著说你有什么样的智慧,因为一切的智慧都是依于末那意识而有,你证得这个慧以后,你要离开了这一法的法执,这样子才叫作清净的。也就是说,你要了解这样的道理,才能说你是知道法性离诸痴暗,这样子的知道,才叫作“清净慧度”。那你就依于这样的慧,来转依如来藏的慧,来随顺修行般若波罗蜜。
  那或许你会问啊:“既然菩萨是依般若波罗蜜来修行,那他也要修四圣谛啊!那么他修四圣谛跟声闻解脱道来修四圣谛,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首先用解脱道来说明四圣谛之间的关系,四圣谛讲的就是苦谛、集谛、灭谛还有道谛;那么解脱道的苦谛,讲的就是八苦,八苦呢?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还有五阴炽盛苦。那么修解脱道的声闻人,他从这个八苦来观察说,其实前面这七苦,都是从五阴来,所以汇归于一苦,叫作五阴炽盛苦;我的苦是从五阴来的,所以说这是苦的真理。那么集谛呢?叫作“众缘和合”,也就是说我前面认知的是:苦是从五阴来的,那么我的五阴是众缘和合而成,那因为众缘和合所以我有苦了,所以集谛讲的就是,苦的聚集的原因;因为众缘和合而有五阴,有五阴而有苦,所以我只要把众缘和合灭了,五阴就不再出生了,所以这就是集谛。那么灭谛讲的是要灭什么?因为我的苦,是从五阴十八界而来,所以我只要把五阴十八界灭了,那就是证得灭谛了,然而把五阴十八界灭了,那么不就是断灭了吗?因此 佛就讲说,还有个“涅槃本际”常住,所以把五阴十八界灭了,那么就进入无余涅槃;无余涅槃的境界,就是《心经》所说的“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那样的境界当中。
  那么,知道了灭谛的境界以后,接下来讲道谛,道谛指的是八正道,道叫作方法。八正道主要讲的是正见,有了正见以后,你才可以正思惟;因为有了正思惟又增长了正见,那么有了正见以后,接下来你要在你的身口意行上面让它清净;所以要有正语还有正业,正业也就是身行的部分,那么你活在人间,还没有证得灭谛以前,你在世间还要存活,所以说你要有正命;那在修八正道当中,你还要正精进,借由正精进以后把意行也清净了就叫作正念。然后依于这样的七种方法,前面所说的七种方法,然后把烦恼给断除了,而进入了正定,那这样的八法,它的目的是要干什么?它就是要来“灭集谛”,把集谛的这个苦因给灭了。那么我们接下来来看说,这个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从解脱道来看,它的关系到底是什么?苦谛讲的是八苦,从八苦来观察、来探讨我为什么有苦?苦因是什么?所以,从八苦观察苦谛、苦相,然后来得到了集谛,集谛是众缘和合苦因,那么有了苦因以后,我们就要把苦因给灭;所以既然知道,苦因是从五阴十八界来,我们当然要把五阴十八界灭掉。所以借由苦谛、集谛而知道说,我灭谛到底是要灭什么?然后我灭掉以后的境界,到底是什么?然后,最后知道了以后,再用道谛的方法来灭集谛而证得灭谛,这就是解脱道修四圣谛。
  然而我们来看看,菩萨并不是这样子修的。菩萨来观察苦谛的时候,他说,五阴其实是从如来藏而来,转依如来藏来看呢,如来藏从来无生,无始以来就没有生的时候,所以一切法都从如来藏来,从来没有出生的时候;那么五阴也是一样,它也是无生,转依如来藏来看是无生,所以说“诸苦无生”。那么菩萨来看待集谛的时候,说“诸法平等不二”,为什么集谛是诸法平等不二呢?所谓诸法就是有为法跟无为法,有为法跟无为法平等不二,为什么不二呢?我们来看看海水与海浪,海水其实就是海浪啊!但是海浪跟海水,其实有一点差异,但是你又不能说它是二,所以说叫作平等不二。那么菩萨来看灭谛的时候,既然苦谛是诸苦无生,一切法都无生,所以当然无有生,当然无有一法可灭,所以无法可灭就是灭谛。那道谛呢?道谛主要就是要悟入集谛,悟入集谛的时候就证得灭谛,所以既然前面集谛讲的是“诸法平等不二”,当然只要悟入集谛的时候,它就可以证得灭谛了。所以说,我们来看菩萨修四圣谛,我们来看这四圣谛之间的关系,一切法无生就叫作苦谛,那么有为、无为法平等不二,就叫作集谛,所以借由道谛再悟入无为法,这时候可以现观“一切法无生,有为、无为平等不二”,这都是可以现前观察的,这样子就叫作道谛。最后你可以亲证“有为、无为,无有一法可灭”,这样子叫作证得灭谛。这样子的菩萨就叫作依四圣谛的修证,而得到苦集灭道智;依于这样的智慧,而可以现前观察“一切法无生亦无灭,非一亦非异”。佛说:“能忍诸法无生性,名为般若波罗蜜。”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的收看。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42集 随顺修行般若波罗蜜)
 

本文标题: 第42集 随顺修行般若波罗蜜

本文链接: http://www.4fo.cn/book/1/219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 佛法读书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第42集 随顺修行般若波罗蜜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佛医网",获得佛法精华好文,佛教正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