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仁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佛典故事选辑》。今天我们要讲的佛典故事是“阿育王和龙王之争”,我们将借由这个故事来说明供养三宝的功德。
在公元前270年左右,或是在 佛灭度后的两百多年以后,在印度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国王出现,他的名字叫作阿育王。阿育王在年轻的时候,登上王位建立了孔雀王朝,他带领著军队南征北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因此各地的大小国王都对阿育王俯首称臣。他在那个时候,年轻的阿育王几乎统治了整个印度次大陆的所有地区,北到今日的阿富汗及巴格达,南到印度洋方圆28万公里之内,都是阿育王的版图。
阿育王在建立了这么伟大帝国之后,他却常常自己会这样子叹气说:“我阿育王建立了一个这么伟大的帝国,可是却有一个地方,它到目前为止还是我无法征服的。这个地方就是在我帝国当中北方的一个大池塘里面,这个池塘里面住著龙王跟他的龙王家族们,到目前为止,我都一直没有办法征服它。”原来在这一个地方,它有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池塘,它的广阔大概有三百多公里,在这个三百多公里的这一个大池塘里面住著龙王,这个龙王跟他们的家族,因为他们常常在供养 佛的舍利,也因为供养佛舍利的关系,他有大的威德跟大的福报,以及许许多多的护法神在保护著龙王跟他的家族;阿育王他曾经三次率领军队,前往这一个北方的大池里面来讨伐龙王,但是三次的讨伐都没有办法成功。
阿育王仔细的想一想,它的原因到底在哪里?他有一天想到了:“一定是因为龙王他供养佛舍利的功德远超过我,我的福德、功德比不上龙王,所以我才会用尽了所有的办法还是没有办法让龙王对我俯首称臣。”阿育王想到这一个道理,想通了这个道理以后,他就开始建立许许多多的佛塔,然后也供养许许多多的僧宝,借由供养僧宝、建立佛塔以及弘扬佛法来培植阿育王的福德。在阿育王急切地催促之下,全国各地纷纷开始兴建起寺院,设起佛坛来延请有德的高僧讲经说法,让全国的人民都能够普遍地听闻佛法以及来供养三宝。在这样子的一段时间之内,全国许许多多的僧侣在来往说法,以及许许多多的人民在供养三宝,许许多多的佛塔因为这样子被建立了起来,整个国内人人法喜充满,得到许许多多的福德增长。
这样子过了一段时间,阿育王想著:“我已经做了这么多的培养福德、增长自己福报的事情,不知道现在的时机是不是适合我去讨伐龙王?不知道这样子的一个讨伐是不是能够成功?”他就想说:“但是我也没有办法知道我现在的福德,跟龙王的比较起来,到底是我的比较大,还是龙王的比较大。”他想了好久以后,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一个变通的办法来比较他跟龙王的福德。
他想到的办法,就是用同样质量的金子,来塑造一个阿育王自己的塑像,同时也塑造一座龙王的塑像;两个塑像分别把它置于这一个磅秤上面的两头,来看看这两尊的塑像,用金子打造的塑像哪一边会比较重。第一次打造塑像完成了以后,阿育王把他的塑像跟龙王的塑像送到磅秤上面去,看看哪一边比较重;结果秤的时候,是阿育王的比较轻,龙王的比较重。阿育王看了这个结果以后,就皱著眉头说:“嗯!看起来我的福德比起龙王还是比较差的。”所以他就更积极地进行大布施,把许许多多国库里面的财物,布施给全国的人民以及有修行的高僧大德,让这些僧宝们,他们可以更无忧无愁地来讲经说法。这样子持续一段时间之后,阿育王再把两个人的塑像放上磅秤,这个时候发现两边的磅秤,它是轻重已经平衡了;也就是说,阿育王的福德跟龙王的福德现在看起来是差不多了!阿育王看到这个结果有了改善以后,心里面就更加的有信心,决定更积极的来作培植福德的事。
因此,他就下命把国家的粮仓全部统统布施出来,以整个粮仓里面的食物,来布施给全国孤苦无依需要帮助的这些人;这样子积极的布施、赈灾、救助贫穷人之后,过了一段时间,阿育王怀著忐忑不安的心,再把两尊塑像放上这个磅秤,这时候两边的磅秤里面显示阿育王这边的塑像变得比较重,龙王这边的塑像变得比较轻。阿育王看到这一个结果,就非常非常的高兴,他知道这时候他的福德累积已经比龙王还要多、还要大了;所以,这时候他就非常非常的高兴,马上宣布准备要出征去攻打龙王。
当阿育王带著他的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往北边走,准备要去攻打龙王的时候,一路上走著、走著突然看到远方有人挡在路中间;前锋的部队马上把前面的状况回报回来,回报的消息是:前面挡著的这一群人,就是龙王跟他的龙族大小眷属们,他们在前方已经等候多时,准备要向阿育王请降。阿育王于是驾著马迎上前去,下了马之后,他把跪在地上的龙王扶了起来,然后接受龙王所贡奉的佛舍利,也接受龙王的请降。
当阿育王接受龙王的请降之后,整个印度的次大陆就全部归于阿育王孔雀王朝的统治。阿育王从这一件事情,知道了所供养三宝,它的福德累积是会非常非常大的;因此从此以后,阿育王就以非常恭敬的心来供养 佛的舍利,并广建了八万四千个佛塔来弘扬佛法,让大乘的佛法能够非常广阔地传扬在当时的印度次大陆这个地方。
以上我们所讲的“阿育王和龙王的争战”这一个佛典的典故,我们借由这一个典故来说明供养三宝的功德。所谓三宝,就是我们所要供养的三宝,它就是佛宝、法宝跟僧宝。供养三宝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什么是供养佛宝呢?供养佛宝也就是供养佛或是由佛的身相所雕塑出来的画像或是雕像。亲身能够供养佛或是佛的雕像的话,它的福德是非常非常大的,因为佛就是我们修学佛法的法主,能够亲身供养祂的话,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那什么是供养法宝呢?所谓的供养法宝,就是供养佛祂所亲身传下来的佛法。能够把佛所亲身传下来的佛法作广大的供养,它的功德和供养佛是一样的。但是怎么样子来供养法宝呢?供养法宝不是单单只是把佛经或是经典供养在供桌上面,然后就是礼拜供养这经典,就算供养法宝了;真正的供养法宝是要把佛在经典里面所讲的胜妙法义,把它作弘扬、作宣说,让广大的有情他们能够借由听闻佛法,了解佛法里面所讲的道理,然后能够接受佛法乃至能够修行、精进地来修行佛法最后究竟成佛,这样子才是真正的供养法宝。供养法宝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佛的经典,或是在叙述第一义法义的佛法胜妙的书籍,把它转送给有缘的众生;所以,佛经的助印或是胜妙佛法书籍的助印,以及广大的跟有缘的众生结缘,这是供养法宝最简单的方法。透过这些佛经或是书籍的流传,就可以让广大的有缘众生接触到佛法;除了这样子,从佛经或是佛法胜妙书籍的印刷、分送来跟大家结缘以外,另外一个更积极的方法,是把佛经或是佛法书籍里面胜妙的法义,透过说法或是透过仔细地来讲解、解释,让这些法能够使有缘的众生他们听进去了以后,思维整理,然后理解这一些法的内容;有了理解以后,进而能够信受产生了要求法的愿力,实际上付诸行动来修行佛法,这是供养法宝比较积极、比较深入的作法。
那供养僧宝呢?第三个供养僧宝,所谓的僧宝就是以前面的佛宝、法宝当作基础,当作修行的原则;以这样子的一个基础跟原则,来修行的这一些不管是出家或是在家的僧人、僧团都是僧宝。出家有出家的僧人,在家有在家的僧人,这些出家或是在家的实际上修学佛法的,都算是心已经出家的僧人。能够积极地来供养僧宝,可以让这些僧宝他们在物质的生活上面无忧无虑,可以专心的来修行、来弘扬佛法,让佛法能够广传到广大的有情众生,所以供养佛宝、法宝跟僧宝这三个的功德是非常非常大的。
佛曾经讲过:未来能够在佛在世的时候供养佛的话,它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但是在佛灭度了以后,没有办法亲身值遇佛色身的存在,没有办法当面来供养佛,那它的功德会不会有差别呢?佛曾经有这样子开示,这是阿难尊者在问佛——阿难尊者问佛说:“世尊!您在世的时候,我们能够亲身来供养您,得到的福德是无量无边的;但是在您过世了以后,未来世的有缘众生他们没有办法值遇您,在您的面前当面来供养佛,相对地他们的福德累积是不是就会变得比较差?”佛这样子回答阿难的,祂说:“未来世的时候,如果有佛弟子们在以佛的身相所画出来的画像,或是雕刻出来雕像的前面,一样的来供养佛;虽然所供养的是画像或是雕像,这一个供养的佛弟子,他所能够得到的福德资粮的增长,跟佛在世的时候,当面值遇佛、亲身来供养佛,他所得到的福德资粮的增长是完全一模一样的。”
佛的开示是实语者,祂不是妄语的。所以,佛有这样子的一个开示,代表说我们在未来世的时候,只要能够在佛像或是佛的雕像前面,真心诚意的来供养佛的话,那和当面值遇佛的时候来供养佛,它所获得的福德资粮的增长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也因为这个样子,所以我们在未来世,当佛已经灭度了以后,我们必须要以至诚心来供养佛、法、僧这三宝;供养佛、法、僧这三宝所获得的福德资粮的增长,是和佛当世的时候,来供养佛所得到的功德、福德的增长是完全一样的。现在离佛在世的时候,已经是蛮远的一段时间了,但是因为佛的这样子开示,让我们有这样子一个因缘——面对佛的佛像、雕像或是画像的时候,能够积极地来供养佛、法、僧这三宝,我们所能够累积的福德资粮是非常非常的大。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说明到这里。非常谢谢大家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安泰,道业精进,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103集 阿育王和龙王之争)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佛典故事选辑》。今天我们要讲的佛典故事是“阿育王和龙王之争”,我们将借由这个故事来说明供养三宝的功德。
在公元前270年左右,或是在 佛灭度后的两百多年以后,在印度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国王出现,他的名字叫作阿育王。阿育王在年轻的时候,登上王位建立了孔雀王朝,他带领著军队南征北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因此各地的大小国王都对阿育王俯首称臣。他在那个时候,年轻的阿育王几乎统治了整个印度次大陆的所有地区,北到今日的阿富汗及巴格达,南到印度洋方圆28万公里之内,都是阿育王的版图。
阿育王在建立了这么伟大帝国之后,他却常常自己会这样子叹气说:“我阿育王建立了一个这么伟大的帝国,可是却有一个地方,它到目前为止还是我无法征服的。这个地方就是在我帝国当中北方的一个大池塘里面,这个池塘里面住著龙王跟他的龙王家族们,到目前为止,我都一直没有办法征服它。”原来在这一个地方,它有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池塘,它的广阔大概有三百多公里,在这个三百多公里的这一个大池塘里面住著龙王,这个龙王跟他们的家族,因为他们常常在供养 佛的舍利,也因为供养佛舍利的关系,他有大的威德跟大的福报,以及许许多多的护法神在保护著龙王跟他的家族;阿育王他曾经三次率领军队,前往这一个北方的大池里面来讨伐龙王,但是三次的讨伐都没有办法成功。
阿育王仔细的想一想,它的原因到底在哪里?他有一天想到了:“一定是因为龙王他供养佛舍利的功德远超过我,我的福德、功德比不上龙王,所以我才会用尽了所有的办法还是没有办法让龙王对我俯首称臣。”阿育王想到这一个道理,想通了这个道理以后,他就开始建立许许多多的佛塔,然后也供养许许多多的僧宝,借由供养僧宝、建立佛塔以及弘扬佛法来培植阿育王的福德。在阿育王急切地催促之下,全国各地纷纷开始兴建起寺院,设起佛坛来延请有德的高僧讲经说法,让全国的人民都能够普遍地听闻佛法以及来供养三宝。在这样子的一段时间之内,全国许许多多的僧侣在来往说法,以及许许多多的人民在供养三宝,许许多多的佛塔因为这样子被建立了起来,整个国内人人法喜充满,得到许许多多的福德增长。
这样子过了一段时间,阿育王想著:“我已经做了这么多的培养福德、增长自己福报的事情,不知道现在的时机是不是适合我去讨伐龙王?不知道这样子的一个讨伐是不是能够成功?”他就想说:“但是我也没有办法知道我现在的福德,跟龙王的比较起来,到底是我的比较大,还是龙王的比较大。”他想了好久以后,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一个变通的办法来比较他跟龙王的福德。
他想到的办法,就是用同样质量的金子,来塑造一个阿育王自己的塑像,同时也塑造一座龙王的塑像;两个塑像分别把它置于这一个磅秤上面的两头,来看看这两尊的塑像,用金子打造的塑像哪一边会比较重。第一次打造塑像完成了以后,阿育王把他的塑像跟龙王的塑像送到磅秤上面去,看看哪一边比较重;结果秤的时候,是阿育王的比较轻,龙王的比较重。阿育王看了这个结果以后,就皱著眉头说:“嗯!看起来我的福德比起龙王还是比较差的。”所以他就更积极地进行大布施,把许许多多国库里面的财物,布施给全国的人民以及有修行的高僧大德,让这些僧宝们,他们可以更无忧无愁地来讲经说法。这样子持续一段时间之后,阿育王再把两个人的塑像放上磅秤,这个时候发现两边的磅秤,它是轻重已经平衡了;也就是说,阿育王的福德跟龙王的福德现在看起来是差不多了!阿育王看到这个结果有了改善以后,心里面就更加的有信心,决定更积极的来作培植福德的事。
因此,他就下命把国家的粮仓全部统统布施出来,以整个粮仓里面的食物,来布施给全国孤苦无依需要帮助的这些人;这样子积极的布施、赈灾、救助贫穷人之后,过了一段时间,阿育王怀著忐忑不安的心,再把两尊塑像放上这个磅秤,这时候两边的磅秤里面显示阿育王这边的塑像变得比较重,龙王这边的塑像变得比较轻。阿育王看到这一个结果,就非常非常的高兴,他知道这时候他的福德累积已经比龙王还要多、还要大了;所以,这时候他就非常非常的高兴,马上宣布准备要出征去攻打龙王。
当阿育王带著他的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往北边走,准备要去攻打龙王的时候,一路上走著、走著突然看到远方有人挡在路中间;前锋的部队马上把前面的状况回报回来,回报的消息是:前面挡著的这一群人,就是龙王跟他的龙族大小眷属们,他们在前方已经等候多时,准备要向阿育王请降。阿育王于是驾著马迎上前去,下了马之后,他把跪在地上的龙王扶了起来,然后接受龙王所贡奉的佛舍利,也接受龙王的请降。
当阿育王接受龙王的请降之后,整个印度的次大陆就全部归于阿育王孔雀王朝的统治。阿育王从这一件事情,知道了所供养三宝,它的福德累积是会非常非常大的;因此从此以后,阿育王就以非常恭敬的心来供养 佛的舍利,并广建了八万四千个佛塔来弘扬佛法,让大乘的佛法能够非常广阔地传扬在当时的印度次大陆这个地方。
以上我们所讲的“阿育王和龙王的争战”这一个佛典的典故,我们借由这一个典故来说明供养三宝的功德。所谓三宝,就是我们所要供养的三宝,它就是佛宝、法宝跟僧宝。供养三宝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什么是供养佛宝呢?供养佛宝也就是供养佛或是由佛的身相所雕塑出来的画像或是雕像。亲身能够供养佛或是佛的雕像的话,它的福德是非常非常大的,因为佛就是我们修学佛法的法主,能够亲身供养祂的话,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那什么是供养法宝呢?所谓的供养法宝,就是供养佛祂所亲身传下来的佛法。能够把佛所亲身传下来的佛法作广大的供养,它的功德和供养佛是一样的。但是怎么样子来供养法宝呢?供养法宝不是单单只是把佛经或是经典供养在供桌上面,然后就是礼拜供养这经典,就算供养法宝了;真正的供养法宝是要把佛在经典里面所讲的胜妙法义,把它作弘扬、作宣说,让广大的有情他们能够借由听闻佛法,了解佛法里面所讲的道理,然后能够接受佛法乃至能够修行、精进地来修行佛法最后究竟成佛,这样子才是真正的供养法宝。供养法宝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佛的经典,或是在叙述第一义法义的佛法胜妙的书籍,把它转送给有缘的众生;所以,佛经的助印或是胜妙佛法书籍的助印,以及广大的跟有缘的众生结缘,这是供养法宝最简单的方法。透过这些佛经或是书籍的流传,就可以让广大的有缘众生接触到佛法;除了这样子,从佛经或是佛法胜妙书籍的印刷、分送来跟大家结缘以外,另外一个更积极的方法,是把佛经或是佛法书籍里面胜妙的法义,透过说法或是透过仔细地来讲解、解释,让这些法能够使有缘的众生他们听进去了以后,思维整理,然后理解这一些法的内容;有了理解以后,进而能够信受产生了要求法的愿力,实际上付诸行动来修行佛法,这是供养法宝比较积极、比较深入的作法。
那供养僧宝呢?第三个供养僧宝,所谓的僧宝就是以前面的佛宝、法宝当作基础,当作修行的原则;以这样子的一个基础跟原则,来修行的这一些不管是出家或是在家的僧人、僧团都是僧宝。出家有出家的僧人,在家有在家的僧人,这些出家或是在家的实际上修学佛法的,都算是心已经出家的僧人。能够积极地来供养僧宝,可以让这些僧宝他们在物质的生活上面无忧无虑,可以专心的来修行、来弘扬佛法,让佛法能够广传到广大的有情众生,所以供养佛宝、法宝跟僧宝这三个的功德是非常非常大的。
佛曾经讲过:未来能够在佛在世的时候供养佛的话,它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但是在佛灭度了以后,没有办法亲身值遇佛色身的存在,没有办法当面来供养佛,那它的功德会不会有差别呢?佛曾经有这样子开示,这是阿难尊者在问佛——阿难尊者问佛说:“世尊!您在世的时候,我们能够亲身来供养您,得到的福德是无量无边的;但是在您过世了以后,未来世的有缘众生他们没有办法值遇您,在您的面前当面来供养佛,相对地他们的福德累积是不是就会变得比较差?”佛这样子回答阿难的,祂说:“未来世的时候,如果有佛弟子们在以佛的身相所画出来的画像,或是雕刻出来雕像的前面,一样的来供养佛;虽然所供养的是画像或是雕像,这一个供养的佛弟子,他所能够得到的福德资粮的增长,跟佛在世的时候,当面值遇佛、亲身来供养佛,他所得到的福德资粮的增长是完全一模一样的。”
佛的开示是实语者,祂不是妄语的。所以,佛有这样子的一个开示,代表说我们在未来世的时候,只要能够在佛像或是佛的雕像前面,真心诚意的来供养佛的话,那和当面值遇佛的时候来供养佛,它所获得的福德资粮的增长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也因为这个样子,所以我们在未来世,当佛已经灭度了以后,我们必须要以至诚心来供养佛、法、僧这三宝;供养佛、法、僧这三宝所获得的福德资粮的增长,是和佛当世的时候,来供养佛所得到的功德、福德的增长是完全一样的。现在离佛在世的时候,已经是蛮远的一段时间了,但是因为佛的这样子开示,让我们有这样子一个因缘——面对佛的佛像、雕像或是画像的时候,能够积极地来供养佛、法、僧这三宝,我们所能够累积的福德资粮是非常非常的大。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说明到这里。非常谢谢大家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安泰,道业精进,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103集 阿育王和龙王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