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仁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在上一次的节目当中,我们已经将 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的八个原因讲解完毕,接著 马鸣菩萨再以所要利益众生的对象背景,来补充说明这八个原因。他说:【此诸句义,大乘经中虽已具有,然由所化根欲不同,待悟缘别,是故造论。】也就是说,前面这八个作因的真实义理,在大乘各部经典中虽然已经完全包含,而且也都说过了,但是 马鸣菩萨的那个时代,众生的根性以及他们心里所想的念头,和以前佛在世的时候众生之根性,以及那个时候他们心里所想的不同。除此之外,两个时期众生等待证悟的因缘也都不一样;由于这两个原因,马鸣菩萨才造了这一部论来利益他那个时代的众生。
接著下来这一段,马鸣菩萨更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他想要度化众生的根性。他说:“此复云何?谓如来在世所化利根,佛色心胜,一音开演无边义味,故不须论。佛涅槃后,或有能以自力少见于经而解多义,复有能以自力广见诸经乃生正解,或有自无智力因他广论而得解义,亦有自无智力怖于广说、乐闻略论摄广大义而正修行,我今为彼最后人故,略摄如来最胜甚深无边之义,而造此论。”以上这一段内容的意思是说,当 如来在世的时候,祂所度化的弟子多是属于利根的人,本来就比较容易度化;又加上佛的色身殊胜,以金色身示现的时候,众生就会很容易对佛生起信心,所以对于佛所说的法就能够信受;又再加上佛的智慧深妙,具足种种方便善巧,能以一音而为众生开示演说无边无际的深妙法义,法味无尽无穷,所以在佛那个时代,只要以经典来为众生宣说就可以了。但是离开佛世到了现代,众生的根器和福慧不够,除了必须有经典以外,还得要有论典来对经典中的深妙义理,加以更为详细地宣示及演说。所以 如来在世的时候,是不必有菩萨的论来作辅助说明的,因此当年佛在世的时候,菩萨们就不必造论了。
可是,当 世尊在化缘已经圆满而入了涅槃之后,学佛的众生就逐渐分成四种不同的根器,第一种人是:能够以自己所具有的智慧能力,不须读过很多的经典,就能够理解到很多的法义,这种人是不需要有论典来帮助他了解佛法的。而第二种人是:有能力依靠自己的慧力,在广泛阅读许多经典以后,渐渐就对佛所说的法义发起了正确的见解,这种人也是不需要论典来帮助他的,他只要多花一些时间来阅读经典,自己再深入思维,就能证得经典中所说的胜妙法义,不须论典的帮助。至于第三种人:他是自己并没有智慧,对于经典中所说的法义,他无法产生理解乃至亲证,所以他必须依靠更有智慧的菩萨造论,将一些胜妙法义作广泛而详细的说明,他才能够经由研读这些论典,而证解了经典所说的深妙义理。至于第四种人:他们是自己没有智慧,可是对于菩萨所造论典中这么广泛而深细的论述又产生了恐惧,无法抓住纲要和重点;这是因为他们的智慧不够,无法从这些细腻而深入的众多内容中整理出主轴纲要,也就是一般我们说的见树不见林,或是只见树叶不见枝干。也因此他们对于菩萨所造广泛而深细的论典就心生恐惧,反而喜欢阅读简单而概略的论说,这种人因为喜欢阅读略论,就不能离开深妙法义的主轴;虽然他们不像前三种人那样,可以很快地深入胜妙的法义,但是因为一直没有脱离法义的主轴,在经过相当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能摄尽广大而深妙的法义,达到相当的境界。在以上这四种人当中,马鸣菩萨所造的《大乘起信论》就是为了最后这一类的人说的,所以《大乘起信论》是略说深妙法,而不作广泛详细的论述,这也是他创作此一《大乘起信论》的原因。以上所讲的,就是能生大乘信根的第一分,也就是作因。
接著我们要来说,能生大乘信根的第二分,也就是立义分。所谓的立义就是建立正义,建立真实的道理,为什么要立义呢?就是说,当你要讲什么道理的时候,要先把宗旨建立起来,例如唐朝的 玄奘菩萨,当他在印度学成以后,遍历十八个国家,到每一个国家的时候,他都会召开无遮大会,他当时在无遮大会上所建立的宗旨就是“真唯识量”,也就是说一切法唯识,唯识量是真实的,唯识的现量境界是真实的,一切法都是唯有从这个本识出生,不管是世间法或是出世间法,统统是由这个阿赖耶识而出生、而显现;其中出生和显现不同,出生的是一切有为法,而显现则是一切无为法,这样的例子就是立义分。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 马鸣菩萨如何解释立义分。马鸣菩萨说:大乘法里面所说的法,总共可以分成两种,一个叫作“有法”,另外一个叫作“法”。大乘法中的有法,所讲的是三界有,三界有的根源,就是一切众生的真实心,这个第八识心体是真实有的法,一般又称其为空性或是空法。但是 马鸣菩萨在论中,他并不说祂为空性或是空法,反而说祂是“有法”,这是因为这第八识心体如实不空。一般人总是说:“佛法讲空,四大皆空、五蕴空、一切法空。”但是如果在讲这些空的时候,不承认有如来藏阿赖耶识的存在,就会变成断灭论者。例如有些大法师、大居士讲般若的内容就说是一切法空,就是缘起性空,当他们在这样讲的时候,并不承认有如来藏的存在,不承认在一切法都空掉以后,还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如来藏,这样一来,佛陀在第二转法轮所讲的般若诸经,就会变成了和断见论的外道没有差别了,因此这样的说法是有很大过失的,间接地也毁谤了佛所说的般若诸经。
这个第八识自心如来藏,很多菩萨在造论的时候都称祂是空性,那为何 马鸣菩萨会称之为“有法”呢?因为大部分的众生都有一个毛病,当跟他说空的时候,他会害怕:“什么都空掉了,那不是就变成断灭了吗?我现在有这个色身这么健康,有这个意识觉知心这么伶俐,可以享受世间的各种快乐!可是现在你却说这些都要空掉,我实在放不下,那我不要学佛了!”马鸣菩萨为了要对治这种人,为了对治误解佛法是空无的断灭空,所以才说这个法叫作“有”,叫作“有法”,不是断灭空。这些人听到之后,就会觉得很安心,可以放心地修学佛法了!然而还有另外一种人,当他听到如来藏是真实有,就会误会说:“那这样佛所说的如来藏,就和外道的神我、梵我是一样了,这样佛在初转法轮所讲的无我空不同,所以第二、第三转法轮的经典是后来的菩萨们长期创造,再集结完成的,不是佛所说的正法,不符合缘起性空的正理。”以上这就是密宗应成派中观的邪见者,也就是月称、寂天、阿底峡、宗喀巴、历代达赖喇嘛,以及印顺等人所堕的落处。
事实上,佛在第二、第三转法轮所说的如来藏,和外道的神我、梵我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如来藏的体性是离见闻觉知的,但是外道的神我、梵我却是有见闻觉知的;如来藏的无我性是没有思量审度的功能,外道的神我、梵我却是会思量审度的有我性;如来藏是不会返观自己的无我性,外道神我、梵我却是能返观察觉自己存在的有我性;如来藏是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外道神我、梵我却是有生有灭的第六识,也就是一般人所知道的意识。以上所举的,只是一些较简单明显的例子,如来藏和外道神我、梵我还有许多的不同点,但是因为今天时间不多,我们就暂时略过。当佛在第一转法轮《阿含经》中讲第七、第八识的时候,是隐覆密意而说的,所以有很多人是听不懂、也读不懂的;因此当 佛在第二、第三转法轮的时候,以正式而明显的方式宣讲第八、第七识而被集结成大乘经典后,这些人就以他们所误解的《阿含经》义理,认为没有如来藏存在,来判断第二、第三转法轮的大乘经典内容;由于误解《阿含经》中没有说到如来藏的缘故,他们就认为第二、第三转法轮的大乘经典,和《阿含经》不同,就毁谤说大乘经典不是佛亲口所说,是后来的菩萨们经过长期创造而集结完成的,这真是误会得太离谱了!原因就出在他们读不懂《阿含经》,认为《阿含经》只讲缘起性空,没讲如来藏,而自己落入断灭空的外道见中浑然不知,以上这些就是执著于表相空的密宗应成派中观邪见者。
可是对于一般要修学佛法的人而言,他们的毛病都是落在“有”上面,什么样子的有呢?就是欲界有。也就是觉知心能够在色尘,乃至声尘、香尘、味尘、触尘当中享受欲界的五欲之乐,这就是“有”。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个“有”?为什么能够觉知到这个“有”呢?那是因为有个意识能够觉知,知道我在这些五欲当中,我在享受这些五欲六尘,了了分明地返观自己在六尘中享受,这返观的能力,就是意识的证自证分。当意识能够接触六尘、能够返观自己的时候,就已经落在欲界六尘有的境界;只有不触六尘境界的心体,才是真正离六尘的,才是真正不落在六尘境界中的真心。另外有一些人则是落在“色界有”中,这些人专注于禅定的修行,已经能够证得初禅乃至四禅的境界;他们已经离开欲界色声香味触等境界,且认为这样安住在四禅的境界当中,就是真实有、就是常住而不会坏的有,这些人虽然不执著于欲界有当中,却还是落在色界有中。另外还有一些人的禅定境界更高,已经能够证得四空定,他们认为住在四空定当中,这样的觉知状态能够常住不坏,因此而落入“无色界有”中。以上这三种人:欲界有、色界有及无色界有,我们统统称为落入三界有的众生。
很多有情众生修学佛法,都是想要以这个意识觉知心去入涅槃,结果却反而无法入涅槃,为什么他们抱著这样的想法,就无法入涅槃呢?因为无余涅槃中的境界,是要灭尽五阴十八界的。当有情的六尘、六根和六识的十八界都全部灭尽之后,连第六识的意识觉知心、离念灵知心都灭了,哪里还会有一个觉知心的我存在呢?哪里还会有一个处处作主、恒审思量的意根我存在呢?真实的状况是这个样子:这些属于十八界中见闻觉知乃至一念不生的第六识意识,以及处处作主、恒审思量的第七意根必须要全部灭尽之后,有情众生才能进入无余涅槃。可是众生不知道这个道理,都是执著在那个“有”上面。无论是欲界有、色界有,或是无色界有,都是意识觉知心的境界,在入无余涅槃的时候,都必须被灭尽。由于对于“有”的这些误解,他们的我见和常见就无法断除,而成为他们修证解脱道乃至取证无余涅槃的障碍。佛为了对治一般众生这个三界有的大病,就说这个不生不灭、常住不坏的第八识如来藏为空性,祂才是法界的真相;而这个三界有,只是意识觉知心的各种不同层次的境界,是有生有灭之法,不是法界的真相;只有不生不灭、常住不坏的第八识如来藏,才是法界的真相。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说明到这里为止,非常谢谢大家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安泰,道业精进,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12集 《大乘起信论》作因之补充)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在上一次的节目当中,我们已经将 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的八个原因讲解完毕,接著 马鸣菩萨再以所要利益众生的对象背景,来补充说明这八个原因。他说:【此诸句义,大乘经中虽已具有,然由所化根欲不同,待悟缘别,是故造论。】也就是说,前面这八个作因的真实义理,在大乘各部经典中虽然已经完全包含,而且也都说过了,但是 马鸣菩萨的那个时代,众生的根性以及他们心里所想的念头,和以前佛在世的时候众生之根性,以及那个时候他们心里所想的不同。除此之外,两个时期众生等待证悟的因缘也都不一样;由于这两个原因,马鸣菩萨才造了这一部论来利益他那个时代的众生。
接著下来这一段,马鸣菩萨更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他想要度化众生的根性。他说:“此复云何?谓如来在世所化利根,佛色心胜,一音开演无边义味,故不须论。佛涅槃后,或有能以自力少见于经而解多义,复有能以自力广见诸经乃生正解,或有自无智力因他广论而得解义,亦有自无智力怖于广说、乐闻略论摄广大义而正修行,我今为彼最后人故,略摄如来最胜甚深无边之义,而造此论。”以上这一段内容的意思是说,当 如来在世的时候,祂所度化的弟子多是属于利根的人,本来就比较容易度化;又加上佛的色身殊胜,以金色身示现的时候,众生就会很容易对佛生起信心,所以对于佛所说的法就能够信受;又再加上佛的智慧深妙,具足种种方便善巧,能以一音而为众生开示演说无边无际的深妙法义,法味无尽无穷,所以在佛那个时代,只要以经典来为众生宣说就可以了。但是离开佛世到了现代,众生的根器和福慧不够,除了必须有经典以外,还得要有论典来对经典中的深妙义理,加以更为详细地宣示及演说。所以 如来在世的时候,是不必有菩萨的论来作辅助说明的,因此当年佛在世的时候,菩萨们就不必造论了。
可是,当 世尊在化缘已经圆满而入了涅槃之后,学佛的众生就逐渐分成四种不同的根器,第一种人是:能够以自己所具有的智慧能力,不须读过很多的经典,就能够理解到很多的法义,这种人是不需要有论典来帮助他了解佛法的。而第二种人是:有能力依靠自己的慧力,在广泛阅读许多经典以后,渐渐就对佛所说的法义发起了正确的见解,这种人也是不需要论典来帮助他的,他只要多花一些时间来阅读经典,自己再深入思维,就能证得经典中所说的胜妙法义,不须论典的帮助。至于第三种人:他是自己并没有智慧,对于经典中所说的法义,他无法产生理解乃至亲证,所以他必须依靠更有智慧的菩萨造论,将一些胜妙法义作广泛而详细的说明,他才能够经由研读这些论典,而证解了经典所说的深妙义理。至于第四种人:他们是自己没有智慧,可是对于菩萨所造论典中这么广泛而深细的论述又产生了恐惧,无法抓住纲要和重点;这是因为他们的智慧不够,无法从这些细腻而深入的众多内容中整理出主轴纲要,也就是一般我们说的见树不见林,或是只见树叶不见枝干。也因此他们对于菩萨所造广泛而深细的论典就心生恐惧,反而喜欢阅读简单而概略的论说,这种人因为喜欢阅读略论,就不能离开深妙法义的主轴;虽然他们不像前三种人那样,可以很快地深入胜妙的法义,但是因为一直没有脱离法义的主轴,在经过相当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能摄尽广大而深妙的法义,达到相当的境界。在以上这四种人当中,马鸣菩萨所造的《大乘起信论》就是为了最后这一类的人说的,所以《大乘起信论》是略说深妙法,而不作广泛详细的论述,这也是他创作此一《大乘起信论》的原因。以上所讲的,就是能生大乘信根的第一分,也就是作因。
接著我们要来说,能生大乘信根的第二分,也就是立义分。所谓的立义就是建立正义,建立真实的道理,为什么要立义呢?就是说,当你要讲什么道理的时候,要先把宗旨建立起来,例如唐朝的 玄奘菩萨,当他在印度学成以后,遍历十八个国家,到每一个国家的时候,他都会召开无遮大会,他当时在无遮大会上所建立的宗旨就是“真唯识量”,也就是说一切法唯识,唯识量是真实的,唯识的现量境界是真实的,一切法都是唯有从这个本识出生,不管是世间法或是出世间法,统统是由这个阿赖耶识而出生、而显现;其中出生和显现不同,出生的是一切有为法,而显现则是一切无为法,这样的例子就是立义分。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 马鸣菩萨如何解释立义分。马鸣菩萨说:大乘法里面所说的法,总共可以分成两种,一个叫作“有法”,另外一个叫作“法”。大乘法中的有法,所讲的是三界有,三界有的根源,就是一切众生的真实心,这个第八识心体是真实有的法,一般又称其为空性或是空法。但是 马鸣菩萨在论中,他并不说祂为空性或是空法,反而说祂是“有法”,这是因为这第八识心体如实不空。一般人总是说:“佛法讲空,四大皆空、五蕴空、一切法空。”但是如果在讲这些空的时候,不承认有如来藏阿赖耶识的存在,就会变成断灭论者。例如有些大法师、大居士讲般若的内容就说是一切法空,就是缘起性空,当他们在这样讲的时候,并不承认有如来藏的存在,不承认在一切法都空掉以后,还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如来藏,这样一来,佛陀在第二转法轮所讲的般若诸经,就会变成了和断见论的外道没有差别了,因此这样的说法是有很大过失的,间接地也毁谤了佛所说的般若诸经。
这个第八识自心如来藏,很多菩萨在造论的时候都称祂是空性,那为何 马鸣菩萨会称之为“有法”呢?因为大部分的众生都有一个毛病,当跟他说空的时候,他会害怕:“什么都空掉了,那不是就变成断灭了吗?我现在有这个色身这么健康,有这个意识觉知心这么伶俐,可以享受世间的各种快乐!可是现在你却说这些都要空掉,我实在放不下,那我不要学佛了!”马鸣菩萨为了要对治这种人,为了对治误解佛法是空无的断灭空,所以才说这个法叫作“有”,叫作“有法”,不是断灭空。这些人听到之后,就会觉得很安心,可以放心地修学佛法了!然而还有另外一种人,当他听到如来藏是真实有,就会误会说:“那这样佛所说的如来藏,就和外道的神我、梵我是一样了,这样佛在初转法轮所讲的无我空不同,所以第二、第三转法轮的经典是后来的菩萨们长期创造,再集结完成的,不是佛所说的正法,不符合缘起性空的正理。”以上这就是密宗应成派中观的邪见者,也就是月称、寂天、阿底峡、宗喀巴、历代达赖喇嘛,以及印顺等人所堕的落处。
事实上,佛在第二、第三转法轮所说的如来藏,和外道的神我、梵我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如来藏的体性是离见闻觉知的,但是外道的神我、梵我却是有见闻觉知的;如来藏的无我性是没有思量审度的功能,外道的神我、梵我却是会思量审度的有我性;如来藏是不会返观自己的无我性,外道神我、梵我却是能返观察觉自己存在的有我性;如来藏是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外道神我、梵我却是有生有灭的第六识,也就是一般人所知道的意识。以上所举的,只是一些较简单明显的例子,如来藏和外道神我、梵我还有许多的不同点,但是因为今天时间不多,我们就暂时略过。当佛在第一转法轮《阿含经》中讲第七、第八识的时候,是隐覆密意而说的,所以有很多人是听不懂、也读不懂的;因此当 佛在第二、第三转法轮的时候,以正式而明显的方式宣讲第八、第七识而被集结成大乘经典后,这些人就以他们所误解的《阿含经》义理,认为没有如来藏存在,来判断第二、第三转法轮的大乘经典内容;由于误解《阿含经》中没有说到如来藏的缘故,他们就认为第二、第三转法轮的大乘经典,和《阿含经》不同,就毁谤说大乘经典不是佛亲口所说,是后来的菩萨们经过长期创造而集结完成的,这真是误会得太离谱了!原因就出在他们读不懂《阿含经》,认为《阿含经》只讲缘起性空,没讲如来藏,而自己落入断灭空的外道见中浑然不知,以上这些就是执著于表相空的密宗应成派中观邪见者。
可是对于一般要修学佛法的人而言,他们的毛病都是落在“有”上面,什么样子的有呢?就是欲界有。也就是觉知心能够在色尘,乃至声尘、香尘、味尘、触尘当中享受欲界的五欲之乐,这就是“有”。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个“有”?为什么能够觉知到这个“有”呢?那是因为有个意识能够觉知,知道我在这些五欲当中,我在享受这些五欲六尘,了了分明地返观自己在六尘中享受,这返观的能力,就是意识的证自证分。当意识能够接触六尘、能够返观自己的时候,就已经落在欲界六尘有的境界;只有不触六尘境界的心体,才是真正离六尘的,才是真正不落在六尘境界中的真心。另外有一些人则是落在“色界有”中,这些人专注于禅定的修行,已经能够证得初禅乃至四禅的境界;他们已经离开欲界色声香味触等境界,且认为这样安住在四禅的境界当中,就是真实有、就是常住而不会坏的有,这些人虽然不执著于欲界有当中,却还是落在色界有中。另外还有一些人的禅定境界更高,已经能够证得四空定,他们认为住在四空定当中,这样的觉知状态能够常住不坏,因此而落入“无色界有”中。以上这三种人:欲界有、色界有及无色界有,我们统统称为落入三界有的众生。
很多有情众生修学佛法,都是想要以这个意识觉知心去入涅槃,结果却反而无法入涅槃,为什么他们抱著这样的想法,就无法入涅槃呢?因为无余涅槃中的境界,是要灭尽五阴十八界的。当有情的六尘、六根和六识的十八界都全部灭尽之后,连第六识的意识觉知心、离念灵知心都灭了,哪里还会有一个觉知心的我存在呢?哪里还会有一个处处作主、恒审思量的意根我存在呢?真实的状况是这个样子:这些属于十八界中见闻觉知乃至一念不生的第六识意识,以及处处作主、恒审思量的第七意根必须要全部灭尽之后,有情众生才能进入无余涅槃。可是众生不知道这个道理,都是执著在那个“有”上面。无论是欲界有、色界有,或是无色界有,都是意识觉知心的境界,在入无余涅槃的时候,都必须被灭尽。由于对于“有”的这些误解,他们的我见和常见就无法断除,而成为他们修证解脱道乃至取证无余涅槃的障碍。佛为了对治一般众生这个三界有的大病,就说这个不生不灭、常住不坏的第八识如来藏为空性,祂才是法界的真相;而这个三界有,只是意识觉知心的各种不同层次的境界,是有生有灭之法,不是法界的真相;只有不生不灭、常住不坏的第八识如来藏,才是法界的真相。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说明到这里为止,非常谢谢大家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安泰,道业精进,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12集 《大乘起信论》作因之补充)