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正钧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要和大家谈谈“贫人须摩持缕施佛缘”。
三藏十二部流传下来的内容中,有一大段记载是被归属在《本生经》的部分,说的是或说己身、或说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这都是为了度脱众生的缘故而演说。其中诸所言说皆实不虚,可是却被一分别有用心的佛学研究者毁谤而说为《本生谭》。他的意思是说,那只是流传下来的故事,不一定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所以听听、看看就好,不需要太认真,因为里面记载的很多事情,都是现代人所无法想象的,乃至是说《本生谭》经典是带有神话性质的宗教文学作品。但这都是在造作严重的谤佛、谤法恶业的,果报当在下三途之中。现在就借著宣说佛典故事的因缘,来为大家简略地说明 世尊宣演《本生经》的本怀,也从这些过去世曾经发生的事情,好让大家知道,菩萨道修学过程中的一二事。然而,因为经文的内容不会太深涩,看过一次以后,大略也知道其意涵;加上节目的时间有限,所以就不再另外再作语译了,只针对其中要为大家说明的佛法义理的部分,再作进一步的阐述。
首先来看“贫人须摩持缕施佛缘”,这是被收录在《大藏经》第四册No.200《撰集百缘经》卷第一之中:【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一织师,名曰须摩,贫穷困苦,家无升斗;常行客织,用自存活。又于一日,作是念言:“我以先身不布施故,今值贫穷,困苦如是;我于今者,复不布施,于将来世,遂贫转剧。”作是念已,“我今当更懃加役力,推求少物,持用布施,于未来世,傥得是报。”即便求索,得少许缕。涉道归家至一巷中,遥见世尊著衣持钵,将诸比丘入城乞食。前诣佛所,寻持此缕奉施世尊。世尊受已,即现衣破,寻用缝衣。时须漫那见佛世尊缝补破衣,心怀欢喜,前礼佛足,发大誓愿,即于佛前而说偈言:“所施虽微少,值大良福田,奉施世尊已,誓愿后成佛。过度群萌类,其数不可量,大威德世尊,当证知此事。”尔时世尊说偈答曰:“汝今值我故,归诚发信施,未来当成佛,号名曰十綖,名闻遍十方,度脱不可量。”尔时须摩闻佛世尊说此偈已,深生信敬,五体投地,发大誓愿:“持此施綖所有功德,于未来世盲冥众生,为作眼目;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无解脱者,为作解脱;无安隐者,为作安隐;未涅槃者,令使涅槃。”发是愿已,佛便微笑,从其面门出五色光,绕佛三匝还从顶入。尔时阿难前白佛言:“如来尊重,不妄有笑。有何因缘,今者微笑?唯愿世尊敷演解说。”佛告阿难:“汝今见是贫人须摩以綖施我,心怀欢喜发大誓愿不?”阿难白言:“唯然已见。”“彼须摩者以殷重心施我綖故,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号曰十綖,广度众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这段故事的主角是舍卫国城中的一个织师,叫作须摩。应该要说明的是,在这里我也说是故事,但说的是过去所曾经发生的事,而不是编造出来的事情。回头来说,须摩的生活是贫穷困苦,家无升斗,只靠著为人编织的工作来维持生计。这一种情形在人世间之中,是常常可以见到的情形,但有所不同的是,须摩会自己检讨:“我以先身不布施故,今值贫穷困苦如是,我于今者复不布施,于将来世遂贫转剧。”这表示说,他于布施法的道理,是有基本的了知与信受的,不会像有一些人,在类似的生活之中,只会仰天长啸:“哎呀!老天爷啊!你怎么不眷顾我啊!你怎么这么不公平啊!”假如今世一切的生活资粮,都是由老天爷所分配,那是会产生很多过失的。
举例来说明一下,首先现见这个世间的人们,是有贫有富的,那么老天爷是凭什么而来分配财物的呢?假如说纯粹是个人的喜好,那么显然这个老天爷就不是公平的,那就不值得世人尊重。其次,若是说,就因为某甲常常在祭拜老天爷,所以所得的财富就比较多,那么我们也看到,也大有人一向不祭拜老天爷,或者是一生下来,从来还不知道有个老天爷,但一样也不乏有著世间的财富。其三,若真的是因为祭拜老天爷而得财富,但现见世间人所祭拜老天爷的对象是有很多的,那么这一些老天爷们,或是一,或是多,或是一而有多名,这仍然离不开前面的那一些问题。是多的话,那么这一些老天爷会不会有互相竞争的问题呢?因为世人若是祭拜某甲老天爷,因而多得财富,其他的世间人是不是也会争著来祭拜某甲老天爷呢?结果就使得某乙、某丙老天爷的业绩就不好了,那么当然就会产生竞争了,若真的开始竞争以后,要到什么程度才会停止呢?其四,若人们的财富,真的是由老天爷所分配的话,应该要为老天爷叫屈啊!因为这是一个既吃力,又没有办法满足所有人们愿望的事情。其五,世间的人们,一世又一世地接续下去,老天爷可知道,他要忙到何年何月吗?这个工作真的是太辛苦了!其六,可知道老天爷,他的客户会有多少吗?假如他真的知道的话,一定会吓得不敢接这一些生意。
那么简单地这样说明这几个问题,其实就已经足够说明那一些认为说有一个老天爷,或者是说有一个上帝在主宰世间人生活的种种其误谬之所在了。所以,法界的实情,一定是有其因果的,因为过去世不布施的因,今世才会感得贫穷的果报;同样的道理,在今世不开始如法地布施,将来之世可想而知,一样也会是贫穷的。而虽然说有如是因,却还得要有种种的缘的影响,才会产生如是之果。须摩他能够自己检讨自己的状况,表示他是有善根的人,而不是像前面所说的,只知道怨天尤人的那一种情况。须摩自我检讨了以后,就想要“更懃加役力,推求少物持用布施”,因为希望“于未来世,傥得是报”。他打定主意之后,就到处向人乞索,而得到了少许的线缕,就当他在回家的一条巷道中,远远便看见 世尊带领著许多比丘进城乞食,须摩便往前走到 世尊的前面,以线缕恭敬地奉给 世尊,而 世尊接受他的供养之后,当场示现身上的袈裟,裂出一条缝来,于是 世尊就使用这样的线缕来缝补衣服。
故事发展到这个地方,看起来都是一段又一段的巧合,怎么须摩自我检讨,想要更懃加役力,而得到少许的线缕之后,就正好在回家的路上的某一条巷道之中遇见了 世尊,然后须摩以线缕供养 世尊,而 世尊接受了以后,正好身上的袈裟就有一条裂缝,然后 世尊就可以及时地使用他所供养的线缕,会不会太巧合了?其实不然啊!这是 世尊度众的善巧方便,世尊早就在初次示现成佛前的一大阿僧祇劫,就已经断尽了三界爱,以及其习气的种子,所以对于三界的法,是没有一丝一毫的贪爱。再加上说,又经过一大阿僧祇劫,而断尽所知障,在这种情况下,再回到人间示现的时候,一定是“凡有所作,事必有因”。阿难尊者特别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乃至是 世尊突然微笑,举身放光顾视某甲,阿难尊者在一旁看到了以后,就会立刻起身,礼佛之后就向 世尊请法:“世尊不以无因缘而笑,不审 世尊今日何因何缘,而发微笑?”一者,阿难尊者也是为了末后世的我们,来向 世尊请法,世尊就会开始为众生作种种胜妙法的开示。同样的道理,这一段故事之中,世尊要在何时走哪一条路,也一定是有因缘的。因为知道须摩得度的因缘到了,为了要使须摩他的佛菩提道更加快速地成就,也因为知道须摩会因为能够供养 世尊而发起清净的誓愿,所以就慈悲接受须摩供养线缕的这个事情。看起来这一缕丝线,并不是特别贵重的物品,但因为所供养的是无上福田的 世尊,所以未来所得的果报,就是无量报,这是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之所开示过的。
现在回头来说,世尊以怜悯众生的缘故,而接受须摩以线缕的供养,一者是明白须摩会因为这样子而发起大誓愿心,将来就可以利乐很多的有情;一者 世尊示现及时受用他的供养,是为了成就须摩将来利乐有情过程之中,所随时需要的资粮,因为须摩的布施是时节施。那为什么又说 世尊是怜悯众生的缘故,才接受众生的供养呢?首先我们来思维一件世间法,为人的父母者,总是爱护自己的子女,所以当子女有所需求,向父母提出请求,父母通常在合理、或是能力许可的状况之下,一定是会尽力地来帮忙的;甚至于有时候,子女没有向父母提出请求,父母知道子女需要帮忙的时候,也会主动来帮忙。然而一般的情况是,子女的需求若是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的话,父母就不会给与帮忙,因为一者会变成溺爱,再者甚至于是会害了子女。同样的道理,世尊观察众生的因缘,知道众生若是能够及时得到某一种程度的福德,就可以在佛菩提道的过程之中,更快速地成就,而同时可以利乐很多的有情。因为前面已经说过,能够供养到 世尊,他的果报是无量无边的,所以怜悯众生的缘故,世尊才接受他的供养。
换言之,世尊接受众生的供养,依然是事出有因。假如观察众生的因缘是不成熟的,或者是根本还没有发菩提心,只是知道供养 世尊的福德是无量无边,就想要来得这一分的福德,那么 世尊可能就不会接受这样子的供养。因为知道说,某甲若是得了这一分的福德,对其佛菩提道上的进展,是没有帮助的,甚至于只会令其更贪爱三界法的缘故;乃至是说,在受用那一分福德之后,反而会因为这样而欺压众生,更造作恶业而下堕恶道。所以 世尊怜悯众生的缘故,是接受或是不接受众生的供养,其道理就大略像是这个样子。再者,也就是因为上述所说的道理,从表面上看来,好像是须摩布施线缕给 世尊,但其实是 世尊的慈悲,为了令须摩未来世于佛菩提道上的法食无缺,所以就接受须摩的供养;而接受须摩的供养,却实际上是布施须摩未来世于佛菩提道上的这些道粮。
这就好像说,在《大般涅槃经》中的记载,世尊于娑婆世界化缘圆满,即将示现入涅槃的时候,已经于拘尸那国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现吉祥卧,为大众宣说将欲入涅槃之时,有很多的很多的有情,乃至是诸天诸菩萨都向 世尊禀白:“唯愿如来!哀受我等最后供养。”但 世尊知时默然不受,如是三请悉皆不许,为什么会这样子?因为真的是哀悯众生的缘故,所以要等到最适合的最后供养的菩萨现前,接受菩萨的最后供养之后,其实反而是布施给菩萨未来世足以利乐众生的资粮。所以最后当拘尸那城工巧之子,名曰纯陀的优婆塞,与其同类十五人俱,为令世间得善果故,舍身威仪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悲泣堕泪,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唯愿世尊及比丘僧,哀受我等最后供养,为度无量诸众生故。世尊!我等从今无主无亲、无救无护、无归无趣,贫穷饥困,欲从如来求将来食,唯愿哀愍受我微供,然后乃入于般涅槃。】(《大般涅槃经》卷2)纯陀是解妙义的意思,他是为了令世间得善果的缘故,而来向 世尊求将来食,作为将来能够度无量诸众生的资粮。表面上是对 世尊作最后的供养,一旦 世尊应允了他的请求之后,却是 世尊布施给纯陀未来世能够度无量诸众生的资粮。所以你看在《大般涅槃经》之后记载,世尊还告诉纯陀说:【善哉!善哉!我今为汝除断贫穷,无上法雨雨汝身田,令生法芽;汝今于我欲求寿命、色力、安辩,我当施汝常命、色力、安无碍辩。】(《大般涅槃经》卷2)乃至 世尊观察因缘,还继续督促纯陀说了很多话,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后面的内容,得要等到下一次,再与大家分享。
祝愿大家:幸福健康,道业猛进。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29集 贫人须摩持缕施佛缘(上))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要和大家谈谈“贫人须摩持缕施佛缘”。
三藏十二部流传下来的内容中,有一大段记载是被归属在《本生经》的部分,说的是或说己身、或说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这都是为了度脱众生的缘故而演说。其中诸所言说皆实不虚,可是却被一分别有用心的佛学研究者毁谤而说为《本生谭》。他的意思是说,那只是流传下来的故事,不一定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所以听听、看看就好,不需要太认真,因为里面记载的很多事情,都是现代人所无法想象的,乃至是说《本生谭》经典是带有神话性质的宗教文学作品。但这都是在造作严重的谤佛、谤法恶业的,果报当在下三途之中。现在就借著宣说佛典故事的因缘,来为大家简略地说明 世尊宣演《本生经》的本怀,也从这些过去世曾经发生的事情,好让大家知道,菩萨道修学过程中的一二事。然而,因为经文的内容不会太深涩,看过一次以后,大略也知道其意涵;加上节目的时间有限,所以就不再另外再作语译了,只针对其中要为大家说明的佛法义理的部分,再作进一步的阐述。
首先来看“贫人须摩持缕施佛缘”,这是被收录在《大藏经》第四册No.200《撰集百缘经》卷第一之中:【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一织师,名曰须摩,贫穷困苦,家无升斗;常行客织,用自存活。又于一日,作是念言:“我以先身不布施故,今值贫穷,困苦如是;我于今者,复不布施,于将来世,遂贫转剧。”作是念已,“我今当更懃加役力,推求少物,持用布施,于未来世,傥得是报。”即便求索,得少许缕。涉道归家至一巷中,遥见世尊著衣持钵,将诸比丘入城乞食。前诣佛所,寻持此缕奉施世尊。世尊受已,即现衣破,寻用缝衣。时须漫那见佛世尊缝补破衣,心怀欢喜,前礼佛足,发大誓愿,即于佛前而说偈言:“所施虽微少,值大良福田,奉施世尊已,誓愿后成佛。过度群萌类,其数不可量,大威德世尊,当证知此事。”尔时世尊说偈答曰:“汝今值我故,归诚发信施,未来当成佛,号名曰十綖,名闻遍十方,度脱不可量。”尔时须摩闻佛世尊说此偈已,深生信敬,五体投地,发大誓愿:“持此施綖所有功德,于未来世盲冥众生,为作眼目;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无解脱者,为作解脱;无安隐者,为作安隐;未涅槃者,令使涅槃。”发是愿已,佛便微笑,从其面门出五色光,绕佛三匝还从顶入。尔时阿难前白佛言:“如来尊重,不妄有笑。有何因缘,今者微笑?唯愿世尊敷演解说。”佛告阿难:“汝今见是贫人须摩以綖施我,心怀欢喜发大誓愿不?”阿难白言:“唯然已见。”“彼须摩者以殷重心施我綖故,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号曰十綖,广度众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这段故事的主角是舍卫国城中的一个织师,叫作须摩。应该要说明的是,在这里我也说是故事,但说的是过去所曾经发生的事,而不是编造出来的事情。回头来说,须摩的生活是贫穷困苦,家无升斗,只靠著为人编织的工作来维持生计。这一种情形在人世间之中,是常常可以见到的情形,但有所不同的是,须摩会自己检讨:“我以先身不布施故,今值贫穷困苦如是,我于今者复不布施,于将来世遂贫转剧。”这表示说,他于布施法的道理,是有基本的了知与信受的,不会像有一些人,在类似的生活之中,只会仰天长啸:“哎呀!老天爷啊!你怎么不眷顾我啊!你怎么这么不公平啊!”假如今世一切的生活资粮,都是由老天爷所分配,那是会产生很多过失的。
举例来说明一下,首先现见这个世间的人们,是有贫有富的,那么老天爷是凭什么而来分配财物的呢?假如说纯粹是个人的喜好,那么显然这个老天爷就不是公平的,那就不值得世人尊重。其次,若是说,就因为某甲常常在祭拜老天爷,所以所得的财富就比较多,那么我们也看到,也大有人一向不祭拜老天爷,或者是一生下来,从来还不知道有个老天爷,但一样也不乏有著世间的财富。其三,若真的是因为祭拜老天爷而得财富,但现见世间人所祭拜老天爷的对象是有很多的,那么这一些老天爷们,或是一,或是多,或是一而有多名,这仍然离不开前面的那一些问题。是多的话,那么这一些老天爷会不会有互相竞争的问题呢?因为世人若是祭拜某甲老天爷,因而多得财富,其他的世间人是不是也会争著来祭拜某甲老天爷呢?结果就使得某乙、某丙老天爷的业绩就不好了,那么当然就会产生竞争了,若真的开始竞争以后,要到什么程度才会停止呢?其四,若人们的财富,真的是由老天爷所分配的话,应该要为老天爷叫屈啊!因为这是一个既吃力,又没有办法满足所有人们愿望的事情。其五,世间的人们,一世又一世地接续下去,老天爷可知道,他要忙到何年何月吗?这个工作真的是太辛苦了!其六,可知道老天爷,他的客户会有多少吗?假如他真的知道的话,一定会吓得不敢接这一些生意。
那么简单地这样说明这几个问题,其实就已经足够说明那一些认为说有一个老天爷,或者是说有一个上帝在主宰世间人生活的种种其误谬之所在了。所以,法界的实情,一定是有其因果的,因为过去世不布施的因,今世才会感得贫穷的果报;同样的道理,在今世不开始如法地布施,将来之世可想而知,一样也会是贫穷的。而虽然说有如是因,却还得要有种种的缘的影响,才会产生如是之果。须摩他能够自己检讨自己的状况,表示他是有善根的人,而不是像前面所说的,只知道怨天尤人的那一种情况。须摩自我检讨了以后,就想要“更懃加役力,推求少物持用布施”,因为希望“于未来世,傥得是报”。他打定主意之后,就到处向人乞索,而得到了少许的线缕,就当他在回家的一条巷道中,远远便看见 世尊带领著许多比丘进城乞食,须摩便往前走到 世尊的前面,以线缕恭敬地奉给 世尊,而 世尊接受他的供养之后,当场示现身上的袈裟,裂出一条缝来,于是 世尊就使用这样的线缕来缝补衣服。
故事发展到这个地方,看起来都是一段又一段的巧合,怎么须摩自我检讨,想要更懃加役力,而得到少许的线缕之后,就正好在回家的路上的某一条巷道之中遇见了 世尊,然后须摩以线缕供养 世尊,而 世尊接受了以后,正好身上的袈裟就有一条裂缝,然后 世尊就可以及时地使用他所供养的线缕,会不会太巧合了?其实不然啊!这是 世尊度众的善巧方便,世尊早就在初次示现成佛前的一大阿僧祇劫,就已经断尽了三界爱,以及其习气的种子,所以对于三界的法,是没有一丝一毫的贪爱。再加上说,又经过一大阿僧祇劫,而断尽所知障,在这种情况下,再回到人间示现的时候,一定是“凡有所作,事必有因”。阿难尊者特别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乃至是 世尊突然微笑,举身放光顾视某甲,阿难尊者在一旁看到了以后,就会立刻起身,礼佛之后就向 世尊请法:“世尊不以无因缘而笑,不审 世尊今日何因何缘,而发微笑?”一者,阿难尊者也是为了末后世的我们,来向 世尊请法,世尊就会开始为众生作种种胜妙法的开示。同样的道理,这一段故事之中,世尊要在何时走哪一条路,也一定是有因缘的。因为知道须摩得度的因缘到了,为了要使须摩他的佛菩提道更加快速地成就,也因为知道须摩会因为能够供养 世尊而发起清净的誓愿,所以就慈悲接受须摩供养线缕的这个事情。看起来这一缕丝线,并不是特别贵重的物品,但因为所供养的是无上福田的 世尊,所以未来所得的果报,就是无量报,这是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之所开示过的。
现在回头来说,世尊以怜悯众生的缘故,而接受须摩以线缕的供养,一者是明白须摩会因为这样子而发起大誓愿心,将来就可以利乐很多的有情;一者 世尊示现及时受用他的供养,是为了成就须摩将来利乐有情过程之中,所随时需要的资粮,因为须摩的布施是时节施。那为什么又说 世尊是怜悯众生的缘故,才接受众生的供养呢?首先我们来思维一件世间法,为人的父母者,总是爱护自己的子女,所以当子女有所需求,向父母提出请求,父母通常在合理、或是能力许可的状况之下,一定是会尽力地来帮忙的;甚至于有时候,子女没有向父母提出请求,父母知道子女需要帮忙的时候,也会主动来帮忙。然而一般的情况是,子女的需求若是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的话,父母就不会给与帮忙,因为一者会变成溺爱,再者甚至于是会害了子女。同样的道理,世尊观察众生的因缘,知道众生若是能够及时得到某一种程度的福德,就可以在佛菩提道的过程之中,更快速地成就,而同时可以利乐很多的有情。因为前面已经说过,能够供养到 世尊,他的果报是无量无边的,所以怜悯众生的缘故,世尊才接受他的供养。
换言之,世尊接受众生的供养,依然是事出有因。假如观察众生的因缘是不成熟的,或者是根本还没有发菩提心,只是知道供养 世尊的福德是无量无边,就想要来得这一分的福德,那么 世尊可能就不会接受这样子的供养。因为知道说,某甲若是得了这一分的福德,对其佛菩提道上的进展,是没有帮助的,甚至于只会令其更贪爱三界法的缘故;乃至是说,在受用那一分福德之后,反而会因为这样而欺压众生,更造作恶业而下堕恶道。所以 世尊怜悯众生的缘故,是接受或是不接受众生的供养,其道理就大略像是这个样子。再者,也就是因为上述所说的道理,从表面上看来,好像是须摩布施线缕给 世尊,但其实是 世尊的慈悲,为了令须摩未来世于佛菩提道上的法食无缺,所以就接受须摩的供养;而接受须摩的供养,却实际上是布施须摩未来世于佛菩提道上的这些道粮。
这就好像说,在《大般涅槃经》中的记载,世尊于娑婆世界化缘圆满,即将示现入涅槃的时候,已经于拘尸那国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现吉祥卧,为大众宣说将欲入涅槃之时,有很多的很多的有情,乃至是诸天诸菩萨都向 世尊禀白:“唯愿如来!哀受我等最后供养。”但 世尊知时默然不受,如是三请悉皆不许,为什么会这样子?因为真的是哀悯众生的缘故,所以要等到最适合的最后供养的菩萨现前,接受菩萨的最后供养之后,其实反而是布施给菩萨未来世足以利乐众生的资粮。所以最后当拘尸那城工巧之子,名曰纯陀的优婆塞,与其同类十五人俱,为令世间得善果故,舍身威仪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悲泣堕泪,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唯愿世尊及比丘僧,哀受我等最后供养,为度无量诸众生故。世尊!我等从今无主无亲、无救无护、无归无趣,贫穷饥困,欲从如来求将来食,唯愿哀愍受我微供,然后乃入于般涅槃。】(《大般涅槃经》卷2)纯陀是解妙义的意思,他是为了令世间得善果的缘故,而来向 世尊求将来食,作为将来能够度无量诸众生的资粮。表面上是对 世尊作最后的供养,一旦 世尊应允了他的请求之后,却是 世尊布施给纯陀未来世能够度无量诸众生的资粮。所以你看在《大般涅槃经》之后记载,世尊还告诉纯陀说:【善哉!善哉!我今为汝除断贫穷,无上法雨雨汝身田,令生法芽;汝今于我欲求寿命、色力、安辩,我当施汝常命、色力、安无碍辩。】(《大般涅槃经》卷2)乃至 世尊观察因缘,还继续督促纯陀说了很多话,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后面的内容,得要等到下一次,再与大家分享。
祝愿大家:幸福健康,道业猛进。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29集 贫人须摩持缕施佛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